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

  一、什麼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1

  教學主題:

  善用法律保護自己

  教學目標:

  用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能夠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幫助學生樹立法律保護意識,增強學生敢於和善於同侵權行為作鬥爭的勇氣和信心。

  教學重點:

  怎樣於侵權行為作鬥爭。

  教學難點:

  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途徑和方法。

  學生分析: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部分法律常識,但依法維權意識仍然比較缺乏,面對生活中發生的一些違法侵權行為,不能進行正確的判斷,也不能進行堅決有效的鬥爭。即使鬥爭了,也常常因為方法不當或盲目鬥爭,而使結果適得其反,因此,讓學生知道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的本領,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初中學生當然不可能學習過多內容、講得很細,但要讓他們懂得遇到法律問題找誰,怎樣尋求幫助,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過程:

  匯入第二框題的教學:

  同學們,透過前邊第一框題的學習,我們瞭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法律給予特殊的保護。但是,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是很複雜的,現實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現象也是較為普遍的。因此,我們自己也應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那麼,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該怎樣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我們可以透過哪些方法和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呢?這就是我們第二框題:“善用法律保護自己”將要學習和討論的內容。

  (一)“求助有路”(板書)

  1、法律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的最有力武器。

  (教師歸納過度講解)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應該怎麼辦?我們維護合法權益的最有力武器是什麼?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私自報復,要用正確的合法的手段去維護。因為,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就會縱容違法行為,私自報復打擊,以牙還牙也會給自己造成危害。正確的選擇就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法律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的最有力武器。

  法律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的最有力武器。可是,由於我們對法律知道得不太多,很多法律知識和程式都不懂。因此,我們必須向有關部門、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尋求幫助。

  2、維權機構: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消協、居委會、婦聯等。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請你幫幫小芳出主意第108頁的案例。

  本案例中的小芳可以透過向政府有關部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機構、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人民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等各方面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或透過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爭議、糾紛,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是人們常用的維護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非訴訟手段。當然也可以採取訴訟手段,去打官司,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可參考教材第110頁的“相關知識連線”)本案例中的小芳向當地婦聯反映了,婦聯的工作人員,對小芳的家長效之以理,動之以情,多次上門做了耐心仔細的說服教育工作。小芳的繼父最終愉快的同意繼續送小芳上學。小芳透過非訴訟手段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

  閱讀教材第108頁-110頁的內容瞭解“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機構的相關方面的內容。

  教師歸納小結: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就可以透過向這些政府有關部門、“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機構、人民團體、有關社會團體、人民調解委員會、勞動仲裁委員會等各方面反映問題,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或透過調解、仲裁等方式,解決爭議、糾紛,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就是人們常用的維護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非訴訟手段。當然我們也可以採取訴訟手段——打官司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其中,非訴訟手段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這樣的方式省時、省力,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和經濟的浪費。可見,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解決途徑有:

  3、維權途徑:協商→調解→仲裁→訴訟

  (二)“敢打官司”

  1、什麼是訴訟?

  訴訟就是我們所說的打官司,它是由人民法院主持的有利害關係的人參與的處理糾紛的法律程式。打官司(訴訟)這一維權方式,是維護我們合法權益的最正規、最、最有效的手段。打官司不僅可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且也是對違法犯罪分子的打擊,有利於社會秩序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勇敢地到法院狀告侵權者,透過打官司討回公道。

  2、訴訟有三種類型: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刑事訴訟。

  刑事訴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法揭露犯罪、證實犯罪、懲罰罪犯的活動。它又分為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兩種型別。(可參考教材第111頁的“相關知識連線”,學生看書瞭解刑事訴訟案件的型別,教師適當講解。)

  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依法審理民事案件和解決民事糾紛的活動。(可參考教材第111頁的“相關知識連線”,學生看書瞭解行政訴訟案件的案例“小李狀告稅局”,教師適當講解。)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的參與下,依照司法訴訟程式解決行政爭議案件的活動。下面我們看一個具體案件。可參考教材第112頁的“相關知識連線”,

  小小辯論賽:主題——打官司是光彩的還是不光彩的

  打官司並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情。因為,勇敢地狀告侵權者,不僅可以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也維護了法律的尊嚴、社會的穩定。否則不僅喪失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不利於維護社會穩定,還是對侵權行為的縱容。

  引領對策:教師課前應對學生就如何辯論、處理材料進行指導,辯論結束後,還可以評出優勝者、辯手,教師進行點評。

  (三)“善於鬥爭”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112到113頁的材料,思考:

  ①假如你是小平,你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小平應該,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瞭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者向父母、老師學校尋求保護等等。

  ②初中學生小婭被一個流裡流氣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與她交朋友,後來又讓她資助點兒錢。周圍沒人,跑不掉,又敵不過他,怎麼辦?小婭的做法給我們什麼啟示?

  我們青少年與違法犯罪分子做鬥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

  ③你遇到類似的事會怎樣做?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我們青少年與違法犯罪分子做鬥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例如,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瞭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者向父母、老師學校尋求保護等等。

  河流雖急,沿著河槽走;人雖眾多,守著法律走。我們青少年要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維權。這樣既能保護自己健康成長,又能維護法律的尊嚴、社會的穩定。

  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善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當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時,我們也要加以維護,因為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損害了它們的利益也就損害了我們自己的利益。違法犯罪行為都是危害社會的侵權行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的責任。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既可以協助執法機關及時地偵破案件、懲處違法犯罪,又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犯罪,同時,公民還可以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鍊。

  對違法犯罪行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是十分有害的。因為採取這種態度,不僅使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損失,而且會在客觀上縱容和支援違法犯罪分子,只能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同時,這也是懦夫、自私的表現,自己也要受到譴責。

  1、為什麼同違法犯罪作鬥爭要見義智為?

  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的責任。但是,違法犯罪分子往往是狡猾的、兇惡的。我們青少年與其做鬥爭時,既要勇敢,又要機智,特別是在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要與其硬拼,而要講究智鬥,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力求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比較巧妙地或者藉助社會力量將不法分子抓獲。

  2、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好方法有:設法穩住歹徒,記住歹徒相貌,瞭解歹徒去向,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等等。

  3、你知道哪些情況應打“110”報警電話?(學生討論後發言,老師歸納。)

  當公民、國家、集體的合法權利正在遭受不法侵害,或者發生交通、火災等意外事故時要及時報警。具體範圍為:一是殺人、搶劫、搶奪、盜竊等刑事案件;二是擾亂車站、商場、餐飲娛樂等公共場所秩序;三是結夥鬥毆、尋釁滋事、侮辱婦女等治安案件,以及其他危及公共安全,需要公安機關緊急處置的事件;四是自然災害事故;五是群眾的求助。

  學生閱讀課本114頁的圖片和文字資料。思考並交流:

  ①“上游戲廳很正常,有時候需要舒緩放鬆一下。”這一觀點正確嗎?為什麼?

  偶爾上游戲廳放鬆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沉迷其中。

  ②“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自己也不去侵犯別人的利益,他人的事情與自己無關。”這一觀點正確嗎?為什麼?

  他人的事與己無關的想法是錯誤的。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運用法律維權、善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當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時,我們也要加以維護,因為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損害了它們的利益也就損害了我們自己的利益。

  ③小芳同學可以採取哪些行動?

  教學小結:

  同學們,透過對本框題的學習與討論,我們知道了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私下報復。而應該向有關維權機構投訴、反映,以求幫助解決,因為非訴訟手段是維護權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如果還是得不到解決,就得訴諸於法律,透過訴訟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為法律是維護權益的最有力武器。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2

  【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本書中的地位與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課的主題是我與他人,而本框“禮貌顯魅力”是與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當代青少年文明禮貌的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基於以上兩個方面,此框對於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是大有幫助的,必將為學生今後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框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中力求“把學會交往作為主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養的重點”的宗旨及初二學生的實際,本框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

  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能力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並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髮展的價值,樹立不講禮貌為恥、講禮貌為榮的交往態度,並樂於以禮待人。

  【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在社會變遷的程序中,傳統的交往禮儀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智力、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針對青少年的現狀及教學的踐行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如何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教學理念】

  注重活動,淡化說教。文明禮貌問題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演變成一種說教,致使教學回到傳統政治課的老路上去。本節課我充分利用活動資源,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明禮貌的魅力。

  關注認知,強化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明禮貌的認識是必要的,對有關問題也要進行分析乃至說理。與此同時,我儘可能地在活動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這樣有利於教學內容的內化。

  表層切入,深層領悟。文明禮貌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基本的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領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主互動過程。初二學生有思想,樂於表現,他們既成熟又幼稚,直觀形象思維強,抽象的邏輯思維較弱。基於此點,我設計的教學方法是“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體現“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讓學生自己去活動、探究、體驗、領悟,在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關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透過小品表演、觀看動畫、即興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與合作,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與時間,從而形成一定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給學生自由馳騁的藍天。

  2、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進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的教學情景,有助於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3、教師總結,昇華全篇

  4、課後實踐,陽光行動

  透過此活動的踐行,實現教學內容的內化。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3

  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制定“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公民的合法財產,財產所有權的涵義;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重要意義、方式;財產所有權的歸屬發生爭議或所有權受到侵害,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

  2、能力目標:

  鑑別合法財產與非法財產的能力,依法維護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

  珍惜國家、集體、他人、自已的財產,敢於同侵犯財產的行為做鬥爭。

  教學重點:

  法律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教學難點:

  對個人財產合法性的認識

  學情簡析: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於自已的財產所有權日益重視。法律也加大了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力度。例如,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透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第22條中明確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規定。然而,由於各種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現象頻繁發生。有些未成年人採用搶劫、盜竊等手段侵佔他人財產、危害社會和他人利益,對此,必須加強法制教育,以減少侵權事件的出現。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維權意識和能力,當自已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尋求法律保護。基於上述情況,有必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採用正當方式獲得財產的教育,有針對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質。

  教法、學法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納要(試行)》,在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所以本課教學在教學中遵循啟發示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採用指導閱讀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透過“展示材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歸納結論”,並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我在新課匯入時,用多媒體出示了電影《有話好好說》的片斷,並組織學生討論:

  1、影片中趙小帥的什麼權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張秋生的權利了嗎?

  2、電腦是屬於誰所有的?張提出的賠償要求合理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這涉及到了有關財產所有權方面的知識,從而引入本課。

  這樣的新課的匯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電影片斷,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二、講授新課:

  本課共三目,即: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法律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當財產所有權受到侵害時三目。知識點較多,內容豐富。我的這樣設計的。

  三、引導學習,解決目標:

  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出示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圖片,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透過自已的分析,得出結論,獲取知識。並培養學生敢於創新,勇於表現,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四、突破重點、難點:

  本課重點是:法律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具體有:民事法律保護和刑事法律法律保護。

  我在講這部分內容時,設計了一個案例,《王林房屋被侵佔》。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互換,體會民事法律手段保護的內容。案例繼續,是使學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內容。並且透過“我來斷案”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五、鞏固小結:

  學生談談這節課“我學到了什麼?”,以檢測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4

  課文主題:

  《隱私和隱私權》

  教學過程: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隱私和隱私權”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下冊第五課“隱私受保護”中第一框題的內容。在此之前,透過對第三、第四課的學習,學生們已經瞭解了人格尊嚴權中的幾項具體權利,如名譽權、肖像權和姓名權等方面的知識,瞭解法律對保護公民人格尊嚴的某些規定,懂得了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權利。透過本框的學習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人格尊嚴的神聖不可侵犯,也為下一課“尊重和維護隱私權”做好鋪墊。因此本課承前啟後,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學習與能力目標要求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掌握隱私的含義,隱私權的內容。

  ②能夠澄清隱私即醜事的`錯誤觀念。

  ③知道法律對公民個人隱私包括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予以明確的保護。

  (2)能力目標

  能夠自主地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相關案例,正確判斷侵犯隱私權的行為。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樹立人格獨立觀念,具有隱私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崇尚人性與個性。增強依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隱私的含義,隱私權的內容。

  教學難點:保護隱私的必要性,隱私權的含義與內容。

  我確立教學重點、難點的依據主要有三點:

  (1)針對學生對個人隱私認識上的偏差:由於長期受封建觀念的影響,有許多人總是認為“好事不揹人,揹人沒好事”,錯誤地把隱私等同於醜事、不光彩的事。正確認識個人隱私,從而保護個人隱私,對學生成長十分必要。

  (2)針對學生隱私經常受到侵犯的事實:在我們身邊經常有老師私拆學生信件,父母偷看子女信件、日記的現象,儘管出於善意,但卻嚴重地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隱私。學習隱私的內容,有助於學生積極維護個人隱私權。

  (3)針對學生經常侵犯他人隱私的現實:由於對個人隱私認識不夠,學生侵犯他人隱私的事情時有發生,甚至較為普遍。尊重他人的隱私,體現了一個人的文明素養、法律素質和道德境界,每個學生都要學會尊重他人的隱私。

  二、說教法

  1.討論式教學

  針對學生在隱私方面的模糊認識,設定相關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透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來提高學生的隱私意識,從而也有利於學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情境式教學

  在講述保護隱私的必要性這部分內容時,我主要採取了情境教學法,設定一些侵害個人隱私的情境,然後讓學生來推測、想象事件的結果,最後教師進行歸納說明,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中學習。

  3.體驗式教學

  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隱私受到侵害時的感受,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的情感。

  三、說學法

  現代教學思想尤其注意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學的方法。我認為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使學生會學、善學、喜歡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本課的特點,我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採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法。

  1.合作學習

  在突破教學重點“隱私的含義”時,我讓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討論,共同歸納出隱私的內涵。在澄清“隱私”與“醜事”的關係時,我將學生分成兩組,展開討論,進行辯論,形成正確的觀點。透過這種合作學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補,培養合作意識。

  2.探究學習

  在突破教學難點時,我針對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如:報社侵權案、拆信風波等,要求學生首先認真閱讀分析,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上述行為是否正確?說明理由。你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的?這樣做有何意義等。透過學生自己的探究,學生的技能、情感、態度得以提高。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5

  【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是法律。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的規範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

  教學難點:法律的特殊性。讓學生從行動上學法、用法、愛法、護法。

  【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由於生活範圍的擴大,已經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學生認為在學校裡遵守校紀校規,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因為教師、家長、學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沒有真正意識到規則能夠幫助人們開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須透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規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式,沒有人可以例外,並進而瞭解法律也是一種特殊的規則,從而樹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

  【教學過程】

  遊戲匯入:

  一、學生活動:小遊戲:“誰更快”

  誰能更快地從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來,在一個瓶口比較小的瓶子裡,放入用線串好的五個乒乓球,分別請兩組同學(五人為一組)上來,比比哪一組能更快地將乒乓球全部取出。

  創設情境:撐杆跳比賽剛剛設立時,有一次國際比賽,一位日本運動員拿著長杆,跑到橫杆前,突然將長杆插在地上,並兩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橫杆高度時跳了過去,全場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為在當時的撐杆跳比賽規則中,沒有規定是否允許爬杆,只是說用杆。

  學生討論:算還是不算?同學們討論。假如體育比賽當中都是這種場景,那會是一種什麼樣子。(興奮劑、藉助於器械等)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並引導學生討論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

  設計意圖:透過對體育比賽中突發事故的討論,引出設立規則的必要性,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規則,事情可能就會帶無法預計的後果。並自然將課堂引到更嚴重的交通事故。

  二、學生活動:請學生在教室中實踐一下交通規則——交叉換座位。

  教師活動: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許怎樣做的要求

  設計意圖:透過探究式活動,讓學生再次直觀感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如果我們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我們發覺會很順利,並提出規則是一種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許多規則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環境,請同學們尋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車先下後上,山區行路相互禮讓,遇危險讓婦女、兒童先撤退,拾金不昧,體育比賽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三、學生活動:“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規則。

  一天中,你曾經歷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關衣、食、住、行、學習、文體活動等方面的規則?如果要你對這些規則進行分類,你怎麼分?

  設計意圖:設定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場景,體現了學習生活化,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透過模擬情景,讓學生思考討論,也有利增強學生體驗感,提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能力,並從對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規則——法律。

  四、特殊規則——法律

  是真是假:舉四種規則的行為(社會道德、學生守則、法律、宗教規範),請學生開展競猜,哪一種行為是法律,並從中尋找法律和其他規則的區別。(可以運用課本中的表格)

  社會道德:雙休日到市圖書館閱覽室看書,要求必須保持安靜。

  學生守則:在學校裡上課,自修課必須保持安靜,否則要扣除四項紅旗競賽分。

  法律:在法院旁聽審判必須保持安靜。

  宗教規範:每天早上,平陽寺的佛家子弟必須靜坐一小時。

  同樣是保持安靜,但他們卻各有不同,透過對比找到。

  (二)、生活離不開法律。

  1、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

  馬麗和媽媽去參觀一次展銷會,並且還幫助媽媽挑選了一雙鞋子,沒想到穿了三天後,鞋跟就掉了,媽媽想去換但展銷會這時已經結束了,媽媽說:算了,算了,就當花錢買了個教訓。如果你是馬麗,你給媽媽一個什麼樣的建議?

  2、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

  3、法律的三個特徵:

  一是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二是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三是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作業】生活中有什麼規則?法律作為一種規則,與其它規則有什麼不同?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6

  一、學情分析

  八個班學生絕大多數學習比較自覺,學習目的明確,主動性較強,上課精力比較集中,作業能認真完成,這部分學生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也有個別學生學習不自覺,上課精力不集中,講話,不注意聽講,作業又不認真按時完成,教師要多用心。教師嚴格要求學生、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使這一部分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

  二、指導思想

  1、堅持認真學習、貫徹“全教會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學會關心”為主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2、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原則,在班級中提倡民主平等、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進一步加強班級的學習風氣建設,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3、堅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三、發展目標

  1、力爭學期檢測全部達合格以上標準。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綜合性學習。創設情景,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從中激發學生進行討論,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4、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增強法制觀念,從一定的理論高度去審視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發展。

  四、教學內容梳理分析

  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的內容,第一單元共有六節內容,讓學生懂得珍惜無價的自尊;揚起自信的風帆。第二單元共有四節內容,讓學生懂得走向自立人生;人生當自強。第三單元共有四節內容,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為堅強喝彩。第四單元共有五節內容,讓學生懂得感受法律的尊嚴;讓法律保護我們成長,懂得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五、教學重點和各項教學任務

  1、尊重他人與自尊的關係。

  2、自信與成功的關係。

  3、自立的表現和必要。

  4、依賴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強的表現和作用。

  6、怎樣做到自立自強。

  7、為什麼會有挫折,怎麼應對挫折。

  8、堅強意志的表現和作用。

  9、為什麼要遵守法律。

  10、怎樣預防違法。

  11、使學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13、如何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與侵權行為做鬥爭。

  六、理念轉變、方法改進、策略加強、手段使用構想。

  1、認真鑽研教材,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向40分鐘要質量。

  2、課堂上儘量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如多媒體教學,以及直觀教具,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3、做好作業、單元測試及講評工作。

  4、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5、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

  6、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樂於並善於終身學習,讓學生懂得興趣是學習的老師。

  7、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8、課後多加強學生的重點知識的練習,以常見題型為主延伸訓練。

  七、目標實現、任務完成措施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與之適應的教學方案,備好每一節課。

  2、上課過程中透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該課內容。

  3、課堂上要求學生大膽發言,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觀點。

  4、以討論形式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並鞏固知識。

  5、結合課文內容佈置相應的練習、作業並要求學生按時完成,獨立完成。

  八、學生學習常規要求

  1、要求學生上課期間認真聽課,做好課堂筆記。

  2、認真自主完成課堂檢測。

  3、利用課餘時間及早自習時間背誦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4、積極參與課堂中的各種討論活動,敢於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7

  主題:

  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知識與能力:

  瞭解自立的含義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懂得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逐步培養自立能力,努力過獨立的生活;

  過程與方法:

  透過“探究園”中的活動,初步瞭解中學生自立的含義,認識自立這種優秀品質,體會自立對生活的意義。

  透過閱讀短文《不自立,永遠不能成為大自然的一員》,更深刻地領悟自立自強精神的重要性。

  結合活動中提出的問題,學習“心靈導航”,從理性的層面理解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要學會自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習,認識自立自強是一種優秀品質,明白個體生命的可貴之處在於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體會自立對個人、國家和民族的意義,進一步培養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難點:

  如何培養自立精神

  課時安排:

  1個課時

  教學方法:

  材料分析法、活動法、討論法、解析法

  教學準備:

  教師蒐集一些關於自立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本環節目的是結合學生的理解,引出本課的主題——自立,並引導學生說出什麼是自立。):

  (課前在黑板上寫下一段話)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師:同學們,從上面這段話,那你想到了什麼?

  (在課堂上,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房間要自己整理,學習要靠自己,作業要自己做,有難題要自己思考,自己的抽屜要自己整理……其實,這些答案,就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所要面對的“自立”問題。)

  教師歸納:自立意味著我們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著我們要長大成人,離開父母的羽翼保護,獨立生活;意味著要靠自己的力量。創造生活。

  請同學們閱讀“探究園”的來自校園的報道,再次領會自立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表現;初步理解自立的含義。(學生交流討論:

  陶行知先生的《自立歌》對我們有什麼啟示?說說你對中學生“自立‘的理解。

  二、故事新編(本環節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突出他們的主體性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立的重要性):

  (口述一段故事,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力,給故事加上結尾。)

  故事情節:有位學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學,父母把他送到大學,幫他登記報到,買好飯菜票,在宿舍幫他掛好蚊帳,鋪好被子,整理好櫃子。臨走時,父母千叮囑,萬交代,孩子拉著媽媽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師:同學們想想,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你找個好朋友一起編下去。

  (學生興致勃勃,男生編了男同學進浴室,洗潔精當沐浴露,還忘記帶內褲等,女生可有意思啦,還編了乾淨衣服掉水裡了,只能穿髒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門,其實好多都是他們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師(繼續引導):所以,如果一個人不自立的話,會有什麼壞處?

  (學生的答案層出不窮,但總結起來就是:“不自立,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師總結:雛鷹只有獨自在風雨中搏擊,才能擁有一對強有力的翅膀;一個人,只有自立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走向自強,走向成功。

  三、角色扮演(本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親身體會應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學會自立):

  故事背景:三國時期,劉禪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就因其事事依賴孔明;而孔明也僅僅是“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使得劉禪更加依賴孔明來處理國家事物。孔明死後,劉禪“樂不思蜀”,蜀國從此沒落。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孔明,你會如何輔佐劉禪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分析恰到好處,認為劉禪太依賴孔明,所以要先讓劉禪不依賴孔明,比如讓劉禪自己到狩獵園打獵,生存,身邊不得帶一兵一卒;之後,多給劉禪一些管理國家的機會,培養劉禪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等)

  四、課堂延伸(引導學生將理論用於實踐,學以致用):

  師:同學們,現在你們覺得自立在生活中重要嗎?

  (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師:那你們自立了嗎?先從你們的生活小事坐起吧。現在請你們整理自己的書包和衣服,

  要懂得,自立精神和能力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在生活中有意識逐步培養。

  1、克服依賴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同學們,讓我們從生活小事坐起,學會自立!

  五、板書設計:

  自立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1、自立的含義

  2、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自立的人

  學會自立

  1、克服依賴心理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8

  一、學情分析:

  本期擔任初一2個班的政治。初一學生透過一學期的學習,對政治思想課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思想政治內容也不在陌生,但是初一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接受起來有困難,雖然內容也接近中學生的生活,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但無法與我們的生活相聯絡不能很好的運用到生活中。但學生學習的熱情高。

  二、教材分析:

  初一思想政治(下)主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品德,內容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讓學生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如何去認識的性格,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中學生,怎樣對待友情,增強自己的交際能力等,教材裡面的內容就是我們生活。這是初一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優勢。

  本冊重難點:

  第一章《做自尊自信的人》

  重點: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難點:怎樣做個自信的人。

  第二章《做自立自強的人》

  重點:自己的事要自己幹。

  難點:做個自強的人需要哪些因素。

  第三章《做意志堅強的人》

  重點:怎樣面對挫折。

  難點:讓我們做個堅強的人。

  第四章《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重點:法律的概念

  難點:怎樣用法律保護我們。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理論知識聯絡生產實際、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意啟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學習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基本技能,瞭解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資源意識、環保意識等現代意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四、具體措施:

  1、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透過對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概念,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2、加強政治用語的教學

  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政治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政治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透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政治的重要工具。

  3、加強實踐教學

  政治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實踐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踐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踐教學是提高政治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踐的偏向。

  4、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的內容和方式應該靈活多樣。在活動內容方面可包括聯絡社會,聯絡生活、結合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史,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五、教研教改措施

  1、以“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模式的教學

  2、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並要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德的好習慣,重視在探究操作過程中的交流與合作。

  3、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探索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

  4、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水平,擴大自己的學識範圍,吸取他人教學之長,全期力爭聽課到達節以上來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5、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六、優生和潛能生的輔導安排

  1、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

  2、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

  3、對“學困生”多鼓勵,少批評,多談心,進行心理溝通,提高他們自我判斷與控制能力,必要時與家長聯絡,共同解決學習困難。

  4、最佳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科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課課過關,各單元過關。

  七、考試、考查的安排

  1、做好每次月考的試卷講評

  2、儘量做到每次考試之後,能挖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從而逐步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3、每週定期檢查1—2次練習冊作業,並加上適當的評語

  4、考查好學生目標單元測試或小測的完成情況,並要求掌握書本上的全部基礎知識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9

  一、課標解讀

  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一框走近法律

  1、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瞭解我們身邊的行為規則,掌握法律的三個顯著特徵。

  2、知道公民的生活和國家的治理都離不開法律,認識法律對人們行為的規範和保護作用。

  第二框法不可違

  1、知道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瞭解和區分違法行為的含義和類別。

  2、掌握犯罪的含義及基本特徵,瞭解刑罰及其種類,正確把握刑法

  犯罪和刑罰的關係。

  第三框防患於未然

  1、認清犯罪行為的危害性,把握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係。

  2、自覺樹立法律意識,增強自我防範意識,積極預防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第八課法律護我成長

  第一框特殊的保護,特殊的愛

  1、認識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保護的必要性,瞭解我國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專門法律。

  2、瞭解和區分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的內容和基本要求。

  3、瞭解和區分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和內容和基本要求。

  第二框善用法律保護自己

  1、瞭解和靈活運用維護權益的有效途徑,掌握訴說訴訟的含義、作用及其型別。

  2、認識依法維權的意義,善於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10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知識目標

  識記思想道德修養、知識文化修養的含義

  理解思想道德修養與知識文化修養的關係,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的要求。

  分析誠實守信的時代意義,結合先進人物的典型事例,說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的要求。

  (2)能力目標

  提高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比較鑑別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教學過程以情景導析,並要求學生自主思考、討論、合作探究。綜合運用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啟發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多種價值觀的正確選擇,培養學生的比較鑑別能力,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加強自身修養的重大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教學重點

  1、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2、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三、教學難點

  如何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

  四、教學建議

  新課標的實行最大的特點是增加了許多舊教材所沒有的綜合探究活動,作為一線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實踐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實踐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一個成功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在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教學藍圖。

  五、核心解讀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衝突

  第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既推動我國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又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出了全新的課題。任何一種社會道德都源於個人利益及其利益實現的需要,在社會轉型期,社會分工、經濟成分細緻化,個人具體利益及生活方式多樣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社會利益關係更加複雜化,這勢必導致道德關係的複雜化。在這種情況下,還要與封建主義落後文化鬥爭,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抗爭,人們容易產生道德困惑、道德衝突甚至是道德失落。

  第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能求全責備,對產生道德困惑、道德衝突和道德失落原因的分析不可簡單化、片面化、表面化。事實上,有一部分道德問題是來自市場經濟的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如市場經濟追求利潤最大化,誘發和助長了拜金主義傾向。但是,相當一部分的道德敗壞本身就來自封建主義落後的、資本主義腐朽的文化與思想。迷信、愚昧、頹廢、庸俗是地地道道的封建主義文化殘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是地地道道的資本主義思想糟粕,它們並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才有的現象,更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

  第三,我們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就是為了堅決抵制一切腐蝕人們精神世界、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沒落、腐朽思想與文化。

  2、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

  (1)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含義。

  (2)知識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之間的關係。

  (3)知識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

  特別提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與思想道德建設之間是什麼關係?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是互相滲透和互相促進的辯證關係。文化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思想道德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它決定文化建設的性質和為誰服務的方向。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文化建設必須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僅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主要內容,而且是全部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馬克思主義還為文化建設提供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促進教育科學文化的發展。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1)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沒有止境的過程。

  (2)在遵守公民道德規範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3)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聯絡點提示: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離不開對傳統道德和傳統美德的繼承,那麼應怎樣正確理解傳統道德與傳統美德的關係?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透過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美德,是指美好的品德。美德是內在的,是具有共性的東西。道德是透過輿論或社會要求人們遵守的一種規則,道德具有階級性,不同階級社會有不同的道德要求,是外在的要求。道德的要求對美德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美德的存在反過來又能促進道德的遵守,傳統美德是傳統道德中的精華。

  六、新課匯入設計

  匯入一:探究匯入

  怎樣才能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休養和思想道德休養?

  答案提示:

  ①加強自身的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為了能夠實現人生更大的價值,不僅要有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而且要不斷提高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是一個不斷改造主觀世界的長期過程。為此,必須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③在加強自身修養的過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既是一個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更是一個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即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不斷改造主觀世界,這要求我們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在踐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過程中,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像無數先輩那樣,加入到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奮鬥的行列中。

  匯入二:問題匯入

  教師設問:

  1、什麼是文化休養和思想道德休養?兩者的關係怎樣?

  2、加強知識文化休養有什麼重要意義?

  學生活動:

  討論交流、分享成果。

  教師歸納:

  1、(1)知識文化修養是人們在科學知識、文史知識、藝術欣賞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知識,用人類創造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是知識文化修養的重要內容。

  人們透過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斷提高思想道德認識、思想道德判斷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的過程,就是思想道德修養。

  (2)良好的知識文化修養,能夠促進思想道德修養。掌握科學知識和文史知識,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有助於自覺地倒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為選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反之,缺乏知識文化休養,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惡難辨,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邪路。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夠促進知識文化修養。提高思想道德認識,重視思想道德情操,堅定理想信念,有助於增強學習的自覺性,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知識文化修養水平。

  2、知識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在於透過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斷昇華,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提高,成為一個脫離低階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案11

  教學目的

  1、理解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掌握人口數量的標準;

  2、瞭解世界人口現狀,懂得人口眾多增長過快所帶領的嚴重後果

  3、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

  合理的人口數量標準

  教學難點

  人口對經濟社會的作用

  學法指導

  借用語文中議論文體裁來分析社會教材。議論文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組成,社會教材大多亦如此,閱讀教材時,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們往往就是本段的論點,其餘多圍繞其展開,如第35頁最後一段,首句“世界人口分佈不均勻”就是本段的論點其餘都是用論據來論證這一論點的。

  教具準備

  自制投影片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大家知道嗎,滴答一聲,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們下課時,世界人口將增加多少?

  之前我們已經學了當今社會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問題,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摁釦問題。

  講授新課

  人是社會的主體,能否正確地妥善地解決好人口問題,直接關係到各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係到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它點明瞭人口問題的重要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影響,是什麼影響呢?為什麼?請閱讀課文第一目。

  一、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

  思考:人類要生存和延續,必須進行兩種生產,是哪兩種生產呢?關係怎樣?

  如果人類自身生產不適應物質資料生產會怎麼樣?人們常說“人多力量大”此話對嗎?為什麼?

  人多意味著勞動力多,但“人”後面還跟著“口”人是生產者更是消費者。

  辨析:人是生產者同時是消費者。(___)

  人是消費者同時是生產者。(___)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中有一項獎勵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在那時由於人太少,勞動力兵力奇缺,勾踐的這種獎勵措施有利於越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這一措施推廣到今天呢?當然不能。因為人是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人口的過度增長,只會強化人作為消費者的作用,從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延緩甚至阻礙作用。

  所以人類生存和發展要受社會經濟規律的制約。

  材料:人體質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發燒,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個人正常生存每天需5千克水,至於生活用水生產用水需求量更大。而地球上適合人類需要又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只佔全球儲水量的十萬分之七。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麼問題?

  說明了人類生存離不開水,而水資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發展還必須控制在生態和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帶來災難。所以人類生存和發展還要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綜上所說:人口數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應該適度,適度的標準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但現實如何呢?

  二、世界人口增長過快

  1、請看課本36頁圖5-2,什麼感覺?人口過多。1997年世界人口達58億,1999年60億,估計到2050年將達到90億。

  2、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十五,發展中國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達三十,而發達國家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現負增長(出生率低於死亡率)。這組數字能說明什麼?不同國家地區人口增長速度不同。

  3、在世界地圖上找出: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國、奈及利亞,這十個國家人口均超過一億,其中亞洲佔六個,北美南美歐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亞洲,約佔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總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極洲至今無常住人口。這組數字又能說明什麼?世界人口分佈不均勻。

  世界人口眾多,增長過快,增長速度不平衡,分佈不均勻。這些又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後果:

  (一)、人均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二)、自然資源消耗越來越多;

  (三)、全球生態環境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四)、發展中國家失業增多經濟受阻

  (五)、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缺乏,老年人贍養問題。

  由人口帶來的種種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和有識之士關注,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採取措施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雖有成效,但由於人口增長具有慣性,世界人口增長勢頭還將延續很長時間。為了喚起各國政府人民對人口問題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聯合國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課堂小節本節課我們學了人口問題二目內容,一是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可以概括為“五個雙重”

  雙重生產:物質資料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

  雙重身份:生產者和消費者

  雙重作用:促進或延緩作用

  雙重規律:社會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制約

  雙重標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同環境保護相協調。

  二是世界人口增長過快。由於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課堂練習

  是非判斷題

  1.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兩者都是無條件的。

  2.在生產資料限定的條件下,人口增長過多,就會強化作為消費者的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經濟以及人類自身的發展。

  3.20世紀50年代初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收入的差距為10∶1,1990年擴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但與人口增長的地區不平衡也有一定的關係。

  4.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採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國人口增長馬上停止。

  5.人口增長過快,貧困加劇,人們擴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又反過來使人口更加增多。

  選擇題:

  1.在個大洲中,亞洲人口最多,約佔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總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極洲至今還沒有常住人口。可見(___)

  A世界人口增長過快B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C世界人口分佈很不均勻D世界人口急劇增加

  2.人口發展必須控制在生態和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這說明了(___)

  A人對生態環境是無能為力的

  B人口發展越慢越有利於改善生態環境

  C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D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受經濟規律的制約

  問答題:

  人作為生產者,是有條件的,而人從出生到參加工作前的時間和年邁生病的那段時間,他不是生產者,但仍是消費者,因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這段話的中心含義是什麼?請簡要說明人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