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戰爭》讀後感_讀《貨幣戰爭》的感想作文

《貨幣戰爭》讀後感

  一、書籍簡介

  《貨幣戰爭》是2007年6月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宋鴻兵。宋鴻兵用貨幣戰爭來描述了一場看不見的經濟戰爭。

-------------------------------------------------------------------------------------------------

  二、內容簡介

  自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300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他們透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的政治命運,透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可以說,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

  透過描摹國際金融集團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雲覆雨的過程,本書揭示了對金錢的角逐如何主導著西方歷史的發展與國家財富的分配,透過再現統治世界的精英俱樂部在政治與經濟領域不斷掀起金融戰役的手段與結果,本書旨在告誡人們警惕潛在的金融打擊,為迎接一場“不流血”的戰爭做好準備。

  隨著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大舉深入中國的金融腹地。昨天發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會在中國重演嗎?

-------------------------------------------------------------------------------------------------

  三、作者簡介

  宋鴻兵,世界金融歷史學者,著有《貨幣戰爭》系列叢書,長期高居中國財經圖書暢銷榜榜首。宋鴻兵因在書中成功預測了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而備受關注,在國內和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曾被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媒體廣泛報道,2009年宋鴻兵被全球銷量第一的美國商業雜誌《商業週刊》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2010年之後,宋鴻兵首創的“貨幣戰爭”一詞已成為世界各國政要和媒體普遍使用的國際熱門用語,最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貸地震”、“金融海嘯”、“金融高邊疆”、“中國大媽”等詞彙皆成社會流行詞彙。《貨幣戰爭》系列叢書已被翻譯成繁字型版、法文版、俄語版、波蘭語、韓文版、日語版、越南語版等多種語種持續暢銷海外。

-------------------------------------------------------------------------------------------------

  四、《貨幣戰爭》讀後感30篇

  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貨幣戰爭》200字到2000字的讀後感30篇,因為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詢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1篇:《貨幣戰爭》讀後感200字

  這本書,我覺得寫的有點懸。

  猶太人,銀行家能夠發動戰爭,左右國家的命運,引發經濟危機,這些觀點有些離譜。在二戰的時候,德國納粹把猶太人迫害的很慘,如果按照宋鴻兵的觀點,猶太人應該有很大的能量左右時局,但是沒有。

  宋鴻兵寫《貨幣戰爭》這本書,參考了大量的書籍文獻。我還認為,這些書都是那些嫉妒,看不起猶太人的白人寫的。他們宣揚一種觀點,經濟危機,戰爭,通貨膨脹都是猶太人制造出來的。德國納粹上臺後,就宣稱德國二十年代發生的超級通貨膨脹就是猶太銀行家故意製造的,猶太人為了錢不會顧忌國家和道德。所以,這本書只能信一些,不能全信。

  第2篇:《貨幣戰爭》讀後感300字

  文章主要透過世界貨幣的發展歷史給人呈現出一個週期性走勢,以及造成這種走勢的緣由,那就是國際財團的操控。至於戰爭由於貨幣引起,這個好理解,本來戰爭就圍繞著利益,為利益而戰嘛!

  我的直觀感覺是這本書主要是提醒國人和政府要注意國際金融風險。建議加強金銀儲備,防範國際金融風險。

  對於我們來說不是這樣了就要開始炒黃金.經濟總有個過程。我們把握這個大過程、大方向就可以了。不管是對於炒股還是做生意,還有就是對於經濟這方面得加強思考和觀察敏銳度,比如最近的200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等,都透露出最近的經濟趨向!

  還有就是文章中提到的國際銀行家的“剪羊毛”,我覺得不管是外面還是國內都存在“剪羊毛”,只不過要麼是外國人來剪,要麼是國內的某一部分財團。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始終是弱者,只能要求我們爭取做到弱者中的強著,儘量避免給“剪”!

  第3篇:《貨幣戰爭》讀後感600字

  今天看完了《貨幣戰爭》,覺得很多情節講得很荒唐,但是又覺得有理。金融方面的知識有限,只能根據邏輯常識來做一個分析,請大家指正。

  這本書核心就是:應該政府來發放貨幣,而不是私人。但是美國人真的這麼荒唐到了活生生把國家的命運放到私人銀行家手上嗎?這麼多聰明人都不能看清楚這個圈套,還往裡面套,直到把自己套死嗎?銀行家最終把美聯儲搞成了私人的,總應該有其法源合理性吧?我仔細分析了,覺得美聯儲還真應該是私人的,而不是政府的,下面講講我的看法和推理邏輯:

  1.西方最核心的價值是:財產私有化!這個是所有西方都承認的普世價值。正因為這個普世價值的認可,就造成了美聯儲私人化的必然合理性。

  2.私人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就是說即使是國家也不能沒有任何原因和理由的情況下把私人財產剝奪。在西方國家的觀念裡,政府只是一個實體,和公民是平等的。公民當然不允許國家推出某種可以隨便剝奪自己利益的法規。也就是說國家不能沒有任何代價和抵押的情況下來發行貨幣。這張紙必須有某些實際的財產來支撐。

  3.由於私人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因此美國政府成立的時候,他不像我們政府那樣,美國政府是沒有任何財產的,也沒有任何土地。

  4.有一個觀念要更正,美國政府欠了多少多少錢,平均下來每個美國人欠了多少多少錢是錯誤的。政府就是政府欠錢,和我們老百姓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沒有義務為政府還欠款。但是其實來講如果政府欠錢太多了,自然要增加稅收來補這個空子,或者要少投放造福於人民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後確實損失的是我們。其實還是相當於我們每人都欠了錢。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美國政府如果自己發行貨幣,那就是發在沒有任何憑據的基礎上發空頭支票,不符合普世價值。他必須用未來的稅收抵押來發放貨幣,同時支付利息給借個他錢的人,這才合理。

  第4篇:《貨幣戰爭》讀後感700字

  貨幣與金錢,財富與權利,世世代代,是惡魔也是天使,主宰著整個世界的金融格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貨幣、金銀,與之相關的整個金融體系中每天上演的種種,用戰爭來形容,再貼切不過。

  《貨幣戰爭》成稿於2006年,作者應該從中國加入WTO開始就有意圖撰寫相關的書籍,六年已過,這本書的出版讓很多人對貨物、金融有了全新的認識。本書的切入點與著重闡述的重點在於西方的近代的金錢角逐。中國的歷史是圍繞著政治權利鬥爭而展開,不理解帝王心術就無法洞察中國歷史的精髓,西方近代史則是沿著金錢角逐而進化的,明瞭金錢的機謀也就把握了西方歷史的脈絡。而作者就找到了這樣一個對所有領域的讀者都有吸引力的切入點,那就是透過講述西方的歷史,來闡述金錢與貨幣。從曾經第一首富的掘金之路,到美國總統的遇刺身亡,看似充滿了政治陰謀與鬥爭,實則是背後的貨幣與金錢在主宰著所有的一切。這樣講述歷史的方式,也更適合像我這種牴觸枯燥的金融分析的讀者,而是像個旁觀者一樣,用看似八卦的心情,卻在潛移默化的一點點接受關於金錢,關於貨幣的無形卻硝煙瀰漫的戰爭。

  本書的重點可以說是貨幣,也可以說是戰爭。闡述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例如肯尼迪的遇刺身亡。簡單看了看介紹,便無法抑制內心的好奇心理,三年中,關鍵證人的相繼死亡,槍殺、車禍、自殺甚至割喉,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事件中自殺或者被謀殺身亡,四十年過去,這是個謎團,也終將成為永遠的謎團,但是,作者卻不忘從這樣一個謎團中抽絲剝繭,帶我們瞭解這一切背後隱藏的真正黑手——貨幣。

  這本書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獨特的視角,那就是通過了解西方的近代史及西方的法制制度從而瞭解貨幣經濟內在本質。不喜歡枯燥乏味的金融博弈,可以讀一讀這本書,像作者在封面上提示的那樣,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破譯世界財富密碼,解密國際金融騙局。你是否做好了與貨幣開戰的準備呢?

  第5篇:《貨幣戰爭》讀後感1000字

  一直以來都以為經濟學是很高深的理論,而金融貨幣知識都是抽象,晦澀難懂的,甚至還帶著一些神秘。曾經試圖找些書籍、資料加以學習,可每次都是才看幾頁就被一些高深的經濟學理論和若干公式、圖表,搞得頭都大了,覺得實在理解不了,離自己的生活太遠,再沒有繼續看下去的念頭。直到拜讀到宋鴻兵先生編著《貨幣戰爭》。這本書像一本小說一樣,從現代銀行的誕生開始講起,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用一種全新的視覺,不同的思路來看待我們的歷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金融貨幣知識,但我認為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其對中國經濟的警示。

  書中寫到:“2006年年底,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國際銀行家們早已磨刀霍霍,一場不見硝煙的貨幣戰爭已經迫在眉睫……不管中國是否意識到了,也不管中國是否準備好了,中國已經處於不宣而戰的貨幣戰爭狀態下了。”“國際銀行家大舉進入中國的根本戰略目的有兩個:控制中國的貨幣發行權和製造中國經濟的“有控制解體“,最終為建立一個由倫敦——華爾街軸心主導的世界政府和世界貨幣掃平最後一個障礙。”

  讀罷,不禁想到,在金融市場全面開放後,如果中國政府和人民不加以防範,中國人民的血汗錢在國際銀行家的密謀策劃下,或許就會被“剪羊毛”。反思昨天、今天的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特別是日本、泰國和亞洲四小龍在國際銀行家的貨幣絞殺站中紛紛敗陣,金融風暴的慘痛教訓,都是對中國經濟的警示。

  回頭看看中國,從本世紀開始上世紀90年代那種穩步發展的局面似乎已經不再,人民幣不斷升值,股市暴漲,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房地產價格突飛猛進,日本當年的股市神話已在中國上演,房地產狂熱正在中國重現,人民幣正迅速滑向債務貨幣的深淵……這一切猶如日本經濟的翻版,按照書中所說也許這就是美國為抑制中國經濟發展所設下的“局”,是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和平演變的又一手段。

  著名的貨幣專家弗蘭茲·皮克曾經說過:“貨幣的命運最終也將成為國家的命運”世界貨幣的命運,最終也決定這世界的命運。國際銀行家們正是透過制定長遠的規劃,企圖從根本上摧毀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來建立符合他們利益的全球戰略經濟制度。他們將美國的次貸危機“發展壯大”為全球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影響,連剛剛走向開放之中國的銀行都捲入其中深受其害。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後,必然會有大量的外資銀行的進入,書中指出:中國多數人對於外資銀行的進入,還停留於與內資銀行爭奪儲蓄的大餅,而真正的危險卻是來自於透過信用卡、房地產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以及銀行票據、金融衍生物產品等金融工具,間接或直接介入中國的貨幣發行領域,透過儲備金制度推進國家、企業和個人債務的貨幣化程序。

  第6篇:《貨幣戰爭》讀後感2000字

  有一天有個網友推薦一本書:《貨幣戰爭》,拿到這本書是一個週末,隨後兩天的時間我在家中一口氣讀完,看完後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覺得有好多事情我能理解了!按照作者的說法,這本書就是破譯美元的“達芬奇密碼”,事實上我也認為作者的一些觀點是十分新穎的,是我以前從來不明白的,所以讀起來也十分的過癮。

  先講講這本書講的資料,這本書與其說是經濟學著作,還不如更像是一本小說或演義,從現代銀行的誕生開始講起,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

  本書首先按照歷史真實事件講了羅斯切爾德家族的興起,英國、法蘭西、德國、奧地利、義大利等國家銀行體系的建立,這一階段主要講了這些歐洲國家王室貴族和羅斯切爾德家族相勾結,從而構成了龐大的羅斯切爾德家族金融體系,也就是所謂的“現代”銀行體系的誕生。

  第二部分講了美國總統和國際銀行家的百年戰爭,從金融戰爭的角度剖析了美國獨立戰爭、南北戰爭爆發的更深層次根源,美國幾任總統:林肯、傑克遜、肯尼迪被刺殺的幕後金融鬥爭的背景和分析。最終國際金融家在美國經過將近一百年時間最終取得了美國的貨幣發行權,成立了美聯儲這個私有的中央銀行。並且逐步廢除了美元的金本位和銀本位,從而將美元變成了想發多少就發多少的法幣。

  第三部分講了一戰、二戰的真正幕後根源,也是金融貨幣鬥爭的必然結果。並詳細地介紹了1929年全世界經濟大衰退的原因:國際金融家的拿手好戲,為自我謀取鉅額暴利的“剪羊毛”行動。

  第四部分介紹了幾大財團操控石油價格以獲取石油美圓,操控各種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掠奪第三世界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乃至引發多次經濟危機。例如1973年中東戰爭的金融背景,介紹了90年代日本經濟被國際金融家“剪羊毛”的全過程,這也導致日本經濟幾十年的成果被轉移到了美國,而日本從此陷入了長期的經濟低潮。並介紹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全過程—又一次的被國際金融家“剪羊毛”。

  第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防範被“剪羊毛”,以及債務美元的死穴-黃金。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真實理解了馬克思所說的“資本主義每個毛孔裡都流著血和骯髒的東西”這句話!也理解了列寧所說的“顛覆資本主義制度的最好辦法就是使其貨幣貶值,經過連讀的通貨膨脹過程,正是能夠秘密的、不為人知的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沒有任何手段能像通貨膨脹那樣如此隱蔽和可靠的來顛覆現政府了”!

  現代國際資本主義已經站在了幕後,但他們實際上能夠操控著一些看似強大的國家,操縱了報紙、期刊和輿論,甚至是美國、歐洲等國家機器來到達他們個人的目的,全世界範圍內他們操縱的金融資本數量大的驚人!並且為了到達他們的目的,不惜採取任何極端的手段,幾大金融集團控制了美國的兩個政黨、國會和法院,美國所謂的三權分離實際上都是三權聽從於這幕後的第四權。誰不聽話就下臺,嚴重了就暗殺,甚至暗殺美國總統。當所有的權力機關串通一氣,所謂的民主制度,可是是打著的幌子而已。

  世界上除了中國以外的幾個極少數國家的政府才有發行貨幣的權力,像美歐等西方世界的政府都沒有發行貨幣的權力,這是我之前不瞭解的,美、歐國家的中央銀行都是私有的,比如美國的美聯儲、英國的英格蘭銀行、德國的德意志銀行等等都是私有的。以美國為例,正是由於私有的中央銀行體系,政府需要發行貨幣則必須將美國公民未來的稅收抵押給美聯署,向其貸款,而為此要支付龐大的利息。美聯署要做的只是印鈔票,再坐收利息。而債劵是代表美國經濟的未來收益,實際上是在透支著美國人民未來的財富,在這一過程中賺錢的是那些銀行家-國際金融大鱷們,他們獲得了政府向其支付的鉅額利息,目前美國總債務已高達44萬億美元,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相當於每個美國公民身上都平攤15萬美元。

  作者書中深刻地剖析,世界實際上掌控在這些極少數的所謂“精英”或金融大鱷手中,他們的實際目的是想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建立一個貼合他們利益的統一的金融體系,這樣全世界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利益就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他們的口袋,一個現代永動機的神話正在被他們創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國際金融家們慣用的“剪羊毛”手段:國際金融財團經過合夥抬高一國的股市和房地產價格,製造巨大的金融泡沫,到達必須高度後再抽身出來打壓價格,引發泡沫崩潰,導致此國公司和民眾的很多破產,再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很多優質資產,從而控制一國的經濟,獲取巨大的利益的。這恰恰印證了目前中國所遇到的問題:股市和房地產價格不斷地攀升,並且已經出現了必須程度的通貨膨脹,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訊號,國際金融家們不會放過中國這隻大肥羊,此刻他們正在下手了!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發展,我國經濟、金融實力越來越強,有些國家越來越擔心中國會不會成為既有的國際規則的挑戰者。而消滅挑戰者的最好辦法是要求中國金融全面開放,並經過大起大伏的金融危機週期俘獲該國金融體系。這就是另一種戰爭,即貨幣戰爭或者叫金融戰爭。但我也相信中國政府早就對此有所察覺,有本事、有對策應對這些金融大鱷氣勢洶洶的金融攻擊。改革開放這些年中國積累了1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這些外匯很大一部分購買了美國政府債卷,將中國和美國經濟必須程度上捆綁在一齊,這1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就類似中國練就的孤獨九劍的絕世武功,國際資本主義也不敢輕易下手;同時中國政府對匯率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是由中國政府調控的,而不是像日本或東南亞國家實行的自由匯率,有了這樣一個關鍵的因素中國就有可能將命運掌握在自我手中!

  看完這本書,雖然也不一樣意作者的某些觀點,但覺得真的開拓了眼界,看完後再回頭看看中國政府最近幾年進行經濟調控的一些政策,尤其是一些宏觀調控政策,例如:最近不斷地加息、出臺的一些調控房地產的政策、股市調控政策等等,也能從中看出政府經過這些政策想要到達的目的,同時也能夠自我分析、預測一些政府將要採取的政策、手段。經過這麼一本薄薄的200多頁的書有這樣的收穫足矣。

  第7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作為一名經濟學類的大一新生,在眾多的書目中選取了《貨幣戰爭》一書,由於對經濟學理論只有淺顯的瞭解,我僅簡單地瀏覽了該書系第一部的大致內容。

  作者宋鴻兵,1968年出生於四川,1990年畢業於東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學,主修資訊工程和教育學,獲美利堅大學(AmericanUniversity)碩士學位。長期關注和研究美國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後在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保安、聯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機構供職。2002年開始先後擔任美國最大的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房利美(FannieMae)和房地美(FreddieMac)的高階諮詢顧問,主要從事房地產貸款自動稽核系統設計、金融衍生工具的稅務計算分析、MBS(資產抵押債券)的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

  《貨幣戰爭》從歷史的角度梳理了世界金融寡頭的形成、發展的歷史,追述了世界金融寡頭的世界歷次重大經濟、政治、社會運動中的角色以及給社會經濟造成的破壞,證明了金融資本的逐利的本質,分析了金融資本利用貨幣發行權製造通貨膨脹剝奪廣大民眾財富的種種手法。使人感到震撼,對世界金融發展歷史有了深刻的理解。

  國際銀行家透過種種手段在美國和歐洲等國確立中央銀行制度,從而控制美國及其他國家經濟。為了得到一個好收成,通貨膨脹是最不為人民所發覺的手段。經濟學理論中提到,通貨膨脹是指經濟執行中出現的全面的、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是導致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時期內通貨膨脹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從而刺激生產,出現經濟的虛假繁榮,但透過增發貨幣所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沒有相應的商品保證,不能根本解決生產和需要的矛盾。高通貨膨脹率不僅會打亂經濟秩序,而且會危害社會安定。

  國際銀行家施展他們的絕技,先使勁發放信貸,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和其他行業拼命創造財富,然後猛踩信貸剎車,使得大量企業和和人民破產。當看到收穫的季節到了,國際銀行家和他們在美國的代理人攜手再度收緊信貸,造成了"1857年恐慌"."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這是書中多次提到的拿破崙的一句話,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裡,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覆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誌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作者利用歷史的分析,說明了亞洲金融危機與上世紀日本經濟低迷、衰退的金融之迷,重點分析世界金融資本操作手法,並提出中國面臨的危險。姑且不論其中是否存在陰謀論的影子,但不得不說本書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看世界金融格局。1945年,根據《佈雷頓森林協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成立。在歷史課本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宗旨是穩定國際貨幣體系,主要任務是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對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又稱世界銀行(WB),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於戰後歐洲經濟復興,後來則轉向全球性的發展援助,為成員國提供長期貸款和技術援助。而在作者的書中揭露了國際銀行家"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全球化"的附加條件,即私有化。更準確地說是"賄賂化",藉此以便於接下來讓受援國繼續服用資本市場自由化,市場定價,縮減貧困策略——自由貿易的三服藥。

  第8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起初開始讀這本書時看第一章時自己感覺有一種很強烈的緊迫感,然後自己上網對羅斯柴爾家族進行了一些瞭解之後才又繼續看這本書。這本書可以當歷史書讀也可以當經濟書來讀。它是以歷史的寫法來寫經濟,因此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思維來閱讀。作者以貨幣戰爭為主線,探討幾個銀行家族發跡的歷史,揭密兩次世界大戰的幕後故事,並對歷史上的無數次美國總統暗殺的起因進行了獨到的解剖。一個個鮮為人知的驚天秘密被揭露出來,始終扣人心絃。

  看《貨幣戰爭》,要辯證地看。你自然可以挑出書中一百個漏洞,一百錯誤。同樣,你也可以從書中獲得十個有用的資訊,關鍵是,我們從書中得到了些什麼。讀完這本書至少我讀懂了風險意識、我的資產的本質。記得以前不知道看哪本書前言有這麼句話“民主黨是屬於摩根家族的,共和黨是屬於洛克菲勒家族,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經是屬於羅斯柴爾德的”。縱橫天下的羅斯家族是地球上最為神秘的古老家族,一個隱藏在這個世界陰暗面的控制者,一個控制了這個星球近兩個世紀經濟命脈的強大家族。

  第9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從金融戰的視角來描述國際金融史的書,其功不可沒。其對貨幣發行權是一國金融主權和美元的本質與危機的等方面論述很為精采。

  但我不同意書中關於建立金本位以對應貨幣戰爭的建議。實際上書中也已證實了美元經濟戰勝英磅經濟的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美元打破了金本位。貨幣僅是經濟發展的工具,不是中心。金本位必然被打破不僅僅是因為貴金屬太少(比較貨幣需求量而言),更主要有原因是,在資本利潤的原則下,金本位制必然引發通縮。適度的通貨膨脹才能保證再生產不斷擴大並與需求形成動態平衡。

  因此,僅就貨幣的角度談貨幣視角太窄,需要從經濟發展與貨幣的關係上來談論貨幣發展史才能更準確定位貨幣戰爭。當然這樣的難度很大,我們也不應對作者有這樣的苛求,只是不要輕易下結論。

  本書對當代的幾場大的金融大戰的論述過於概念化,有些遺憾,如歐元阻擊戰、日元升值、蘇東崩潰時的金融大戰,東南亞的金融危機等。

  第10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問:貨幣戰爭裡說的事情是真是假。

  非常喜歡這本書,其實我倒覺得這本書的故事是真是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理念,理財的理念,告訴我這樣的不懂經濟學的人,其實我們每天拼命賺取的鈔票,對於銀行家,對於經濟學家,對於國家,對於有錢人來說,真的只是一組數字,我真正的理解到當年蓋茨的那句話:“金錢對我來說只是一組數字。”

  讀完了以後,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原來我們就像跑轉籠的小白鼠一樣,為了別人眼中的幾個數字在拼命,更深刻的理解了貨幣,這個讓我歡喜讓我憂的交易工具。還是那句話總結得比較精闢:鈔票,在換成物質和精神享受之前,只是一堆廢紙。

  看看2007年的中國吧,發狂的股市,飛漲的樓市,還有近期的通貨膨脹,都在告訴我們,炒票,離廢紙越來越近了……這一切的一切都刺激著中國人的理財意識,我覺得這本書就是一本讓你更加清醒地認識理財的性質和方向。貨幣戰爭,即使不像書中描寫的那樣陰森恐怖,至少我覺得在現實中肯定是存在的。所以我認為應該像看電影一樣,不要去深究故事本身的真實性或是被放大了多少倍,只要知道,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就夠了。

  第11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我怎麼也放不下,一口氣讀完了《貨幣戰爭》這本書,因為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幾個道理:

  一、這個世界在一個陰謀中,所有的看似對我們、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如改善我們的生活、發展工業、經濟援助、保護環境等等,其實都是被一些所謂的專家、政客作為實現其經濟利益的手段而已,當然這些問題確實也值得我們去解決,但這些問題也確實成為了被解決的枷鎖,給無知的人套上,任人家宰割。

  二、這是個金融的社會,一個被資本鎖鏈禁錮的世界。需要我們每一個搞懂它,抓緊培養我們的經濟人才,不然在金融的戰爭中會一敗塗地。現在到處充斥著資本,是一個資本世界,即使是生產也要服從於資本,還有所有的我們的一切將來都要依附於資本,成為資本的衍生物。

  三、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不參與不行,參與也不行,這是我們中國面臨的局面。如果保持獨立性的參與,進而以桀驁不馴的性格參與,象孫悟空般你搞你的一套,我搞我的一套,不輕易被花言巧語迷惑,也許會有生存的希望,但這只是一廂情願,恐怕代價不會那麼容易。因此將來的戰爭會很殘酷。

  再聯想我們周圍的世界,無不有外國金融機構的身影,高盛一句話,我們的股市暴跌,標普一個美國評級下調,全球股市震盪,我們的大豆在失去定價權,我們的花生油廠家在被外國控股;索羅斯一會看多白銀,一會看空,讓我們的投資者迷茫的跟從,輸的一塌糊塗,股指期貨工具被引進,看似是股市改革的進步,然而申銀萬國交易員的縱身一跳說明了什麼?

  因此,我們要堅決阻擊,不但國家,而且每一個國人要行動起來,要學習,要提高,要有認識,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趨,要有我們的金融規制、遊戲規則,不能光聽你的,也要聽我的。

  因此,我的部落格名字改為“堅決阻擊”,我要時刻提醒我自己,要醒醒,要戰鬥,同時以微薄之力去影響周圍的人。

  因為我們的處境已經很危險,但是我們確如溫水中的青蛙,還不知道!

  要阻擊自己的思想,原來都認為別人的先進,其實都是有目的有所取的美貌光鮮,其實是爛杏,要對自己的東西充滿資訊。

  要阻擊自己的行為,不要被所謂的趨勢、輿論所左右,要敢於拿出放大鏡,尋找背後的繩子。

  要阻擊誘惑,凡是索取必先給予,我們要抵制誘惑,不要為一時之利所動。

  要阻止他人,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告訴人們真相,讓他們也捍衛自己的利益,捍衛我們共同的家園,包括精神的。

  第12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春節期間拜讀了《貨幣戰爭》,幾乎是一口氣讀完的,越看越恐怖,越看越擔憂,越看越思路開闊,越看越覺得對機會越有把握,越看越感到這方面的知識瞭解的太晚。

  我明白了歷次重要戰爭原來都是銀行家發動的,對銀行家而言,戰爭是天大的喜訊。戰爭是政治鬥爭的延續,政治利益衝突的背後是經濟利益的較量,一切戰爭都是為了經濟,一切戰爭都敵不過貨幣戰爭,貨幣戰爭不需要搶炮就可以讓一個國家貧窮。金權可以取代王權,金權可以瓦解民權。拿破輪說:“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可銀行家卻是這樣來培養人民的愛國熱情的:“只有在戰爭時期,或者在戰爭的威脅之下,人民才最有可能服從政府而沒有怨言。對敵人的仇恨何被征服玉劫掠的恐懼,使人民更能夠承受過重的稅負和犧牲。”

  我明白了貨幣發行權的重要,一個國家如果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那麼人民的命運就掌握在了銀行家的手裡。“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銀行家的口氣似乎在向全世界表明他們就是世界的主宰。他們可以幕後操縱法律的制定,可以幕後操縱總統的選舉,可以操縱一切。美國前後有七位總統被行刺,分析說幕後操縱者也是銀行家。貨幣代表財富,財富越多代表實力越強,銀行家集中了財富,銀行家財大氣粗,因此在世界各地各領域都顯示出銀行家的實力,透過實力銀行家的財富又繼續進一步得到聚集。誰控制著貨幣的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貨幣是人人都需要的商品,誰能夠壟斷貨幣的發行,誰就擁有了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

  我明白了銀行家剝奪人民財富的隱秘手段。先透過通貨膨脹,然後透過通貨緊縮的手段,將人民的財富加以剝奪,人民還不會感覺到自己的財富被搶。銀行家先使勁發放信貸,把泡沫吹起來,讓人民拼命創造財富,然後突然猛踩信貸剎車,使得大量企業和人民破產,經濟繁榮和金融危機就是這樣被銀行家精確製造的,在金融危機結束之前,銀行家開始廉價收購重要的優質資產,這樣,銀行家就可以控制一個國家的交通、港口、礦產等重要經濟部門,控制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命運。所以當你知道銀行家在吹泡沫的時候,你就跟著泡沫一起吹大你的財富,當你發現銀行家在收購資產的時候,你儘可以大膽的去收購便宜的資產。經濟繁榮和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根源就是貨幣的供應。銀行家要的就是金融危機,而通貨膨脹就是財富的絞肉機。超級通貨膨脹從來都是“超級財富收割機”,在貨幣劇烈貶值的過程中發生大規模的財富轉移。

  第13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今天我閱讀了《貨幣戰爭》,從中明白了許多知識。

  我明白了美聯儲是私人銀行,有貨幣發行權,而美國政府沒有貨幣發行權。美國政府要得到美圓,就必須將美國人民的未來稅收(國債)抵押給美聯儲。政府舉債,銀行發行貨幣,確保債務規模越來越大,保證了銀行家不斷增長的鉅額收益。世界財富主要集中在了七個私人銀行家手裡。

  我明白了貨幣有誠實貨幣和債務貨幣、良幣和劣幣之區別,金銀貨幣就是誠實的貨幣。哥倫布說:“金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誰有了它,誰就成為他想要的一切東西的主人。有了金,甚至可以使靈魂升入天堂。”(資本論第151頁)。但黃金和白銀增加緩慢,限制了銀行放袋總量,所以銀行家反對並、扼殺金本位體系,相反法定貨幣可以徹底擺脫黃金和白銀對貸款總量的剛性制約,對貨幣的控制更加有彈性,也更加隱秘。透過急劇增發貨幣,銀行家掠奪了整個國家儲蓄者的鉅額財富,而且還難以被察覺,你甚至還會為工資上漲而感到滿意,銀行家也樂意讓你看到工資上漲,但那是銀行家有計劃讓貨幣的購買力下降後所“賜予”的。因此,儲蓄並不是好的理財手段,當年的富人“萬元戶”如果只存銀行,現在也變為一般人家了。

  我再次明白了黃金白銀的重要。黃金被世界公認是財富的最終形式,黃金不是普通的貴金屬,而是政治金屬,處理不好黃金問題會在世界範圍內掀起金融風暴。金銀財寶金銀財寶,惟有金銀才是不會背叛的財富,金融金字當頭,銀行銀字當頭,災難來臨逃離時首先帶的是金銀財寶,帶不走要埋的也是埋金銀,紙幣會貶值甚至貶到一文不值,我的前輩就經歷過紙幣貶到一文不值這樣的時代,但金銀雖然也有“貶值”的時候,但那是暫時的甚至是被銀行家刻意製造的,黃金終會顯出真金本色的。因此,長期來看,黃金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黃金是在人類五千年的演化過程中自然形成成為世界各國普遍認同的貨幣的最終形式,是自然進化的產物。一法國投資者說:“紐約人能發行美圓紙幣,但只有上帝才能夠發行石油何黃金。”

  我明白了流動性過剩。由於廉價貨幣的大量發行,太多的資本無地方可去。天資聰慧的銀行家於是想出一個又一個賺錢的方法,開發出股票、期貨等等金融衍生品,那裡可以足夠容納下八方而來的紙幣,那可是大遊戲,那可是大玩家的俱樂部。格林斯潘說:“在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人民的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錢印多了東西自然要漲價,銀行一再地在創造出假鈔票,離假鈔票越近的人越佔便宜,房地產離銀行最近,地產也是一個銀行可以大量放貸的行業,因此地產行業最運氣最賺錢,而靠養老金何老老實實儲蓄的人是最大的輸家。

  上帝創造了真金和白銀,銀行家創造了支票和紙幣,如果你視金錢為糞土,也應該先把紙幣看作糞土。

  第14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作為一名學經濟的大學生,讀了貨幣戰爭,我受益匪淺。該書以嶄新的視角向讀者描述了近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爭鬥史。能夠說這本書是學習經濟金融的最佳入門教材。也是經濟學家和政府務必閱讀的參考書。

  首先,把它作為一門初級認識貨幣產生及活動影響類的書,我感到受益匪淺。貨幣沒有國度,只有流通。沒有流通的貨幣,就是破銅廢紙。

  這本書我在閱讀時,正值金融危機在全世界蔓延,之後又陸續在網上看到宋鴻兵先生的一些訪談,對其能在2007年初就預見到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無比欽佩,與此同時,也引發了我對金融領域一些問題的深度思考。比如,宋鴻兵先生對金融危機的看法主要是一種陰謀論,這點我並不贊同。我認為,這次危機的本質是“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而金融衍生產品的過度創新放大了這次“次貸”危機,進而演變成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西方國家房地產市場週期性的漲跌,本來是很正常的市場表現,但此次引發如此嚴重的金融危機,與金融創新密切相關。貸款機構將其放出去的貸款進行資產證券化,變成證券產品後銷售給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再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術,進行打包、分割、組合,變身成新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沖基金、保險公司。(lz13)在創新的旗號下,投機行為一波一波地被推向高峰,金融日益與實體經濟脫節,虛擬經濟的泡沫被金融創新越吹越大。當這些創新產品的本源——次級住房信貸資產出現問題時,經過放甚至幾十倍的金融槓桿效應後,金融市場就會發生劇烈動盪

  如果說美聯儲和其他銀行家合起來謀求統治世界,那就值得商榷了。前一輪美聯儲的幾千億救市,涉及10大歐洲銀行,其影響力遍佈全球金融市場,連我們小川哥都要關注它。如果說美聯儲是私人控制的,那同是資本主義的歐洲,怎樣沒有人說法國央行、英國央行、德國央行……是私人的呢?我覺得人們之因此關聯它的公私有屬性,是正因它有發鈔的權利。在HK,政府是沒有固定的‘央行’的,它要發行鈔票,是委託給發鈔銀行的。同理,如果你將美聯儲明白為發鈔銀行行不行呢?!但美聯儲中有央行的權利,如釐定利率等等;在HK,銀行的利率都繫有各自發鈔銀行釐定的;那如果美聯儲不是在美國,而是在HK,那不知它是屬於私有銀行定國有呢?!推廣些想,會不會所有西方的銀行系統都同HK的狀況系一樣呢,如果是這樣,那美聯儲就係一間巨大化的恆生銀行。

  對於書中,超多的各個豪門的歷史發跡,持不肯定的態度。對其中的各種暗性交流,堅決否定。是非恩怨,非我們大眾瞭解,及能夠曉得其中神髓。非桃源中人,不能詳盡桃源中事。

  以上就是我在讀貨幣戰爭這本書時的感想。

  第15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作為生長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們沒有對戰爭刻骨銘心的記憶,也絲毫體味不到在戰爭歲月中人們的苦辛,天真地認為和平才是人類史的常態。《貨幣戰爭》一書則賦予了我們一個獨特的視角,讓我們明白,並非硝煙戰火才是戰爭,在這個仍然有著利益紛爭和意識形態對立的世界上,國家之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戰爭,並且不論輸在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將一國置於不復之地。

  《貨幣戰爭》中講到的經濟學原理很簡單,但是在我本科學習經濟金融的過程中,從未深入分析這些道理,就是這麼一些簡單的、在邏輯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誕生竟是如此歷盡坎坷、暗藏玄機。就拿現代商業銀行體系中的貨幣創造機制(部分準備金制度)來說,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經典理論,這是現代貨幣發行制度的基礎和根本,是人類在經濟活動過程中不斷髮展構成的優美體系,貨幣發行機構發行的基礎貨幣透過商業銀行體系的反覆存貸,放大並滿足了這個社會經濟活動的所有貨幣需求,也給經濟活動主體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貨幣的過剩和不足都能透過機制自動調節。但是,《貨幣戰爭》一針見血的指出,正是這樣的機制,為今後氾濫的通貨膨脹埋下了禍根,也使得商業銀行體系成為不勞而獲的社會寄生蟲,不斷地蠶食人民的財富。私人擁有的商業銀行“空手套白狼”,透過不斷貸出創造出來的新錢,獲得高額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業銀行不注意控制風險,準備金率過低,新錢投放增量過大,就極有可能產生惡劣的通貨膨脹,更為重要的是,銀行體系發生的風險和損失將直接轉嫁給人民,個性是底層人民,由於沒有任何避險工具,他們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將瞬間大幅縮水,成為最終的買單者。《貨幣戰爭》更明確地指出,這種現象的

  發生並非是當初機制設計的疏忽,而是銀行家們有意的設計,為的就是透過掌控貨幣數量進而獲得瓜分財富的手段,書中做了一個形象貼切的比喻:剪羊毛。牧羊人在羊群生長過程中對羊精心呵護,為的就是在收穫的季節剪下更多的羊毛,銀行家們也一樣,平時為經濟活動的健康快速執行帶給便利穩定的貨幣環境,一旦到時機成熟,貨幣也就成了剪刀,銀行家藉機推高資產價格,構成經濟泡沫,然後在泡沫破滅過程中洗劫社會財富。《貨幣戰爭》還指出,商業銀行家並不滿足其在貨幣體系中扮演的主角:貨幣流通中介,正因僅僅存貸利差並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貨幣遊戲裡的利潤要向源頭要,因此銀行家們期望能夠把持各國的貨幣發行權,這樣就能以購買國債的方式向政府放貸,所獲利潤極高,個性是在戰爭時期,政府不得不向銀行大舉借錢以保證戰爭的持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政府把人民今後的稅收作為抵押向銀行借款,而高額的借款利息並非是能夠在短期內結清的,剩下的只有無休止的向人民徵稅和向銀行家們繼續借款、並廉價地出售國有資產,國際銀行家們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戰爭期間和其後的時刻內大發橫財,並將觸角拓展到實業領域,從控制貨幣體系發展到控制整個國家經濟體系。

  整部《貨幣戰爭》貌似危言聳聽,故事情節生拉硬套,與近來歐美流行的有關陰謀論的小說、電影如出一轍,但是仔細想來,習慣了天真、單純、學究式思考問題的我們真的需要從實際中獲得一些關於世界的真實認知,至少有一點我們不得不服,2007年此書出版後,書中所預言的國際金融危機真實的發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書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黃金的價格也隨之大漲,書中部分言論不可不謂之洞見。但是,部分觀點確實無法苟同,和許多讀者提出的異議一樣,我懷疑當前具有缺陷的金融體制是否只有透過迴歸金本位一種方法才能矯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國際銀行家的陰謀所顛覆的還是如經濟學家們反覆灌輸的“作為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長期作為貨幣而存在的黃金最終為法幣所代替”。我個人認為,為防範應對這種無形的“貨幣戰爭”,在當前就應探究籌劃的不是金本位的問題,中國正面臨著金融人才競爭力不強,金融體系不夠發達的問題,而越來越猛烈的國際化浪潮裹挾著機遇和風險已經到來,我們無法拒絕這樣的大趨勢,不能由於害怕被人給謀了國家資產而閉關鎖國,更不能毫無防範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務必準備好應對措施,比如金融業,什麼領域是永遠不能向外資開放的,什麼領域是暫時不能向外資開放的,什麼是允許同業競爭的,都務必界定清楚,並制定好各類方案,就和下棋一樣,此刻來競爭的是強手,我們就要精打細算的構思好每一步棋怎樣走,他們要給我們下什麼樣的套,這些都要想。

  所謂多難興邦、居安思危,國人多一點這樣的思考和顧慮並不能就說是“小肚雞腸、沒有大國國民風度”,在睦鄰友好、親善合作的宏大背景裡尋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調,多聽聽一些所謂“極左”的言論和觀點其實也挺有價值的。

  第16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看完《貨幣戰爭》,我被其中的一句話深深震撼到了,《貨幣戰爭》讀後感。"只要我能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梅耶·羅斯柴爾德。多麼霸氣,多麼自信的一句話啊。如果沒有非凡的魅力、超人的膽識、過硬的手段誰能說出這話。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羅斯家族,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家族。

  "誰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誰擁有美聯儲?"

  "誰在‘妖魔化’黃金?"

  這是赫然印在《貨幣戰爭》封面上的三個問題。緊接著翻開扉頁,又是三個問題:

  "為什麼你不知道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為什麼華爾街風險資本會選中希特勒作為"投資"物件?"

  "為什麼美國總統遇刺的比例高於美軍諾曼底登陸一線部隊的傷亡率?"

  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完全沒有第三方的原因,我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

  《貨幣戰爭》講述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三百年間,世界各大重要事件包括法國拿破崙時代、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美國經濟的騰飛、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兩次世界大戰、美國托拉斯、大蕭條時代、美國總統被刺、日本經濟的崛起和衰落、韓國經濟的奇蹟、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等無不與貨幣發生著關係。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首的國際金融勢力透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命運,透過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持有和分配,實現他們的利益。隨著中國金融的全面開放,國際銀行家將進入中國,因此,本書告誡我們要時刻警惕他們的打擊,時刻準備著貨幣戰爭,讀後感《《貨幣戰爭》讀後感》。

  看完這本書,突然就覺得自己是那麼的渺小,這個世界從來就是赤裸裸的資本家的巧取豪奪,從來就是普通人掙扎在溫飽邊緣,從來上流階級和下層社會被分斷,從來就是上層壟斷了大部分財富,任何形式的社會性質都逃不掉這個規律!所謂的真正主流文化,其實就是少數人想要控制多數人編制的悽美童話,看上去很美,其實飽含掠奪本意,百姓也好,普通人也好,應該有醒覺。如今中國百姓真正意義上的水深火熱中,被資產階級,以及官僚主義壓迫和侵略。也許書中有些事件的分析顯得聳人聽聞了,但是不管事實是不是就如書中所說那樣,我們都應該提高警惕,不要過於安逸。不然到最後當人家把你口袋裡的最後一分錢都拿走的時候,你還會對他鞠躬說謝謝。

  網上對《貨幣戰爭》的評論褒貶不一,但是在我看來該書有兩點價值是值得肯定的一是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認識這個世界。有人說這就是陰謀論,但是哪怕是陰謀論,也有肯定的一點,那就是這個陰謀論是我見過的完善的陰謀論,他可以解釋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歷史事件,帶給你一個嶄新的思想衝擊。第二點,它的價值在於通俗的普及了金融和經濟學的基礎概念。這本書不像其他的學術著作那樣晦澀難懂,讓普通人至少有那麼一點認識,就可以看得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能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財富。

  第17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作為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我最近拜讀了宋鴻兵老師所著的《貨幣戰爭》。合上書頁以後,我不由得感慨經濟的發展史之長,以及世界經濟體系之深闊。

  書中可謂是展現了一幅世界最大的陰謀論畫卷,讀完這本書讓我仿若看穿了世界陰謀。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雖然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易,本就是一場博弈,充滿了陰謀,“兵者,詭道也”。但我並不相信我們自己的生活是別人蓄意謀劃的。

  在歷史的發展中,對錢的源來可謂是眾說紛紜,有的學者認為錢是由交易產生的,也有的學者認為錢是由宗教或婚喪嫁娶產生的。而我認為錢是由交易產生的,交易這項經濟活動可能比我們人類的文明歷史更為悠久,所以對貨幣的深入理解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金融。

  在書中,宋鴻兵老師認為,貨幣的職能是經濟活動的單位度量衡,換句話說就是,你每付出一個單位的勞動力,最後產出的那個量度需要的高度,就像是千克、米、秒這樣恆定的、不會由於時間或者空間而變化的一種單位。

  由此便又引出了書中的另一個觀點——黃金才是財富的最終代表,應該恢復金本位制。因為在歷朝歷代中,唯有黃金白銀是一直受到大家所認可的,也不會由於時間或者空間的原因而改變其價值。在古時中國便是典型的銀本位國家,而西方國家諸多則是金本位國家。馬克思就曾經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之所以黃金、白銀這些貴金屬能夠成為大家都承認的流通貨幣,便是由於貨幣本身就是一種用於財富窖藏的一種單位,而黃金和白銀這種貴金屬,是一種幾乎永恆不變的載體,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流動性最高的資產。

  雖然現在這個世界想要恢復成為金本位制體系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現在的美元也一樣起到了黃金的作用,雖然不及黃金穩定。美元能夠承擔起世界儲備的這個位置,宋鴻兵老師認為是由於美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這也是取得貨幣霸權的必備條件,而想要發展國家的經濟,最根本的一點就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唯有社會生產率的上升,才能長期的維持經濟的發展。

  宋鴻兵老師舉例,為什麼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放假比內地要高很多,因為在北京和上海這些地方生產率相對較高,他們擁有著更多的儲蓄,而房產就是屬於一種財富窖藏的替代品,因為當地的生產率的提高,使得大家的財富窖藏提高,也就使得周圍的地價得到了升值,從而導致了房價的上升。在現在的媒體中有許多觀點認為,可以透過刺激消費來促使經濟的增長,但是真正經濟的增長是由於生產率的提高,如果沒有生產率本身的提高,一切的經濟增長也就是不切實際的。刺激生產力的提高,降低生產成本,出現更多的發明創造,出現更多的供應,當這些更多的商品或服務出現在市場上,便會刺激其他方面的這種相應的生產,這種產品與產品、服務於服務之間的交換,才是消費,只有經濟的增長才能促使消費的增長。

  所以想要使得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發展社會的生產率,提高生產的效率,降低生產的成本,這也將會成為我作為一名經濟學專業的大學生的一個學習目標,未來輝煌的經濟發展史,不應該由商業巨頭們來陰謀策劃,而該由我們的努力所譜寫。

  第18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看完《貨幣戰爭》第一部,我也覺得其中蘊含的陰謀論氣息很重,在此,我不討論其細節上的暇疵,只總結全書的大概資料和觀點如下:

  1.貨幣的發行權由國家政府,在國際銀行家的陰謀操控下,逐步轉移到私有集團手裡。美國總統更替史簡直就是一部政府與國際銀行家的利益較量史。

  2.有實物抵押的貨幣(包括金屬貨幣),在國際銀行家的陰謀操控下,逐步轉變成無實物抵押而用國債抵押的貨幣。由於國債是以人民未來向政府繳納的稅收作為保障的,隨著債務的增長,貨幣發行量加大,從而造成通貨膨脹,便於利益團體掠奪人民財富。

  由此,能夠不難理解:政治書上說,美國總統大選越來越受利益集團的操控,成為一場燒錢的遊戲;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資本主義世界中存在週期性爆發的並且會愈演愈烈,甚至會導致資本主義滅亡的經濟危機;以及2011年為什麼會出現"佔領華爾街"事件等。

  至於作者在文中最終部分論述的,為中國未來發展進行的謀劃,則見仁見智。未來畢竟是誰也不能看清的存在,金銀也許是從當下看未來最好的選擇,但也許真到了未來,金銀也會被新的更好的事物所代替。

  最終再提醒一下,《貨幣戰爭》第一部,是作者根據自我收集的資料,加以整理和推測,發表個人觀點的一本書。作為我們讀者,要有自我的辨別力,有針對性、選擇性的吸收其中對我們有益的知識,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如此而已。我想,這也是我們讀任何一本書,都要秉持的一種態度。

  第19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最近拜讀了宋鴻兵先生編著《貨幣戰爭》。這本書像一本小說一樣,從現代銀行的誕生開始講起,從十九世紀歐洲銀行家一步步發展壯大到操控政治、經濟的走向,為自身利益服務的故事。用一種全新的視覺,不一樣的思路來看待我們的歷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金融貨幣知識,但我認為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其對中國經濟的警示。

  回頭看看中國,從本世紀開始上世紀90年代那種穩步發展的局面似乎已經不再,人民幣不斷升值,股市暴漲,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尤其房地產價格突飛猛進,日本當年的股市神話已在中國上演,房地產狂熱正在中國重現,人民幣正迅速滑向債務貨幣的深淵……這一切猶如日本經濟的翻版,按照書中所說也許這就是美國為抑制中國經濟發展所設下的“局”,是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和平演變的又一手段。

  著名的'貨幣專家弗蘭茲·皮克以往說過:“貨幣的命運最終也將成為國家的命運”世界貨幣的命運,最終也決定這世界的命運。國際銀行家們正是經過制定長遠的規劃,企圖從根本上摧毀一個國家的經濟體系,來建立貼合他們利益的全球戰略經濟制度。他們將美國的次貸危機“發展壯大”為全球經濟危機,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影響,連剛剛走向開放之中國的銀行都捲入其中深受其害。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後,必然會有很多的外資銀行的進入,書中指出:中國多數人對於外資銀行的進入,還停留於與內資銀行爭奪儲蓄的大餅,而真正的危險卻是來自於經過信用卡、房地產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以及銀行票據、金融衍生物產品等金融工具,間接或直接介入中國的貨幣發行領域,經過儲備金制度推進國家、企業和個人債務的貨幣化程序。

  貨幣是整個經濟領域最基本、最核心的度量衡,貨幣發行權就等於真正的統治權,倘若中國的貨幣發行領域被國際銀行家介入控制,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幸運的是,書中揭示了國際銀行家的主要戰略目的和進攻方向,也為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指明瞭方向。

  中國絕不會坐以待斃。6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地域擴至所有國家,這就為中國貨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走出了關鍵的一步。只要中國的貨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中國在國際市場中,就掌握了金融的制空權,掌握了產品的定價權,擁有了經濟發展戰略的主動權。然而中國貨幣要成為世界儲備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且也不會一帆風順。書中也為國人供給了方法,經過很多增加中國的黃金儲備和白銀儲備,大幅度提高中國官方和民間的黃金白銀儲備,大力發展世界領先技術與科學創新,徐圖緩進。

  當中國成為一個崛起的世界強國,擁有堅實的領先科技與強大軍事基石,建立起具備普世公信力的貨幣體系和金融系統時,中國就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在變幻莫測的國際風雲中威信不移。

  第20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最近在閱讀宋鴻兵編著的一本名為《貨幣戰爭》。據說這本書最先是以部落格的形式在網路上進行連載的,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點選超過50萬人次,並被各大網站、論壇爭相轉載,從而引發了廣大讀者與財經媒體的強烈關注。我拿到手後,兩天兩夜,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手不離卷,讀了以後也覺得開闊了我的視野,在許多問題上能夠說是聞所未聞的,在覺得收穫很大的同時基本上顛覆了我腦海中原有的傳統政治經濟學得概念,我有一個衝動那就是:我們國家都這麼危險了,主席明白不明白,總理明白不明白,要趕緊告訴他們,要讓他們把美國債券都賣了,全買成黃金!看完後我和我老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咱別做股票了,買黃金吧!”

  我相信書中的一些猜測是對的。

  我們今日的世界正在被一個叫“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族統治著,羅斯柴爾德家族名言:只要讓我控制貨幣,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西方國家的債務就是貨幣,貨幣就是債務,國家政府向中央銀行借錢,發行貨幣,這是普通的貸款,需要抵押“人民的稅收”,也需要支付利息。簡單說就是國債=貨幣。“羅斯柴爾德家族”做夢都要想控制世界的貨幣發行,讓人民向銀行家繳稅,其實美國的被“美聯儲”控制著貨幣發行,而“美聯儲”是私有銀行,它也被“羅”家族控制著!為了控制美國政府的貨幣發行權。他們先後暗殺了美國總統傑克遜、林肯、肯尼迪、里根。甚至不惜挑起發動弟一次世界大戰,資助希特勒打第二次世界大戰!打著扶貧的名號發放貸款,這些貸款用來修建高速公路,鐵路,電廠等基礎設施,由他們控制得美國公司承建,極少的比例能用來救助貧困。被這樣金融洗劫過的國家,自然資源被掠奪走了,國家政府負債累累,政局混亂,人民創造的財富無休止地支付利息。

  《貨幣戰爭》歸根結底講的是一個貨幣發行權的爭奪問題,而提出的症根是黃金的地位問題。其中的道理又讓你覺得的確危機四伏。她指出美國表面放棄金本位,否定金本位的作用,但暗中卻在很多囤積黃金,以備一旦美元紙幣崩潰、黃金本位再起後所用。在這些年裡,美國不聲不響地積攢下了8000多噸黃金儲備,而英國卻在上世紀90年代拋售了幾百噸黃金,中國目前總共僅有650噸黃金儲備。這樣一種格局,一旦美元崩潰,黃金出來說話時,中國可就慘了。因而未雨綢繆是有價值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這麼一點防小人的意識,那這個國家經濟就危險了。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金融和經濟產生了很大的興趣,我在網上查閱更多得資料,也準備花一些時間做更多得了解。雖然書上講得不必須全對,可是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認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吧,細心撐得萬年船!

  第21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最近,有幸拜讀了宋鴻兵的《貨幣戰爭》一書,感受頗為豐富。總之,看完這本書我和所有其他的中國人一樣,頓時熱血沸騰,好像這個世界的陰謀畫卷一下子展開在我的眼前,好像我明天就能夠看穿這個陰謀的世界。然而,無論怎樣說,這本書的確是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以前也讀過幾本金融史類的書籍,瞭解到黃金非貨幣化,瞭解到摩根銀行的崛起,瞭解到《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等影響了國際金融世界走向的歷史。但是,這本書卻赤裸裸的把這些歷史背後的故事展此刻了我的眼前。這本書講述了,自1694年英格蘭銀行成立以來的300年間,幾乎每一場世界重大變故背後,都能看到國際金融資本勢力的身影。他們透過左右一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國家的政治命運,透過煽動政治事件、誘發經濟危機,控制著世界財富的流向與分配。能夠說,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謀求主宰人類財富的陰謀史;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史。

  我堅信,無論你的年齡,你的職業,看完這本書,你必須對這個叫做羅斯柴爾德的家族印象深刻。正如前面講述的,這本書能夠說重點講述了這個“恐怖”的家族是如何從德國起家,隨後掌控英國經濟,進而將觸角伸至美國,然後一統世界經濟。不知道,你是否聽幹過這樣一句話,“世界百分之七十智慧在中國人的腦袋裡,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財富在猶太人的口袋裡。”反正這本書正好印證了這麼一句猶太人的俗語。

  想一想看,原來我們的生活是這麼的無聊。我們的大腦在做著化學反應,我們的財富永遠都不在我們的口袋。哲學家問我們來這個世界做什麼,這本書讓我麼一下已明白了,原來我們只是在別人鋪好的軌道上按部就班的行走。這世界就是一場陰謀!這樣的結論讓我們這些平民百姓怎能不激動,怎能不亢奮,生活已經很無聊了,這不是雪上加霜嗎!於是,年輕人開始奮起反擊,人們紛紛拜讀這本揭露一切的書籍。然而,興奮過後,我們用理性來考量一下,世界真的是如此嗎?

  《讀者》以前刊登過這麼一篇文章,大概講述了一個記者在拜讀過《貨幣戰爭》後前往歐洲的羅斯柴爾德銀行,進行了一次小小的專訪。最後的結果讓人大失所望——這但是是一家措施機遇的頹廢了的以前的王者。這是,很多人都開始反駁。有人說這但是是一個小記者的調查,事情的真相怎沒可能是如此的呢?真相要是這麼輕易就能夠被記者瞭解到,那還有什麼陰謀可言呢?話是如此,但事實卻不必須如此。我不認為這個世界沒有陰謀,不認為羅斯柴爾德家族就真的沒有控制政治,我只是認為這個陰謀這是眾多陰謀中的一個。

  按照書中所述,羅斯柴爾德銀行擁有一筆威廉國王的鉅額存款,作者認為,按照一般利率,這筆錢為羅斯柴爾德帶來的財富早已超過了比爾蓋茨的幾萬倍。但是,作者忘記了,從羅斯柴爾德家族誕生到此刻,經歷瞭如此多的金融危機。更重要的是,在槓桿率如此高的這天,羅斯柴爾德的幾次操作失誤早已會致使財富損失過半。因此,他這天仍舊能夠生存,已經實屬不易了,如果還讓它去控制美聯儲這樣的龐然大物,這的確強人所難了。想想看,巴林銀行這個巨頭是如何倒下的,一切就簡單多了。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是金錢的世界裡,沒有錢,就想控制別人,無論如何都是辦不到的。如果能夠,股份制公司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不知各位讀者如何看待。

  在宋鴻兵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很多陰謀論廣為人知了。而陰謀論通常是指對歷史或當代事件作出個性解釋的說法。此類個性解釋不一樣於一般廣為理解的解釋,將事件解釋為個人或是團體秘密策劃的結果。而且此類個性解釋中個性激進者還會進一步駁斥那些廣為理解的解釋,認為那些是陰謀策劃者的掩飾。我們所熟知的陰謀論還有諸如林肯遇刺、共濟會、羅斯維爾等等,在他們誕生的時候,也都曾激起了一陣狂烈的海嘯。但畢竟他們都只是猜測,時刻久了,也只有少數人還會記得它們。

  回到現實,我們的生活絕不可能只是別人的陰謀。在每個人都生活裡,每個人都是他們自己的主角。而我們的金融市場也是一樣。比起很多年前,當今的金融市場,尤其是國際金融市場,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我們只能把錢用來買股票,我們只能從銀行借來貸款,一切的風險都只能任由其暴露給對手。而此刻,我們擁有了歐洲貨幣市場,我們擁有了掉期交易,有了股票期權交易,這一切都讓我們擁有量數不清的投資方式,數不清的借款方式,數不清的規避方式。比如,在以前,一個公司向擁有一筆在未來一個月要是用的外匯,他就真的只能提前一個月到銀行借一筆錢,兌換外匯,那裡面存在著恐怖的風險。但此刻,他能夠採取貨幣互換的方式,透過銀行,和所需外匯國家的另一家有著反向交易需求的企業,進行貨幣互換,然後以最低的風險,以最佳的利率拿到所需的款項。正如我們所知,我們的金融世界豐富多彩,能夠說是我們人類最燦爛的思想之花之一。而這一切,真的能夠被某一個人所謀劃嗎?如果是,上帝也無奈了。

  最後,我還是想說明一下,《貨幣戰爭》這本書雖然以陰謀論的形式展現了一個偏激的畫面,但是這本書裡還是有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比如,索羅斯做空南亞金融市場,導致了日本、南亞諸國一蹶不振。作者也在書中告誡我們,中國正在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索羅斯對待南亞的手段,斯羅索也能夠同樣運用於中國,讓我們的經濟砰然著陸。因此,書中種種的警示,也是需要被我們認真對待的。

  我們的生活不是陰謀,美麗的金融世界也不是一本厚厚的策劃。

  第22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兒時一記事,便知有錢這個玩意兒。小學時,教師說錢還有個名字,叫貨幣。中學教師又告訴我,貨幣是一般等價物,是黃金的表達形式。之後,又明白了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推之,所有國家的貨幣就是由所在國以黃金為底託發行的一般等價物。

  哪知,貨幣在許多國家異常是我們常常加以羨慕的英鎊、美元卻是由私人銀行發行的哪知,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卻是私人的哪知,貨幣還有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之分這些確實讓人不可思議。傳統思維給我們普眾一種定型概念,如果不被告之,真難以想像。

  我們以往以為比爾·蓋茨是很富有的了,就是不是世界最富的,也差之不遠。殊不知,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相比,差的卻是N個數量級,後者是以十萬億美元為計量單位。這個地球上最富有的人是金融大亨,這是我明白的,但他們卻如此的富有,我卻不知。更讓我不知的是,他們卻在打造和利用精英團隊影響世界。近幾個世紀中有影響的戰爭都有它們的陰影,甚至就是他們陰謀所致,如美國的南北戰爭,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為了貨幣發行,美國總統受暗殺的機率要比諾曼底登陸死亡率還要高。

  通貨膨脹是金融大亨們搞出來的,而不是其它什麼組織。通貨膨脹後就是通貨緊縮,然後就是“剪羊毛”。如東南亞危機,如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日本經濟倒退。

  這些都是一本書告訴我的,這本書名叫《貨幣戰爭》。

  這本書作者還告訴我們,金融安全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遠比戰略核武器更需要嚴密監督的領域。在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金融安全監管機制之前就貿然全面開放,乃是取亂之道。普通人可能會認為中國的貨幣就是人民幣紙幣,僅有國家才能印刷和發行,外資銀行怎樣可能自我印人民幣呢其實外資銀行們根本不必印發人民幣就能“創造”貨幣供應。它們會引進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金融產品,以各種不一樣方式創造債務工具並使之貨幣化,這就是貨幣的類似物“流動性”。

  與已有兩三百年金融閱歷的外國金融家相比,我們卻是小學生。我們千萬不要上當,人家用一個“國際慣例”來唬我們時,我們最好的辦法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像地道戰一樣。這是這本書告誡的。

  就個體而言,更讓我們心驚的是,我們辛辛苦苦積累下的財產有可能朝不保夕。該書中,列出了自1971年以來各國貨幣貶值表,其中美元貶了94.4%。如果,我們國家不採取必要的防範,任由“熱錢”氾濫,不監管外資銀行,任由其玩“貨幣供應”,加上經濟漢奸妄為,我們本就不多的財富就會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無論是我們憂國,還是憂已,都為貨幣的安全而膽寒。

  貨幣,讓我歡喜讓我憂的玩意兒。

  第23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世界造成了永遠無法抹平的傷痛,而操控兩次世界大戰的幕後黑手卻是少數幾個國際銀行集團的銀行家,這說起來危言聳聽,卻是鮮為人知的實情!正因在國際銀行家的眼裡,沒有固定的國界、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悲愴與憐憫!只有永恆的自身利益!為了本集團利益的最大化,少數的國際銀行集團能夠不惜發動任何戰爭機器,甚至能夠暗中支援敵對的雙方,無論哪一方獲勝,最終的受益者都是國際銀行家。正因只要戰爭爆發,敵對雙方就務必消耗無比的戰爭物資,戰爭物資從何而來,就務必找國際銀行家申請鉅額的貸款作軍費。戰爭結束時,獲勝的一方自然需支付貸款的本金和利息,而戰敗的一方除了支付戰爭賠款外,同樣難逃要支付銀行的本息,在無錢可還的狀況下,政府就成了銀行家的代言人,就務必低價抵押給國際銀行本國的核心資產,這樣一來,國際銀行家就能夠名正言順的賺取永久的額外財富,輸贏的雙方都賺到,大發戰爭橫財。就好比拳擊比賽,拳手的表現無論精彩與否、無論誰輸誰贏,而大贏家永遠是幕後老闆。

  美國的貨幣發行權不在政府,而在於私人銀行,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美國1863年透過的《國家銀行法》規定:銀行以美國政府債券作為發行銀行券的儲備金來發行貨幣,實際上將美國的貨幣發行和債務永久地捆綁在一齊,這就是說如果政府清償發售出的政府債券,就意味著沒有債券去做國家貨幣的抵押,還清債務就等於摧毀了貨幣流通!因此美國的國債會永久無限量的增長!人民在負擔日益增加的國債的同時,義務在為銀行打工!而銀行卻被少數的國際銀行家所壟斷,錢無國界,因此國際銀行家有充分的理由:只愛錢,不愛國!總統和首相在西方是權力和榮耀的象徵,可在國際銀行家的眼裡,那只是他們的前臺代言人!他們可根據自身需要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稍懂金融的絕大部分知道美國花旗銀行,卻很少有人知道羅斯柴爾德銀行,全世界都知道比爾蓋茲、索羅斯,比爾蓋茲曾連續蟬聯世界首富,身價500多億美元,可比起羅斯柴爾德家族保守的50萬億美元的財富,那只是千分之一!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創造股市神話,他也只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馬前卒而已。倫敦—華爾街軸心銀行體系,是一個“超級特殊利益集團”,他們不忠於任何一個國家和政府,相反,他們控制國家和政府。“聯邦儲備銀行”簡稱“美聯儲”,其實既不是“聯邦”,也沒有“儲備”,就算不上“銀行”,國際銀行家們操控“美聯儲”,“美聯儲”操控著美國的金融命脈、工商業命脈和政治命脈,每次由它發出的任何金融資訊都左右著全球的股市行情和銀行利率!這些銀行家們與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持續著密切的聯絡,而發生在世界金融業上的任何一件大事,都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以前貨幣政策是金本位,即市面上流通的貨幣總量務必以銀行儲備的等額的黃金來核定,因此當初美元也俗稱美金,而這種金本位的貨幣流通方式無疑是束縛了國際銀行家的手腳,他們的可操作賺錢的空間太小,因此他們想方設法廢除金本位,把黃金作為貨幣的衡量手段強行廢除,想方設法打壓成為普通的消費品、工藝品,這樣一來,他們就能夠擺脫黃金儲量的制約,無限量的發行貨幣,精心進行有準備有預謀的定點、定期、精準的定向爆破(通貨膨脹和金融危機),就好比制爆米花一般,本來你有一桶玉米,在經過國際銀行家們有目的的加工工藝後,你留下的一桶是爆米花,而溢位的部分自然歸國際銀行家所擁有!美國不停的發售國債,到處“打白條”,造幣廠開足馬力印製美元,靠出售債務而享受提前消費,而我國目前的“出口導向”經濟對美國的國債需求則構成了一種“金融恐怖平衡”的狀態,如果中國停止購買美國的國債,美國經濟就週轉不靈,但這樣也同時導致中國產品向美出口遭遇麻煩,如何步入良性迴圈需要雙方的共同發奮。

  第24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貨幣戰爭》是宋鴻兵編著的一本歐美近代金融史書,書中內容指出從英法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到美國多名總統被刺殺甚至是經濟大蕭條,全部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所領導的國際銀行家,即一群世界精英在背後操控。他們透過策劃和資助暗殺、戰爭、經濟蕭條而獲得巨大利潤,並進一步掌握貨幣發行權,控制世界的經濟和政治命脈。“編著者”提出中國應該重回金本位,嚴防國際銀行家入侵,以免中國經濟受到外國勢力操控。

  《貨幣戰爭》可以算是我的金融學入門書,書中對國際貨幣戰爭的描寫像故事一樣引人入勝,激發了我學習金融學的興趣。但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就爭議頗多,我對書中的一些觀點也持懷疑態度,比如說“美聯儲是一傢俬人銀行”“世界完全由國際銀行家控制”“要恢復金本位制度”等。

  我個人感覺是我看這本書的過程讓我收穫很大,引起了我很多疑問,讓我查了很多資料,做了很多思考。雖然很多疑問還是沒能找到答案,但是還是從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增進了對貨幣和金融的瞭解。對於這點,我還是非常滿意的,也非常感謝作者。

  就書本身和它的內容觀點而言,有一部分是比較有見地,也值得深入探討的。我非常理解它為何能在中國暢銷。書裡面的內容煽動性強,有非常強烈的陰謀論色彩,再加上很強的憂患意識,所以在現在的時代背景下面,會與廣大的中國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產生共鳴,因為大家對美國和外資都心存警惕。但是,越是這樣的重大問題,越是要慎重討論,應該嚴肅認真嚴謹地來研究,畢竟經濟是一門科學,要講真憑實據,邏輯緊密,這點我感覺本書是比較缺乏的。

  書中認為美聯儲的私人性質就是為個別銀行家服務的,美國人民也掌握不了自己國家的貨幣發行權,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美聯儲只是在成立初期一段時間內是純粹私人銀行性質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聯儲總體而言還是在執行公共職能。另外,美元鈔票由美聯儲的十二個地區委員會印製不假,其私人股東按年分紅也是事實,但是印量多少、股息高低等等,又都是被嚴格規定的。再有,印鈔所得的鑄幣稅收入,絕大部分都給了美國財政部而並未流入私人股東之手。在所有這些細節中,容易產生誤解的關鍵點在於美聯儲與財政部的關係。還有一點需要提及的是,“私人”這個詞的確切含義。英語“private”這個詞在用來說明公司或機構性質時,指的是不對外和非公開,私募基金中的“私募”,用的便是這個詞。它對應的詞是“public”,即“公共”。上市公司有時也叫公共公司,其含義是對公眾開放,誰都可以參與,所以公司上市英文也叫gopublic,但公共公司和在中國語境中通常理解的“公有”或“全民所有”,則差異很大。美聯儲的所有權是個難以明確定義的問題。美聯儲的設立參照了私有企業入股的模式,所有加入美聯儲系統的會員銀行必須擁有美聯儲發行的股份。但美聯儲的股份與一般上市公司的不同,是不能用來公開發行和買賣的;擁有美聯儲的股份也不代表就對美聯儲有控制權,僅能保證每年有6%的利息收入。美聯儲存在的合法性歸功於《聯邦儲備法》,所以它應該是對美國國會負責,而國會是由美國老百姓選出來的,所以歸根到底,它應該是對美國的老百姓負責。

  第25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宋鴻兵先生所著的《貨幣戰爭》,以歐美三百年來重大的資本投機活動為主線,勾勒出一條清晰生動的資本發展軌跡,以及迴圈遞進、螺旋上升式的執行規律,是一部獨具特色的全球金融發展史,非常值得一讀和細細品味。它圍繞貨幣的發行權、金(銀)本位等經濟領域中的核心問題展開,貨幣發行權的私有化,使得各國民眾永遠揹負不斷激增的國家債務;為了讓國債數量不斷增加,獲得更高的利息收入,金融資本家們不惜挑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大發戰爭財。本書中談到許多國家,被國際銀行家的一場貨幣戰爭打敗,人民靠生產勞動創造的財富被資本掠奪,非常令人震驚,發人深思。

  美國金融危機暴露出任何制度都具有兩面性,有利有弊。美國金融體制的特點就是比較自由化,鼓勵創新,束縛較少,這是美國經濟充滿活力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任何事情如果過度了,就會走向反面。從美國金融危機我們應當得出幾點教訓,一是對槓桿交易、衍生品的過度擴張應加以限制。資產證券化一旦過度,金融交易鏈條就會加長,以至於最終失控,畢竟人的判斷力、眼光是有限的,經過幾次打包和轉讓後,這些金融產品存在過多的不確定性。二是在金融創新大發展的情況下,政府的監管更要與之匹配。美國之所以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說明監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

  前人走的道路與跌的跟頭都是我們的寶貴財富,這就是後發優勢,一兩年前我們對美國的大投行還頂禮膜拜,現在則看到了另一面。不過,中國的情況跟美國根本不同,美國是金融創新過度,中國則是金融創新不足。目前中國的主要問題是金融產品過於單一,金融衍生品基本沒有,因此不能因為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而因噎廢食、裹足不前,停止金融創新的步伐,相反的是要在這樣艱難的國際大環境下,從我國實際出發,抓住機遇,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進一步發揮金融業助推經濟增長的作用。

  以我省為例,省委省政府將09年陝西經濟增長目標確定為13%左右,雖然有著巨大的困難、巨大的壓力,但更要看到我們所面臨的歷史機遇。把握這些機遇,加快我省經濟發展,金融業的支撐必不可少。我們要大力發展包括產品創新與組織管理創新在內的金融創新活動,一是積極推動融資模式創新,推動BOT方式、併購貸款、融資租賃、銀團貸款等新型融資業務發展,擴大企業債券市場融資、信託融資規模;二是完善服務農村和中小企業的機構建設,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推動村鎮銀行設立,鼓勵各大銀行設立專業小企業貸款中心,加大對小企業信貸支援力度;三是探索地權質押、林權質押、倉單質押、貨權質押、商鋪經營權質押、信用證擔保、應收賬款質押等貸款業務,透過金融產品創新,為農村和中小企業客戶量身設計產品;四是進一步加強銀保合作,拓寬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做好“銀保富”產品,繼續探索與政府聯辦、為政府代辦等多種管理方式和經營模式,高質量地做好理賠等各項服務。

  當然,我們也要牢記,任何時刻防範金融風險的弦都要繃緊,要深刻的認識到金融創新是把雙刃劍,創新與風險幾乎是相伴相隨。在金融創新中首先堅持審慎原則,處理好創新與風險控制的關係。與此同時,要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監管要跟上創新,做到監管不缺位、不越位,做到政府的監管能力與金融創新相匹配,引導陝西金融產業健康規範的發展。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讀《貨幣戰爭》所引發的對當前形勢的思考,使我更加意識到所處崗位的重要性。作為地方金融管理部門,金融辦有著維護我省金融穩定和促進經濟繁榮的責任,在當前不斷變化的國際外部環境影響下,有許多新課題需要解決,這就更加要求我們不斷的加強學習,多讀書、讀好書,完善和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優異的成績。

  第25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初次接觸《貨幣戰爭》是在大一,是聽遠珍說的,被她向我介紹那些銀行家是多麼恐怖,還說看了這本書增添了自己的憂患意識,很擔心那些西方的銀行家對中國下手,然後擔心自己剛畢業的時候遇上金融風暴,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如此種種,於是聽得我好好想看這本書,於是在大一期末考時,我抵擋不住自己對這本書的熱情,一邊複習一邊在學校圖書館的藏書庫每天看這本寫滿破譯世界財富密碼,揭秘國際金融騙局;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網路超百萬人氣點選的金融屆的奇書。

  在複習期間,當然看不完,於是在寒假借回來看了,是帶著滿腔熱血,內心激動的心情去這本書,因為我不是金融專業的學生,書中提及的一些有關金融專業的專業內容,我看起來還是比較吃力的,要不斷去反覆琢磨,才能理解,《貨幣戰爭》向我們介紹的世界金融史的脈絡大致是這樣的:18世紀末,羅斯柴爾德家族利用英法戰爭先是透過控制英國國債控制了整個歐洲的金融體系。後來,他們又透過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設立了美國第一銀行(後來的大通曼哈頓銀行,今天的大通摩根)併成為其主要股東,繼而又透過他們能夠影響的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沃伯格兄弟等發起並設立了私有的美聯儲。美聯儲養肥了華爾街,華爾街策動了世界大戰並進一步在戰爭中巧奪豪齲自此之後,整個世界被包括美聯儲、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少數幾個精英俱樂部所統治,他們一步步透過廢除金本位、債務擠壓、操控石油供給和大量金融衍生產品來實現抑制中東、拉美、東歐、亞洲各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的,甚至不惜在這個過程中拖垮這些國家的經濟。

  這樣一個驚心動魄的跨越人類兩百多年發展歷史的驚天大陰謀,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歷史“依據”,但這些“依據”大都出自美國近年來出版的一些比較通俗的金融類讀物,其中很多缺乏嚴肅的史料考證,不排除在東抄西抄的過程中出現誇大、臆想和以訛傳訛的成分。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很多地方讓我明顯感覺到這本書的編著者是帶著關於這個驚天大陰謀的預設立場來擷取歷史斷面和甄選素材的。特別是把美國曆史上的每一次總統暗殺同廢除金本位制度的努力聯絡起來以及後來把索羅斯說成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馬前卒,則幾乎牽強到了有點“搞”的程度。

  總的來說,我覺得把這本書當作一部和歐美貨幣史相關的《達芬奇密碼》故事或者好萊塢大-片來看可能比把它當成一部還原歷史真-相的警世之作更為合適。不過,大-片有大-片的好處,那就是喚起人們對一段歷史和一些問題的關注。

  關於這本書,對於國人來說,無形會給大家樹立一個危機感,增強愛國情感,國家榮譽感,至少在我閱讀完此書後就深深感覺到危機感,想要避免未來未知的災難,我們武裝自己在遭遇未來的金融風暴時,至少可以自保。與其為明日而惶恐不安,不如踏實活在當下。

  第26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未來的中國,作者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該如何應對我們面對的世界,這僅是作者的觀點,但是看了書之後,想必很多人深以為然!

  作者覺得,中國未來更應該選擇推動亞元的誕生,遠比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好處要多也更具國際戰略價值,同時,結合美國和美債的困境,

  如果中國不能處理好和美國的經濟關係,周邊勢必會越來越麻煩,搞不好被拖入一場區域性戰爭也是沒準兒的!

  我們儲蓄,美國消費,這是我們對美國而言的價值,當我們的價值喪志殆盡時,又該何去何從呢?都說中國崛起,

  但是中國崛起是有時間視窗的,就像衛星發射,錯過視窗就得等下一個,但是下一個時間視窗中國可能要等幾十年,

  甚至到本世紀後半葉,那時候石油還有沒有都另說著,下幾代人的事情了!視窗在哪裡?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就是,

  這也是作者給出的視窗,未來美債比例佔美GDP總量比例還可以控制的區間長度,就是這個視窗了,我們該如何崛起呢?

  自主,自強!讓自己的國內市場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而不是我們給美國提供大量的優質廉價商品讓他們去消費!

  我們說拉動內需,沒錯,但是我們首先要生產要創造,沒有生產的拉動只是花掉未來的錢而已!那麼又如何拉動國內龐大的市場呢?

  作者也給出了答案,大力發展農業,發展農業的資訊化、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其實,落後的農業生產效率,反而也說明蘊藏的巨大潛力,但這也需要難以想象的資金投入,我們會這樣去做嗎?農業拉動了,連帶輕工業也拉動了,自然重工業也起來了,這可比蓋房子拆房子來的實際和長遠啊!

  美國的成功歷史,也是主導國內市場,真正自強自主的歷史,這也是我們可以選擇的道路,現在人民幣已經和美元捆在一起了,難以擺脫,過去歐洲美元的出路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方向!

  但是我們要去做這一切,需要一些條件,國內的長遠準確發展眼光,我們有嗎?當我們走在正確道路上,美國各種壓力襲來時,

  我們能抗住嗎?我們能不能抗住美帝的外部打機內部滲透呢?還有很多很多,沒法講了!

  但是,發展的時間視窗來了,真的來了,我們最好不要錯過,一旦錯過,就要用幾十上百年去等待下一個,等不起!

  第27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昨天晚上到12點,終於全部看完了貨幣戰爭。感想很多。

  第一、紙黃金和實物黃金投資並不是想象中的同等性質的黃金投資。紙黃金,是由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總設計師凱恩斯提出,即SPECIALDRAWINGRIGHTS.本質是“人為的規定某種紙幣永不貶值,等同於黃金,但永遠不能兌換成黃金”。因此,說到底,紙黃金仍然只是一種紙幣,是一種債務貨幣,不屬於誠實貨幣。如果宋鴻兵預言的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暴發,那麼所有的紙幣都不可靠。

  第二、有人可能會問,宋提出了中國元的概念,設想中國元可自由兌換成黃金或白銀,將是世界上最為堅挺和強勢的貨幣,成為後美元時代世界各國首選的儲備貨幣。而我們目前購買的紙黃金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將來不會有成為廢紙的危險吧?這就是我感想的第二點,即,人民幣紙幣與中國元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宋鴻兵提出的中國元,前提是中國擁有足夠多的黃金和白銀儲備,但要滿足這一前提談何容易!而現實中的人民幣紙幣,介於債務貨幣與非債務貨幣之間,存在著債務貨幣的成份,但其屬性更接近於金銀貨幣,具有法幣的基本屬性,必須依靠政府的強制力才能保證貨幣價值。所以,如果中國這個初中生在泰森這個世界級選手面前戰敗,(我個人認為可能性極大,還是那句話,中國歷史上歷來不缺漢奸和買辦,我已經徹底死心,只相信實力。)則中國將必然重蹈日本等相關國家的覆輒,先是大幅度通脹,人民幣將成為一堆廢紙。那時無論紙黃金的價格變得多麼的高,個人認為也是毫無價值的,畢竟,你不能兌換成黃金實物,手裡拿著的仍然只是紙幣人民幣的廢紙而已。所以,只有持有實物黃金才是王道。如果大家玩過網路遊戲,一定會有切身體會。我以前玩盛大的網遊,後來玩魔獸。遊戲中的虛擬貨幣是不斷貶值的,唯一值得相信的,只有點卡。擁有點券,無論多長時間你不玩遊戲,重返之時,仍然是保值的。其他的再值錢的道具,過一段時間也都會貶值的。呵呵

  第三、戰爭不可避免,無論是軍事層面上的,還是金融層面上的。我在昨天早上看到第147頁的時候,就到旁邊附註:臺海一戰不可避免。斯蒂格利茨講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四服良藥,即國際銀行家對危機中的第三世界國家採取四步走的戰略,第一步私有化,第二步資本市場自由化,第三步市場定價,第四步縮減貧困策略――自由貿易。社會動盪,是非常好的手段,資金會象受驚的鳥兒四散奔逃,留下一片極其低廉的資產等待著早已垂涎三尺的國際銀行家的血盆大口。所以,我認為,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極其類似80年代的日本),股票市場已經短期內暴漲了6倍,上海一個地區的房地產決盤子已經富可抵美國,以保險資金為主的基金正主導著股票市場,間接控制貨幣發行權的金融衍生品(美國研製出來的金融核彈)――股指期貨即將推出,與當年的日本驚人的相似!危機已經迫在眉捷,一觸即發了。股指期貨推出,股市下跌之時,也許就是國際銀行家發難的開始,在信用崩潰的情況下,社會動盪這一手段將必然登場,臺海戰役將是最好的時機。但願我們的祖國不要被剪了羊毛。

  晚上看到第195頁時,更加堅定了這一看法,宋鴻兵寫到,《來自鐵山的報告》認為:“只有在戰爭時期,或者是在戰爭的威脅之下,人民才最有可能服從政府而沒有怨言。對敵人的仇恨和被征服與劫掠的恐懼,使人民更能夠承受過重的稅負和犧牲。戰爭又是人民強烈情緒的催化劑,在愛國、忠誠和勝利的精神狀態下,人民可以無條件地服從。”“戰爭系統不僅是一個國家作為獨立政治系統存在的必要因素,對於政治穩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戰爭,政府統治人民的‘合法性’就會出現問題。戰爭的可能性提供了一個政府能夠擁有權力的基礎。歷史上不勝列舉的例子表明,失去戰爭威脅可信性的政權,最終導致了權力瓦解,這種破壞作用來源於個人利益膨脹、對社會不公的怨恨,和其它解體因素。戰爭的可能成為保持社會組織結構的政治穩定因素。它保持了社會階層分明,保證了人民對政府的服從。”

  在第246頁,宋鴻兵寫到,由於美元氾濫的無法避免的本質,很快,中東核問題又會升溫,伊朗戰爭最終將無法避免,石油價格將輕易衝上100美元大關,世界對美元的需求又會大增。

  第四、美元是否一定要強勢。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未必。國際銀行家是一個超級特殊利益集團,他們不忠於任何一個國家或政府。當他們的準備工作就緒後,就可能隨時攻擊美元,從而製造世界範圍內1929年級別的經濟危機,以嚴重的危機促使和脅迫各國政府放棄更多的主權,施行區域貨幣和區域政府制度。金錢沒有祖國,金融家不知道何為愛國和高尚,他們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利。目前美元的快速貶值是不是就是這一攻擊的開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第五、人外有人,山外有山。這個世界上聰明人太多了。馬、恩就是其中之一。凱恩斯也是。羅斯柴而德、希夫、沃伯格、洛克菲勒、摩根…………等等都是。中國曆來也不乏為精,諸子是,哪怕身邊的人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實在是中肯。做人,要低調,做人,要厚道。我的上述感想,可能在高手看來如同小學生作文,但我還是把他寫出來,希望大家給予批評指正,以便我更好的進步。

  第28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近日,在朋友的推薦下,讀了宋鴻兵學生所編著的《貨幣戰爭》一書。書中主要講述了銀行家們是如何編制和精心巧妙地設計每一場戰爭、每一次金融危機、每一次的謀殺總統、每一位經濟學家的理論來攫取他們利潤最大化的。其本質是每一次的戰爭、危機、總統不是自然規律,不是個人意志的決定,而是全世界中最富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及其代理人的巧妙設計,而在這其中每個人包括經濟學家、每一位總統及政客都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棋子,工具。

  初讀此書,感覺並沒有印象當中的經濟學書籍那種枯燥乏味,感覺它更像是一部小說,推理小說。看完之後,第一感覺就是:簡直不可思議,世界怎麼會是這樣呢?初看似乎講述的是事實;繼續似乎是小說,讀到一半似乎是事實;當讀到最後感覺是真理;回味反思後讓我茫然。《貨幣戰爭》中的一段話令我震撼:“眾所周知,誰能壟斷某種商品的供應,誰就能實現超級利潤,而貨幣是一種人人都需要的商品,如果誰能壟斷一國的貨幣發行,誰就擁有無法限量的賺取超級利潤的手段。”在我的腦海中,簡單明瞭的壟斷產生超額利潤的事實從未被應用到貨幣的供求上。在我國執政為民的政治理念宣傳下長大,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人可以壟斷貨幣的發行,國家也不可能剝削人民。但是,書中的事實表明貨幣在其實也可以視為一種普通的商品,一種可以控制的商品。儘管理論上我們都知道,但是從未將其應用到實踐中認真的考慮過。

  從宏觀角度來看, 《貨幣戰爭》這本書讓我們知道金融對於現代社會運作的及其重要性。掌握了知識,就是掌握了力量,才會掌握主動權。金融,無論好與壞,至少它現在是存在的,而且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衝這一點,我們也應該把金融相關的知識搞明白,才能在現代金融競爭中掌握有利地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從個人角度而言,《貨幣戰爭》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黃金黃金作為個人必備資產配置的必要性, 根據傳統理財理論, 個人資產中黃金的合理比例應在10%左右。作為一種資產, 就和股票等其它資產一樣有高估和低估的時候, 目前黃金價位居高不下, 此時買入黃金並不是一個合理的時機;其次,是否買入黃金還要看個人資產總量大小,如果資金量太小,買入黃金也未必最適合,因為那樣並不能達成足夠的財務安全保障目標同時缺又降低了資產的流動性,機會成本相對來說實在太高。綜上所述,我想目前可能較穩妥的方法是適當持有一些長期堅挺且有一定低估的其它貨幣以防止因本國經濟過熱或其他突發因素造成的惡性通貨膨脹產生。雖然這種可能性較低,但個人理財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分散風險。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們要增強自己的理財意識,分散風險,儘量避免貨幣戰爭中的流彈。當前經濟開始出現蕭條,物價上漲,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時刻,利用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去廣泛的學習,讓思維真正與國際接軌。

  第29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貨幣戰爭》中講到的經濟學原理很簡單,但是在我本科學習經濟金融的過程中,從未深入分析這些道理,就是這麼一些簡單的、在邏輯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誕生竟是如此歷盡坎坷、暗藏玄機。就拿現代商業銀行體系中的貨幣創造機制(部分準備金制度)來說,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經典理論,這是現代貨幣發行制度的基礎和根本,是人類在經濟活動過程中不斷髮展形成的優美體系,貨幣發行機構發行的基礎貨幣透過商業銀行體系的反覆存貸,放大並滿足了這個社會經濟活動的所有貨幣需求,也給經濟活動主體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貨幣的過剩和不足都能透過機制自動調節。

  但是,《貨幣戰爭》一針見血的指出,正是這樣的機制,為今後氾濫的通貨膨脹埋下了禍根,也使得商業銀行體系成為不勞而獲的社會寄生蟲,不斷地蠶食人民的財富。私人擁有的商業銀行“空手套白狼”,透過不斷貸出創造出來的新錢,獲得高額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業銀行不注意控制風險,準備金率過低,新錢投放增量過大,就極有可能產生惡劣的通貨膨脹,更為重要的是,銀行體系發生的風險和損失將直接轉嫁給人民,特別是底層人民,由於沒有任何避險工具,他們辛辛苦苦攢下的積蓄將瞬間大幅縮水,成為最終的買單者。《貨幣戰爭》更明確地指出,這種現象的發生並非是當初機制設計的疏忽,而是銀行家們有意的設計,為的就是透過掌控貨幣數量進而獲得瓜分財富的手段,書中做了一個形象貼切的比喻:剪羊毛。

  牧羊人在羊群生長過程中對羊精心呵護,為的就是在收穫的季節剪下更多的羊毛,銀行家們也一樣,平時為經濟活動的健康快速執行提供便利穩定的貨幣環境,一旦到時機成熟,貨幣也就成了剪刀,銀行家藉機推高資產價格,形成經濟泡沫,然後在泡沫破滅過程中洗劫社會財富。《貨幣戰爭》還指出,商業銀行家並不滿足其在貨幣體系中扮演的角色:貨幣流通中介,因為僅僅存貸利差並不能滿足他們的胃口,貨幣遊戲裡的利潤要向源頭要,所以銀行家們希望能夠把持各國的貨幣發行權,這樣就能以購買國債的方式向政府放貸,所獲利潤極高,特別是在戰爭時期,政府不得不向銀行大舉借錢以保證戰爭的持續,“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政府把人民今後的稅收作為抵押向銀行借款,而高額的借款利息並非是能夠在短期內結清的,剩下的只有無休止的向人民徵稅和向銀行家們繼續借款、並廉價地出售國有資產,國際銀行家們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在戰爭期間和其後的時間內大發橫財,並將觸角拓展到實業領域,從控制貨幣體系發展到控制整個國家經濟體系。

  第30篇:《貨幣戰爭》讀後感

  隨著國內房價的不斷攀升,我們也在向通貨膨脹不斷前進。是什麼主導了這個過程呢?前兩天看完的《貨幣戰爭》已經給了我明確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幣的超量發行。為什麼人民幣會超量發行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來10年甚至20年的錢來買房子,銀行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斷以個人購房的名義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鈔票轉賬到了地產商、政府以及一手房東的手裡,而這些既得利益者為了明天更高的回報,又把這些鈔票拼命的撒向社會。一時的繁榮導致了國內的人民幣數量猛增,而看看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你就知道了,還是那個房子,還是那斤豬肉,原來要1個銅板的東西,現在要一個金幣才能買到了,這就是通貨膨脹。

  書中揭示了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一、以債務為貨幣發行的抵押,而非實物,這樣就讓有些機構有機會做一些不負責任的濫發貨幣行為;二、現在銀行的部分儲備金機制。美聯儲就有憑藉美元是世界貨幣的優勢而濫發貨幣的嫌疑。以前美國憑藉國債發行美元導致本國的通貨膨脹,現在很多國家都有美國的國債,就相當於美國透過國債將通貨膨脹轉嫁到其它國家。中國也是持有大量美國國債的國家。因此中國的通貨膨脹也是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有很大關係的。

  通貨膨脹會導致兩個互相矛盾的現象:資產價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貨品價值的降低(由於生產力的提高)。資產價值的提升恰恰體現了人民對擁有財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表現。

  政府為了平易通貨膨脹,只能想辦法讓老百姓手中的貨幣原地不動,怎麼辦呢?答案很簡單,讓這些貨幣在股市裡窩著去,只要不出股市,這些多餘的貨幣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貨幣價格。於是,今年年初,我們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揚,如期看到了外資撤退後國資殺入救市的場面。但國資還能撐多久呢?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我們怎樣能度過這個難關呢?

  首先就是要想盡辦法讓你手中的貨幣保值。例如,將貨幣兌換成房產或是金條。當然,如果負債買房的話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風險,因為在通貨膨脹的過程中,銀行將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貸款利率,也許今天你要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來,已經要為房子月供1W了。

  其次現在是人類重新認識金錢的時候了,人不能成為金錢的奴隸。人應成為金錢的主人,金錢應為人服務,而不應成為魔鬼的化身。人類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錢變成鳥籠中的鳥,為人類服務的鳥。人與錢,人與權,權與錢和諧相處的社會,以人為本的社會。重義輕利,重正義,重感情的社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