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精選5篇)

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

  《大山的女兒》該劇講述了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後,放棄了到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家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事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1

  《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後,黃文秀的事蹟和精神不僅感染了普通觀眾,更讓黃文秀的母校師生以及廣西百色市幹部群眾深受觸動。

  很多北師大師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兒》。一位北師大二年級同學表示:“以前透過新聞了解過黃文秀學姐的事蹟,現在看了《大山的女兒》很驕傲,也很受感動,她是我們北師大學子的榜樣,我也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向黃文秀學習。”“文秀師姐的精神力量影響著每一個北師大人,我們要爭做黃文秀式好青年,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在百色市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大山的女兒》同樣引起強烈反響。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村民們都被楊蓉飾演的“黃文秀”身影所牽引,情感與思緒隨之而動。作為“時代楷模”黃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傳部幹部、現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旭在觀看首集後,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樣,內心滿是惋惜和感動。“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讓我深受鼓舞,我也決心接過她的接力棒,繼續奮鬥在鄉村振興一線,把百坭村建設得越來越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民警趙顯跟說:“作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優秀品質,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堅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無限的奮鬥中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

  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2

  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2019-2020年度感動中國的頒獎盛典上,白巖松這樣向黃文秀致頒獎詞,催人淚下。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則再次引領觀眾走進黃文秀30歲平凡而偉大的奮鬥人生,點點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淚目。

  換一種方式認識黃文秀。不同於以往平鋪直敘,娓娓道來的英模題材劇,《大山的女兒》節奏飛快,藝術表達新奇,開場就以倒敘手法將觀眾的情緒迅速拉到頂點。暴雨之夜,黃文秀獨自駕車行駛在崎嶇山路上,年邁父母擔憂返程的女兒,百坭村同事不停打電話發微信預警山洪,讓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該劇開篇用急促緊張的鏡頭真實再現了黃文秀生命的最後時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講到這裡,導演卻出人意料地採用了打破第四面牆的電影語言——楊蓉飾演的黃文秀直接面對鏡頭,像對觀眾訴說一樣,平靜地介紹自己:我叫黃文秀,由此拉開了她30歲的無悔青春。不少觀眾表示:“好故事越真摯,越打動人。開場的山洪,黃文秀坐在車裡的最後一次自我介紹,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淚為黃文秀而流。看著黃文秀殉職前在車內的自我介紹,再看她帶著父親看天安門,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就知道結局,她的笑容是那樣燦爛,越動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兒》,又像去年看黃文秀事蹟圖片展那樣忍不住哭了。舍小我,為大我。內心有多熱愛人民,才有如此堅定信念,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脫貧攻堅事業。向黃文秀致敬!”

  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3

  《大山的女兒》作為脫貧題材劇,無論是人物造型,故事場景還是人物表演都返璞歸真,讓觀眾讚不絕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學質感。沒有美顏、沒有美白、沒有磨皮。劇中人物皮膚黝黑,穿著樸素,都以真實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非常接地氣。崎嶇的山路、綠色的大山,美麗但也貧苦,去一趟村裡就要十幾公里,不開車根本不行,村裡也是蕭瑟破敗,當時廣西百坭村的風貌也在劇中真實呈現,有著鮮明的“粗糲”感。

  此外,楊蓉飾演的黃文秀戴著眼鏡,梳著馬尾辮,跟原型非常像。說著廣西普通話的楊蓉,既有原生態的味道,又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更演出了黃文秀的神韻,尤其是她被劉奕君飾演的農戰山誤會的那場爆發戲:我黃文秀不是來鍍金的,是帶著鄉親們脫貧的`,可謂信仰堅定,張力十足。在劉奕君生活化演繹下,農戰山煙一點,眉頭一皺,廣西話一出口,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鄉村本地幹部的形象躍然熒屏。眾多觀眾點贊:“《大山的女兒》各種小細節很用心,全民說廣西方言,特別是黃文秀說的那句‘不得噢’,很親切,太有感覺了。”“農戰山一臉正氣卻封閉固執,劉奕君將這種矛盾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可謂自然真實,“土”味十足,這不是貶義詞,而是鄉土,是接地氣。”

  不精緻、不誇張、不做作!講實事、說方言、訴真情!有劇評人評價:“這部電視劇採用了較為純粹的現實主義敘事手法,質樸當中透露著真實感。”有觀眾表示僅看前兩集,就已經感受到這部劇的濃濃誠意與質感,“土裡土氣的劇集細節,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給人一種沉浸式觀感,同劇中人共情,感受鄉村扶貧的不易。”

  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4

  題記:“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

  “時間過得真快,我以為自己無法堅持,但真的走到了今天。”

  一一黃文秀

  進入七月,每晚八點央視一套兩集連播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緊緊牽動著我欽佩而激動的心。一個柔弱而堅強,且洋溢著善良與道德的光芒,以其青春之智慧和對大山裡父老鄉親無私大愛的身影,時時縈繞在我澎湃的記憶裡,鐫刻在我靈魂的深處。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廣西大山裡深度貧困的百坭村第一書記。從繁華的首都大都市,到偏僻窮困的小山村,從天之驕子,到撲下身子與父老鄉親為伍,一心一意奮戰在脫貧一線的鄉村第一書記。正值青春年華的知識女性黃文秀,如此驚人的身份轉換讓她身邊的人感到驚愕和不可思議。然而,她割捨了愛情,告別了痴心真誠挽留她的男友,說服了親人朋友的勸阻,她放棄了優越的都市生活,依然決然的回到了她曾經生活成長的大山深處。她本可在百色市委宣傳部的辦公室裡,處理公務,迎來送往。但她卻主動請纓,到深度貧窮而偏遠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

  黃文秀,一個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文秀書記的大學生小姑娘,溫和而堅定地走進了百坭村,並深深地走入了鄉親們的心裡。

  萬事開頭難。曾經村民疑慮的目光,村班子渙散的現狀,村支書不願接受改變的狂吼……接踵而至的挫折和打擊,讓這個年輕的

  小姑娘曾流著淚水,徹夜地思索過。然而,當黎明的曙光穿越窗戶,投射進心裡的那一刻,她依然扛起鋤頭,帶領村幹部們揮汗如雨在幫扶貧困戶的田間地頭。

  為了保護大片橘樹不被砍伐,她獨自驅車數百里,找專家,尋技術,苦口婆心,誠懇請求。終於請來了市裡的農學教授和他的學生團隊,他們進村入園,修枝剪葉,並指導橘園管理,培訓農民技術員。終於使一度險些被人砍伐的橘樹,迎來了碩果累累的春天。村上一部分貧困戶也因此脫貧致富。村民們更加信任他們的文秀書記了。村班子成員之間也因此消除了誤會,更加和諧團結了。

  當初有人曾不止一次的問黃文秀為什麼回村,她說,她出生在貧困的家鄉,從小在父母艱難的扶養下上學成長,走出大山。她看慣了鄉親們飽受貧窮的煎熬。她說:“我回來就是要‘改變’的,要讓貧困消除,讓村子成為鄉親們的樂園”。文秀書記不僅這樣說,更是一步一個腳印,風裡雨裡,不辭勞苦,一心一意地努力去做的。她幫帶著兩個孩子的寡婦雙應姐買回了榨油機,辦起了榨油作坊。她還多次上門反覆勸導,使年逾四十的光棍漢黃元軍重新振作,並主動出門學技術,不僅找到了一份勞務工作,還成就了他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

  文秀書記不僅是第一書記,她還是村民的小妹,是女兒,是孫女……在鄉親們心中,她比親人還要親。八十多歲的孤寡老婆婆獨自一人生活。文秀來村後給她梳頭洗腳,還和村裡青年一起給老人打掃屋子。當得知老人已有幾個月沒有吃到大肉時,她自己掏錢去鎮上買肉,還親自為老人烹飪餵食。老人家聲淚俱下,感動不已。她卻親切地說,您就是我的親奶奶,我是您的孫女,孝敬您是應該的。

  文秀書記一心一意為村民過上好日子忙碌著。父母年老多病,依然生活在貧困中。她沒有時間回家,常常牽掛二老,但因村裡工作忙而不能脫身。直到得知父親因患癌臥床,才匆匆趕回家,安頓父親住院手術後,又匆忙趕回村子。

  在黃文秀的帶領下,百坭村成立了種植業合作社,養植業合作社,村民們依託自然資源,發展種養加工業,釀酒業,透過公司加農戶加學院的現代聯合模式,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和支援。然而,當廣西電視臺聞訊趕來百坭村採訪文秀書記時,面對鏡頭她卻謙遜地說:“我做的還很不夠。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從新手到熟路。"

  是呀,“從新手到熟路",她曾多少次走訪貧困戶貼心交流,又曾多少次翻山越嶺上門幫扶,帶著專家技術員下田指導。調查摸底貧困原因,制定脫貧計劃,落實幫扶責任,開展黨建活動,調解村民糾紛……一樁樁,一件件,身負重重壓力,肩扛時代使命,堅定的信念支撐起蓬勃旺盛的青春力量,在鄉親們的眼裡,她始終陽光燦爛,樂觀向上,是一個永遠不知疲倦,活力四射的熱心姑娘,文秀書記。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她幫助百坭村實現道路硬化1.5公里,帶領群眾種植油茶,八角和杉木,發展獼猴桃,砂糖橘,農產品電商等多種產業。

  歷盡千般耕耘苦,迎來黃花分外香。黃文秀帶領村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使百坭村這個百色脫貧戰場上最難攻的山頭,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到2.71%,全村共脫貧88戶418人。實現了貧困家庭戶戶有致富門路,村集體經濟專案收入翻番。

  然而,正當文秀書記滿懷希望帶領鄉親們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勇敢奮鬥的時刻,不幸卻在突然間降臨了。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書記在回村的路上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她靚麗的青春永遠的定格在了30歲的座標之上。聞訊撲來的村民哀聲動天,哭聲撼地,人們一遍又一遍喊著文秀書記的名字長跪不起,淚水漣漣。大山哽咽,田園慟哭,百坭村的父老鄉親們用最純樸的真情表達著對他們的文秀書記的百般不捨,萬般眷戀……

  在當年的百坭村全面脫貧慶功大會上,支部書記搬出了黃文秀書記生前自費預訂的兩大壇酒,高聲呼喚:“文秀書記,請一起為咱們的百坭村全面脫貧舉杯慶賀,得不得?”,“得!”,臺下全村的父老鄉親們齊聲回答。這洪鐘般的聲音穿越林海,跨過河川,在百坭村的大山深處久久地迴盪著……

  黃文秀書記永遠活在鄉親們的心中!

  青山遮不住,黃花永亮麗。《大山的女兒》在觀眾湧動的淚水中徐徐落幕了,然而,黃文秀的名字卻永遠的閃亮在我靈魂的深處。

  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七一勳章獲得者……萬千榮耀彰顯著她青春的輝煌,美麗百坭村銘記著她大愛的奉獻。

  正如感動中國人物給予她的頒獎辭:“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觀看大山的女兒觀後感5

  近日,致敬“時代楷模”、真情再現黃文秀先進事蹟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每晚都準時收看,這是三年前犧牲的扶貧英雄黃文秀。

  該劇以真實生動的細節和感人至深的故事,重塑了英雄形象,弘揚了脫貧攻堅精神,在觀眾心中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放棄京城的高薪工作,毅然決然的回到革命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被派駐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她說總得有人要回去吧,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個人。

  生命有長有短,腳印有淺有深,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30週歲,短短的一生留下一串串閃光的足跡,讓我們感動嘆息而又敬佩!

  很多人走了就再也不想回去,但是總有人要回去吧,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個人。這句話令人感動,它實實在在體現了黃文秀的初心起點,愛家鄉。正是對家鄉心懷熱愛,才會在村民不搭理的時候,以幫忙掃庭院、摘橘子的實際行動“纏”住村民,才會到田間地頭幫村民幹農活,一遍又一遍的到不願意開門的村民家中“套近乎”,意誠而心正,心正而後修身。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以黃文秀同志為“鏡”學習她“心裡很快樂”的真情付出,多到田間地頭,多到鄉下農村,多關注農業農村農民。要沿著黃文秀的扶貧足跡,在“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民生情懷求諸於自己的內心,把文秀精神傳承好,用為民服務的無私奉獻回報黨的培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