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精選14篇)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

  黃文秀,一個30歲的研究生,一個年青的第一書記,把年青的熱血撒在脫貧攻堅的路上,拋卻老父親的思念,牽掛貧困戶的衣食,每一件事都是那樣的平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1

  黃文秀同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6月16日,在趕回百坭村防範洪澇災害的路上不幸遇難,因公殉職,年僅30歲的人生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黃文秀同志在脫貧攻堅一線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作為一名基層扶貧幹部,我們知到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決戰決勝的時刻,在此關鍵時刻,黃文秀同志遇難,是百坭村人民的損失,是全國人民的重大損失。我們不能沉浸在悲痛中空喊哀悼,一個黃文秀犧牲了,千千萬萬個黃文秀要站起來,我們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用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精神武裝自己,繼續投身到脫貧攻堅一線上來。

  1、學習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黃文秀同志畢業後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到邊遠的深度貧困村任第一書記,以扶貧事業為己任,將全部心思放在了村裡,生動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念。

  2、學習黃文秀同志飲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黃文秀同志在讀高中時就因家境貧困接受國家資助,從此她感恩在心。黃文秀家是脫貧戶,她牢記父親“脫貧不忘共產黨”的叮囑,畢業後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在脫貧攻堅一線盡職盡責,青春無悔紮根基層、深情奉獻回報鄉土,銘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以實際行動詮釋飲水思源、不改本色的赤子之心。

  3、學習黃文秀同志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務實作風。黃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後,主動貼近貧困群眾,不再說普通話改說方言,兩個月訪遍全部貧困戶,與貧困群眾打成一片,迅速贏得貧困群眾由衷信任。她和村兩委班子立足百坭村實際,發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貧產業,帶領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幫助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享受政策,過上有保障的生活。在一點一滴的細緻工作中展現出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的務實作風。

  4、學習黃文秀同志心繫群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為了百坭村和貧困群眾脫貧,黃文秀同志經常長時間不回家,殉職當日,她割捨下患肝癌的父親,帶著愧疚毅然回村。因為太忙又經常住在村裡,她的終身大事一直沒有解決。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將自己的私家車開到了村裡。她把脫貧攻堅事業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舍小家為大家,用生命謳歌心繫群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5、學習黃文秀同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使命擔當。黃文秀同志說,對於扶貧,我們青年一代責無旁貸,作為駐村第一書記,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她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把扶貧當作新的長征,埋頭苦幹、持續奮鬥,帶領百坭村88戶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她用短暫的一生、一年多的扶貧,書寫出的是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使命擔當。

  我們身為基層黨員幹部、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堅守初心,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積極履職,要打通與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我們應該俯下身去,沉下心來,瞭解群眾訴求,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永葆初心牢記使命,就是對黃文秀同志的紀念。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2

  黃文秀是北京師範大學哲學院碩士畢業生,面對精彩的世界,這個從山村走出來的女孩作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她決定回到家鄉支援建設,2018年擔任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從進村開始,黃文秀就努力融入當地生活,挨家挨戶走訪,學會了桂柳方言,一年多時間,她幫村裡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協調給每個村建起了垃圾池。在黃文秀任上,百坭村103戶貧困戶順利脫貧88戶,村集體經濟專案收入翻倍。

  黃文秀駐村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裡很快樂。”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有些人從山裡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裡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3

  “來自廣西百色一個貧困家庭的女孩黃文秀,從石頭村裡一路考入北京師範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她回到家鄉工作,響應號召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幾天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她30歲的年輕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在研究生畢業後本可以選擇留在大城市,過著安逸舒心的生活,然而她卻毅然回到家鄉,走上了選調生之路,成為百色市宣傳部的一名幹部,而後她成為了樂業縣駐村第一書記。她將自己紮根在樂業縣,透過一次次的實地走訪,她帶領當地百姓發展種植業,使大家都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那天暴雨,她本可以選擇第二天在回去,可是她心裡牽掛著村裡,堅持連夜返回村裡。狂風驟雨澆不滅她為家鄉奉獻青春的初心。

  黃文秀的偉大在於她堅持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心裡始終裝著的是黨和人民的事業。我們要向黃文秀同志學習,在思想上,堅守初心,堅定信念,堅持學習,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在工作中,立足本職崗位,勇於擔當上級賦予的職責和使命,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在各個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那麼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蹟。

  初心不滅,青春無悔,黃文秀的事蹟不僅感動了無數人,也同樣激勵我們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4

  作為同齡人,深深的被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所感動,那份對於責任和使命的擔當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並告誡自己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情懷的科技工作者,牢記母校的教誨、不忘榜樣的力量。劉巖老師結合自身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了關於本次學習的一些收穫和心得:她囑咐大家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注重個人身體健康、提高全民防災減災的意識與技能,特別是將我們的地學、環境等專業知識密切聯絡起來,從而更好地為社會貢獻力量、實現自我的人生追求。2016級博士班班長謝青琰同學也被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所感動。

  一是“學習榜樣的力量”。

  李老師說到,黃文秀同志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始終用自身行動詮釋著“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花季雖短、馨香永存。並囑咐我們作為從事全球環境變化變化專業的學者,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心繫祖國的青山綠水和生態文明建設,將所學所獲運用到氣候變化的研究中去,發揮自己的一技之長,奉獻於祖國和社會,造福人民。

  二是“踐行科學的人生”。

  李老師要求,我們用科學的知識武裝頭腦,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掉勤學善思這一在校園學習中掌握的本領,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李老師強調,要用科學的思維啟迪未來。健康是1,其餘皆為0,沒有健康的體魄作保障,一切都無從談起。科學合理的生活需要學會緩解工作壓力,加強身體鍛鍊,遠離疾病。

  三是“堅定傳承的信心”。

  李老師指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北京師範大學歷經風雨百十餘年,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像黃文秀同志這樣優秀的人才,他們奮戰在祖國的各條戰線上,發光發熱、為母校爭光。我們要傳承發揚這些優良的品質和寶貴的精神,信心堅定、責無旁貸的接過接力棒併為之努力奮鬥。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5

  暴雨如注、電閃雷鳴,洶湧的洪水漫過道路,眼前是黑壓壓的模糊世界……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30歲的壯族女幹部黃文秀生前傳回的最後影片畫面。

  “不忘初心”,說到底就是不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祖國事業謀發展的崇高目標,時時刻刻牢記人民的利益,是一句說起來簡單,卻需要一生為之奮鬥的話語。縱觀我國和我黨發展的歷史,在每個年代總會湧現著那麼一些人,為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中國人民的美好未來不斷奮鬥著,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寶貴的生命。

  不忘初心,源於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人民群眾是我黨執政最大的底氣,也是祖國蓬勃發展最根本的力量和保障,重視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人民群眾謀幸福,是一個黨員應該時刻銘記於心的。正是因為對人民群眾負責的態度,時刻牽掛著人民群眾的利益,黃文秀同志在看到天氣預報之後,想到的是駐村地點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危,毅然返回駐地去幫助當地群眾抵禦自然災害。

  不忘初心,給人以無所畏懼的力量。正是因為堅定不移信仰社會主義,許多黨員同志才會一直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無私付出。當面對狂風暴雨的時候,黃文秀同志並沒有退縮,而是毅然決然地踏上馳援貧困村民的道路,在趕赴駐村地點的途中,還不忘聯絡同事,詢問村民的受災情況。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黃文秀同志生前的事蹟,再一次讓全黨上下的同志受到了“不忘初心”的力量,作為一名黨員,我們應該主動向該同志學習,保持一名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守初心、擔使命,與人民群眾緊緊相依在一起。如果多一些像黃文秀同志一樣的好黨員,何愁人民不幸福、祖國不復興呢。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6

  風華正茂的年紀,她選擇泥濘,告別繁華;青春正盛的歲月,她紮根基層,反哺家鄉。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近日,扶貧書記黃文秀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2019年7月1日,黃文秀被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黃文秀家境貧寒,透過國家的助學政策完成了學業,她懷揣感恩之心,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生存得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出貢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入黨那一刻起,她就確立了她的初心與使命:把自己的力量投入人民和國家事業中。黃文秀說:“百色是脫貧的主戰場,我有什麼理由不來呢?我們黨是切實為群眾謀發展謀幸福的黨,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這就是我的使命”。扶貧之路充滿艱辛,卻也是檢驗黃文秀的試金石,事實證明,她對黨忠誠,恪守初心,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璀璨的青春歲月,如流星般劃過,閃亮夜空。全國內外、網上網下,無數人深情緬懷,有無盡的.哀思,更有對這位年輕共產黨員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的深深敬仰。黃文秀曾對朋友說:“長征中,戰士死都不怕,在扶貧路上,這點困難怎麼能限制我前行?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黃文秀的生命正值芳華卻戛然而止,令人無比傷痛。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於“時代楷模”的稱號。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將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7

  黃文秀,北師大碩士畢業後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託,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她自覺踐行黨的宗旨,始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裝在心間,推動實施百坭村村屯亮化、道路硬化和蓄水池修建等工程專案,帶領群眾發展多種產業,為村民脫貧致富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

  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在突發山洪中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等稱號。

  黃文秀用其短短一生,向廣大黨員、幹部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心繫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8

  黃文秀那麼高的學歷毅然回到家鄉衝到第一線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那麼漂亮的女孩為了扶貧工作不打扮不戀愛、那麼貧困的家庭不扶己先扶他,透過點點滴滴的選擇可以看出她的勇於擔當、傾情投入、甘於奉獻。黃文秀深知,群眾要脫貧,增收是硬道理,村經濟發展了,人民群眾的收入提高了,駐村扶貧的作用才能充分體現出來。駐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貧困戶遍訪了一遍又一遍。在駐村滿一年的那天,她的汽車儀表盤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她深入群眾中,贏得了群眾的尊重和認可。

  她的一生過的短暫而熱烈,為我們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值得我們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和思考。我們黨員幹部要學習黃文秀敢於拼搏,甘於奉獻,不怕犧牲的精神,透過學習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端正思想,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地位,一切以人民利益出發,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基層幹部要加強與群眾聯絡,聽民情訪民意,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切實利益,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多思多想,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帶領人民群眾脫貧的問題上來,要敢於創新,用於突破,牢記初心,不忘使命,以黨的思想理論做指導,為人民群眾服好務、辦好事。

  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9

  黃文秀同志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2016年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家鄉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埋頭苦幹,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黃文秀同志身為黨員,積極響應組織號召,毅然選擇回到家鄉投身脫貧事業,來到了偏遠的農村山區駐村工作。環境的艱苦沒有讓她望而卻步,學方言、解民憂、促發展,脫貧的“長征”路上留下她執著篤行的身影,讓人體悟到什麼叫“最是堅守動人心”,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都需要更多像她一樣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一心向黨、一心為民,不計得失、不求回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人民公僕。

  黃文秀同志彰顯了時代風采、展現了公僕本色,激勵了廣大公職人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奮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榜樣的力量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當我們累了、或者有困惑的時候,我們不妨看看脫貧攻堅路上的那些榜樣、標杆,從他們身上感受繼續前行的力量。黃文秀,用實際行動做到了這一點。讓我們一起把黃文秀留下的扶貧接力棒牢牢地攥緊,和畢起美以及許許多多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幹部們一起帶著真切的、滾燙的、不滅的初心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10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2018年擔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家庭並不富裕,父親身患重病,重重壓力之下,黃文秀總是樂觀開朗、積極向上。

  她剛上任時,發現現實情況比想象的更復雜: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3戶474人,貧困發生率22%,是深度貧困村。百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分散在幾個不同的山頭,對於她這個不熟悉地形的“新手”來說,要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全村貧困戶的詳細情況,是非常困難的。但她沒有失去信心,仍然堅持深入的開展群眾工作,常常脫下外套幫貧困戶家掃院子;貧困戶不讓她進家門她就去兩次、三次;貧困戶不在家,她就去田裡,邊幫他們幹農活邊聊天。

  時間久了村民們見得她多了,開始慢慢地接受她。經過兩個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況,百坭村共有472戶206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95戶883人,2017年未脫貧為154戶691人,因學致貧和因殘、因病致貧佔比最高。

  駐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訪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貧心得”中她寫道:“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我簡單地發了一個朋友圈:‘我心中的長征,駐村一週年愉快’。”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11

  黃文秀是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生,畢業後毅然放棄大城市優越的環境回到家鄉工作,並主動申請到偏遠地區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立志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人們不禁好奇,是什麼促成她做出這樣的選擇?

  黃文秀說,農村走出去的人很多,自己就是那個要回來的人,基層工作很難做,但總得有人來做。樸實無華的話語,包含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追求——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駐村一年多時間,黃文秀從新手變為熟悉脫貧攻堅工作的能手,帶領群眾脫貧奔小康;她舍小家顧大家,始終心繫群眾,獲得了群眾高度讚譽。她是我們新時代的楷模,榜樣的力量激勵我們前行。

  在扶貧心得中,黃文秀這樣寫道:“在我駐村滿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車儀表盤的里程數正好增加了兩萬五千公里。”將“長征精神”融入血液,化為初心,黃文秀以忠於人民的情懷、只爭朝夕的敬業精神,詮釋了擔當的真實含義。

  生命的價值在哪裡?工作的意義在何方?民族、社會、理想、擔當,看似是很大的詞,但從黃文秀身上,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這些詞的厚重分量,感受到它們的溫度。不管身在何處、身居何位,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們大展身手的地方,群眾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們努力前行的方向。在他人躊躇時腳踏實地,在他人懷疑時執著堅定,在他人埋怨時充滿樂觀,在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就能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12

  65歲的樂業縣百坭村老黨員梁建念說:“文秀書記是年輕的黨員,她來到農村、紮根基層,把青春奉獻在扶貧路上,是每個黨員學習的榜樣。百坭村的父老鄉親要化悲痛為力量,把文秀書記的精神轉化為鄉村發展的動力,把百坭村建設得更好。”

  百坭村駐村工作隊員黃韋程說:“文秀是我們村的好書記,她雖然離開了,但她為扶貧事業兢兢業業、不畏辛勞、埋頭苦幹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她為百坭村辦了許多實事,大家都記在心上,特別懷念她。”

  樂業縣委組織部部長陳世邦說,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是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一個標杆、一盞明燈,要引導全縣廣大黨員幹部以黃文秀為榜樣,把學習黃文秀先進事蹟作為一種自覺追求、一種精神支撐、一種持久動力,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堅強力量。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13

  黃文秀同志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幹部。201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黃文秀同志自願回到百色革命老區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共產黨員,能將生命奉獻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上,我深為感懷,也對駐村第一書記這一光榮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託,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

  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激勵我們做一個有作為的人,透過四年的工作實踐,我認識到要想當好第一書記,必須融入群眾,解決群眾的難事,把群眾是事當分內事趕,善謀小事,才能幹出實績,群眾才能把我們當自己人。今後我將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堅決落實縣委工作要求,狠抓蘋果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履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讓縣委滿意、讓群眾滿意。

  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蹟簡介14

  在黃文秀家裡,昏暗的燈光中依稀可見還未粉刷的紅、灰磚牆,懸掛著藍色窗簾布作為房門,臥室裡也只有兩張椅子和掛著蚊帳“咯吱響”的木床板。

  從小長在農村,黃文秀家裡不富裕,前幾年給家裡蓋房子時,她從百色市人才引進的5萬元安家費中,拿出三萬給了爸媽。

  在精準識別工作中,黃文秀家被認定為貧困戶,直到2017年才脫貧,當年也因為教育扶貧資助,她才能夠繼續在百色祈福高中上學。如今,黃文秀父親又因病做了兩次大手術;其母親患先天性心臟病,常年吃藥,家庭十分困難。

  正因為在貧苦中長大,黃文秀更理解扶貧的重要,也更堅定改變家鄉落後面貌的初心。

  2017年,黃文秀家剛剛脫貧。那時,她從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放棄了大城市的就業生活機會,毫不猶豫地回到家鄉工作。2018年3月,她克服家庭困難,報名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

  她曾說過:“百色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面對如此情況,我怎麼還有理由不回來,怎麼還有理由不前往基層擔任第一書記。”

  站在黃文秀的遺像前,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導師郝海燕淚流不止。在她的印象中,黃文秀骨子裡非常有想法。“她本可以有很多選擇,以她的能力,留京或出國都沒問題,但她還是非常堅定地要回來。她割捨不掉她的家鄉情結,她的家鄉、親人都在這裡。”

  朋友圈裡,黃文秀總在“秀”她的百坭村。黃文秀走後,她在北京師範大學的室友張江雁於6月21日專程和同學趕到百色,去看她生前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去走她每晚都要經過的那條小路。

  這一行,張江雁理解了黃文秀當初的選擇:“回到家鄉幫助家鄉脫貧致富,就是她內心的使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