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精選17篇)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

  勤儉持家是一個家庭要幸福首先人要勤快,勤快乾活,勤快賺錢,勤快理家。人只是勤快還不行,還要節儉。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了一些關於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精選17篇),僅供大家欣賞。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

  對於家住萬州區王牌路的張靜韜來說,自家的家風家形成於母親無時無刻的叮嚀教誨中。二十多年來,對母親的諄諄教誨,張靜韜不僅牢牢記在心上也體現在實際行動上。

  勤儉節約成習慣

  近日,記者來到張靜韜的家中,她正繫著圍裙一手拿著鍋鏟,一手往鍋裡放調味鹽,在廚房做晚飯。“中午朋友請客吃飯,一盤辣子雞丁動都沒動,想著就這麼扔了怪可惜的,我便打包回來。”張靜韜說,小時候因挑食與母親陳香發生過矛盾,是母親的耐心教導,自己才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張靜韜讀小學的時候,只有她和母親兩個人一起生活。那時候,母親十分的辛苦,不僅要照料她的衣食住行還要賺錢供她上學讀書,在生活上更是十分的節儉。那時的張靜韜還小,常常挑食,這不吃那不吃。一次飯桌上,張靜韜說沒自己喜歡吃的菜,吵鬧著不吃,飯碗在她與母親推攮中打翻在地上。“情急之下,母親打了我一下,我一下子便哭了出來,然而身邊的母親也跟著哭了起來。”

  “那天晚上,母親來到我身邊說不應該打我,但是也告訴了我生活的不容易,給我講了她自己小時候的吃不起米飯,只能喝稀米湯,讓我要懂得勤儉節約。”張靜韜說,從那以後,自己便懂事了,飯菜總是會吃得精光。

  好家風讓家更溫馨

  “我有兩個弟弟,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我們卻比親姐弟還要親,這全都要歸功於母親平時教育有方。”張靜韜說,幾年前母親陳香與現在的爸爸結婚了,自己也多了兩個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弟弟。別看現在他們這麼懂事聽話,以前可比較調皮也不是很懂事。

  生活中,姐弟、弟兄之間也會發生矛盾,陳香不會先入為主地判定是誰的對錯,通常會讓孩子們各自陳述發生爭執的原因,再讓他們互相道歉,對不在理的一方進行特別教育。“母親常常說,當哥哥姐姐的要謙讓弟弟,即使弟弟做得不對的地方也要懂得忍讓,家人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團結友愛。”張靜韜說。

  在張靜韜看來,母親是這個家家風的傳承者,教會後輩“禮儀和孝道”,以後自己也會將這些好的家風傳遞給下一代。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2

  田琨,33歲,中共黨員,現任阿爾山市新城街道辦事處宣傳委員。一家共有四口人,丈夫和可愛的女兒、兒子。丈夫孟慶波,中共黨員,現任職於阿爾山市紀委監委第一監察室科員,女兒4週歲,兒子現在不滿2歲。

  家庭是溫暖的港灣,孩子是溫室裡的花朵,家庭如一個港灣,安撫我們每一個遠航歸來的孩子,花朵只有在溫暖港灣的庇護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卓絕群倫。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家規,她家的家風家訓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她的父親母親是樸實的林業職工,從記事起,父親母親總是教導她,要勤儉節約,不要鋪張浪費。在這方面,父親母親為她做了很好的榜樣。母親更是一位賢惠的女性,勤儉持家並時常教育她說:要節儉,不能攀比浪費,不要攀比別的孩子的吃穿,衣服乾淨就好,物品要擺放整齊有序。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婚後,她便將家規家訓帶到了自己的小家庭。在教育子女上,她經常要求孩子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學習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要珍惜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用電,雖然女兒只有5歲,但卻非常懂事聽話,從不剩飯,在洗臉用香皂時及時把水龍頭關掉,並時常給弟弟背誦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從表面上看,家風僅僅是一個家庭的事,但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好的家風家訓對其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力氣,好的家風家訓無時無刻不在淨化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心靈。良好的家風家訓是一種力量,是一種道德力量,如果每個家庭都能擁有良好的家風,都能樹立良好的家風意識,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3

  東麗區婦聯緊緊圍繞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深入開展“巾幗興糧節糧”活動,對選樹出的勤儉節約家庭典型事蹟進行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廣大婦女和家庭成員從自身做起,勤儉持家、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擴大優秀典型家庭影響力,用群眾身邊的典型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傳承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推動興糧節糧理念在家庭落地生根。

  石愛雙是東麗區工業和資訊化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擁有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育有一個活潑懂事的女兒。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儉、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十多年來,攜手幫扶共同努力,建立了一個幸福和諧的最美家庭。

  互敬互愛 家風和諧

  勤儉節約是家庭和睦的基礎,是家庭幸福的源泉。石愛雙一家人在生活中互相監督、互相信任;在工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援、互相取長補短,遇到困難互相開導、互相幫助。2022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石愛雙平時負責全區防控物資的管理工作,在疫情發生時,要統籌做好全區核酸篩查及隔離酒店醫務人員及工作人員的物資保障,物資發放的過程中,堅持節約,嚴格保管物資,決不浪費。在期間連續幾天工作在一線,和家人共同努力,她的愛人主動承擔起照顧家庭、輔導正在小升初的女兒學習的責任,在生活中,教導孩子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將好的家風傳承下去。甚至有的時候,為了節省人力物力時間,她的家人也投入到疫情防控中,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勤儉持家 鄰里和睦

  在生活中,一家人厲行節約、崇尚節儉、反對浪費,這是全家人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什麼困難,都熱心幫助,並且積極投身社群公益事業。

  愛國守法 廉潔奉公

  在工作中,能夠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真誠待人,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勤儉節約 履職盡責

  工作中始終嚴格奉行勤儉節約要求,努力做好各項工作。認真落實好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與錯峰生產工作,多次在嚴寒天氣與酷熱天氣深入我區鋼鐵企業檢查落實情況。積極推進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替代工作,為我區環保事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有序推動用電工作,大力督促各企業節約用電。無論是在收集資訊資料,全面瞭解工作動態,分析總結工作經驗過程中,都秉持勤儉節約原則,決不浪費一張紙,絕不耽誤一分鐘,保證全面準確掌握工作的實際情況,為單位決策和解決問題當好助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兼職承擔東麗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組統籌管理工作,對全區防控物資進行統籌與協調,嚴格把控物資管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充足的“糧草”。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勤儉節約、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石愛雙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艱苦奮鬥,善待自己與家人。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4

  胥執娟是林業局的工作人員,她的家庭是千萬普通家庭中的一個,既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也沒有大悲大喜的經歷,只有細水長流的平常日子和家人在尋常日子中長期的相濡以沫和溫暖相伴。下面一起來聽聽她們“勤儉持家,孝悌傳家”的家風故事吧!

  父親,勤儉持家,孝老愛親作典範

  父親只有小學文化,常年在外務工,給家裡多寄些錢成了父親一生工作和生活的全部意義。忠厚老實的父親,在公司很受領導重視,父親經常被派到廣州出差。每每在接到出差通知時,父親總是很開心,因為出差會有差旅費和伙食費補助,但在出差時,父親永遠都是冒著酷暑步行、搭乘公交、火車、大巴等交通工具輾轉到出差地,他從來捨不得進餐館吃一頓正餐,吃的卻是事先買好的饅頭和前一晚用礦泉水瓶裝好的白開水,他說:“這樣就又可以多寄一些錢回家了”。

  大學的一個暑假,我在距離父親工廠30公里的地方做暑假工。上班的第一天,父親吃力地蹬著腳踏車為我送來了涼蓆,看著滿頭大汗的父親,我心疼的埋怨:“門口就有賣涼蓆的,才10塊錢,這麼熱的天你跑這麼遠,萬一中暑了怎麼辦?”父親尷尬的笑了笑,回答說:“不遠,我順路來看看你,騎腳踏車也等於鍛鍊身體…”看著父親遠去的背影,我心裡感嘆“我們工作的地方差不多是南轅北轍,哪裡是順路?為了多給家裡寄錢,父親每天奔波忙碌於兩份工作之間,哪有時間鍛鍊身體?哪裡還需要鍛鍊身體?不過是心中牽掛女兒又不好意思說出來,找個牽強的藉口而已!”淚眼模糊中,我看見父親襯衣後背已完全被汗水溼透。

  “照顧好自己,照顧好老人,照顧好孩子們”這是父親對母親嘮叨最多的話。父親雖然節儉,但在外出差時總是每天晚上8點準時給家裡打電話,問候老人,關心一家子。我不懂平時寡言的父親在電話裡怎麼有那麼多話,每次都能聽見爺爺奶奶說電話時樂呵呵的笑聲;父親在外工作不捨得花錢,但每年春節即便是購買高價車票,都堅持一定要回家。父親經常說:“掙再多的錢也比不上一家人團團圓圓”。父親陪爺爺閒聊,推著奶奶四處溜達,幫襯著母親料理家務、照看孩子……那一幅其樂融融的畫面,至今難忘。母親曾教導我:“你要把爸爸的優良品質傳承下去,將來像爸爸一樣了不起”。母親不會說華麗的語言,但我明白,這是母親對孩子的深深期盼,更是對父親辛勞一生的肯定。

  母親,用愛溫暖家人

  母親,一位淳樸的農村婦女,用她的心,她的愛,她的汗水溫暖著整個家。2009年,奶奶因腦梗塞導致右邊肢體完全癱瘓,親友們認定奶奶就此不能再生活自理,但母親卻堅持按照醫生教的方法為奶奶做康復訓練,扶奶奶下床走路鍛鍊、為奶奶做康復操、按摩……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僅一個月的時間奶奶就能拄著柺杖,拖著不來勁兒的右腳慢慢行走了。這一照顧就是7年,母親沒有缺席過一天,每天按時照顧奶奶起床、擦身、穿衣、睡覺、上廁所。節假日,我回到家裡,母親要求給奶奶洗腳、洗頭、剪指甲,還總是打趣的說:“把‘好事’都留給你的”。其實母親所謂的好事,對我而言就是教育我要尊老、敬老、愛老;對奶奶而言,就是收穫滿滿的溫馨、滿滿的幸福……母親用她的實際行動,給我們樹立了孝悌、善良的榜樣,並將伴隨我們一生。

  照顧老人之餘,母親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門前屋後,種滿了蔬菜和糧食,院裡養著小雞……自家吃不完的,總不忘分一些給鄰里鄉親。每當親戚朋友來家裡,臨走時,母親總會用蔬菜把他們的後備箱塞的滿滿的,說這是自己種的綠色食品,比買的有營養。在親戚朋友們的心裡,母親就是愛的使者。

  我,嚴管慈愛傳承美德

  嚴管養成好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這是每個母親的考題。在生活習慣上,我堅持嚴格要求孩子。按時睡覺、起床,不能經常買玩具、吃各種好吃的零食,不能肆無忌憚看電視……女兒常常哭著問:“為什麼別人可以而我不能,媽媽,你到底愛我嗎?”面對孩子的疑問,我內心是難過的,有時也問自己“是不是對孩子太過嚴厲了?”但是“自古慈母多敗兒”的道理,讓我明白,嚴管慈愛相結合才能教育出品行優秀的孩子。為了讓孩子積累知識,明白道理,我堅持每天陪孩子閱讀睡前故事,在長期堅持下,孩子越來越懂事,面對曾經的不解和犯錯時,都能透過正視問題發現不足,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陪伴是最好的愛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堅持每天下班就回家陪伴孩子,輔導作業、陪伴閱讀、做遊戲、講故事….剛上一年級時,孩子因為不會背算術口訣表急得直哭,為幫助孩子加深記憶,我堅持讓孩子每天早晚閱讀故事繪本,在接送孩子上學的路上和孩子一起玩加減法接龍游戲。很快,孩子就能把算術口訣背得滾瓜爛熟。以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愉快學習、收穫知識,長期的培養引導,女兒現在成了快樂活潑、明事懂理、樂於助人的孩子,還當選了班裡的小小學習委員。

  榜樣傳承優良家風

  相比帶孩子去各種旅遊景點,我更喜歡帶孩子回農村體驗生活,那裡沒有城市的喧囂和誘惑,孩子所見的是青山綠水、是村子裡長輩們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艱辛,是一粥一飯親力親為的忙碌,是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在照顧曾祖父、曾祖母的情景,是一家人和睦融洽、彼此關愛的快樂和幸福。

  不必好高,清貧的家庭,平凡的工作崗位,同樣可以煉就深刻的家訓;不必騖遠,用心奉獻,用行影響,同樣可以鑄就優良的家風。家庭教育、家風家訓,其實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是大口號大道理,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言行舉止的浸潤,長期身體力行、默默無聲的影響。如果我們每個家庭、每個父母都能修養己心,修正己身,多陪伴守護,用心去恪守,用情去踐行,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美好!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5

  王美麗,一個普通人的名字,在我們齊七小區居民的心中卻有著強烈的震撼作用,這種震撼不是來自“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來自王美麗家庭長期以來默默無聞為小區居民普及科學文化、為豐富小區居民健康快樂的業餘文化生活,所作出的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

  退休以後的王美麗夫婦倆,是小區志願者隊伍的成員,也是文明小區的積極參與者。他們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傑,不僅是小區的文藝骨幹,還在周家渡各小區文化生活的舞臺上,留下了熠熠生輝的足跡。他們一家,溫馨和睦、其樂融融。看書、看報、製作科普宣傳版面、寫讀書筆記、收集整理各種健康科普等資訊是他們的一大愛好。倡導終生學習的理念,活到老學到老,正是他們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閒暇之餘,家庭文化娛樂生活豐富多彩。使家庭不僅是生活的港灣,更是共享學習樂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臺。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透過家庭學習的心得體會,在小區組建了老年“讀報小組”。她深知小區內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糧而難與人溝通的困惑,動員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讀報小組”中來。使小區老年朋友有了一個瞭解國事、天下事的視窗,提供談天說地侃新聞、傾訴心裡話的場所。為了滿足老年人特殊的學習需求,王阿姨備足了功課.如:通俗易懂的國內外形勢的宣講,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與子女的糾紛問題等。如:“5.12”四川汶川發生強烈大地震的訊息傳來,“地震來臨如何避險?”教會老人們如何應對地震小常識的同時,也動員他們一起參與慈善募捐,為災區人民獻愛心。她的“讀報小組”,曾被周家渡街道評為“優秀讀報小組”的光榮稱號。

  十年前,為抵制陋習、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同時也與小區居民共享由新科學帶來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覺肩負起小區普及科學文化的重任,在樓道里設立了“科普園地”。把科學生活的理念以宣傳版面的形式傳遞到每家每戶,每月一期刊登在樓道的“科普園地”上。大到世博、奧運、文明禮儀知識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飲食起居,內容包羅永珍。如:使用家電節能的小竅門、人人養成健康行為、防止肥胖也應該從娃娃抓起等。並不失時機結合突發事件及時編寫科普小常識。如:浦三路加油站發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題“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機”的宣傳版面。並不定期刊登宣傳規範文明行為的漫畫系列插圖,掛在樓道內。

  年高79歲王阿姨和她81歲的老愛人,為了使科普宣傳版面做得既圖文並茂又美觀大方,花費了很多心思在裡面。學剪紙、學繪畫、練寫仿宋字、學寫毛筆字,每一塊科普宣傳版面都凝聚著他們夫婦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裡,常常可以看到夫婦倆,你來寫字我磨墨;你來剪紙我畫畫。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傳版面總能吸引居民們的眼球,更是得到廣大居民的一致好評。……十年來,使科普文化知識從樓組傳播到小區十個樓組乃至整個小區。

  十年來,王阿姨夫婦倆製作的宣傳版面,共有167塊;十年來,王阿姨自始至終辛勤地耕耘著她的“讀報小組”、“樓組文化”象一顆螺絲釘,默默無聞地奉獻在小區科普事業上,難能可貴!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群“科普示範家庭”,名副其實!

  一個立足小區、發揮特長,用滿腔熱情為我們齊七居民區普及科學文化作出很大貢獻的王美麗家庭,在崇尚科學文化的今天,無疑是我們周家渡社群科普示範家庭的傑出代表,功德無量!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6

  我叫xxx,是周寧縣實驗幼兒園的一名幼教。2019年12月,我嫁進了這個家庭。當時家裡有我公公、婆婆、丈夫和我。我們一家4口,相親相愛,其樂融融。2019年,我丈夫在下海的熱潮中辭去了教師一職,一人到上海做生意,留下一個4歲的兒子以及兩位老人給我照顧。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9年3月,對我來說是灰色的一年。當年我的父親在正月過世。我還沒從悲痛中走出來。我那一向樂觀開朗的婆婆又被查出是肺癌晚期,這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當頭一棒。在丈夫的極力勸說下,婆婆終於答應到上海接受治療。

  婆婆在上海治療期間。我因為孩子小,又要上班,沒能去照顧,心裡很是不安。只好天天給婆婆打電話問候,瞭解她的病情,婆婆總是樂觀的說:“沒事,好多了,過幾天就能出院了,你在家要上班又要照顧孩子,自己身體一定要多注意啊……”每次接完婆婆的電話,我總要大哭一下。她自己生病了,還不忘關心我。終於迎來了暑假,我把兒子寄在孃家餵養,整整兩個月陪伴在婆婆身邊。每天給婆婆講些勵志的故事,婆婆的心情也越來越好。—

  為了更好的方便照顧,我們把婆婆從上海腫瘤醫院轉院回到福州腫瘤醫院,於是,我利用週末時間,帶著孩子去看望她,安慰她,讓她心情舒暢。看著婆婆那消瘦的臉頰以及脫落的頭髮,我總是偷偷躲進衛生間止不住的淚流滿面。接下來的日子,婆婆的病情越來越嚴重,醫院發了病危通知書,我們只好帶婆婆回周寧。可是,在家的每個晚上,婆婆總是全身痛的睡不著,但為了不影響到我們,她咬著被角強忍著不發出聲音。在家人的極力勸說下,婆婆才肯住到周寧醫院。每天下班後,我總是換著花樣,精心熬製各種營養湯送到醫院,並一口一口地餵給老人吃,由於併發症感染,婆婆滿嘴都潰瘍了,根本無法張大嘴巴,我只好用吸管讓婆婆慢慢的吸。由於病情擴散,婆婆全身不能動彈、大小便失禁。婆婆是個愛乾淨的人,每天都要給老人換好幾次床單、褲子。忙活完婆婆我再回家忙家務,忙孩子。休息日全天伺候,婆婆愛吃什麼,我就買什麼,照顧的間隙逗老人說笑,婆婆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婆婆逢人便說:“有女兒不如有個好兒媳,我家媳婦待我比親閨女還親。同病房的人也都說,跟親閨女一樣。

  雖為婆婆花費了鉅額的醫療費,但婆婆最後還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年邁的公公,沉重的家庭負擔壓在了我的肩上。我一邊工作一邊盡孝,下班後忙買菜,煮飯,收拾屋子,照顧老人孩子,忙得像旋轉的陀螺,但我也沒有任何怨言。

  孝敬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是晚輩應該做的,我們自己也會變老,這也是給我們的孩子做個榜樣。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7

  有句歌詞唱到:回家的感覺真好!一提到“家”,總會給人以親切、溫馨之感。“家”,是人生的起點,是成長的避風港和歸宿。在這裡,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一方晴空,兒女用孝順的心給父母奉上一縷慰藉;在這裡,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福建省周寧縣浦源派出所所長詹家便是這樣一個溫馨小家。從1992年踏上工作崗位,後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至今23年過去了,詹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默默無聞地為群眾辦實事,獻愛心。從警20多年,沒有刀光劍影的殊死格鬥,也沒有驚心動魄的警對決,在平凡的崗位上,詹只是從一點一滴做起,從不放過每一個事關群眾冷暖的細節;只是一步一個腳印地一路走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警察為人民”的錚錚誓言。作為家中五個子女中的幼子,詹就小就體會到年老的父母將他養育成人的含辛茹苦。結婚後立馬將年老體弱的父母接到身邊照顧。現在其父親已95歲,母親86歲高齡了。目前一家五口擠在僅六十平方米的小套間內,小學四年級的女兒還和兩夫妻同睡一個房間,即使在住房條件這麼緊張的情況下,但夫妻倆毫無怨言,默默配合照顧好兩個高齡老人。平常要是家中老人(不論是自己父母還是岳父岳母)有個頭疼腦熱的,他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左右,尋醫問藥。對工作的認真負責讓詹常常早出晚歸,工作繁忙時,幾天幾夜不著家更是家常便飯。對於這一切,作為一名周寧縣郵政局普通員工的妻子周葉容,她毫無怨言。眾所周知,郵政局日常工作緊張忙碌,時常加班加點,但是她從來不覺得苦,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臉,聽到老人溫暖的關懷,她覺得一切疲憊都消失了。結婚十多年來,丈夫對待工作的認真努力,她看在眼裡,體諒在心裡,在她心中認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了。不僅如此,她對待工作也從不輕忽,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先進個人,2019年更是被評為省級優秀營銷員。孝順老人,教育孩子,認真工作,這已經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對妻子的辛苦,詹滿懷內疚,他常說老婆跟著我吃苦了。家中的兩位老人更是常跟左鄰右舍誇:“兒子孝順,更難得的是媳婦孝順,跟女兒一樣呢。”老人家來自農村,手腳勤快,為人淳樸善良,體諒兒子媳婦的不容易,常常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家中唯一的獨女,既聽話又懂事,成績優秀,父母加班不在家時,孩子自己乖乖在家學習,給夫妻倆省了不少心。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讓辛苦撫養自已長大的父母安享晚年,才能培養教育好孩子,才能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8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xx是xx菸草工業xx捲菸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也是xx市“公益圈”有名的慈善達人。xx創辦了xx市義工協會,常年組織志願者參與公益活動。在xx的帶動下,他的妻子吳曉娟和兒子吳宇航也加入了xx市義工協會。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做公益不是一次簡單的心血來潮,更不是流於表面形式,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是善行和大愛的傳承與堅守。

  讓時光倒流到2010年。那年,xx創辦了xx市第一個志願服務組織——xx市義工協會。在xx的堅定執著和家人的支援鼓勵下,協會從最初只有幾個人參與,發展壯大到現如今的幾百人,xx市義工協會已經成為了當地特色的民間公益組織。自協會成立以來,相繼開展了資助寒門學子、情繫孤寡老人、關愛留守兒童等志願服務活動,義工們把愛心與溫暖灑遍林海大地。8年來,xx帶領會員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共計300餘次、幫扶困難群眾5000餘人次、捐款捐物60餘萬元。

  2011年9月,在得知xx市的張義輝和袁永豔夫妻二人分別患上白血病和尿毒症而無錢醫治的訊息後,xx立即召集義工成員為這對夫妻奔走,帶領義工成員走遍xx大街小巷,向行人和商家發起救助倡議,並在林海廣場舉辦了一場主題為《愛與希望同在》的募捐義演活動,用愛心行動為重病患者募捐善款2.4萬元。

  清白做人、幫助他人、禮讓互助……xx夫妻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樹立了榜樣。xx每次參加公益活動,都會帶著兒子去。xx一家人雖然是平凡的普通家庭,卻始終不忘心繫他人、心繫社會,為公益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志願者的大愛精神,堅持把志願互助、文明和諧的家風傳承下去。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9

  作為一名清潔工,她從無怨言,默默地支援著丈夫的事業,承擔著教育兒女的責任。平時夫妻倆生活上相互關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他們結婚十多年來,家裡總是充滿著和諧的氣氛,笑聲不斷,得到街坊鄰里的羨慕和讚揚。

  “學會理解和包容,要懂得感恩,想想自己,想想別人,每一個人都不容易。”這是她感悟最深的一句話。在他們結婚的十六年中,婆媳之間、夫婦之間,始終注意尊重對方,做到相互理解。自古以來,婆媳之間免不了有些摩擦,但是作為兒媳,她能夠用那顆熱愛家庭、關愛家人、希望老人安康、兒女健康向上的善良之心,真誠對待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使這個家庭成為人們羨慕的和諧家庭。

  十年前,xxxx的公公在一次車禍中不幸損傷了中樞神經,多年來行動不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車禍剛發生後,他們夫妻倆四處打聽,求醫問藥,但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從此照顧老父親的重擔就落在了他們身上。他們天天給父親按摩、吃藥,洗頭、洗腳。一個行動不便的人,大小便失禁是再所難免的,作為兒媳的xxxx,從來沒有嫌棄公公內衣、內褲刺鼻難聞的味道,總是給他換洗得乾乾淨淨。為使老人生活得舒心,隔三差五,她還做一些老人喜歡吃的佳餚,為他添幾件新衣。老人經常在親戚鄰里間誇讚她:“我尋了個好兒媳!”

  雖然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掛齒,但它就像催化劑一樣,使他們全家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生活有滋有樂。她帶著一顆善解人意的心,以她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熱愛家庭的'本能,把這個家庭安排得井井有條,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十六年間,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寬容善良之心,維護和建造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0

  什麼是幸福?有人認為腰纏萬貫是幸福,有人認為位高權重是幸福,有人認為食可裹腹就是幸福,而今天的影片主人公董覺得有個溫馨和睦的家就是福。

  董今年49歲,家庭共六口人,是西和縣盧河鄉人,膝下一兒一女,外加一個小孫子,夫妻舉案齊眉,家庭其樂融融。

  她本人身兼數職,既是幼兒園園長、村婦代會主任、村計劃生育自管小組長,曾任十三屆人大代表。當她看到好多農村年輕夫婦外出打工,留下年邁的父母照看孩子,山路艱險、水路難行,孩子到了學齡無人照管也不能按時間上學,那一刻她的愛心和責任心被深深觸動了,她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去辦一件事兒,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大腦裡一閃,自己能不能在家辦個幼兒園,收留照看這些留守兒童,也為社會盡點自己的微薄之力,這一想法居然得到了全家人的大力支援。

  家庭是船,事業是帆,帆兒推動船行,船兒揚起風帆。有了丈夫和子女的理解和支援,安心的放開手腳大幹事業,xx年她大膽聯絡當地學校協調教育局申請了辦學資格,向縣婦聯爭取小額創業貸款9萬元,開始了她的創業之路,沒有現成的教學活動房,他就把自家的客廳和臥室騰出來用來教學,自己搭了一間石棉瓦房,吃住在一間房裡,自籌資金購置了活動設施、音響、活動桌椅,聘請了一名幼兒教師和她一起當起60多個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為了不影響孩子們正常上課,還要搞建修,照顧家人生活,操心自己女兒的學習,為了協調好這一系列事情,她每天凌晨4點起床,和兒媳婦一起為4、5個建築師傅做早飯,蒸饃饃、給孩子們打掃衛生,中午11點把孩子們送走,又開始給師傅們做午飯,下午還要堅持看孩子們,送走孩子們已是下午4點,緊接著還是做飯,幫工人師傅幹零活,忙碌到晚上12點多,她的一天也就在勞累中結束了,丈夫和子女,看在眼裡,也急在心裡,身為村支部書記的丈夫,除了忙著料理村上的事務,還要忙家裡的四畝地農活,操心建築的事,可又擔心妻子一個人太勞累,擠出時間幫助妻子乾點家務,照顧孩子們。說起那段時間董沉默了許久說,也不知道自己是咋熬過來的。

  擔任本村村婦代會主任和計劃生育自管小組長17年,工作中總是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一直從自我做起,堅持貫徹執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協助計劃生育宣傳員走訪串戶的講解政策,遇到違犯規定又不合作的家庭,她還會幾次前往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助化解問題。自發組織婦女跳廣場舞、參加乞巧民俗娛樂展演、參與美麗鄉村建設,還積極爭取名額組織婦女參加技能培訓,為他們增收致富拓展門路,被評為西和縣“乞巧傳承人”、“巧婆婆”“縣婦女創業帶頭人”。另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婦更是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他們甘於奉獻、肯於吃苦、勤儉持家、任勞任怨的一言一行,兒子和女兒都看在眼裡。受夫妻倆的影響,兒子和女兒都形成了待人禮貌、樂於助人、尊老愛幼的良好品德,工作上也十分上進,一直是鄉鄰們誇讚的好兒女。

  現在,她的二層教學樓已經投入使用,自己的愛心事業也步入正軌,如今也是三代同堂,添了小孫子,兒子、女兒也已經上班,閒暇時間還可以幫她照料家務、照看孩子。

  她說,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幸福的。就是這樣一戶平凡普通的人家,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溫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1

  有人問:家是什麼?我說,家是愛,家是溫暖,家是港灣,家更是一種責任。因為有了溫馨的家,生活中的每一天才會陽光燦爛。

  一、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我是一名教師,丈夫是一名醫生。工作30多年來,我們各自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在工作中,我虛心好學,不斷提升。本著對教育的那份赤誠,讓我從師範生,到專科,再到本科,從一名普通教師到縣師德標兵、竹海名師,從市教育先進個人、市骨幹教師,再到省骨幹教師、省教學名師。學生送走了一屆又一屆,每屆成績均名列前茅。看著學生一步步成長,一天天成才,一個個成功,那是我畢生最大的幸福。丈夫作為一名功能科醫生,不僅承擔著繁重的工作,還肩負著培養年輕醫生的責任。科室裡的年輕人,他悉心指導,全縣各鄉鎮醫院的心電圖醫生,大多數都是他的徒弟。他不僅僅是工作忙,更是對職業的熱愛,使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到了工作中。

  難怪兒子小時候的作文中寫道:爸爸很難有一天能按時回家吃飯,常常半夜接到電話就立馬衝向醫院,節假日外出遊玩,爸爸從來就沒有和我們同行過。記得“非典”最緊張的時刻,我半開玩笑的勸他,保命要緊,把工作辭了,我們到鄉下去避避風險。平時一向和善的他立馬拉下臉來:“我是醫生,我怎能離開我的崗位?”那一刻,我內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多次得到上級的表彰,我覺得“宜賓市十佳衛生工作者”的稱號當之無愧。

  二、尊老愛幼,家庭和睦

  母親是家裡的後勤部長,她勤儉、善良。因為父親去世的早,我工作以後,母親就和我一起生活。結婚生子後,她承包了做家務和帶孩子的全部重擔。老公對我媽比親兒子還孝順,噓寒問暖,稍有不適,比我還緊張,常給母親買吃的、穿的,幫著分擔家務。假期裡,我和兒子便陪著外婆出去玩,貴州、雲南、廣西、北京、上海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兒子十分孝順,他讀小學時,外婆腰椎骨折,躺在床上三個月不能動彈,兒子端茶、送水、餵飯,接大小便,幫外婆洗腳。前段時間聽說外婆做手術,立馬請假回來,日夜陪伴在外婆床前照顧,醫生護士都誇他。讀大學六年來,每週都要給外婆打電話。兒子很細心,每逢生日節假日,我們總能收到兒子的祝福和禮物。我姐妹家的兩個孩子,讀書一直在我家吃住,老公家的侄子讀書,也住在我家幫他輔導。雖然很辛苦,一大家子倒也其樂融融。

  三、夫妻恩愛,共同進步

  人們常說,不吵不鬧不是夫妻。生活中難免磕磕絆絆。我們在結婚時就立下了一個規矩,吵架時就事論事,只說眼前,不提過往。這條規矩陪伴著我們愉快度過了二十六年的婚姻生活。為了給家庭營造和諧的氛圍,我們從不當著老人和孩子的面吵架。我的個性好強,老公總是讓著我,可遇到激烈的問題,老公火氣一上來,我立馬退讓。我們家從來沒有睡懶覺的習慣,孩子小時,我們陪著孩子晨練,孩子大了出去讀書,我們也按時起床。我們堅持了14年的冬泳,週末和騎行隊員騎腳踏車跑遍了的長寧的鄉村公路,還有周邊縣的大小景點,我們一起去打中老年排球。一位球友對我說,最羨慕你有一個配合支援你的老公。我去林天勇校長那兒學書法,拜師周學漁學指畫,老公不但支援我,還有空就接送加外行點評。我和老公也總會在生日的時候收到對方的驚喜。

  四、樂於助人,見義勇為

  一個心懷善良的人總是幸福的,一個樂於助人的人總是快樂的。騎遊隊裡有一個小隊員曾珠,父母親靠做饅頭為生,父親突發主動脈夾層急重症,經濟困難。老公得知,睡不著覺,連夜起草捐款倡議書發到群裡,短短兩天,就為患者募捐了三萬多元。一次騎車途中,有位騎友剎車失控撞向護欄,當時滿面鮮血,昏迷不醒。我們都嚇壞了,老公畢竟是醫生,一邊叫我們打120,一邊把傷者翻過身來,呼喚傷者無反應,未見呼吸,摸摸頸動脈,立刻做心肺復甦,按了幾十下,才見傷者眼睛動了兩下,終於醒過來了,為救護車的到來爭取了最佳的救人時間。

  我校一位學生得尿毒症急需籌錢,聽我說捐了兩百,馬上掏出兩百給對方老師,說表示點愛心。他聯絡的貧困戶,送去衣物、棉被、糧油,有空就打電話關心。因為一年四季都在淯江河游泳,老公碰到過許多險情,他總是奮不顧身的跳下水去救人,先後救起過大學生、農民工、小學生、公務員。為此,他被縣政府、市政府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我們學校有位過世老師的遺孀,八十八歲高齡,獨自住在竹都公園旁的簡易房裡,兒女都在外打工。自從她老伴去世後,我就一直負責每個月去銀行幫她取生活補貼,逢時過節前往看望,送去慰問品。兒子高中同學家庭困難,打球骨折不敢跟家人說,兒子讓老公聯絡醫生手術治療,還幫忙付了部分醫藥費。一個農村同學,家裡缺乏勞力,暑假裡,兒子就約上其他同學幫忙打穀子。

  我們是世間最平凡的兒女,最簡單的父母,我們離最美家庭的標準還有距離。但是,我們家庭的每位成員都有著一顆平凡的愛心,我們互相幫助,互敬互愛,用自己最真誠方式,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2

  沙學榮是大廠縣大廠鎮小廠村的一位普通農村婦女;在村裡提起沙學榮一家,那是人人都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2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丈夫馬強是小廠村的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為了支援丈夫的事業和村裡的發展,她默默奉獻,成為了馬強身後的女人,十幾年來她用自己的勤勞和努力,為家人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全家母慈子孝、家庭和睦,受到了村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她一直堅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勤儉、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給予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為了讓丈夫能安心村務工作,她主動承擔起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務,每天早上5點起來為家人準備早餐,送孩子入校,洗衣、做飯、收拾衛生等等,每天也都是從早忙到晚,全家的日常家務在她手裡打理的井井有條,用她的勤勞樸實支撐起了這個家,同時也是用自己的努力默默支援著丈夫工作,她經常說到“丈夫是村幹部,村裡的事情比較多,相對照顧家庭的`時間比較少,但我並不埋怨他,看到丈夫為村裡辦實事,看到村民們對村幹部的好評和讚揚,心理也是非常驕傲和幸福,希望我的支援能夠成為他努力工作的動力,把村委會的各項工作做的更好”。

  在家庭生活中她始終堅信勤儉持家,節約能源,雖然在生活中有了自來水非常方便,但是她從不浪費一滴水,家裡用電也是本著節約的原則,人離開房間馬上隨手關燈,出門購物都是帶環保袋,家庭條件很富裕的她卻一直保持著這些難能可貴的生活習慣。在處理家庭的重大事項時,夫妻倆平等對待,互相溝通,共同商議,他們勤儉持家對村裡影響深遠,馬強是村書記,他帶頭率先垂範,村民們業紛紛效仿,得到村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沙學榮夫妻倆經常幫助一位村裡的孤寡老人,老人沒有兒女,家庭困難,沙學榮為他申請低保,平時經常為他送飯,收拾屋子,讓老人感受到了村委會的溫暖和幫助,幾次拉著他們夫妻的手激動的說不出話,他們的行為感動了小廠村的千家萬戶,感動了每一位村民,在2021年6月黨支部和村委會換屆中,馬強以黨員全票、村民高票當選,實現了連選連任,他說:“沒有沙學榮,我不能這麼踏實的為百姓服務,她照顧著一家老小,讓我安心工作,這麼多年辛苦她了,她是這個家的頂樑柱。”他們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幫助他人,用他們的愛鑄就了幸福的家庭,同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最美文明家庭的深刻意義。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3

  王小燕,47歲,崔家灣鎮焦石堡村民,一個普通的農家媳婦,上孝敬公婆,下相夫教子,贏得村裡人的一片讚歎。

  焦石堡村地處偏遠,山高溝深,交通不便,主導產業以勞務輸出為主。為了維持一家生計王小燕的丈夫黃小紅常年外出務工,公婆體弱多病,王小燕毅然挑起家庭重擔,下地幹活,打理家務,照顧公婆,教育子女,她都做得有條不紊,解除了丈夫的後顧之憂,是名副其實的賢內助。

  丈夫的叔叔48歲才娶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嬸嬸,2008年生了一個兒子,取名黃奧紅,一大家人真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叔叔終於後繼有人,憂的是孩子沒人照顧。叔叔常年患病,嬸嬸勉強可以自理,奶奶年事已高,其他親戚都離得遠,平日裡王小燕總是幫襯著奶奶照顧襁褓中的小叔子,雖說是小叔子,年齡還沒有自己的孩子大。孩子四歲那年,奶奶突然撒手人寰,那一年王小燕的兩個孩子也上到了中學,她必須要離開村裡到綏德縣城租房照料兩個孩子上學。臨行,無人看管的小叔子拉著王小燕的手久久不肯鬆開,哭著央求:“嫂嫂我也要和你去城裡唸書!”,望著小叔子純真無邪的眼神,王小燕心軟了。進城後,衣食住行生活開銷驟然變大了,光靠丈夫一個人務工根本無法支撐,為此王小燕送小叔子去幼兒園後,都會去超市打工,補貼家用,每天做飯洗衣、接送孩子、打工,像趕集似的,忙得團團轉,有時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她暗下決心,不管多難都不能委屈了小叔子,家裡有什麼好吃的都是揹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偷偷地塞給小叔子。這一堅持,就是七八年,期間的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如今終於苦盡甘來,王小燕的兩個孩子在她的影響下也都寬厚仁慈,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常常往家裡寄錢,電話裡總是詢問小叔叔的學習生活,小叔子黃奧紅也上到了小學四年級,勤學懂事,有國家的各項教育扶持政策,上學花銷也不大,王小燕終於可以鬆一口氣。言談中,每每提到小叔子黃奧紅,王小燕總是滔滔不絕,眼神裡滿滿的都是自豪。雖是小叔子,王小燕卻當親兒子一樣看待,她用一個農村婦女樸實無華的行為傳遞出了最真摯的愛。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4

  常彩霞的三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溫馨和諧,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常彩霞是一名紫軒社群衛生計生專幹,工作中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做好社群的服務工作。她深入瞭解全社群每位育齡群眾的家庭情況,做到居情、戶情一口清。丈夫申建軍是市五一路小學教師,是嘉峪關市“131”名師“學科帶頭人”,“金鑰匙”導師,優秀兼職教研員,市級“十佳教師”,優秀園丁獎獲得者;同時也是市五一路小學教師志願者,平時對學校家庭困難的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總能獻出愛心,組織全校師生愛心捐助,為學困生輔助功課,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在夫妻兩人的教育下,兒子申致遠也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孩子,現就讀於西南科技大學,待人有禮貌,尊老愛幼,有愛心,能熱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在他們家庭裡,夫妻倆恩愛和睦。丈夫工作忙了,常彩霞就把家裡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條,不論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還是婆婆都一視同仁。常彩霞工作忙了,丈夫對她的工作也是特別支援,在處理家庭的重大事項時,夫妻倆互相溝通,做到雙方都心情舒暢。夫妻倆平時喜歡看書,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率先垂範,為兒子做榜樣。生活中,他們一家崇尚節約,反對浪費,全家人能夠省吃儉用,勤儉持家。對外,他們全家善良熱心,極具同情心,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困難。

  常彩霞家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一家人用實際行動為文明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一份力量。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5

  袁生容,是寶源鄉玉豐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她勤勞致富彰顯女性本色。她生長在農村,紮根農村,深刻領會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她不失時機抓住發展的機遇,順應市場需求和政府需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廣開門路,多種經營,走出了一條勤勞致富路。1998年,袁她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退耕還林,幫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護工程 100餘畝,承包村民山林300畝發展竹產業,現竹產業已經成為寶源鄉的支柱產業,農民因竹產業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02年榮獲全國"三八"綠色獎章榮譽稱號。

  她樂觀向上從容面對生活。她只有一個小學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卻經歷著一些不平凡的事。當初為了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援她。鄉親們也冷嘲熱諷,認為她一個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實際了。可她為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丈夫的反對和鄉親的嘲諷,把3個孩子丟給了丈夫,一個人跑專案,找資金,籤合同,還經常一個人上山植樹造林,並吃住在山上。後來丈夫被她的執著感動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還林專案,還幫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專案,鄉親們也被他們一家的堅定信念感動著,當初嘲諷她的人紛紛豎起大拇指——袁生容真了不起。現在,她每天都樂觀的生活著,在50歲時還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加入鄉里的文藝隊,自導自演"寶源十八奇",她的樂觀精神感染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教子有方教會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現與兒子和兒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順、懂事是她這輩子的收穫。兩個女兒經常回家看望雙親,兒媳更是把他們當著親爹親媽一樣的孝順。在她的感染下,初中畢業的兒子現正自考大專,他說,因為曾經的年少不懂事,放棄了學業,現在自己已成家立業了,要多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節拍,不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小兩口經營著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兩口在農親時節就幫助他們打理店面,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著他們的孫子出世。

  她團結鄰里助推社會和諧。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袁生容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袁生容說:"她們現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帶動當地的村民共同發家致富,兒子準備結合赤水的旅遊產業,在寶源鄉開一家農家樂,帶動寶源的旅遊發展,帶動鄉們就業,共同增收致富。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6

  我叫羊亞要,來自海南省白沙縣七坊鎮長龍村委會長龍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愛人和我,還有三個活潑懂事的子女。我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我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愛崗敬業,事業有成,子女熱情上進,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一直堅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的家庭變得更加溫暖。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裡,我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同時協助丈夫管理好家裡種植的六百多株橡膠和幾畝水田。每逢割膠時,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雖然公公婆婆都已不在人世,但對於家裡的老人長輩我都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我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我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作為一名農村婦女,我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合作進取來共同發家致富。在2002年,村裡辦了一個竹編企業,我很幸運地成為了竹編廠的技術骨幹,並且有幸接待前來參觀的外國友人,這次經歷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農村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時我的經歷也鼓舞和帶動了更多的農村婦女努力提高素質,實現自我追求。

  我的丈夫是村委會書記,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群眾對他的評價。連續三屆當選村委會書記以來,團結帶領著村兩委班子,用心做實服務,幫助村民致富奔小康,聯合當地群眾辦起了一個集養豬、養魚為一體的養殖合作社,每年包本包利收入三十多萬元,帶領著全村村民發家致富。由於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我並不埋怨他,看到丈夫為村民辦實事,看到周圍的村民一個個富裕起來,我的心裡也非常驕傲,心裡更多的是一種喜悅和幸福。對於丈夫的工作,我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援,為丈夫能夠有機會為村民服務而感到榮幸,希望我的支援能成為他努力工作的動力,也希望我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村委會的工作做得更優秀、實在。雖然他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會主動地幫我,承擔起丈夫在家應承擔的責任,對於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總會主動與我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

  我育有一子二女,說起兒女,是我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子女們非常地聽話懂事,平時他們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不用我操勞,若是碰上割膠的時候,他們也都會主動地去幫我收膠水,大兒子有時候還會主動和我一起去割膠。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大兒子2009年考上了政法學院,大女兒幼師畢業後邊工作邊自學函大,小女兒正在上高三,立志向一本、二本衝刺。雖然兒女們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他們總是常打電話回來提醒我和丈夫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我們。看到孩子們都如此孝順和有出息,自己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我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其實我也沒什麼訣竅,但我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們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時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不會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來,爭取做到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許多,但是也可以獲得許多幸福。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我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我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簷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我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讓我收穫了幸福和溫暖。願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我們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勤儉持家家庭美麗事蹟材料17

  張廷達是小溪市鄉光家村下13組的一名普通村民,一直在家務農,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村幹部和村民普遍認可的好同志。其妻子劉素娥平時為人低調,待人和善、有禮,自結婚以來恪守妻子本分,尊老愛幼,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夫妻倆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一、辛勤勞動,帶動致富

  種植雙季稻、花生10多畝面積,在村裡起帶頭致富作用,鄉、村幹部吩咐的事均能按時完成,是村裡、隊裡的好榜樣。

  二、真心待人。真心待人是他們全家的處事態度,與鄰居都能和睦相處,鄰居們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幫忙,他們都熱心幫助,他們一家人都希望透過自己的微薄之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村民解決一些燃眉之急,他們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儉持家,弘揚家庭美德

  積極倡導男女平等,在村民代表會議中積極提議,並始終維護廣大婦女同志的權益,為廣大婦女同志爭取在村裡的各種應有的權利。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援,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

  四、孝敬老人、教子有方

  家裡有一位80多歲的老父親,是50年代開始在村中擔任村幹部的老同志,現已退休在家,平時的生活都是張廷達夫婦照顧。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養成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師,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具有獨立人格,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長的迫切要求和希望。張廷達夫婦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雖然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但他們竭盡全力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全面發展。他們有兩子一女,從小要求嚴格,並教他們待人處事的道理。子女均待人有禮貌,性格溫和,從不在村裡和人吵架鬧事,成年後,在外學習開車技術等,掙錢貼補家用。去年上半年全家買了輛代步車。

  五、妻子生病照顧細緻周到

  張廷達妻子劉素娥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被查出有嚴重風溼病,一直在邵陽進行治療,但效果不是和理想,手腳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張廷達不離不棄,一直細緻照顧,在醫院時陪床照顧,在家也伺候的很周到。今年年初,張廷達一家轉院去長沙治療劉素娥的風溼病,目前情況得到了一些控制,但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需要堅持。從去年到今年,治療費用已經超過5萬元,今後還需要更多。張廷達一句話沒說,取出全部積蓄,另外,子女均拿出錢補貼母親的住院費和治療費。女兒雖已嫁出,但經常回孃家伺候母親,幫助照顧年邁的爺爺,並經常開導母親劉素娥,增強她戰勝病魔的信心。

  綜上所述,張廷達家庭事蹟典型,各方面表現突出,特評他們家庭為“最美家庭”,同時也願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為最美家庭,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