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故事(通用40篇)

三國演義的故事

  一、三國演義的創作背景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增加了許多奇聞軼事,傳奇色彩與可讀性都大大增強。中唐史學家劉知襲在《史通》中說,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於行路,傳之於眾口”,可見這個時期三國故事已廣泛流傳於民間。晚唐李商隱的《驕兒濤》中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詩句,說明至遲在晚唐時三國故事已婦孺皆知,宋代透過藝人的表演說唱,三國故事更為流行,並且已經表現出“尊劉貶曹”的鮮明傾向。金元時代三國故事被大量地搬上舞臺,院本和雜劇中有許多三國故事劇。據《錄鬼簿》和《太和正音譜》記載,僅元雜劇中就有近三十種演述三國故事的作品。《輟耕錄》中記載的金院本有《襄陽會》《大劉備》《罵呂布》和《赤壁鏖兵》等。元英宗至治年間(1321—1323)出現新安虞氏(一說建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這是今存最早的,也是已知僅有的一部以三國故事為題材的平話。該書是民間傳說中三國故事的寫定本,約八萬字,分上中下三卷,每卷都分上下兩欄,上欄圖相,下欄正文。全書以司馬仲相斷獄故事為人話,正話從劉關張桃園結義開始,結束於諸葛亮病死。從平話的內容和結構看,已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但整體描寫粗枝大葉,文詞鄙陋不通,故事情節離奇,多不符合正史記載,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似乎還是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從上述的記載和殘留的作品看,從晚唐到元末,在民間流行的三國故事愈來愈豐富,這為《三國演義》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元末明初,羅貫中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礎上,吸收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故事,寫成《三國演義》。已知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稱為嘉靖本,題“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繼嘉靖本之後,新刊本大量出現,它們都以嘉靖本為主,只做了些插圖、考證、評點和文字的增刪、卷數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對嘉靖本《三國演義》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等,內容沒有大的改動。

  二、三國演義的故事(通用40篇)

  三國演義是一本精彩絕倫的名著,裡面出現了很多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三國演義的故事(通用40篇),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的故事1

  公元前一世紀左右,中國正處在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期,其中魏國佔據北方,蜀國佔據西南方,吳國佔據南方。有一次,魏國派出大軍,從水路攻打地處長江邊上的吳國。不多久,魏軍就進發到離吳國不遠的地方,在水邊紮下營地,伺機攻打。

  吳國的元帥周瑜,在研究了魏軍的情形後,決定用弓箭來防守來犯之敵。可是怎麼在較短時間內造出作戰所必需的十萬枝箭呢?回為根據當時吳國的工匠情況,要造出這麼多箭,至少要用十天時間,而這對於吳國的防守來說,顯然是時間太長了。

  當時蜀國的軍師諸葛亮正好出訪吳國。諸葛亮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周瑜於是向他請教怎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所需的箭。諸葛亮對周瑜說,三天時間就可以了。大家都認為諸葛亮是在說大話,但是諸葛亮卻寫下了軍令狀,如果到時完不成任務,就會被斬首。諸葛亮接受任務後,並不著急。他向吳國的大臣魯肅說,要造這麼多箭,用普通的辦法自然是不可能的。接著,諸葛亮讓魯肅為他準備二十隻小船,每隻船上要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並插滿草,諸葛亮並一再要求魯肅為他的計謀保密。魯肅為諸葛亮準備好船和其它必需的東西,可是並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諸葛亮說三天時間就能備好十萬支箭,可是第一天並不見到他有什麼動靜,第二天還是這樣,第三天馬上就要到了,一支箭也沒有見到,大家都為諸葛亮捏一把汗,如果到時候沒有完成任務,諸葛亮就沒命了。第三天半夜時分,諸葛亮悄悄地將魯肅請到一隻小船中,魯肅問:“你請我來幹什麼?”諸葛亮說:“請你跟我一起去取箭”。魯肅大惑不解地問:“到哪裡去取?”諸葛亮笑笑說:“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於是諸葛亮命令二十隻小船用長繩子連線在一起,向魏軍的宿營地進發。

  當天夜裡,大霧漫天,水上的霧氣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霧越大,諸葛亮越是命令船隊快速前進。到船隊接近魏軍營地時,諸葛亮命令將船隊一字排開,然後命令軍士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壞了,對諸葛亮說:“我們只有二十條小船,三百餘士兵,萬一魏兵打來,我們必死無疑了”。諸葛亮卻笑著說:“我敢肯定魏兵不會在大霧中出兵的,我們只管在船裡喝酒好了。”

  再說魏軍營中,聽到擂鼓吶喊聲,主帥曹操連忙召集大將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因為長江上濃霧重重,不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所以派水軍弓箭手亂箭射擊,以防敵軍登陸。於是魏軍派出約一萬名弓箭手趕到江邊,朝著有吶喊聲的地方猛烈射箭。一時間,箭象雨點一樣飛向諸葛亮的船隊,不一會兒,船身的上都扎滿了箭。這時候,諸葛亮命令船隊掉轉身,將沒有受箭的一側面向魏軍,很快上面也扎滿了箭。諸葛亮估計船上的箭扎得差不多了,就命令船隊迅速返回,這時大霧也漸漸開始散去,等魏軍弄清楚發生的事情時,懊悔極了。

  諸葛亮的船隊到達吳軍的營地時,吳國的主帥周瑜已經派五百名軍士等著搬箭了,經過清點,船上的中足足有十萬支箭。吳國的元帥周瑜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智慧了。諸葛亮怎麼會知道當天晚上水上會有大霧呢?原來,他善於觀察天氣變化,經過對天象的仔細推算,也得出當天晚上水面上有會大霧的結論。就是這樣,諸葛亮運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從敵軍那裡弄來了十萬支箭。

  三國演義的故事2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將地捆來。劉備將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將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敦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三國演義的故事3

  我讀《三國演義》的故事我從小就喜歡讀書,說起我最喜歡的書,就是《三國演義》了。記得我上大班時,有一天,我到哥哥家去玩,看見哥哥正在讀《三國演義》。回到家,我就苦苦央求爸爸給我買一本《三國演義》。爸爸覺得我太小,看不懂,開始還有些猶豫,在我的再三懇求下,後來只能勉強答應了。

  一會功夫,爸爸從新華書店回來了,給我買來了一本青少版的《三國演義》。我拿到新書,愛不釋手,趕緊翻看插圖。我讓爸爸讀給我聽,我聽了一章,就迫不及待地要自己開始看。當我看到董卓用兵權欺壓百姓,王允用美人計害死了董卓,真是大快人心。

  呂布是一位英俊威武,武藝高強的大將,只可惜他為了金錢殺死丁原,又為美色殺死董卓,最後,死在了白門樓。我對三國英雄十分佩服。關雲長,手拿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馬,溫酒斬華雄,刮骨療毒,留下美談。他水淹七軍,過五關斬六將,死在麥城。諸葛亮神機妙算,草船借箭,巧用空城計智退司馬懿,七擒孟獲,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對劉備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趙子龍手拿涯角槍,胯下絕影馬,單騎救主,在曹操八十萬大軍中七進七出。張飛,手拿丈八蛇矛,胯下爪黃飛電,性如烈火,在長坂坡一人擋住曹操80萬大軍。甘興霸帶一百人偷襲曹軍,沒一人受傷。黃忠智奪定軍山,斬夏侯淵。三國人物才華橫溢。周瑜,乃東吳大將,在赤壁大戰中大破曹操。只因氣量太小,嫉妒孔明的才華,被孔明三氣致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

  曹操用兵如神,計謀多端,又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大詩人,他的《觀滄海》氣勢磅礴,是我最喜歡的三國時期的名作。龐統,與孔明合稱鳳雛臥龍,在落鳳坡中了張讓的埋伏,被亂箭射死。司馬懿與諸葛亮較量了幾十年,輔佐曹操統一天下……說起三國人物,我就會誇誇其談,說個沒完沒了,媽媽說我是個地道的三國迷。後來,我又讀了《三國演義》原著,《三國演義》真是一本讓人百看不厭的名著。它是我心中永遠的名著,激勵著我不斷地去讀書,探索新知識,將來能在我的主場發揮我的作用。

  三國演義的故事4

  我現在是個小書迷,可是我原來非常討厭看書,《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最討厭的一本書,可是萬萬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三國演義》現在讓我非常著迷,而且《三國演義》是我喜歡看書的第一滴泉水。

  那天,媽媽給我買來這本《三國演義》,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讀書。”媽媽回答道:“這是一本很好的書,也是四大名著之一,四大名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幾百年來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深受大家的喜愛。不信你讀讀試試。”

  我心不在焉地讀了起來,覺得很無聊,不一會就打起了哈欠,心想:媽媽說這本書很好,好在哪裡呀,我一點也沒有覺出這本書的好,反而覺得它讓我很無聊,甚至想睡覺。但是,我想起媽媽說得話來,我認真再讀一遍!。

  這次我非常認真地讀了起來,這本書頓時把我吸引住了。特別是《施美人計董卓喪命》這個故事,我很佩服王允,他用貂蟬設美人計,董卓終於死了,無惡不做的董卓死了,真是大快人心,不過王允被殺,我覺得很傷心。

  星期天,我在讀《白門樓呂奉先殞命》,媽媽叫我睡午覺,我很不情願地去爬上床去。可是書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著我,使我難以入睡。等媽媽睡著了,我就起來繼續看書,但是我翻書的聲音驚醒了媽媽,媽媽又叫我快點睡覺了,媽媽說我對《三國演義》入迷了,但也不能影響休息啊!我只好聽話了,這次我一會兒就睡著了,並且睡得十分香甜。

  讀書可以學到知識,也可以帶來快樂,希望你也能成為小書迷,每天都快快樂樂、開開心心。

  三國演義的故事5

  我家書架上的圖書琳琅滿目。有一次我寫完作業,偶然間翻開了一本《三國演義》,不一會就被書中的故事迷住了:“三顧茅廬”啦,“刮骨療毒”啦……每個故事都那麼扣人心絃,動人心魄。我捨不得放下,連上廁所都想捧著看幾眼,可總被媽媽制止。

  有一個週末,我又坐在沙發上看起來。正好看到了“三英戰呂布”的情節:只見“呂布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讀著讀著,我眼前好像浮現了一個英姿颯爽、威風凜凜的英雄形象,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這時,媽媽端來了一盤水果,隱隱約約聽到媽媽說了一句:“吃水果嘍!”我隨口答應了一聲,繼續看“桃園三英雄挺身而出,來戰呂布”的結果。邊看邊隨手從果盤裡拿了一個圓溜溜的東西塞進嘴裡,看也沒看“咔哧”一口,剛咬進嘴裡,我就蹦了起來:“怎麼這個味呀!”定睛一看,不禁樂了,原來我咬的是一個還沒剝皮的桔子!把我酸的直吐舌頭。媽媽也在旁邊笑得前仰後合。

  單單一本《三國演義》就讓我如此著迷,我相信浩瀚的書海里一定有更多的好書在向我招手,讓我去發現,去品味,去感悟!我一定會跟更多的經典名著成為最要好朋友。

  三國演義的故事6

  明媚的陽光下,那本散發出神秘氣息的書,令當時懵懂的、充滿幻想的我如痴如醉!皎潔的月光下,又是同樣的這本書,一幀幀精彩紛呈的畫面,一件件蕩氣迴腸的故事,使我燈火通宵到天明!我疑惑,我不解,我更振奮,更向往……

  一個神秘的故事拉開了序幕。

  記得,那是一個雪花飄落的時節,大概是因為雪花會讓人文采飛揚,遐想連篇吧!於是,我迷上了讀書,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徹底的迷戀上了書——這個文明的使者。也正是從那時起,我才知道了你的存在。

  可是,起始我的書架上並沒有你,我好生失望。後來,在我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爸爸終於同意給我買,我的書架上也終於多了你的身影,你便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心中的那道彩虹。可剛讀了沒幾天,便覺得乏味了,於是將你丟到一邊,不管不問了。記憶中,這好像是從結識你以來,初次沒有了你的陪伴,或許,有那麼些許的孤寂。

  後來,在爸爸的開導下,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也知道了讀書是不能光靠興趣的。於是,你又一次成為了我最好的朋友和最忠實的伴侶,而這一次,我許下的諾言是永遠。

  或許就在那時,我開始學著去品味你。我曾為董卓的暴行憤恨不已;也為關羽的忠肝義膽拍手稱快;我甚至為孔明的逝世而傷心了好幾天……。不管是曹操的雄才大略、劉備的“仁政愛民,韜光養晦”、孫權的“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或是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司馬懿的“胸懷大志,居心叵測”、周瑜的“才華橫溢、精明老到”;亦或是張飛的“威猛剛毅,義薄雲天”等等,都讓我愛不釋手,推崇備至,百看不厭。雖然當時的我並不能完全領悟你的內涵,但我已經深深迷戀上你了。

  至今,當我重新開啟你的嶄新的書頁,回想起童年的天真和稚嫩,有著些許的歉意,又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感受和更深的領悟。

  或許,沒有三國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沒有那個時代龍一般的叱吒,沒有這個曾經彎弓射日的民族一代興亡,就無法鳴奏出你的波瀾曲折,交響出你的搖弋多姿。我也驚羨於你的蕩氣迴腸,遙想官渡之戰,是何等悲涼,惜赤壁梟雄,是何等壯懷激烈。坎坷的征途,揮斥出你王者的風範,霸王的豪邁。

  霸王終究是霸王,風光無限,可是,沒有小人物的映襯,哪來霸王的風采。小人物默默無聞,既不顯耀於朝野,也不聞達於諸侯,但他們卻有樂知天命,安然淡定的人生態度;雖沒有力拔山河之勢,不能指點江山,卻可笑看風雲;沒有運籌帷幄,也不能神機妙算,卻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閒”;雖沒有豐功偉業,也不能一揮而就,卻可以平平淡淡。這些雖不驚心動魄,也不感人肺腑,但卻是我與《三國演義》最真切、最深刻的溝通了。

  我深信,這種溝通還會繼續下去,追隨你的腳步不會停歇,至少我不會。因為這是歷史的掙扎,就讓我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在那無人問津的小道上,獨自去品味,去思索……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時常浮現於我的眼前,但塵封於我腦海中的卻是書中每一個人物對人生的不懈追求與執著。這正是我的需求,我相信讀書會伴隨著我的每一個朝暮,而我也會在讀書中更深刻的理解到人生的真諦。

  三國演義的故事7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 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訊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 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於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譁 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開啟,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 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後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 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後,笑著說:“這怎麼可能呢?”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 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裡拿著拂塵。城門裡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

  司馬懿看後, 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三國演義的故事8

  這個假期,我與你初次相見。

  橘色的封面上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三國演義。可當我把你捧在手心裡時,我有些驚訝——太厚了吧!而當我好奇地翻開書本時,我又心存“恐懼”——書中全是生僻的古文,讓我望而生畏。我急忙合上了書。

  無奈暑假作業之一是每天讀一回《三國演義》,我不得不再次翻開了書,磕磕碰碰,似懂非懂地讀了起來,當是完成任務一樣。讀完第一回,對“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有了初步的印象。

  後來,在童老師的帶領下,許多同學都踴躍報名“品讀三國”的領讀活動。當我聽了同學們抑揚頓挫的朗讀,精彩的品析和簡說時,發現原來書裡有這麼精彩的故事和這麼特別的人物。我開始對你有了好感。於是,我又重新翻開書本讀了起來,當看到精彩句段時,我也學著不同人物的語言大聲朗讀了起來,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宛轉悠揚。同時,我還拿起筆對一些詞句圈圈點點,並寫下自己的想法和體會。我越讀越自信,也積極參加了“品讀《三國演義》”活動,而且連續兩次的精彩品讀,都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於是,我更加喜歡讀你品你。我喜歡主角們縱橫捭闔、馳騁沙場,也喜歡配角們彗星襲夜一般光芒一閃。我喜歡你的真實,每個細節都值得思考,越深入的品味,越能發現它的精彩,越能揣摩人物的個性,越能領悟到作者的思想。

  我越發喜歡你,也更深地讀懂了你。我會大聲朗讀喜歡的章節,比如“孔明三氣周公瑾”、“關於長刮骨療傷”、“出隴上諸葛妝神”等;我會認真地分析故事人物的性格特點。我欣賞才智過人、運籌帷幄的諸葛亮、徐庶、陸遜等謀士;也敬佩武功蓋世、縱橫沙場的關羽、趙雲、黃忠等武將。

  同時,我們的心情也會隨著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而跌宕起伏。當我讀到董卓的暴行,我會咬牙切齒,恨不得鑽進書裡和董卓來個三百回合;當讀到劉備打下西蜀和漢中時,我歡呼雀躍,興奮不已;當讀到關羽、趙雲、諸葛亮等名臣武將相繼離世時,我眼裡飽含淚水,傷感不已;當蜀、吳、魏三國,一步步走向衰敗時,我的心情也隨之落寞惆悵……

  在過去的三個多月裡,我每天都與你形影不離,我一捧起你,就看得入了迷,忘記了喝水,忘記了吃飯,甚至忘記了時間。我已深深地迷上了你。當我看完最後一頁時,依依不捨地合上了書。我很是失落,不想與我的親密朋友告別。而不知不覺,兩本書裡已留下了我密密麻麻的筆記。

  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當我捧起《三國演義》時,就彷彿與一位高尚人士在談歷史,談人性,談謀略,談感受。感謝小藝的推薦和陪讀,讓我愛上了《三國演義》,愛上了看書,讓我瞭解了歷史,學會了思考,理解了深刻複雜的人性,能讓我們在今後的道路上演繹出更精彩的人生劇本!

  三國演義的故事9

  現在的我是一個“書呆子”。但是你想不到我從前非常討厭讀書吧,特別是《三國演義》這本書,可是在我媽媽嘮叨超聲波發作完後我就變了個人。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我媽媽讓我讀《三國演義》,我剛看了一會兒就把那本書給扔到了沙發上,這時,我媽媽的嘮叨超聲波發作了,“讀書能給你知識,也能給你思想,還能給你……”,等等讓人難以聽懂的詞語,等到她講完的時候時間已過了半個小時。為了不再聽到媽媽的嘮叨超聲波,我就拿起那本書看了起來,看著看著我就喜歡上了《三國演義》。

  今天,我又拿起《三國演義》看,時間過的飛快,不一會兒就到了吃飯的時間,我為了多看點兒書,只吃了一個麵包就當我的午飯了,吃完以後,我又拿起《三國演義》,忽然,媽媽把我的書搶了過去扔到了桌子上,超聲波再次發作了。

  還有一次,我正在專心的讀書,“該睡午覺了”,媽媽的督促聲嚇了我一跳,我只好極不情願的去“睡覺”了,等到媽媽睡熟了,我又悄悄地來到客廳拿上《三國演義》,正當我回臥室時,媽媽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只好乖乖地去睡覺了。

  有一天,當我讀《三國演義》的時候,看到赤壁之戰章節時,東吳大將黃蓋為了戰勝曹操,獻上苦肉計,被打了一百軍棍,黃蓋昏死了好幾次,我那時還不明白昏死是什麼意思,就問媽媽是怎麼回事,媽媽耐心的給我講了昏死的意思,與我原來想的意思截然相反,透過媽媽的講解讓我更進一步的理解了其中的故事情節,那時我想:不懂的詞和句一定要問媽媽或老師。

  三國演義的故事10

  曹操出兵壽春,轉戰徐州,敗袁術,殺呂布,官封中郎將、關內侯,威權更盛。獻帝不甘心受控制,在衣帶中放入詔書,令董承設計除掉曹操。劉備這時正依附曹操,也參與了預謀。

  為防曹操謀害,劉備於後園種菜,以為韜晦之計。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請劉備在小亭對飲,論天下英雄只有劉備和他兩人。劉備聽聞一驚,將筷子掉落在地上。

  幸好當時雷聲乍起,劉備急中生智,沉著地俯身拾筷,說道:“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掩飾了過去。

  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不久,劉備就以截擊袁術為名脫離了曹操。

  三國演義的故事11

  孫權見關羽實在無禮就決定趁關羽和曹軍交戰的機會,奪回荊州。他的大將呂蒙把戰士化裝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關羽的江邊守軍,順利渡江,趁關羽毫無防備,突襲烽火臺,沒傷一兵一卒就佔領了荊州。

  在呂蒙渡江的同時,曹操派大將徐晃帶大隊人馬攻打關羽。徐晃的兵比關羽多,他把關羽包圍起來。關羽受到孫、曹兩軍夾擊,敗走麥城。

  這時,呂蒙又把麥城緊緊圍住,麥城糧絕,關羽和關平乘夜突圍,中伏被孫權所擒,因不肯投降,父子遇害。從此,荊州歸了東吳。

  三國演義的故事12

  孫權因西蜀拒絕交還荊州,非常憤恨,與曹操結盟,共圖荊州。關羽得訊,起兵突襲襄陽,殺敗曹仁,乘勝進攻樊城。

  曹操忙命大將於禁、龐德前去增援。關羽得信,親自披掛前去迎敵。

  不料中了龐德的箭。後見襄江水勢洶猛,水淹七軍之計,油然而生。

  就在一天夜裡,風雨大作,龐德在帳中,只聽萬馬奔騰,喊聲震天。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急劇湧來。七軍兵士隨波逐浪,淹死很多。

  關羽帶大軍衝殺而來,于禁見四下無路,投降關羽。龐德被生擒。

  三國演義的故事13

  赤壁之戰曹軍大敗,所剩三百人馬,跟隨曹操向華容道退去。關羽領一支人馬欄住去路。

  曹操見了,只得央求關羽說:"我今天無路可走了,望將軍看在我們往日的情份上,給我留一條活路!"關羽說:"你的恩情我已報答,今天不能為私情誤了國家大事。"

  曹操說:"將軍還記得過五關斬六將嗎?"關羽聽了,心中暗想,如果不是曹操關照,我闖過五關也保不住性命。關羽是個重義之人,擺手讓曹操他們過去,曹操終於保住了性命。

  三國演義的故事14

  劉表因年老多病,便想將州內事務託付劉備管理。可是劉備堅決不肯。曹操派夏侯敦領兵十萬伐新野。謀士荀彧說∶“劉備是個英雄,又有諸葛亮做軍師,不可輕敵。”夏侯敦卻不服氣的說∶“劉備不過是鼠輩罷了,我一定把他捉了來。”

  張飛聽說夏侯敦殺來了,便對關羽說∶“曹軍來了,派孔明前去迎敵便是了。”劉備問兩個弟弟迎敵之計,張飛說∶“哥哥何不派孔明去?”劉備批評張飛說∶“孔明用智,兩弟逞勇,怎麼能胡亂推託呢?”

  孔明只怕關羽、張飛兩人不聽排程,請劉備把劍印交給他。孔明一一派了任務給趙雲、關羽和張飛。關羽覺得奇怪,便譏笑孔明輕閒自在。孔明說∶“我只坐守縣城。”張飛也不服氣,但見孔明劍印在手,也無可奈何。

  夏侯敦輕敵冒進,被趙雲引入博望坡峽谷。這時背後火光沖天,兩邊蘆葦也跟著燒了起來,曹軍被燒得人仰馬翻。夏侯敦從小路拼死逃走。

  劉備隊伍大勝而回。關羽、張飛兩人此時才佩服孔明的才智。見到孔明,兩人下馬便拜。

  三國演義的故事15

  孫權見關羽實在無禮就決定趁關羽和曹軍交戰的機會,奪回荊州。

  他的大將呂蒙把戰士化裝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關羽的江邊守軍,順利渡江,趁關羽毫無防備,沒傷一兵一卒就佔領了荊州。

  在呂蒙渡江的同時,曹操派大將徐晃帶大隊人馬攻打關羽。徐晃的兵比關羽多,他把關羽包圍起來。關羽退到荊州城外的一個小城---麥城。

  這時,呂蒙又把麥城緊緊圍住。後來,關羽突圍不成功,在麥城被捉,因不肯投降,孫權殺之。

  三國演義的故事16

  三國時期,劉備派老將黃忠率兵去襲擊曹操的糧草大軍,被曹操包圍,趙雲前去解圍,被曹操追殺,三國演義經典偃旗息鼓的故事。趙雲兵少勢弱,他敞開營門,偃旗息鼓,隻身站在營門口,曹操怕中計就撤退,被趙雲計程車兵伏擊,趙雲趁機追擊,把曹軍打得大敗。

  據《三國志》載,劉備在汝南吃了曹操敗仗,兵不足千。他接受部將孫乾建議,暫投荊州刺史劉表。劉表是劉備的同宗,馬上分撥宅院,妥善安置,待劉備很厚。

  一天,劉表與劉備飲酒聊天,兩個人正談得高興,突然劉備臉色發暗,潸然流下淚來。劉表好生詫異,忙問何故。劉備長嘆一聲,說道:“備往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騎,髀裡肉生。日月蹉跎,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劉備所說的“髀”,即大腿。他的意思是:我往常天天騎馬,大腿上的肉都消瘦掉了;如今我很長時間不騎馬了,大腿上的肉又重新長了出來。想想匆匆的光陰空空過去,轉眼我就要老啦,可那遠大事業毫無成就,所以感到很悲傷!

  這個典故如此產生了:“髀肉復生”、“髀肉重生”、“拊髀興嗟”三個成語。用來對長期賦閒,終日飽食,無所事事,毫無成績可言形跡的興嘆。 想來,現實當中此等現象又豈不比比皆是呢,當然各個所處境地不同,所對情景不同,固然難消差異。但都要呼吸,要吃飯,要勞作,要交往,要盡孝父母,要生兒育女,要報效國家,凡是種種,何不保持向上心緒,何不奮力向上攀登呢!

  三國演義的故事17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更機智。我喜歡讀《三國演義》這本書,一丟下飯碗就讀;一寫完作業就讀,甚至出去旅遊都要把它放在揹包裡。

  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想看這本書了。我洗碗、掃地、疊衣服,跟媽媽換零錢,經過我的“持久戰”,終於,媽媽同意給我買這本書了。一買到書,我便迫不及待地回家坐在地板上讀了起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令人感動,“三顧茅廬”的劉備使我敬佩不已,“溫酒斬華雄”的關羽武藝高強讓人拍案叫絕……一個個故事令我難以忘懷。

  三年級的時候,我又開始看第二遍、第三遍,每看一遍,我都有新的發現和收穫。有一次,我把這本書帶到了學校,我的同桌一下課就把我的書搶走去看,而我生怕他們把我心頭之愛撕壞,只好追著他、看著他、關照他千萬要小心。

  如今,我已經五年級了,這本書我已經看了十多遍了,裡面的人物就像放電影一樣時時展現在我眼前。他們使我理解了善良的可貴,學到了遇到困難時急中生智,懂得了朋友有求時要鼎力相助……

  我和它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請聽下回分解!

  三國演義的故事18

  今天,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國中,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臥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三國演義的故事19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歷史小說。作者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在書中著重地描寫了歷時約半個世紀的魏、蜀、吳三國的興衰過程。

  這本書用淺近的語言把百餘年間發生的錯綜複雜的事件敘述得有條不紊。它塑造了一個個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知天時、曉地利,知人知面更知心。“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大擺空城計”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就足以體現孔明當屬智慧的化身。有一副對聯是這樣概括諸葛亮一生功績的——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收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覺得十分恰當。

  武將中,我最欣賞的是關羽。他驍勇善戰,立下無數戰功:水淹七軍、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後,一直跟隨玄德,忠心不二。可惜這樣的大英雄最後因大意而失了荊州,敗走麥城時不幸遇難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與人物深深吸引著我,其中的文化與智慧更是引領著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

  三國演義的故事20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此書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在我心中是一個個傳奇的故事,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肚子在唱空城計。”……的含義。這本書讓我瞭解了古人的足智多謀,比如說:諸葛亮三氣周瑜、諸葛亮建七星壇引東風等,還讓我知道了古代軍士的英勇善戰,比如說:趙雲殺進幾十萬人的,如同入無人之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了,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在民間,諸葛亮向來是位大紅大紫的風雲人物。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臨死之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總而言之,《三國演義》是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的故事21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聯絡了史實《三國志》,我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用了小說的手法,記錄了從漢末到晉初這幾十年的歷史。這期間,先是出現了許多的勢力,後來只剩下蜀、魏、吳三足鼎立,最後由司馬家族一統天下作為結尾。但這其中,作者總是有意神化蜀國,到後來,似乎劉備是正義勢力,而其他兩國都變成了反派角色了。

  其實,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劉備、曹操、孫權其實都一樣。因為他們都是為了一統天下。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樣。換種說法,如果三個人互相為敵,那麼每個人都會看到其他兩個人不順眼。而作者就是站在蜀國的立場上的。就說說咱們耳熟能詳的諸葛亮吧。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羽扇綸巾明明是周瑜的衣服,羅貫中搬到了諸葛亮身上。火燒赤壁,周瑜好不容易等到了東風,卻變成諸葛亮借來的了。草船借箭明明是孫權乾的,卻又用來體現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周瑜之死與諸葛亮無關,把周瑜寫成心胸狹窄,讓他太委屈了。歷史上,諸葛亮是常敗將軍,而周瑜才是百戰百勝,而作者看待事物,就是從蜀國百姓們的角度來看的。

  我們看事物,也要從多個方面來看。雖然說每個方面可能都沒錯,但是我們一定要用最冷靜的頭腦,最公平地看待事物。作文

  三國演義的故事22

  在那戰火紛飛的公元3世紀,天下大亂,各地諸侯紛紛起兵,各佔一方。這,就是三國,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年代。

  我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我敬佩書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劉玄德(劉備)、張翼德(張飛)、關雲長(關公)、趙子龍(趙雲)等。

  看完這本書,我想到了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三人。劉備,字玄德,是三國時期蜀漢的開國皇帝。他結交了被人們稱為“武聖”的關羽和愛結交天下豪傑的張飛。我還記得,他們走進桃園,備下青牛、白馬等祭禮,三人一起焚香跪拜,立下了誓言:“今劉備、關羽、張飛在此結拜為異性兄弟,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下共戮!”是啊,他們有難同擋,有福同享,真是好兄弟啊!

  我還想到了給關羽刮骨療毒的華佗。關羽在樊城之戰中,左臂中了毒箭,骨頭髮青。他四處尋找醫生,最後,華佗來了。他看看關羽傷勢,嚇了一跳:如果再不治,幾天後這隻手就廢了!華佗於是問關羽:“我需要把你的皮肉割開,刮骨頭上的毒。你能忍住嗎?”“我視死如歸,當然不怕。”關羽說。就這樣,關羽喝了幾杯酒,邊與馬良下棋,邊伸臂讓華佗醫治。華佗取出尖刀,讓助手捧盆在下邊接血。華佗割開皮肉,就“嚓嚓嚓”地刮起來。關羽邊喝酒吃肉,邊談笑下棋,全無痛苦。刮骨聲仍在沙沙作響。眾人屏住聲息,沒有一絲動靜。華佗鄭重地縫完最後一針,閉上雙目靜默了許久,彷彿剛從空前的激動中解脫出來,同時也佩服關羽的堅韌。

  英雄就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三國演義的故事23

  赤壁大戰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計。一日深夜,老將黃蓋來到帳中,商議破曹以火攻為好。周瑜說:"我也這樣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無人去曹營詐降。"黃蓋自告奮勇,甘願領此重任。

  當夜二人定下"苦肉計"。第二天,周瑜傳各路將軍帳下議事,命大將們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抗敵。黃蓋反對說:"不用三個月,如果這個月能破敵就破,不能破敵,早點投降!

  "周瑜聽後大怒道:"我奉命督軍破敵,你敢動搖軍心,推出去斬了。"黃蓋驕傲地說:"我是東吳三世重臣,南征北伐時,你還不知在哪呢?"在場的將領們跪下替黃蓋求情。

  周瑜狠狠地說:"看在眾將面上,饒你不死,打一百軍棍!"武士們把黃蓋推倒在地,沒打到五十下,已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幾次暈死過去。黃蓋的好友闞澤,根據周瑜的安排,帶著黃蓋早已寫好的投降書前去詐降。

  不久,曹操又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說只要見到插有青牙旗的船隻就是黃蓋來投降了。結果在赤壁一戰中,黃蓋引火船衝入曹營,大江之上一片通紅,把曹操用鐵鏈連起來的幾千條戰船燒成灰燼。

  三國演義的故事24

  話說自東漢以後,天下四分五裂,出現了各式各樣的企業,其中最大的兩個霸主:一是曹操的快遞公司,憑藉雄厚的財力壟斷北方的市場;二是孫權的東吳造船廠,以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獨佔南方市場。在他倆的壓制下,沒有任何企業超過0。3%,而賣草鞋的劉備、賣紅棗的關羽和賣豬肉的張飛因為自己的銷售量太低,難以維持生計,於是一起建立了一個小公司。

  公司開業後沒幾天,董事長劉備來到一處算命攤詢問他如何把生意做大,那人說:“其實把生意做大的方法很簡單,先生可否聽過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者即得天下!”

  正好有一個人路過這裡,喊:“號外號外,臥龍先生今日凌晨下榻茅廬客棧”(諸葛亮現在只是一個賣蘿蔔的)為了請諸葛亮出山,劉備連逛了兩次茅廬,卻都因為諸葛亮提出的天價年薪無功而返,第三次因龐統(鳳雛)也答應出山,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了。於是諸葛亮成為了劉關張公司的經理,而龐統也以副經理的身份混了份高薪。在他倆的幫助下,劉關張公司以前所未有的形勢擴張:劉備的草鞋橫跨太平洋,遠銷國外;張飛的豬肉和諸葛亮的蘿蔔完美結合,“豬肉蘿蔔湯”成為養生界的第一聖品;紅棗更是人手一大把,成為每日必吃的零食之一。慢慢地,他們公司的市場份額從0。001%變成了0。5%。

  一開始孫權並未怎麼關注,可曹操認為能在他和孫權的壓制下市場股份超過0。5%都是人才,於是他和劉關張簽了合同,孫權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少,直到有一天孫權發現自己的市場份額只有10%了,想補救回來,可一切都是徒勞,終於在一天晚上他破產了。劉備以為這下可以得到一半天下了,誰知他的公司市場份額不僅沒增,反而全被曹操搶走了,合同也被他燒了,於是曹操得到了天下。

  劉備想與關羽、張飛、諸葛亮、龐統商量計策,不料只找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姓劉的,我們已經投靠曹老闆了,你自己去國外賣草鞋吧,哈哈哈!”劉備憤憤不平地說:“唉,我真後悔當初看走了眼,居然重用了這些忘恩負義的傢伙!”他凝望著窗外……

  三國演義的故事25

  我看過許多的名著,但我最喜愛的是《三國演義》,書中人物眾多,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勇猛直率的張飛,忠心護主的趙雲等,但我最喜歡的人物是關羽,他武藝高強,重情重義,是一個忠義智勇兼備的人,他的許多故事讓我欽佩不已。

  關羽身高九尺,棗紅臉色,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他與劉備、張飛兄弟桃園三結義;他不貪曹操給他的重賞,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終使三兄弟重聚;他秉燭達旦,好讀左氏春秋,能誦如流;他為醫箭傷刮骨療毒時,一面食肉飲酒,一面與馬良下棋,神態自若,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如此英雄氣概,更讓我深深地著迷。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精彩的故事不但增長了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教會了我如何讓做人做事。關羽的那種義字當頭,不俱萬難的氣概讓我敬佩。但他剛愎自用,結果落得了敗走麥城的結局讓人扼腕嘆息。我們應該學習關羽的大無畏的精神,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也要看到關羽的不足之處 ,吸取大意失荊州的教訓,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

  三國演義的故事26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第一次踏上書的階梯是在我2歲時。我2歲時還不識字,但我可以聽懂很多句子。與冰心老人驚人的相似我第一次聽的故事也是《三國演義》,不過冰心是舅舅給讀,我是聽評書聽完的。

  因為《三國演義》是我接觸的第一本書,所以我對它情有獨鍾,尤其是曹操,書中說他很陰險,但從內容來說也沒有體現出他有多陰險。我覺得他只是有很強的謀略,個人情感表現的太強烈了,比如有時他就不能控制自己爭強好勝、憤怒的情緒罷了。不過與他這樣的人在一起工作,打天下確實很危險,隨時有可能送命。

  我對曹操一生的經歷很是好奇,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地轉移了我好奇的朝代。前年,媽媽給我買了一部講春秋戰國的書,而書後則推薦另一套書《卑鄙的聖人~曹操》,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憶,我馬上讓媽媽給我買了這套書。書很快就到了,我終於能瞭解曹操了。一口氣看完後,我明白了三國的真正內幕。原來陰險的不是曹操,而是《三國演義》中描寫很憨厚的劉備,他一投再投,靠投靠別的勢力起了家。按理來說他是最陰險的,不過可能因為他的樣子比曹操好看,人們的印象中他比曹操好吧。

  三國的例子讓我明白了,人們眼中看你是好人比你幹了什麼實事都要強。但是我寧可做幹了實事不被人認可的曹操,也不做劉備這樣的小人。

  三國演義的故事27

  空城計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素以善於指揮戰爭而著稱。

  有一次,魏國得到訊息,得知蜀國的戰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萬士兵,就派大將司馬懿率領十幾萬軍隊前去攻打。蜀國得到魏國的軍隊正迅速向西城趕來的情報後,從國王到士兵都非常緊張。以一萬士兵抵擋十幾萬敵人,如以卵擊石,必敗無疑。可是蜀國要從別的地方調集軍隊增援又來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託在一向足智多謀的軍師諸葛亮身上。諸葛亮也有些犯難,但嚴峻的形勢又迫使他必須拿出一個應對的辦法來。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萬全之策。他命令城內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暫時躲避到一個安全的地方,然後大開城門,等候敵人的到來。魏國大將司馬懿不久即帶兵包圍了西城,但令他吃驚的是,本來以為會戒備森嚴的西城卻城門大開,城牆上也看不到一個守衛計程車兵,只有一個老頭在城門前掃地。正在他大惑不解的時候,就看到城樓上出現一個人,正是他的老對手諸葛亮。只見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預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來,隨即悠揚的音樂從城樓上傳下來。魏國的將士都愣住了,在大軍圍城的危急關頭,蜀國的軍師諸葛亮卻彈起了琴,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面對開著的城門和彈琴的諸葛亮,老奸巨滑的將軍司馬懿竟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諸葛亮足智多謀,可諸葛亮膽敢大開城門迎候十幾萬大軍,這太出乎他的預料了。因此他想,城裡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馬。這時,就聽得城樓上傳來的琴聲由舒緩漸漸變得急促起來,彷彿暴風雨就要來臨一般。司馬懿越聽越不對勁,他懷疑這是諸葛亮發出調動軍隊反攻的訊號,於是急忙下令他的軍隊撤退。成千上萬的魏軍迅速撤退,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就這樣,蜀國的西城沒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這就是諸葛亮有名的“空城計”。

  這則按語又講了兩個故事。張守圭接替戰死的王君煥,正在修築城牆,敵兵又突然來襲。城裡沒有任何守禦的裝置,大家驚慌失措。守圭說:“敵眾我寡,又處在城池剛剛破壞之後,光用石頭和弓箭是不對退敵的,應該用計謀。”他讓將士們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飲酒奏樂,若無其事。敵人懷疑城中有備,只有退兵。齊祖鋌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張守圭又多一招:等賊兵以為人走城空,不設警備時,突然命士兵大聲叫喚,更將賊兵搞得糊里糊塗,只得退兵。

  三國演義的故事28

  三國的時候,魏國的國君曹操,他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明。有一次,天氣非常地熱,他帶領幾十萬的大軍經過一片大原野,士兵們從早上走到下午,肚子都沒有吃過一點東西、喝過一口水。其中一個士兵實在受不了:“我們如果再沒有水喝,一定會死掉的。”“對呀!對呀!我也快渴死了!我們不要再走了啦!”士兵一個接著一個開始埋怨起來。曹操看到大家因為口渴都不願意再走,有什麼好辦法讓大家覺得口不渴呢?忽然,他想到一個辦法,曹操指著很遠很遠的一片山林,大聲的對士兵說:“喂!弟兄們,趕快起來喔!前面是一座梅子林,樹上結了好多好多酸溜溜的梅子。我們只要走過這一片大原野,就有梅子可以吃嘍。”士兵們一聽到前面有酸酸的梅子可以吃,嘴裡面不知不覺就產生許多唾液出來,感覺比較不那麼渴了:“哇!有梅子可以吃,那我們趕快走吧!”大家一下子都有精神了,曹操也就順利的帶領大軍繼續向前走。

  從此以後大家就用“望梅止渴”來表示一個人用想像來滿足自己的願望,就像士兵們想到梅子就覺得口不渴了一樣。

  三國演義的故事29

  劉備被曹操所控制,只好在後院種菜,掩人耳目。

  一日,曹操派人來請劉備,去喝酒。劉備不敢不從。

  二人走到一個亭子裡,坐,飲酒暢談。(亭子在花園裡,四周種著青梅)

  席間,曹操問劉備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答了很多人的名字,包括當時雄霸四州的袁紹,以及孫策,袁術等人。

  曹操只是搖頭。

  最後,劉備只得問曹操認為誰是英雄。

  曹操說了了一句很有名的話:“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其中的是使君指的是劉備。

  三國演義的故事30

  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妄想一舉消滅劉備,同時吞併孫權佔據的江東地區,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抗曹。雙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初戰失利,於是曹操退駐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東吳統帥周瑜與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商量,覺得曹操人馬眾多,軍容整齊,如果正面交戰,孫劉聯軍無法取勝,於是他們決定採取火攻,並安排了一系列的計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將商量進攻曹操,老將黃蓋認為對方太強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黃蓋五十軍棍。黃蓋被責打後,派人送信給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時,埋伏在周瑜軍營裡的曹軍奸細也傳回周瑜責打黃蓋的資訊,曹操相信了黃蓋真的要來投降,非常高興。

  這時,聞名天下的軍事家龐統也來拜見曹操,曹操高興異常,立刻向龐統請教一個他正發愁的問題。原來曹操計程車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而且對南方水土不服,經常生病。龐統說:“這有什麼難的?只要把大小船隻搭配,把三十隻或者五十隻船,頭尾相連,用鐵索鎖住,上面鋪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連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戰船用鐵索相連後,衝波激浪,一點也不顛簸。兵士 們在船上使槍弄刀,像陸地上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暈眩。曹操大喜,可是謀士卻說:“戰船連鎖固然是好,可是對方若用火攻,怕難以逃避。”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說:“不必擔心。我們在北邊,他們在南邊。現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哪裡有東南風?他們如果用火攻,豈不是燒了自己?”大家都誇曹操有見識,於是放鬆了警惕。誰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颳起了東南風。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善觀氣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準備。這時,曹操收到黃蓋派人送來的信,約好來投降。曹操帶了將領站在船頭等候。果然看見黃蓋領著十多隻小船,順風駛來,曹操非常得意。十幾只小船趁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戰船前。黃蓋手一招,小船頓時燃起大火,原來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著火的小船藉著東南風,直撞入曹操的戰船營裡,曹操的戰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鐵鏈鎖住,無法脫逃,登時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棄船上岸,誰知岸上屯放糧食的軍營也被周瑜事先埋伏計程車兵燒了。孫劉聯軍乘勢猛攻,曹軍大敗,曹操狼狽突圍,逃回北方。經過赤壁一戰,孫權得以鞏固在江南的統治,劉備則乘機佔領荊州大部分地區,因而形成曹、孫、劉三方鼎立的局面。

  火燒赤壁,還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黃蓋被周瑜責打然後詐降曹操,被稱為“苦肉計”,而龐統是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好朋友,他建議曹操用鐵索連船,致使曹軍戰船被火攻時難以逃脫,此計被稱為“連環計”。

  三國演義的故事31

  到了南蠻之地,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南蠻的首領孟獲。但孟獲卻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獲。放走孟獲後,孔明找來他的副將,故意說孟獲將此次叛亂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頭上。副將聽了十分生氣,大聲喊冤,於是孔明將他也放了回去。副將回營後,心裡一直憤憤不平。一天,他將孟獲請入自己帳內,將孟獲捆綁後送至了漢營。孔明用計二次擒獲了孟獲,孟獲卻還是不服,諸葛亮便又放了他。這次,漢營大將們都有些想不通。他們認為大家遠涉而來,這麼輕易地放走敵人簡直是像開玩笑一樣。孔明卻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讓人心服;以力服人將必有後患。孟獲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優給他獻了個計謀。半夜時分,孟優帶人來到漢營詐降,孔明一眼就識破了他,於是下令賞了大量的美酒給南蠻之兵,使孟優帶來的人喝得酩酊大醉。這時孟獲按計劃前來劫營,卻不料自投羅網,被再次擒獲。這回孟獲卻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歸山。孟獲回到大營,立即著手整頓軍隊,待機而發。

  一天,忽有探子來報:孔明正獨自在陣前察看地形。孟獲聽後大喜,立即帶了人趕去捉拿諸葛亮。不料這次他又中了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甕中之鱉。孔明知他這次肯定還是不會服氣,再次放了他。孟獲帶兵回到營中。他營中一員大將帶來洞主楊峰,因跟隨孟獲亦數次被擒數次被放,心裡十分感激諸葛亮。為了報恩,他與夫人一起將孟獲灌醉後押到漢營。孟獲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內賊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來戰。這次,孟獲回去後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這木鹿大王之營極為偏僻,孔明帶兵前往,一路歷盡艱險,加上蠻兵使用了野獸入戰,使漢兵敗下陣來。這之後漢兵又碰上了幾處毒泉,使情況變得更為不妙。幸虧不久孔明得到伏波將軍及孟獲兄長孟節指點,他們才安全回到大營。回營後,孔明造了大於真獸幾倍的假獸。當他們再次與木鹿大王交戰時,木鹿的人馬見了假獸十分害怕不戰自退了。這次孟獲心裡雖仍有不服,但再沒理由開口了,孔明看出他的心思,仍舊放了他。孟獲被釋後又去投奔了烏戈國,這烏戈國國王兀突骨擁有一支英勇善戰的藤甲兵,所裝備的藤甲刀槍不入。孔明對此卻早有所備,他用火攻將烏戈國兵士皆燒死於一山谷中。孟獲第七次被擒,孔明故意要再放了他。

  後果: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後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於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蠻之地,孟獲等聽後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便不再為南蠻擔心而專心對付魏國去了。

  三國演義的故事32

  馬良的弟弟馬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四川,任綿竹成都令,越希太守。有過人的才華,喜歡討論軍事、計謀,丞相諸葛亮器重有佳,劉備臨死跟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能重用的,你要仔細考察他!”諸葛亮認為不對,讓馬謖當參軍,經常召見他,通宵達旦的談論事宜。

  建興六年,諸葛亮出兵祁山,當時跟隨的有宿將魏延、吳壹等,大家都認為他們適合當先鋒,但諸葛亮力排眾議提拔馬謖,率領大軍在前(當先鋒),與魏將張邰在街亭大戰,被張邰打敗,部隊潰散。諸葛亮進兵沒有據點,只好退兵回漢中。馬謖因此入獄死後,諸葛亮為他哭了。馬良死時才三十六,馬謖死時才三十九。

  三國演義的故事33

  據《戰國策·趙策一》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大權落到智、趙、魏、韓四卿手中,晉定公實際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進戰國時期),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四卿得到訊息後,聯合出兵攻打晉定公。定公無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結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後,宗室姬驕被立為國君,史稱晉哀公。智卿智伯獨攬了朝政大權,成為晉國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別向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了土地。當他要求趙襄子割地時,遭到了嚴厲拒絕。智伯非常惱怒,立即派人傳令給魏桓子和韓康子,要他們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趙襄子。

  趙襄子估計智伯會攻打他,忙找謀臣張孟談商量。張孟談建議到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到了晉陽,趙襄子發現能夠打仗的武器很少。張孟談勸道:“這裡的圍牆是用一丈多高的??╤ù)木做的,殿柱是用銅鑄的,這些都是製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韓兩家攻打晉陽,由於魏、韓不願為智伯賣命,智伯無法取勝。

  晉陽被被智伯水淹,圍困了整整三年,由於地面積水,老百姓都在樹上搭起棚子來居住,城裡糧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凍餓成病,軍心也開始動搖了。一天,張孟談面見趙襄子,說:“魏、韓兩家是被迫的,我準備去向他們說明利害,動員他們反戈聯趙,共同消滅智伯。”趙襄子聽了非常高興,連連拱手錶示感謝。

  當天夜晚,張孟談潛入魏、韓營中,說服了魏桓子和韓康子,決定三家聯合起來消滅智伯,事成之後平分智氏之領地。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殺得智軍四散逃竄,智伯被擒。從此,晉國成了趙、魏、韓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張孟談向趙襄子告別。趙襄子急忙挽留。張孟談說:“你想的是報答我的功勞,我想的是治國的道理,正因為我的功勞大,名聲甚至還會超過你,所以才決心離開。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鑑。[ 結 束 ]

  三國演義的故事34

  呂布本身姓呂,父親早逝,認荊州刺史丁原為義父。丁原待他不薄,倚為股肱。然而,呂布見利忘義,寡情負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馬,一千兩黃金,數十顆明珠,一條玉帶,便令呂布動了心,殺了丁原,取其首級,投降董卓,拜為義父。天下第一好漢賣身投靠,使奸賊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飛揚跋扈起來。

  為誅滅董卓,司徒王允抓住這對父子同樣好色的特點,設下連環計,將歌伎貂蟬同時許給董卓和呂布,使父子兩人陷入爭奪美女的圈套。“風儀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無情,竟向呂布擲戟。而這個呂布,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與義父反目,殺了董卓,奪回貂蟬。這便是“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三國演義》是一部講仁義的書,劉、關、張是作家羅貫中極力歌頌的仁義的化身。而呂布,卻是嫋情絕義、毫無主見的武夫,是劉、關、張的對立面,作家極力鞭撻的人物。書中,呂布多次被罵為“三姓家奴”。在講究忠孝仁義、崇尚祖宗膜拜的封建社會,這是最為人不齒的事。三英戰呂布時,張飛挺著丈八蛇矛,飛馬大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翼德在此!”這是對呂布的人格最大的羞辱

  三國演義的故事35

  孔明(諸葛亮)曰:“汝欲鬥兵?鬥將?鬥陣法?”懿(司馬懿)曰:“先鬥陣法。”孔明曰:“汝先佈陣。”懿手執黃旗搖颭,左右軍動,排成一陣。懿問曰:“汝識吾陣否?”孔明曰:“此乃‘混元一氣陣’也。”把羽扇一搖,眾兵排成一陣。孔明:“汝識吾陣否?”懿曰:“量此‘八卦陣’,如何不識!”孔明曰:“識便識了,敢打吾陣否?”司馬懿喚來三將,囑咐道:“今孔明所佈之陣,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所布。從‘生門’打入,‘休門’殺出,復從‘開門’殺入,此陣可破。”三人殺入蜀陣,只見陣如連城,衝突不出。只見陣中重重疊疊,都有門戶,哪裡分得清東西南北?三將不能相顧,只管亂撞。喊聲起處,魏兵一個個被捆了。

  在赤壁之戰時,諸葛亮竟然可以算出三天之後會起大霧,利用大霧使曹操損失十多萬只箭,還損失了百餘艘戰船,旱寨、水寨、糧草。還在華容道被關公攔住,跪下求饒才免於一死。

  我很崇拜諸葛亮對天文的精通,以及超強的軍事才能。

  三國演義的故事36

  曹操出兵漢中時,本來企圖進攻劉備,可是駐入漢中後,估計情勢,卻又發覺很多不利,進既不能,守也不便,想撤退,又怕於面子不好看。正在猶豫,恰巧廚子送進一盤燉雞來,他就一邊吃,一邊繼續盤算。這時,部將夏侯惇來請示夜間的口令,曹操便隨口說了兩個字:“雞肋”。楊修知道了,便叫勤務兵給他收拾行裝。別人問他,他說:“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曹公把漢中當作雞肋,他覺得留在這裡沒有什麼味道,所以要回去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師還朝。

  後來,人們就借“雞肋”來比喻乏味,說是“如嚼雞肋”,或“味如雞肋”。

  雞肋:雞的肋骨。比喻對事情的興趣不大或少有實惠。

  三國演義的故事37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佔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隴:在今甘肅東部,陝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現在一般用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有貶義。

  雖然得隴望蜀的典故最早發生在劉秀身上,然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段和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

  還記得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翻的是連環畫版的演義。看到這一節後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學到一個新成語,但同時總覺得用在這個地方有什麼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現在想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臉,一個反面人物,那麼他怎麼會不復望蜀,不貪心呢?

  我起初給曹操找的解釋是他怕陷入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益州。幾乎就在這個想法產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馬懿和劉曄已經替我解釋了。

  那麼就是因為戰線太長,因為襄樊和合肥戰場的壓力了。但這也是不成立的。襄陽曹仁,合肥張遼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當時這兩線的戰事並不是那麼吃緊。再說有滿寵李典等人的協助和“賊來乃發。”的木夾的指點,即便是逍遙津這樣的會戰,堅守到救兵到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這裡的老不是指年齡,不是老驥伏櫪那個老,而是一種在於內心的滄桑,厭倦和疲憊。連年的征戰特別是赤壁戰後破馬超滅張魯這幾年這幾仗,那顆曾經不已的壯心裡的烈火漸漸熄滅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經老了,沒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與激情,論英雄的豪情,觀滄海的壯志,賦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遙津戰後,錯過了平西川最好機會的曹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於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淵,張頜守漢中。

  三國演義的故事38

  趙子龍單騎救主——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慌亂中,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找到糜夫人母子。

  趁趙雲不注意跳井身亡,這時曹兵殺來,趙雲含淚推倒土牆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衝。曹將殺來,趙雲力戰眾將,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觀戰的曹操見趙雲勢不可擋。

  之後,曹軍蜂擁而來,張飛在長坂坡誤解趙雲已經降曹,後經解釋解去疑惑。張飛獨擋曹軍,命手下在橋後砍倒樹木綁在馬後往來賓士作疑兵之計,飛在橋上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聲如巨雷。

  曹軍聞之,盡皆股慄。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

  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後關羽從江夏借到兵馬,殺退曹兵,又得孔明起夏口軍前來接應,劉備突出了重圍。

  三國演義的故事39

  諸葛亮由於錯用了馬謖,致使街亭失守。司馬懿親率十五萬大軍,已向西城撲來,而且馬上就要到了。這時,諸葛亮身邊只剩下一些文官,連一員武將也沒有。根本無法作戰。

  諸葛亮稍一沉吟,計上心頭,他披上一件寬大長衫,戴一頂便帽,登上城樓,賃著樓上欄杆端端正正地坐下,點燃香。然後,虛望前方,安然自得彈起琴來。

  司馬懿來到城下看了許久,聽了很長時間,無論從對方人物的表情動作還是諸葛亮所彈出的琴聲中,都看不出絲毫破綻。

  其子和其他將士紛紛要求進兵攻城。可司馬懿凝然不動,仍靜靜諦聽。忽然他神色一變,露出緊張模樣,忙下令:“後隊改作前鋒,先鋒變為後隊,馬上撤退!”

  西城中的諸葛亮,見司馬懿帶兵疾忙退去,輕輕長吁一口氣,用手拭了額上的冷汗,笑了起來。司馬懿得知中計後不覺由衷嘆贊:“諸葛孔明之才,我不如也!”

  三國演義的故事40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併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但被諸葛亮駁斥。之後,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有口難辯。

  周瑜也趕回柴桑來見孫權。魯肅與周瑜交情最好,便把這兩天議論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請魯肅放心,並要他先把孔明請來相見。

  張昭等主和派,程普、黃蓋等一班戰將主戰派也來見周瑜,周瑜都敷衍而過。晚上,魯肅引孔明見周瑜,並問周瑜主和還是主戰。周瑜說∶“曹操打著皇帝的招牌,兵勢又大,打起來我們必輸無疑。我是打定主意勸主公投降了。”魯肅忙與周瑜爭論。孔明卻在一旁暗暗冷笑。

  周瑜問孔明為什麼笑,諸葛亮說∶“我笑魯肅不識時務。我有一個辦法,只要兩個人,便能教曹操百萬大軍撤走。”又說∶“曹操築銅雀臺,早想得到東吳的兩個絕色美人大喬、小喬。只須將此二女送去,曹操必然退兵。”周瑜大怒,罵道“曹操老賊,欺人太甚!”

  周瑜說∶“你不知道,大喬是孫策將軍的夫人,小喬就是我的妻子。”諸葛亮裝做驚慌失措的樣子,說自己不該胡言亂語。周瑜被孔明一激,便說出心底的真心話∶“方才是故意試探的,其實我早就想破曹操,還請諸葛先生合作相助。”諸葛亮答應了。

  第二天早晨,孫權升堂議事。周瑜分析了東吳迎戰的有利條件之後說∶“我情願替將軍拼死殺敵,就怕將軍拿不定主意。”孫權一聽,拔出寶劍,一下砍去了桌子的一角,說∶“誰敢再提降曹之事,就與這桌子一樣下場!”

  孫權將劍賜給周瑜,當場封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將,魯肅為贊軍校尉,並對文武百官宣佈,有不聽號令者,依軍法巫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