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初中範文(精選20篇)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初中範文

  一、讀後感的寫作方法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聯——聯絡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

  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絡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絡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絡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絡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的觀點服務。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的前面。

  二、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初中範文(精選20篇)

  讀後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後的感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初中範文(精選20篇),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

  作者以出色的紀實文學技巧記錄了正在成長中的紅色蘇區一幅幅立體而豐富的影像,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鬥爭,以及西安事變爆發前夕中共領導人對時局的看法以及他們各自的傳奇經歷。除了領導者,斯諾還描寫了許許多多的黎民百姓,從火車上偶遇的老者,到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員,還有穿得破破爛爛、頭上拖著辮子的農民,這些普通人是組成陝北蘇區最真實鮮活的畫面。

  “我以前從未見過任何中國青少年有這樣一種人格尊嚴……隨著我更深入蘇區,我發現在這些紅紅臉蛋、歡樂愉快、精神飽滿、忠誠不渝的“紅小鬼”身上,洋溢著一種令人驚奇的青年運動的蓬勃精神。”斯諾看慣了羸弱無助的中國孩子,“紅小鬼”表現出的蓬勃朝氣讓他著迷。隨後接觸的那群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紅軍戰士震撼,“有時我幾乎不能相信,只是由於這樣一批堅決的青年,有了一種思想的武裝之後,竟然能夠對南京的千軍萬馬進行了群眾性鬥爭達十年之久。”斯諾筆下的蘇區普通百姓活靈活現,真實生動,他們的精神狀態,折射出當時蘊藏在民眾思想裡的智慧之光,這是正義的力量,也是中國的希望。

  “讀史使人明智”,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之際,中華民族復興之時,再讀《紅星照耀中國》,不僅讓我們重溫抗日戰爭那段非凡的歷史,領略真實鮮活的紅色中國,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奪取中國革命勝利併成功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原因。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2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裡,百姓是多麼痛苦啊!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樂的時候,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麼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

  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心情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鬥志戰勝蔣介石。勇猛戰鬥,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為共產黨員,1928年,由於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

  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後來人。紅軍將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從這裡給我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樑,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3

  近日,讀罷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了有關紅軍、紅軍領導人以及蘇維埃共和國等的種種,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也當屬紅軍了。

  首先是為人處世方面。在此,當以兩個方面來敘述,一是紅軍整體對待人民的態度,二是紅軍領導員對待紅軍戰士的態度。而不管哪個方面,都不可否認地體現出了紅軍的待人厚。

  在紅軍對待人民的方面,從老百姓的反應中就可以得到結果。在此引用一段斯諾在書中所寫的一個少年在談論紅軍時所發表的意見:“咱們以前有過閔妃的學校嗎?紅軍把無線電帶來以前咱們聽到過世界新聞嗎?······你說這苦,但是······這就不算苦!”由此段就可以輕鬆地看出,紅軍的行為不僅使小孩認同,而且連小孩也自願加入紅軍的行列!這就相當於說,紅軍得到了相當的認可!而人民對待白軍方面的唾棄、叫苦不迭,就與他們對待紅軍的態度形成了極大的對比,這也就更加體現了紅軍的待民親和。

  紅軍領導員對待戰士時平時是以平等著稱,據斯諾介紹,紅軍指揮員不僅吃住與戰士們混在一起,而且還經常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其樂融融。並且,在打仗時,紅軍指導員區別於白軍指導員的是,他們常常帶上戰士衝鋒陷陣,而不是“運籌帷幄”。

  其次是紅軍打仗時的英勇神武。書中所講述的事例“大渡河英雄”就很好地體現了這個。當面對空蕩蕩的鐵索橋時,當面前是舔人的火舌時,紅軍戰士都沒有絲毫畏懼,衝了上去!且不說讓讀者自己想想一下,光是同他們的敵軍相比,敵軍就不知道遜色了多少倍!如此勇敢的戰士,怎能不讓人敬佩?

  《紅星照耀中國》,這是歷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跡!是它,使我久久不能忘記那些紅軍戰士!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4

  戰鼓打響,硝煙四起,硝煙中不斷迴盪著一聲接一聲的吶喊聲,倒地聲。有人逆風前行,有人拼盡全力,有那麼一個人願意自己從天堂跳入火坑,獨身一人將一場紅色長征帶到世人面前,揭開那神秘的面紗,將中國推向了世界,暴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以一名外國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

  書中的故事令人既熟悉又陌生。書中提到曾問老百姓們為何如此偏愛紅軍,結果他們樸實而又真切的回答,如今聽來仍牽動著今我們的心:“他們是百姓的軍,是救國的軍!”是啊,他們用自己的血肉築起長城,用自己的身軀保衛了祖國安康,他們值得我們永遠歌頌!

  古話說得好:“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戰士們徒步走完遙遙長征路,雖道路崎嶇坎坷,雖路途危險重重,前方未知,但他們最終看到了那“萬里長城”。

  在萬千戰役中,最觸動我心絃的是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壯舉。他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了泯泯眾生,那30多名隊員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敢於面對一切困難。傷痕累累的身體裡有著的卻是如青竹一般剛直的靈魂。這是一條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鋪成的路。每一位紅軍都是一位偉人,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為革命,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在勝利號角未吹響前,絕不鬆懈一分一毫。直到鮮血染紅夕陽,直到人民不再恐慌,直到中國可以驕傲抬頭,這並不是他們非做不可的,但他們就是用肩扛起了這份重任,在自己家園受到敵軍侵犯時,挺身而出。

  這是見證中國崛起的'一部鉅作,它記錄了中國從水深火熱中慢慢爬起的過程,向世界各地展現了一個充滿朝氣的紅色中國。在此,我要感謝斯諾,是他讓我們知道紅軍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我們紀念那些紅軍,同樣願紅軍精神永存於世人心間!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5

  這本書是一位外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中國內戰時來中國的報道,他不懼危險,走訪前線,與紅軍同吃,同住,深入體會紅軍精神。

  書中講到了毛澤東,他少年時就有很強的反抗精神,他不懼強權,他敢於和當時代表很大權利的先生對質,最後還說服了他嚴厲的父親,同意他去比較“先進”的學校。這在當時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他也成了日後中國最偉大的領導人。

  當時的少年毛澤東都有如此大的膽量去對質先生,因為他並沒有隨著大多數人,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見。這不僅在當時,在現在也很重要,不能盲目跟隨人們,我們應該學習他的這一點。

  在書中,還記得一位偉大的人。他是一位大將軍,國民黨懸賞十萬元要他的頭,可是他還是絲毫不怕的走在大街上,他就是紅軍大將軍—朱德。他的大鼻子是他的標誌,在當時,人們卻把敵人叫作“大鼻子”,於是一些小鬼子就說你的鼻子還不夠大,不能叫作“大鼻子”。

  朱德居住得地方很樸素,只有幾件簡單的傢俱,他總是和幾個士兵在炕上吃瓜人們一見他總是樂呵呵的,一點也沒架子。民間卻又很多他的神話,他能“上天,入地,分身,還可以飛”,這當然是誇大化了,不過也突出他深懂兵法。他也很懂照顧將士,一次行軍中,他為了7省下些食物,連續二十幾天不吃東西,只吃些野果,於是,得了腸胃病。

  朱德平易近人,他很愛士兵,對自己卻很吝嗇,也不自高自大。這裡只是朱德一人,但紅軍中的大將們無一不這樣。在如此艱難的時期,能做到這樣,是我們這個和平年代的人榜樣。

  埃德加斯諾,來的時候並沒有感觸,但他走的時候,就感覺像“離家”,而不是“回家”,這正是紅軍所帶給他的,也是讓我們值得反省的。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6

  埃德加·斯諾是美國著名的記者。說是美國人倒不如說是中國人,之所以說是中國人,是因為他一生為記錄中國共產主義戰爭為工作,從某種程度來講斯諾是中華的鬥爭的記錄者和見證者。

  斯諾在1936年6月至10月到了中國西北部去實地採訪中國共產黨,可就是這一去便註定他寫這本書的命運了。

  這本書講的是,埃德加收集軍事將領的談話,工人、戰士、知識分子的談話,揭示了中國紅軍的真正形象以及與日本戰士,國民黨的堅定鬥爭,讓全世界恢復對中國的信譽。因為當時世界不瞭解中國是否為馬克思主義者?綱領是什麼?國民黨與共產黨到底哪方對?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爭論是什麼?他們是什麼人?還有很多問題去問中國。

  其中對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渡河英雄,內容講的是紅軍先鋒隊的指揮員劉伯承,他曾在四川的一個軍閥的隊中當過軍官,他熟悉這個民族,瞭解彝族人痛恨漢人,他前往與彝族談判,最後得到了武器,與紅軍聯合打敗川軍,巧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從中我看出了紅軍的機智與勇氣,和各個少數民族對統治的憎惡,以及希望恢復和平,追求自由的願望。還有紅軍必勝的決心。

  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那麼其中的紅星又是什麼意思呢?沒錯,紅星便是紅軍,那麼中國又是什麼呢?中國是世界上的那一顆紅星。

  從宏觀上可以說,這本書是一本劃時代的鉅作,推翻了外界對中國共產主義的負面影響,讓中國共產黨可以展翅飛翔,一鳴驚人。向世界展現中國最英勇的一面,也是這本書,給予國家很與民族希望,以振奮,以自由。

  中國是世界上的那一顆紅星,它也必將照亮整個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7

  一位帶著重重疑問的記者踏上了旅程,隻身一人來到這個充滿了疑團的地方,“紅色中國”,這被銅牆鐵壁所遮擋住的革命根據地,即將為他揭開神秘的革命精神。這個年輕的記者,就是埃德加·斯諾。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斯諾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宣揚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共產主義精神。要知道,當時還沒有一個外國記者遠渡重洋的揭開紅色中國的秘密,斯諾作為一個先驅者,坐上前往西安的慢車,會見了一位位革命的棟樑。

  斯諾透過重重封鎖,來到了周恩來,毛主席的面前,他們都是那麼的平易近人,在困難面前冷靜思考。在充滿硝煙的歷史中,為了解放天下所有被壓迫的人民而奮鬥!帶領著群眾一步步邁向成功,晚霞的餘暉映照著,微弱的火光,在草地上亮了起來。

  在這些革命家的帶領下,在同一個偉大目標的指引下,一個個無名英雄站了起來,他們性格各異,卻又有著同一個偉大的目標,他們質樸無華,但戰士們隨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一次次的衝鋒陷陣中,紅軍的英勇無畏,彷彿如一幅畫卷展開在了我的眼前,草地上的每一顆紅星,如希望散發出的光芒,漸漸模糊了,這紅星指引著方向,這難道不就是歷史中閃耀的光芒?在深黑的夜裡,散發自己微弱的光……

  回到當今,歷史早已翻篇,英雄們仍在我們心中,重溫了這段歷史,我汲取到前進的動力,面對如今的困難,我們應響應時代的號召,在困難之時,獻出自己微弱的火光,這,就是紅軍精神!

  夕陽西下,似血般的晚霞染紅了無邊際的草地……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8

  近日,讀罷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了有關紅軍、紅軍領導人以及蘇維埃共和國等的種種,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也當屬紅軍了。

  首先是為人處世方面。為此,當以兩個方面來敘述,一是紅軍整體對待人民的態度,二是紅軍領導員對待紅軍戰士的態度。而不論是那個方面,都不可否認地體現出了紅軍的待人厚。

  在紅軍對待人民的方面,從老百姓的反應中就可以得到結果。在此引用一段斯諾在書中所寫的一個少年在談論紅軍時所發表的意見:“咱們以前有過免費學校嗎?紅軍把無線電帶來以前咱們聽到過世界新聞嗎?······你說這苦,但是······這就不算苦!咱們少先隊學會開槍大漢奸和日本,這就不算苦!”由此段就可以輕易地看出,紅軍的行為不僅使小孩認同,而且連小孩也自願加入紅軍的行列!這就相當於說,紅軍得到了相當的認可!而人民對待白軍方面的唾棄、叫苦不迭,就與他們對待紅軍的態度形成了極大的對比,這也就更加體現了紅軍的待民親和。

  紅軍領導員對待戰士平時是以平等著稱。據斯諾介紹,紅軍指揮員不僅吃住與戰士們混在一起,而且還經常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其樂融融。並且,在打仗時,紅軍指導員區別於白軍指揮員的是,他們常常帶領戰士衝鋒陷陣,而不是“運籌帷幄”。

  其次是紅軍打仗時的英勇神武。書中所講述的事例“大渡河英雄”就很好地體現了這個。當面對空蕩蕩的鐵索橋時,當面前是舔人的火舌時,紅軍戰士都沒有絲毫畏懼,衝了上去!且不說讀者讓自己想像一下,光是同他們的敵軍相比,敵軍就遜色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此勇敢的勇士,怎能不讓人敬佩?

  《紅星照耀中國》,這是歷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跡!是它,使我久久不能忘記那些紅軍戰士!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9

  知道這本書很久了,但真正坐下來靜靜的細細的翻看卻是第一次。開啟它,一幅幅畫卷躍然眼前,一個個故事向我們訴說,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先烈們卻都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們展示了一群有氣魄有力量有風度有抱負的先驅、一段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歷史。

  紅色之旅對斯諾來說是一段神秘而又奇妙的旅程,一個外國人竟然和千萬裡外的東方古都的農民、戰士有了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絡。

  斯諾的這本書,我理解他分為5個部分,探索紅色中國,中國共x的由來、長征、同紅軍在一起、回到白色世界,全篇他帶著疑問,走進了紅軍生活的地方,從這裡他認識了M、朱德、周恩來,他也對共x產生了最初步的認識,慢慢的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共x給大家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指導,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國紅軍長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敵人嚴密的封鎖線,巧奪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草原,頭上頂著戰鬥機,面前迎接著大自然帶來的挑戰。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x及其領導的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年輕人就像點鐘的太陽,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也是屬於我們的,但最終是屬於你們的。”我們青年人即使生在和平年代,也不應忘記無數在鬥爭中流血流汗的先驅,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此刻的幸福與安定,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心懷感恩,把長征精神融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芳華立誓,不負眼中星辰熠熠,我們要做新時代敢於追夢敢於圓夢的新時代青年,肩負初心和使命,敢試敢為,勇敢的在新時代的潮流中奮鬥向前,揚帆起航。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0

  《紅星照耀中國》描述了中國近代一場壯烈的抗爭史。萬千血肉築長城,同仇敵愾中國魂。本書中最令人震撼的章節莫過於長征——一段傳奇佳話。

  長征之路,艱難險阻,紅軍轉戰大半個中國,跨越了十四個省份。在漫漫長路中,自然條件猶如隨時出招的暗器,對紅軍這支龐大的隊伍肆意侵襲。紅軍面臨的不只爬雪山、過草地這些看起來簡單的行徑,終年積雪的山脊寒風刺骨,峽谷大江洶湧險峻。可是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紅軍戰士仍有“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氣概。是紅軍們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共同擔起了偉大的革命理想。更重要的是,在如履荊棘般的長途跋涉中,在敵人連續不斷的圍追堵截的緊張情況中,在軍隊實力懸殊極大的情況下,紅軍以極富智慧的戰術和英勇無畏的勇氣節節制勝。雖然在長征中有千千萬萬的戰士倒下,但長征精神深入人心,又有數以百計的人民加入了這段奇蹟。中國工農紅軍以持久不衰的力量拯救了整個中國。

  我敬佩紅軍因為他們把任何物質置於精神之外,他們堅信“一個國家沒有獨立,民族將前景暗淡”。他們用最實際的行動喚醒千萬中國人民,使置身於水深火熱中的黑暗社會底層的農民能夠拿起武器,與紅軍戰士一樣聽從紅旗的指揮,為了中華民族的興亡而奮不顧身地血戰到底,這也正映證了中國的人民即便殺戮也不願低頭。紅軍戰士們浴血奮戰,捨生忘死,他們在中國的版圖留下一抹鮮豔的紅色。他們的故事家喻戶曉,他們的精神撼動人心。

  每一位紅軍戰士僅憑一雙草鞋一杆土槍,甚至沒有受過任何教育,但有著共同的夢想,於是踏上了長征的征程,我深深為他們而感動。今天的一切來之不易,每當我沉迷於做無用的事時,想一想偉大的先烈,他們用血肉成就了今天的生活,我們應當無比珍惜,從當下開始好好學習,不愧對於每一位革命先烈。

  長征精神像一顆熠熠生輝的紅星,正照耀著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1

  這一本書寫了一個不為我所知的紅色革命,它給我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滅的印象,是那些紅軍們用那堅強的意志和那必死的決心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美國記者帶著當時無法理解的關於革命與戰爭的無數問題,六月間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了生命危險進入陝甘寧邊區。他達到了目的。他衝破了國民黨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革命的嚴密的新聞的封鎖。他來到了當時蘇區的臨時首都——保安,和毛澤東同志進行了很長時間關於長征以及他個人故事的討論,同時也從很多戰士的長征經歷。然後經過長途跋涉,他到達了寧夏南部的預旺縣,這已經是和國民黨中央部隊犬牙交錯的前沿陣地了,最後他冒著炮火重新折回保安,保安順利到了西安。在這期間他對毛澤東同志以及其他戰士的採訪會編成了一本書,便是這本《紅星照耀中國》。

  這個美國記者就是埃德加。斯諾,也是這本書的作者。漫長的四個月旅行中,讓一個資產階級報紙的新聞記者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以及革命的戰士們有了真摯的熱烈的感情,而對於在革命與戰爭的激浪中的中國,有了一個全新而又深刻的瞭解。

  其實這本書讓我很有觸動,讓我感受到了清末政府統治的腐敗,以及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殘忍與霸道,還有那些偉大的革命先輩鬥爭的艱苦,讓我知道了現在的和諧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以及寶貴。

  我們一定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讀書,長大後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同時為偉大而復興的中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讀完這本書後,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學習,並且要珍惜當下的生活,長大後我要建設祖國報效國家。

  我一定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2

  讀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我感受頗深。

  毛澤東,我們偉大的領袖。一個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樸素的人。在長征途中,毛澤東和他的夫人只是住在兩間窯洞中,四壁簡陋,空無所有,僅僅掛了一些地圖。雖然他做了十年的紅軍領袖,千百次沒收了地主、官僚和稅吏的財產,可是他所有的財物卻依然只是一卷鋪蓋和幾件隨身的衣物。他一點也沒有領導的架子,與戰士們同甘共苦,伙食普通,衣著簡樸。

  毛澤東認真研究哲學,一絲不苟。有一陣子作者向他採訪共產黨的黨史,中途一次一個客人帶來幾本哲學新書給他,於是他要求作者改期再談。在接下去的三四天中,他專心讀書,似乎其他什麼都不管了。他是一個專心致志、一心一意的人。

  毛澤東每天工作十三四個小時,他堅持不懈,不屈不撓,不是一下子就這樣的。少年時代的他在父親的田裡幹過苦活,在學校刻苦讀書,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鍛鍊他們自己。他們知道中國的未來需要他們有忍受最大艱難困苦的能力。

  毛澤東是一個重感情,有著相當深邃感情的人。當他講到在戰爭死去的同志或由於饑荒引起的大米暴動中的死人事件時,他的眼睛總是溼潤的,他和紅軍戰士們共進退,因為有了他卓越的指導,紅軍變得更加強大。

  讀了書中的三四篇,文章內容豐富多彩,我知道了好多事情,裡面的情節深深影響了我。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3

  作為第一部向世界介紹和傳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程的圖書,它在英語世界獲得了轟動性影響,是一部文筆優美,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百科全書”。

  《紅星照耀中國》又稱《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色照耀中國》中,作者用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善良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同時,作者在書中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讀這本書,我瞭解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的生平經歷,我彷彿親眼看到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中付出的艱辛,我知道了“真正的”紅軍的生活,我還知道了“紅小鬼”,我又為那些經歷戰爭和被白軍剝削的老百姓深感同情,我“親身經歷”了那次的西安事變……《紅星照耀中國》真切地讓我們再次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進行革命的偉大光輝歷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和英雄壯舉。

  讀《紅星照耀中國》之前,我對當年的戰爭一知半解;讀《紅星照耀中國》之後,我也對此有更深入的瞭解。引用書中“中文重譯本序”中胡愈之的一段話:“今天在又一次偉大的歷史性轉變的日子裡,為了解放思想,開動機器,大踏步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進,重讀這樣一本書是值得的。”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4

  作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戰士的重重疑問,以一名記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險奔赴當時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據地,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然後他運用平實、質樸的文字把一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的呈現在了這本書上。

  在書中,斯諾還對國民黨進行狠狠的駁斥,駁斥了他們一直對外宣稱共產黨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的這種行為。他在書中對毛澤東大加讚賞: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一絲不苟,他的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除此之外,還有頭腦冷靜不屈不撓的周恩來,戰無不勝的林彪,令地主鄉紳聞風喪膽的賀龍,還有彭德懷、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權等一批優秀的革命領袖,以及他們那講不完的英雄事蹟。他們用那火一樣的愛國情懷,燃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他們用那鐵一樣的堅定意志,斬去了舊中國的病根腫瘤。

  作者在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著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這些革命先驅雖出身平凡,卻有一股刻在骨子裡的救國救民意識。身為領導人,卻與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擺架子,他們那顆愛國愛民之心,不為功名,不為利祿,只為當時中國四萬萬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幅幅畫卷展開,不帶過重的色彩,卻讓革命先烈們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認識了這樣一群有氣魄有力量有風度有抱負的領導者,知道了一個真實的充滿生活和活力的蘇區,瞭解了一段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歷史。

  80年後的今天,如書上所說,共產黨已如一顆紅星,照耀了全中國,讓中國走上了富強繁榮的道路。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5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這是偉大革命家毛澤東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透過讀書可以賦予人豐富的知識色彩。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時,紅色的略呈灰灰的書的色調,立即給人以“紅色”的感覺,更兼有歷史的厚重感。

  翻開書本,心就平靜下來了,平鋪直敘、娓娓道來他的西部之行,而一個個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一幅紅色蘇區鬥爭圖浮現在眼前。作者運用歐美作家善用的描寫的手法,以平視的角度,樸實的筆觸給我們講述著那段歷史。樸實的語句卻將東西方文學的區別體現的淋離盡致,當時這樣的文章應該算作新聞或通訊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傳記了。

  “在我看來,毛澤東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他有著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這是對偉人毛澤東的描寫——是一個喜歡憨笑的人。

  西路軍的很多故事、當然也包括很多女紅軍戰士慘烈經過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中國革命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當年的殘酷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紅軍精神。讓我們現在擁有了如此安寧的生活。我們現在所獲得的一切都是鮮紅血液換來的,為了這些,我們不得不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今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說更愛這片土地,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6

  有一首歌唱的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槍聲、炮聲的日子裡人民的生活是提心吊膽,擔驚受怕。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動亂的中國在報社工作。埃德加斯諾常年跟隨紅軍共同生活,並時常和中央的領導面對面交流,他與中央主要領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此書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埃德加斯諾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十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我讀到了,書中大官僚家庭的兒子周恩來先後就讀了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先後在法國英國,德國學習。先後組織了上海罷工,八一起義,是黨的創始人,是著名的革命組織者,無私的忠誠於黨國。我讀到了四十歲的毛澤東在長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國民革命時期,蘇維埃運動、紅軍的成長不僅呈現了他個人的成長軌跡,而且呈現了紅軍的成長曆程。

  他們,雖然出生不同,但卻有著相同的遭遇。大批年輕的紅軍戰士剛毅堅韌,勇敢頑強,忠貞不二,堅定如一,充滿格鬥信仰和犧牲精神,為國家而戰。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多少人昨天的血汗,才能鑄造今天的輝煌。

  瞭解歷史才能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感受中國紅軍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7

  在老師推薦的書中,《紅星照耀中國》吸引了我。作者以一名外國人,一名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努力。

  在中國人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近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黨的初期,由於共產國際的干預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過很大的損失,新生的中國共產黨多次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領袖們的睿智使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確立堅定不移的綱領,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為中國,為中國人民,進行著不屈不撓的頑強抗爭。

  只有人民擁護和支援的政府,才能讓國家看到未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沒有被侵略者的刺刀擊退,沒有被當權者的白色恐怖嚇到,在無數人的流血犧牲後,更多的人勇敢的站出來,把自己的一切奉獻給崇高的事業。

  在多方打擊和封鎖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隊伍在逐漸壯大,在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之後,沒有人能在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一切關於“無知土匪”的謠言不攻自破,這是一個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政黨,這是一個有些執著信仰,嚴格紀律的政黨。

  《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的奮鬥,多少人的血才造就我們今天的輝煌。歷史是沉痛的,幸而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但這種歷史卻永遠儲存在後代子孫的記憶中。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8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的作者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他是一位美國新聞工作者,來到動亂的中國在報社工作。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在他的一生,除了為歐美報刊寫過通訊稿以外,她完成了十一本著作,其中極大部分是和中國問題有關的。一九七一年回到瑞士以後,他還寫了《漫長的革命》一書,由於抱病在身,沒有作最後的審訂。可見,他把中國看得如自己的母國一樣。

  假如中國沒有解放,還像從前那般炮火連天、硝煙瀰漫的話,我們是不是像待捕的羔羊一樣,顛沛流離,無處定居。而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都是紅軍為我們贏來的。他們用堅韌不拔的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永不氣餒,才能迎來這和平安寧的盛世。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周恩來……他們是一個又一個的領導人,憑著一份救國救民的執念,壯大了紅軍,造就了今天。他們身先士卒,與紅軍同甘共苦,不為利益,只為百姓們能夠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不為功名,只為讓中國人不再遭受別國人民的欺辱。紅軍戰士們用他們的汗水,用他們的鮮血,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首首勝利的凱歌。他們的精神在激勵著我們,我們要像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

  我們要向紅軍戰士們致敬!向中國共產黨致敬!向中國共產黨偉大的領導人致敬!向無私奉獻的人們致敬!紅軍戰士宛如一顆顆紅星,照耀中華大地,照暖了,老百姓的心靈,照醒了現代人的靈魂,讓中國走上了繁榮富強之路。紅軍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美好世界,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付出我們的實際行動,讓中國走上世界巔峰。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19

  作者埃德加斯諾,以一名外國人,一名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現了他們樂觀向上,甘於奉獻,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紅軍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紅色革命如一顆光華璀璨、熠熠閃光的“紅星”,永遠照耀著朝氣蓬勃的新中國。

  長城萬里,古代勞動人民用血肉築成。中國今日,何嘗不是?戰場上,紅軍戰士,不畏不懼,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正是,忠骨處處埋,戰士悔怨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此乃紅軍氣概。恰如斯,他們才走完,六千英里遙遙長征路,雖坎坷崎嶇,但他們終望見了“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那“正西風落下長安,飛鳴鎬。”的戰爭年代,他們知道“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紅軍戰士的誓言。

  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一個又一個領導人,他們雖出身卑微,卻憑著一份救國救民的執念,壯大了紅軍,造就了今天。作為領導人,他們卻毫無領導的架子,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著,簡樸。磨難,受盡。卻難掩,他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不為功名,只為百姓。不求利祿,只求和平。問百姓們為何如此“偏愛”紅軍,那樸實的話語動人心絃。那是百姓的軍,那是救國的軍!

  新中國建立在紅軍戰士的忠骨上,今天的我們幸福安穩,不應慶幸,不應感恩麼?

  向紅軍戰士們致敬!向中國共產黨致敬!願你們的亡靈永存。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20

  1936年6月,一位西方記者冒著生命危險來到了紅色中國,他們首次瞭解到在無形之中,一顆紅星已經照耀在了東方,乃至全世界。

  西方記者斯諾經過了一番周折,終於到了保安。透過採訪與實地考察得到了許多關於紅軍的資料,他深深被其所折服,用相機與筆記錄下了紅軍中的大小人物與事蹟。在當時的陝北,不僅人煙稀少,植被缺乏,家家戶戶還十分貧窮,與近鄰古城西安截然不同。我們的紅軍戰士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用頑強的毅力堅持著,與極端分子與侵略者抗爭著,用血肉鑄成我們新中國。在書中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與當今現狀,充分表現出了共產主義精神與中國人的民族魂。

  在這個混亂而又黑暗的時代當中,中國人民的民族魂已悄然覺醒,有了民魂,各路人馬發動起義,建立紅軍;有了民魂,沿途各地百姓給予共產學黨力所能及的援助;有了民魂,紅軍戰士敢於衝出敵人的包圍圈,重建根據地;有了民魂,紅軍堅定信念,堅持到最後獲得勝利。民族魂在中國的發揚,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基礎。全書最後,蔣介石被捕,無奈與共產黨合作,一起合力抵抗日本侵略者,這也贏得了全球的廣泛關注,東方戰場上的民族魂,重新被點燃,重新雄起。

  反觀我們當今社會,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國家富強,繁榮昌盛,在享受之中,民族魂漸行漸遠,當年的那種熱血已不復存在,思想也逐漸被淡薄。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就應該重新發揚紅軍精神,要使民族魂得到傳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