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精選20篇)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

  節約是美德,是品質,是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生活在這個大家庭中,就要用心去愛護它、關心它,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行動中來,做勤儉節約風尚的傳播者。下面小編整理了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精選20篇),歡迎借鑑參考。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勤儉節約》

  還記得那首“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首詩嗎?人們總是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談節約糧食是早該丟棄的陳詞濫調。如果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會發現一一糧食浪費幾乎無處不在。

  在漠視餐桌上的糧食時,人們不曾想到,糧食危機正潛伏而來。中國的現實是人多地少,雖然,袁隆平的高產量確實解決了一部分人的飢餓問題;但糧食短缺,對於十三億多的中國人來說似乎不是一個遙遠的記憶,現實的境遇似乎遠沒有如此樂觀,一些糧食專家的分析結果更像是一種警告: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中國在3年後可能發生嚴重糧食短缺。眾所周知,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進口數量在逐年增加;再過二三十年,中國的糧食供應將嚴重地倚賴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又不可能提供足夠的糧食,所以危機在所難免。到那時,你手中的錢能填飽肚子嗎?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節約是一種光榮,浪費是一種可恥”這一口號永遠都不會過時。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一種美德。在內外國留學生節儉意識都比咱們本國的學生要強。每次這些外國留學生,吃完飯交餐具時,我發現他們都把飯萊,吃得乾乾淨淨,從來沒有剩下過,而咱們本國的大學生好像每天不倒掉點兒飯菜就沒面子似的,看著他們糟蹋糧食,心裡真不是滋味。他們這樣做分明是不尊重勞動者。”是啊!這是對勞動者的尊重,也是一種節約資源的社會責任。

  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在日常生活中不過是舉手之勞。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如今,資源、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性的課題。儘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在我們享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所帶來的美好生活的同時,能夠節約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錢……也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一份責任。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建設節約型社會已是全體國民的共識,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珍惜糧食,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現在、從自己開始吧!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每個人做起》。

  我是一個幸福的人,我為出生在強大的中國而感到自豪!

  每天,我們不愁吃,不愁穿,還能坐在教室裡安心地學習。冷了,有漂亮的新衣服;餓了,就有香噴噴的飯菜;難過了,還有老師和親人的懷抱。

  我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可每當我挑食,嫌這不好吃,那不好吃的時候,爺爺奶奶就會教育我說:“這你還不吃啊?是現在的生活好了,要是在以前,我們有這些吃的就好了!”

  爸爸媽媽也說:”我們小時候啊,想吃雞肉和魚肉,還得等到過年呢!你要懂得珍惜呀!”

  我覺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說的都好像不是真的,現在的生活可好了,有誰還吃不起飯呢?

  可是,當我在電視上看到,在世界的另一邊,在遙遠的非洲國家,還有那麼多的人吃不起飯,那麼多的兒童正遭受飢餓,我才明白,我們的生活是幸福的,是來之不易的。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都讀過一首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都是他們用汗水換來的。

  我們要學會珍惜糧食,節約糧食,不挑食,不浪費。

  吃飯的時候,能吃多少,就盛多少,不要剩飯剩菜,倒掉了很可惜。和爸爸媽媽去外面吃飯的時候,吃什麼點什麼,吃多少點多少,不要講排場,不要鋪張浪費。

  親愛的同學們,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共築世界糧食安全,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xx班的xx同學。今天我在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第20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議確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其宗旨是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生產和珍惜糧食的高度重視。世界糧食日所在的那一週則定為節糧周,在節糧周裡我們作為中學生要積極響應號召。

  說到珍惜糧食,我想起我們耳熟能詳的《憫農》,能和我一起背一下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想必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它表現了農民種田很辛苦,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教育我們大家都要珍惜糧食,可是我們真的做到珍惜糧食了嗎?其實同學們有所不知,從地裡的禾苗到我們每天碗裡香噴噴的米飯,遠遠不僅是農民伯伯們在田地裡頭頂烈日,拋灑汗水的勞作呀!糧食從播種,收割到加工成成品糧,這其中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得需要有多少農民和工人為此付出心血呀,所以每一粒糧食我們都必須要珍惜。

  當我們肆意將盤中餐變成殘渣時,有誰還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訓呢?當我們將吃不下的食物當作垃圾投進垃圾桶時,有誰想到“四海無閒田,農夫憂餓死”的事實呢?我們浪費的同時,世界上還有10多億人們處於極度貧困的狀態,其中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許多和我們一樣的同齡人,他們不敢奢望學xx,溫飽對於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渴望啊!

  同學們,我們一起高舉珍惜糧食,不多盛,不亂倒的旗幟,高舉杜絕浪費,不亂丟,不亂棄的旗幟。爭取做一位優秀的旗手吧。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在這個美麗的金秋十月,在這個收穫的季節,讓我們一起打造節約的良好風尚,一起打造文明和諧的美麗城市,一起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築牢生命之基”。

  糧食是立命之需,是生存之源。我們從小就誦讀著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告訴了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應該珍惜。而民以食為天,更是表明了糧食的重要性與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物質需求豐盈的今天,我們之間有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食物豐富糧食富裕,我們並不需要去擔心匱乏”“節約讓人覺得小氣”等等,這一類的想法開始萌發,以至於助長了浪費糧食的不良風氣。但是在物質充裕的今天,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地浪費糧食。在疫情大背景之下,糧食所處重要的地位便能夠體現出來了。國家儲備糧食量的多少,關乎著國內千萬百姓的基本生存需要。同學們,請試想一下,當每一個家庭都從餐桌上倒掉一道菜,國家的糧食安全線也就跟著下落了一份。所以,珍惜糧食,重視糧食的基地地位,這正是你我,大家共同應當做到的,更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小事。

  珍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古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身處新時代的我們呢?勤儉節約,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無論是身處何時何處何地,都應該保持這麼一個優良的傳統。對於有些同學們對於節約的另類解讀為小氣,我想說的是,節約並非是減衣縮食,而是讓用度恰如其分,並不是小氣吝嗇;而好客也並不等同於鋪張浪費,而應當是熱情好客與和諧的氣氛為主,珍惜糧食的美德傳承至今,這一定是在其中是有永恆的價值所存在的。

  珍惜糧食,你我共築生命的安全堡壘。世間萬物,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這不僅僅體現的是人們對於食物的喜愛,而人們更看重的更是美食當中包含著人們事物,情感與精神的寄託。糧食不僅僅是我們對於物質上的需求,更是人們在悲苦喜樂之中的見證者與調節劑。它不僅僅可以滿足於每天的飽腹的需求,也可以帶給我們每一個生命個體增添更多的斑斕色彩。就如同東坡先生,他在困頓的時候所創作的東坡餅一般,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它其中所蘊含的精神財富早就已經遠遠的大過當今時代的實際需求了。若要今天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更應當節約糧食。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中華美德的發揚,更是一種憂患意識的體現,我們著眼於遠處,珍惜食物,行動於眼前,從小事做起。每一次點餐都適度,積極響應光碟行動。在外聚會,提醒父母不要鋪張浪費等等,這都是我們每一個人力所能及的事情。

  珍惜糧食,是我們的共同責任,同學們,從不浪費自己手中的每一粒糧食做起,讓你我都從物質的需要與精神的保障築牢基底。愛惜糧食,從你我做起!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文明用餐。說到愛惜糧食,相信很多同學就會想起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就是李紳的《憫農》,他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倍加珍惜。今天,我也想把兩位名人節約糧食的故事說給大家聽。

  第一位說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這位布衣天子在打江山和坐江山時,規定自家的餐桌上每日上的是三菜一湯再加一碗白米飯。就是在他生日的晚宴上,其岳母自作主張多加了幾道菜,也得到他的批評,席間小孩灑了幾粒米,他瞪著眼睛,自己以身作則夾起掉了的米粒,並吃掉。他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第二位是一代偉人我們親愛的周總理。周總理向來飲食清淡,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米,一片菜葉。總理吃完飯,總會夾起一片菜葉把碗底一抹,把飯湯吃乾淨,最後才把菜葉吃掉。吃飯時,偶爾掉在桌上一顆飯粒,馬上拾起來吃掉。

  這個學期學校為了同學們的身體健康,規定一天三餐到學校食堂吃基本餐,這是學校增加了工作,特別是食堂阿姨們,起早貪黑,他們為的是什麼,就是我們同學們的身體健康著想。同學們如果飯不夠吃可以叫食堂阿姨加一點飯,但是,看看我們食堂的餐廳裡,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有的同學很是挑食,飯菜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還有同學甚至有的菜一口都每吃。浪費現象觸目驚心。而與之鮮明對比的是,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每6秒鐘就有一名兒童因飢餓死去。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說,我們的同學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更要注重合理的的營養吸收。那就從今天開始,做一名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學生吧!另外,在文明就餐上老師還要提醒大家幾點:

  1、安靜

  包括進餐廳,排隊領打飯過程不說笑,不打鬧,吃完後安靜離開。

  2、有秩序

  排隊進就餐,學校值日老師要嚴格要求。對紀律不好、插隊的同學要求處理教育。同學們也要敢於向值日老師揭發插隊的同學

  3、衛生

  保持地面、石桌整潔。食堂邊的周圍和石桌經常有飯菜,吃剩的一定要倒到指定的飯桶,不能隨便亂倒或者碗裡有剩飯菜就去水槽洗碗。

  本週星期天,學校召開了學生會會議,對學生會幹部進行了培訓,學校希望學生會積極發揮管理、督促作用。今後學生會會進一步參與學校的管理。到時三餐也許有學生會幹部在維持秩序。

  最後,希望我們全體同學能共同努力做到愛惜糧食,文明用餐。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光碟行動,從我做起》。

  成於勤儉,敗於奢侈,這是我們的古賢很早就提出來的醒世箴言。有關資料顯示,飢餓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資料:中國社科院統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

  隨著社會各界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帶走的“光碟行動”正在全國興起,並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為此,今天,我們號召全體同學積極參加到“光碟行動”中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忘記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裡的.最後一粒米、盤中的最後一棵菜。

  我們倡議,以“光碟”為榮,“剩宴”為恥。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剩菜剩飯要打包,減少奢侈浪費,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碟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碟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瞭解“光碟行動”,參與“光碟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多做公益。提醒身邊的人,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約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光碟行動”體現的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約糧食做起;爭做節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保的社會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今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盛多少!加入光碟族,一起對“浪費”說不!節約糧食,光碟行動!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泱泱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經久不衰;優良的傳統文化,歷經數年的文明傳遞,至今仍炫爛不已;顆顆優質稻穀,歷經數千次的科學鑽研,可謂千里飄香。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治國的堯,受萬民敬仰,被稱頌萬世;埋首田間的袁隆平畢生奮鬥,造福人類。顆顆金黃而飽滿的穀粒,是父輩們辛勤的耕耘,是父輩們勞累的汗水,是父輩們凝結的奉獻。我們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有什麼理由去揮霍呢?我們沒有理由,我們只有“愛惜糧食,杜絕浪費”。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碎;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時,你是否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當你聽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讀書聲時,你是否在為自己的浪費感到羞愧?當你看到飯桌上殘留下的粒粒米飯時,你是否感覺到那異樣的眼光?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從節約粒粒糧食做起。

  同學們,我們是龍的傳人,是繼承美德的中國人!中國雖在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但依舊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向世人展示著,一個以農業為基礎而翱翔的龍的傳奇!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為我們的祖國塗上一個汙點,我們應該讓她更加繁榮昌盛。為此,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粒糧食,共享幸福明天。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尊重每一位勞動者;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傳承每一份關愛。

  碗中的米是汗水,碗中的湯是心血,我們不一定是民垂青史的人,卻要爭做歷史長河中鮮活而有力的旗手。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高舉“節約糧食,遠離浪費”的旗幟,讓我們傳承這優秀的傳統。

  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從今天起,我們應爭做一位優秀的旗手,高舉愛惜糧食,不多盛,不亂倒的美德,高舉杜絕浪費,不亂丟,不亂棄的美德。同學們,讓我們高舉時代的旗幟,讓每一縷美德之風傳遍每一處中華大地。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8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糧食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結晶,是農民伯伯灑下的汗水,凝結出的果實。走進食堂,撲入眼簾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顯而易見的節約糧食標語。可是有多少人是真正意識到並行動的呢?

  我們雖然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可是大家也不要過分浪費糧食。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自己不想吃了可以不再去盛,沒有人去強迫你。我浪費點糧食算什麼,反正又沒說我,反正我又沒留一點漢。雖然這麼想,這樣不關你的事,但是大家想想,為我們做飯的這些阿姨,奶奶,在我們還在熟睡時,就已經到批發市廠去買菜,當我們做早操回教室時,他們就開始做飯,在我們上第三節課時,就可一以聞到香噴噴的飯菜味。這就是食堂阿姨和奶奶們忙活了一上午的傑作呀!

  在學校裡,老師經常跟我們提起“節約糧食”這種品德,可是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仍舊看到有許多同學因為偏食,覺得這些菜不合味口就不盛了,還有一些榮寫盛的時候盛了很多,可沒吃兩口就把盤子端出去倒掉了。不止在學校裡,在飯店裡、大酒店裡,我也看到的不少浪費糧食的行為。在飯店裡,有不少人都點了一大桌子的菜,看是吃起來僅僅只是喝了一寫飲料、酒什麼的,大多數的時間都在聊天,“吃”地差不多了就抽了幾張餐巾紙轉身走了,剩下了一大桌子沒吃多少的菜。

  食堂是我們在校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營造清潔舒適的就餐環境,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

  一、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規則無處不在,一定的規則能保證人們更好地生活。文明用餐要求我們做到”班級要整隊到餐廳就餐,不擁擠、不喧譁;嚴格遵守就餐紀律,按時就餐,在指定餐位用餐,不得擅自調換餐位,不敲盤、不喧鬧;吃飯時不談笑,不交頭接耳,不得敲打盤碗;吃完飯要把垃圾帶出去,安靜地走出餐廳。”

  二、有勤儉節約、愛惜糧食

  吃飯就一定要愛惜糧食。儘管同學們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背得滾瓜爛熟,可真正上了飯桌,浪費糧食、挑食的學生每天都有。文明用餐其中最突出的一條要求就是: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希望同學們挑食、浪費的現象一天天減少,餐廳的剩飯剩菜也越來越少,以節約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

  三、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的是一種習慣,收穫的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為共同營造一個文明有序的用餐環境而努力,爭做文萃小紳士小淑女!

  你應該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在忍受著飢餓的壓迫,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都是他們生命的渴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9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xx的xx,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主題是:勤儉節約,珍惜糧食。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也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古羅馬四處征戰,有一支亞歐大陸最強悍的軍隊,但卻因驕奢淫逸緻使古羅馬四分五裂。反之,日本著名的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地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這實在令人讚歎。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團體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勤儉節約也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現如今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卻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拋之腦後,當前社會上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作為學生的我們,應該杜絕這種行為,要做到能夠節約能源,比如教室裡風扇,電腦,電燈還是開著,請及時將它關閉,看到水龍頭還在滴水,可以上前將它關掉,也可以時刻提醒身邊的同伴,要做到不浪費。這些生活中的小事無不體現了勤儉節約的美德。

  黨中央現在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並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程序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並在全國範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廣為流傳的詩,相信大家都有耳聞,雖然這首詩都已爛熟於心,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完全做到不浪費糧食呢?而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在衣食無憂的時代,我們也不應該忘記珍惜糧食。

  “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而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珍惜糧食是我們對農民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應,所以,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裡,儘量吃完午飯,避免浪費,在外面的店裡吃飯時,要適量點菜,有吃不完的可以打包回家,做到光碟行動。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是對糧食資源的珍視,更是對國家資源的守護。厲行節約須久久為功,只有這樣,才能使“浪費可恥、節約光榮”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最後也希望同學們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0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節約糧食,文明用餐》!

  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食物是多麼重要!隨著我國農業不斷髮展,我國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學校抓得這麼嚴,有必要嗎?我想說得是:當然。

  雖然我們學校在開學時便將米飯的費用合入學費中,但是同學們依然應該珍惜糧食,我們不妨也可以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人每天約一勺大米,那麼光光我們全校同學就可以節約多少!42公斤,長此以往,一年就可節約15330公斤,摺合人民幣76650元,如果你覺得這還不夠誇張,你可以再按全中國人計算。

  也正因為如此,為了喚起大家愛惜糧食,珍惜糧食的意識,每年的10月16日成為“世界糧食日”,雖然現在的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眾多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但浪費現象也隨處可見“節約”一詞在不少人心裡已日漸忽視和談忘了,要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捱餓。根據聯合國糧食以及農業組織自創立以來,不定期地進行世界糧食調查,從這此調查的資料得出結論:飢餓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在不斷擴大,長期遭受貧困的營養不良之苦的人口8.54億。

  這樣,你還能說我們沒必要節約糧食嗎?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或者因菜不合胃口而挑食不吃,當你這樣做得時候,你是否感得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因此我們更應該節約糧食。

  此外,我們學校同學仍然存在這跑步就餐的現象,也許大家只是為了更早的吃到飯,只是覺得不跑步,我就得排到隊伍的最後面,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在這樣擁擠的樓道里,跑步就餐潛在多少的危險。進入食堂後,有些同學插隊或者變向插隊,這些都是不文明的現象,也許你的行為會給你自己帶來一時的方便,但是這樣做會影響到食堂內的秩序。

  也許大家都已注意到,近段時間來,學校加強了對節約糧食文明用餐的監督力度。值周班的同學也在各處進行檢查監督。大家開始進行光碟行動。是的,作為浦江中學的學於我們應該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果實,就是在節約國家的糧食資源,其實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我們身體的健康!

  最後,我想說,人人都應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請大家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從你從我做起!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所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

  古人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都學過吧,可是你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涵義嗎?從一顆秧苗種子到你碗裡的那粒米飯,要經歷多少道工序及為之付出的辛苦勞動呢?我們同學都不知道吧!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平時在學校裡,我看到有些同學在午餐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口味與飯菜不合,常常把自己不愛吃的飯菜倒掉,造成很大的浪費。我認為,這種行為是十分可恥的,應該杜絕。

  把中午的飯菜吃光,不僅給自己的身體補充了能量,也是一種反對鋪張浪費的表現。我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些同學,飯菜不吃,零食不斷,這既不利於營養的吸收,又造成金錢的浪費。雖然我不提倡挑食,但如果有的菜,你實在不愛吃,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拒絕浪費,你可以問問周圍其他同學,或許他們愛吃,會給你解決一下。其實,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去實現“節約”這個目標。

  我們要養成講衛生、愛清潔、不隨地扔垃圾的良好衛生習慣,餐桌旁應該是最好的課堂。倘若每個同學吃完飯還能保持自己臉上、手上、身上,桌面、地面的乾淨,那就足以證明他是一個有良好衛生習慣的孩子。所以就餐時要做到三淨:不挑食,不浪費,把餐盤內飯菜吃乾淨;把吃下的骨、殼之類的剩物,裝入盤內,保持桌面乾淨;不灑落飯粒、菜湯,保持餐廳地面乾淨。吃完飯將餐巾紙帶出餐廳。"

  因此,我在這裡倡導同學們,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節約糧食,從現在開始。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2

各位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的這首《憫農》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從收割到飯桌上要經歷二十多道程式,這其中浸透了農民伯伯們多少辛勤的勞動和汗水。

  今天,當我們站在操場上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當我們此時此刻唱起雄壯的國歌時,當我們胸前的紅領巾迎風飄揚時,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可是在祖國落後偏遠的山區裡仍有一些吃不飽穿不暖,沒學上的孩子。他們生活很困難,靠挖野菜、吃白薯來填飽肚子,很少吃大米,更別說肉和牛奶。愛惜糧食和節約糧食就顯得更為重要,但在我們的校園裡仍有些浪費糧食的現象,比如說有些同學上學快遲到了就把沒來得及吃完的早餐丟掉,在午餐的時候,也有同學趁值日生不注意時把整盤整盤的飯菜倒進桶裡,吃水果或喝牛奶的時候沒有食完就扔掉。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浪費啊!同學們請對照我剛才所說到的現象,回想一下,在班級裡有發生過嗎?如果沒有,請為自已鼓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希望外小的每位同學把以後的每一天都當作世界糧食日,並傳達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讓我們大家一起在宣告國旗下莊嚴宣告:做文明儒雅、陽光向上、勤儉節約的現代少年”。

  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節約從糧食開始》。

  大家都會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過,我們所吃的飯菜經過了多少辛苦的勞動,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隨著時代的發展,沒飯吃、吃不飽飯的事已成了遙遠的故事,那是爺爺和父親的故事了。對我們而言,吃飯早已不再是一個問題。然而我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卻也增加了。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就更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你可知道,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它是人類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們要愛惜糧食,把節約糧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儉節約成為每一個同學的良好品德。讓飯桌上、地面上、垃圾桶裡不再有剩餘飯菜的影子,看不到它們悲傷的身影,哭泣的聲音。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建築者,你們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人們把你們比作雛鷹,是希望你們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飛翔,建設美好的家園,千萬不能讓“浪費”壓住你們稚嫩的羽翼,不能讓“奢侈”迷住你們奮鬥的方向。

  同學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我想考一考同學們,10月16日是什麼節日?是世界糧食日。

  為什麼要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節約糧食!

  下面,我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學過了,是表現了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可是我們真的做到節約糧食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在我們學校用餐的同學,我們覺得絕大部分同學就做得非常棒,在我值班的時候,我經常看到一些同學,將所打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我經常表揚他們,對著話筒大聲地表揚他們。你們知道徐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嗎?對了,就是希望每位同學都像他們一樣,吃乾淨盤子裡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其實這不僅是一種節約,也是對農民伯伯,食堂工作人員工作的一種尊重!更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重要體現!

  在節約糧食這件事上,我們不僅僅今天這個世界糧食日要重視,每天每餐飯都要牢記在心!同學們,其實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像我們學校的飯菜,都是有菜譜的,就是說,飯菜的選擇是經過科學搭配的。大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從今天的午餐開始,我們就來看一看,比一比,哪些班級哪些同學在吃飯這件事上做得最好!

  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節約糧食!

  說到珍惜糧食,我想起《憫農》這首詩,你們會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它表現了農民種田很辛苦!教育我們大家要珍惜糧食,可是我們真的做到珍惜糧食了嗎?

  吃飯的時候,有些同學將所打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今天在這裡,我們大聲地表揚他們。可是,也有同學們有浪費糧食的現象,看見白白的米飯和剩菜被倒掉,真是讓人心疼!“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還有很多人吃不飽飯,還有很多孩子讀不起書,也還有很多孩子因家庭貧困而輟學,早早地擔負起家庭的重擔,外出打工。當你浪費一口糧食時,也許在他們的眼裡浪費的就是一頓豐富的大餐。我看到有的同學很是挑食,說這飯菜是自己不喜歡吃的,吃了幾口飯就倒掉了!我看到有的同學盛飯和湯的時候,走路慌張把飯湯灑在地上!我看到有的同學一邊吃一邊打鬧?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我們要堅決抵制這些陋習。如果你浪費這一點,他浪費這一點,大家都浪費這一點,那就是一個驚人的損失了!因此珍惜糧食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是我們人類的可貴的生命。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全國都在提倡“光碟行動”,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珍惜糧食開始吧!其實節約糧食,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飯菜;不挑食、不在吃飯的時候嬉戲打鬧!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農民的血汗,珍惜人類的生命。

  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在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傳承中華美德。

  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而糧食又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國家發展的基礎。我國雖是農業大國,但是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較低水平,而我國人口仍在不斷增長,土地資源有限,且耕地呈逐年下降趨勢,糧食生產嚴格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再加上天災人禍。所以我國的糧食也是很有限的,需要我們去愛惜、去節約。

  古代勞動人民對於糧食就非常重視,古人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詩句來警醒我們珍惜糧食。而現在我們也要同樣珍惜糧食,第二十屆糧農組織大會決議決定每年的10月16日都作為"世界糧食日"目的是喚起全世界對糧食生產和農業發展的高度重視。

  節約糧食可以讓更多人吃飽飯。我們學校的食堂每日為學生提供多種可口的菜餚,每天要消耗數百斤糧食和蔬菜,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營養,但仍然有同學將部分糧食倒入泔水桶。每天看著整碗米飯倒掉,實在令人心疼。甚至還發生被浪費的食物堵塞下水道的事情。

  節約糧食並不能因為誰家富有而去隨意浪費,不關乎錢財而是關於道德修養,多節約一點糧食就可以多給貧困中的孩子帶來多一點的希望,因此我們要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浪費現象就在我們身邊,而節約糧食,做起來也是很簡單:

  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菜,不隨意傾倒糧食。吃飯的時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吃飯,不挑食。無論是父母做的飯菜還是學校提供的飯菜,都要吃淨。這樣不僅可以使我們的身體獲得全面的營養,還可以節約糧食,一舉兩得。

  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素質更是一種智慧。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節約糧食做起!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班的xx,這次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吃飯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少吃一頓飯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就可能精力不足。糧食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也從小被老師和父母教導著不要浪費糧食。我也是學校的學生,比起老師,我更加能確切的看到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也知道,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會浪費糧食,浪費碗裡的飯菜,學校食堂那個用來倒剩飯剩菜的桶裡,每一頓都是滿滿的一桶。見到這樣的場景,我的內心非常的複雜,我對歷史稍微有一點了解,我知道古代的時候,有多少人被活活餓死,有多少人為了一斗米折腰。就算是現在,每天為了糧食而發愁的人還是有很多,世界上還有著很多地方的人過著每天都吃不飽飯是生活,然而我們卻每天都在浪費著糧食,這樣一對比,我們浪費糧食的行為顯得有多麼的可惡,而且這些糧食都不是白來的啊!是那些農民伯伯一點一點種植出來的。

  我們現在對這些糧食不在意,是因為這些糧食都不是我們親手得到的,所以我們無法體會到那份辛苦。現在我們每天能吃這些飯菜,靠的是父母的努力工作,就算我們不能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那我們就體諒下父母的辛苦吧,爸爸媽媽每年辛辛苦苦的供我們上學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的每天浪費糧食固然都是有原因的,有的人是飯量小,有的人是碗裡有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我也不可能要求你們吃飽了還要強撐著去吃飯,也不可能要求你們去吃那些不喜歡的飯菜,我沒有去要求你們這樣那樣的立場,而且被人要求著幹這幹那想必你們心裡也不樂意。我只是希望你們能夠提高節約糧食這方面的意識,如果飯量小,那我們吃飯的時候就少打一點飯,如果有不喜歡吃的菜就和食堂打飯的阿姨提前說好不要那個菜。這種程度的話相信大家都可以做到的。

  浪費糧食是一個不好的習慣,現在我們還小,現在就養成了這個習慣的話長大就很難改正了,就是我們每天只浪費了一點點的糧食,日積月累下來,浪費糧食的量也是非常大的。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起浪費糧食這回事,多提高自己的節約意識,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昆明三中學生會生活部部長高二六班的,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 文明就餐》。

  在上週一的班會上,學校進行了一次以《校園十大不文明行為》為題的問卷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排在頭兩名的便是浪費糧食和不文明就餐。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兩個問題。

  首先,我們就先來說一下浪費糧食問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從小就已經熟讀於心,也知道一粒糧食從播種到加工成糧食多不容易。同學們,這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折射出每個人對糧食的基本態度——珍惜或是浪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這一點點不算什麼,那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校園內:在我們身邊,每天的早、中、晚餐,均發生著難以讓人接受的浪費糧食的現象。每餐,用來盛剩飯菜的桶裝得滿滿的。同學們可以計算一下,假如我校3000名學生每人每天浪費50克米飯,那麼一天就浪費150斤,一個學年下來就浪費五萬多斤,這些糧食,足夠一個三口之家吃上40年,如果再算上蔬菜水果,那就是更龐大的數字了。

  第二,我們再來說一下食堂不文明現象。每當午餐時間,同學們走進學校食堂,可是到了食堂裡面,排隊大聲講話的,插隊的,到處都是,我不知道當大家每天在這樣的環境裡吃飯的時候,會有什麼感覺,又或者什麼感覺都沒有,覺得挺自然的。可是,我想說:這樣的吃飯環境實在讓人忍無可忍。我們中國的古人說食不言,寢不語,意思就是吃飯和睡覺的時候都不要說話,這是衡量一個人具備良好習慣的最基本的標準。

  細微之處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涵,排隊就餐,光碟就餐,安靜就餐,似乎是小事,但是以小見大。人的最基本的素質就體現於此。食堂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與後勤的共同努力,文明就餐,珍惜每一粒糧食,杜絕每一粒浪費,從我做起,如果看到浪費現象,我們要勇敢地站起來制止,杜絕這種不良風氣的滋長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注意就餐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希望廣大師生能積極的加入我們的行列,讓我們一起努力,營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就餐氛圍。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1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楊熙。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拒絕浪費》。

  糧食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在國家經濟強大的同時,浪費糧食的現象也就隨之而來。

  中國以不足全球10%的耕地養育著全球約20%的人民,所以我們的國家糧食是十分寶貴的應該珍惜的。但是,我國浪費糧食的資料卻十分驚人——全國每年浪費糧食的總量約500億千克,大約佔了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可供35億人一年的糧食需求。然而浪費糧食的現象不僅只在中國出現,還是世界的危機。據統計,每年全球浪費糧食數量達到了16億噸,相當於中國兩年的糧食需求量,一共用到了14億公頃的土地種植。你看,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不正說明了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嗎?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糧食也是來之不易的,農民伯伯揮灑汗水,辛勤勞動才種出來的糧食,我們又怎能浪費呢?何況,世界上還有很多地區的人民忍受著飢餓的痛苦。我們應該讓糧食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是被白白的浪費。

  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都做到節約糧食——在外聚餐時,只點與人數相符的菜,不要為了面子而鋪張浪費,如果有吃剩的,儘量打包帶走;還可以將每一粒糧食都物盡其用,例如吃剩的魚可以餵給野貓,剩飯剩菜可以放在專門的垃圾桶裡,讓養豬場的工人拉走。

  節約糧食,拒絕浪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義務。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世界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謝謝大家!

  節約珍惜糧食演講稿20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所分享的題目是:《勿以米微而略之,勿以筵盛而遺之》。

  閱讀了上面幾句話,相信大家對於糧食浪費一定有了深刻的認識吧?然而,我國現在的糧食浪費情況卻不容樂觀。小到家庭聚會,大到宴請貴客,待到餐桌上觥籌交錯之後,留下的,必定是滿桌的殘羹剩飯。每每從包間的門縫中瞥見服務員一盤一盤地將食物倒入泔水桶時,我總是感到一陣心酸。曾有資料顯示,若世界上的人將一年的剩飯剩菜收集起來,便足夠貧困地區的6億人口吃一年!多麼令人膽戰的數字啊!

  烈日炎炎,他走在狹窄的田坎上,凝視著在不遠處辛勤勞作的農民,鋤頭沒入苗根,發出“嘎嘣嘎嘣”的聲音,農夫彎著腰背,發出“呼哧呼哧”的喘息;而從他們的鼻尖、下巴上摔落在泥土中的汗水,卻悄無聲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他輕輕吟唱。他扭頭朝家的方向走去,微微嘆息著;他嘆息農民們的辛苦如同滴入泥土中的汗水一般,在被端上餐桌後便被悄然無息地遺忘了。回到家,他坐到了餐桌前,語重心長地對兒女們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真可謂是“勿以米微而略之!”

  李紳曾在將近一千年前發出了“粒粒皆辛苦”的感慨,一千年後,我們終於接收到了他所表達的資訊,並做出了一些行動。

  “我們打包。”在一次單位聚餐後,劉強東對服務員吐出這幾個字。京東職員們面面相覷,不敢相信腰纏萬貫的大老闆也要打包剩飯剩菜。剩菜被一樣一樣打包好,劉強東請在座的同事挑一樣自己愛吃的剩菜帶走。“打包不是摳門,是一種美德。”當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及此事時,劉強東笑道。單位聚餐,玉盤珍饈滿席,而將殘羹冷炙打包又多麼罕見!這真的是“勿以筵盛而遺之!”

  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光碟行動”,餐飲行業紛紛響應號召,在選單上添加了“半份”與“小份”這類選項。“您這桌八個人,點十個菜有些多了。”在服務員口中常常聽到諸如此類的溫馨提示。為了更加科學地指導人們點餐,專家更是推出了“N-1”式點餐法。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糧食浪費狀況終於有所改觀,實在可喜可賀。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也許您剩下的不起眼的幾粒米,在別人看來,卻如同“救命良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願你我都能做到“勿以米微而略之,勿以筵盛而遺之”,使節約之風盛行,弘揚中華美德!

  我的分享完畢,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