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載火箭科普知識

運載火箭科普知識

  看似複雜的火箭,原理其實非常簡單,早在17世紀,牛頓就很清晰地進行了描述:如果以一定速度向後丟擲一定質量,就會受到一個反作用力的推動,向前加速。簡單的火箭甚至早在牛頓提出這一原理前幾百年就在中國被髮明出來,並得到了應用,包括軍用的火藥箭和節日慶典的煙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運載火箭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火箭"這個詞在公元三世紀的三國時代就已出現。在公元228年的三國時期,魏國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裝上火把,當時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進攻陳倉(今陝西寶雞東)時,魏國守將郝昭就用火箭焚燒了蜀軍攻城的雲梯,守住了陳倉。

  "火箭"一詞自此出現。不過當時的火箭只是在箭頭後部綁附浸滿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點燃後用弓弩射至敵方,達到縱火目的的兵器。這就是現代火箭的雛形。

  火箭出現後,在中國被迅速地用於軍事行動和民間娛樂中。北宋後期,在民間盛行的煙火戲中,人們利用火藥燃氣的反作用力,製成了能夠高飛和升空的"流星"、"爆竹",為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氣氛。從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點。

  明代時,火箭不但用於軍事領域,而且還出現了火箭載人飛行的嘗試。中國明代學者萬戶被認為是世界火箭的鼻祖,是試驗空中飛行的開拓者。這個試驗雖然沒有成功,但他已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升空飛行的人。

  萬戶是世界上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升空飛行的人。

  雖然古代火箭、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由於長期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致使古代火箭技術未能在中國發展為現代火箭技術,最終只停留在禮花爆竹之中,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歷史的遺憾。

  現在!不再遺憾啦!

  我國自1956年開始展開現代火箭的研製工作。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誕生,首次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成功。中國航天技術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可以把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空間探測器等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

  現在,"長征"系列火箭已經走向世界,享譽全球,在國際發射市場佔有重要一席。2020年9月13日,在海陽發射的運載火箭是“長征11號”運載火箭。“長征1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第一型固體運載火箭。火箭全長20.8米,相當於五層樓那麼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