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精選6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

  一、觀後感的格式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絡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二、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精選6篇)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1

  事實上,探索太空給予人類的回報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用的GPS定位系統、太陽能屋頂,吃的泡麵、蔬菜包,穿的運動鞋等,都是在人類探索太空的實踐中發明或研製出來的。因為孜孜不倦的太空探索,我們研發出救災和氣象監測衛星技術,獲得了更加優質的作物品種,發明燃料電池獲得了清潔高效的能源,透過衛星傳輸進行移動通話告別了“通訊基本靠吼”的閉塞……太空探索不斷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

  更重要的是,隨著太空探索的深入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太空資源、航空技術將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社會民生的高度會得到有效的拓展:每一次航天發射的成功、每一次太空探索的實現,都會拓寬、深化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拓展人類的思維與活動半徑,為改善人們的衣食住行用提供更多可能。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2

  我小時候有一個航天夢—希望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航天員,所以今天當老師給我們看航天員的太空直播時我非常開心。

  在太空失重條件下,用水形成的水球讓我特別好奇。在太空中,兩名宇航員拿出一個架子,先用水做成一個放大鏡一樣的平面,接著在面上加水,使其變成球狀,做好了準備工作後他們在球裡打出了一個氣泡,當他們再次把臉湊近的時候,居然在球上出現了一正一反兩個頭像,看到這裡我不禁瞪大了眼睛。然後他們再把氣抽掉,在裡面加了色素,最後往裡面放進了一片泡騰片,奇蹟發生了,在泡騰片的作用下出現了很多氣泡,但水球沒有破,而是越來越大、越來越大……,真的好神奇啊!

  中國能夠成功發射神舟十三號是中國航天的偉大進步,能夠在太空中上課更是體現出中國科技的先進,每個神奇的現象背後都蘊藏了科學道理,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能夠把我們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3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一起收看了“神舟13號”裡的直播。

  我首先看了在太空裡的人員,他們可真奇怪!女的航空員的頭髮飛了起來。可真是神奇,他們給我展示了,在太空間裡的生活。緊接著,他們幾個陸續出艙,那穿著白色的防護服的.樣子也很有趣,他們還給我們展示了在地球上可以做到的動作,在太空艙中做是什麼樣子的,如:走路,游泳、轉圈……就連最簡單的走路,一個航空人員示範一下,走著走著居然飄了起來!這樣子真是有趣!而且他們在太空中一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哦!

  他們還給我們在太空艙中做實驗。在地球上,大家都一定知道,準備一杯水,把乒乓球放在水上,一定會浮在水面,即使是用手指擠壓下去也會浮起來,而在太空艙中正好相反!把乒乓球按入水中,竟然就沉浸在水底浮不上來了!看來還有許多知識,我們都不知道呢,這需要我們去探討。

  因此,我對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希望“神舟14號”,“神舟15號”,會陸續發射哦!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4

  首次太空授課開始啦!王亞平女士和葉老師做了許多實驗,讓我不禁感慨那茫茫宇宙中的奧秘。實驗很多,但最令我心動神移的要數“太空歡樂球”了。

  首先,在一個圓滾滾的大鐵環裡做個圓水珠,因為在微重力的作用下,水的張力會明顯增大。但我還是緊盯著那水珠,生怕它炸了。一滴一滴,那水珠似乎在向我晃動晶瑩剔透、閃爍璀璨的小肚皮。忽然,一粒豆大的墨藍墨藍的小水珠融入了,那珠中便墨藍翻揚,猶如濃濃藍煙在徘徊,那藍墨又彷彿一陣海浪,在裡頭盪漾。半片橘色泡騰片,調皮地用“尾巴”試了試水溫,忽地一下蹦了進去,完美地融入了正在飛騰翻揚的藍墨中,隱隱約約,朦朦朧朧。突然,一個小巧玲瓏的氣泡眨巴著眼兒,冒了出來,還招呼了一群泡兒呢!那泡騰片仍翻滾著,沸沸揚揚,又有三五成群的小泡兒迫不及待地晃晃悠悠。那深邃的幽藍上增添了一抹暖黃,逐漸擴大,融出一股翠綠來。那時,我腦中閃過一絲亮光,地球!那不正是地球嗎?那文明的搖籃,不就正在眼前嗎?一時,千萬感受噴湧而出,無法傾訴。

  人類不可能一直在搖籃中成長,要去探索,要去總結,要去發明。因此,我們中國人並不滿足,要去探索太空,探索星系,而宇航員背後付出的汗水和嚥下的心頭苦,是無人能及的。而他們可能會因此在太空中迷失,卻鼓起了莫大的勇氣,扛下了這個危任,他們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都是很偉大的。你們注意到了嗎?他們肩上有面小五星紅旗,一面小旗,卻重有千斤,宇航員們配的上!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5

  在今年的12月9日,也就是今天,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13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一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說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一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一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一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一正一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洩。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並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天宮課堂觀後感400字6

  今天,我們在教室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首先,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的主要結構,先後帶我們參觀了居住區、衛生區和太空廚房。隨後,老師還介紹了太空跑步機、太空腳踏車、“企鵝服”等運動裝置的用法,並解釋了太空中鍛鍊的重要性:空間站幾乎沒有重力,微重力的環境會使人血液上湧、骨骼疏鬆、肌肉萎縮,需要堅持鍛鍊以保持身體健康。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轉身,從而讓我們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

  接著,就是最激動人心的太空實驗環節了。三位老師演示了太空細胞學實驗、浮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製成一個水膜,再向水膜中緩緩注水。由於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較強,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老師又向水中注入一個氣泡,將臉靠近水球時,水球裡竟然呈現了一正一反兩個像。老師解釋道,這是由於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部分,使其分別成像。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天宮課堂”結束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太空授課是物理課堂上最生動的實踐案例”這一說法。

  正如王亞平老師在課程最後給我們青少年的寄語,“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們的夢想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綻放”,我們當今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