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生取義的事例(精選13個)

捨生取義的事例13個

  捨生取義的含義

  【成語出處】《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近義詞】以身報國、捨身求法

  【反義詞】苟且偷生、貪生怕死

  【成語用法】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捨生取義的事例(精選13個)

  捨生取義意思是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為歷代儒家所推崇。常用於讚揚別人難能可貴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捨生取義的事例(精選13個),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捨生取義的事例1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進攻隆化縣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的6連負責拔除敵人核心陣地隆化中學。身為爆破組組長的董存瑞,他帶領戰友接連炸燬了敵人3個炮樓5個地堡。敵人埋伏在碉堡裡的機槍手突然開槍,造成了很多傷亡。董存瑞再次請戰,在戰友的掩護下衝到橋底。此時,他的左腿被敵人的機槍打斷,受地形限制炸藥包無法固定在碉堡上。為避免戰友很多犧牲,董存瑞毅然用身體做支架,拉下了導火索,炸燬了碉堡。董存瑞用自我年輕的生命為部隊的勝利開闢了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董存瑞的英名永遠不朽。他捨身炸碉堡的事蹟傳遍了中華大地,為新中國不惜獻身的精神也成為一代代人民戰士的榜樣。

  捨生取義的事例2

  邱少雲

  邱少雲,重慶市銅梁縣(原四川省銅梁縣)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29師87團3營9連戰士。1952年10月,志願軍參加金化以西“391”高地爭奪戰,邱少雲所在排潛伏在距敵前沿60多米的蒿草叢中。敵軍發射的偵察燃燒彈點燃了附近草叢,烈火蔓延到他身上,為不暴露潛伏部隊,他強忍劇痛始終未動,直至壯烈犧牲。

  邱少雲犧牲後,所在軍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追授他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勳章。

  捨生取義的事例3

  朱自清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學家。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支援蔣介石發動內戰,一方面又利用簽定條約的辦法在中國獲取了許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國日本,對中國重新造成威脅。當時社會上物價飛漲,物品奇缺,很多人在飢餓和死亡線上掙扎。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十分不滿,反抗的呼聲越來越高。美國為了支援蔣介石,就運來一些麵粉,說要“救濟”中國人,好讓中國人“感謝”美國,不反對它。

  朱自清看透了美國的用心,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的侮辱。他和一些學者一起,在一份宣言上莊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領美國的麵粉。當時,朱自清正患嚴重的胃病,身體非常瘦弱,體重還不到40公斤,經常嘔吐,甚至整夜不能入睡。拒領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要減少600萬法幣,生活更加困難。可是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那些別有用心的“賞賜”。他在日記中寫道:“堅信我的簽名之舉是正確的。因為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要採取直接的行動,就不應逃避自己的責任。”

  兩個月後,朱自清因貧病交加,不幸去世。他寧肯捱餓而死,也不肯領帶侮辱性的“救濟”,表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捨生取義的事例4

  林覺民

  黃花岡起義時,大批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林覺民率敢死隊衝進兩廣總督衙門,與清兵浴血奮戰,中彈被俘,從容就義。喻培倫胸前掛滿一筐炸彈,衝鋒在前,彈盡力竭,後被俘,英勇犧牲。

  捨生取義的事例5

  豫讓

  春秋時,晉國有個勇士名叫豫讓,投靠在智伯門下,很受重用。之後,智伯被趙襄子殺害。豫讓躲了起來,下決心要為智伯報仇。過了幾個月,豫讓裝扮成僕役混進趙府,伺機刺殺趙襄子。結果在茅廁裡被發現,趙襄子見豫讓為主人報仇就放了他。豫讓說:“你雖然放了我,但我還會刺殺你的!”

  豫讓回去後,剃去眉毛和鬍子,又吞食熱炭,把聲音弄嘶啞,以便從形象到聲音都不讓人認出來。朋友們對他說:“你如投靠趙襄子,得到他的信任後,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嗎”豫讓回答說:“作為一個勇士,怎樣能夠做這樣不仁不義的事呢!”

  這一天,豫讓得知趙襄子外出辦事,他就預先埋伏在橋下,趙襄子來到橋邊,馬匹突然驚叫起來。趙襄子命人到處搜查,在橋下把豫讓抓了出來。趙襄子說:“你捨生取義,確實令人尊敬。但這次我不能饒恕你了!”豫讓說:“多謝趙公厚義,但我臨死前請求你能把外袍脫下來,讓我刺三劍,償我為主復仇的意願。我死而無怨了。”趙襄子見他這樣忠誠,大為感動,便脫下外袍。豫讓刺了外袍之後,自刎而亡。

  捨生取義的事例6

  文天祥

  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範勸降,遭嚴詞拒絕。

  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捨生取義的事例7

  蘇武

  蘇武牧羊的故事婦孺皆知。蘇武被扣於匈奴後,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後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拄著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為我國曆史上堅持民族氣節的著名人物。

  捨生取義的事例8

  譚嗣同

  1898年,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英勇就義,譚嗣同是變法的主將之一,在被捕之前他有過幾次逃生的機會,可是他都拒絕了。

  梁啟超勸他一齊去日本時,他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主。”之後又有人勸他逃走,他又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決心,以期喚醒之後有志圖強的人。不幸被捕後,他在獄中大義凜然,神情自若,並在獄壁上寫了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9月28日,他和其他五君子一齊被押赴刑場,行刑前,譚嗣同高聲朗誦道:“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聲呼罷,哈哈大笑。上萬圍觀的.人,無不潸然淚下。雖然戊戌變法最終失敗了,可是他為國富民強甘願獻身的精神將彪炳史冊。

  捨生取義的事例9

  吉平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視為國賊。一位洛陽名醫名喚吉平,忠漢室,與漢國舅董承等人共謀誅曹。他打算在為曹操送藥時下毒,卻不慎洩露了天機。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滿階仍只是痛罵曹賊,後撞階而死。在羅貫中筆下,他是有名的忠義之臣。

  捨生取義的事例10

  “漁丈人”

  楚國太子的老師伍奢遭費無忌陷害後,其子伍子胥為躲過追殺逃出邊境昭關,一路馬不停蹄奔向吳國,可吳國對岸的一條江河使得他只有望吳“興嘆”。就在追兵將至的緊要關頭,河中心蘆葦叢裡飄然而出著一葉扁舟的“漁丈人”,得知子胥遭遇後即渡其過河。臨別前伍子胥的一個擔心卻斷送了老人的命,上岸後子胥請求“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去處,深明大義的老人看得出子胥是個人中英傑,為消除其疑慮使其安心實現抱負,在江心自沉而亡。

  捨生取義的事例11

  田光

  秦始皇以統一六國實現大統而聞名,劍客荊軻則以刺殺秦皇而出名,當然,他的出名並不僅因他的刺客身份,更主要的是他身上那股濃烈的燕趙俠風義膽,要不人們對於博浪沙刺殺秦皇的那位卻知之甚少呢?荊軻之所以能到歷史舞臺的前沿,還得歸功於一位燕國的隱士,那就是田光。對秦恨之入骨的燕太子丹將田光招為門客後,從他那得知智勇雙全的荊軻的情況,於是便讓田光安排與荊軻隱密地見面,並再三吩咐田光切不可讓第三者得知此情,田光將荊軻帶至太子宮殿回家後為守密揮刀自刎。

  捨生取義的事例12

  伯益、叔齊

  伯益、叔齊是商湯時期的孤竹國國君的兩位皇子,可他們兩人倒也有趣,爭著不願當囯君,放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鸞位不坐,逃到山裡做起了隱士。周武王伐紂時,兄弟兩人倒也曾出山力勸武王切不可違了臣對君應有的“忠義”二字,未果的情況下便再度入山,武王定了天下後,兄弟二人終日以野菜為食,不食半點周粟,後餓死山中。

  捨生取義的事例13

  程嬰與公孫杵臼

  紀鈞祥的戲曲《趙氏孤兒》之所以流傳千古,不單因那精美的戲曲臺詞、跌宕的故事情節,更主要的是劇裡時時處處流淌出的“義”的光芒,儘管有時也會被陰霾所遮擋。故事講述的是曾伴著晉文公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之久的趙衰後代的故事。時為晉景公姐夫的趙朔(趙衰之孫),享受著祖上留下的“福廕”和皇親的“風光”,可因景公寵臣屠岸賈的陷害不得已棄家而逃,懷有身孕的莊姬(趙朔之妻)無奈轉至母后宮中尋求庇護。莊姬暗中產得一子,為防遭不測,在家臣程嬰與公孫杵臼的幫助下,將子轉出宮外。

  屠賊四處搜“孤”,並要屠殺全城嬰兒。為使全城的嬰兒免遭屠岸賈的毒手,也為了確保小主子逃過劫難,程嬰以自家之子易得小主人藏於家中,並與公孫合計讓他假作營救趙家嬰兒之人帶著自家之子匿於山中,由己扮為告密之人前去告發。後屠賊終以上當,公孫與程氏嬰兒未能倖免,遂趙氏嬰兒得以儲存。待晉悼公臨政時冤情方以申雪,程嬰獻趙氏之子於朝堂後也揮劍自刎以伴公孫老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