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測量實訓總結

工程測量實訓總結

 導語:工程測量實訓總結參考,為了解決大家的疑問,小編特地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僅供參考!

 篇一:工程測量實訓總結

  在愉快的國慶長假後,我們的艱苦而充實實訓生活就此開始了。此次實訓一共是三週時間,本以為在實訓期間可以不用上晚自習的,但是往往都是事與願違。拖著實訓後疲憊的身體去上自習,真是太沒天理啦。哎!幸好在此期間,早上的佇列與跑操都不用了。這樣早上還能遲點起床。既然這樣,我們也只能適應。對於實訓一開始總有種莫名其妙的興奮,同時也充滿了期待。

  在經過簡單的分組之後,測量實訓就此開始了。對於分組情況,我還是挺滿意的。畢竟大家都是從工程一班出來的。彼此之間還是比較熟悉的。配合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 第一週的實訓測量主要內容是測繪出學校內主要建築的平面圖,剛開始的幾天我們真的是走了不少彎路,因為在課堂上面學到的東西,跟實際情況還是有些區別,畢竟理論與實際之間總有些出入。我們的第一個測量目標就選擇了學校裡最沒有規律的建築教學樓:“天佑樓”。天佑樓的基本情況是:它是有三棟樓連成的,中間是兩個院子,三棟樓用走廊連著。在瞭解完這座複雜建築的基本情況後,我們就開始了測量。首先就是圍繞著天佑樓拉控制點,然後就開始無聊而又重複的測量記錄工作。在定完整個六個控制點把天佑樓包起來後,卻發現有座標忘記記了,沒辦法,只能加班,又重新測了一遍。對一般人而言,這可能沒什麼概念,但卻是聽冗繁的。在測量過程中,全站儀的整平是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的,當沒找到竅門的時候,這會消耗很長的時間,但在慢慢的熟悉了裝置之後效能及使用技巧後,所有的都變得容易且簡單了許多。而且效率顯著提高。測天佑樓的時候又往兩個院子裡拉了直導線,在測量完成後,看著滿滿的測出來資料,我們還是感覺比較開心的,且有一種很自豪的感覺。,晚上畫圖彙總一切都挺順利,當看到最難畫的樓天佑樓的輪廓在較精準的測量資料的指引下被畫出來的時候,心中的那股成就、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最難測、畫的樓測出來後,其他比較規則的樓相比較而言就比較好測了。因而我們組的測量速度與效率都還是比較可以的。這些都得益於我們的分工明確、協調配合及超強團隊合作。對此次測量而言,我自己一個人根本無法完成,正因為有了隊友的配合,其它一切都是小問題。接下來的兩週時間裡我們就在測學校的平面圖,從天佑樓測到行知樓,再測到工程中心,資訊中心,階梯教室,大二的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以及超市、食堂,在測量的途中我們遇到了一天的小雨,把我們做得觀測點給衝得看不到了,但留心眼的組長在定點的時候故意把一個觀測點定在了一塊被吐掉得口香糖上這樣我用放樣測量找出了其他觀測點得大致位置,比其他組麻煩少了許多。

  測完主要建築後,我們十個組就被老師全部安排到了學校後面的鐵軌處進行測量,這一段近千米的鐵軌,可以隱約看得出不同時期的道床那股由內而外的不羈的風格,兩條鐵軌線邊上立著高壓接觸網,具有明顯的電氣化鐵道的特點,再看那些軌道下的道床,那真是一個五花八門,木枕的、混凝土枕土的,估計這是為了讓所有專業的學生都能用得著,並對各種鐵道的特點有一個瞭解。雖然這給人的感覺很怪,但是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們的測量。我們在軌道上測量久了,會感覺有些無趣,為了能個更好的測量,所以在當感覺無聊時,就沿著鐵軌走走,練練平衡,或者臥在鋼軌上看天空,在這較悠閒的放鬆方式下,很快就恢復了旺盛的精力。鐵軌測量其實的沒什麼難的,最主要的地方就是道在岔的地方要注意立杆,不能看花了眼。一旦資料被測錯了,在畫圖的時候,就不能再用1:1000的比例,而應該選擇1:500的比例,這樣畫出來的效果便會好一點。

  鐵軌測量完成後,這一個專案也就算完了,雖然我負責的工作較簡單,但是當看著兩大張紙的平面圖,這也算是我的辛苦成果哎,還是比較有成就感的。下一個任務就是曲線放樣,我們按著軌道來測量,發現這軌道是緩和曲線的。真讓我感慨萬千,學校再見這條鐵路時還真是夠省,這也給我們簡化了工作任務。對曲線放樣來說,要注意的就是一個點是放不出一

  個曲線的,放出一半曲線後,要把全站儀移到交點出把另一半的曲線給放出來。曲線放樣好了以後工作,就是對一段三百米的線路縱斷面進行測量,在這次測量中其實就是隻需要一人測一組資料的,但是我們在測出幾組資料後,在後期的計算時,大家的資料資源就共享了。這也算是發揮了團隊合作吧。在縱斷面高程測量時,需要注意的就是二十米立一個杆,我們一開始有點想當然,以為走了二十步就行了,沒想到那樣做是不行的,在後期繪圖作業時,那圖是根本畫不出來的,最後只能重新測一下,規規矩矩把它完成。在測鋼軌平面縱斷面還好,三十六根軌枕就是二十米,只要立杆就行了,軌道邊的那路對測量來說就有點麻煩了,在知道這幾點後,後面的就比較簡單了。然而那天卻在下雨,我們全都窩在教室裡畫圖,魏老師卻拿出上一屆一個畫的錯誤百出的斷面圖貼在黑板上做示範,害的我們在畫圖時不停的修改,一邊抱怨一邊畫,問老師他怎麼拿錯圖做示範,他卻給了一個很坑爹的說法:“因為剛搬完辦公室,就只剩下這一張了,沒辦法”。此時真是徹底無語,我拿的那一組資料一開始感覺有點問題,有幾個地方高程變化的有點詭異,,以至於後期的設計坡度都有點棘手,貌似要大改一下,還有一些表格的資料一定要遵守國家標準,而且不能為了圖漂亮,就自己畫,這樣都是要重畫的。

  縱斷面測完後,就是地形測量任務了,這也算是我們最後的任務了吧,魏老師與學校出於安全考慮,讓我們拿學校後面的一塊土包練手就行了,這土包雖然不高,但是裡面雜草叢生,偶爾還能發現幾個小野花,這倒添了許多情趣。那幾天真是天工不作美,天氣莫名奇妙的冷了下來,站在土包頂上更是冷的不得了。之後測量就是半米半米的往下移測,當下到土包底下後,我的周圍都是那些帶刺的植物,只能慢慢移動,無奈那些植物纏在一起,弄也弄不動,只能任它囂張,費了好多精力,測完一面又測另一半,不過地形圖還是比較難畫的,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實訓的最後兩天,魏老師給我們複習了一下水準儀和經緯儀,這些都是不久測量工證的考核範圍,現在我的對中整平基本保持在兩三分鐘,水準儀輕鬆一點,測高差的時候,又是兜了一個大圈子回到起點,資料算出來鐵橋兩端的高差跟老師的高差相差不多,這也算是完成了。最後的經緯測量還是比較簡單,估計大家都和我一樣基本上都在打醬油,跟老師談心。三週的測量實訓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這個學期的測量實訓也算是圓滿完成了。對此次測量實訓,我還是有不少感務悟。

  第一個感悟就是此次實訓很累。幹測量的就是累,現在我們只是小範圍的測量,跟外面那些已經工作的人比起來我們真算輕鬆的了。測量儀器給我感覺吧,就是又貴又精密,一個儀器都是上萬的,必須小心拿,慢慢放,愛惜的不得了。關鍵一個就是看的遠,走出個一兩百米都能看,這樣觀測員和立杆的人交流起來就是問題,打電話吧,校園內的電話是免費的,這還能接受。不過打完後,話費就有點貴了,一個實訓花了不少話費。所以強烈要求學校配備對講機!再一個就是不停地,來來回回、走來走去,一走就是幾百米,爬上爬下,我們測得只是一些小土堆,要是大山大水的,對於體質也是一種考驗,還有就是這是戶外工種,天天風吹雨淋的,對皮膚也是一種考驗,總之就是身心俱疲的,得好好調整一下,對於這點累,這是我一開始沒想到的。

  第二個就是團隊意識,這點就像踢足球一樣在測量中也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個組六個人,缺了誰也不行,大家分工明確,幹起活就不累,友誼也很好的促進了,本來和他們不怎麼熟的,現在已經到了稱兄道弟的份了。在這一個組裡,沒有誰比較輕鬆,我們就是天天拿儀器,拿畫板,算資料,大家沒有誰抱怨,大家也不覺得累,因為我們六個是一組,是一個團體!協作是根本。

  還有一個就是魏連老師,一個東北漢子,平時也不怎麼交流,就是聽聽課,這次實訓過後,感覺魏老師不僅是老師,更像是朋友。沒想到魏老師也是挺有才藝的一個人,魏老師在我們的鼓動下終於唱了孫楠的那首“風往北吹”,唱的絕對可以。魏老師給人的感覺是他還是不錯的一位老師,很有個性。

  透過這次實習,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為了儘快盡質的完成任務,我們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儘管很累,很辛苦,可我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同時我們也在實習中感覺到了充實,也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更鍛鍊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準儀、經緯儀的用途,熟練了水準儀、經緯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資料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這樣更好了解了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在儀器精度有限的前提下透過機械迴轉等方法消除誤差。(2)提高自身的工程測量水平,掌握正確的方法,規範操作。降低誤差水平。(3)透過各種處理資料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溫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校正數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由高階到低階”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及精確度。透過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對中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學到且做到的東西,但在實習過程中,我做到了,雖說並不完美,在曲折失敗中還是取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以及處理各種情況的能力。

  總之在這三週實訓中,我的多方面素質與技能都提高很多,收穫頗大,這使我很開心!

  篇二:測量實習報告心得體會

  一、實習目的:

  測量學是一門很需要實踐經驗的課,在平時上理論課的時候,學生缺乏對實際儀器的操作。短學期的實習,透過控制網的建立、地形點的測繪、手繪成圖,提高學生對於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為以後工程實際測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實習裝置:

  全站儀、水準儀、花杆、三腳架、水準尺、羅盤儀:

  三、實習內容:

  1. 水準測量:根據已知水準點的高程,測量其他水準點的高程;

  2. 導線測量:透過測角和量距,求出各導線點的座標;

  3. 碎步測量:根據控制點,測定碎步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4. 繪圖。

  四、實習步驟:

  1、水準測量:水準測量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藉助於帶有分劃的水準尺,直接測定地面上兩點間的高差,然後根據已知點高程和測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點高程。

  2、導線測量:

  (1)導線測量概述:

  導線從一組已知控制點出發,經過幾個點,又回到起始點上,形成一閉合多邊形,成為閉合導線。由於測量了多邊形的各內角及邊長,閉合導線也具有檢核作用。

  (2)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包括:踏勘選點及建立標誌,測角,量邊等。此次實習,由於有了全站儀,在踏勘選點建立標誌後,測角量邊的工作不用在用經緯儀測量,實習當中,確定測站點座標,輸入全站儀當中,直接得到水平角與導線邊長。

  導線測量內業計算:將得到的資料記錄到表格當中,進行方位角計算,角度閉合差調整,以及座標閉合差調整,最後得到各個控制點的座標及邊長。

  3.碎步測量:

  (1)碎步點的選擇

  對於地物,碎步點選在地物輪廓線的方向變化處,連線這些特徵點,便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對於地貌來說,碎步點應選在最能反應地貌特徵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性線上。 碎部點測量

  觀測時將全站儀架立在控制點上,輸入測站點、後視點座標和儀器高度。生成新的座標系,將全站儀最準碎部點,測量得出碎部點座標資料。

  4.繪圖:

  將得到的座標資料記錄到圖紙上,由專門的畫圖人員負責將碎部點連線成圖。

  五、實習心得:

  為期五天的測量實習已經結束了,透過這次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性。測區是我們包玉剛圖書館及周圍地段,不過,讓我們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已經步入炎熱的時節,老師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就是自己選擇時間去做實習,所以我們起早貪黑,這樣還算可以,不那麼熱。感謝老師!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非常精確的工作,透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絡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點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現在這個資訊的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資訊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資訊。構建資訊高速公路、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資訊系  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資料庫和測量成果資訊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資訊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也有很多種,比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土木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我們所學的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透過這次實習,不僅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也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更鍛鍊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首先,我們是熟悉了水準儀、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水準儀、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資料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知道了如何避免測量的資料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要作到:(1)要選擇精度高的測量儀器。(2)提高自己的測量水平。(3)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第三,除了熟悉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之外,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前一步工作未做檢核,不進行下一步工作”。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透過測量實習的,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我們在這次的實習中,也瞭解到了要想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必須要掌握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要有實幹精神,每個組員都必須親自實踐,而且要分工明確,工作也可以交換來做,還需要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在實習測量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沒有錯誤,我們應該不氣餒,繼續一次又一次的重測,重計算,一次次地練習,一次次得提高測量水平,我們不斷在經驗中獲得教訓。而且也多虧了老師的指導,我們實習之初,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多虧的老師的耐心講解,才使我們解決了不少測量中的難題。也多虧了不同組的幫助,相互借鑑經驗,使我們的實習順利展開、結束。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難,在我們實習之初,我還有點擔心自己不會測,測不好,擔心只有五天的測量時間,自己不能按時的完成任務,但是,經過我們小組的反覆測量,我們的團結、默契,克服了測量中的種種問題,結果提前完成了任務。在測量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

  (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應選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選點就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2)在用水準儀和全站儀測量的過程當中,有的過程出現了大的誤差,經過我們的重新測量計算,誤差範圍也減小到了可以允許的範圍裡。

  (3)還有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必須由兩個人完成,一個初步的計算,一個檢驗,不過,在此過程當中,也還是出現了計算錯誤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重複檢驗之中算出了正確的數值,儘量讓誤差減少到了最少。比較難的還是檢驗校核,不過,我之所以認為它難,也是因為在此之前不是很會計算它,在這次實習中,我又重新瞭解它的計算方法,現在也能自己把它計算檢驗出來了,頓時覺得校核也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難。

  (4)最後的困難就是畫圖的部分了,雖然畫圖是交給一個同學完成的,但是我們整個組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只要一個環節出了錯,圖就不可能畫出來。我們畫圖之初,最先是把六個控制點的座標畫出來,然後繪圖員就畫的圖書館,當我們還在沾沾自喜的時候,卻被告之需要重畫,而且有的座標也有一定的誤差,我們就不斷的在檫了畫、畫了檫的過程中如此往復,不斷精益求精,測繪圖的一點一滴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團隊精神是如此的重要,無論是少了中間的哪一環都無法完成任務,任何一個步驟、環節,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錯,一步錯步步錯,因此,測量學才是“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因此,測量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團隊的合作。

  就整個實習測量來說,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不過這其中也體現了我們還有許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記得這次的經驗教訓,精益求精,力求能做到更好!同時感謝老師的精心安排與指導!

  篇三:測量學實習總結

  從201x年6月18日到6月27日,我們進行了為期兩個星期的測量實習。實習的地點位於農大東校區的主樓及周邊。此時,實習已經結束了,但是透過這次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絡實際以及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任何理論都得去實踐,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它。沒有團隊協作,這麼多的資料測量和處理,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在2周時間內處理完,並且以圖的形式上交上去。

  我們測量的主要部分是主樓以及周邊約50米的範圍,包括角度,距離,高程等等。夏季炎熱,我們每天早上五點就起來去測量,很多人在大學期間都沒有這麼早起過,我們的熱情是很充沛的。在測量過程中,我們也放了2天的假,因為那時正值端午節,後來我們測量了2個全天,以前測量都是早上5點出勤,測量到早上八九點,然後下午天涼了再來測量一段時間。但是那2天,我們確實是幾乎整天都在測量場地上,每天早上5點起來去,然後一直測到午飯時間,大家集體去女生樓吃完飯繼續去測量。在測量過程中還下過2次雨,我們依然是冒著小雨進行測量,回頭想想這種精神,真的是很可貴的。這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精神。 學習測量學半學期的時間,大約11周左右我們的課程已經結束。其實,測量是一項非常精確的工作,我們說使用的各種儀器,精確度都很高,在測量的過程中,也要求我們正確使用儀器和讀數,最後還要進行測回驗算,要是誤差太大我們就必須重測,在測量的過程中,我們確實是有一兩次因為資料的誤差太大重新測量過。透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絡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

  測量學是用來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現在這個資訊的社會里,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資訊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資訊。構建資訊高速公路、基礎地理資訊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資訊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資料庫和測量成果資訊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資訊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也有很多種,比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水利工程系的學生,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我們所學的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透過這次實習,不僅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也學到了小組之間的團結、默契,更鍛鍊了自己很多測繪的能力。首先,我們是熟悉了水準儀、經緯儀以及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它們正確的使用方法。其次,在對資料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知道了如何避免測量的資料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要作到:(1)要選擇精度高的測量儀器。(2)提高自己的測量水平。(3)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第三,除了熟悉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之外,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前一步工作未做檢核,不進行下一步工作”。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透過

  工程實習的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我們在這次的實習中,也瞭解到了要想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必須要掌握過硬的理論知識,要有實幹精神,每個組員都必須親自實踐,而且要分工明確,工作也可以交換來做,還需要知道失敗乃成功之母,在實習測量的過程中,不可能完全的沒有錯誤,我們應該不氣餒,繼續一次又一次的重測,重計算,一次次地練習,一次次得提高測量水平,我們不斷在經驗中獲得教訓。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最後,我們都克服了,主要的困難有以下幾點:

  (1)立標尺時,標尺除立直外,還應選在重要的地方。因此,選點就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並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2)在用水準儀和經緯儀測量的過程當中,有的過程出現了大的誤差,經過我們的重新測量計算,誤差範圍也減小到了可以允許的範圍裡。

  (3)全站儀是個高科技儀器,以前接觸的不多,在使用過程中有很多還不太明白,透過摸索,我們都很好的解決了。

  (4)還有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必須由兩個人完成,一個初步的計算,一個檢驗,不過,在此過程當中,也還是出現了計算錯誤的問題,我們在不斷的重複檢驗之中算出了正確的數值,儘量讓誤差減少到了最少。比較難的還是檢驗校核,不過,我之所以認為它難,也是因為在此之前不是很會計算它,在這次實習中,我又重新瞭解它的計算方法,現在也能自己把它計算檢驗出來了,頓時覺得校核也並不如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難。

  (5)最後的困難就是畫圖的部分了,我們的畫圖是交給2個同學去完成,2個同學計算,輔助畫圖。圖畫完以後,整幅圖面上都是密密麻麻的資料,真的是資料量巨大。

  透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團隊精神是如此的重要,無論是少了中間的哪一環都無法完成任務,任何一個步驟、環節,都少不了,也出不得錯,一步錯步步錯,因此,測量學才是“從整體到區域性、先控制後碎部”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因此,測量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團隊的合作。就整個實習測量來說,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不過這其中也體現了我們還有許多的不足,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記得這次的經驗教訓,精益求精,力求能最到更好!以上就是我對這次測量實習的小小感悟,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