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精選16篇)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作品簡介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是特級教師吳非關於“課堂”的思考筆記。作者以數十年課堂實踐為基礎,對“課堂”這一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對於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行舉止,師生的互動,課堂教學的任務與價值、教師的修養與學習,等等,皆進行了系統、深入、細緻的反思和剖析,探討“教師為什麼要教、怎樣教,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本書是作者歷經五年潛心思考的心血之作,是作者數十年課堂教學經驗與反思整合。文章皆篇幅短小,一事一文,說理透徹,語言精練。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精選16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心得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心得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精選1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

  放寒假前,校長推薦給我們兩本書:《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吳非)和《國學與人生》(傅佩榮)。因為從校長那裡先拿到了《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一書,所以,對這本書斷斷續續地進行了閱讀,做了讀書筆記,並在暑假的四天時間裡,把這本書拜讀完。不得不說,這是一本難得的精神食糧,讓我受益匪淺。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是特級教師吳非關於"課堂"的思考筆記。吳老師以數十年課堂實踐為基礎,對"課堂"這一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進行了系統、深入、細緻的反思和剖析。這本書雖然厚達225頁,但沒有一篇是長篇大論,都是短小精悍之作,可以長讀,也可以抽空翻翻,都會受益的。

  在通讀看全文之後,我對吳老師的幾個觀點感觸頗深,感同身受。

  一、課堂,是可以出錯的地方。

  吳老師說對他的學生說:課堂是可以出錯的地方,你們這麼年輕,會犯的錯誤還在後面呢,為了以後少犯些錯誤,你現在要大膽地嘗試,把以後可能的錯路堵死。

  我的課堂上曾發生過這樣的情景:當提問學生問題時,他們七嘴八舌,說得頭頭是道,可是當我想請一個同學站起來說時,他們卻個個低頭,默不作聲了。後來我才瞭解到,原來學生是害怕說錯,成為老師批評和同學嘲笑的物件。我為此感到痛心,不是為學生,而是為自己。我們不能讓學生覺得發言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情,要讓他們自由地表達,哪怕是錯誤的見解。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怕學生說錯,就怕學生不說。

  二、業餘,要有閱讀和思考的時間。

  吳老師說:如果教師沒有屬於個人的閱讀與思考,不可能成為有智慧的教師。讀書多、愛思考的教師比只會模仿的教師發展得好。多讀多思,舉一反三,學科教學"變小了",人站得高了,境界就出來了。

  前段時間,正好是期末備考,感覺自己很不在狀態,課不知道怎麼上,學生不知道該怎麼管,看著身邊好多優秀的教師,都能應對自如,總覺得自己不是當教師這塊料。現在看來,是我還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吧。對自己缺乏正確的判斷,缺乏自信,歸根結底,可能還是自己"底子"薄,要多下功夫,要給自己留有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時間,多閱讀,勤思考。

  三、備課,不依靠教參才是真功夫。

  吳老師說:沒有教參,往往才能看出教師的真功夫。教師備課必須自己想辦法查詢資料,獨立設計。教師沒有這類依靠,業務才能長進快,長得壯實。

  我很贊同吳老師的說法,這讓我想到學校舉行的同課異構活動,同樣的課,不同的教師去設計,你會發現,一節課原來可以用這麼多種方式去講,多有意思。這種活動不僅是教師的自我挑戰,更是自身素質得以提高的最好途徑,因為一直活在別人的影子裡是永遠無法超越別人的。

  最後,我用書中的一句話來總結:合格的教師總能有個人見解,也會鼓勵學生有屬於個人的思考。教師不要怕下不了臺——你的胸襟有多寬廣,學生創造的天地就有多大。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只有我們多思多想才能明白。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2

  做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學生們是比較喜歡體育課,相對於語數英這些課程來說是有絕對的優勢,其他的課有的要背誦,有的要記憶,有的更要考試,但是在體育課上,學生們可以做遊戲可以做自己喜歡的運動,那麼問題來了,學生到底是喜歡體育課呢還是喜歡體育課堂中的教學課堂呢?

  透過讀《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有所感悟,尤其讀到學生對待課堂時感觸很多。每一天每一次在上體育課前的課間活動中,學生們總是跑到我的辦公室問我“老師體育課上不上”,兩眼放光,滿懷期待地看著又對我說,如果我說不上的話,都覺得不忍心拒絕他們。我記得有一次,把時間弄錯了總以為沒有體育課,所以就沒有備教案,忽然來了學生問我老師體育課上不上,我懵了,滿臉疑問的看了看課程表發現還真有,隨後就即興上了一節體能課總以為學生會覺得枯燥令乏味,但是效果出乎意料,不僅感覺不到累,而且還十分的有興趣,玩的開心的。

  就像吳老師說的,學生在上完幾節課後,接受了很多知識,對上體育課時肯定有所期待,學生覺得終於在體育課上可以好好放鬆下了,當然學生們是更期待有新鮮,更有趣的遊戲了。做為一名體育教師,看到學生對課堂的期待感覺自己都不能輕鬆看待上課這件事,不僅不能忍心拒絕他們,更要把每一堂課都上好,讓學生們從心理、精神及品質都得到鍛鍊,使身體更加健康。

  此外,教師在教學設計中不能將“寓學於樂”的模板生搬硬套,在課堂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無切實掌握動作技術,並將所學的技術納入自己原有的技術中融會貫通,遊戲的目的還是學習。教師要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的投入,是否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在致力於面向全體的同時,能否為學生理解和接受,比如活動強度是不是超出該年齡階段學生的身體承受能力,遊戲的難度是否超出學生的接受範圍。讓學生在相互“追逐”的遊戲中獲得身體變向的腳步動作,然後結合籃球運球追逐,讓學生自定目標,在目標的統領下合作學習,分別達成自己的目標,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做為教師的職責,一定不能鬆懈。真心希望學生在我的課堂教學中真正得到調節,快樂和健康,真正的做到讓學生喜歡我的課堂而不是喜歡體育課。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3

  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學生在,老師就在,老師在,課堂就在,教師幾乎每天都行走在課堂上,課堂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我自己感受最大的就是,上完課經常和其他老師討論,這節課在3班上的效果不好,反而在8班上的比較順暢......這可能是大部分老師授完課後都會有的感受,感受完這節課我也就到此為止了,但是吳非老師卻沒有止步,他深入研究思考《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說實話和之前讀過的教育書籍相比,這本書讀下來有些吃力,閱讀完一篇,我可能要再重新閱讀一遍,然後再自己體會,這是因為吳非老師站在了一個很高的角度看待問題,至少比我要高出很多。這種高度,包括眼光長遠、心胸寬廣,這種高度包括髮現問題一針見血,解決問題針砭時弊,面對真實的課堂,敢說敢言,毫無保留。

  學生待在教師上課,老師最希望的是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認為注意力集中才是在好好上課,我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提醒個別學生集中注意力,反而我會打斷自己和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會有一種“得不償失”的感覺,自己會很糾結很矛盾,到底要不要提醒,而吳非老師“沒有必要把他固定在教室裡”,讓我恍然大悟,老師並不能憑藉自己的思維來判定學生走神一定是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一定他聽不懂,不會做,教師要逐漸學會判斷“注意力不集中”和“我已經聽懂了,想做點別的”這兩者的區別。

  在數學自習課上,我發現有些學生不做數學,都在做別的作業,我當時很生氣,我認為他們不重視數學,甚至是不重視數學老師,我問他們:“數學作業做完了”?“嗯,做完了”,我又在心裡嘀咕,做完了就不能做其他沒有佈置的題嗎?我沒有這麼說,而是走開了,我怕我生氣一說話體現不出數學老師的大度,雖然明明是數學自習課時間,這個問題我一直很苦惱,我在絞盡腦汁想辦法,怎麼樣才能讓他們全都主動地學數學,最起碼是在數學課上吧!而吳非老師這樣看待:“讓學生學會自主支配時間”,我仔細讀了兩遍,我才覺得我的生氣是屬於無理取鬧,我的格局是小之又小,既然有能力的學生能夠提前完成任務,那麼無效的等待其實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都是在學習,為何不讓他自主合理安排時間,讓他既能“吃飽”又能在“飢餓”的時候學會“覓食”呢?教育者必須明白:學習,不是生命的全部。教會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在獨處時尋找快樂,教會學生在個人空間內培育興趣,這些,也是教育的任務。

  在我的課堂上發生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有些問題我可以找到出口去解決,有些問題卻是無從下手,甚至會變成心結,無法釋懷,當咬牙堅持讀閱讀本書,再結合自己課堂發生的實際情況,心結自然會開啟。感恩自己遇到的每一本書籍,他們沒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任何一個人,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文字在無時無刻的幫助別人。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4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學校剛發下來時我大致翻閱了一下,覺得此書對我們的教學很有用,繁雜的教學工作致使我們沒有時間去閱讀,假期裡,大量的空閒時間讓我真正的靜下心來讀了這本書,讀後感觸頗多。

  吳非老師的這本新書,雖然厚達225頁,但沒有一篇是長篇大論,都是短小精悍之作,語言通俗風趣,讀吳非老師寫的書,你能感受到他的真誠、樸實,你會讓他充滿智慧火花,耐人尋味的語言所啟發,你會被他那種對教育的敏銳所深深折服。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每一篇甚至是每一句都觸及我的思想與心靈。有時看著看著,便會停下思考,問問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吳非老師的很多觀點讓我頗有同感,如:“不宜推門聽課”、“有些課不一定需要PPT”、每一步都要講“有效”麼、“課堂上,教師也在學”、“作業格式要規範”……每一種觀點都可以讓我們去透視事件背後的那個人,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我們只有回到了“人性的常識”,回到本真,才會讓人站起來!讀這本書,有幾點令我感受最深:

  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能力。人只有具有思考能力,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立思考的意識,那麼就可能意味著很難具有完整人格。

  在我們的課堂上,很多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能力,不是他們不去思考、不能思考,而是教師不注重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大多都知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不重視培養學生對問題產生的懷疑,他們為了能輕鬆、順利地灌輸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按照他們是思路去學習,大多采取了壓抑措施。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學生總是按老師的要求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沒有積極地去思維,他們在學習上總是被動,因而不能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根源。

  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想,而不是讓學生去複製教師的想法,重複走教師的路。吳非在很多篇幅上說明、強調一個學生、一個人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是何其重要。

  二、要腳踏實地做教育

  在我們的課堂上,很多東西做的很表面化,看上去很好,但實際卻毫無用處。比如叫學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對文字還不熟悉,“表情”已準備好了,這符合學習的規律嗎?學生根本沒有感受到“愛”與“恨”,卻要聲淚俱下,這恰恰引導他們“失真”。所以,只有讓學生認認真真地去讀,讀進文字,讀出作者的心,讀出畫面,讀出自己的想象。靠閱讀理解,讀通了,讀懂了,“悟”出來了,觸動了自己,感情才會出現。

  在以往的很多公開課、示範課上,老師們往往在特色和展新意上下足功夫,對於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往往不去顧及,所以那些所謂的公開課、示範課課堂更像是老師和學生的表演的舞臺,而不是學生的學習場所。所以,我們教師不論在什麼樣的課堂上都要拋開那些那些華而不實的花樣,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實在。

  三、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閱讀使人聰明,閱讀使人漂亮。閱讀基礎好的學生,克服困難難的能力顯然不同一般,他獲得知識和經驗的能力超過一般人。因為有閱讀做導向,她的精神通道可以通往無限的時空。如果學生在幼年沒有養成對閱讀的興趣,到了中學,用反覆強調或考試施加壓力,作用有限,甚至適得其反。

  吳老師的書已讀完,讀過的每一句都觸及我的思想與心靈,讓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得當想法與行為,它像我職業的燈塔,為時而迷茫的我找到歸途。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5

  炎炎的暑期生活來了,在這炎夏日裡有幸讀到特級教師吳非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一書。這是吳老師退休後記錄的關於“課堂”的思考筆記,書中講述了在課堂上每個教師教育方法的不同,教學手段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認真閱讀其中的點滴故事,引發了我對自我課堂教育的再思考。

  一、要真誠地面對學生

  學生需要有精神的導師。學生求學,除了渴求獲得知識、能力,也需要有精神嚮往與寄託,需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特別在孩童時期,他們需要有“人生標杆”式的、榜樣式的人物在身邊,隨時隨地進行模仿和學習。學生在學校活動學習的時間遠遠多於在家生活的時間,在這裡,作為教師的我們不一定能成為學生的精神領袖,但也應該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榜樣。為此,無論是工作中的言談舉止還是生活中的舉手投足,教師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在課堂上師道尊嚴、侃侃而談,而在辦公室或私下生活中卻道貌岸然。真誠地面對學生,把我們的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哪怕在學生面前暴露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也無可厚非。面對我們的學生的前提就必須要先做到敢於正視自己,解剖自己。只有認識並不斷糾正自己的缺點,才能做一個坦誠引導孩子的榜樣。

  二、教師的價值觀必然影響學生

  “人的一生,有12年是在小學和中學的課堂上度過的,課堂上發生過什麼,課堂將會對未來有什麼影響,教師不能不思考。”每當看到這句話,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的使命感便又增強了一分。正如作者所說:教師的價值觀必然影響學生。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對此深有體會。每一次的班會課上,我都會利用一部分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告訴學生誠實,善良,感恩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中,我都提醒孩子們遇事要做個誠信的有責任心的人。誠信是責任心的一種表現,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做作業、按時到校、拾金不昧、信守承若等等這些都是誠信的一種表現。對學生的承諾我也會兌現,時時刻刻做孩子們誠信的好榜樣。為了讓他們牢記善良與誠信,我會給他們講許多關於善良誠信的故事,會在日常生活及學習的點點滴滴中,自己先做到守信,答應孩子們的事情自己務必做到,做他們的好榜樣。我要用我的思想照亮每一個孩子稚嫩的心靈。在遙遠的未來,當他們回望人生路時,他們能夠感受到是老師教會他做善良誠實感恩的人,老師的思想讓他終身受益。由此可見,言傳身教不只限於家庭,教師對孩子的影響有時候可能比家長還要大。

  三、讓讀書成為教師生活的一部分

  吳老師認為“教師不閱讀,教育沒有希望”。想要在課堂上“妙語連珠”,就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同時在私下與學生談話時也需要高超的語言藝術。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內心脆弱敏感,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應適當照顧到學生的情緒,用最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教育學生,就必須不斷閱讀積累經驗。教師的教育智慧都是個人讀書、思考及與他人交流產生的,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比學生更善於學習,這一點是我今後需要努力進步的方向。

  在書中,吳老師提到“教師一節課,僅僅是一滴水,但是,每一滴都是重要的,對於生命。”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忽視這一滴水,更不能汙染這一滴水,希望我也能用這純淨的一滴水滋養自己、潤澤學生,培育出一棵棵健康、挺拔的小樹苗,為將來長成參天大樹奠定堅實的基礎。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6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是江蘇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退休教師吳非先生寫的一本教學札記。他從課堂的角度,以一個老師,一個朋友的視角,深層次地闡述了做為一個老師的角色定位,教育心態和教育原則問題。該書引領著從教人員發散思維,到底怎樣才算是一個合格的老師?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從什麼地方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的成長,小到如果評價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對錯的評判,大到如何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我們自己也是一名教師,以前總感覺自己還比較合格,教書認認真真,做題仔仔細細,不厭其煩。自從我看了吳非老師的這本書後,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啊,對待學生回答問題的態度,我們常常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對錯來評判學生的答案,在我們的心中,只有兩種答案,一種就是我們要的答案,如果不是這個答案,我們就把它一棍子打死。長此以往,學生就開始害怕回答問題,他們怕在課堂上得不到老師的讚揚,而是劈頭蓋臉的批評,甚至有同學要嘲笑他們與眾不同的答案。特別是對語文課而言,我們要的就是學生敢於表達,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就像一千個讀著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我們就要學生百花齊放的春天,為什麼要死死地拘泥於一個固定的答案呢?所以吳非老師的這個觀點,我表示深深地認同,並將在今後的過程中加以改進。

  我還認同他的另外一個觀點,這個觀點是說禁止學生在課堂作業的過程中使用塗改液。對於塗改液,我也是深惡痛絕的,因為塗改液老是把作業本弄得像個大花臉一樣,看到這樣的作業本,我就會變得心情不好,所以每次就指責學生。希望他們不要用塗改液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塗改液有毒,塗改液中散發出來的氣味,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可是很多學生就是屢教不改。吳老師是說,學生因為有了塗改液,就會馬虎潦草地寫作業,因為錯了還有機會更正,如果禁止學生用塗改液,他們就必須認真細緻地答題,這對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無外乎是一件好事,因此我也非常地認同。

  我還非常認同他的一個觀點——"門門考優未必真優秀".從一個家長的角度出發,他們是希望孩子考優的,並且要門門考優。有很多考試優秀的孩子在能力上卻顯得非常的差。因為他把所有的.經歷都用在如何做題答題上了,沒有剔出一些有效的時間進行交際能力的鍛鍊,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其他行為能力的鍛鍊上。我認為,一個學生要發展,必須是學習成績優秀,行為習慣良好,交際能力適中,這樣全面發展了,學生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時候的發展需要。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觀點,值得我們每一位從教人員深思,也有一些觀點,可以大家一起商榷,我們支援認同的觀點,對個別吳老師的觀點也可以持保留意見,比如我們上高比較流行的推門聽課,是不是應該商榷一下,但是萬事有利有弊。言由心生,希望做老師問心無愧才是我們最應該捫心自問的。教師做一個課堂建設的有心人,把教育心得記錄在案,日積月累,我們也會像吳非老師一樣,有一籮筐的教育心得。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7

  寒假細品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那一個個平凡卻觸動我心的教育故事,讓我的心靈也接受了一次洗禮。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裡面的一個小章節——教師的目光。

  吳非老師提及功利的教育太在意“效果”,絕對不做“無用功”,總是追求“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其實教師的目光應該看得稍微遠一些,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對於孩子,他們所有的實踐和探索都是有意義的,無所謂成功與失敗。要知道,欲速則不達。

  每個班級裡都會有幾個生活在慢鏡頭下的孩子,他們不管做什麼事,都比別人慢一拍,思維慢,作業慢,講話慢……每天花在學習上的時間不少,但效果卻不佳,是很令我們頭疼的孩子。面對這些孩子,我並不能總是耐心地對待他們,有時不停地催促,有時嚴厲地責罵,事後想想真是不應該。現在我也正努力摒棄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觀,承認每個孩子的差異,因材施教,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孩子的優點,激勵他們,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多一些耐心,為他們點滴進步喝彩,和他們一起品嚐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教育是慢的藝術”,所以對待這些孩子我們更要慢慢來。

  同一棵樹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在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面對形形色色充滿個性的學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用愛心、耐心、恆心去教育。

  每個老師的目光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如果你這盞燈亮一點,孩子就能走得遠一點;如果你這盞燈過於暗淡,孩子就可能過於徘徊;讓我們用真誠且長遠的目光,點亮一盞盞明亮的燈,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8

  最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感觸頗深。這是一本直白式的書,書中文字是吳非老師的內心獨白,不唯上,不唯俗,不唯常識,全是吳非老師最本真的思想火花,他不喊口號,不懼權威,娓娓道來,卻充滿著智慧的火花,耐人尋味,啟人心智。

  書中提到“功利教育”這一話題讓我特別有感悟。“分數論”、“成績論”直到現在也是很盛行的,教師的目光總是停留在“急用先學,立竿見影”,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我們經常告訴學生,這個知識點特別重要,考試會考到,一定要記下來;又或者這本教輔對考試有利,全做完,我們總是在和學生談“利”,這樣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趣味,每天過的和一個工具一樣,重複每天的“任務”,沒有夢也不想在做夢了,這又是何其的可怕。

  “無用功”這個詞彙讓我感覺到熟悉又陌生,回想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是不是也曾不經意的對學生說過你不要再做這些無用功這類的話了?到底什麼是“無用功”呢?作為一名老師,難道只有學生的成績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嗎?難道只有讓學生成績高高的,才會被稱為好老師嗎?

  功利的課堂和平庸的課堂一樣沒有價值,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心中要有“人”,不要被世風壓進平庸的模子裡,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自己的目光看的遠一些,用生命的激情去點燃每一堂課,讓自由之風吹進每個學生的心中,照亮他們的生命。

  我喜歡課堂,是因為課堂上所有的角色都在進行“學”這個過程,教師職業的趣味性,也在於比一般職業更能直接的觀察人的成長軌跡,並在探索與磨礪中成為有智慧的人。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9

  最近在讀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有所感悟。尤其是在讀到其中“學生對課堂的期待”對我的感觸良多。

  我是一名小學體育教師,相對於語數英老師來說體育課還是很有“優勢”的,沒有那麼多的紙質作業,沒有那麼多的紙質成績考核,還可以做遊戲,還可以做自己喜歡的運動。所以學生對體育課的期待是很大的。但是我也在考慮一個問題學生是對體育課有興趣有期待還是對我這個體育教師的課堂有期待?

  為什麼會這樣想,因為我所教的低段年級的學生不管是課間還是上課的時候見到我都會大聲喊“體育老師好”!尤其是在他們放學排好路隊等待回家的時候,我從他們身邊走過,他們就會特別大聲給我打招呼“體育老師好!”“體育老師再見!”而且是每一個人都要給我招手再見!我當時看到這個場面作為活潑開朗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呢!

  我何德何能能受到學生們這麼喜歡!我在想學生到底喜歡的是我的課堂,喜歡我,還是隻是因為我是體育老師,我教的學科是體育。我想大概是因為學生只是喜歡體育課,期待體育課,如果換另外一個人來教他們,相信他們也會很喜歡,因為只是喜歡體育。低段的學生本來就喜歡跟老師互動跟老師打招呼,所以給我製造了一些假象。我會誤認為學生喜歡我的課堂,喜歡我,期待我的體育課。後來看到吳非老師書中說的話我才意識到可能真的不是我想象。就想吳非老師書中說的那樣,學生在上完一節課或者上完三節課,已經很累了,接受了很多的知識的傳授,在上到第四節課對你的課有什麼期待?希望你能帶給他們一些快樂和輕鬆。而不是繼續的傳授與灌輸。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剛進學校,是把課堂當作樂園的,如果剛上一兩年就厭學,甚至希望生一場病有理由不上課,那教育對他來說已經是折磨了。

  為什麼會提到說學生對課堂的期待,對我感觸很大,因為我一直覺得學生對我的課堂期待很大,看著他們一個個期待的眼神我總是不忍心隨隨便便就給他們上一節體育課,他們眼神發射出來的資訊就是:體育老師,我們好想好好上一節體育課啊!體育老師,今天我們幹什麼呀?體育老師......看著學生一個個期待的眼神讓我真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那麼具體到一節體育課學生有什麼期待呢?我想他是想透過體育課堂帶給他們快樂,其次是知識,再次是能利用學到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身體,是身體更加健康!我也不希望說一些“嚇人”的話來引誘和嚇唬人。

  我一直自詡自己是個活潑開朗樂觀的人,我也真心希望學生能透過我的課堂得到快樂,自學校是師生,離開學校了我們是朋友。我希望的課堂能有沉思也能有笑聲。真正做到學生很期待我的課堂,而不是因為沾了“體育”的光。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0

  作為老師,我們都在思考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是語文老師的一首詩,數學老師的幾道加減法,還是英語老師的幾個字母還是音樂老師的一首歌?

  直到看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從書中我知道了課堂與未來有關,課堂上講什麼,應該怎樣講,課堂上要留有餘地。這些觀點是我非常認同的。

  其中“教師的目光”,讓我重新審視和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觀。作為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這半年我不斷地在充電,課堂上效果怎樣才會更好,學生怎樣做課堂效果才會更好。就我個人而言所有的實踐和探索都是有意義的,正所謂實踐出真知,無所謂成功與失敗,因為我們的努力,為學生多打開了一扇窗,讓他的前行路上多了一抹亮色,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是留給後來人的財富,他們經歷的一切,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意義和價值。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一張張潔白無瑕的紙,我們要為他們的童年勾勒出美麗的夢,讓兒童心裡多裝一些美好的東西,善良和友愛,詩和夢,這是童年的底子,未來或許有諸多不如意,但心裡裝滿童年的夢,即使陰霾漫天,他心裡總有一片藍天白雲。如果教師課堂教學過於“現實”,灌進了很多伸手可及的“實惠”,“教室”和“集市”就沒什麼區別,那些夢想的種子也就無處安放了。

  吳非教授說在“學生對課堂的期待”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討了什麼樣的課最吸引學生。學生們都喜歡有意思的課,這點我在我的課堂中充分體會到了。當我把課設計的非常新穎時,學生們聽得非常認真。而當我講試卷時,學生的興趣就沒有那麼高了。課堂上應當有沉思,也可以有笑聲,教師不要總是古板生硬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要用語言的幽默感,課程的趣味性來打動學生,因為這是“教學”,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教師和學生在一起活動,如果你無視學生的期待,那你很可能在“自講”,有些教師,只需緩緩地在講臺邊站定,學生便肅然起敬,那樣的老師,思慮深邃,有意志力,像精神標杆,只要他們在教室裡,所有的太陽都會甦醒。

  作為一名新教師,感覺閱讀完這一本書我知道自己和這種境界還相去甚遠,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我會慢慢地修煉自己喲!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1

  本月我們共讀是吳非先生所著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對於處於一線教師的我來說可以說是受益匪淺,同時也明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怎樣教”是我心中經常會捫心自問的問題,也是我存在的困惑。結合現在提出的數學六大素養,現如今的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思想,到底怎麼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既不是揠苗助長式的填鴨,也不是放任自流的隨性。如何教,能夠讓一節數學課能夠既富有趣味,又充滿理性的思考;既有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又富含學生自己的探究與合作。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探索新知,發展思維和創造力。

  面對現有的班級情況,作為他們的數學老師首先我認為,要讓數學課活起來,這就需要我在課堂上“妙語連珠”,那麼首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料庫,緊跟時代的腳步,並能夠將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名詞轉化成學生們容易理解的詞彙,方便學生記憶。其次,在與學生談話時也需要高超的語言藝術。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的成長階段,內心脆弱敏感,教師在與學生說話時應適當照顧到學生的情緒,用最具有說服力的語言來教育學生,避免因為我們而使一個學生過早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過早被剝奪學習興趣並經常處於考試壓力下的學生,往往會渴望平庸的生活。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2

  為提升教師自身素養,學校在暑假前給我們每人發了本《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捧起吳老的著作,開啟一讀便被書上的精彩內容深深吸引。短短的五個上午,我便細讀了一遍,感受頗深。

  一、對自己的課要有自信

  吳老說“青年教師所學知識比老教師新,上課要有自信,不要縮手縮腳的,不要每事問,要自己觀察、選擇,也能差不離。但是,千萬不能看了老教師的示範,自己才敢上這節課,那不是獨立工作,而是照葫蘆畫瓢,簡單模仿,學生會失望的”。讀到這我想到了去年剛來建設路小學時,我們新進教師要講公開課,領導和老師們聽後直搖頭、嘆氣。接著我們學習了老教師的課,他們各有千秋,聽後很是感慨!接下來我便模仿他們的上課模式開始上課,可我總覺得哪兒不對勁,這不是我想要的課堂,學生學習效果也不理想。沒來之前在鄉下時,教辦的趙老師聽完我的課,跟我們的老校長說過“麗敏上課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我能有什麼理論呢?不過是上課比較自信,沒有那麼多束縛,紮紮實實學語文,讓學生走進文字,在讀中想、讀中交流收穫罷了。可來到建設路小學後,盲目的學習、跟風,總覺得縣城的比我們農村來的好得多,以至於走了很長一段彎路。下學期,我改變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思路,重拾我的自信,並把來到建設路小學學到的好的教學方法融合到自己得心應手的教學中去。慢慢地我發現,我的課堂越來越輕鬆了,孩子們也漸漸的喜歡上了我。

  二、在“業餘”讀書中提升自己

  愛因斯坦曾說過“人的差異在業餘”。據計算,一個人到六十歲,除了吃飯睡覺,實際工作時間不很多,而業餘時間倒是更長。透過業餘學習,你可以成為某方面的專門人才。我曾自認為我是愛讀書的人,平時也愛看些各類書籍和同行的部落格。來到建設路的一年中,是我有意識去讀書或說是學校領導送給我們書要讀較多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我收穫滿滿,不但細讀了《新課標》、《有效教學》、《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還讀了《大學﹒中庸》和《老子》,以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媽媽讓孩子笑著長大》等。在這一年中,我由原來的只讀不寫到嘗試著寫點兒心得體會,由一開始的寫的少到篇幅慢慢地增長。我發現我也能自己寫點什麼了,儘管令人不是很滿意。

  記得暑假前席主任讓我準備學習《新課標》理念落實的交流稿,我寫了一個晚上和一個上午才寫出來的一點不成熟的做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後來發到我的部落格上,便沒再理會,誰知假期裡我偶然的開啟部落格一看,這篇文章竟被評為了“精品”,並蓋上了“智慧教學”的小印章,我甭提有多開心了,這比發給我一百塊錢還高興!我連忙把兒子去年上初中時我寫給乖兒的信傳到了部落格中,半小時後兒子回來了,我正要向他炫耀我的“精品”佳作,開啟部落格我驚喜的緊緊抱住了兒子,這篇《給乖兒的信》在發出去的半小時內竟又被評為了“精品”,這大大激發了我的寫作興趣。就像我班的孩子們看到我寫給他們鼓勵的評語和優時的興奮吧!不然小學作文才剛入門的我班孩子們為何愛上了習作課呢?假期學校臨時通知要寫廉潔家書,我的《一封家書》在發給張主席的同時也傳到了我的部落格中,幾天後開啟看到題目前那個閃閃發光的“精”字,心裡蜜一樣的甜!

  吳老在這本書中寫到“我是個農夫,在自己的地裡勞作,這一小塊地,也要受天時的影響,這就讓我不停地流汗。如果要說這和其他職業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有近百名青少年,每天盯著我,看我是怎樣種地的”。我也要向吳老一樣在自己的田地裡辛勤勞作,爭取每年都有好的收成!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3

  對於一個初上講臺的青年教師來說,《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對於課堂,我最應該搞懂的無疑是"怎樣教"這類問題。怎樣教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學好,這是一個難題。正處於一個摸索階段中的我,每天都在思考課堂上的一切。

  上課時,如何提出好問題,哪些問題是有效的,這都是我每節課要思考的。如果能有一個好問題,就像亮起一盞燈,一下子就能讓學生看到先前所沒有注意的事物,帶動學生積極思考。如果我提的問題能促進學生的思考,學生會了,便能舉一反三,這個問題就值當了。

  有時課堂過於沉悶,可能是因為這個問題學生不會,或者是學生不喜歡這個問題。這時如果能有一個好問題讓學生思考,讓課堂充滿活力,便是極好的了。

  其次,瞭解學情非常重要。"以學定教",要了解學生在想什麼,他們會不會、有沒有能力把不明白的問題問出來?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課堂上,除了關注有主見的學生,還要去關注那些缺少學習興趣的學生。低年級的.學生正是培養勤奮感的時期,如果學生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注,那麼大部分學生會認真做好,認真聽講,甚至不需要語言提醒,只要一個眼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關注我了,他就會馬上做好。無論班級人數多少,如何能讓所有的人都感受到這個關注,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對於坐在前排的學生他們會很自覺,因為他們知道老師會看到他們。而坐的遠的學生卻會走神、玩小東西、說話…其實,我們也是從那個年紀走過來的,只是有些東西被遺忘了。作為老師應給予適當的關注度,大部分學生都是渴望被肯定的。

  最後,關於學生的思考無邊界這一點。低年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確實很值得培養。我要多去激發學生的這方面思考方式,而不是教他們墨守成規,畢竟有時候對錯是沒有絕對的。鼓勵學生多想、多說、多做,這對他們以後的發展只有好處。

  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千言萬語不如在實踐中多思考多練習,爭取做一個敢想敢做的老師。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4

  暑假我閱讀了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部著作。這本書中一篇篇短小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我們需要去怎樣面對並解決這些問題。吳老師在書中所思所想,耐人尋味,啟人心智,讀完後,我受益頗深。

  翻開目錄,我首先挑選的一篇文章就是《學生為什麼在課堂上當看客》。越到高段,學生課堂上越不願意回答問題,經常一節課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因而我挑選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學生為什麼在課堂上當看客》。透過閱讀,我瞭解了學生不願意回答的問題、上課不願意交流的原因。透過閱讀整本書,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是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及豐富的知識吸引學生。其次上課時,教師儘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的語言,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鬆的求知環境。三是我們要接助教學用具,更大程度的創設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更大的發揮,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口手腦並用中增強學習興趣。四是可以借鑑吳非老師的《怎樣評價學生的課堂發言》,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直接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不要讓學生覺得發言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讓他們自由表達,哪怕是錯誤的見解。五是教師要重視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誠的愛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喜歡你,課堂氣氛就會顯的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

  另外《課堂要“留有餘地”》一篇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老師說“如果一節課能留下五六分鐘或是七八分鐘,讓學生自由討論,或是默讀,或是檢視筆記,或是提問,或者,什麼也不幹,靜默,只要不妨礙同學,愛幹嗎幹嗎,對學生有好處。”讀到這裡,我憶起上初三時遇到的一位數學老師,我們的數學老師請假,由李老師給我們上課,那時李老師每節課都會給我們留5分鐘時間,可以寫作業,也可以什麼也不幹,那時我就非常的喜歡李老師。而現在作為教師的我,每節課都滿滿的,生怕浪費一分鐘時間。想想那時自己的喜歡,再想想現在自己的做法,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可以這麼做,每節課給學生留3至5分鐘的空白時間,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有進一步探究的慾望。也可利用這空白時間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不讓學生整節課都處於緊張的狀態之中,不濫用學生的精力,給學生留有思考、消化的空間,從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書中還有許多事例都讓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如果碰到相應的問題,我會盡可能創造性地參照著去解決。學無止境、教海無涯,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不斷學習,充實和豐富自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5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是吳非先生在他多年從教的經驗基礎上,用他深邃的眼光和思維,向我們剖析了複雜的課堂中各種景象背後的原因,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對課堂教學的影響至關重要。作為一名在教育一線的教師,如果我們的觀念不轉變,課堂教學要想有大的改變是不可能的。而這本書正是吳非先生對其多年教學經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度地思考與反思,對現今中國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讀這本書不僅學到了處理教學問題的方法,更引起了我對自己教學的一些反思。

  一、課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課堂究竟是什麼場所,僅僅是將知識教給學生的場所?將盡可能多的知識告訴學生的場所?被應試教育桎梏的我們課堂上只是在傳授知識,只是在傳授考試會考到的知識。可吳先生認為“課堂,與未來有關”,這裡的未來不僅僅是學生的未來,更是國家的未來。我們作為教師,首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育人是我們工作的根本目的。從個人角度來講是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康人格、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從國家層面講,我們更是在為國家培養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公民。當今社會甚至未來社會,國與國的競爭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人才的競爭。我們國家這幾年一直努力在向創新型社會轉型,創新型的社會就需要大量創新型的人才,這些人才從哪裡來,就是從無數像我們這樣的教師手中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的課堂要關注學生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的培養,如果一味地將知識以告知的形式告訴學生,可能在短暫的時期內效果比較顯著,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不利於學生的成長,不符合社會的需要。

  從學科角度來講,思想品德學科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旨在促進初中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思品學科是一門育人學科,可是很多時候尤其在畢業班的教學中我們硬生生地把它變成單調枯燥的知識灌輸課。這樣的課堂何談生命力?這樣的課堂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們現在的課堂中,或多或少或發現有幾個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這是因為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吳非先生認為“利益’是扼殺好奇心的第一殺手”,反思我們的教育,確實過早地將競爭意識、功利意識灌輸給學生了,使他們從小開始就揹負起重重的心理負擔,原來即使有興趣也被磨滅了,誰還會將學習作為樂趣,沒有興趣,再好的課也不願意聽。

  二、如何看待學生成長

  學生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體心理上的成熟,知識儲備上的豐富,更是法律意識、社會道德的樹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可是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我的教育物件是初二的學生,初二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青春懵懂、活潑好動、叛逆。如何讓學生安全度過青春期,是我們老師需要關注的問題。既然要關注、想要改變,首先就要正確認識學生的成長。

  寒冬臘月梅花開,酷暑六月蓮花綻。每朵花都有每朵花的花期,每個孩子的成長週期也是不同。作為老師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我們要學會耐心等待,等待花開;我們要耐心灌溉,助其成長;我們要細心發現,發現每一個人的特長。不要再在辦公室裡抱怨孩子太笨,也許他擅長運動,只是對數字反應有點慢而已;不要再說學生太不聽話,也許今天他和他的家人、朋友鬧了矛盾。有時候,我們可能覺得我只是隨便地說了幾句話,也許就是這幾句話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他們的引路人,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成長,樹立一個好的模範榜樣,關注每一個孩子,讓他們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愛。有人將學生比喻成“璞玉”,我覺得是不恰當的,學生是人,玉是物。玉可以隨心雕刻重塑,而人是有思想的,孩子的成長,教師和家長只能引導,不能強行塑造,不然會適得其反。當然,我不贊同教育無用論,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長久的、深刻的,但影響也是有限的。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一手包辦,適當引導,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和充分的空間和時間。

  三、如何看待教師自身發展

  曾經認為讀書只是在學校裡,作為學生時該做的事。但是工作時,我深刻體會到我的不足,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曾經認為一個教師從教一生,教材變動小,知識變動的內容和幅度都很小,教書是在做簡單重複的工作。但工作後發現,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也越來越多。有時候,我們教師知識的儲備量還不如學生掌握的多。而且雖然在教看似同樣的知識,但每個教學的物件不同,教學的內容的不同,我們都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工作之餘,還需不斷地學習、讀書、總結、反思、發現、創新,探究出新的教學方法,總結出新的教學理念,這樣自身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前進,不斷髮展。

  吳非先生的書用平實的語言、真實的事例給我啟發,讓我知道作為一名老師,為了教好我的學生,我究竟該如何去做。讀完這本書,我受益頗多、感觸頗多,也許有些想法是片面的,也許由於工作經歷的關係,我還不能理解書中更深層次的內涵,但現在讀有了以上的感悟,也許過幾年再讀,就有了更深的共鳴或者更深的、不同的理解。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書心得16

  吳非老師的書,之前讀過一本,感覺觀點十分犀利,常常一針見血的指出教育問題。這一次,讀的是《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書名是個問句,我也有些疑惑,課堂上發生了教與學以外,還發生了什麼?

  開啟書的目錄,發現有五輯,第二輯的名字也是“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再往下看,“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還是其中的一個小章節呢。看來,這就是本書的核心思想了。迫不及待的開啟這一章節。果然,這一章是吳老師教學思想的精華——育人。

  課堂是生成智慧,陶冶情感的園地。教師,不僅需要教給學生知識,還需要幫助學生成長。課堂是很有意思的。每天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是教育學書上沒有的。這就經常需要老師運用教育機智來解決問題。而教育機智往往體現了一個老師的教育思想。

  學生需要有智慧的老師來教育他們,並且在老師的身上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向師性。而這要求教師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吳老師在本節中主要講了一個例子。一個專家認為,一個老師提問的問題太簡單,而對學生過分的表揚,沒有必要,且浪費了時間。但是吳老師認為,班情和學情是教師做出判斷的基礎,雖然在專家看起來是“耽誤了”兩分鐘,但是這兩分鐘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課堂上不是隻有學習任務,還需要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培養。

  課堂上每天都發生很多事,但是我認為,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