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範文

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範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發生突發事件,為了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和危害,往往需要預先編制好應急預案。應急預案要怎麼編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1

  一、加強內部管理

  (1)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做好員工資訊採集工作。科學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量預案,確保口罩、手套、消毒劑、測溫儀、洗手液等適量防疫物資儲備。

  (2)加強培訓和應急演練,及時向員工傳達當地疫情防控部門的要求,確保所有員工熟悉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預案的責任分工、環境衛生、異常情況處置等工作要求,做到有條不紊。

  (3)員工體溫正常方可進入經營場所,上崗期間必須保持清潔衛生,嚴格洗手消毒,時刻佩戴口罩,口罩要及時更換。建立員工健康檔案,檔案記錄應包括但不限於每日出勤人員姓名、身體狀況、工作崗位、居住地址等。在高、中風險地區運營的餐飲服務單位應記錄外出情況等資訊。加強集體宿舍管理,做好防護和清潔消毒

  (4)對直接操作冷鏈食品等高危風險的從業人員要及時開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加強重點防護。員工一旦有發熱、受力、乾咳等疑似新冠肺炎典型症狀,應上報單位或所在社群,及時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並通報相關人員,按規定進行隔離,就診途中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防範交叉感染。如員工發現共同居住人或密切接觸者出現疑似新冠肺炎典型症狀,要及時上報單位並做好個人防護和隔離,必要時應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

  二、環境衛生要達標

  (1)春節期間人流密集,要加強通風換氣促進空氣流通,增加消毒頻次,保證室內空氣衛生質量符合《公共場所衛生指標及限值要求(GB37488-2019);如使用集中空調,保證空調執行正常,加大新風量,全空氣系統關閉迴風o在高、中風險地區運營的餐飲服務單位,每週清洗、消毒空調通風系統空氣處理機組、送風口和冷凝水盤等部位,必要時更換空調關鍵部件。

  (2)對經常接觸的公共用品和設施(如電梯間按鈕、扶梯抉手等),每日清潔消毒不少於三次。重點部位要做好消毒記錄、有條件的餐飲服務單位可在電梯口、收銀臺等處配備手消毒劑或應式手消毒設施;就餐區無洗手設施的,應配備免洗手消毒液等手消毒用品或其他手消毒設施。

  (3)確保衛生間通風良好,洗手裝置正常執行,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離有效。每日清潔消毒不少於三次,門把手、水龍頭、開關的消毒至少每兩小時一次,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保持地面、牆壁、洗手池無汙垢。

  (4)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及時收集並清運廢棄口罩應設定專門垃圾桶、每天對垃圾存放設施進行清潔消毒、餐廚垃圾處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

  三、食品採購和加工要求

  (1)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制度,確保食材來源可追溯、外出採購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嚴禁採購和製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2)原料供應商選擇、食品加工製作、餐飲具和加工用縣的清洗消毒要符合保障食品安全的有關規定。密切關注原料供份商所在地的疫情變化情況,如原料供貨商有員工確診,根據相關防控規定對已採購原料封存待查。

  (3)嚴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防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透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的有關要求,執行防控措施,不購買無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追溯信

  息的進口冷鏈食品。

  (4)鼓勵將進口冷鏈食品的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及追溯碼,在餐廳內顯著位置進行張貼公示,讓顧客放心消費。

  四、顧客服務要求

  (1)顧客及其他進店人員要按當地防控要求,積極配合餐飲服務單位,科學佩戴口罩,做好體溫檢測、資訊登記、出示“防疫健康碼"“行程卡”資訊等相關工作,上述資訊符合要求旦體溫檢測正常,方允許進店;透過掃描進店人員“防疫健康碼”等方式,記錄其姓名、聯絡方式和到店時段等,同時依法做好資訊保護工作

  (2)對於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手機的老年人等群體,其健康碼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登記、親友代辦、出示“通訊行程卡”等替代措施,做好人工服務引導。

  (3)餐飲服務單位在店內外候餐區、取餐區、結賬區、等員易聚集區域劃設“一米線",嚴格控制人流密度,進店人數要與餐位數相匹配,不得造成點餐、等餐、等位等人員聚集。提倡建立顧客預約制度,合理安排顧客到店時間,避免人員聚集。提倡非接觸式點餐、結賬。

  (4)在高、中風險地區運營的餐飲服務單位應控制餐廳(館)就餐人數,拉開位間距,確保間隔在1米以上;如桌椅固定無法移動,要明確標識出非使用桌位;不安排非同行顧客同桌就餐。

  (5)在高、中風險地區運營的餐飲服務單位每個包間限開一某,就餐座位間要保持1米以上距離,提倡就餐人員在用餐前後戴好口置每餐次顧客離開後,須對包間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處理

  (6)對於合餐顧客,餐飲服務單位應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的一公筷、一人一公"服務,公何公筷宜採用不同顏色、材質或突出標識等醒目的方式進行區分。鼓勵提供密封包裝的牙籤。有條件的餐廳(館)要積極推廣分餐制。提倡就餐時間不超過兩小時。

  (7)用於顧客自取或外送的餐食,宜採用密封方式盛放,提倡每份餐食使用白制或訂製的5封籤。如無封籤,可選用一次性使用、不可復原的材料封閉外包裝,防止運送過程中汙染餐食。餐飲外賣服務應按照外賣配送和快遞從業人員疫情健康防護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

  五、應急處理措施

  當餐飲服務單位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時,應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流行病學調查,立即採取暫停營業、封閉管理、全員核酸檢測等處置措施,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經衛生學評價合格後方可重新啟用。

  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2

  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最佳化餐飲業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餐飲業復工復業,特制定本指引。

  一、加強用餐管理。

  (一)繼續暫停各類集體聚餐(宴席)活動。

  (二)顧客進入餐飲服務單位,應戴口罩,測體溫或出示安康碼。餐飲單位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症狀、安康碼為黃色、紅色和未戴口罩人員,應拒絕進入餐飲場所。顧客除就餐期間外,其餘時間必須戴口罩。

  (三)每間包廂只開1桌,顧客隔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小於1米,每桌人數不超過10人。大廳減少桌椅擺放,餐桌實際使用數量不超過平時的50%,餐桌之間距離不小於1米,顧客隔位、錯位相坐,面對面距離不少於1米。

  (四)每桌每批次顧客用餐後立即對桌椅進行消毒,再安排下一-批次,間隔時間不低於20分鐘。

  (五)建立就餐人員登記臺賬,每桌登記至少1名顧客的姓名、聯絡方式、就餐時間。

  (六)要文明就餐,提倡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給予每桌客人雙筷勺或公筷公勺。

  二、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

  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制定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應急預案,明確疫情防控工作職責。從業人員每天進行晨檢和體溫監測,全程佩戴口罩,嚴禁有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從業人員上崗。定時對就餐場所、電梯間等公共場所設施進行消毒保潔,保持食品加工場所和就餐場所的空氣流通。

  三、全面禁止非法食用、交易野生動物的行為

  嚴禁圈養、宰殺、製售活禽,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的要求食品加工製作食品。

  四、各地要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商務部門要落實餐飲行業管理責任,市場監管部門要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衛生健康部門要落實防疫工作指導責任。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聯動機制,共同推動餐飲業復工復業。

  餐飲企業疫情防控應急預案3

  一、綜合管理

  1.成立疫情防控應急領導小組,飯店總經理為應急小組組長,全面統籌落實疫情防控工作。

  2.實行一店一策、一店一案方式,結合實際編制本飯店防控應急預案,制定完善應急預案。

  3.成立專門的消毒小組和督查小組,負責飯店內各區域的消毒和檢查落實工作,並建立消毒、檢查等臺賬,做到有據可查、有跡可循。

  4.保持公共場所空氣流通,禁止使用中央空調。

  5.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及時清理垃圾。

  6.顧客和在崗人員必須佩戴口罩,不佩戴口罩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單位,對口罩、手套等常用防疫用品進行集中回收處置管理。

  7.嚴禁開展聚集類活動。

  8.在顯著位置處透過LED屏播報或張貼病毒防控宣傳材料。

  二、顧客服務

  9.在入口處對顧客進行體溫測量並記錄,凡是超過37.3℃的`,並伴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的,禁止入內並第一時間上報屬地疫情防控管理單位。

  10.對入住的顧客必須實名登記,包括但不限於顧客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聯絡方式、顧客屬地資訊、抵煙時間、抵達車次、座次/航班號、座位號、來煙預接觸單位個人及聯絡方式、健康狀況、預離煙時間、預離煙車次、座次/航班號、座位號等,所有資訊記錄應確保無誤,備案留存。

  11.告知顧客服從和配合旅遊星級飯店在疫情防控期間採取的各項措施,注意個人衛生防護、維護公共衛生。

  12.配備測溫儀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等防護用品,對不配合或干擾防疫措施的行為,依法報告公安部門。

  13.嚴禁承辦任何聚會、聚餐活動,儘量採取外賣配送方式就餐減少堂食,對住店客人採取送餐上門服務方式,如進店就餐應間隔桌位就餐,就餐人員間隔距離不得少於1.5米。

  14.推出並倡導無接觸網路預訂服務。

  15.完善並倡導刷卡支付、各種移動支付方式結算。

  三、內部管理

  16.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採集員工疫情控制期間的動態資訊並登記彙總,有湖北居住史、旅行史以及與確診或疑似病例有過密切接觸的員工,必須嚴格進行14天集中隔離觀察。

  17.在崗員工每天實行晨、午、晚體溫檢測制度,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若員工體溫超過37.3℃,應要求員工回家觀察休息,一旦發現員工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疑似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

  18.在崗員工要佩戴口罩並按時更換,保持個人衛生,堅持在工作前、操作後、進食前、如廁後按照七步法嚴格洗手。

  19.員工採取分流、分餐等措施,避免人員密集。

  20.環境及物品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過度消毒,受到汙染時隨時進行清潔消毒。

  21.經營場所每日至少1次全面清潔消毒,門廳、樓道、會議室、客房、餐廳、電梯、樓梯等要重點清潔消毒,對於顧客接觸多的地方如走廊、電梯、扶手、洗手間、廁位等增加消毒頻次,公共用品用具嚴格執行一客一換一消毒。

  22.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做到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汙染。

  23.地面、牆壁消毒應配製濃度為10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桌面、門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消毒應配製濃度為500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鐘,然後用清水擦拭乾淨。

  24.拖布和抹布等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電話應做好日常清潔,建議座機電話每天用75%酒精擦拭兩次,如果使用頻繁可增加至四次。

  25.客房內衛生間每日消毒1次,客人退房後應及時進行清潔和消毒;公共衛生間應增加巡查頻次,視情況增加消毒次數;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衛生間內的表面以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

  26.對所有客房要開窗通風,每日通風不少於2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禁止售賣無窗房。

  27.保持就餐場所內部環境整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淨、消毒,炊具、用具用後必須洗淨,餐桌、餐椅使用後進行消毒。

  28.廚房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保持廚房用具的清潔,妥善做好垃圾處理。

  29.操作間和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必須穿戴經過消毒的工作衣帽、口罩、手套等,一次性用品不得重複使用。

  30.衛生間應保持清潔和乾爽,提供洗手液,並保證水龍頭等設施正常使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