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精選5篇)

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

  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精選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1

  《音樂教育》一個綜合性音樂刊物,所涉及內容包括音樂教育、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史料、音樂技術、音樂評論、學術交流、答疑解惑等多方面的內容,音樂教育讀後感。

  《音樂教育》中刊登大部分國外音樂教育理論都是在原著發表後不久就被中國音樂學家譯介的,這些文章開闊了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專業視野,對我的教學工作和教學理念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而刊載的學術研究文章和對某一“主題”所展開的討論性文章,則對我的音樂理論與音樂研究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透過閱讀《中小學音樂教育》,使我對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學論的理論觀點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也明白了許多,下面談談自己讀後所想到的點滴感悟。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則其人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嚮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激發興趣,引導參與。

  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絡。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活動。興趣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推動學生不懈地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激發興趣的匯入方法很多,故事法、遊戲法、情境法、討論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據所教的內容做到新穎別緻,豐富多彩,運用得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發聲練習是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節。“開場”的好壞,往往會對學生的後繼學習產生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二、誘發感受、調動參與。

  從目前音樂教學現狀看,大多數老師都已注意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讀後感《音樂教育讀後感》。但個別還存在著“滿堂灌”的現象,這樣學生處與機械接受理解的地位,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視唱教學一直是音樂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在進行視唱練習時,以往的做法是:教學生認清唱名,視唱前就做一些輔助性的節奏練習等。

  如介紹歌譜的旋律特點,該注意的某些音樂符號,歌曲中重難點拎出來做預備視唱練習,反覆練習直到“學會”。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對於歌譜的認識和音樂理論知識由陌生和困難逐步瞭解學會,弊端是學生由於預先知道了教學中的重點,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甚至沒有興趣,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及時評價,積極參與。

  音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於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於素質較差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如個別五音不全的學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豎笛、敲打擊樂比較好,教師應及時的評價“很不錯,以後還要多練。”激發了後進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後進生的參與意識。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們在不同的起跑線上自我完善。

  總之,《音樂教育》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整理教學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把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於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同時也注重將教學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

  讀了此雜誌,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我會繼續將讀書進行到底,活到老學到老。

  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2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期刊,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交流等等豐富的內容,同時資訊量大,交流面廣。其中的文章不僅開闊了我的專業知識層面,也對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較深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營造音樂氛圍,激發學生想象

  音樂是抽象的,每個人聽同一首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講述得太多或對意境描繪得太具體,既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維,又阻礙了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所以老師大可不必多費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獲得審美的愉悅體驗。但是老師如果不加引導,一味讓學生體會,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找不到方向,就需要老師的牽引,使學生聯絡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正確領會音樂內容,如在欣賞樂曲《夢幻曲》時,讓學生隨著音樂展開聯想,教師輕聲啟發:"夜,靜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一位美麗的仙女出現在我的面前,她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飛向遙遠的夜空……"同學們在樂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個個身臨其境,優美的旋律把孩子們帶到輕柔飄渺的夢境中去了。

  第二,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恰當選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造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在情境交融之中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上音樂課時,我充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透過"音畫結合"的形式,有機地把音樂與圖畫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鮮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第三,透過音樂遊戲、舞蹈,激發學習的興趣

  音樂課的形式是以動為主,以情引動,以動助學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兒童愛玩、愛動這一天性,運用音樂遊戲、舞蹈、律動等,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和場面,將具有動感的音樂與兒童好動的性格特點相結合,讓學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動動中去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如在歌曲《詠鵝》的教學中,由於面對的學生都是低年級的,年齡較小,我運用設定情景,曲後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學習歌曲,感受音樂,發揮其主體作用。具體做法是:設定情景,讓小朋友朗誦詩歌《詠鵝》,聆聽是個加入音樂是怎樣演唱的,講故事演示演唱順序,加入律動表演。

  總之,《中小學音樂教育》期刊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教學思想,提升了教學理念,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意教學理念和研究成果運用在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讀了這本期刊,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覺得結合以上三點來力求創把自己的教學提上一個臺階,而且要有創新,並且創新型的教師就應該主動反思、勤於反思,並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能。

  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3

  我聆聽音樂,聆聽古典音樂的柔美浪漫;聆聽交響樂的磅礴震撼;聆聽輕音樂的空靈純淨;聆聽音樂劇的生動精彩,我熱愛音樂。

  “音樂是靈魂的伊甸園。”小的時候,音樂對於我們是單純的,是歡快的。因為我們聽不到音樂的內心,我們的心靈只接收了她美好的旋律,那旋律是單純的樂音,樂音總是令人愉悅的。長大後,我們聽到了音樂的嘆息、音樂的哀愁、音樂的哭泣、音樂的歡笑……我們於是看到了音樂,看到了她的心思、看到了她的曼妙,於是跟著音樂一起嘆息、一起哀愁、一起哭泣、一起歡笑。音樂儼然變成了一位智者,透過她,我們看到了世間百態,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真實的自己,也找到了自己靈魂的伊甸園。人生至此,足矣!

  音樂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教導我們怎樣找到自己的方向,怎樣淋漓盡致地開拓我們的未來。然而,不管我們成功與否他都仍然笑呵呵地張開懷抱等你來,它不會因為你失敗而放棄你,不會因為你成功而附和你,不會因為你貧窮而不理睬你,他永遠是你的朋友,永遠地鼓勵你、支援你,為你的心靈提供休憩的天堂。

  音樂是人類的靈魂,是人們情感的寄託,是人們的精神糧食,無論什麼時候,人們都離不開音樂,她能啟迪智慧,能讓人產生遐想,既能給人們帶來歡快,也能給人們帶來憂傷。

  疲憊的時候,聽音樂,放鬆自己,陶冶情操,每當聽到那憂傷的音樂《葬花吟》時,都會忍不住融入音樂中去,被音樂旋律所感染,靈魂被音樂所牽動。高興的時候,我會去聆聽輕音樂的真諦,我會拋掉一切煩惱和憂傷,在那裡如同沐浴春天的陽光,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歡暢。

  書中有篇文章這樣寫道:“即使是剛強的人,也常會在音樂之前產生腳軟的感覺,想停下來歇歇,驀然忙起與現實不相干的事。”是啊,這就是音樂的魅力,那種美妙的音符,即使是完全不懂音樂的人們,也能感受得到它的.柔軟和親近,那種由遠而近,緩緩而來的美妙感觸,多麼地令人讚歎、痴迷!那種無與倫比的震撼,又豈能只是隻字片語能描繪得清!音樂和諧著旋律,多麼像美妙的小精靈,遊走於五線譜間。

  “樂在不經意間感染豐富了心靈,心靈因為音樂而讀懂了表達。”是啊,不知曾幾何時,我們的心缺乏了感動,我們的眼睛缺少了發現,我們的耳朵失去了“聆聽”,於是,這個世界開始變得不可愛,人們總會抱怨今天的生活,卻不知這樣的生活到底來自何處,音樂讓你發現這些問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靈動,又給我們的身邊增添了多少美好的風景!

  聽音樂真好!當美妙的音樂響起,讓我們把塵世間的喧囂與煩惱全都忘記,在動人的旋律裡發現自我,陶醉於美妙的天籟!

  讓我們的心靜下來跟著音樂去飛翔,遠離喧囂、遠離煩惱,讓我們不枉此生!

  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4

  讀完郭老師的《音樂教育書簡》一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真是百感交集:有高興、激動,有後悔、沮喪,還有感動……

  我覺得這本書不應當只是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入職讀的,而是在職的每一位音樂教師都應該好好看看。以前總覺得音樂教育的理論在大學走得太高深、太遠了,大學的老師都高高在上,很難了解到我們一線老師的“窘況”,而我們一線老師又迫切需要一些學術型的專家給予我們現狀的一些解讀和幫助,因為你們的高度或者比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讀完,我才知道,原來還有像郭教授一樣“關心”和“關注”我們一線老師的“學術型專家”,你們的理論也可以讓我們不再“仰視”,也有輕鬆!我們一線老師沒有被孤立,在迷惘之際有你們這樣的專家及時地給出一些有助我們自我判斷的建議,是我們的'幸運,不止是書中的小米老師。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也明顯感覺到似乎自己進入了職業生涯的倦怠期,我所在的學校也是農村學校,第五年了,每年都重複初一初二的教學,每個年級在10個班左右,除了音樂還有其他課程的兼職,課餘時間緊張繁重的排練任務,這些都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有時候課到上完,有不安的感覺,好像又“欠”了學生什麼!反思自己,最近好像沒什麼進步了,像一個機器在運轉,而不是學生需要的老師!而我,不願意自己成為機器。這也是最近看了一部電影《三個白痴》給我的警示:老師不是機器操作者,不是生產固定產品的操作工人。

  之前在教學中困惑的地方,在書中得到了解答,謝謝郭老師您與我們分享了小米老師的成長,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師生平等

  和小米一樣,如何做到這一點,我到今天還在摸索著,看到郭老師的解答,我知道這樣的課堂,不是美國才需要,美國才會有,我們也需要,我們也應該有,觀念可以改變。社會體制、等皆觀念可能我們變不了,可是小小的課堂,我們可以改變。明白這一點,就不難明白學生們為什麼出現上課熱情不高,回答不熱烈,參與度不高的種種行為,反思自己,是我們老師與學生距離太遠。要想讓音樂走近學生心中,首先,放下高高的老師架子,放下教材冷冰冰的知識結構,在平等對話中瞭解學生需要,是我當務之急要補救的!

  這裡是農村中學,不是市區裡的學生,首先,我對他們的學習要求是不是過多地建立也一個城市地區的學習要求上,要求太高了,我需要好好思考,重新定位。

  二、教材主導教學

  以前總覺得,教材如同聖旨,教研活動公開課的模式,專家的點評就是教旨,不加思辨地認為都對,就要按照那樣。結果,慢慢地,我發現找不到自我了,工作的第一年,上課還很有激情,很多點子,現在發現被批判得連自己也找不著了,教材真的是不可推翻、不可質疑的嗎?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麻木地生產產品時,也會厭倦的啊!為什麼不能還原自己?為什麼要做教材的“忠實擁護者”就不再敢質疑和拓展?

  三、教學模式的單一

  唱歌課就你一句,我一句,欣賞課就講解背景,聽全曲,分析結構,講音樂要素,器樂課也是你一句我一句。說是傳統課,其實現在自己的課堂也莫過於此,我在機械地操作。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走進這樣的“舊”式的教學模式,只是走著走著,就感覺出不去找不著北了,回頭一看,當初還雄心勃勃地要改變這種舊的音樂教學模式,可自己竟然成了它的“忠實擁護者”,看到有時侯自己的課堂竟然變成這樣,心裡也不是滋味,甚至很害怕,這是我一個年輕音樂教師應該有的課堂嗎?

  小米老師的創新,我看到了她的大膽創新和成功!這不是一兩節的課堂可以早就出來的變化,是用心經營的課堂“感化”的學生,從學生不敢唱到愛唱到會唱,可能很漫長,可能就在老師觀念的一次不經意的改變。我的學生這一屆初三的學生,我從初一到初二下學期才看到他們的完整變化,小米的方法比我取得的成效更大!值得我學習!

  四、透過課外文藝比賽提升音樂學科地位

  以前,總覺得在這麼繁重的教學任務下,還要一個班一個班幫助排練,指導,很不情願,甚至一手扔,給班主任自己弄吧,班主任又像踢皮球,踢給我們,學生夾在中間,抱怨就自然出來,節目的質量不高,自然也會影響班級形象,更加影響班級對音樂科目的重視。現在看來,很有必要糾正自己以前一些“計較”的看法,視作自己的工作,也是為將來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打好基礎,更是挖掘人才的一個機會。

  五、合唱團的影響不容忽視

  我們學校以前從來沒有參加市級比賽取得三等獎以上的成績,況且是這麼多人組成的一個團隊比賽,在今年的十一屆合唱節,我們學校的合唱團卻得了二等獎!這是我現在都為之驕傲的一支隊伍,由於初三的離去,少了很多中間力量,需要重新選拔和培養,又得漫長的一段時間,在初三團員離去的那一次排練中,她們還是用動人的歌聲傳遞她們的熱情給我,作為指導老師,我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我知道自己的付出值得!雖然現在看來,舉步維艱,校長的重視還遠遠不夠,我們得到展示的舞臺還不夠,可是,區領導、外校現在都知道我們鎮龍二中雖然成績不好,可有個合唱團,精神面貌不錯!這也是我們努力的結果,不應該放棄。

  做好這次比賽的總結和總結排練的記錄是我應該好好做的,包括學生們的合唱團賽後感也可以讓她們自己寫寫,這是我的財富!好好珍藏。

  六、知識技能與德育教育的關係

  平時上課,我一直很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感覺德育教育和情感教育慢慢忽略了,看了書,我汗顏,學生的“審美”,學生的“參與體驗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知識”不能跟隨學生一輩子,可德育情感教育,個人參與的合作、體驗卻是能跟隨他們成長,影響一輩子的。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是不是把藝術擺的位置太高了,不對了?藝術有層次之分嗎?聽眾有等級之分嗎?

  沒有!所以,我們給學生的音樂,不應是剝離情感的空洞知識,而是有生命的美妙旋律!

  七、找到我們的學科價值

  記得以前不瞭解的科任老師還在笑話:“你這個音樂老師怎麼總覺得累,那我們都不用活了!”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心裡很不是滋味,正如許多人看到的:“音樂教師社會地位不高”這是普遍現象,我知道單憑我,不可能改變所有人的看法,可是,我也以每天自己的行動在默默工作,默默付出,以自己的姿態驕傲地告訴給同行們:“我驕傲我是一名音樂老師”!這是一個不可替代的學科,同樣,我們的地位不可替代,我們的學科魅力如同我們音樂教師的人格魅力一樣,音樂賦予我們多少靈魂,我們在傳遞多少!

  一本好書能影響人的一生,不記得是哪位說過的話,在此借用一下,我慶幸自己在迷惘的時候讀到了這本書,就像航海中的指路燈,照亮了孤寂的我,讓我忽然感到:方向就在那裡,身邊不止是我,還有很多夥伴,通向彼岸,是幸福的歸宿!

  但願每一位音樂老師,您都是幸福、快樂的!

  音樂教育書籍讀後感5

  利用暑假時間終於看了下郭聲健老師的這本《音樂教育書簡》,剛開始問同學有什麼好書值得推薦時,她毫不猶豫地說了這本書,其實這本書在大學時期也聽說過,但一直忙於其他沒放在心上,也就一直沒有閱讀過,現在工作一年了再來閱讀時能讓我更好地回顧這一年的教學,從小米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剛工作時遇到的種種問題,這本書給了我很好地答案。

  這本書應該適合每一位剛任職或在職多年的中小學老師認真閱讀,它涉及了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愛心,也涉及了教師的專業化問題和自主發展理念。這不僅關係到目前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也對我國教師教育現狀進行得反思,使我們一線的音樂老師得到專家的一些解答和幫助。所以幸運的不只有小米老師還有我們閱讀過的每一位音樂老師。

  入職一年來,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換,從第一次聽到有人叫我老師,到現在很淡然地面對這份工作,從以為音樂老師就是教人唱唱歌,到現在才發現原來音樂老師不止只教幾首歌,從以為當音樂老師沒什麼壓力,到現在才發現原來音樂老師壓力不小,這一年不管是從角色還是自身的心理方面都轉變挺大,看到小米提出的問題和困惑,很多問題都是我遇到過的,感謝郭老師的解答,讓我看到了我教學時的不足。

  看著小米說她第一次上課發生的種種,我彷彿回到了我第一次登上講臺的那一天,激動、緊張、興奮充斥我一天,幸運的是我沒像小米那樣跑錯教室,第一堂課我也給他們說了些課堂常規,感覺能把這節課上完算是萬事大吉了,沒上課之前就聽一些前輩跟我說,第一節課一定要兇一點,不然學生以為你好欺負以後就很難管下他們,所以第一節課我一直虎著臉,以命令的語氣跟他們下達命令,所以看到郭老師說要和學生建立和諧平等,我發現我沒做到,急於樹立權威的心態適得其反,就像郭老師說的很多新老師以為教師威信的建立就是透過嚴格要求,特別是第一堂課給學生給學生“當頭一棒”或來一個“下馬威”而實現的。其實不然,教師的威信,主要是靠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職業道德、學識修養、教學水平與效果,以及與學生的密切關係等因素慢慢建立起來的,它需要一個過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後面有相熟的老師跟我說你為什麼第一節課在我們班很兇都不笑?這樣會讓學生覺得你一點都不好接觸,所以真的會適得其反,學生沒喜歡上你,你的威信也沒有建立起來,看來還學要在以後的課堂上慢慢摸索。

  很多人以為音樂課就是教唱模式,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沒什麼可難的,這是傳統的授課,剛開始我也是這樣上課,沒有一點新穎,以為只要這首歌學生學會了目的就達到了,當有人跟我說你落伍了,教學模式太單一了,你應該改變的教學模式,這其實就是在說你的課上的很差,當時心裡很不好受,一個年輕的音樂老師上的課卻一點不年輕啊,看來真的很沒用心,音樂課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不是以為老師教了多少知識技能,學生就能掌握了多少技能,應該嘗試各自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真正的喜歡音樂,喜歡上你的音樂課,千萬不要讓學生感覺的教學的枯燥,感到厭倦甚至畏懼心理,從而不喜歡上音樂課,這樣就太不好了,有時候同樣內容的一節課別的老師會很輕鬆的上完,學生也學的很起勁兒,為什麼自己上時就感到特別吃力,開始階段我會有空去別的音樂老師的課,模仿她上課風格,讓我找到突破口知道音樂課到底是怎麼回事,漸漸地我會根據班級情況來上課,用他們喜歡能接受的方式,這樣學生覺得開心我上得也開心。

  郭老師說小米說的“我害怕安靜的課堂”對他觸動很大,同樣對我觸動也很大,也經常在想音樂課是安靜一點還是熱鬧一點?當然“安靜”與音樂課是格格不入的,什麼時候安靜呢?第一次在聆聽歌曲時我是特別強調安靜聆聽的,當然這個時間很短,最多也就一首歌的時間,學生的小躁動就會浮出來,作為老師又特別怕學生在課堂上吵鬧,剛開始經驗少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去維持紀律,可一旦太安靜,卻又少了什麼,反而讓自己覺得不舒服,音樂課堂不需要太安靜,安靜得音樂課堂是最忌諱的,我們需要的是學生的參與和交流,每一個學生在音樂課上都是主角,都可以完全開啟自己,真正的參與進來,音樂教學不止是教師教知識技能,必須要透過學生對音樂的親身體驗才能把老師所教的知識技能內畫進自己的知識技能力結構之中,我們不光要教會學生開口唱,還要引導他們親自去演奏、創作、聆聽,這樣慢慢的培養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覺得音樂課非常好玩、開心,期盼著你的課堂,這樣才是最好的。

  這本書還需要慢慢去體會慢慢去學習,相信會有所提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