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服有哪些文化歷史

日本和服有哪些文化歷史

  你喜歡日本和服嗎?那種能淋漓盡致的展現日本女性魅力的衣服,與我國旗袍有得一比。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日本和服有哪些文化歷史,希望有所幫助!

  歷史介紹

  和服是中國隋唐時期傳入日本的,後經過發展改進成為日本傳統服裝,所謂和服文化也是根據唐時期文化演變而成,不論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經由完整的學習訓練,而成為內外在兼具的完美禮儀。

  和服是日本人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誇耀的文化資產。和服的穿著巧技,乃是隨著時代的風俗背景,琢磨考驗,蘊育而生。高雅而優美的圖案,源自於日本民族對於山水的欣賞及對於風土的眷戀,乃至於對人本精神與情境的細膩感受。

  和服不僅融合了優雅氣度與深層內斂之本質,更反應了穿著之人的“心”與“動”。每一套優美的和服,都經精心裁製,講究穿著時的每一個細節及步驟。因此,不論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經由完整的學習訓練,而成為內外在兼具的完美禮儀。和服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賞花幕”,因為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當人們穿著和服走動時,會因為晃動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塊動態的畫布。

  和服美術

  日本的繪畫起源於日本本土,而日本的繪畫史受到過印度佛教和中國的美術影響,特別是在中國唐代的時候,佛教藝術傳入中國及日本,無論是寺廟中的壁畫塑像還是生活中的肖像畫,兩個國家都有相似之處。

  真正反映日本和服的繪畫作品主要是日本的風俗畫。日本的 風俗畫興起於室盯時代(1392-1573年),相當於中國的明代。 當時有許多中國的風俗畫傳入日本,如反映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生 產過程的《耕織圖》,被日本畫家作為一種模式來效仿,以致日本也出現了許多版本的《耕織圖》,如有獰野永納本,也有和歌山縣高 野山遍照尊院的彩繪屏風《織圖》等。但日本風俗畫的真正興起是在江戶時代,當時雖然有一派古典畫派專以傳統物語為繪畫題材,如源氏物語、淨琉璃物語等都相繼出現於當時皇宮貴族的屏風上,這種傳統題材一般用傳統的繪畫手法來表現。畫中人物穿著的都是當時宮中的華麗衣服,造型風格有些類似有職雛人形。 但當時更多的是同時繪於這些屏風上的風俗畫,這是江戶初期(16世紀初)的一大特色,其繪畫中心在京都,當時正值廣仁文明之亂之後,京都的經濟正在復興,作為復甦象徵的明廣九年的 園祭活動也在京都一年一度地舉行,正因為如此,一系列的屏風圖大量出現,如獰野永德的《洛中格外圖》,此圖有三種版本,盯田本、歷博乙本、上杉本,此外還有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洛中風俗圖》屏風(17世紀前半)、靜嘉堂文庫的《四條河原遊圖》屏風,這些屏風的題材頗有些類似於唐代的遊春圖,但人物更為眾多,場面更為宏大,其中突出的是歌舞伎的內容。如四條 河原和六條柳叮。前者是歌舞伎興起的中心地,後者是遊女歌舞 伎雲集的地方。開創於慶長八年(1603年)的`北野社頭歌舞伎在一夜之間流行起來。慶長末年在四條河原常設舞臺,供六條柳町遊女們來表演,當時有大量的文字記載了這一風俗,當地成為京都的文化中心地。從中可以看出當時和服的穿著情況。

  但是,歌舞伎的盛況為當政者所反感,寬永十六年政府下令禁止歌舞伎,所以在寬永年間大量增加的是室內遊樂圖。

  到江戶中期,與風俗畫相對應的是桃山時期的浮世繪,浮世繪是從室內遊樂圖中抽出單獨的一個美人進行描繪,這種形式在寬文時代特別流行,因此稱為寬文美人圖, 其中的《八千代大夫圖》是特別優秀的作品。

  17世紀中葉,在江戶的出版物中出現了版畫插圖,繪製這些插圖的稱為板下繪師,大多都是無名的繪師,其中脫穎而出的是菱川師宣(1618-1694年),師宣曾擔任進原西鶴《好色一代男》江戶版的插圖作者,其中的每一幅插圖都能獨立欣賞。師宣是一枚繪的創始人,他所作的《見返美人圖》中的美人身穿紅色小團花地的刺繡大團花圖案的和服,美人回首,巧笑倩兮,極為動人。

  明和二年(1765年)開始流行以俳人為中心的繪畫。用豪華的多色摺招版畫來製作,其中優秀的作者是鈴木春信(1725-1770年),其版畫有如錦之美,故稱錦繪,其所繪美人尤以柳腰為美,風靡一時。春信以後的美人畫代表有勝川春章、鳥居清長等,但最為有名的浮世繪大家則數喜多川歌磨(1753-1806年),其畫大多是半 身繪或大首繪,如《婦人相學十軀》等。此後有許多反映蠶桑或紡織生產的風俗畫也用了這種浮世繪的風格,畫中的女性穿的則是下層勞動婦女的和服。

  日本到現代還有美人畫這一專門畫派,所畫大多都是穿和服的日本婦女。

  從明治三十年開始,日本的畫家開始創造了新的美人畫法, 大約可以分成三個流派,一是從浮世繪中脫胎而出的近代美人畫派,以關東鏑木清方為代表;二是以貴婦和上流社會的太太們為主的美人畫,以圓山四條為代,其中上襯松園的作品中有著成群的穿和服的日本太太,丰姿綽約,臉龐豐潤,所描繪的和服制作方法也十分清楚,是絞纈還是友禪,都能分清;三是東西合璧的美人畫,以西洋畫的風格來描繪穿著和服的日本婦女。

  上述與和服有關的美術作品。不但儲存了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和服的色彩、面料、圖案、款式和配飾,還反映了和服的穿著方法,以及穿了和服的日本人的舉手投足的千姿百態。此外,這些作品事實上是藝術家眼中的和服,流露了藝術家及其同時代人對和服的態度和感情。

  和服的種類

  和服的種類很多,不僅有男女和服之分,未婚,已婚之分,而且有便服和禮服之分。男式和服款式少,色彩較單調,多深色,腰帶細,穿戴也方便。女性和服款式多樣,色彩豔麗,腰頻寬,不同的和服腰帶的結法也不同,還要配不同的髮型。已婚婦女多穿"留袖"和服,未婚小姐多穿"振袖"和服。此外,根據拜訪、遊玩和購物等外出的目的不同,穿著和服的圖樣、顏色、樣式等也有所差異。

  1、留袖和服

  女性參加親戚的婚禮和正式的儀式,典禮等時穿的禮服。以黑為底色,染有五個花紋,在和服前身下襬兩端印有圖案表示已婚婦女使用叫"黑留袖"和服。另外其它顏色的面料上印有三個或一個花紋且下襬有圖案的叫"色留袖"和服。

  2、振袖和服

  未婚小姐的第一禮服,根據袖子長度分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穿得最多的是"中振袖"。例如:成人儀式,畢業典禮,宴會,晚會,訪友等場合。因為這種和服給人一種時尚的感覺,所以已婚婦女穿"中振袖"的時候也越來越多。

  3、訪問和服

  整體上染上圖案的和服從下襬,左前袖,左肩到領子展開後是一幅圖畫,近年來作為最流行的簡易禮裝而大受歡迎。開學儀式,朋友的宴會,晚會,茶會等場合都可以穿,並且沒有年齡和婚否的限制。

  4、小紋和服

  一般作為日常的時髦服裝,整體上染有碎小花紋,很適合用於練習穿著,約會和外出購物的場合。如果是年輕的女性,也可以用於半正式的晚會。

  5、男式和服

  男子和服以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為正式禮裝。除了黑色以外其它染有花紋的外褂和裙子也只作為簡易禮裝,可以隨便進行服裝搭配。

  6、素色和服

  這是一種單色和服(除黑色以外),如果染有花紋可以作禮服,如果沒有花紋則作日常時裝服。

  7、付下和服

  袖子,前後身,領子的圖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總稱。比訪問和服更輕便舒適。

  和服的配件

  配件:和服之美,除了袷、帶、結的組合外,和服的配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和服的配件主要有帶揚、帶締、帶板、帶枕、伊達締、腰紐、胸紐、比翼等。另外還有與和服配套的內衣,穿和服時、進行美容時的一些輔助用具以及鞋和其他附屬品。

  1、帶揚和帶締是和服整裝中十分重要的小配件。帶揚的作用除了在製作帶結是能夠固定和包覆帶枕外,而且在裝飾上也嚴格要求與和服、和服帶配套。帶揚的材料一般選用紡綢、綾、縐織物等,上面裝飾扎染紋樣、友禪染、小紋、刺繡圖案或者是色無地。帶締起著繫結和服帶結的作用,有繩帶、編織帶、絎縫帶之分。有一種絎成圓筒形的帶子稱為丸絎帶,是禮服上專用的帶締。還有一種摻和金銀絲的繩帶也是平常用於正式禮服和便禮服的帶締。一般來說,帶締厚實的寬頻比窄幅帶的價格高,所以窄幅帶締一般只用在浴衣上面。

  2、帶板是置於帶子前方,防止帶子起皺的一種整形用的配件,寬度比帶子窄一些。

  3、帶枕是製作太鼓的帶山和塑造變化帶結造型時用的,大的很大,但一般都是選用標準形的。

  4、伊達締,是系在和服領窩以下的胸口位置,以防止穿著走樣的一種和服配件。伊達締一般選用質地較薄的博多織物。

  5、腰紐、胸紐,是和服著裝時用於比試和服的長度,或者作為胸口的假紐之用。

  6、比翼,是留袖上的一種特定的裝飾,為的是讓和服兩層縫合能看得出來。比翼規定裝飾在袖口、領、衽以及從腋下到袖下的開口部分。喪服不能用比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