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獨行月球》觀後感(精選8篇)

關於《獨行月球》觀後感

  一、什麼是觀後感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二、關於《獨行月球》觀後感(精選8篇)

  《獨行月球》是由張吃魚執導,沈騰、馬麗主演的科幻喜劇片,改編自韓國漫畫家趙石創作的同名漫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獨行月球》觀後感(精選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獨行月球》觀後感1

  “誰說站在光裡的才算英雄?”是啊,有這樣一個人他雖身處黑暗,被人遺忘,卻默默奉獻。在危急關頭,他不顧自己,做了他應當做的,拯救了全球。或許他並不完美,但他在陪伴中堅持,成為了別人的光。他就是《獨行月球》中的獨孤月。

  陪伴,是獨孤月在月球上時剛子對他的不離不棄。剛子也是月盾計劃撤離時被落在月球上的,他是一隻金剛鼠。他與獨孤月一起在月球上從對抗到和解,一起尋找“宇宙之錘”,一起製造返回地球的飛船,一起經歷過太多的喜怒哀樂。他們在陪伴中堅持。

  陪伴,是馬藍星和月盾計劃工作人員在地球對他的支援援助。他們發現月球上還有幸存者獨孤月,就想盡一切辦法聯絡他,讓他不要放棄。他們不斷利用剩餘資源,沒日沒夜地研究,只為能讓獨孤月順利返回地球。

  陪伴,是全球人民對他的鼓勵。獨孤月在月球堅持了561天。當他認為自己沒有理由再堅持下去的時候,全球人民給了他希望,以心靈深處的溫暖點亮了無數盞燈,告訴獨孤月:你不是一個人,你還有我們!因為他們明白,在地球被撞擊毀滅重建的過程中,是他帶來了光,喚回了希望。

  在陪伴中堅持,成為別人的光。

  馬藍星是獨孤月的光。那一次的擦肩而過,讓原本放棄的獨孤月進入了月盾計劃維修組;那無數次在地球的呼喚,讓獨孤月重拾了信心;那一次次的對視,讓獨孤月為了全球人,放棄了返回地球的希望,和宇宙之錘一起衝向π+。

  獨孤月是馬藍星的光。馬藍星全球直播獨孤月在月球的生活,是想給無數地球人在黑暗中一線希望,讓他們重拾信心。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卻是拯救全球的唯一一個人。他是馬藍星的光,也是月盾計劃指揮中心所有人的光。

  獨孤月是全球人民的光。就是這樣一個被遺忘在月球上的人,就是他,能拯救所有人。他是擊碎π+的唯一人選,他是全球人的希望,是全球人活下去的希望之光!

  這就是獨孤月,這就是《獨行月球》給我的最大啟示:在陪伴中堅持,成為別人的光。不是人人都要完美,只要奔赴在自己該做的事情裡,保持熱愛,眼中含光!

  《獨行月球》觀後感2

  電影整體氛圍很放鬆,全程一直哈哈哈哈哈哈哈,確實非常治癒人心。題材是屬於科幻喜劇片,對於電影製作技術方面因為自身是屬於非常的門外漢,無法做出客觀的評價。僅僅從一個膚淺的觀影者來說,我覺得達到了調節自我的預期效果,看完確實是非常的開心,心情很放鬆。

  在進電影院之前,本來僅僅是打算作為一個不深究邏輯的只顧著視覺開心的一部無腦喜劇片去看待,甚至還有些擔心喜劇效果不明顯而感到失望,但事實證明這部影片超出了預期。

  電影設定的背景是浩瀚的宇宙,一顆天體即將撞上地球,人類為抵禦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進行了一項月盾計劃。但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因為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藍星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計劃失敗,獨孤月成為了“宇宙最後的人類”,開始了他和金剛鼠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這是電影的百科介紹,看起來好像平平無奇,電影的內容也主要圍繞獨孤月在月球上的生活展開。一如既往,故事情節的展開總是循著開局意外,過程喜人,結局感人的路徑展開,呈現出來的效果也確是非常好。

  無論是隱晦的非主流“葬愛”,獨孤月的“中間人”哲學,夏洛特煩惱和流浪地球的夢幻聯動,中國人獨特的喪葬文化,有脾氣有演技的金剛鼠,演員一本正經的搞笑表演共同組成這部電影搞笑的外衣,深刻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存核心。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突然在想,這是故事的情節背景設定,但焉知人類真的不會有這一天呢?這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變成現實呢,面對未知的宇宙,未知的生命,可預測的不可預測的可避免的不可避免的天體撞擊,會不會真的有轉入到地下生活的一天?到時候人類又會怎麼樣呢?還會還可以保持這種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麼,現在我們把這一切當做一部科幻喜劇去觀看,當它成為現實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擁有這種喜劇的態度去面對呢?或許那個時候已經滄海桑田,誰又知道呢?!

  喜劇外衣,悲劇核心。仔細一想,喜劇其實最是悲傷,它只是擅於偽裝。但這種自黑自娛的喜劇態度,或許也是值得學習的一種。

  《獨行月球》觀後感3

  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

  《獨行月球》聽這名字,就能猜到大概的內容,有淚有笑,最後的結局有感觸,有遺憾。

  萬事求穩的月球基地工程師獨孤月,在隕石撞月事故發生後,被遺落到月球基地並倖存下來,因為完全跟外界失聯,自認為是唯一倖存的人類。在基地裡,

  落單的獨孤月發現了同樣落單的金剛鼠,本以為遇上隊友,實際卻遇上對手。花式捱揍的獨孤月使出渾身解數,卻依舊沒能建立起跨物種溝通的橋樑。返回地球的馬藍星為給隕石災難下的.人們帶來希望,決定將獨孤月頑強的月球生活向全球直播。不料直播中出現的竟是獨孤月放飛自我與袋鼠鬥智鬥勇的畫面。“全球的希望”意外成為了“全球的笑話”。

  獨孤月與金剛鼠從最初的不打不相識到之後彼此幫助的好兄弟,個人去尋找阿波羅號飛船,在途中有多艱難雖然說帶著“剛子”一起去找飛船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但是複雜的系統也能孕育出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案,在複雜系統的作用下,孕育出一個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像獨孤月跟“剛子”說的一句話一樣謝謝你陪著我,如果沒有你陪著我,我可能撐不到現在。

  善良與愛也是相互的,雖然地球上的人們自己生活如此艱難可他們在獨孤月最最絕望的時候給予了他最大的支援,讓獨孤月重拾活下去的信心與動力,讓他知道了“你不是一個人”每個人發出自己的一點點光,那便是最好的太陽。

  《獨行月球》觀後感4

  看喜劇電影最好是選一個觀眾多的場次,如同看恐怖電影最好選深夜場,只要共情能力不是太差,環境效果肯定會放大影片效果。

  看《獨行月球》時,我前排是一對小情侶,從影片一開始就笑,動作前仰後合,捶胸頓足。從最初的嘻嘻哈哈,到最後的上氣不接下氣,聲音從低到高,最後形同驢叫。是我的神經出了問題吧,散場後影片內容沒記住多少,滿腦子都是這倆貨的笑聲!

  開心麻花這個團隊出品的電影一直不錯,從《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鐵拳》,到今天的《獨行月球》,可以看出其精品意識與搞笑能力。或許是因為前幾部電影給我的笑點拔高了的關係,這部《獨行月球》我也就是適應性地笑了笑,嘴角一揚那種。

  我因為這件事還特地問了幾名看過此片的老友,詢問其“笑果”,可答覆大相徑庭,都覺得此片挺搞笑,卻沒辦法開懷大笑。詢問其原因,大多認為此片的科幻劇情與前幾部相比有些“不接地氣”,沒有太多值得玩味的“梗”,果然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超越自我確實比登月還難!

  馬三立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一般的笑話是當場笑,中等的是過幾天想起來還能笑,高階的是過了幾年想起來依然能笑”這句話似乎指出了喜劇中笑料的內涵程度。儘管努力的回想自己開懷大笑的場景,卻悲哀的發現居然沒有這方面的記憶。此時,不由得羨慕起影院前排的小情侶,或許他們多年以後,會擁有一次關於喜劇電影的美好記憶。

  喜劇的核心是悲劇,古人也說樂極生悲,現在的喜劇要是不反轉一下,不搞點淚下來似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喜劇。共情有了,差勢多了,笑聲不斷是正常的。煽情有了,同理心多了,悲傷也就有了出口。知性與理性強的人,都把情緒隱藏得很好,偶爾的釋放一下,也需小心翼翼,環顧四周,很怕把不經意的失態掉進世俗的眼中。成熟與幼稚,不應該成為微笑與大笑的標誌。

  生活很骨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看一場讓自己放鬆身心的電影也是一種調劑。生活需要你不時酣暢淋漓地笑一次,或多或少會驅趕內心的陰霾。無需過多期望未來,快樂本來就是眼前的事!

  《獨行月球》觀後感5

  被抖音短影片安利了一遍又一遍,終於在昨天晚上的點映場帶著家人看了這部開心麻花的《獨行月球》。

  先說一下我的觀後感,總感覺看完以後電影內容略顯空洞,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妻子和女兒全程笑了好幾次,我在觀影中尷尬的看著他們,看著一個個包袱出來,確實沒有樂的出來。我問她們好看嗎,她們說還行吧,還挺逗的。“還挺逗”應該是大部分人對電影《獨行月球》的感覺了。

  這部電影的大主線主要是圍繞拯救地球展開的盾月行動,穿插著男主愛情線和男主與袋鼠在月球上的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最後男主拯救地球犧牲了自己。

  故事的主線,我覺得沒有問題,之所以覺得空洞,應該是具體故事細節不符合現實邏輯,電影自身定位不清晰。科幻加搞笑加愛情加悲壯,導演可能想讓電影層次更加立體,內容更加豐富。但最終的效果卻有點四不像的感覺,顯得很不純粹。很多內容沒有故事鋪墊,內容和內容之間缺少銜接,更像是話劇,總之最終給人的感覺不是那麼細膩,總覺得缺點什麼。

  另外很多情節在邏輯上站不住腳,比如男主的日常行為被全球直播了,但男主身邊不是無時無刻都有攝像機在拍攝,咋直播?另外月球基地裡面放了只袋鼠,為啥會帶個袋鼠到月球基地上?一個胸無大志的人機緣巧合的被成為英雄,一路過來好像是理所當然。所以影片給我的感覺有點科幻片不像科幻片,愛情不像愛情,搞笑略顯生硬和尷尬,最後強行煽情。

  感興趣的自己去電影院看一下就知道了,每個人的感覺不盡相同。可能只有自己體會過才知道。

  《獨行月球》觀後感6

  今天去看了《獨行月球》,本來是衝著“沈馬”放鬆心情去的,但是看完之後的確也是感慨頗多。

  這個電影大概講述的就是人生定位“中間人”的裝置維修工獨孤月意外被留在月球上,但是他憑藉著自己頑強的意志和智慧不斷尋找返程的方法,給予了地球上因為災後而抑鬱無望的倖存者們,最終為了災害二次發生而犧牲自我的故事。

  他的精神力量令我起敬,他的靈魂高度令我肅然。

  劇中的獨孤月對自己的定位是“中間人”即不愛冒尖、不會墊底、不爭第一、不做倒數。用劇中的話說,就是:普普通通是他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的日常。

  就像我們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受中庸思想影響頗深。

  他的普通和平常,是集體撤離時都可以被隨意忽略的小角色。

  看了很多影評,大家也都對他的“中間人”定位津津樂道。

  但是,他難道是真正的中間人嗎?

  我更想說:“中間人”並非“中間人”。

  或許他的心態是吧,但能力和信念絕對不是。

  一個普普通通的維修工而已,能夠獨自做好一個航空火箭的整體整修工作?一個普普通通的維修工,能夠在沒有陽光無法啟動車輛的情況下,依舊想到了在兩個小時內完成55公里的月球行程的方式?一個普普通通的維修工,能夠有獨自在月球上保持兩年生活的能力以及精神力量?

  別忘了,劇中的所有人看到他的簡歷時都發出了一個疑問:他怎麼只做了一個工程師?

  他所完成的一切,並不只是因為他的精神力量,還因為他有足夠的知識能力儲備,能夠支撐他面對困局,渡過難關。

  所以明白了嗎?

  無論你爭與不爭,機會向來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獨行月球》觀後感7

  每一個喜劇的後面都有一個悲劇;但是每一個悲劇,它就真的是悲劇。

  有時候會想,那麼多悲劇,我們又是為什麼活在當下呢?

  也許就是為了讓悲劇感減弱,才出現了喜劇,讓悲劇出現之前,能體會一會開心。

  不能說沈騰的每一個喜劇都多有內涵,但看完之後也都會有所思,有所感。

  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其實都是孤獨的。人是群居動物,群居生活才恰恰反映出了那種群體中的深深孤獨。

  為什麼夜生活豐富的人,更孤獨。因為他們更害怕一個人待著,那種孤獨讓人崩潰,但沒有人心疼。夜店裡,KTV裡,大街上游蕩的人們,他們試圖尋找到一個看似熱鬧的地方,試圖去驅散那份孤獨,誰知越熱鬧的地方,我們越感覺到孤獨。夜夜笙歌的人,未必就是我們看到的那麼開心,他們的內心是崩潰的,是我們感知不到的。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害怕,會胡思亂想,會抑鬱。最近我學會了讓自己面對孤獨,每當害怕的時候,我就閉上眼睛,告訴我自己,我害怕了,孤獨的猛獸又出來了,我想有一個人能出現,幫我驅散他,但人生在世,很多事情是需要自己解決的,是不能依靠別人的,不是不相信,而且不能給別人添麻煩,每個人都不容易,相互理解最難得,一個問候,一個眼神,一個溫暖的動作就足以。

  《獨行月球》觀後感8

  終於抽空去看了最近很火的《獨行月球》,我很慶幸沒有因為網上的惡評而放棄它,雖然有些小細節處理得不太好,但是瑕不掩瑜,有笑點、有淚點,有信仰、也有力量,值得去看一看。

  我想先講幾個我的小疑惑

  那個探測器出來就是為了墜到大坑裡嗎?

  那個從地球打手電筒,月球上能看得見不?

  還有那個耳機效果這麼好的嘛?戴上之後一點外部的聲音都聽不到嗎?

  哈哈哈哈,不過看電影不要這麼糾結於細節哈,畢竟有些細節也還是很合理的,那有些不合理的細節為了推動情節、為了搞笑,至少我笑得很開心,這就夠了!

  畢竟未來的手電筒,可能已經不是現在的手電筒了,就是可以從地球照射到月球,要敢於想象科技發展的速度。(哈哈哈哈哈哈,腦洞挺大)

  苦難中我們需要英雄

  當人類遭受困難,生活中沒有了信仰和希望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當孤獨月被“塑造”成一名英雄的時候,原本要自殺的人、原本自暴自棄的人、原本失去信心的人大家都聚在了一起,他們只是單純地想知道孤獨月在月球上的生活嗎?

  不,他們是給自己找到了一種信仰、一種堅持下去的希望!

  在絕望中,孤獨月給他們帶來了希望;所以當孤獨月絕望的時候,他們也給孤獨月帶來了希望。

  為了你,為了大家,為了地球

  “剛子”回來了,生活美滿,原本孤獨月也是可以的,和他愛的人。

  在自我安危和大義面前,我相信大家都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馬藍星,帶我回家。”

  淚目,嗚嗚

  如果生活的地方只剩下自己

  我想每個人都曾幻想過,在一個沒有人管的、沒有比較的社會生活吧,獨孤月在月球上的生活就是如此,有吃有喝,但卻是被遺落在月球上的唯一人類。

  還記得當他知道,他一直以為的地球訊號原來是剛子尾巴造成的干擾訊號時,呈現出的絕望,那是一種沒有希望的”心如死灰”。

  “回家”是獨孤月的執念,也是我們每個人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