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5篇)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接觸並使用講話稿的人越來越多,講話稿是寫出來供宣講或宣揚的書面材料。你知道講話稿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通用1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1

尊敬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同學們知道嗎?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國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週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這是為什麼呢?這是根據我國的國情確定的。我國有十三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的7%―――人口眾多,耕地少,吃飯就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

  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什麼大用處。我們算筆帳吧。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365粒。我國十三億人可以節約二千萬斤,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十年,可以給1000名學生吃60年。所以節約糧食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在我們學生中,確定存在著浪費糧食的現象。大家看看,麵包蛋糕等剩餘糧食到處亂丟,剩菜剩飯隨處可見,實在令人心痛。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正夠5000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

  同學們一定記得《鋤禾》這首詩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從這首詩中可以悟出糧食的珍貴。是呀,一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熟糧,至少也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的心血和汗水啊!

  目前,我們人均佔有糧食不足400公斤。少數貧困地區,還有很多人吃不飽肚子。而且我國耕地仍在逐漸減少,人口卻在不斷增加。如果沒有袁隆平,說不定我們已經在餓肚子了。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中國正是一個缺糧的國家,糧食不能浪費的。

  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應該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自己做起,個個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304班的xx,今天我紅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珍惜糧食”。憶起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給人們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可見“食物”在老百姓心中多麼重要。只是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費食物的現象卻越來越多。

  聯合國糧食組織為促進世界各國關心糧食問題於1981年正式規定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中國,為解決目前糧食浪費嚴重的問題,也發出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雖然同學們每天都能吃得飽、吃得好,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食物吃。據聯合國最新統計,目前全球長期捱餓的人口達到了9億2500萬之多。而在我們中國的邊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我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又怎能談得上讀書、上學呢?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途,讓我們一起來算筆賬: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糧食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上十年。

  同學們,節約糧食是一種美德,從現在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週定為節糧周。設立這個節目旨在提醒人們:這個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吃不飽,穿不暖,希望人們在生活條件不斷改善的同時不忘節約。

  仔細想想,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不少浪費糧食的事情發生,一些不合口味的飯菜都是直接扔了。同學,你扔掉了什麼?從小我們就知道那首《憫農》,知道粒粒皆辛苦,節約糧食,反對浪費也是從小就被父母和老師掛在嘴邊的。

  在就餐時間內我們不僅要注意買飯的秩序,餐盤的放置,最主要的是要節約糧食。從前,泔水缸中總是堆滿了剩飯剩菜,其中不乏雪白的米飯和幾乎沒動過的蔬菜。平均每三位學生就有一位倒掉小半碗飯菜,有的吃幾口就倒掉,飯菜吃不淨的情形幾乎人人存在。浪費的風氣日益興盛,而人們熟視無睹,無視現實!同學們,當你們倒掉剩下的飯菜時,可曾想過,世界上還有8.5億多人遭受飢餓,還有很多你們的同齡人因為貧困而不能接受教育。

  飢餓之於我們已經是個遙遠的名詞,但是我們國家的糧食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肆意揮霍的地步嗎?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區縣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裝置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

  應該說,單個學生的浪費是有限的,而學生群體的浪費是驚人的。我們不能不鄭重地呼籲:尊重勞動,杜絕浪費。一米一粟當思來之不易,愛糧節糧須知人人有責。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為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我們更要牢記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世界糧食日”,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大家都會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過,我們所吃的飯菜經過了多少辛苦的勞動,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隨著時代的發展,沒飯吃、吃不飽飯的事已成了遙遠的故事,那是爺爺和父親的故事了。對我們而言,吃飯早已不再是一個問題。然而我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卻也增加了:賓館、飯店裡,許多高檔飯菜被倒進下水道;垃圾桶、廢品袋中,躺著整個的麵包、整盒的餅乾……也許有同學覺得這些與己無關,那麼,躺在學校食堂地面或桌面上的白米飯又是誰的“傑作”,吃了幾口的饅頭又是誰扔的?也許有同學會想,這些飯菜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我想怎樣處置就怎樣處置,與他人何干?我們先捫心自問,父母賺錢容易嗎?錢裡面可有父母的心血和愛,我們倒掉的就是父母的心血和愛啊!

  聽聽,那些正飽受著飢餓之苦的難民們的痛苦呻吟;看看,那些為了兒女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揮鋤頭灑汗水的農民父母們;想想,不知生活艱辛的我們隨意亂倒飯菜能問心無愧嗎?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生活在沒有飢餓威脅的今天,我們是幸福的。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然而事實是: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同學們,讓我們繼續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自覺抵制奢靡浪費之風,從自身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建立“節約型校園”,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作出應有的貢獻!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

  大家好!我是高一(2)班的陳燁曦,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民以食為天”,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份烈日下的耕耘都凝聚著勞動者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周恩來總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上一粒米,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即便是盤子裡剩的菜湯也要用開水衝一衝喝掉。但是如今,看看我們學校食堂的餐廳裡,各種浪費糧食的現象比比皆是。大致估計,每天回收的泔水中至少五分之一都是浪費掉的食物。

  同學們,當我們面對著滿桌好菜漫不經心地挑挑揀揀時,想一想,全世界仍有10億多人食不果腹,每年有超過500萬人因為飢餓而死亡;當我們埋怨飯菜不可口、隨意傾倒吃剩的飯菜時,想一想,還有很多貧困地區、偏遠山區的孩子因為貧窮而吃不飽飯,上不起學!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均耕地卻是世界上最少的國家之一,人均糧食也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珍惜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國家有特別重大意義。為了切切實實地把節約糧食落到實處,我們倡議:

  1.樹立“節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觀念

  2.珍惜糧食,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避免剩餐,堅持杜絕浪費行為。

  3.不偏食,不挑食。

  4.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八禮四儀中的餐飲之禮就是要求我們做到: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節儉用餐、食相文雅。節約是一種美德、一種素質、更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同學們,你想做個文明的小學生嗎?那就從“文明就餐,節約糧食”做起吧!

  謝謝大家!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6

尊敬領導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講話題目是節約糧食。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

  1979年,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引起全世界人民對世界糧食短缺問題重視,敦促各國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飢餓營養不良作鬥爭。此後每年世界糧食日,糧農組織等國際機構各國政府一些民間組織都要開展多種形式活動進行紀念。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先決條件。然而,由於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全球可耕種土地面積減少以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因素,世界農業糧食生產形勢依然十分嚴峻。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數字顯示,目前全球仍有8.52億人處於飢餓狀態,每年約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尤為嚴重,約有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長期無法獲得足夠糧食。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1千萬人生命,500多萬兒童因飢餓營養不良而夭折。由於直接或間接營養不良,全球每4秒鐘大約有1人死亡!

  再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國內看看我們國家糧食是不是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地步了?我國是農業大國,我國是一個用佔世界可耕地面積為6%土地,養育著為世界22%人口。近幾年糧食年產量徘徊在4.5億噸左右,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不足400公斤低水平。從目前形勢來看,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糧食供需仍將在緊張中度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糧食進口國。

  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農作物,而現在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成為人們主要食物來源。其中,玉米小麥水稻約佔60%,而大多數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於滅絕邊緣。面對如此嚴峻糧食問題,有許許多多像“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一樣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以保證正常生活需要。

  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心血汗水。

  是我們沒有體會過“鋤禾日當午”艱辛,便會覺得“粒粒皆辛苦”有些單薄;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浪費糧食現象,在家中大碗大碗剩飯倒進垃圾桶。在食堂,飯只吃幾口就倒掉,這些現象比比皆是。這不僅反映我們不懂得珍惜勞動人民勞動果實,而且也直接反映出他們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嚴重缺陷。

  我們要發掘節約潛力。我們雖然不種田不產糧,但節約糧食也相當於種了糧食。讓我們把一張張餐桌相當於一方方糧田,除了吃進肚子裡糧食外,不浪費一粒糧食。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品質,節約是一種習慣,節約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潤浸在附中優質教育中,從節約每一顆糧食做起,共建節約型校園,共創節約型社會。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7

尊敬老師,親愛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著溫馨。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基本國情狹小耕地上,養育著十三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裡,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裡,仍然是幾大袋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裡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說,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重要效能“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愈來愈精準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生命。面對食堂裡大袋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午飯僅僅是乾冷饅頭;遙遠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著不僅僅是他人勞動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生命,擁有同等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

  同學們,聽到這裡,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裡,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裡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這收穫的黃金季節裡,我們迎來了10月16日第xx個“世界糧食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吃”是多麼重要!建國66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我想說的是:很有必要!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麼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摺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小學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小學;你還能說我們沒必要節約一粒米嗎?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雪白的饅頭、包子扔在地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裡。我們應該向程學習。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謝謝!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10

敬愛老師,親愛同學:

  早上好!

  每年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2022年10月16日是世界第33個糧食日。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飯。但是,你們知道嗎?小餐桌,卻顯示著大文明,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重要體現,它不僅關係著每位同學生活,而且直接體現了一個人良好整體形象。

  你想擁有一個舒適清潔就餐環境嗎?你想塑造一個高尚文明自身形象嗎?你想為校風文明建設貢獻自身力量嗎?那就用文明演繹自己生活,用實際行動來積極響應吧!

  一、進餐廳

  1、下課鈴響先洗手,然後在教室外集合,集合時做到“快靜齊”。

  2、各班應由任課老師或正副班主任帶領下進餐廳就餐。

  3、隊伍按規定路線行進,不奔跑不推擠,不說笑,上下樓梯靠右行,別班隊伍交匯時自覺謙讓,聽從護導老師安排。

  二、進餐

  1、在護導老師指引下有序進入餐廳,進餐廳後服從餐廳內護導老師指揮下,依次在指定視窗安靜有序地領餐。

  2、領餐後慢慢行走到指定餐桌就餐,不私自調換位置。

  3、用餐時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說話,也不要讓匙筷碰到碗而發出聲音。

  4、不要用匙筷翻騰飯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食物佐料。

  5、用餐時,不要讓食物粘在匙筷上。

  6、用餐時,不能咽骨頭或魚刺,避開旁人包在紙上扔到垃圾桶。

  7、用餐咳嗽或打噴嚏時,把臉移開後用手或手帕捂著嘴,以免失禮。

  8、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別人統一步調。

  9、自覺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費好習慣,以保證均衡營養,身體健康成長。

  10、如果不小心打翻飯菜,應自覺清理乾淨。

  11、飯湯不夠吃,自覺有序排隊新增,端放小心。

  12、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先動筷子後晚輩才能動筷,等長輩放下湯匙筷子以後再放下。

  13、用餐後,時清理餐桌,輕輕起身,小心端盤,以防把湯汁灑到別人身上;對準殘飯桶倒掉吃剩飯菜,以防灑在外面;輕輕將餐盆勺子湯盆擺放整齊放在指定地方。

  三、出餐廳

  1、用餐完畢,漱口洗手後自覺回到餐桌就坐,聽到護導老師命令再起身排隊。

  2、隊伍整齊後,再在護導老師或班幹部帶領下輕聲慢步離開餐廳。

  3、不將食物帶出餐廳邊走邊吃水果允許在教室吃,但果皮等不亂扔。

  文明就餐環境需要廣大師生食堂所有工作人員共同努力。請大家文明就餐,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播種是一種習慣,收穫是一種品格”。讓我們爭做一個文明用餐揚帆娃吧!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11

親愛小朋友們,老師們:

  大家好!

  1979年,糧食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10月16日,也就是糧農組織建立紀念日這一天定位“世界糧食日”,以引起人們對全球糧食短缺問題重視,教促各國採取行動,增加糧食生產,加強全世界團結,共同飢餓營養不良貧窮作鬥爭。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裹腹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為司空見慣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由來,還有誰會在意隨手丟棄糧食?然而,現實情況令人堪憂一方面,全世界人口日俱增,糧食供應日益緊張。更何況,全世界還有很多地方我國一些偏遠貧困地區一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連最基本溫飽問題都尚未解決;另一方面,浪費糧食行為屢見不鮮,就以我們身邊為例,食堂餐桌上米飯菜餚隨處可見,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看到灑落米粒。如此珍貴糧食就這樣被我們有意無意浪費著,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慚愧!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賴以生存重要物質基礎,是人類得以發展先決條件。古往今來,每一個國家都很重視糧食生產,把解決百姓吃飯問題當作第一要務。如今人民生活條件好了,卻不應該丟棄勤儉節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糧,至少需要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多少辛勤勞動啊!這每一粒粒糧食都浸透著農民伯伯心血汗水!

  糧食短缺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威脅著我們生活。面對如此嚴峻形勢,有許許多多像袁隆平爺爺一樣科研人員,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糧食新品種,增加糧食產量,為全球糧食問題出謀劃策。我們作為中華民族新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爺爺他們學習之外,更重要是從現在做起,拿出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傳統美德!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12

親愛小朋友們,老師們:

  大家好!這個星期週五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糧食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每天吃米飯,還有玉米麵食等等。很早以前,聯合國就定下了這個日子,其目在於提高大家對於世界糧食問題認識,因為糧食是人類生存健康必需品,有了它,我們才能夠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可是,在我們幼兒園裡,有許多小朋友不愛惜糧食,經常挑食剩飯。

  你們知道嗎?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我國唐代詩人李紳早就寫下了這樣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希望小朋友們從今以後要愛惜糧食,不挑食不剩飯,這樣,你們才能夠長成健康高大好孩子!你們說好不好?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世界糧食日。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全球共同節糧愛糧。

  我想,很多人同我一樣。當聽到“世界糧食日”的時候,會有那麼一瞬時的驚愕。對於高中生,它既不像“法定節假日”一樣會帶給我們假期,也不像“教師節”那樣充滿著溫馨。的確,這會是一個略顯沉重的主題,然而不可否認,“民以食為天”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從小就熟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也曾在地理課上學過中國的基本國情:狹小的耕地上,養育著十三億的子民。可是,當各地大旱顆粒無收的場景頻頻出現在新聞裡,我們依舊“淡定”,食堂裡,仍然是幾大袋的飯菜垃圾。

  我想,很多人應當同我一樣。我們知道節約糧食其實只是舉手之勞。不挑食、不偏食,將自己碗裡的飯菜吃乾淨;不攀比,不虛榮,用簡單可口代替奢華靡費。可是太多時候,我們常說,這些事情不重要,我們要追求“更加重要”的事情。

  可是,又有什麼事情的重要效能與“糧食”抗衡?

  人類每一項的日常活動,社會每一天的日常發展,都是金字塔的上層建築。而根基,卻是任何事物替代不了的——糧食。古書講“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當我們把上層建築建設的愈來愈精準和完美,這座金字塔倒塌時的破壞也就愈來愈難以彌補。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當我們面對一碗可口的米飯,我們是否真正體會過“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每一粒糧食,背後都將是中國八億農民的血汗,都將是他們一輩子“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命運。

  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面對食堂裡大袋的剩飯,我們又是否想過他們對於生命的意義。中國大地上有多少學生,一週的午飯僅僅是乾冷的饅頭;遙遠的異國又有多少孩子,“吃飽每一頓飯”是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

  一粒糧食,背後牽掛著的不僅僅是他人的勞動和付出,而是,生命。

  想到這些,我們還怎會忍心浪費那一粒糧食?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是一樣的生命,擁有同等的權利。

  我們都一樣,我們都曾經忽略過,我們都曾經遺忘過,但是,同學們,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覺醒並付出努力,所有的一切都將變得不一樣。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14

親愛小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陳xx老師,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節約從糧食開始》。

  大家都會熟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可有多少人真正去想過,我們所吃的飯菜經過了多少辛苦的勞動,流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

  隨著時代的發展,沒飯吃、吃不飽飯的事已成了遙遠的故事,那是爺爺和父親的故事了。對我們而言,吃飯早已不再是一個問題。然而我們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卻也增加了。

  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多麼驚人的浪費啊!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就更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你可知道,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土地資源有限,糧食作物有限,人口在增長,糧食越來越寶貴,它是人類生存生活生命之源泉,我們要愛惜糧食,把節約糧食看作生活中的大事,使勤儉節約成為每一個同學的良好品德。讓飯桌上、地面上、垃圾桶裡不再有剩餘飯菜的影子,看不到它們悲傷的身影,哭泣的聲音。

  同學們,你們是未來的建築者,你們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人們把你們比作雛鷹,是希望你們能舒展理想的翅膀,在祖國的大地上飛翔,建設美好的家園,千萬不能讓“浪費”壓住你們稚嫩的羽翼,不能讓“奢侈”迷住你們奮鬥的方向。

  小朋友們,行動起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不亂倒剩飯做起,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自覺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2022年10.16世界糧食日國旗下講話稿1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愛惜糧食,人人有責》。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幾百萬年前茹毛飲血的原始人類算起,直到如今發達文明的現代社會,有一件事人類從沒改變過,那就是要找食物吃飽肚皮。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今天,就讓我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向人們賴以生存的糧食,談談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問題。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早已遠離食不果腹的年代,吃飽飯、吃好飯已經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還有誰會在意糧食的由來。也有的人說: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浪費點兒糧食沒什麼要緊。 我們國家的糧食真的已經富裕到了可以不提節約的地步嗎?我想告訴你:恰恰相反!雖然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近幾年糧食年產量總是徘徊在4.5億噸左右,而我國有13億多的人口,人均糧食佔有量每年300公斤左右。其實早在好多年前,我國的糧食就不夠吃了,每年都要向其他國家買糧食。有糧食專家作過假設:假設發生全球性的氣候大災難持續兩年,糧食顆粒無收,那麼地球上的人類將吃光所有的糧食,到那時候,餅乾、麵包、饅頭等等通通蕩然無存,一碗米湯將會比沙漠裡的一滴水還寶貴。2008年,全世界就已暴發了一次糧食危機,全球糧價一下子翻了一倍多。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目前全球處於飢餓威脅的人口超過10億,每年因飢餓原因導致的死亡人數約4000萬。

  現在讓我們將目光轉向自己身邊,浪費糧食的行為卻屢見不鮮。就以我們學校為例,食堂的餐桌上,米飯、菜餚隨處可見,有時,甚至在食堂地面上,都能見到同學們灑落的米粒;在生活中,不少同學也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乾、麵包吃了幾口就隨便亂扔,在家裡更是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這是多麼驚人的資料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來之不易。我們吃的每一粒糧食,每一頓飯,都凝聚著很多勞動者的汗水!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卻不能丟棄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說,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等到農村秋收的時節了,希望同學們有機會利用雙休日讓父母陪著去農村看看,體會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你就會更加珍惜糧食了。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籲,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做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