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通用8篇)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通用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1

  在我看來,《隱入塵煙》這是一部關於“陪伴”的電影。

  在西北某農村,年近四十的馬老四還打著光棍,他一直在哥嫂家做免費的勞動力,可是哥嫂卻嫌棄年齡愈來愈大的他成了累贅,於是以兒子結婚為由,把他趕了出去,不是直接趕,而是給他找了一個女人,以讓他結婚成家的名義把他趕出去。那個女人叫貴英,也是個苦命的人,從小像牲口一樣被人打罵,沒有生育能力,就這樣這兩個村子裡最邊緣的人被身邊的親人強行撮合成了夫妻。沒有人想到,平時任勞任怨默不做聲的老四是個心細溫柔的男人,他要攢錢給她買衣服、帶她去醫院看病,她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溫暖,兩人一起在田間勞作,一起暢想有房子住、有電視看的未來……可是意外來臨,貴英溺死,逆來順受一輩子的老四也殉情了。

  為什麼老四能忍受四十年來獨自一人的悽苦,卻忍受不了陪伴了幾年的貴英離去?因為一旦感受過被陪伴的溫暖,就很難再有勇氣面對之前異常冰冷的世界。

  為什麼陪伴那麼珍貴?兩個原本不相干的人,竟然能夠互相理解,互相給予關愛,就像電流與電流接通,會帶來驅散黑暗的燈火通明,也帶來內在的光明。在這光明裡,你看清了,有人懂你,你也懂他,而透過你對他的懂,你更懂你自己了。當一個人被人懂,當一個人自己懂自己,他就不是孤獨的,因為有一個懂他的人、懂他的心在看不到的地方與他相知,與他同在。

  人生的本質就是孤獨,和是否窮富美醜沒有必然關係,人生充滿了混沌焦灼,人情刻薄冷漠,被理解,被愛,本來就是一件機率很小的事情,一生中能遇到一個互相理解,互相陪伴的人,是多麼幸運又浪漫的事。可是經歷後再失去,又是何其的殘忍,這是馬老四殉情的原因,遇到貴英之前的苦並不覺得苦,可是沒有了她的陪伴,人生的苦沒有了頭,他在世間本來就沒有什麼羈絆,唯一的老夥計——那頭驢子,放生了也好,可以不再像他那樣勞苦一輩子,這是他反抗自己命運的形式,也是對貴英短暫陪伴他一程的謝意。

  馬老四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那個能夠撫慰他心靈,理解他的人。貴英也是,她不幸又足夠幸運,她遭別人嫌棄,可是她卻是他的眼中的珍寶、心頭的春意。真正的愛情,不一定是那些偉大的人才能擁有,善良和溫柔的人會遇到。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2

  從沒想到看一場劇情如此平淡的電影竟然能夠把眼睛哭腫,首先必須得誇讚一下導演的服化道,從小生在農村,對農村的一切非常熟悉,看到電影裡的場景,真的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有的人會覺得誇張,哪有人這麼窮?事實上是因為有的人生來就站在金字塔尖,前有韓雪自己感動自己的《超時未送達》,後有北京專家建議農民縣城買房開車種地,他們的眼睛看著更遠更大的世界,卻看不見腳下辛苦謀生的普通人。

  影片沒有為了煽情而特地製造的爛梗,只有生活中原滋原味的艱辛。有鐵和貴英兩個苦命人,在相守中苦中作樂,有鐵不嫌棄貴英身體的殘疾和疾病,貴英感動於有鐵的善良和勤奮,兩顆孤獨的心慢慢靠近,彼此溫暖陪伴。

  “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兩個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麥子熟了,自己的房屋建好了,雞開始下蛋了,明明一切都在往最好的方向發展,貴英卻淹死在坐滿了人的河渠。

  照相館裡,有新人在拍結婚照,有鐵卻請求工作人員把結婚照上的貴英裁下來做成遺照,兩個人的旅程太過短暫,以至於除了結婚照,他們再也沒有其他的照片。兩人多次搬家始終沒有丟棄的紅色喜字,終究還是被有鐵撕下來,換成了桂英的遺照。

  “西北大地種不出玫瑰,小麥印花是我最洶湧的愛意”,有鐵給貴英換上乾淨的衣服,在貴英的手上種上小麥印花,燒去她最喜歡的電視。他沒有掉一滴眼淚,可整個螢幕都溢滿了絕望的悲傷。

  有鐵有多善良,他愛護自己的驢,保護貴英的尊嚴,永遠不會拒絕哥嫂的請求,害怕醫院,卻還是三番兩次無償獻血,連兩件感謝的衣服都不肯收。儘管已經心如死灰,他還是默默的還上了向別人借的土豆,種子錢,甚至十個雞蛋他都一直記得,他還清了所有債,乾淨利落的帶著貴英曾經編的草驢追隨而去。

  影片結束,導演在結尾加上了一句,“2011年冬,老四馬有鐵在政府和熱心村民的幫助下,喬遷新居,過上了新生活”,或許是為了過審,或許是為了戲劇性的諷刺,但都已經不重要。人間有冷暖,皆隱入塵煙。如何證明我愛你,小麥印花是我最含蓄的告白,或許下一輩子,我會認出你,憑藉我親手種下的小麥花印記。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3

  影片開篇就是方言,他們說話的語調讓我想起了我老家在榆林的本科室友,同時還有點像up主品味新疆裡的淡嘴哥。本片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就是一對農民夫婦從成婚到相繼離世的過程,從形同陌路到相互依靠,最終一個追隨另一個而去。

  可以看出海清為了演好本片還是很下功夫的,服化道也相當到位,我無論如何都認不出來這是那個高呼“你是我的神”的著名女演員。她甚至是個南京人,大概在本地人看來她的方言仍然有些塑膠,但已經殊為不易。

  在本片中,最符合“隱入塵煙”這一描述的,在我看來是男主馬有鐵一次又一次離開後被推平的一座座土房子。按照片中所呈現的,這些房子的磚塊是土坯曬硬製成的,磚縫也是用泥漿填充的,生於土地,又在一片塵土飛揚中轟然倒塌迴歸土地,和農民一樣。

  男主馬有鐵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兄弟四個,金銀銅鐵,他排行老四。他的父母和大哥二哥早已去世,住在老三家。按村裡人的說法,老四總是在給老三做長工,老三確實經常使喚老四,比如不願意花錢多僱車給兒子結婚搬家,就讓老四拖著頭驢進城。甚至後來老三的兒子結婚了,老三也沒有喊老四夫婦去吃席,只是末了給他帶了些剩菜剩飯,來這一趟卻是為了商量申請補貼房的事情。

  女主曹貴英大概從小與哥嫂同住,常年遭受虐待,比如睡在漏風漏雨的窩棚裡(因此她覺得有個自己的`炕可以睡就很幸福),還要被哥嫂打,落下了小便失禁的毛病,並且不能生育,身子骨也弱。

  老三一家和曹貴英的哥哥夫婦倆撮合了這場親事,實際上是想趕緊把自家的拖油瓶清出去。於是兩個素昧平生的,只是相親時匆匆見了一面的陌生人就結為了夫妻。

  本片的場景切換其實是非常硬且跳躍的。上一秒還是兩個人相親時一言不發,下一秒就是去領證拍照;上一秒是對麥子夏天長成充滿期待,下一秒就真的換了季節。大場景小場景交織在一切,前後並沒有非常強的劇情關聯,因此我乍看時感到很不適應。但這些場景都是相當真實的,大概在一部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裡展現一對夫婦十來年的生活難免跳躍,而這也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4

  前天看了一部由海清主演的電影《隱入塵煙》,看得我眼淚汪汪,這部電影有很強的代入感,讓我一下子回想起幼時,我也是農村土生土長的孩子,彷彿回到了自己80年代的老家。

  影片講述了西北地區一對農村夫婦的人生故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苦難,艱辛,掙扎,奮鬥,生活裡小小的幸福,快樂,還有對未來的希望,高貴的人格,以及對命運賜予一切的全然接納。

  影片的一些情節生動反映了這些特質。

  場景一:男人自己製作土坯,準備蓋房子,晚上下了暴雨,他們跑出去,收拾土坯,給土坯蓋雨布,風雨太大了,兩個人在流滿了泥湯湯的地上站不起來,互相扶著都站不起來,一直跌倒在地上,渾身的水,渾身的泥,非常的狼狽。但他們從一開始的著急、焦慮,急著搶救土坯,到慢慢接受了老天爺的這種催折,在一次次跌倒過程中,他們笑了,很開心,竟然感受到了樂趣。這場景叫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它告訴我們,再苦的日子裡,只要有愛,就有樂趣。

  場景二:他們借了鄰居10個雞蛋,製作了鏤空的孵化雞蛋的簍子,孵出了小雞,雞長大了,生了雞蛋,他們吃上了自己雞下的蛋。在這整個過程中,充滿了生活的希望,也就是生命的希望。還有很多的樂趣。這就是生活的動力,支撐他們,再苦的日子裡,也能走下去。

  場景三:男主角幾次給那戶有錢有勢的人家獻血。他自己生活艱苦,營養不良,每天還要幹繁重的體力活,卻還要定期被迫無奈、卻又無法推辭的去獻血。他連一個拒絕都說不出口,但這也是他人性裡真善美、感人的部分。

  影片還有太多感人的場景,無法一一道來。

  影片中有很多充滿哲理的話語,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段:對鐮,麥子能說什麼?對來啄食它的麻雀,麥子能說什麼?對磨,麥子能說什麼?如果它有幸成為了種子,麥子又能說什麼?

  這段話是這麼感人,發人深思。如果把我們平移成麥子,換成我們自己,對各種人生命運,不管所謂好的、不好的,我們是不是能安之若素的完全接納、承擔呢?如果能,就是對生活的接納、對命運的接納。願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麥子一樣,坦然面對各種人生境遇。

  影片的結尾,男主角的妻子意外去世了,他悲痛,但也無奈接受了這個命運。順應社會與時代的發展,他的房子被拆了,他也接受了這個命運。

  對人生,我們不只是接納,我們還有積極的創造,還有主觀能動性。就像主人公的勤勞、善良,會持續到他生命的最後。這樣的一生,有艱辛,有低落,有哀嘆,但也有歡笑,樂趣,也奮鬥過,因此也不無悔,生命充實而厚重。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5

  真,是內容真實;切,是情感真實。所以能夠打動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觀眾。故事以八九十年代的西部為背景,而我也是出生的那個年代。

  男主馬有鐵和女主曹貴英都是苦命的人,命運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成為了夫妻。

  馬有鐵單身大齡貧困,連自己的房子也沒有,但是他淳樸、善良、誠信、勤勞;曹貴英身患殘疾,被家人排斥,但是她從未抱怨,積極樂觀。兩人從最開始的心存芥蒂,到最後的生死相伴,並沒有任何的轟轟烈烈,卻在無數樸實無華的細節中體現了他們的愛情。

  他們一起借東西、一起下地幹活、一起造磚蓋房,一起經歷磨難與冷眼旁觀,但是兩人從未埋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一直保持著那份淳樸與樂觀,相依為命。

  他們已經成了彼此的依靠,彼此的光,彼此的希望。經過了他們的努力,他們擁有了自己的糧食、自己的小雞、自己的房子,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錢都流向不缺錢的人,愛都給了不缺愛的人,苦都留給能吃苦的人,貴英意外去世了。

  我相信,他們肯定在某個夜晚徹夜長聊,聊以後每天都可以吃到雞蛋、擁有自己的電視,甚至是擁有自己的孩子,那時的他們對生活充滿了幸福與希望。

  如果貴英從未出現,有鐵一直會是那個有鐵,一頭驢,一塊地就是他的一切。然後現在,貴英才是他的一切,貴英的死讓他徹底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有鐵獨自收好好了這一季的糧食,還了兩袋土豆、十個雞蛋和一千多糧種錢,還把陪伴他多年的毛驢放了生,放生時他對毛驢說了一句話:“叫你走都不會走,叫人使喚了大半輩子,還嫌沒使夠嘛,真是個賤骨頭”。這句話不僅是他對毛驢說的,也是對自己說的。在有鐵生命的最後一天,他第一次吃了一個水煮蛋。並非是他想嘗一嘗味道,而是那農藥味道太苦了啊!有幾個線索貫穿著整部電影,燕子窩、紙喜字、小麥花,而它們有著不同的涵義。燕子窩代表希望;紙喜字代表情親;小麥花代表愛情。不僅是劇情,劇中人物的表演、人物的造型、場景的設計以及語言的表達都可以給觀眾帶來很強的代入感,特別是類似我這種80、90年代出生,農村出生的人!

  馬有鐵和曹貴英的'一生就像《隱入塵煙》這個劇名,清清白白的來,清清白白的走。只有他們彼此在意對方,他們的離去就像兩粒沙子飛入塵煙,永不得尋。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6

  《隱入塵煙》看完後,我腦海裡出現了這句話,這句話雖然浪漫,但用來形容這部電影多少顯得有些輕薄,可是它確實也是浪漫的,因為這份感情純粹的深沉、真誠,它的稀有讓它顯得格外浪漫,只是我不知道如何貼切的形容它。

  整個故事很簡單,年老未娶的馬老四,和喪失生育能力,小便失禁的貴英,在家人的撮合下結婚成家齊心過日子,一切越來越好,災難卻來的猝不及防,貴英不幸墜河去世,馬老四便也在還清了所有債務和人情後,緊隨貴英而去。

  全片沒有一句“我愛你”或者“我喜歡你”,但是全片都在講述愛的故事。

  愛是:在眾人嘲笑貴英尿褲子時,馬老四為了給她遮醜,靜靜脫下披在貴英身上的棉衣。

  在沙漠裡,二人背對背而座時,馬老四強塞給貴英的蘋果和麻花。

  站在冬季深夜的路口,為了等候遲遲未歸的馬老四,貴英捂在胸口的熱水。

  馬老四出門在外,心裡掛念貴英,為她買的超出經濟能力的長大衣。

  貴英坐在炕上,馬老四沒有一句怨言,為其涮洗被小便打溼的褲子。

  馬老四獻血時,貴英惴惴不安緊隨的眼神。

  馬老四為貴英許諾的一臺大電視,一趟去市裡的觀光,一個帶貴英去大醫院去看病的約定。

  在房頂睡覺時,怕貴英摔下房,馬老四拴在貴英腰間的褲繩。

  風雨來襲時,兩人一起搶救土磚時,馬老四還不忘照顧貴英,為其披在身上的塑膠布。

  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影片裡最直白的一句告白可能就是,風雨過後兩人並排坐在土磚旁,馬老四用麥粒在貴英手背上按壓出一朵花,然後說“有了這個印記,我就不會讓你走丟了”,背後的意思是,你從此就是我的心上人,而我不會讓你走。

  我之所以記住了這麼多的細節,是因為我感動於他們的相濡以沫,他們把對另一個人的愛和關懷融進了每一秒的生活!這讓我覺得或許浪漫不需要儀式,而愛不需要準備。

  作為雙方家庭裡,都不受待見的邊緣人,他們都接受了對方和自己的殘缺和不完美,接受了正在遭遇的苦難生活,所以也就沒有了任何抱怨,而心底的那份善良隨之也成為了生活的底色,會為了村民義務獻血救人,會給“瘋人”遞送饃饃,會為燕子搭窩。

  在對方出現在自己的生活裡之前,他們對這個世界早已沒有了期待,變的木訥,只是隨著時間流動,被身邊的人推動向前,可是卻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一點一點解凍了對方,成為了互相的家,生活開始有了生機,會一起期待雞蛋破殼、小雞下蛋、麥子出穗、搭建的新家,愛情美好的樣子可能就像他們一樣,攜手走向一個共同的期望。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7

  此刻才是真正屬於盛夏的天氣,酷暑難耐。火爐南京名副其實。昨天農曆六月十五,照例夜空澄淨,圓月當空,但是因為熱氣騰騰到了天際,感覺月亮都被薄薄的霧氣籠罩,天空宛若有一層薄如蟬翼的面紗。

  大自然和萬物一樣,從來都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場景出現,一切都在變化。

  擁抱變化是無奈之舉,卻也是最好的選擇。

  《隱入塵煙》後窗在南京點映,因為看晚了時間,錯過首映,彼時正是入圍柏林電影節期間,後來因為疫情的原因換擋,直至7月8日才正式上線。

  這部電影拍攝於武漢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報道中唯一看到海清是她給武漢捐贈防疫物資的新聞,其他時間基本銷聲匿跡。

  而我因為工作,孩子,疫情原因拖延了四個月的身體問題,最終不得不住院手術,那個寒冷的春天讓我終生難忘。

  海清電話裡鼓勵我的那句“不要怕”是寒冷中的唯一暖意。還有我沒能幫她實現的南京臘梅香腸,她計劃好買個十箱八箱的寄到村裡,給大家吃,身體原因和疫情原因疊加,尋常日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情都變得如此難以實現。

  所以,當我終於坐在影院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著和以往任何一部片子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有點後悔,不該結伴而去,應該一個人獨自去看。

  片尾曲響起,字幕魚貫而上,我特別想安安靜靜地再坐一會兒,無奈被人群牽引著離場,轉角處,一眼瞥見那位影院正中央依然端坐座位上的獨立女性,沉浸在劇情之中,雙眼泛著淚光,我想,能夠選擇走進影院看這部片子的人,大多都會產生看似緩慢,卻彌久的共鳴。

  這部電影讓我忘記了海清這個人,貴英才是唯一的存在。

  我們的不幸福來自於擁有的太多,慾望太多,可選擇的太多,當物質和精神都極度貧乏的時候,我們的幸福就會來得簡單而又純粹,刻骨銘心,如同沙漠中的清泉,所有人都渴望奔赴而去。

  富有和貧窮並不是只有唯一的界定方式,對比村裡的人,貴英是最貧窮的,但她卻又是最富有的。

  而生生不息的四季勞作,因土地而生髮出來的播種、希望,果實,休眠中蓄勢等待,一年又一年,我們的生活總是能夠依靠我們的雙手變得富足起來,而大地給了我們最踏實的依靠,只有土地沒有分別心的給予了貴英應有的回報。

  當貴英和有鐵辛苦建造的房子被推土機最終還原給了大地,而塵世間的人們站在最公平的土地上,計算著利益的得與失,一切金錢顯得如此輕如鴻毛。

  人生的歸宿終究歸於塵土,貴英是幸福的,充實的,雖然短暫,卻超越了多少漫長而無為的生命。花開正豔只是瞬間,幸運的是她盛開過。

  立於土地,隱入四季。這部電影,我想,並且一定會一個人再去看一遍。

  海清電影隱入塵煙觀後感800字8

  《隱入塵煙》是一部很難輕易界定的電影。有時它像紀錄片。沒有跌宕的情節,只有勞動的人。你甚至可以學習如何種地、養雞、打糧食。在完全脫離了機械自動化的條件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時它也像一則東方寓言。

  故事發生在西北,我地理不好,並不知道種小麥玉米,使喚驢子,有漫漫黃沙沙漠的地方,到底是哪?我以為可能是甘肅吧。故事從貴英和有鐵的相親開始,在貴英的離世後結束。應該是一個愛情片吧,讓人心暖暖的開出花來以後,又讓人心涼涼的看花謝,看一切隱入塵煙,化為虛無,好似一切從未來過,從未變過。

  貴英和有鐵,是村子裡的邊緣人,貴英身體有殘腿跛身歪還有便溺的毛病,有鐵死了爹孃和兩個哥哥,窮光棍一個。兩口子在親戚的撮合下不日成婚,隨便在村子裡找了個沒人住的屋子,規置成了他兩的一個家。愛情從兩個人初次見面當天,對驢子同樣的愛護中發了芽。在婚後的每個日子裡瘋長,簡單直接的愛意,在二人之間肆意流淌。

  有鐵有很多中表達愛意的方法,他在新婚之後帶著貴英去給故人燒紙時,把祭品遞給貴英吃,說:“後人不吃,先人不得。”他用麥粒在貴英的手臂上印出花形,說:“我給你種了花,以後就不會走丟了。”他用布條把自己和貴英拴在一起,說:“把你拴在褲腰帶上,防止你睡覺不小心滾下去。”他在大雨磅礴中,和貴英雙雙跌落在雨夜,渾身泥點的他們又哭又笑。他給貴英做臥雞蛋,買長大衣,蓋房子,他承諾著貴英,賣了苞米會給貴英賣電視,帶貴英去市裡看病.....這是有鐵愛貴英的方式,他籌劃著未來,為此每一天帶著貴英在土地中耕作,無休無止,無休無止的累,無休無止的愛。

  貴英愛有鐵的方式很簡單,她在寒冷的早晨一次次帶著開水瓶跑到村口等有鐵回家,她給有鐵揉大臂,拿眼睛不停的跟隨著有鐵,拿嘴巴不停的叮囑著有鐵,她一直穿著有鐵買的衣服,她告訴有鐵:“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有自己的屋子,自己的炕。”她的愛,就是依靠,無休無止的依靠,絕對的依靠,這男人是天,是地,是世界,也許也是一種證明。

  我以為他們可以這麼辛苦卻也溫暖的活一輩子的時候,貴英還是死了,那麼突兀。那個幾次搬家都會帶走的雙喜字,被有鐵換上了貴英的遺像。於是,有鐵為貴英蓋的房子被推到了,驢子被有鐵放走了,他們養的豬和雞,他們種的糧食,全部被處理了,有鐵一個人去了哪裡呢?怎麼過這一輩子呢?

  其實愛情,或許就是這樣,將心比心而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