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1500字(精選6篇)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500字大學生

  一、觀後感的格式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麼影片,有什麼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麼?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麼。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採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絡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願,把全文的情感昇華到頂點。

  二、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1500字(精選6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1500字(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1

  “歲月能侵蝕花崗岩,但是卻不能侵蝕與他們有關的記憶。”我和我的祖國電影落幕,我坐在原位卻因這句歌詞而久久不能自已。

  金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在我看來影片中的主角高遠就是這麼一位一腔熱血只為獻國的大俠。身為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的高遠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徒手將兩個反應物掰開是什麼樣的後果?可正是因為他身上具有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才成功阻止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

  高遠從出場就註定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但他的悲劇背後又蘊藏著家國大義。我忘不掉影片中高遠在撤離的人群中逆行的背影,忘不掉他被高壓水槍沖刷時殷紅色的鮮血從潔白的口罩內蔓延滲出的場景,忘不掉他強撐病體每日殷勤地詢問護士街上是否有訊息傳來的模樣,更忘不掉他與愛人相遇卻矢口否認的眼神。

  你說高遠是否還愛著方敏?我心想他必定是愛著的,否則不會在重逢時露出凝重欣喜又慌亂的複雜情緒。眼前這個女孩是他願意冒著大太陽跨越大半個城買過季西瓜的人,自然也是他想廝守一生的人。可是他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沒有留下任何訊息就消失在了她眼前,整整三年杳無音信。直到他受到了嚴重的核輻射,才得以離開科研所。或許是因為命不久矣,他踏上了那輛曾經和方敏一起坐過的公交車,是巧合也是命定,在公交車上遇見了三年來日夜等待的方敏。面對愛人的眼睛,高遠有訴不盡的千言萬語卻又如鯁在喉,只能淡淡地說一句:“你認錯人了。”怎麼會認錯呢?想要廝守一生的人,哪怕滄海桑田我依舊忘不了你的臉。方敏知道自己沒有認錯,卻不知道高遠為什麼不肯與自己相認。可高遠又該如何與方敏開口呢?短短三年,卻已時移世易,她仍舊是那個愛讀《青春之歌》的少女,可他卻已經不是那個木訥嘴笨可以滿城為她尋找西瓜的少年了。七尺身軀,既許國,再難許卿,願這世間還有來生,我只護你一人的周全。

  《相遇》篇中最讓我難過的並非高遠因核輻射而重病住院那一段,也並非高遠和方敏相遇卻故作不相識的那段,而是影片末尾,街上人頭攢動慶賀女排奪冠,黑白電視上卻播放出高遠的相片。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女排奪冠,整整二十年,多少個日夜交替,多少個春秋變換,這些科研人員的名字才得以出現在世人面前。隨著方敏眼中的淚水落下,我再也沒繃住自己的眼淚。影片最後一幕,方敏遺憾的低泣中帶著自豪的笑意,她知道自己當初沒有看錯人,她想要廝守一生的男人是值得一生愛慕與追憶的。“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即便這一生方敏沒能與高遠廝守,但能與他相識亦是此生最美的“遇見”。

  看到此處,我不禁想起曾看過“兩彈”元勳鄧稼先的記錄片。記憶最深的便是他夫人許鹿希回憶當時鄧稼先參加原子彈專案前說過的話:“我今後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了,這些全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的很有意義,就是為了它死了也值得。”當時我尚且年少,不能理解所謂家國大義,只覺得鄧稼先無情,怎麼能為了一份工作而拋妻棄子?地球離了誰都能轉,難道原子彈專案離開鄧稼先就會停滯不前嗎?

  我把心裡這些疑惑與憤懣訴說於父親時,他搖了搖頭,無奈地說了一句:“你還小,你不懂。”而今我終於長大,用白巖松的話來說,便是孩童終於懂得了什麼是國,什麼是家,同時也明白了鄧稼先拋妻棄子的“無情”是世上最動人的“深情”。

  建國不久的中國正值積貧積弱的年代,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直至朝鮮戰爭爆發後,面對美英等國的鉗制包圍,中國便再也不能再等了,這時的中國迫切地需要強大起來,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原子彈,將主動權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裡。正是為了這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多少科學青年將熱血灑在蒼涼大漠。他們同樣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卻為了祖國這個“大家”捨棄了自己的“小家”,甚至義不容辭地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們是普通的無名英雄,同樣也是支撐國家民族的柱石。

  新中國成立70週年滄桑鉅變,影片中的主人公高遠不過是偉大事業中的一個“小人物”,卻也是因為這些連名字都沒有被世人記清的“小人物”默默付出才鑄就了“大時代”的豐功偉業。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而今太平盛世,我們身為中華子孫應時刻牢記那些為祖國獻身的先烈們,更應承擔起祖輩的重擔,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2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在這70年間,中國一次又一次地在世界各個領域突破前塵、矗立頂峰,現已踏入世界強國之列。我們都為我們是中國人而自豪,我們都為我們生活在中國而慶幸,我們都越來越愛祖國,越來越有愛國的心。然而,在我們國家變大變強的背後“隱藏”著多少的血汗和奉獻,經歷了多少磨鍊和沉寂,對於那些“國事”我們可能從未關心,我們可能稍作究竟,我們可能甚至不以為然。事實上,這70年間大大小小的國內外事件與我們這些平民之間註定是息息相關。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由中國七位華語頂級導演聯手打造,國內著名老中青實力演員悉數助陣,透過真實還原七件歷史性事件,向全國人民重演歷史,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中國人。

  故事1:前夜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無數革命先烈英勇就義,終於為我們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而開國大典就是正是億萬中華兒女翹首以盼的歷史時刻,故事《前夜》就講述了為籌備開國大典,無名英雄們的克服一個個困難的動人故事。

  故事2:相遇

  1964年10月16日,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落後捱打,新中國仍然處在最艱難的時期。而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為祖國後來的繁榮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成功的喜悅背後,卻也都飽含著無名英雄的壯烈!當然,也還有屬於他們的愛情故事……

  故事3:奪冠

  1984年8月8日,女排三連冠。可能很多00後沒有這樣的經歷,一家人、甚至是幾家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看著電視裡的比賽,跟隨著運動健兒的每一次得分,每一次發力,甚至每一次呼吸一起歡呼、吶喊……

  故事4:迴歸

  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風雨飄零百多年,香港歷經風霜。從1839年鴉片戰爭戰敗開始,侵略者迫使中國簽訂《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香港被迫割讓成為殖民地,致使相同血脈的同胞兄弟被迫分離。隔海相望,但未曾有一刻我們不想念著彼此,感受著那份血脈相連、同仇敵愾。97年香港迴歸,這是歷史的進步,這是家人的團圓,也是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在這一刻有了綻放!

  故事5:《北京你好》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像故事《奪冠》中描寫的一樣,可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人民更能體會奧運的喜悅,而這一天,我們把奧運迎回了家!國家的發展,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在這一天藉由著各種電視渠道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中國,不再貧窮落後;中國,正在改變!

  故事6:《護航》

  2015年9月3日,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中華民族是有著幾千年文化傳承的民族,創造過無數璀璨的歷史。而讓人們不願意看到的是:戰爭、侵略幾乎隔斷了寶貴的文化傳承!面對侵略者的貪婪和殺戮,中華兒女勇敢的站了出來,哪怕留下最後一滴血,也要誓死捍衛祖國,最終趕走了無恥的侵略者。15年9月3日正是抗戰勝利的70週年。最優秀、最親愛的軍人們正認真的準備這一天的到來……

  故事7:《白晝流星》

  2016年11月18日,神舟返航。人類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地球上,但地球外還有著無限的空間等待著我們。對於太空的探索,更可能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故事中,外太空的高科技、偏遠地區的貧困青年,兩個不太有聯絡的兩個事情有了奇妙的交集。中國在很多科技方向的發展看似距離普通人還很遙遠,但又有著絲絲的交集。國力的強盛,正在點點滴滴地融入並改善著我們的生活……

  7位導演,7個故事,匯聚中華兒女的感動瞬間!希望無論我們身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心中都可以一起唱響這動人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

  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3

  五星紅旗在湛藍的天空下自由飄揚,耳邊微風輕輕拂過,隱約飄來一陣歌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就以這番情景開場,在一張白紙與一支鉛筆的摩擦中閃出電光石火。整部大戲如同一雙巨大的眼睛,在新中國成立的七十年間穿梭,帶我們看到於中華千山萬水間那些平凡而又不凡的“普通人”。

  說其平凡,是因為他們所做之事,不過是他們在崗位上的分內之事;說其不凡,則是因為他們忠於平凡的執著。

  在《前夜》中,驗收電動升旗裝置的前一天,在其他部門都彙報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工程師林治遠堅持自己嚴謹的態度,只為確保萬無一失。為了測試電動升旗裝置是否可靠,他在天安門旁搭建了一個一比三的模型,一切裝置按照天安門的規格等比縮小。臨近次日早晨之時,他突然發現旗杆上的阻斷球出現問題,一時間大家都慌了手腳。沒有稀有金屬就無法解決這個問題。然而稀有金屬又難以找到,他們只好在屋頂上向衚衕中的鄰居們求助,派出全部人馬在附近搜尋著。正在大家陷入絕望之時,讓人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大街小巷的人們提著各種金屬湧了進來,能用的自然派上用場,不能用的也是一股精神力量。有了阻斷球,又遇到的新的麻煩。唯一能做焊接工作的就是林治遠,可他卻有嚴重的恐高症。要如何登上十幾米高的旗杆,將阻斷球焊接在旗杆頂部呢?林治遠咬著牙,穿上保護裝備,毫不猶豫地向上攀去。高處的風越來越大,吹得他幾乎睜不開眼睛,身體也不住地顫抖。可他並沒有停下,即使再害怕,也要登上去,因為有一個信念在支撐著他:要確保升旗儀式萬無一失!終於,他登頂了。焊接成功後,他拿出懷錶,湊近耳朵,在風中靜聽分針秒針的喝彩。

  在其他幾個片段中,研究員高遠隱姓埋名直到去世,小男孩陳鼕鼕為了讓鄰居們看女排錯過與好朋友小美告別……這些人的故事大不相同,但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平凡的生命中活出了不凡的精氣神。

  也許這個“不凡”也該打上雙引號,它並不是社會層面中的功成名就。這部電影中出現的人物,只是恰好被選出的代表。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與他們相似的普通人。他們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著一份初心,不為名利,只是對於這份職業的執著追求。

  我認識一位心理諮詢師。他與旁人不同。與他相同水平的諮詢師要麼是某大學的專家,要麼是活躍於北上廣深。而他偏居一隅,在一座小城裡開了一間工作室,於初夏的早晨聽蛙鳴,於深秋的傍晚賞落葉。他的時間排得很滿,每天工作十小時,有空閒就找書看。在這樣簡單的生活裡,他的心始終年輕著。他陪伴過很多人,幫助他們尋找人生的方向。

  我還認得一位老師,他不以成績論英雄,相信孩子們都有無限可能。他總是用善意對待每個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上的問題,他都樂意傾聽。他包容不同的聲音,有時會提出自己的見解。他不僅僅是在教授一門學科,更是在傳遞一種做人的態度。我每回同他開玩笑說一不小心走上人生巔峰,他總是一本正經地回答自己從沒想過。也許他並不知道,在我心中熠熠生輝的,正是這樣的樂於平凡的他。

  他們的不凡,並不驚天動地。或許只是一陣微風,吹起一面紅旗。但千千萬萬的他們,足以支撐起祖國的各個角落,唱起希望的歌。

  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4

  今天,我參加了《我和我的祖國》觀影活動,在感動的同時,也深刻的認識到,正是因為許許多多在70年中奮鬥拼搏的'人們。正是因為他們,這個國家才會生生不息,耀若星辰,屹立於東方之林,巍峨挺拔。

  電影的七個篇章,書寫了中國的七個十年。有創造,前行,猶豫彷徨;有愛情、親情,熱血揮灑。不一定平凡,但一定感同身受。我和我的祖國,是一種信仰,是一篇還在延續的史詩。

  前夜,是新生的開始。“一直向上就不會害怕”,這一次,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高臺上的偉人,而是保證新中國第一面旗幟順利升起的小兵,談不上珠峰之危險,但登高望遠那刻,看到的是新中國的未來。

  相遇,伴隨重逢的喜悅。“起爆”,那個年代的愛情,不是分分合合,是渺小。那個年代充滿信仰,似水年華的卑微愛情是多麼遙遠。那一聲爆炸是平地驚雷,讓多少愛情永遠定格。

  奪冠,是中國人的狂歡。“歡呼”,那次扣球揮舞的是艱難中奮起的決心。當主人公鼕鼕淚水灑落,當不諳世事的小孩都忍不住投以注視時,耀眼的不只是勝利,而是信念,是女排精神。

  迴歸,是祖國強大的見證。“這一秒對你們來說是結束,但對我們來說是開始。”為了2秒鐘,多番談判,底線問題一步也不能退讓。洛勇兄的眼圈沒有疲憊,英紅姐的換徽,乾脆利落,達叔的淚中帶笑,觸動人心。

  北京你好,是跨越時空的問候。“歪瑞嗨皮啊。”一張奧運門票,一個失敗中年男人,一段關於2008的回憶。2008的中國,不會忘記汶川,也不會忘記北京奧運。

  白晝流星,是他們改變一生的信仰。“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不羈的造型,一個追逐的故事,神舟十一號的成功起降,承載的的卻遠不只是一次科研突破。站起來,這是一場找尋自我的過程。

  護航,守護這偉大而強盛的祖國。“憑什麼讓我當備飛”飽含傲氣,哪個飛行員不想馳騁藍天。呂瀟然明白了,護航才是最好的飛翔。飄揚在天空的顏色是歡呼雀躍。

  我和我的祖國不能分割,我和我的企業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歡慶祖國70週年的時刻,也迎來了中核西儀建廠50週年的激動時刻。

  在滾滾波濤的歷史長河中,中核西儀的前夜是,第一代中核西儀人,離開首都,告別家鄉,踏上西去的列車,投身到“大三線”的建設洪流中的難忘夜晚。他們用自己的堅守,奠定了中核西儀的希望,他們用自己的付出,讓核技術在這裡閃光。

  相遇在2017年3月,相遇在中核西儀。很榮幸,我也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這三年來,我一直堅守自己的崗位,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做好本職工作,閒暇時間,我積極參加廠裡的各種活動,努力做到更好,為中核西儀增光添彩,與中核西儀同發展,共命運。

  你好,中核西儀。走進我們的公司,柳綠竹翠,芳草青青,厚重的企業文化,浸潤著這裡每一寸土地。“打造一流”的神聖目標,昂揚著這裡每一顆心靈。黨建、質量、安全、保密,攜手共進,彼此呼應;科研、生產、管理、經營,奮力爭先,相互協同。國家級職工示範書屋在這裡安家,播撒著正能量的火種;省級文明單位、模範職工之家在這裡駐足,放飛著跨越新時代的美夢。大師工作室在這裡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名師帶徒、技能比武在這裡擂響戰鼓,異彩紛呈!科技創新、軍民融合在這裡步步推進,扶貧攻堅、金秋助學在這裡吹拂著和煦的春風。

銘記歷史,是對先輩的敬仰;開創未來,是對後輩的期望。我們不斷進取,努力奮進,是為了更好的明天;我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是為了更高的目標,更大的理想。讓我們祝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康,祝願中核西儀不斷髮展、再創輝煌。

  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5

  “我和我的祖國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

  7個故事,7個導演,諸多有名演員,用片段式的電影帶我領略了新中國70年來的風采。

  《前夜》 讓我震撼的有兩個點,一個是在房簷上向各家各戶尋找合金的材料,當一大群人湧進那破爛的籌備處,四野軍官一句句說著排隊進,人民的力量不言而喻,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心不言而喻。另一個是最後林治遠指導毛主席升國旗,他的背影變得朦朧,但又無比堅定,萬無一失是100%,他做到了!

  《相遇》 我又很感動吧,之前在看《無問西東》的時候,就簡單知道這些人的故事,也還記得拿下帽子大把大把的掉髮的情景。張譯的演繹不露骨語言都很少,但眼神完全展現了一個人的性格,堅定與渴望。故事也有一段兒女情長與愛國之情的對比,面對女友的深情告白,高遠義無反顧奔下車,去認真確認原子彈爆炸成功,責任,信仰,國家,高於一切,付出生命也無怨無悔。

  《奪冠》 怎麼講這個故事呢,其實大半都是笑過去的。一場奧運女排決賽,雜亂的上海弄堂,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個事物聯絡在一起,煙火氣讓人很舒服。

  《迴歸》 很早就看過這個故事,記得是在《朗讀者》中請到了安文彬先生,也就是香港迴歸的總指揮,他講故事的時候很動情,但還是沒有電影來的震撼。7月1日0時0分,這個讓中國人看起來沒有任何疑問的時間,是安先生等人無數次用幾個月時間談下的,為的是主權,為的是國家。不穩定的時間,需要升旗手朱濤不變的沉穩,這隻有中國人才能做到,因為不可能,所以我們可以,換警徽的動作很颯,但背後是100餘年幾代人的盼望。

  《北京你好》 葛大爺演的北京人張北京,很符合普通北京人的性格吧,好幫助人又好炫耀。片段的角度很獨特,拍的是轟動全世界的08年奧運會,卻只聚焦一個普通的北京計程車司機,但將北京友好擁抱世界的包容拍了出來。當他把票給那個從汶川為父親趕來的小男孩,語言仍然輕鬆明快,但這種胸懷已然佇立在那裡,最終倒數開幕式,每一個數字都震撼著我的心靈。小人小事折射那個不平凡的年。

  《白晝流星》 先讓我高呼:“陳凱歌導演太厲害了。”整個故事環環相扣,從一個美妙的傳說開始“只要白晝流星,這片荒蕪的土地就會產生生機。”接著兄弟倆返鄉到李叔家吃飯偷錢,李叔向警察解釋,又帶著兄弟倆去看“流星”,他說:“他和你們一樣都是返鄉的人。”我想,這個鄉也太大了,從宇宙返回中國,聚焦到這個旗,再聚焦到這兩個無所作為的兄弟,故事變得細膩起來。他們看到那顆“流星”,從此改變,而獨白說“李叔是他們的星星。”星星,人能看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但是有光芒的不為人所知的還有很多很多,李叔就是其中一顆,一顆大愛,只給這兩個年輕人光明,也足以了。

  《護航》 一個字“颯”,女性飛航員本就少之又少,能聚焦到她們身上,題材就比較新穎。從她小時候爬高,再到中學打遍天下無敵手,又到參軍後不服輸,和男飛行員比拼,一股韌勁注入到了這個女孩身上。但她是備飛員,沒有進入閱兵編隊,最初極其不服,勉強接受,再到指導08號恢復顯示屏,她明明有機會代替她參加閱兵,但她將這個機會給了08號,這是一種奉獻,背後是難以抵抗的熱愛。

  謝謝祖國,謝謝這70年,謝謝為這70年增光添彩的人們,今日只為你自豪,驕傲。

  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我和我的祖國大學生觀後感6

  今天是9月30日,在這個祖國生日的前夕,我們激動地“搬好了小板凳”來觀看愛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由七位名導演,用7段小故事串起了中國從建國到騰飛的近代中國歷史。用許多第一次,與輝煌背後的故事記錄了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腳步。下面介紹三個我深有感觸的故事。

  《前夕》——開國大典的前夕,有許多事需要籌備,需要檢驗。我原先只是知道國民黨政府要擾亂開國大典之事,但不知道原來毛主席擰動電動升國旗按鈕的背後也有這麼多故事。負責人林志遠在為祖國做電子旗杆的途中,遇到了重重困難。開國大典前夕,因為天安門廣場戒嚴,沒法進去修旗杆。林志遠只好在自己的研究地點做了1:3等比例縮放的旗杆和國旗,一次次試驗,一步步排清故障。中間有一次,電影院全場人屏息凝視,眼看國旗都已經成功升上去了,但是旗杆頂端的阻斷球意外破碎,所有人頓時陷入了緊張。隨後,他們在困境中向廣大群眾徵集錫、鉻、鎳三種金屬(身為化競選手聽到這三種物質無比激動),眾人紛紛將自己家裡的金屬物質送到研究所。其中,清華大學化學系的教授聞訊也將大學實驗室裡最後一大塊珍藏的鎳送了過來。在關鍵時刻,團結一致,人民的力量是最大的!最後一個環節,要將這“大鐵疙瘩”(剛做好的新阻斷球)焊到旗杆上去。在緊急時刻,當場只有林志遠會焊接。林志遠只好擺脫恐高的心理,冒著生命危險在無安全設施的情況下爬到旗杆頂,將阻斷球焊到了旗杆上。

  開國大典上,毛主席擰動按鈕的那一刻,包含了多少人為之奮鬥的心血啊!站在他身後的林志遠一定也激動不已。這就是中國人,中國精神,中國輝煌!

  《奪冠》——這個故事用中國女排拿下全國冠軍為線索,講述了一個愛打乒乓球的小男孩深受女排精神影響,最終成為中國乒乓球總教練的故事。《奪冠》讓我注意到的並不是男主鼕鼕放棄小時候與小美見面最後機會,去為大家扶穩訊號看女排首次奪冠的故事。而是讓我想起了昨天剛剛獲得世界盃冠軍的女排。11連勝的中國女排,橫掃世界賽場,令我媽昨天一天都在時刻關注女排的新聞,一有新訊息就激動地告訴我,並少見的發表感慨。中國女排,厲害!從1981年到2019年,女排的精神永遠都在,並且鼓勵著一代代運動健將為國爭光,推動著一代代年輕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輝煌。

  《迴歸》——提到香港迴歸,每一箇中國人都是無比重視的。在迴歸中,“時間”這個詞是最重要的,正如劇中所說;“必須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奏響中國國旗,一秒都不能少!”國旗升起,代表的是主權;國歌響起,代表的是家園。香港人民終於回家了!昨晚看預告片時,恰巧看到了《迴歸》這個故事的預告,在聽到我國外交部代表硬氣的聲音,看到五星紅旗緩緩升起,聽到著名的《東方之珠》時,一股涼意走遍了全身,立馬雞皮疙瘩起了全身、鼻頭一酸。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這是全世界都在注視著的時刻。香港經過了156年,終於迴歸祖國了!這怎能不讓中國人敬畏,讓中國人感動呢!

  《我和我的祖國》讓我們見證了奇蹟背後的秘密,見證了輝煌背後的不易,重溫了當年的震撼。就像歌詞裡說的那樣:“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人民之幸福,國家之重任,民族之振興,最終會由我們接力下去,去實現,去創造。我們要懷著一顆愛國的心,勇於奮鬥,敢於創新,為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