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全球變暖了,冬天卻會出現暴冷

為什麼全球變暖了,冬天卻會出現暴冷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麼全球變暖了,冬天卻會出現暴冷,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近年來,“全球變暖”的話題已經廣為人知,可是到了冬天,無論中國還是其他國家,低溫冰雪天氣的紀錄卻屢屢被改寫:

  2012年剛開始,歐洲普降暴雪,水城威尼斯遭遇罕見冰封。

  2009年11月初,寒流重新整理中國多個省市初雪的最早紀錄。

  2008年12月,中國天津暴雪,50年不遇。

  2008年初,中國南方發生大規模的冰凍災害。這場寒流還給地處中東的伊拉克帶來了過去100年中的第一場雪,給俄羅斯遠東地區帶來了130年不遇的暴風雪。

  2007年3月,中國瀋陽大雪,56年不遇。

  2006年1月,歐洲全境降溫,捷克出現66年來最冷冬天,莫斯科氣溫降至79年來最低。

  在冬天寒潮和冰雪的凜冽中,一些不明就裡的人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都說全球變暖了,為什麼冬天卻變冷了?難道“全球變暖”是吸引公眾眼球的偽科學?

  其實,全球變暖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對北半球冬季異常寒冷這個現象,可以用全球變暖後的洋流模型變化來解釋。正常情況下,海洋中的洋流由於各海域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差異,會受到“溫鹽環流”驅動,在全球範圍內迴圈。

  淡而熱的低緯度表層海水向極地方向移動,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釋放其蘊含的熱量,在到達高緯度海域後變成冷而鹽度高的海水,沉入深海,再以深海洋流的方式轉回低緯度地區,給當地帶來涼爽。洋流迴圈過程可以使赤道附近的熱量被帶到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對高低緯度之間的熱量差異進行中和。

  隨著全球變暖狀況的日益嚴重,洋流迴圈的熱量調節作用被破壞了。因為全球變暖後,極地冰川大量融化,融解的淡水直接注入了高緯度海域,使當地海水鹽度降低,沉入深海的海水變少。原有的由鹽度差驅動的洋流就會因此減緩甚至停止,洋流的熱交換機制失效,熱量不再被從低緯度帶往高緯度,而是聚集在赤道附近。這樣,高緯度地區將更加寒冷,造成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冬季更嚴寒。

  那麼,“全球變暖”是不是一種誇大其詞的說法呢?以全球的平均地表溫度來指示氣候狀態,是一種科學合理的'指標。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的評估報告,1850年以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最高的12個年份中,有11個在1995—2006年間(除了1996年);而看得更遠些,20世紀的後50年則是過去的1300年中最溫暖的50年。可見,全球變暖的現象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一般來說,全球各地的天氣狀況本來就存在很大差異,同一地區的不同年份氣候也會有所波動,因此,不應以一部分地區冬天的暴雪、嚴寒來質疑“全球變暖”的總體趨勢,否則就像是在盲人摸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