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霍金的勵志故事(精選10篇)

關於霍金的勵志故事

  一、閱讀勵志故事的好處

  故事,能告訴我們太多的人生哲理,觀今宜見古,無古不成今。從故事中,我們能夠熟悉歷史,認識人物,懂得道理,明白人生。一故事教育我們,我們聽著故事成長;故事鞭策我們。我們看著。故事奮鬥,故事也在提醒我們,我們講著故事自察。故事就像一幅畫卷,把乾癟的道理加以潤色,有時濃墨重彩,有時淡若浮雲,有層次、有寬度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二、關於霍金的勵志故事(精選10篇)

  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並全力以赴為之奮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霍金的勵志故事(精選10篇),供大家參閱!

  霍金的勵志故事1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現出這位科學大師那永遠深邃的目光和寧靜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鬥士。

  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捷足躍上講壇,面對這位已在輪椅上生活了三十餘年的科學巨匠,深深景仰之餘,又不無悲憫地問:“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顯然有些突兀和尖銳,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靜謐。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充滿恬靜的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於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正常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正常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心靈的震顫之後,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擁向臺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們深受感動的,並不是因為他曾經的苦難,而是他直面苦難時的堅守、樂觀和勇氣。人生如花開花謝,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樂。如果誰總自以為失去的太多,總受到這個意念的折磨,誰才是最不幸的人。

  霍金的勵志故事2

  《時間簡史——從大到黑洞》自1988年出版以來一直居暢銷書之列,在全世界的銷量達一千萬冊,這本科普著作的作者就是斯蒂芬·霍金。見到斯蒂芬·霍金教授的人往往會大吃一驚,因為這位被科學界公認為繼愛因斯坦之後的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竟然是一個喪失了語言能力,全身只有三個右手手指可以動的殘疾人。那麼他是怎樣堅強而出色地表達了自己對真理的極大興趣?

  在霍金二十一歲時,悲哀的事情發生了,他被確診患了罕見的、不可治的運動神經症。此病叫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簡稱ALS。醫生說他只能活兩年半。那時的霍金在意志上曾一度低沉,他經歷了一場難以排遣的內心衝突,但最終他覺得“反正就是一死,不如做些像樣的益事”,結果,經年累月,他粉碎了醫生的預言,堅強地活了下來。

  霍金慶幸地說:“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為研究它用頭腦足矣。”他無法用筆,卻可以在紙上以精神影象表達自己的思想。他說:“我工作主要依賴直覺,我試著證明自己的假說,有時我發現原來的設想是錯的,但它可以導致新的思想。我發現同其他人討論,對我的思想十分有益,即使他們沒提出什麼見解,但當我把自己的思想闡釋給他們時,能幫助我整理自己的想法。”

  霍金對於宇宙學的研究很獨特,他極少用望遠鏡觀測天象,對此他不感興趣,卻總是更專注於以敏銳的思維探測宇宙,所以憑直覺和理智創造他的學說,就成為他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他畢生追求的神聖目標就是確立一個統一、完善的理論,他企圖用一組方程式囊括宇宙的一切奧秘。

  針對愛因斯坦詮釋宇宙創生的名言:“上帝不擲骰子”(世間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可知的,萬事萬物的出現與發展自有其規律在);霍金的見解是:“愛因斯坦錯了。上帝不僅擲骰子,而且有時候在看不見骰子的地方擲骰子。”(宇宙的產生不僅具有偶然性,而且有時候就在看似茫然中深含著絕妙的偶然。)在科技手段越來越高明的今天,在天文物理學的最新觀測中,宇宙所呈現出的風貌和實質正不斷證實霍金對宇宙的詮釋。這個坐在輪椅裡的人,其智慧之光直指人類理性的終極探問,並超越了一代科學巨星愛因斯坦。

  在自己的肢體嚴重癱瘓,並嚴重地妨礙了與外界環境交流的困境中,斯蒂芬·霍金仍以驚人的智慧、熱情和毅力精彩地實現了自己的崇高夙願。

  霍金的勵志故事3

  在21歲之前,霍金也曾經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中小學時期的霍金沒有傲人成績卻有突出的聰明才智,同學們稱他為“愛因斯坦”。8歲時霍金轉學到StAlbansHighSchoolforGirls聖奧爾本斯女子學校,在當時的年代,年紀小的男孩可以在其中一間社堂(House)上學,之後呢他又轉學到RadlettSchool拉德雷特公校讀了一年,1952年9月進了StAlbansSchool聖奧爾本斯公校。霍金的父母十分重視教育。父親希望霍金可以考進廣受好評的WestminsterSchool西敏公學,但是13歲的霍金在獎學金考試當天生病了,沒有獎學金也沒有助學金,父母無法負擔昂貴的學費,所以霍金留在了StAlbansSchool。

  從1958年起,在數學老師DikranTahta的指導下,霍金和小夥伴們利用時鐘零件、舊電話交換機和其它回收零件製作電腦,霍金在科學方面的天賦這時候就逐漸突出啦。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了牛津大學主修物理和化學。

  霍金傲人的天資讓他與眾不同。剛進大學時霍金覺得無聊寂寞,他的年紀比其他同學小,卻覺得大學的功課“荒謬的簡單”。大二大三的時候,霍金變得活潑幽默,人氣飆增,對古典音樂和科幻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霍金的大學三年沒有成為學霸,但他的計劃非常明確,就是進入劍橋大學研究院讀宇宙學Cosmology。最終他也成功以一等榮譽學位進了劍橋大學。可惜天妒英才,霍金21歲的時候被診斷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俗稱漸凍症,預測只能活2年。然而醫生對霍金的預言就像2012世界末日一樣沒有發生,或者說,生命為他創造了奇蹟,直至去世的前一天,霍金依然開心快樂地活著。

  霍金的勵志故事4

  霍金在最美好的年華里身患絕症,他也曾經一度想放棄自己的學業和研究,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前妻簡·懷爾德,當時霍金正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漸凍症的症狀也逐漸出現,但是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他們訂婚了,1965年7月14日結婚。後來霍金說,訂婚給了他生存的意義。

  霍金和簡有三個孩子,大兒子Robert在1967年出生,女兒Lucy在1970年出生,小兒子Timothy在1979年出生。由於霍金行動不便,簡必須承擔全家大小事,也讓霍金有更多的時間研究物理。但可想而知,簡一個人照顧一個大家庭不是一件簡單的事。1975年霍金從加州回到劍橋,有了學生助手的幫助,簡的負擔大大減輕,她有了更多的時間從事自己的愛好,比如唱歌。1977年12月簡在教堂的詩歌班認識了管風琴演奏家強納森·瓊斯JonathanJones,隨後瓊斯和霍金一家越走越近。1980年中期,瓊斯和簡產生對彼此產生了好感,據簡所說,霍金接受了這個狀況,但簡和瓊斯決定不能讓家庭破碎,於是保持了很長時間的柏拉圖關係。

  霍金和簡的婚姻從一開始就不容易,到後來也更加艱難,在1980年晚期,霍金與護士伊蓮·梅森ElaineMason關係漸漸親密,1990年2月霍金離開了家庭,1995年春天與簡離婚,同年9月與伊蓮結婚,並宣稱與自己愛的女人結婚很愉快。1999年,簡發表了回憶錄《移動星星的音樂》,描述了她與霍金婚姻的點滴和後來的破裂,引起了媒體的轟動,許多讀者認為簡是個謹慎誠實且中立的作家。霍金對這本書沒有公開評論,只說他不閱讀關於自己的傳記。

  在霍金的第二次婚姻後,他的家人和朋友覺得被霍金排斥在外,他們越來越擔心他會被虐待,隨後警方介入調查。但由於霍金拒絕控告,案件只好終結。在2006年,霍金和伊蓮平靜地離婚,之後霍金與簡合好,重新與孩子和孫子生活。在後來這段快樂的時期,簡將《移動星星的音樂》重新修訂,改名為《遨遊至天涯海角》。據說這本書刪除了很多不堪的敘述,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期盼。後來還將這本書改編為電影《萬物理論》,據說霍金在看完電影后留下了眼淚,他與前妻幾十年的感情,經歷的那麼多的分分合合,這其中的滋味恐怕全包含在這眼淚之中。

  身殘志堅的霍金一直樂觀堅強的活著,比起萬眾矚目,霍金更喜歡安靜的呆在自己辦公室裡,思考和研究他喜愛的宇宙。他很少去想自己的疾病給他帶來的困擾,他更願意完成自己的理想,為科學做出貢獻,小編由衷的佩服霍金超凡的毅力。雖然他去世了,但幽默的他,堅強的他依然活在我們心中。

  霍金的勵志故事5

  史蒂芬 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遊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霍金的勵志故事6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

  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並陶醉於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並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況並不是非常糟糕。後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黴,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之前他就和珍認識,後來他們很快墜入愛河,不久他們結婚了)

  患病後,霍金為了家庭,為了自己的理想,果斷的“站了起來”,繼續了自己的研究。他自己在個人傳記中談到,他並不認為疾病對他有多大影響,他每天都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努力不去思考自己的疾病。同時,他又努力證明自己能夠象常人那樣生活!霍金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能做到的事情絕不麻煩別人,他很憎恨別人把自己當做殘疾人,他說:一個人身體殘疾了,決不能讓精神也殘疾。霍金的意志力是非常堅強的,同時他又是一個對生活很有主見的人。他對生活永遠充滿了樂觀和幽默的態度。在他患病後,曾有6次非常近距離的和死神交手,他都頑強的活了下來。

  一次霍金演講結束後,一位女記者衝到演講臺前問到:“病魔已將您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大師的臉上充滿了笑意,用他還能活動的3根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後,顯示屏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親人和朋友”...在回答完那個記者的提問後,他又艱難的打出了第五句話:“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現場頓時爆發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的確用霍金自己的話來說,活著就有希望,人永遠不能絕望!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即使病魔把霍金關在果殼中,他也是無限空間之王! 霍金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都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主見,擁有自己的夢想,並全力以赴為之奮鬥!

  霍金的勵志故事7

  在新的千年到來之際,美國白宮曾進行了一系列的演講,其中以科學為主題的演講是《想像與變革---下一個千年的科學》。它的演講者就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教授、"輪椅天才"斯蒂芬·霍金。他患有嚴重的殘疾,雙手只有3個手指能動。這個極度殘疾和極度聰明的科學家成了這次不同尋常演講的理想人選。 外號叫"愛因斯坦"

  20世紀90年代,談論宇宙學漸成一種時髦,宇宙大爆炸理論雖不是新的理論,但在公眾心中卻非常新穎。特別是談到霍金,人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稱他是自愛因斯坦之後最好的物理學家。

  霍金是英國人。他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恰好是義大利物理學家、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伽利略逝世300週年的紀念日,幾天前還是牛頓的生日:1643年1月4日。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呱呱墜地的小霍金頭上罩上了金色的光環。用霍金自己的話說:"我估計大約有二十萬個嬰兒在同日誕生"。

  小霍金也像普通的小孩一樣,喜歡玩具,著迷於玩具火車,甚至自己花錢買來了電動火車。十幾歲時,霍金還喜歡製作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甚至嘗試發明一些遊戲,比如製作不同顏色零件的工廠、運送產品的公路和鐵路,以及股票市場。霍金和一個同學負責編制遊戲的規則。在編制這些遊戲時,小霍金的目標是"建造我能控制的可以開動的模型","這些遊戲及製作都來自於探究事物並且進行控制的要求"。這種要求一直驅動霍金去"探究事物",甚至在後來的宇宙學研究中仍在起作用。

  上學期間,霍金分在一個很好的班,儘管他的成績名次從未進過前一半,但仍受到同學的尊敬,同學為他起了一個"外號"---愛因斯坦。霍金在班上有一些要好的同學,他們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古典音樂,如莫扎特、馬貝多芬,也到音樂廳去聽音樂。他們還經常討論一些科學和宗教問題,例如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執行是否需要上帝的作用。

  目光投向茫茫宇宙在中學時代的後兩年,班上來了一位數學教師。他的教學富於啟發,這激發了霍金對數學和物理學的興趣。儘管父親也鼓勵他學習科學,但希望他攻讀與父親的專業相近的生物學。回憶起中學的學習,霍金談道:"在我幼年時,我對所有科學都一視同仁。十三、四歲後我知道自己要在物理學方面做研究,因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儘管我知道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所以太枯燥。化學就好玩得多了,不斷髮生許多意料之外的事,如爆炸等等。但是物理學和天文學有望解決我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裡的問題。我想探索宇宙的底蘊。"由此可見,少年的霍金的志向雖算不上遠大,"想探索宇宙的底蘊"對他後來的研究肯定是有影響的。 中學畢業,霍金考入牛津大學,並如父親的希望,取得了獎學金。學習物理學對霍金並不費力,後來他又考上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的博士研究生。為什麼要選取理論物理專業呢?霍金後來說:"理論物理中有兩個領域是基本的,一個是研究非常大尺度的,即宇宙學;另一個是研究非常小尺度的,既基本粒子。"這就是說,理論物理聯絡著"至大"的宇宙和"至小"的基本粒子。最後,他確定要研究宇宙學,這是因為"在宇宙學方面已有一個定義完好的理論,即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是研究宇宙學的理論基礎。 回報社會的恩惠

  在研究學習期間,霍金得了一種怪病,是一種運動神經細胞病。這種病使行為本來就不靈活的霍金更加笨拙,而且這種病迅速惡化。霍金非常苦惱,以至於他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然而,霍金並未放棄正常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且他在這時結婚了,5年後他成了3個孩子的父親。

  患病的霍金依然如故,甚至更加勤奮。他曾夢到自己被處死了,由此他希望,"如果我被赦免,我還能做許多有價值的事"。他認為,"我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其他人",要做點兒善事,以回報社會對他的恩惠。 勤奮的工作使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黑洞的研究成名於物理學界。黑洞是一種體積很小、質量很大的天體,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很大。這種天體是一種從理論上推測出來的天體。 早在200年前,一位法國科學家提出了黑洞的問題。他認為,滿足一定條件的恆星,在引力的作用下會吸住自身發出的光線,而使我們看上去它是"黑暗的.一團"。然而,這種科幻般的預言並未受到人們的重視。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時,一位德國科學家藉助廣義相對論重新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他發現,質量等於太陽質量大小的黑洞,其直徑只有2.95千米;而相當於地球質量的黑洞,直徑只有0.9釐米了。到20世紀30年代末,一位美國科學家研究恆星演化時,再次研究黑洞問題。他認為,在恆星燃盡時,在引力的作用下,恆星會無休止地坍縮下去,最終就形成了黑洞。 研究黑洞舉世矚目

  60年代,由於天文學的一系列新發現,激發了天體物理學的研究。霍金正逢其時,黑洞研究使他初露頭角。霍金將熱學引入黑洞的研究,這大大加深了對黑洞的認識。這時,霍金認為,可能存在一種"微型黑洞"。這種黑洞很小,有的會小到像質子或中子那樣的大小。按照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當物體小到這樣的程度,它應服從量子力學的規律。霍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黑洞可以蒸發;黑洞越小,它蒸發得越快。1個10億噸(個頭與質子大小相當)的黑洞要用100億年的時間才能蒸發乾淨,而最後0.1秒內所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00萬顆百萬噸級的氫彈爆炸。這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應該仔細地進行天文觀測,力圖在宇宙空間找到這種"微型黑洞"而加以利用呢?

  霍金對大爆炸理論研究有很大貢獻。他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雲,進而演化到我們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將來的宇宙可能將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在膨脹到極限時轉而收縮至當初形成宇宙的那個"奇點"。看上去這好像很有趣,然而,這就是今天人們對宇宙的認識水平。 由於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他又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牛頓曾經是該講座的教授。現在,霍金已快60歲了。儘管身體殘疾,他仍經常旅行、演講、著述。他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由於霍金那富於傳奇色彩的奮鬥經歷,他的《時間簡史》還被搬上銀幕。人們看到了黑洞和基本粒子的畫面,聽著霍金敲打計算機鍵盤和計算機合成後的聲音,人們為現代物理和宇宙理論的深奧所震懾,為人類的智慧所感嘆,並且更加佩服霍金在承受巨大的痛苦時仍在攀登科學高峰所表現出的偉大精神。

  霍金的勵志故事8

  霍金在小的時候學習能力不強,在班級中的成績也不是罪拔尖的,從未進入過前10名。他所做的作業都是不整潔的,所以老師們都他始終沒有寄予厚望,同學們也會嘲諷他。

  在霍金12歲的時候他班上有兩個男生用一袋糖果打賭霍金永遠不能成材,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愛恩斯坦”。但是20多年後,霍金卻成為了物理界的一個頂級人物。什麼原因促使他做出瞭如此大的改變的呢?

  其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霍金對萬事萬物都開始感興趣了起來,他喜歡把東西都拆開來研究透徹。雖然他把拆開的東西沒能順利組裝好。但是他的父母依舊沒有責怪他,他的父親甚至會跟他一起研究,擔任起他的指導老師。

  在霍金14歲的時候他就發現自己對物理研究非常感興趣,雖然中學的物理是很淺顯易懂的,但是他從來不放鬆對物理的學習,他認為這是最基本的科學,從此他就開始了科學探索之路。

  霍金的勵志故事9

  1963年,僅僅只有21歲的霍金髮現自己行動開始變得笨拙,經檢查後,被確診為患有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醫生當時預計,他只能活2到3年。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7年後也就是1970年,他就已經無法獨立行走了,之後他便開始用輪椅。幾年後他的肌肉萎縮情況更加嚴重了,全身能夠活動的部分僅僅只有幾根手指而已。

  1985年的霍金動了穿氣管手術,此後就他便喪失了說話的能力,只能靠講話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雖然他的病情慢慢地惡化了,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科學研究,他甚至比以前更加勤奮了。勤奮的霍金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他以研究黑洞成名於物理界。

  霍金對大理論研究的貢獻很大。由於霍金在天體物理學研究上取得的成績,他獲得1978年的愛因斯坦獎。1980年霍金當上了三一學院盧卡斯講座的教授。儘管身體殘疾,他仍經常旅行、演講、著述。他所著作的《時間簡史》已發行幾千萬冊,被譯成40多種語種,《時間簡史》還被拍成了電儀。霍金的智慧為世人感嘆,人們佩服他在承受了巨大的苦難依舊能夠登上科學的高峰,為人們貢獻了很多科研成果。

  其實,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給你開啟一扇窗。霍金有身體上雖然有缺陷,可他的頭腦卻異常聰明,加上他的勤奮促使他成為了物理界的傳奇人物!

  霍金的勵志故事10

  霍金小時候學習能力並不好,學會閱讀都很難,成績也是從來沒有進過前十名,甚至作業都很不整潔。老師們都感覺他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都嘲弄他,還給他起了一個帶有諷刺意味的外號“愛因斯坦”。可是霍金並沒有因此而消沉,相反變的喜歡追根究底,什麼東西都想拆開了看看,然後再試著自己組裝起來,大家都諷刺他,可是他卻樂此不彼。上了中學,更是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是他認為書本里的知識太膚淺,於是自己開始了探索之路,20多年後,他真的成了愛因斯坦一般的人物。

  霍金17歲就考上了劍橋大學,一切美好彷彿正在逐漸開始,可是上天好像就是想給他製造磨難,在霍金21歲時,他得知了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這是一種叫做“漸凍症”的病,是一種罕見的疾病。醫生當時預測他只能活3年,霍金極度失望。可是他想起了曾和自己同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了,霍金想自己還不算最倒黴,不應該這樣放棄,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於是他堅強起來,樂觀的面對命運,從此霍金繼續了自己的研究,從而成就了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對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霍金是一個懂的感恩生活和樂觀不屈的人。霍金從小就擁有對自然科學的強烈興趣,在大學時代(當時還沒患病),他就意識到,肯定會有一套能夠解釋宇宙的萬物理論,並陶醉於對其的思索之中,把之當做了自己的信仰,並具有極強的使命感。

  在他21歲得知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後他也消沉過一段時間,極度失望時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努力去幫助一些人們。醫生當時預測他最多隻能活2年,但2年過後情況並不是非常糟糕。後來他又想到了以前曾和自己一個病房的男孩,那個男孩第二天就死去了。他似乎明白了什麼,他覺得自己還不算倒黴,不應該就這樣放棄,自己17歲就考上劍橋大學,擁有異乎常人的頭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