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冬至的習俗(精選5篇)

蘇州冬至的習俗(精選5篇)

  在蘇州,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前夜被稱為冬至夜,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冬至宴,而且還要吃一夜。還有喝冬釀酒、吃團圓飯等習俗,跟每年春節一樣隆重。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蘇州冬至的習俗(精選5篇),希望有所幫助!

  蘇州冬至的習俗1

  喝酒買滷菜類似守夜習俗

  據蘇州民俗博物館文博研究員沈建東介紹,在蘇州傳統民俗中,冬至夜媳婦必須回婆家吃冬至夜飯,家家掛祖先像,祭拜祖先,小輩還要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年一樣,所以稱“冬至大如年”。

  同樣,蘇州人過冬至的傳統飲食習慣也非常獨特。市民俗學會飲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沙佩智說,過冬至夜有一個俗語“有得吃,吃一夜;嘸不吃,凍一夜”,即富裕之家要吃一夜,貧困之家只能乾坐著凍也要凍一夜。人們不甘心凍一夜,想吃一夜,所以就喝酒、買滷菜吃。這跟中國人過新年的守夜習俗也類似。

  餛飩吃掉“混沌世界”

  蘇州人還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沙佩智介紹,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方方的餛飩皮代表地,中間包的餡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節人們吃“餛飩”,寓意吃掉“混沌世界”,還一個清平世界。中國烹飪大師顧水榮介紹,蘇州鄉下還流行吃“冬至團”,它又稱為“稻窠團”,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為團,以肉糜、菜果、豆沙、蘿蔔絲為餡,祭祀並互相贈送。現在吳地農村仍有吃冬至糰子的習俗。

  由於一些冬至習俗將人們希望團圓平安的美好願望和冬令飲食方式結合得非常緊密,容易儲存下來。現在像拜冬、穿新衣這樣的冬至習俗淡化了,喝冬釀酒、吃團圓飯則成為蘇州人過冬至最鮮明的標誌。

  團圓宴進飯店冬釀酒不過時

  現在,不少市民家庭中祭祀儀式漸漸淡化,而冬至夜“團圓”親情在強化,不少家庭把“團圓宴”擺進飯店。

  據市區各大飯店介紹,這兩年,每到冬至夜,飯店預訂情況相對火爆。雖不及過年,但相比五到十年前的冬至,還是火了一把。各色半成品套裝也一應俱全,基本也涵蓋老蘇州家常的燻魚、羊糕、牛肉等。

  蘇州冬至的習俗2

  每年農曆十一月底,有節日名叫“冬至”,在蘇州這一帶,冬至是個大節。諺語云“冬至大如年”。據說古代曆法,每年的歲初不是春節而是冬至日,所以吳中一帶把冬至節作為重大的節日來過。

  在舊時代,冬至前一天(也叫“冬至夜”),家家戶戶要磨粉糰子,以豆沙、蘿蔔絲、菜肉等做餡,很是美味。八仙桌上供著各種菜餚、果品,供桌前燃燒紙箔,一家老小依長幼順序跪拜祖先。兒童們最感興趣的是桌上的貢品。祖先們一筷子未動,過一段時間後,等看不見的祖先們“用”過之後,閤家便團團圓圓的吃冬至夜飯了。

  冬至夜晚,一般是不到人家家裡去的,只是自家人團聚。飯桌上,都會備有冬釀酒,一種由桂花、糖的米酒。以前都是一般家釀的,現在可都是由商家販賣了,此酒醇厚很甜,兩三杯下肚也會略有醉意。米酒一般也不能多喝,後勁很足。

  時至今日,蘇州人對冬至祭祖習俗也慢慢淡忘了。(或者說儀式沒有以前那麼隆重了),但家庭團聚的習俗卻是保留了下來。(也許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家庭團聚的機會少吧,所以藉機會團聚一下)。所以,每年冬至夜,下午開始,路上行人就變少了,但每家每戶,或是酒店飯館裡已經熱鬧起來了。

  因此,如果您在蘇州,冬至夜那天可不能請朋友吃飯的,一般人家會拒絕你的,別自討沒趣哦。

  另外:蘇州有個說法“邋遢冬至,乾淨年”,意思就是如果冬至下雨,那春節可能就是陽光明媚哦。有心的朋友可以驗證一下!

  蘇州冬至的習俗3

  在蘇州有句老話說的好,“冬至大如年”,昨天,想必大家都吃上了一頓豐盛的團圓飯。喝到了甜美的冬釀酒。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23日之間,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

  雖然今天才是冬至的正日子,但其實老蘇州人過的可是冬至夜哦!蘇州人把冬至前一天的晚上稱為冬至夜,而大部分的習俗是在冬至夜,而不是在冬至當天進行的。下面這些老蘇州的冬至夜習俗,你家昨天保留了幾個呢?

  冬至盤

  節前,親朋各以食物相贈,提筐簷盒,充斥道路。

  祭祖

  冬至夜的飯前通常會在家祭祖,光祭祀就要二三個小時,這個儀式有一定的講究,家裡的小輩要向祖先磕頭敬酒,結束後,祭祖的菜是不能直接吃的,必須要回鍋燒。用豐盛菜餚祭祀“過節”後,再擺上團圓宴。

  團圓飯

  全家團聚吃冬至夜飯。凡出嫁婦女必須迴轉夫家,倘留在孃家,不利親人,會窮得“十隻飯籮九隻空”。

  冬至夜飯菜豐盛

  當晚的菜餚會特別豐盛,富裕人家起碼八盆一暖鍋,外加全雞、整鴨、大青魚,還有紅燜蹄膀。各種菜都有吉祥名稱,蛋餃稱“元寶”,肉圓稱“團圓”,線粉稱“金鍊條”,雞稱“樸樸騰”,魚稱“吃有餘”,黃豆芽稱“如意菜”,青菜稱“安樂菜”,一如除夕年夜飯之俗。飯內放黃豆,稱“元寶飯”,飯碗內預先放兩隻熱荸薺,吃飯時夾出來,稱“掘元寶”。

  喝冬釀酒

  酒精度數極低的'米酒,小兒婦女均可飲。至於窮人家,繳租還帳之後,所剩無幾,就只好“有錢的吃一夜,沒錢的凍一夜”。

  吃餛飩

  冬至夜的主食,我國通行的是“北方吃餃子、南方煮湯圓”的做法,但老蘇州人吃的卻是餛飩,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也有蘇州人冬至夜不吃餛飩而吃“冬至團”。

  冬至團

  冬至團又稱為“稻窠團”,在冬至夜,磨粉為團,以肉糜、菜果、豆沙、蘿蔔絲為餡。

  紅豆粥

  冬至日吃紅豆粥的習俗,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已經有了,據說是為了預防瘟疫。蘇州的紅豆粥(赤豆粥)格外精細,紅豆和粥分別而做,紅豆做成豆沙,粥上碗後紅豆沙才澆上去的,有紅雲蓋白雪之美。蘇州人稱其為“糖粥”。

  蘇州冬至的習俗4

  蘇州人過冬至節所吃的湯圓,又稱“冬至團”,分為粉團和粉圓兩種,早期蘇州人過冬至是掛祖先畫像,然後祭拜祖先。每個家庭的小輩都要到長輩家中,吃冬至宴、送冬至盤。冬至習俗最重要的一項是祭祖、祭灶,那麼蘇州冬至習俗吃什麼?除了魚肉,還必用糰子、餈糕,以示團團圓圓。最隆重的就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過冬至夜,要“好好吃一夜”。

  冬至習俗吃冬釀酒

  冬至吃冬釀酒,此酒只在每年冬至前釀造一次,味道甜淡,清香撲鼻。斟酒入杯,酒香漸漸泛起、然後擴散,最後滿室皆是暖暖的甜甜的香氣,讓人不飲先醉。不過冬釀酒度很淡的,老少婦孺均能喝上兩杯。舊時的蘇州冬釀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製而成,口味甘甜,色澤金黃,隱隱地有桂花的幽香,十分爽口怡人。

  冬至習俗吃羊肉

  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啟動大進補,也形成了秋後食羊肉的最高峰。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興旺了不少。冬至裡羊肉館一天可賣出八隻羊,對食者而言,無論是燒、燜、燉、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補身體,實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冬至習俗吃冬至團

  蘇州人冬至夜吃“冬至團”。冬至團又稱“稻窠團”,用糯米粉加餡料做成,餡料有肉糜、菜果、豆沙、蘿蔔絲等,做成後用於祭祀、食用或贈送親友。冬至團又稱為“稻窠團”,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為團,以肉糜、菜果、豆沙、蘿蔔絲為餡,祭祀並互相贈送。現在仍有吃冬至糰子的習俗。

  冬至習俗吃餛飩

  老蘇州人吃的卻是餛飩,從飲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現這一現象是因為,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覺得方方的餛飩皮代表地,中間包的餡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蘇州人冬至夜吃“餛飩”,寓意吃掉“混沌世界”,讓世界變得神清氣爽、更加美好。

  雖然後來歷法變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開始了,但這冬至“過年”的習俗傳承了下來。下面小編為您介紹蘇州冬至習俗。

  拜冬

  蘇州在宋朝時就形成了過冬至夜的習俗,那時候,家家都要祭拜祖先,小輩還要穿上新衣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賀冬”或“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大年一樣,也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冬至祭祀、拜冬的習俗已經淡出了蘇州人的生活,但一頓豐富的冬至夜飯是必不可少的。

  吃冬至夜飯

  在蘇州傳統民俗中,冬至夜媳婦必須回婆家吃冬至夜飯,家家掛祖先像,祭拜祖先,小輩還要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年一樣,所以稱“冬至大如年”。

  “團圓飯”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雞鴨魚肉,都要換上雅名,其中蛋餃叫“元寶”,肉圓叫“團圓”,粉條叫“金鍊條”,黃豆芽叫“如意菜”,魚叫“吃有餘”等等,每個菜都滲透著喜氣。

  吃醬方

  到了冬至時就得吃醬方。所謂“方”,方肉,大肉也,無方不成肉。這醬方好不好,關鍵在於方不方,然後就是酥爛程度。主料是五花肉,採用醃、煮、燜、蒸等烹飪方法而成。這醬方肥肉爽滑不膩,瘦肉香而滋潤,肉皮入口即化,吞下去滿口餘香。

  冬至吃什麼好

  冬至吃什麼養生好,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至進補在我國曆史悠久。古人認為,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應講究“養藏之道”,適時進補,更好地發揮食材、藥材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那麼冬至進補吃什麼好呢?冬至的食物很多,小編為您提供幾個菜譜。

  羊肉燉蘿蔔

  [配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痠軟,睏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炒雙菇

  [配料]水髮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

  天麻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約750g),天麻25g,川芎、白茯苓各10g,薑片5g,料酒10g,精鹽適量,香菜段少許。

  做法:烏雞放入冷水中,燒開,焯去血沫;中藥洗淨,放入雞腹中,用線縫好口。把烏雞放人砂鍋內,加入薑片、料酒和適量水,燒開後用小火燉約1小時,放精鹽再燉約20分鐘至材料熟爛,撒上香菜段即可。

  功效:烏雞舒經活血、調節內分泌等功效,對老年女性大有益處。天麻、川芎、茯苓對神經衰弱的頭昏、頭痛、失眠等,均有輔助治療之效,既能平肝熄風止痛,又能滋養鎮靜安神,與烏雞等配合,補虛作用頗為明顯。

  牛膝蹄筋

  原料:牛膝10g,豬蹄筋10%,雞肉50%,火腿50g,蘑菇25g,胡椒5g,味精5g,紹酒30g,生薑10g,蔥10g,食鹽5g,清湯適量。

  做法:將牛膝洗淨浸潤後,切成斜口片;蹄筋放在蒸盆中,加入清水適量,上籠蒸約4小時,待蹄筋酥軟時取出,再用冷水浸漂2小時,剝去外層筋膜,洗淨;火腿洗淨後,切成絲;蘑菇水發後,切成絲;生薑、蔥洗淨後,切成薑片、蔥段;將發脹後的蹄筋切成節,雞肉剁成2cm的方塊。將蹄筋、雞肉放入蒸碗內,把牛膝片擺在雞肉的面上,火腿絲和蘑菇絲調合勻後,撒在周圍;薑片、蔥段放人蒸碗中,再加胡椒粉、味精、紹酒、食鹽、清湯,調好湯味,灌人蒸碗中,上籠蒸約3小時,待蹄筋熟爛後,立即出籠,揀去薑片、蔥節,調味後即成。

  功效:祛風溼,補肝腎,強筋骨。

  山藥魚片

  原料:魚肉片400-600g,山藥20-30g,青蘿蔔200g,蔥絲、薑絲、胡椒粉、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山藥去皮洗淨壓成細末;魚肉片放人碗中加適量澱粉、精鹽,打入1-2個雞蛋,拌勻後醃約20分鐘,投入熱油中炸熟;鍋中留少許油,燒熱後加入蔥絲、薑絲,拌炒片刻,加適量水,燒開後加入山藥末、炸熟的魚片、青蘿蔔絲、精鹽,用小火燉約20分鐘,加胡椒粉和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補肝腎。

  蘇州冬至的習俗5

  西施浣紗蘇州人過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老蘇州”們回到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撲騰),“金鍊條”(粉條)、“如意菜”(黃豆芽)、“吃有餘”(魚)等,形色相似,處處滲透著姑蘇傳統節慶的喜氣和寓意。

  自古太湖地區盛產稻米,用糯米粉製成各種糕團更是當地頗具特色和最常見的點心。圓圓的冬至團更是席間的必備點心,據說在蘇州,一月元宵,二月二撐腰糕,三月青糰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炒肉餡糰子,六月二十四謝灶團,七月豇豆糕,八月餈團,九月初九重陽糕,十月蘿蔔團,十一月冬至團,十二月桂花豬油糖年糕,吃完十二道點心,新一年又來臨。

  據說,蘇州人冬至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冬至進補,春天打虎”,是廣泛流傳於吳地的民間俗語。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啟動大進補,也形成了秋後食羊肉的最高峰。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店的羊肉生意更是一下子興旺了不少。一家小型藏書羊肉店的老闆透露,冬至裡他的羊肉店可賣出八隻羊,對食者而言,無論是燒、燜、燉、煮,都是既享口福又補身體,實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