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文化服務的工作總結

流動文化服務的工作總結

  篇一:鎮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情況彙報

  松煙鎮位於遵義市東南角,與湄潭抄樂、鳳岡琊川接壤,素有餘慶“北大門”之稱。2008年12月被列為市級城鄉一體化試點鎮。全鎮地域面積1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萬畝,城鎮區域面積2.5平方公里,轄7村1社群共3.3萬餘人,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39600萬元。近年來,全鎮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主要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

  黨政重視到位。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結合“四在農家”活動,把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置於同位常議常抓,在經費投入、人員配備、基礎設施上竭力保障,為文化繁榮發展創造條件。

  組織體系健全。鎮設立了綜合文化站專抓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做到常抓常管。建文體協會15支,會員300餘人,基本實現了村級全覆蓋。編排地方特色節目400餘個,經常性深入村、組和比鄰縣鎮開展參與面廣、獨具影響的文體活動,巡迴演出100餘場,形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為松煙文化建設贏得了眾多榮譽基礎設施配套。全鎮建成300平方米的標準綜合文化站1個,籃球場23個(其中塑膠球場1個),羽毛球場10個,乒乓球檯20張,運動場5個,路徑工程2套,文化廣場1個,建圖書室8個,電子閱覽室8個,正在實施投資500萬元的農民文體活動中心工程。

  活動豐富多彩。鎮黨委政府和村(社群)每年利用重大節慶契機,

  開展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如籃球賽、腳踏車賽、書法賽、卡拉OK賽、文藝晚會等“他山文化”廣場系列活動,參與人數達2000餘人次,開展各類培訓、講座30餘期,送電影下鄉100餘場次,為推動松煙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和有力的輿論支援。

  篇二:XX村2011年公共文化服務站點年度工作總結

  XX村2011年公共文化服務站點執行管理工作總結

  2011年,XX村以構建和諧文化為著眼點,堅持改革、強化管理,村公共文化事業呈現出繁榮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致力文化建設,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加強

  1、宣傳文化建設成績喜人。為切實加強村文化建設,工作人員在入戶宣傳中,在第六次人口入戶普查中,都積極宣傳,讓更多的居民加入進來學習文化、增加知識、溝通鄰里感情。

  2、“農村書屋”工程建設步伐加快。“農村書屋”工程在上級領導的統一部署下,在原有的村圖書室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所有書籍統一編號、登記、上架方便居民借閱。

  3、村文化陣地得到加強。2011年村文化建設空前重視,加大了文化建設力度。還利用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傳統載體,組織力量,採取靈活的方式方法,深入引導居民文明,積極主動引導居民破除迷信,移風易俗,改變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二)創新服務方式,群眾文化開展有聲有色

  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圍繞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精心指導和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近幾年,村民都積極參加各種文化演出,利用現有設施

  廣泛開展文藝演出活動,活躍了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三)文體隊伍水平不斷提高。

  1.節日文化活動高潮迭起。節日期間,以和諧文化、文明建立為主線,舉辦了火把節文藝表演大會等一系列文體活動,營造了獨特的文化氛圍。

  2.文化工程建設穩步推進。為居民放映電影。預計至年底,我們將完成10場放映任務。

  (四)唱響全民健身日、讀書日,健身和文化同步發展 我村積極貫徹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堅持以有影響、有規模、有聲勢、有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為原則,注重大型活動和小型多樣的活動相結合,組織傳統的群體活動。先後開展了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等群眾體育活動,促進了廣大群眾體育意識和健身意識的提高。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處於城鄉結合部文化體育結構發展還不平衡,文體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還不相協調,開展的文體活動與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需求還不相適應; 資金缺乏,影響了專案推進進度;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的意識有待於進一步增強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反思,加強改進。

  二〇xx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篇三:2011年度文化工作總結

  2011年度文化工作總結

  2011年,我站在鎮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縣文化局、鎮財政所的大力支援下,文化服務工作較過去有了質和量的變化。為適應改革的新形勢,我中心認真調適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積極主動地開展文化服務工作,為今後的文化服務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中心工作宣傳。

  配合鎮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治庸問責、換屆選舉、計劃生育、黨建工作等中心宣傳4期。在縣級以上報刊文化新聞用稿11篇。

  二、大型文體活動。

  春節文化活動,鎮政府發專文,開展大規模的傳統文化活動,鎮機關和農村共有4支隊伍開展活動。扎綵船、蚌殼精,參加的文藝活動人數達48人,到機關、進工廠、下農村,盛況空前。我們下鄉走訪了民間的骨幹作者24人次,蒐集創作民歌5首,七一期間,舉辦了紅歌唱響三里畈大型文藝晚會,共演出節目18個,其中創作節目4個。觀眾近5000人。

  三、流動服務工作。

  我們組織協同劇團送戲下鄉等活動,共演戲4場。印發文化藝術科技資料一期,共印550份。

  四、陣地服務工作。

  組織縣文化館對高中文學社進行了創作知識輔導,組織文藝輔導教師對參演的文藝隊進行輔導,共舉辦2場。我中心堅持開展了圖書借閱、電子閱覽等服務,舉

  辦了電腦培訓,參加活動的人次達到780人次。

  五、社會文化發展。

  全鎮農家書屋建設哈面鋪開,已基本到位。我們加強了與農家文化室的聯絡,使已建立的農家文化室得到鞏固提高。上半年,在汪家壠村、父子嶺村、史家涼亭村代表羅田縣迎接省市的驗收。共享工程,落實村級共享工程點30個。

  六、文藝創作。

  今年,我鎮的業餘作者在縣級以上刊物發表28件篇。三里畈初中《鋪路石》出刊1期,三里畈高中《露苗》出版1期。全鎮文藝創作出現可喜的局面。《露苗》,《鋪路石》文學社,兩個社團均被評為黃岡市中學生文學社團“三優評比”優秀文學社團一等獎。尹定賢創作的《幸福》在首屆“黃岡文藝獎”評選中獲得中篇小說提名獎,他的短篇小說《八爺》在佛山文藝發表,長篇小說《春花秋月何時了》也被《世界文學》雜誌社留用。老作者蔡均全出版了詩文集《蜜蜂洞集錦》。在各級徵文、徵集歌詞活動中,我鎮作者佳作不斷。業餘作者還圍繞首屆甜柿節、旅遊開發,文明建立、黨建活動等,積極蒐集民間傳說、故事,曲藝作品,如《黨的惠民政策好》、《教育發展要爭先》,《柿民生活年勝年》等演唱材料為全鎮的文明單位建設,旅遊事業增添了內涵和活力,我鎮不少作者參加了縣主管部門開展的民歌歌詞寫作,參加了宣傳文化部門開展的建黨九十週年徵文及書畫展覽活動,我鎮還將加大力度積極建立“詩詞楹聯之鄉”。

  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我們根據縣主管部門的要求,下鄉調查走訪18次。

  八、文物保護工作。對鎮內的文物點進行了檢視。並協助有關部門進行了革命歷史文物的普查工作。還透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將烈士亭作為烈士公園建設上交了提案。

  九、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我們根據縣文化市場辦的要求,對外來演出團體加強了管理,對文化個體戶進行了協助管理,特別是對鎮區的文化市場進行了經常性的檢查,確保了三里畈文化市場的有序發展。

  十、其它業務工作。根據鎮領導的要求,我們按時完成了換屆選舉、抗旱、防洪、支農點等工作任務。在“三萬”活動中,我站在朱元洞村開展了進村入戶活動,參與調查農戶50戶,為農戶做了一些工作。協助鎮領導為豐太集團招商專案建設做了一些工作。

  過去的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創新工作方法,為建設新農村文化工作作出貢獻!。

  三里畈鎮宣傳文化站

  二0xx年十一月十二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