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精選12篇)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

  高山清渠改編自作家何建明的報告文學作品《山神》,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1

  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黃大發為原型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透過觀看電視劇,切實感受到老支書為解決群眾飲水困難,帶領草王壩群眾用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近萬米的“生命渠”,需要冒著多大的風險,需要克服多少困難。他真正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遵義人,特別是作為國家統計局遵義調查隊派駐務川縣雙河村駐村第一書記,感慨良多,感受頗深。

  還記得2017年到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第一次感受到草王壩的艱苦環境,也有幸見到黃大發老支書,從他身上能夠感受到雄偉的氣魄和堅定的信念,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艱苦奮鬥精神。看了電視劇,劇情跌宕起伏,畫面寫實性很強,深刻感受到他就是我們身邊的愚公,具有無窮的信心和毅力。他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一心為公的高尚情操,敢於擔當的優良作風激勵著我們年輕幹部。

  老支書曾說過:“只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奮鬥意志、堅定恆心韌勁,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名黨員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正是因為有黃大發這樣的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不計個人得失,敢於戰天鬥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日益改善,我們的國家才一步步從站起來走向強起來,我們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向著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邁進。

  作為年輕幹部,我會更加深入地學習大發精神,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擔負起新的時代使命,苦幹實幹,以昂揚向上、艱苦奮鬥的精神面貌,以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做好每一件事;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中,展現新作為、做出新貢獻,不畏困難,敢做先鋒,堅守好自己的崗位,讓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2

  連日來,我在中央電視臺收看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家鄉黔北鉅變的一幕幕場景讓我一次次動容,草王壩脫貧致富帶頭人黃大發的感人形象讓我回味無窮,巨大的正能量催人奮進。在劇中,一次次的矛盾碰撞,一次次新舊觀念的交織,讓人看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引領,感受了歷史的文明進步。昔日的窮鄉僻壤因為有了時代變遷的感召,有了全鄉人民的艱苦奮鬥,終於引來了高山清泉,迎來了金秋的收穫季節。這時,黔山苗岒的楓葉舒展開來,它染紅了黔北的山山水水。

  金秋時節片片紅葉面向那充滿無限希望的熱土,它飄飄灑灑地掛在掛在懸崖上,舞在山林間,象一簇簇點燃秋天的火炬。它與蔚藍色,草綠色,金黃色的自然界渾然一體,宣告了鄉民們小康生活的到來。我在電視上再次認識了被中宣部命名為“時代楷模”的榮譽獲得者、帶領黔北山區人民拓山開渠、為邊遠山村澆灌出小康生活的黃大發。

  他,被人們稱之為“當代愚公。”他象楓葉一樣純樸,是黔北山區帶領群眾勤勞致富的帶頭人。他常年與山川相伴,與松林為友。他體會村民的疾苦與訴求,許下諾言在通往鄉間的山道上留下他丈量土地的身影,留下他勞碌奔波的足印。清晨,他沐浴陽光和雨露而去;傍晚,他又踏著落日的餘暉而歸。經過與村民的共同奮鬥,他們終於成功了!你看,一道渠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黃大發和鄉民們終於引來了生活的甘露和清泉。這時,一片片的楓葉向著我的眼前滾滾飄來,黃大發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經典命題,他成為了一名點染金秋的時代使者,成為鄉村鉅變的領頭人。

  我想,為偉大新時代建功立業的建設者,都應該得到時代和廣大人民的褒獎!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3

  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為了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稅,黃大發開始我水之程。

  徐書記從朝鮮歸來,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機會,來替黔北為貴州籍犧牲的戰士建設家鄉,為了一個承諾來到黔北大山裡。徐書記在此之前就認識一位能讓草王壩充滿希望的少年-——黃大發。

  草王壩常年缺水不知為少人被渴死,而黃大發的爹孃就是被渴死的,爹孃死後黃大發便被二伯收養。徐書記在重反剃匪之路時正好遇見張村與草王壩打架。剛好遇見張書記正在對黃大發進行思想教育,並告訴黃大發幸福是靠自己雙手創造而來,世界上並沒有山神千萬不要迷信。

  徐書記在黃大發家住了一晚,告訴黃大發,老百姓的事就是共產黨的事,也就是那一夜,徐宏良大哥給黃大發點然了他所說的心中的火把,給他照亮了前方的路。黃大發知道那不僅僅是火把,那是黨的光輝;照亮的也不僅僅是路,還有黃大發的心。也正是從那一夜開始了黃大發的奮鬥。

  首先黃大發得將村民們的封建迷信打破。草王壩有一百餘天沒下雨了淺河的水早己幹了,村長便叫“吳瞎子”請山神爺上身,而黃大發為了打破封建迷信,把粉筆灰放進嘴巴倒至成口吐自沫,最後使吳瞎子自己承魂認是騙了草王壩村民的糧食。成功打破了封建迷信開始找水。

  黃大發給二伯留了一封信,自己去山上尋找水源,不幸掉下縣崖,二伯也看見了信二話不說帶人找黃大發,在尋找黃大發時二伯也掉下黃大發所在的崖懸。一伯為了黃大發最終犧牲。

  天河之水不會自己流進草王壩,封建反動勢力的禁銅,迷信認命思想的懦弱,阻代了幾代草王壩人民對水的渴望。靠著那一股不服輸執拗與質樸,他們踏上尋我水源的征程。他們不負千辛萬苦找到了水源,並取名為螺絲河。

  黃大發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幸福,是不可能輕易就得到的,中間的種種失敗,種種磨難。

  最終耗時三十餘年,完成了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長渠。帶著村民發家致富。

  我們學習黃大發不信迷信崇尚科學,堅持不懈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精神。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4

  7月16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再現了黃大發艱苦奮鬥,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動人事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傳承紅色基因隊伍中的一員,我在這部電視劇中吸取了精神力量,深受黃大發老支書“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的鼓舞,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黃大發為榜樣,認真學習踐行這種“當代愚公”精神,做到會擔當、能擔當、敢於擔當,以實際行動體現對黨忠誠。

  一是要學習黃大發,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他在村裡一心想為村民找到水源,解決缺水問題,他始終堅持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真心實意服務於黨、百姓,盡其所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好事、辦實事,立足崗位模範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憑藉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環境打敗的精神帶領鄉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絲河。黃大發以自己的真誠、奉獻、清廉、勤儉、寬厚、堅韌等精神品格,贏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終於創造了絕壁鑿渠的奇蹟。

  二是要學習黃大發,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黃大發同志始終懷著對黨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嚴守黨的紀律,傳承黨的優良作風,生活簡樸,為人低調,作風樸實,模範踐行責任心、公正心、關愛心、淡泊心,不為金錢所誘、不為名利所惑、不為人情所困,充分體現了黨員幹部嚴格自律、克己奉公的優良品行。鄉里補助他本人的10元錢都捐到草王壩村作為村集體資金,最終為了給老奶奶多抓一副藥動用了,仍然在想辦法把它補上。

  三是要學習黃大發,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黃大發同志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始終積極主動、忘我投入,勤勤懇局、兢兢業業,堅守工作崗位,視工作如生命,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燃燒自己,工作中做到謀事而不謀利,奉獻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貧,耐得住工作艱苦,以一顆安貧樂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做一件事,一輩子為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最後終於解決了草王壩村民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

  “全國人民都看到我們草王壩的歷史,也是對我們的鞭策。”“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說,把這個天渠修通之後,我們有了水,家鄉就有大米吃,有水喝。黃大發表示,今年雖然我已經八十多歲,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是村裡面的名譽支書,共產黨員不講條件,只要我們能夠幹,就要一直幹下去。榜樣的力量就在身邊,下一步,我將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向榜樣學習,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秉承黃大發老支書“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實幹精神,做好統計調查各項工作。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5

  草王壩村是貴州遵義縣大山深處的一個常年缺水的小村落,村支書黃大發帶領全村人絕壁鑿天渠是《高山清渠》電影所凸顯的共產黨人艱苦奮鬥、不畏艱難、服務人民的內在品質。作為一名遵義人,一名身著藏藍的人民警察,站在家鄉這片熱土上,感觸尤深。

  2017年工作後,去過草王壩村,方知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完成一條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長七千二百米,支渠長兩千二百米的水渠,為山村引來清渠有多不易……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我深深感到我所向往和積極加入的中國共產黨是那麼金光閃耀,我也深刻認識到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我們幹好戒毒工作、發展戒毒事業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共產黨人黃大發用其一生勇於擔當、堅強不息地奮鬥踐行著當年入黨時許下的諾言,“讓山裡人過上好日子!”更讓我感觸,面對集違法者、受害者、病人三重身份的戒毒人員,對她們的管理教育更需要用心、用情、用功,透過戒毒醫療、教育矯治、康復訓練、心理矯治、診斷評估,幫助她們更好地迴歸社會。黃大發不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精神,是遵義兒女“遵道行義,自強不息”的本色,是80多年前的長征路上播下的紅色種子的延續。

  全片數次讓我熱淚盈眶,我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為戒毒事業獻身的決心和信念,今後無論在工作崗位上遇到何種困難,我都將以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勇於擔當,敢作敢為,砥礪前行。作為一名基層民警,我將發揚好“黃大發”精神,帶頭幹、躬身幹、往實處幹,紮實做好本職工作!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6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黃大發修渠引水。《高山清渠》是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的32集電視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群眾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灣村按照要求,於2022年7月18日,組織本村黨代表、黨組織書記、黨員幹部、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村幹部、群眾集中觀看了《高山清渠》第一集、第二集。

  一是深入刻畫了一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黨忠誠、幹事創業的優秀共產黨員。“黃大發一心為民,百折不撓,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勇於擔當、不怕困難,黃大發‘當代愚公’精神激勵和鼓舞著我們黨員幹部不斷前進,作為年輕的黨員幹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涼灣村建設。”黨代表姚旋觀看後說道。“基層工作的難度與壓力越來越大,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黃大發老支書面臨的客觀條件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內心堅定的‘信念’也是他作為黨員幹部心繫群眾,主動承擔責任的支撐,也是我往後學習與工作的導向標!”支部書記劉先偉觀看後說道。

  二是生動展現不怕苦不怕累,夢在前方,路在腳下,事在人為的精神信念。“黃大發翻山越嶺、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水源,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水源地與草王壩村相隔三座大山,在困難面前黃大發沒有放棄,這生動展現了黃大發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作為群眾,我們也堅信黨組織堅信支部書記能帶著我們致富增收!”群眾侯文忠觀看後說道。“當代愚公黃大發帶領村民開鑿絕壁天渠,改變草王壩落後面貌,黃大發一句‘認命,我就不是黃大發’擲地有聲,在新時代,做出了轟轟烈烈的壯舉。作為黨員幹部,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幹思維、強化實幹擔當、弘揚實幹精神,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要發揮自己的力量,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鬥篇章。”黨員幹部鍾玲觀看後說道。

  三是啟發我們戰天鬥地,促進鄉村振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發揚貴州精神。“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作為村幹部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做艱苦奮鬥的楷模,堅定信念,堅持不懈為村民群眾謀幸福!”村幹部徐能說道。“用生命鑿渠,以黨性引水。黃大發憑著一根筋、一股倔勁、力排眾議,帶領鄉親們上下同心,攻堅克難,用實幹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只有在學懂弄通做實、履行好駐村工作職責上下功夫,只有與村支三委一道,俯下身子,心繫群眾,解決村民急愁難盼之事,不負組織重託,不負群眾期待,讓駐村書記成為名副其實的‘助村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張莉說道。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7

  近期中央電視1臺播放了電視劇《高山清渠》,本人觀看後在思想上深深受到衝擊,感想頗多。

  電視劇《高山清渠》主要講述的是貴州遵義草王壩中共黨員黃大發尋水開渠的動人事蹟。中共中央宣傳部先後授予主人公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獲得貴州年份英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黃大發的一生是奮進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他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值得學習。

  學習他堅定信念,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

  黃大發同志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父母過世得早,由“二伯”養大,從小就是孤兒,受盡無水吃的苦楚。為了解決吃水問題,多次去尋找水源。在尋找水源中,“二伯”不幸摔下懸涯去世,受到村民們的責難。這更加堅定了黃大發找水開渠的決心。一次在尋找水源的過程中,無意抓獲國民黨特務的同時發現了水源。之後,籌資籌勞走上了開渠取水之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帶領草王壩群眾在懸涯峭壁上一干就是36年,最後開渠9400米,將水引到黃草終於解決了草王壩人民飲水難的問題。

  學習他胸懷坦蕩,不計個人得失的品格

  黃大發同志在尋找水源和開渠的過程中,許多情況得不到鄉親們的理解,甚至是責罵,但他沒有懷恨鄉親們,將一肚子的苦水往肚子裡咽,心裡總是懷著把水源找到把水引到村子裡,讓鄉親們喝到水方是頭等問題。他不計較個人的名譽與得失、忍辱負重,不分春秋冬夏苦幹36年,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胸懷坦蕩的品質。

  學習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頑強人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應該是澆灌我們生命的精神之水。“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所說的話。黃大發同志的一生就是這樣一鋤一錘、一腳一步地用普通人的平凡抒寫出他不平凡的人生,值得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學習。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開拓進取,在新的征程上做出新業績,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身!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8

  《高山清渠》電視劇中的一個個情節都淋漓盡致地塑造了一個堅強、拼搏、堅持、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形象,黃大發說的最多的誓言是“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也更突出了他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

  時光流逝,當水渠建成,黃大發也頭髮花白。當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水,途經一座座山,涓涓地流經懸崖絕壁時,原本山村的枯草地都變成了一塊塊希望的田野。

  一渠通則百業興。為了兌現“帶領村民致富”的諾言,如今的黃大發把精力放在鄉村振興上。他先後帶頭搞起養殖業、種植業,帶領群眾“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良田,以前的窮山溝變成了旅遊景點,現在那個草王壩村已經成為人們羨慕和嚮往的居住地點,我想這裡的所有人都不會忘記這位勇往直前併為此處付出頗多的黃大發老支書。

  《高山清渠》中有這樣一句臺詞:“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是啊,黃大發自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過,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阻礙,即使面對群眾的質疑和不理解他都能夠堅持心中的選擇,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是當時執著的堅持,他也不會有後來的成功。

  黃大發是“當代愚公”,他帶領草王壩村村民不畏艱難困苦絕壁鑿天渠的感人事蹟,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在平凡中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從黃大發書記的奮鬥史,我更加清楚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意義。激勵和鼓舞著我不斷前進。

  作為年輕的入黨積極分子我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時刻保持銳意進取的工作態度,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於交通建設和發展。我將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定力,牢記初心使命,敢於抓細落小為交通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將堅持以“時代楷模”黃大發作為自己的學習榜樣,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手中有本領、腳下有泥土,以青春之名,在新的征程上奮力奔跑,努力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成績。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9

  夫愚公者,中華之大智慧人物也。年雖九旬,立移山之宏志,以勃發壯年之英姿,摧雲林而斷崿,夷峰巒而彌壑。天地為之動容,鬼神因之負山。終南北不塞,出入不迂,大事成也。

  今觀影高山清渠,心下感慨,黃公大發,吾輩之模範,當代之英雄也!時代楷模之稱謂,當之無愧!今執筆作賦,敬意染墨,寄與寸箋尺素,以抒心中之感,以表敬服之意,以繼當代愚公之志。

  草王壩村,昔日播州極貧之域,終日為崇山所困,峻嶺所封。村中有一井,供養全村,然時常孤泉不湧;村民欲一水而難求。村內不分女與男,求水之心難以平;不捨晝夜,守井而覺未濃。時而怨懟,時而犯衝。兩百畝稻田,絕收恰如絕望;一千多人口,心情跌入窟窿。人逢大山而靠天吃飯,面對峭壁而守地受窮。村貌滄桑,雄心未挫;外人譏諷,壯志豈容。勿信命不濟,無畏運不通。一代楷模黃大發,不忘初心與使命,肩負吾黨之宗旨,壯心不已,豪氣裂空。

  爾雖體格瘦小,其貌不揚。然身如電閃,志若山昂。仗一股熱情,率村民,欲開渠引水,生命相搏;憑一腔信仰,思劈崖澤鄉。礪萬難,豪情撼八荒。披星修渠幾十載,鑿石乏術曾沮喪;村民心灰意冷時,大發剛毅豪情放;半百蹣跚學技術,排阻聚力創輝煌。

  黃公大發幾經挫折,不墜其志;愚公精神,其品如璞琅。秉戰天之氣魄,贊楷模之擔當。力拔窮根,數涉崎險;高崗長嘯,千古流芳。劈三巖絕壁,砌十里清渠流淌;倚百丈懸崖,施大土灣之測量;吟擦耳巖險絕之驚魂,灼大無畏勇敢之光芒;破懸崖峭壁之嶙嶙,悟黨性於心而無愧炎黃。堅定信念三十六載,滄海桑田把夢揚。舍小家為大家,眾志成城,終步小康之道;赤子之心,禱後世之莫忘。

  壯哉!黃公大發;一顆公心,天人可鑑;萬丈雄志,峭壁難摧。一汪活水,愚公之志。偉哉!絕壁天河,神奇風景,靚麗山川。生命之渠,壯仡鄉以神力;活力之水,澤山水以斑斕。

  今時之吾輩,亦賡續大發之精神,初心不改若孺子牛,克已奉公以厚德昭彰。篳路藍縷,構築康莊之路。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10

  以貴州省“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於7月16號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開播。“當代愚公”黃大發艱苦奮鬥、一心為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更加堅定了鄉鎮第一線在新徵程上接續奮鬥、推進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帶領群眾鑿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建學校。他帶領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和鐵錘,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拔掉了村子的“窮根”,用實幹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彰顯出當代共產黨人敢於動真碰硬、勇於攻堅克難的責任與擔當,這正是檢驗共產黨人能否頂得住、靠得牢,是否具有非凡勇氣與擔當的精神。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期、經濟的調整期、社會的轉型期和矛盾的凸顯期,這些都是我們黨,也是每一名共產黨員面臨的諸多“關鍵時刻”,這就迫切需要廣大共產黨員積極地“站出來”“頂上去”,挑最重的擔子,直面矛盾和問題,敢於接受困難和挑戰,努力創造經得住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鄉鎮黨員幹部更是要堅定信念、敢闖敢拼,在鄉村振興一線砥礪初心使命。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做好群眾的就業問題、專案發展等工作,不斷提高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一名老黨員為人民許下的諾言。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理應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揚這種不等不靠、無私奉獻的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局面。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11

  36年的歲月,追夢跋涉;9400米的水渠,絕壁天河。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於7月16日起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老支書黃大發修渠的故事在螢幕上播放後,引發遵義廣大基層黨員幹部熱議。

  大家紛紛表示,要發揚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不見清泉誓不罷休的追夢精神,發揚他那種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為民情懷,要汲取榜樣的力量,履職盡責,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勇於擔當,敢於作為,砥礪前行。

  “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讓我對老支書黃大發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要做一件事不難,但要堅持做一件事而且一做就是36年,這真的是做到了不忘初心。”遵義市體育文化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運營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康說,在老支書黃大發身上,體現的是一種精神,是一種力量,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風采。劉康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16日晚,我在家觀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心中再一次被老支書黃大發的事蹟所感動,‘天渠’的修建,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老支書黃大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紅花崗區中華路街道新東門社群副主任萬英說,一條水渠,就是一座豐碑。在老支書黃大發身上,所凸顯的擔當與責任感,值得我們這些基層黨員幹部學習,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來擔當實幹,精準精細為群眾服務,提升社群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支書黃大發帶領村民,僅憑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戰天鬥地,在絕壁上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堅韌不拔、勇敢無畏的精神。”正安縣格林鎮木盆窩村駐村第一書記何世順說,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抓好產業發展,讓群眾有穩定收入是重中之重,他將與村支兩委一起,團結帶領廣大群眾,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電視劇《高山清渠》的播出,我覺得很有意義,老支書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軀劈山修渠,以實幹苦幹親力親為帶領村民脫貧攻堅,他用行動給我們基層幹部上了一堂課,好日子是拼出來的、是幹出來的。”仁懷市合馬鎮黨政辦工作人員母順表示,在今後工作中,要勇於擔當,全力做好鞏固脫貧成果、最佳化產業發展、美化鄉村建設、強化基層治理等工作,奮力推進鄉村振興,讓村民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觀看《高山清渠》觀後感800字12

  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7月16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強檔首播,叫好又叫座,貴州廣大幹部群眾對此反響熱烈。

  “該劇無疑是一部帶有傳奇性的重量級作品。”首播當晚,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貴州省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李俊守在電視機旁觀看《高山清渠》,難掩內心激動。

  作為參與該劇審片的專家組成員之一,李俊認為,該劇將黃大發平凡而偉大的36年修渠不止奮鬥史,演繹成一部半個世紀的人生傳奇,以人帶史,講述了黔北農村50多年的變遷。編導人員在創作中使得故事更加典型化、藝術化,進而達到一種藝術的真實。同時,該劇的傳奇性也帶來了娛樂性和觀賞性,從而增加收視率、點選率。

  “黃大發身上的這種當代愚公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黔東南州三穗縣良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毛葉帆說,良上鎮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海拔高、距縣城遠、交通不便,地理條件相對較差,與草王壩很像,透過全鎮黨員幹部和各級幫扶部門一茬接一茬地不懈努力,如期實現了脫貧。接下來,他們將深入學習黃大發執著堅守的品質,把青錢柳、蜜蜂養殖、有機稻作為發展重點,以產業振興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黃大發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千方百計達到奮鬥目標,我們要以他為榜樣,不斷銳意進取、克難攻堅。”銅仁市江口縣民和鎮凱里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黃華表示,作為村幹部,自己將繼續腳踏實地為村民服務,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江口縣民和鎮興欄村黨支部書記衛康勇,則在黃大發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錚錚誓言的崇高品質。他表示,黃大發對黨忠誠、勇於擔當、不怕困難、一心為民,是新時代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自己將努力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上下深功夫,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高昂的工作熱情投身興欄村建設。

  身為“90後”,安順市民柳昌璐在劇中看到黃大發在艱苦面前絕不低頭認輸、堅持用雙手“找幸福”,深感敬佩。他認為,該劇將啟發新時代的年輕人牢固樹立理想信念,踏踏實實幹事,用雙手創造幸福。

  “黃大發爺爺的事蹟讓我非常感動,劇中故事很吸引人,還有許多動人細節。我爺爺和我一起觀看後也很有感觸,叮囑我要好好學習,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貴陽市初中學生王博宇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