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通用6篇)

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活動方案,活動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活動的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活動的目的或者意義。你知道什麼樣的活動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1

  二月二,當地人有一個傳統的節日,稱為“龍抬頭”。在這一天,人們有一個習俗,就是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剪頭髮。為了讓孩子更加了解這個節日的一些習俗,我組織了此活動,讓孩子們知道在這一天要剪頭髮。

  活動名稱:

  角色遊戲:《小小理髮師》

  活動目標:

  1、讓孩子瞭解“龍抬頭”這個節日的由來及習俗。

  2、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體驗“剪頭髮”帶來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感知活動

  教師與幼兒一起講述剪頭髮的經歷。

  提問:咱們的頭髮長了,應該怎麼辦呢?

  二、教師示範剪頭髮。

  三、遊戲《剪頭髮》。

  請兩名幼兒當理髮師上去互相“剪頭髮”。

  四、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經過一個有趣的《剪頭髮》活動,孩子們不但瞭解了“龍抬頭”這個節日的由來,還知道了一些關於這個節日的習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對這個活動很感興趣,當請幼兒上去表揚”剪頭髮“的時候,孩子們都樂意參與到遊戲之中。

  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2

  目的:

  1.瞭解《勸耕圖》的含義,知道二月二是春耕的大好時機。

  2.透過參觀及繪畫,加深對農村春耕繁忙景象的感受。

  準備:

  年畫《勸耕圖》,彩筆、畫紙。

  過程:

  1.出示《勸耕圖》,講解皇帝耕地的故事。

  ①首先透過觀賞,讓幼兒講述畫面內容:畫中是一個戴王帽、穿龍袍、留鬍鬚的皇帝,手扶梨把耕田;一 名戴合帽、穿龍袍的七品縣令牽牛;有一文臣一手提燈籠,一手撒種,旁有一學士觀看;遠處是挑籃送飯的皇 後和宮女,背景是城牆和城門,遠山浮雲。

  ②學古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種地臣牽牛,五穀豐登太平秋,古人杳然不見面,今日紙上又相逢。 ”

  讓幼兒理解其涵義:皇帝希望人們趕快投入春耕生產,人民也希望有個體察民情的'賢明的皇帝。

  2.繪畫:春耕。

  ①讓幼兒回憶課前到農田參觀時看到的情景,討論今昔農村有什麼變化?

  小結:現在農村大部分已實現了現代化,用機器耕地、播種,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能力。科學技術 的迅速發展給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幼兒從小掌握科學知識,長大幫助農民科學種田,為祖國經濟 繁榮做貢獻。

  ②幼兒繪畫,然後讓幼兒分別講述自己不同的構思設計。

  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3

  “二月二,龍抬頭”,各地差不多都有這種說法。黃河口一帶把這一天叫做“春龍節”。因為陰曆二月初,正當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從這一天起,開始雷鳴了,傳說打雷是天上的龍怒吼或甩尾巴,龍睡了一冬天,到這一天開始甦醒,所以天上有雷鳴。這一天正當初春季節,適宜於耕作,也因為各種蟲鳥開始活動,就有吃蠍豆避免蠍子蟄的風俗。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是龍的傳人,龍的子孫。結合春龍節組織教育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瞭解龍的有關知識和民間風俗,培養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激勵幼兒為了中華民族的騰飛,好好學知識,練本領。

  活動:認識龍

  目的:

  1、讓幼兒知道龍的來歷,瞭解龍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

  2、讓幼兒瞭解有關龍的傳說、故事,豐富關於龍的詞彙。

  3、讓幼兒知道我們是龍的傳人,龍的子孫,培養幼兒的自豪感。

  準備:

  課前蒐集龍的圖案、有關龍的傳說、故事,歌曲磁帶《龍的傳人》。

  過程:

  1、引導幼兒談話:小朋友在什麼地方見過龍?(龍燈、龍船、龍袍、龍旗、商標、北京的五彩琉璃“九龍壁”等等。)

  2、老師向幼兒展示一些龍的圖案,讓幼兒觀察:龍是什麼樣子的?(龍的形象: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麟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可以這樣理解,龍的身體各部分是許多種動物的一部分拼湊成的.,它集各種動物有力、優美的特點於一身。這說明龍是古人虛構的,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

  3、老師講解龍的來歷及它的價值:龍是中華民族創造的,距今五、六千年前,龍就誕生了。那時,龍的形象還不象現在,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不斷改造創新著龍的形象,還賦予了龍非凡的神力。現在,龍的形象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古人認為龍能“興風雨,利萬物”,古書中還寫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可見,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吉祥之物,人們特別喜愛它。在民間哪裡有快樂的場面,哪裡就少不了龍。傳說中,它是消災降福的“龍王”,雕刻在宮殿建築上,它是帝王政權的象徵,在工藝圖案中,則是一種瑰麗的裝飾。

  4、老師和幼兒一起講述關於龍的傳說、故事。

  (1)先啟發幼兒講述平時聽過或看過的關於龍的故事,如:葉公好龍、唐玄宗與龍等。

  (2)老師講述有關傳說、故事,並啟發幼兒學說關於龍的詞彙:龍船、龍燈、龍椅、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藏龍臥虎、龍譚虎穴、龍盤虎踞、葉公好龍等。

  5、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讓幼兒欣賞歌曲《龍的傳人》,聽完討論歌曲內容:歌曲中唱了一些什麼詞?使幼兒知道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徵,中國人號稱是龍的傳人,龍的風彩展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風貌,作為中國人,我們應感到驕傲和自豪。

  6、要求幼兒課下蒐集龍的故事、龍的商標、圖案等。

  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4

  目的:

  1.讓幼兒知道一年中有二十四節氣,龍抬頭的日子是農曆二月初二。

  2.瞭解二十四節氣中驚蟄的含義及與龍抬頭的關係。

  3.瞭解“二月二,龍抬頭”的'來歷。

  準備:

  幼兒每人一本日曆,“二月初二”繪製成大日曆。

  過程:

  1.瞭解二十四節氣,並重點掌握節氣中驚蟄的含義。問:一年有多少個節氣?你知道哪些節氣?(在日曆 上自由尋找)

  小結:一年中有二十四節氣,節氣的日子以農曆為準,農民都是以節氣為準種莊稼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 中的第三個,是講冬季裡不吃不動的動物,到了天氣暖和時,漸漸脫離冬眠的狀態,從昏睡中驚醒過來。

  2.瞭解龍抬頭的日子。老師出示大日曆“二月初二”,讓幼兒說出:這張日曆的農曆是幾月幾日?二月初 二屬於哪個節氣?這一天是什麼日子(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據說,冬眠的龍,到了驚蟄前後,被隆隆的 雷聲喚醒了,開始抬頭。)

  3.老師講故事,讓幼兒瞭解“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講完,提問:

  (1)傳說中說了一件什麼事?裡邊都有誰?

  (2)張娃和瑩花在什麼地方掏水?開始掏到水了嗎?

  (3)最後是怎樣掏到水的?

  (4)人們是怎樣來紀念二月二這個日子的?(故事附後)

  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5

  目的:

  1、讓幼兒瞭解吃蠍豆的來歷,知道這是一種風俗習慣。

  2、瞭解蠍豆的炒制方法。

  準備:

  炒制好的蠍豆:糖豆、鹹豆、面棋豆等。

  過程:

  1、讓幼兒瞭解二月二吃蠍豆的習俗及其它風俗。老師把炒好的豆子分給幼兒,讓幼兒嘗一嘗,說一說:這些豆子是什麼味道的?誰知道農曆二月初二吃的豆子,叫什麼名字?(蠍豆。春龍節,在黃河口一帶,老百姓有吃“蠍豆”的習俗,據說,吃了蠍豆一年不被蠍子蟄。正月末開始泡豆子,二月初開始爆炒,這叫“蠍豆”或“蠍子爪”。)

  除了吃蠍豆外,還有什麼習俗?(二月二這一天,黃河口一帶的婦女不做針線活。)

  2、老師講傳說、故事,讓幼兒瞭解吃蠍豆的來歷(故事附後)

  (1)傳說中的玉皇大帝是怎樣懲治武則天的?

  (2)誰救了人間的百姓?玉皇大帝又是怎樣懲治玉龍的?

  (3)老百姓想什麼辦法幫助玉龍上天的?

  3、瞭解蠍豆的炒制方法:小朋友,蠍豆好吃嗎?知道人們是怎樣炒制的嗎?(今天的蠍豆,人們一般都是用黃豆炒制的。有的炒豆放上糖,香甜可口;有的把豆放在鹽水裡泡過炒,別有滋味;還有的把面棋和蠍豆、玉米和蠍豆一起爆炒等。)

  4、要求幼兒讓家長幫助炒制各種口味的蠍豆,品嚐自己勞動的成果,體驗勞動的歡樂。

  幼兒園大班二月二龍抬頭活動方案6

  1、活動主題:“二月二,龍抬頭”民俗親子體驗活動

  2、活動時間:本週六或下週一待定

  3、活動地點:國際園廚藝坊、教室

  4、活動邀約:積累的名單;西區部分意向轉園家長;家長親朋;售樓處名單電話邀約

  5、活動目的:讓孩子體驗學習傳統節日文化;增強家園溝通;對邀約準家長進行轉化。

  6、活動準備:

  a、教師熟悉節日文化,熟練各關節知識性及教育意義。

  b、物料準備:

  (1)、繪本PPT《春龍節》;剪頭模擬工具;

  (2)、蔬菜彩面、香菇肉餡、鮁魚餡、鮮花等裝盤素材

  (3)、各種糧食種子(儘量找全)用瓷迷你缸存放展區,上寫五穀豐登標籤;

  7、活動流程:

  一、繪本故事《春龍節》

  用PPT+人偶(可以做面具)

  展示活好的面及打好的蔬菜汁,及水餃餡,其它活動進行時,廚師同步進行準備

  二、剃龍頭

  孩子互相模擬剪頭

  三、奧爾夫音樂創編《舞龍燈》

  各區奧爾夫教研組長協助創編,家長孩子參與

  四、認識農作物

  展示各類種子,並列印作物的生長過程圖片作展示

  五、吃龍耳(也稱龍牙)

  廚師

  把準備好的工具及材料端上來供孩子和家長操作,麵點師提前包出一部分,節約時間,最後吃的時候分盤裝飾,用果醬和蔬菜活鮮花裝飾盤子,對自己成果拍照發朋友圈再吃

  六、活動結束

  教師跟蹤與家長交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