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通用9篇)

關於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通用9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1

  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吃飯已不成問題的我們到底要不要重視節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國的糧食現狀是不容樂觀的。2000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總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糧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著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個大問題。如今,浪費糧食應該是最可恥的行為之一,因為浪費糧食就相當於慢性自殺!大家看到,現在鋪張浪費的人越來越多,浪費的花樣百出,雖說目前我們中國人是餓不死的,但中國人口每年淨增長1200萬人,如果現在浪費,以後的中國人只有餓死的份兒!

  另外,我們應該有“一飯一粟當思來之不易”的樸素情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選種、播種,鋤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糧食飽含了農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勞!所以,我們珍惜糧食也是對他們勞動的一種尊重。正是有了他們的勞動,我們才能吃得飽,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勞動,當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旱災等襲來時,國家才能調撥大批救災物資,而其中的糧食成為災民們的第一所需,也許平時在你看來從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會成為別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會說,我也想節約,可如何去做呢?在這,我有幾個小小的建議供大家參考:去餐館吃飯,不要因為要面子就瞎點,其實夠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館就餐後,如還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萬不要覺得很丟人,這其實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在家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少盛點,因為吃完了還可以再盛。還有,不要養成挑食的習慣,認為不好吃的就隨便丟棄。

  最後,我大聲呼籲,人人應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請大家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從自身做起!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我們每個同學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會背的一首詩。是呀,農民伯伯播種、澆水、施肥、除草除蟲,頂著烈日,冒著風雨,踏著霜露,經過大半年的辛勤勞動,才能收穫,才能換來那一粒粒飽滿的糧食。

  儘管種糧食是那麼辛苦,浪費糧食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

  我在學校食堂吃飯,每天都目睹好多同學浪費糧食的現象。有些同學不愛吃某樣菜,便將那樣菜一動不動地丟在桌上;有些同學飯盛得太多吃不完,便理所應當地倒掉了。這樣的浪費現象每天都有發生。

  以前的我也不知道要珍惜糧食。有一次,我在家吃完晚飯正打算丟下飯碗離開餐桌,卻發現奶奶正把碗裡剩下的一丁點青菜撈在一起夾起來吃了。當時我就想奶奶真是小家子氣,這麼一點青菜就倒掉算了,何必吃得這麼幹淨。直到有一天我看了新聞:在貴州山區有些孩子根本吃不飽。想起自己平時對糧食的不愛惜,又想起奶奶那天的節儉,再想起自己對奶奶節約糧食的不屑,頓時就感覺羞愧難當。我們吃得飽穿得暖,而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卻連飯都吃不飽,我們這樣浪費實在太令人慚愧了。

  後來,珍惜糧食這個觀念在我心中深深紮下了根。吃飯的時候,吃多少盛多少,吃完了再去盛。這對我們而言,只是舉手之勞,而珍惜糧食恰恰就在這小小的舉動之中。

  讓我們把節約當成一種習慣,一種美德。讓我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美德長久地弘揚下去。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3

  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但同學們有沒有想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所以,我們每個同學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還有許多人正因飢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可是自從我在電視裡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飢餓瘦骨嶙峋、飢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想到這裡,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小夥伴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儘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餘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約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4

  “節約”,是近年來很流行的一個詞,幾乎隨處可見: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等等。節約,是一種美德。例如,節約糧食。

  因為我的爺爺奶奶是農民,我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其實,在我剛看到“節約糧食,從我做起”這8個字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曾經閃過一絲疑惑,節約二字說的容易,可是做起來會不會很難呢?節約糧食對農民伯伯來說是否有好處呢?不過,很快我就想明白了,節約其實做起來並不難,相反可以說還很簡單,只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來就可以了,比如說在出去玩的時候趕緊吃

  完碗裡剩下的那幾粒米,幾根面,幾口饅頭就可以了,這樣,即便是對農民伯伯沒有任何的好處,對我們來說漸漸的也會養成一種好的習慣,而且還不會讓農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氣白喘,那一聲聲的“好累”白說,那一份份的力氣白使,那一次次望著莊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糧食,是農民伯伯的汗水澆灌而成,是農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農民伯伯,總之,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糧食的來之不易,希望大家從自己做起,從而影響身邊的人,讓大家都懂得節約糧食。

  鋤禾日中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這是在很早的時候,古人寫一首詩叫《憫農》。如果先不看內容,光看詩名,憫農就是憐憫農民的意思,這裡的憐憫並不是可憐的意思,而是要理解農民的辛苦,他們每年辛勤播種,灌溉,施肥,除草,殺蟲,可是即使這麼的辛苦,有時候遇上天災,收的糧食也就只能夠一年的生活,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說農民雖然是生活在社會最低層的人,但是他們卻是最偉大的人。

  所有的種。種就是希望我們不要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因為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5

  這位偉人,有著一生用不完的美筵,正是因為他的.節儉。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脫下軍裝、皮鞋到牛柵裡去燻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穀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蘊含著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脫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後,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著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著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著的美麗背後,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於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後。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裡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嚐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裡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佔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佔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裡還掀起了一股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在班會課上,我和老師商量把《儉以養德》這篇文章推薦給同學們,老師同意了,聽完了我對文章的介紹,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是啊!艱苦的生活雖然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裡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度過難關;富足時豪華奢侈,窮困時將難以生存。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6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裝置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為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溫飽問題。人皆有食,也並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它告訴我們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的寬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養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壞習慣,這就助長了大家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有一天中午,我和媽媽在一家飯館吃飯,我們點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著,突然,隔壁的兩個人吸引了我們的眼球,他們拿著選單一下子點了十幾道菜,沒一會兒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擺滿了飯菜。看見這一幕,我驚呆了,心想:這麼多菜能吃完嗎?不會是大胃王吧?但是,他們竟然沒吃幾口,把錢一交就走了。滿滿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務員給倒了,真可惜!

  為了制止這種壞習慣,國家也制定了許多法規,提倡節約。每年十月十六日是節約糧食日,這就告訴我們應從這就做起開展節約。

  我們應該每次在飯店,點適當的飯菜,不夠吃可以在點,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為沒面子而浪費,透過國家這幾年的宣傳,這周星期五我們家在小六湯包吃飯,發現人們現在都是吃多少點多少,已經有了節約的好習慣。

  浪費糧食就像給白紙上抹上了黑點,而珍惜糧食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為節約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8

  今天,我剛吃完飯,從食堂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著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要勸勸那個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幾年級的啊?”“我是四年級的,你要幹什麼呀?”“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為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麼說就錯了,因為那都是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說了我扔包子關你什麼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你這麼說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除了可以吃,還可以做酒,製做味精。如果錢是寶,糧食就是寶中寶。

  現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費啊!假如我們一天浪費一個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費多少多少個包子,一年能浪費多少個包子呢?就從小事說起吧,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你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嗎?”“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浪費東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說的做,再見!”

  透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現在的人太浪費了,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有了一個東西再買,再買的東西就故意弄壞了。我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再浪費東西了!

  糧食安全講話心得體會 篇9

  節約糧食也是一種美德,尤其是我們學生最需要去培養的。這一次就我學校要求學生節約糧食來談談我的體會。

  這次學校沒有要求我們節約糧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處浪費的行為,尤其是食堂吃飯浪費的最多。都說糧食得之不易,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到成熟,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卻很少。如果不是這次學校對我要節約糧食的要求,大概還會繼續浪費很多的糧食。以往在食堂吃飯的同學,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會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碟,就連我自己也是這樣的,所以說說的簡單,做起來難得多。

  這次學校在食堂內貼了很多的關於節約糧食的標語,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囑了的。在通知我們要節約後,我們在食堂打飯,阿姨都會跟我們說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飯菜,不夠再去向她新增。實際上這措施是不好實施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權益被侵犯了,會覺得學校是故意不讓他們吃飯似的。因此我在觀察了一段時間後,包括自己也按照學校要求去做的時候,是有些不習慣的。但是於我來說,其實還算好的額,畢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給我大一點,剛剛好,只是有一點不太習慣這樣而已。

  在採取了這樣的措施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除了前期大家很難適應後,後面同學們也都努力去適應了,開始知道要去節約糧食,也懂得節約的好處了。畢竟當他們沒有吃飽的時候,阿姨是會再給他們添飯的,完全不會影響他們的溫飽。只是大家原來都習慣了浪費,還沒有把節約意識建立起來,因而沒有辦法短期內得到適應。但是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努力應學校這個要求去做,浪費的現象還是得到了緩解的,沒有像以前那樣嚴重。雖然還是會有,但是不可避免,畢竟實施的時間不長,那些為了告誡對大家不要浪費糧食的標語還沒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這種意識也就不強,還有待提升。不過我相信隨著時間的加長,大家一定會培養起這個習慣和意識,一定會配合學校做好節約糧食的行動,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節約。透過這樣大的一個措施,也讓我明白節約糧食是我們大家必須要去做到的,因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