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1

  在上學期學習太極拳的基礎上,本學期學習了太極劍,有了上學期的基礎,這個學習的學習領悟更深一步,對於太極的一招一式都能較好地掌握。“太極”是中國哲學中的一個術語,指派生萬物的本源。太極拳,是以太極之理立論的一種拳術。古代方士以雙魚形太極圖表示太極之理。初傳於河南溫縣陳家溝的太極拳即依此圖解釋拳理,規範拳技。

  太極劍是太極拳運動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兼有太極拳和劍術兩種風格特點,一方面它要象太極拳一樣,表現出輕靈柔和,綿綿不斷,重意不重力,同時還要表現出優美瀟灑,劍法清楚,形神兼備的劍術演練風格。

  太極劍要求劍法清楚,勁力順達,力點準確,身劍協調,方法正確。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懂劍法、明劍理,做動作要明白劍法和劍法之間的區別。初學太極劍的人,容易混淆。此外,太極劍與一般劍不同,動作既細膩又舒展大方,既瀟灑、飄逸、優美又不失沉穩,既有技擊、健身的價值又有欣賞價值,談談我的體會,總的來說,一句話,就是在演練太極劍的過程中,要重視每個動作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具體在演練中要分初級階段和提高階段。學習太極劍一學期以來,學習到了剌劍方法(四手指握劍護手上,食指貼住劍頂,劍背貼在臂後,豎直向上,劍刃不可注入身體,不能碰到身體,應安全的背在身後)、點劍等招式。剛開始學動作有點難學,但多練習後便能熟練掌握。

  當今人們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由於太極的養生健身效果、文化淵源、運動特點、武術內涵、韻律審美、交際娛樂、哲學思想等濃厚的中國因素,深受國人的喜愛。同時,又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為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所尊崇。因此,依據喜愛、參與此項運動的人數和其廣泛的影響力。太極的健身作用已經被長期的大量實踐所驗證,也有很多體育工作者、醫學家、科學家進行了原理性研究。從傳統的養生、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等方面都得到論證。

  透過太極文化的燻修可以獲得太極智慧:文字智慧——太極拳經典論述、太極理論、周易、《大學》、《中庸》、《論語》、《道德經》、《心經》、《壇經》等經典,都是文字智慧的體現。管理智慧——太極文化的管理智慧,是身心的自主管理和團隊的和諧管理。功夫智慧——太極功夫是最難以描述的境界了。總而言之,獲得太極智慧可幫助我們更好的把握宇宙自然規律,從而實現人人、物物、事事為一太極的境界。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2

  這段時間我迷上了練劍。村裡自去年九月起就開始組織村民學習太極拳、太極扇,由於自己對此不太感興趣,多次好朋友叫我一起去學習,我總是以忙為藉口拒絕了。

  後來當我看到人們在街頭巷尾幾人一組在切磋技藝練習的時候,我也很羨慕,後悔當初沒有和她們一起學習。

  上週一天晚上我到廣場跳舞,又看到她們在練習太極劍和太極拳,我看的入了迷,問她們學了多長時間,她們說剛開始才學了七節,並且熱情的給我講怎樣動作要領,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拉住我的手說:“你練習吧,你學的快,一定會學的很好,如果你不嫌棄,前邊的幾節我給你學會。”老人家的一席話,讓我很感動。她都這麼大年紀了,還能這麼認真的去做一件事情,何況我呢?

  我爽快的回答:“好!我開始學習。”接著的時間裡,每天早上,我都是六點十分準時起床,梳洗完畢,搞完衛生,六點半準時到廣場和同伴們一起去練劍。七點半鐘,我立即騎車回學校上課。時間抓的很緊。

  每天早上她們都是先練習兩邊太極拳,兩遍太極扇,這時我就在她們後面比比劃劃的模仿,有時候我感覺很好笑,人家已經轉過來身了,我還在那個方向迷瞪呢!哈哈!我暗自好笑,感覺真的是一個班級的學困生了!

  我虛心認真的跟著她們練習著,因為太極劍和太極拳太極扇的動作都有相似地方,只要前兩種學會了,太極劍很好學的。但是由於我沒學過基礎太差,學起來很吃力,我想要是老師講的時候我在場,我一定會學的很好。可是......

  不想那麼多了,想做成功一件事那就必須有恆心,堅持就是勝利!

  我看到幾位老人手裡拿著翻饃劈兒在那裡比比劃劃,(劍很貴,150元一把,有的捨不得錢買,有的是報了還沒買回來。我的劍還沒拿到手,我就用別人的劍蕭練習)她們的精神我很感動,經過一個星期的練習,我基本上掌握了老師學過的七個劍法的技巧,下次老師來教的時候我一定親臨現場學習,一定要堅持把太極劍學好。再找時間把太極拳和太極扇都學會,我心裡這樣想。

  我想,人為什麼到老了的時候才想起鍛鍊身體了呢?為什麼年輕的時候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體呢?一句話,還是懶!堅持就是勝利!我勉勵自己!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3

  初學別想那麼多,練熟就是好的,越熟越好。自己注意儘量少用拙力,少下低架,少獨立,少跳躍,意識放鬆最重要,苦大仇深是練不出來的。

  松者,貫通。人在正常站立時可以讓大部分關節保持鬆弛,因此可以貫通力。但是一旦走拳架,或者推手或者臨敵,一方面由於緊張,一方面由於僵硬,關節無法保持貫通。最為明顯的就是架肩和抬肘。肩架了,肘抬了,原有的槓桿打破,省力變成費力。腰也是如此,不貫通,轉動範圍就小。這就是不松。

  沉,一方面是重心,一方面是支點。把重心練下去,人就不漂了,腳下有根了,就沉了。太極是近身的格鬥,經常要轉換重心,重心低自然轉換起來方便。

  松沉可以用纏絲功來找感覺,主要還是靠混元樁來練。

  剌劍方法:

  四手指握劍護手上,食指貼住劍頂,劍背貼在臂後,豎直向上,劍刃不可注入身體,不能碰到身體,應安全的背在身後。

  劍指:食指中指併攏伸直,其它三指捏在掌心,劍指也稱劍訣,武術用這個手形,與道家劍訣有關。

  1、點劍,伸背提腕,用劍的前刃去攻擊,像鳥一個奔啄;

  2、獨立反刺,把劍拉回轉身挑劍,劍尖由後向前攻擊;

  3、僕步橫掃,由後向前倫擺;

  4、獨立倫劈,倫擺一圈,從上向下砍斷,身體略向前傾,胳膊和劍在一條直線;

  5、虛步下截,讓開對方進攻,退步擺下截切斷,成虛步,立腰轉頭,防中有攻;

  6、獨立上刺,攻擊對方的頭部;

  7、弓步帶劍,由前向後拉一刀;

  8、跳步平刺,沉劍落腳向前送劍,再跳步刺,太極劍跳步要柔和有一個緩衝,不要同長拳等快拳一樣向前很高很遠的重跳;

  9、虛步撩劍,反手由下向前向上撩,可以外旋下刃向上,也可內旋撩,以臂頂劍左撩,臂帶手,手帶劍,繞劍時要注意轉腰;

  10、弓步攬劍,由下向前的阻攔;

  11、進步反刺,劍尖向下向後轉腰雙腿交叉做盤,高歇步雙臂展開,向後立劍直刺;

  12、獨立平託,翻手舉劍,叉步一繞,腳掌為軸,提腿獨立上託;

  13、弓步掛劈,防守劍法,勾開對方、破壞對方的攻腿招術;

  14、虛步掄劈,轉身向右向後掄擺再向前劈,連續前進成虛步;

  15、撤步反擊,向斜後方退步合劍,轉腰弓腿兩手開啟擊劍,力量像甩鞭捎一樣,甩在箭頭上;

  16、旋轉平抹,腿擺、扣、轉從左向右拉一刀,從右向左拉刀,旋轉抹;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4

  說到劍,常常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外國電影《三劍客》,雖然時過境遷,影片的故事情節記不清了,可劍客們用劍來搏殺的場景還時時浮現在腦際。京劇傳統戲《霸王別姬》中,面對四面楚歌的楚霸王,霸王的妃子虞姬舞雙劍來為他消愁解悶。劍,不僅僅是兵器,還可用來抒情。

  我對劍產生興趣,還是這次學習楊氏42式太極劍。長長的劍身閃爍著銀白色的光芒,刻有虎頭的元寶形的護手給人一種震懾力,那紅紅的劍穗顯得紅火喜慶。

  42式太極劍共42個動作,22種劍法,3種腿法,3種發力動作。其特點是:“柔和緩慢,圓活連貫,虛實分明,輕靈沉穩,在技擊上講究以柔克剛,以迂為直,捨己從人,後發先至。”太極劍的動作很美,比如:提腿劈劍、提膝提劍的動作有一種雕塑美;弓步崩劍、弓步下刺、馬步推劍的動作則顯示了勇猛的氣概;分腳後移劍、蹬腳架劍的動作舒展大氣。如真正做到“以身運劍,劍神合一”,則非一日之寒。

  課堂上,四十幾名同學在劉常娥老師的教授下,進行演練,只見劍身舞動,劍穗飛揚,場面十分壯觀。

  劉老師耐心細緻、不厭其煩的示範,手把手的教學,並不時的給以鼓勵,一聲“很好!”“不錯!”給予同學們鼓勵和自信。在劈、點、挑、刺的動作上,讓人感到了一種氣勢,同學們學習的興趣愈加濃厚了。不少同學學習刻苦認真,大家都休息了,還在一遍一遍的練習揣摩;還有年過古稀的大姐,不顧年邁,堅持學劍。有位大姐對我說:到這裡來學劍,什麼煩惱都沒有了。太極劍是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好方式。

  我沒學過初級劍,一學就報名學42式太極劍,難度不小,心中忐忑,跟的上嗎?我握劍的方式不對,不是握上了就是握下了,老師耐心的講解,握下了沒有力量,握上了劍刃會傷到自己的手,並指出:握劍即要牢固,又要靈活。於是握著我的手教我如何握劍。按著老師的講解,學起劍來順手多了。為了能跟上進度,上課時我全神貫注,認真的學習;下課後,在網路上搜索到42式太極劍的影片仔細的觀看、模仿。從開學到現在沒拉過一堂課,那天,北風呼嘯,大雪紛飛,也沒能阻擋我上課學劍的腳步。

  還有一節課42式太極劍就都學完了,接下來老師要從頭到尾的對每個動作細摳,盡力讓同學們學會並做到動作規範。感謝老師的循循善誘的教學,這學期學的很有收穫,很愉快。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5

  這學期選了沈老師的太極劍課程,不僅學到了很多關於太極劍的.知識,還收穫了許多感想。

  我認識太極劍可以追溯到小學時代,但是真正的開始拿起劍來練卻是到了大學的時候了。所以我的太極劍基礎不是太好,想憑這一個學期太極劍課上來個大的飛躍的話也不太可能。剛進入課程的時候,看到班裡有好幾個同學都很有基礎,練的很好,我就有一點自卑,覺得害怕自己學不會。但是在老師耐心的講解下,我發現太極劍和任何其它的運動一樣,都有自己的基本功和技法。只要按照老師說的去練習,我就能夠逐漸進步。在開始的幾次我都練不好,老師告訴我不要急,只要把動作儘量做好,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打好。事實驗證了他的話。在老師的指導下,我不斷地練習。正如老師所講,太極劍課是汗水與成就感的交融。只在上課時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還不夠,還須有親自的感受與實踐。一次又一次地做模仿動作,一次又一次的細心體驗,一次又一次地糾錯。不停地揮劍,不停地移動步伐。可揮灑汗水的同時,我們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悅。

  再談談這一學期的收穫。我透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將太極劍的基本動作都已基本掌握。我們從握劍學起,接著學了點劍,這些基本動作對我這個太極劍愛好者來說非常重要。接著就學習了很多基本姿勢。老師將每一步都分解成幾個動作耐心講解,讓我們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練習。說來也慚愧,我現在都還沒怎麼過關,不過我會努力的。

  真的很感謝老師的幫助,她使我更快的改正自己的錯誤,使我少走了很多彎路,讓我更快的掌握了太極劍的基本知識,這對以後學習太極劍實戰技術無疑有很大幫助。但是遺憾的是平時練習的機會還不是很多,學習進步自然就較慢,所以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多練習,熟悉各個動作要領,熟練掌握各技術,好好的學好太極劍。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練習,按照老師要求去做一定能夠把太極劍學好!

  最後感謝老師一個學期的對我們的教導,沒有老師的諄諄教誨及耐心指導,我們也不會從中收穫這麼多!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6

  這學期,我選的是太極課。我之前就對太極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充滿了好奇。現在有了學習太極的機會,自然很高興。

  隨著太極課程的展開,我瞭解到了更多的關於這一傳統文化的知識。在課上,我和同學們跟著老師認真地學習太極拳的打法;課後,我又透過各種渠道進一步瞭解太極拳的相關知識,如太極拳的起源、文化內涵、練習太極拳要注意的問題等等。我感覺自己受益匪淺。

  太極拳,是一種武術專案,也是體育運動和健身專案,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古代騎兵的槍法、長柄大刀法。其基本用法是:開、合、發。踩著高蹺來使用長槍、長柄大刀。太極始於無極,分兩儀。由兩儀分三才,由三才顯四象,演變八卦。依據“易經”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道家導引、吐納綜合地創造一套有陰陽性質、符合人體結構、大自然運轉規律的一種拳術,古人稱為“太極”。

  透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認為,太極拳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徵,缺一不可。

  ①太極拳是拳術,具有攻擊性。其套路招式符合拳理,具有攻防含義,能夠產生攻防實效。

  ②太極拳屬於內家拳術,內外兼修。內家修煉注重意氣,以養生為基礎,從鬆柔、虛靜入手。

  ③太極拳的拳學理論具有哲理性。太極融合老子的《道德經》、《周易》、太極陰陽學說於拳學理論,以“道法自然”,“無為而治”、“以柔克剛”,“虛極靜篤”以及“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古典哲學思想知道拳術法則、招式規範、套路組成、技術要求等,構成了獨特的拳學理論。

  ④太極拳符合醫理,具有健身功效。太極拳根據古代養生術、吐納導引,傳統醫學的經絡、氣血、形神相因論等醫學養生理論,確立了注重意氣、形神和修的修煉方法。現代醫學對太極拳的研究證明,太極拳運動是符合醫學科學、具有獨特的健身功效的運動專案。

  在課上,老師反覆強調了練習太極拳的方法及動作要領。我根據老師的傳授,加上自己的理解,有如下觀點。首先,太極拳始終處於運動之中,動作銜接緊密,勁斷意不斷,勢斷意相連,拳勢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同時,太極拳運動也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在太極拳中存在著剛柔、虛實、動靜、快慢、開合、曲伸等諸多既對立統一,又可相互轉化的矛盾。太極拳以“棚、捋、擠、按、肘、考、進、退、顧、盼、定”等為基本方法。在運動中,要求靜心用意,以意識引導動作,動作與呼吸緊密結合,呼吸要平穩,深勻自然,動作要正中安舒,柔和緩慢,身體保持疏鬆自然,不偏不倚,動作綿綿不斷,輕柔自然,動作弧形,圓活不滯,同時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周身組成一個整體。動作連貫協調,虛實分明。動作之間銜接和順,處處分清虛實,重心保持穩定。輕靈沉著,剛柔相濟。動作不浮不僵,外柔內剛,發勁完整。

  我再說說自己在學習太極過程中的收穫。練習太極拳之後,我感覺自己身體比以前好了。以前早晨醒來的時候有時會覺得頭腦暈沉沉的,上課的時候也經常打瞌睡。自從練習太極拳後,早上醒來覺得神清氣爽,渾身輕鬆舒暢,白天上課也能集中注意力聽講。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得到了很大的改變。

  那麼,如何學好太極拳呢?我覺得,學習太極拳貴在恆心,要堅持不懈,多學多練,反覆練習,在不斷的練習中體會太極拳的精髓,才能真正掌握好太極拳。下面是一些值得借鑑的方法:

  ①學練結合,以練為主。首先,要多去了解一些太極拳的理論知識,這樣上課的時候,才能聽懂並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其次,還要踏踏實實地去練習,不練就沒有自己的體會,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太極拳的內涵。

  ②化難為易,便於學習。練習太極拳要從基本的動作開始,反覆練習,然後舉一反三,循序漸進,把難學的招式學會。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太極招式,甚至爛熟於心,才能真正把太極學好。

  太極,作為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代表,它由哲學、經學,及一種獨特的思想境界凝結而成。在千變萬化的套路中蘊含著不變的思想,這種思想使天地歸一,使精神與力量化為一體,是一種豁達開放、遠離塵囂的克己制勝的方法。它以不變應萬變,運用功力,可以在瞬間將強敵制服。它幫助我們強身健體,掌握防身之術,還讓我們明白做人的許多道理。無極而生,人生又何嘗不需要這種意氣神情的修煉呢?太極還告訴我們,做人要心意相隨,松靜自然,可以圓而不可以滑,人生要學會面對和開解,要心胸開闊。

  以上,是我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太極,必將得到更大範圍的推廣;更多的人將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受益!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7

  餘中老師說過,凡是選太極的,都希望能夠學到一點東西。短短的一個學期,根本無法深刻領會太極的奧妙,所以只能淺學罷了。之所以選這門課,是因為我的動作比較慢,協調能力不太好,我想太極會是比較適合我學習的一項體育專案。然而,當我真正接觸到太極之後,我發現這並不簡單。看似簡單容易的動作,做起來往往力不從心。一招一式都很講究,要打好絕非易事。而且對於初學者來說,感覺每一招每一式都好像很相似,很容易混淆,這又加大了學習的難度了。很多時候,往往跟著老師做,還能做得下去,一旦沒有旁人指點,就頓時茫然無措了。我想,唯有平時多留心聽講、多點思考、多用功練習,才能跟上老師的教學步伐。

  即使是學了整個學期,我們都只是學了太極的一些很基礎的東西而已。如此歷史悠久的太極文化和拳法,單靠短短的十幾節課是很難掌握通透的。學了大概僅僅是有了一張紙,可是再細學時接受的東西才會有地方記。學式子容易改式子難,是說學到一定程度的式子改起來難。初學者還是改式子比學式子容易。不管對錯,先接受下來,以此為基礎,再仔細深入地學習改正。實際上一下子就對是不可能的,那麼容易的東西學起來也就沒多少意思。不過,不管對錯接受下來的式子,腦子裡一定不要劃句號,要劃上一個問號。改正到一定的程度再劃句號。但這時腦子裡還應該有那個問號,到了徹底吃透、融會貫通甚至有了創新了,才把這問號拉直而成了感嘆號。感嘆號是問號拉直的,學無止境,還得留一份虛心。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其拳理來源於《易經》、《黃帝內經》、《黃庭經》、《紀效新書》等中國傳統哲學、醫術、武術等經典著作,並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釋等文化的合理內容。對於中華民族的國粹——太極拳,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傳承它,讓它永久流傳。

  既然選擇了,就應該學到一些東西。也許現在沒有明顯的效用,但是以後總會有用到的時候的。雖然我們只學了太極拳的24式,但有了基本的瞭解,以後學其他的樣式就不會顯得那麼陌生了。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8

  轉眼間,選課已有半個學期,學習太極也有半個學期了。

  在這半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我知道了太極的起源,各代的太極宗師以及他們的事蹟,他們的執著是我們的榜樣;還知道了太極的各個流派,各個門派不同的招式,還有很多很多。

  更重要的是,我開始慢慢領會太極的真諦。我承認,一開始學習太極是抱著‘希望以後能防身’的目的去學習的,所以一開始有那麼一點失望,覺得太極這麼慢吞吞的招式似乎根本無法禦敵,便感到學習太極似乎並沒有什麼用處。

  但是,在老師給我們演示時,我突然發現,原來,太極並不是我想的那樣。他並不是外家拳,只是用力量達到打敗對方的效果;他是內家拳,憑藉靈活的身姿與心中的智慧來借力打力,透過內心平靜來使各種感官洞察外界事物,體會宇宙茫茫。

  記得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總是為無法熟練的完成所有動作,甚至記不住各招各式而苦惱,不知如何是好。我很恍惚,也很猶豫,不知自己適不適合學習太極。我將自己的無奈對老師訴說了以後,老師告訴我這只是不熟悉的原因,而且太極有時是要靠“悟”的。於是,我嘗試著再練的時候多用心,努力集中注意力,記住一招一式,同時在練習時放鬆心情,試圖使身心皆空。

  幾個星期過去了,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曾經只能連到第三式的我一下子竟然成功連到了第八式乃至第十式。頓時,心中的喜悅噴薄而出。學習太極,我懂得了遇到瓶頸期的迷茫苦悶,與終於突破瓶頸達到新的高度的喜悅與自豪。

  在逐漸的學習中,我懂得了太極是一個偉大的存在,是我們無與倫比的財富。太極即為萬物,萬物即為太極。太極的傳承與發揚要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

  老師經常說:太極是文人練的武術。老師也常常感嘆自己學到太極是幸運的。我想,我也是幸運的。遇見太極,學習太極,便是一生幸事。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9

  下面是我學練習太極拳的一些體會,我先簡單介紹下我的情況:我是個新學員,學習太極拳的時間也很短,而且是從零開始,在此之前我從未學過任何武術、氣功之類的東西。但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對太極拳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功力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精神狀態、身體狀況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也初步體會到了太極拳的奧妙之處。下面我就說說自己學練太極拳的一些體會:

  1、學一式,練一式,每一式練習都有效果

  開始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來學習太極拳的,但是我想既然學習了就要認真去學、去練。我的工作比較忙,所以整天下班回家腰痠背疼的。可在練習太極拳二週後,在單位上一整天的班回家腰背竟然不疼了(當時只練到預備式、隨息放鬆)。說實話這時我還有些懷疑這是否和練太極拳有關,還在想著會不會是心理作用呢?但後來一些功效的顯現讓我徹底相信了它的真實性,這的確是太極拳的功效。三週後睡眠改善。原來早晨起床時總感覺沒睡醒,困的難受,而練習三週左右時,早晨一醒來就會感覺頭腦很清醒,渾身很輕鬆,毫無睡意;再後來還有許多的功效顯現,我就不再多說了……總之,現在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改變,這是我周圍人都看到的效果,身體好了,心情也好了,這是我真實體驗到的。

  2、學練結合,以練為主。

  怎麼學呢?除了學校每週組織的集體學習以外,我每天還看光碟,動作仔細反覆地去看、去模仿。只有這樣才會少走彎路,迅速在自己身體上看到功效。在今後的練習過程中隨著功力的增長就會有體會。要踏實地去練。不練就沒有自身的體驗,也就聽不懂老師在說什麼、講什麼。我的體會是要反覆的學、不間斷的練才能發現問題、糾正動作,才能練入狀態,也才有好的功效。

  3、拳功並練,真修實證,層次修練

  首先要學會利用VCD光碟、清楚光盤裡的內容,有些人不太知道怎麼利用光碟學習、也不太瞭解太極拳的學習方法。只知道光碟是功法示範。聽老師說過要拳功並練,不能練成太極體操,好了,拿到光碟後把光碟從頭至尾的內容全看一遍,然後不講層次,混練一氣,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內功功法的學習是有層次的,不可越級修練,可以讓你知道太極拳的學練方法、特點、應注意的問題、學習的目的、學練的關係等等。這些內容可以使我們的學習儘快步入軌,少走彎路。

  4、化難為簡,便於學習

  我感覺老師的教學方法特別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能使我這個對太極拳一無所知的人能在這麼短的時間,有這麼好的效果。我剛開始練習的時候,思想怎麼也集中不到自己身上,旁邊稍有動靜就會分心,但是按照練習要求——吸保持放鬆態,呼放鬆手臂,開始時有點顧左就顧不上右,顧呼吸就顧不了站姿。我就試著按要求站好姿式,保持正常呼吸,第一次呼氣時先放鬆左臂,左臂放鬆下來,再在下一次呼氣時放鬆右臂,因為心裡總要這樣想著,這樣練習幾天後,感覺集中思想並不是那麼難了。按照每一步功法要求循序漸進地去練習,現在基本可以專心地練拳,不會再受旁邊人說話、走動影響了。很感謝學校領導給老師提供這樣鍛鍊身體的機會,也很感謝老師能傳授這麼好的功法給我,讓我受益無窮。今天的功效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我覺得我很幸運,所以我會珍惜太極拳所結的緣分,堅持不懈的學練下去。

  在此我想真誠地說一聲:謝謝學校領導,謝謝老師。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10

  透過學拳和看別人練拳,我總結出學練太極拳在形體上的三步標誌。

  初學時,一般只顧到四肢的活動,並且最注意兩臂的比劃,這時以兩臂比劃為主要標誌。

  第二步是以腰動為象徵的周身的運動,這時才找到了太極拳“腰為車軸”帶動全身的勁路,這一步以腰的活動為主要標誌。

  第三步,長了功夫,形神兼備,腿健步穩,這時可以把腿的穩健看為主要標誌。

  可以用這三步標誌來檢驗自己的拳學練到了什麼地步,也可以用這三步標誌來測定別人的拳是處在一個什麼水平?從兩臂到腰到腿的功夫,是要刻苦學練進展的,不是單靠模仿就能成的。當然明確一些學練步驟和方向,可減少盲目性,少走一些彎路。但苦練還是少不了的。每進一步都要下相當功夫。有的人第一步、第二步,甚至進到第三步的時間較短,可能是因為他基礎好等原因。大多數人每一步上都要做很多練習,花一定時日,少則幾月,多則幾年不等。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11

  太極,以前一聽這個名字就會想到公園裡的老頭老太的形象,覺得跟我們這個年齡段好像相差甚遠。上了大學後,我才開始正式接觸太極拳,這次接觸下來感覺受益匪淺。在大學裡,我們要學習二十四式太極拳。

  雖然只是短短一學期的太極拳的學習及練習,我還是很喜歡太極拳的。學了以後才發現,太極拳的作用真的是大大的。

  首先,感到了全身心的放鬆。我們每天坐在教室上課,整天保持一種姿勢,肌肉神經骨骼都僵硬了,放鬆是一種最好的治療。

  其次,在學了太極後,感覺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強了。以前,總覺得自己小腦發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極的動作是百年來先人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其平衡調節度都是非常精確的,所以在練習時做準動作有利於鍛鍊平衡感。

  再次,練習太極也幫我鍛鍊了我的專注力。學習太極,先學形,也就是動作,在學動作的時候,無暇想其他的;一旦學會動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這樣就會讓自己集中精力。

  最後,學習太極能幫我強身健體,終身受益。現在瑜珈大熱,其實,瑜珈和太極是異曲同工,殊途同歸的。二者都是調身、調心、調意、調氣相結合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恆心和毅力,我個人覺得學習瑜珈比學習太極還要麻煩,並且不是每個場所都適合練,這方面太極就佔優勢了。

  總之,透過本學期的太極拳學習,讓我收穫了不少。既讓自己身心得到了放鬆,也體會到了同學間的互相關愛,更加了解到了老師的良苦用心。

  太極拳是一門悠久的體育專案,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份絢麗的瑰寶,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財產,我們要積極努力學習太極拳,繼承發展、發揚光大太極拳這優秀的傳統文化,大力普及太極拳,弘揚武術瑰寶,強身健體,以提高全民族的身體素質。太極拳動作剛柔相濟,既可技擊防身,又能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具有疏經活絡、調和氣血、營養腑臟、強筋壯骨的功效。多加練習對我們的身體大有益處,尤其是我們大學生,更應該多練習一下太極拳來修身養性,提高一下自己的內在涵養,改變一下自己的品性。總而言之,太極拳博大精深,學無止境,我們剛學不久,只能望其項背,只有儘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打拳結合起來,一面琢磨,一面學習。

  初學太極劍的心得體會 篇12

  餘自20xx年學練太極拳至今已有六年了,先後學習過不少套路,也換過幾位老師,並在各在比賽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多年的學習演練中也對太極拳有了一定的認識與體會,現將其淺一二,望眾拳友老師批評指正。

  一、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

  打拳之前的準備活動無非包括壓腿、壓肩、壓手、肩踝、膝、髖關節的旋轉或拉伸等。究其根本,準備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身心放鬆。而準備活動的充分與否,會直接影響接下來打拳的效果比如說壓腿,它不僅僅是為了提高腿部的柔韌性,同時還有避免受傷和放鬆關節等功效。陳式太極拳各家陳正雷大師也曾說過,準備活動的時間應該長於打拳的時間,至少要在半小時以上。特別是我們在清晨打拳就是更應該注意,由於一夜的睡眠使身體有些僵硬,所以這時的準備活動尤為重要。

  二、不要急於起勢。

  在充分的活動之後,接下來就要開始打拳了。在正式演練套路之前,我認為還需要做以下幾件事情:來回走動平優一下心跳(如果你剛做完踢腿、擺蓮等動作就要更注意這點),站定之後引導身心逐漸入靜,從頭到腳依次調整、放鬆(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斂臀、圓襠開胯、展掌舒指等)。然後調勻呼吸(最好採用腹式呼吸,以達到慢、細、勻、長的效果),最後再鬆柔的開步起勢。

  三、意念引導運動,在打拳的過程中,意念的導引應該貫串始終。

  而這種意念引導動作的練拳方法,不僅能調節大腦皮層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增強身體其他器官的功能;而且還可以使上下肢更協調的配合,達到更為理想的鍛鍊效果。初學太極拳者由於對套路的掌握還不夠熟練,意念更多的還是集中在想動作上。當熟練到一定階段之後,就應該逐漸將意念轉變為想身法要求、想虛實轉換、想開合銜接、想勁路節奏等或者將意念更集中的關注一下在自身行拳過程中薄弱或欠缺的環節,比如眼神、腰胯、腳步等。

  四、打拳一定要慢。

  緩慢打拳有利於身心的入靜與放鬆,有利於用意念去引導動作的進行,更有利於拳技的提高與身心健康。尤其是在平時沒有比賽或表演對套路有時間要求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拋開音樂和時間的限制,放慢速度打拳。緩慢打拳不僅可以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拳架與身法,還可以體會和掌握勁路與節奏的陰陽變化,更重要的是,太極拳的內功也是在緩慢打拳中逐步積累與造就出來的。且打拳的時間愈久,在自身的運用與體現上也就越發的駕輕就熟,拳技也在不斷的日積月累中得到時進步與提高(如身法的中正安舒、拳架的舒展大方,節奏的快慢相間、勁路的蓄髮互變等)。直到最後,打拳的速度節奏完全可以自行掌控,從而體現出快而不急,慢而不呆的風格特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