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6篇)

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1000字

  一、論十大關係是指哪十大關係

  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

  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

  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7、黨和非黨的關係;

  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

  9、是非關係;

  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二、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6篇)

  《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代表作,對當時和以後的社會主義建設都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作用。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10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1

  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澤東共聽取了34個部委的工作彙報,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討論社會主義道路中存在的問題,在如何對待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經驗問題上形成很多共識。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並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歸納,最後由毛澤東彙總,形成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

  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提出來的。毛主席提出,我們一定要努力把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一切積極的因素,直接的、間接的積極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前三條講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並肯定我們過去在處理這些關係上沒有犯大的錯誤,同時強調根據形勢和經驗,今後應該適當調整,更多地發展農業、輕工業,更多地利用和發展沿海工業,儘量降低軍政費用的比重,多搞經濟建設。從長遠看,這樣反而能夠更好地發展重工業、內地工業和加強國防。這裡涉及的實際上是開闢一條跟蘇聯過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

  第四、五條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開始涉及經濟體制的改革。這樣就初步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若干新方針。其中既要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同時要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既要大力發揚群眾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同時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決他們在勞動和生活中的迫切問題我想將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後五條講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都是屬於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的問題。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漢族與少數民族各有優勢。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調動全國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民族的優勢,做到優勢互補。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專門論述了“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並且明確地提出了“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但是,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他們的短處、缺點,當然不要學。

  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2

  之前早就聽過《論十大關係》,主要是由於它的作者,致使一聽到,就有種如雷貫耳的感覺。還曾一度以為這是一本很厚的書,這次終於在老師佈置要看政治書做作業的情況下,上網上找了個電子版的讀了一下,一萬多字,也就算是一篇稍長的文章吧。通讀一遍,我不想欺騙老師,不想欺騙自己,更不想欺騙毛主席,說實話,這種的讀書感覺和啃木頭塊沒什麼兩樣,要寫出了一千字,真是強人所難,於是我又硬著頭皮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這次稍微有點起色了。

  首先我知道了這“論十大關係”都論的是哪“十大關係”:

  一、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

  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

  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五、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六、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七、黨和非黨的關係;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

  九、是非關係;

  十、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也從中瞭解這《論十大關係》是1956年2月後,毛澤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先後聽取了中央34個部委有關經濟建設問題的調查研究的彙報。也就是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經過中央政治局的幾次討論,繼而集中概括出來的。這“十大關係”也算是“十大矛盾”,是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中共中央對從1953年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3年多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經驗進行總結,並對於蘇聯經濟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經驗教訓為戒鑑,從而形成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

  當然以上這是官方的解說,百度出來的讀後感也都是這樣成筐成筐的。我看過之後有兩大不解,第一就是在1956年做出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報告與提出的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並在“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等關係中多次提到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什麼到了1966年,事隔十年,就開始以階級鬥爭為主了呢?是我們國家形勢越來越越發展得非階級鬥爭不可呢?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呢?要是非階級鬥爭不可,為什麼到了1978年,也算是十年後,又開始改革開放了呢?是毛澤東思想出問題了嗎?

  其次在“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中,原文說到“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也是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目前要注意的是,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這對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有利。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複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我們不能像蘇聯那樣,把什麼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點機動權也沒有。”這段話再簡單明瞭不過,只要不違背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之下,各地方各部門機構就應該有更多的自由來發揮自己的能動作用,更好地推動建設發展。那為什麼我們現在學校中是左一個黨委書記,又一個團委書記?學校是個高素質人群彙集的地方,熱愛祖國,維護國家完全統一,這種大是大非的道理,是不用人說都是知曉的,並且會做到的。況且只要黨的一切都是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出發的,一切都想著人民的好,那人民自然擁護黨的領導。那既然已經有了滿足了中央統一領導前提,那學校老師上課帶什麼教案,試卷出什麼題目,幹什麼還要去找“相關領導”批示呢?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意味著毛澤東思想過時了嗎?

  最後在讀到“中國與外國”的關係中,也受到了一些啟迪,“每個民族都有它的長處,不然它為什麼能存在?為什麼能發展?同時,每個民族也都有它的短處。有人以為社會主義就了不起,一點缺點也沒有了。哪有這個事?應當承認,總是有優點和缺點這兩點。”一個民族是這樣,那麼作為一個單個的人,更是如此,我們在不能妄自菲薄的同時,更不能盲目自信,要充分地認清自己的能力,要學會揚長避短和取長補短,這樣才有助於個人的發展。

  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3

  讀了毛澤東《論十大關係》後瞭解到毛澤東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的《論十大關係》以及其的內容和對中國的影響。讀了《論十大關係》我頗有感觸。

  《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中央第一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他們通過幾個月系統的調查研究,同幾十個部門的負責人談話,經過中央政治局幾次討論,然後由毛澤東集中概括出來的。

  十大關係問題的提出,都是圍繞著一個基本方針: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所謂的積極因素,在國內,以工人和農民為基本力量,爭取中間勢力,做好反動勢力工作,化消極為積極。在國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中立的可以爭取為中立,反動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總之,就是要調動一切直接的和間接的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

  《論十大關係》的寫作背景:在中國這樣一個貧窮落後、人口眾多、情況十分特殊的東方大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一個非常困難而複雜的問題。從馬列主義的書本上找不到現成的答案,照抄、照搬蘇聯的模式又不符合中國國情,更不可能憑主觀去想象。這個問題,只能從實踐中逐步認識,逐步解決,首先要求對實際情況進行系統而周密的調查研究。毛澤東的探索正是從這裡開始的。1956年初,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不斷取得勝利的形勢下,中共中央開始把黨和國家工作的著重點向社會主義建設方面轉移。社會主義建設,從1953年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算起,已有3年多的實踐經驗。對於蘇聯經濟建設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也逐步有所瞭解。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戒鑑,總結自己的經驗,探索一條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任務,已經提到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毛澤東提出一些對社會主義建設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思想。被稱為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開篇之作的《論十大關係》,就是這次調查的直接成果。毛澤東後來回憶說:“那個十大關係怎麼出來的呢?我在北京經過一個半月,每天談一個部,找了三十四個部的同志談話,逐漸形成了那個十條。如果沒有那些人談話,那個十大關係怎麼會形成呢?不可能形成。”毛澤東的調查研究,從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開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結束。共聽取國務院三十四個部門的工作彙報,還有國家計委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彙報,歷時四十一天。最終毛澤東寫出了《論十大關係》。

  《論十大關係》的內容是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黨和非黨的關係,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是非關係,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論十大關係》對中國有重大的意義。《論十大關係》是毛澤東晚年著手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一個碩果,它的歷史功績在於:提出了獨立探索中國式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奠定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最初的理論和政策基礎。關於這十大關係問題的研讀,毛澤東說的的確好,在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中會不斷遇到新的矛盾和問題,正確處理這些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毛澤東探索有別於蘇聯的經濟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當時對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不可能象今天這樣充分和深刻,因而這種探索難免帶有很大的侷限性,也難免有失誤。我們不應過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為探索真理終究比佔有真理更可貴。無論如何,毛澤東畢竟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已成為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為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可以說,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成就是站在毛澤東這個歷史巨人肩膀上所取得的。我們不能忘記毛澤東的艱辛探索,我們不能割斷歷史。

  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4

  我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同時,我研讀了毛澤東的《論十大關係》,讀完之後深有感觸。同時對於毛主席這部著作中涉及我國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的論述對黨和國家以後各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作用,可謂影響深遠,值得後人敬仰。

  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的影響和意義,就先要了解《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影和中國當時處於什麼狀況之下。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開始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十分落後、各地發展極不平衡的東方大國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面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選擇了蘇聯模式,這也是難以避免的,但是,蘇聯模式本身存在著一些弊端,並且這一模式也未必適合中國。所以,1955年2月,毛澤東用一個半月的時間,找了34箇中央部委同志談話,對我國經濟建設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經過中央政治局多次討論,在集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參加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係》的報告。接著,又在5月2日的最高國務會議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論十大關係》正式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任務。這就是當時《論十大關係》產生的時代背景。

  毛澤東提出十大關係的指導思想,就是要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尋找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報告論述的十個問題,一方面是從研究和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的問題中提出來的,一方面是以蘇聯經驗為鑑戒提出來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帶有全域性性的十個問題,即十大關係:

  (1)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係;

  (2)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係;

  (3)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係;

  (4)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係;

  (5)中央和地方的關係;

  (6)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

  (7)黨和非黨的關係;

  (8)革命和反革命的關係;

  (9)是非關係;

  (10)中國和外國的關係。

  這就是十大關係的主要內容,而十大關係主要針對當時社會主義中國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和國家安全等方面,可謂是涉及全面,見解到位。

  所以在當時中國那樣的背景下,《論十大關係》的提出,正好順應了當時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為以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做了鋪墊。《論十大關係》中關於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的思想,關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關於中國工業化道路和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設想,等等,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使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它對於黨的八大路線的確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論十大關係》的基本精神和主要主張,實際上都融入到八大制定的路線和透過的有關報告、決議中去了。所以,把這個報告,連同八大確立的路線和毛澤東稍後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看作是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符合實際的。50年的實踐表明,毛澤東當年提出的基本思想和主張,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富有生命力的。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域性出發,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這個戰略思想既包含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又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鮮經驗。

  因此,結合新階段的新任務重溫《論十大關係》的基本思想,對於我們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透過《論十大關係》的研讀,我對黨的社會主義的建設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了解,也希望自己能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出力。

  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5

  在讀完毛澤東闡述的十大關係中,我覺得每對關係都充滿唯物辯證法的色彩,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事物的矛盾,從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現在國家的許多政策和方針都還體現《論十大關係》中的觀點,可見它對中國的發展有指導意義。同時比如其中,在是非關係問題上、在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問題上、在黨和非黨的關係問題上的一些見解,它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例也有啟示意義。

  人作為複雜社會的一部分,做事難免會犯錯,就像古人說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問犯錯就要勇於承認錯誤,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認識自己的過錯,學會反省。我們都是血氣方剛的新時代大學生,遇事難免會衝動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大學生打架鬥毆已經不是啥新鮮新聞了。例如,同學因為一時口角之爭就大打出手,一時失手將對方致殘好,甚者致命。原本只是件小事,沒想到發展成犯罪,當事人事後也悔恨不已。而對待這些犯過錯誤的同學,我們應學習“是非關係問題”上的觀點,對犯錯誤的同志要實行“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要允許人家犯錯誤,允許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不能因為他們曾經他們犯過錯就和他們交流,歧視他們。相反,我們應主動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讓他們從靈魂深處反省,爭取早日改正錯誤。

  當我們周圍的同學犯錯誤時,用一顆寬容的心接納他們,允許他們犯錯誤,允許並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苛刻地要求他人只會讓人疏遠自己,最終導致失去朋友。作為一名醫學生,未來的醫生,我們更有責任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培養醫德。不管患者曾經是否犯過罪,我們都應當救死扶傷,醫治肉體疼痛時安撫他們心靈的傷疤。在戰爭年代,戰地醫生不會因為患者是戰俘就任其疼痛而死,地方計程車兵許多是被迫入伍參戰,並非自願來侵略他國。

  隨著物價的上升,我們學校食堂的飯價也水漲船高。學校主要的4個就餐食堂均漲價,我覺得學校食堂漲價一方面有物價的影響,還有就是學校就餐地方較少的原因。我們學校的飯價比大連其他大學的飯價高,在同樣的物價情況下,為何我們學校飯價高?原因就是相比其他大學,我們學校就餐地方較少。這麼大規模的學校,4個食堂顯然有點少。每到吃飯時間段,同學都要排長長的隊伍買飯。食堂間有一定的競爭關係,才能不斷推出新菜餚種類來吸引同學,聽取同學對他們的建議。作為我們學生當然希望學校能有更多就餐的地方,食堂間才能因為競爭不斷出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食堂漲價,就像“黨和非黨的關係”。毛主席明確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我覺得學校在有一個主食堂的基礎上,應增設多個小食堂。這樣多個食堂長期共存,相互監督,防止壟斷的發生,從而保護學生的利益。

  在學習方法方面,我們應學習“中國和外國的關係”。如果同學的學習方法對我們學習有效,我們就應借鑑他的方法。不論對方性別、年齡、性格、班級等方面與我們差異多大,只要他們的學習方法能適用於我們提高成績,我們都應當採納。就像我國要學習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要反對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同時防範“拿來主義”,要理性分析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必須有分析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用。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一方面優於他人,而其他方面平平常常,甚至相形見絀。成績優異的同學只能說明他擅長學習,不能說明他面面優秀。倘若他待人冷漠,不尊敬師長等諸多缺點。他們的短處當然不要學,成績優秀同學的一切不良行為和思想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學習他們高效的學習方法。

  最近社會上發生許多發人深思的事件,讓人不禁對公民良知和政府監管的懷疑。生活中處處可見形象工程,真正為百姓謀福利的工程總是被些人用於謀己私利。每位中國公民都同社會醜惡現象戰鬥,以公民的責任感監督政府,堅持是非關係,才能減少類似悲劇的發生。

  論十大關係的心得體會6

  1956年毛澤東同志發表了著名的《論十大關係》的講話。在講話中,毛澤東同志以蘇聯的經驗為鑑戒,總結了我國的經驗,論述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係,提出要調動國內外一切直接和間接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以此為起點,開始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最初有益的探索。《論十大關係》涉及我國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各方面,本文主要從毛澤東同志探索有別於蘇聯的經濟模式這一方面談一點心得體會。

  眾所周知,建國初期,因為國內國外、主觀客觀等一系列因素,我們學習和模仿蘇聯的經濟模式來搞我國建設。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學習與模仿帶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唯一的選擇。蘇聯社會主義經濟模式是二、三十年代蘇聯實行“一五”“二五”計劃中逐步形成的,是在國際形勢日益惡化,新的世界大戰日益逼近,嚴重威脅社會主義蘇聯的生存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是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後有限的實踐經驗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主要來自於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設想的基礎上形成的。

  它的主要特點是:

  1、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實行了以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存為前提,以重工業包括國防工業優先發展為核心的高速趕超型經濟發展戰略;

  2、在經濟制度上,消滅了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並實行與之相適應的單一的按勞分配製度;

  3、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實行由國家行政手段調節的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並在執行機制上排斥商品生產和市場機制。

  毛澤東同志從來就不是個教條主義者,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他始終認為蘇聯的建設是先例可循,但不能照搬蘇聯經驗,應該從中國實際出發。證實毛澤東同志這種態度的最好例項,就是中國走了條和平的而有別於蘇聯的鎮壓和剝奪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突破蘇聯經濟模式的思想就愈來愈明顯。《論十大關係》就是這一思考的重要成果。

  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建國後,前8年照抄外國經驗,從1956年提出十大關係起,開始找到自己的一條適應中國的路線,開始反映中國客觀經濟規律”。他還說“十大關係的基本觀點就是同蘇聯作比較。除了蘇聯辦法以外,是否可以找到別的辦法比蘇聯、東歐各國搞得更快更好”。1956年蘇共二十大召開,赫魯曉夫對斯大林的總結批判充分暴露了蘇聯模式的弊端。毛澤東同志“以蘇為鑑”的思想更加明確了,如何避免蘇聯走過的彎路和如何突破蘇聯模式的問題便提上了議程。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同志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們還想走?”提醒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中要引以為戒。

  促使我國必須突破蘇聯模式更強烈的動因,則是仿效蘇聯給自己帶來的諸多問題。我國採用蘇聯經濟模式在“一五”計劃期間對有效地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進行重點專案建設,對發展國民經濟實行計劃管理,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保證市場穩定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曾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一五”後期,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經濟建設規模的迅速擴大,這種模式的弊端就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體現在:

  1、所有制結構過於單一,難以適應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多層次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拖了生產力發展的後腿;

  2、在經濟管理工作中,中央集中過多,國家統的過死,壓抑和限制了地方企業的積極性和機動性;

  3、在經濟執行中忽視商品生產和市場的調節作用,既影響了流通又影響了生產;

  4、在分配上存在著重積累輕消費的現象,影響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這些都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說明蘇聯模式已不能適應包括蘇聯自身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在《論十大關係》中,毛澤東同志從中國實際出發,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有別於蘇聯的具有自己特點的中國經濟模式。

  毛澤東同志探索有別於蘇聯的經濟模式是在50年代初中期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當時對建設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認識不可能象今天這樣充分和深刻,因而這種探索難免帶有很大的侷限性,也難免有失誤。我們不應過分苛求一位探索者,因為探索真理終究比佔有真理更可貴。無論如何,毛澤東同志畢竟邁出了探索的第一步,不論是經驗還是教訓,都已成為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為今天新時期的經濟體制改革作了一定的準備。可以說,我們今天經濟建設的成就是站在毛澤東同志這個歷史巨人的肩膀上所取得的。我們不能忘記毛澤東同志的艱辛探索,我們不能割斷歷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