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1

  我們校長非常喜歡看書,經常向老師學生推薦一些書籍看。今年放暑假前,學校老師人手一冊《做不抱怨的老師》,老師們在暑假掀起了讀書的熱潮,有的老師還推薦給自己的家人看。大家都深深被這本書吸引了,這是一本心靈勵志書,它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我非常贊同書中的很多觀點和方法,這本書,不僅讓我、也讓我的家人受益匪淺。

  女兒今年剛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感覺給她看看這本書非常有必要,當給她看這本書時,她邊翻書邊說,這是給你們老師看的,可一會功夫,她就入了迷。正如一位同行所說,《做不抱怨的教師》,這個名字可以更換為好多啊,比如,做不抱怨的領導、明星、大老闆。

  抱怨是一種語言而不是行動,當一個人過多地被語言困擾的時候,他會失去行動力。這個世界上的快樂、對社會的價值、對他人的承諾,其實都體現在行動上。愛是一種行動,善良是一種行動,慈悲是一種行動,這一切靠抱怨是無法實現的。

  如何做到不抱怨,我們要想清抱怨會帶來什麼好處?抱怨的好處無非是獲得他人的同情,證明自己的無辜,獲得心理的平衡,再往後想,就很空洞。不抱怨呢,就是不給自己放縱的藉口,覺得自己有最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充足的智慧和行動力可以讓事情轉危為安,學會一個人獨立承諾責任,能改變自己,就能幫助他人。

  當然,我們說的不抱怨,不是說無論遇見多難受的事情都沉默和閉嘴。大家都看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張大民一個下崗工人,媽得了老年痴呆,妹妹白血病,弟兄幾個爭一間房,自己的小屋還長棵樹……但是“貧嘴”兩個字是他解構苦難的一種方式,他能調侃,不把這些事情當回事。

  想要做到不抱怨,就要學會接受。這種接受要從接受自己開始,中國老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不抱怨,接受命運賜給你的東西,不是認命,不是容忍,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在接受的前提下,迅速找到你與這個境遇相逢後的最佳方式,找到去改變它最大的可能。

  一個心態積極、樂觀的人是有行動力的。從小事做起,只要堅持就能改變自己。誠如書中說的,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停止抱怨,在好事發生時表達感激,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也讓所有人的未來更美好。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2

  作為現代教師,知識和能力在當下已經不再是突出的問題,非學術方面的品質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進取心、愛心、健康心、責任心。很多時候,不是能否勝任的能力問題,而是能否對職業產生認同和對生活、工作抱有熱情和積極態度問題。

  做不抱怨的教師首先要心理陽光。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發展,教師必須致力於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而後去照亮別人,這就要求教師自己的心裡要有陽光和火種,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工作是複雜的,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就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洩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師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陽光,時刻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待學生和教育事業,塑造好老師的陽光心態,做一個陽光教師。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有愛。教師工作是充滿愛的事業,這種愛包括自愛與愛人兩個方面。所謂自愛:是指從愛護教育者的名譽出發,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強,從而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尊重與信任,成為可敬可愛的人。由於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一群觀察細緻入微並善於模仿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處於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愛,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除了自愛以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之外,教師還必須愛人。對學生的熱愛是教師在履行職責時對教育物件所產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因為沒有愛,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對教師職業投入滿腔熱忱。只有熱衷於一件事,才能全身心地為之付出努力。教師也是一樣,只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情感,才能把教書育人當作一項事業而不是謀生的職業來經營,才能教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如果沒有對教師職業投入積極的感情就不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沒有這種默默堅守的偉大,便不會得到社會及民眾的認可,所以說,作為教師就應該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熱愛教育、積極投身教育,挖掘教育的樂趣所在,長久堅持,便會享受到桃李滿天下的快樂。

  做不抱怨的教師就要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教師的責任概括而言就是“教書育人”。我們經常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而教師就是辛勤耕耘的園丁,用知識的雨露、用道德的陽光培育出鮮豔的花朵就是教師這類園丁所肩負的重任。教師明確自己的使命,化使命為動力,才能不斷地消除奮鬥道路上的苦與累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調整心態,不斷進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教育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做不抱怨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不抱怨和正能量尤為重要。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3

  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感受頗深。一直以來,教師這一職業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生子女是越來越多,家長對教師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這就無形之中給我們教師帶來壓力。所以我們教師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工作有較好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樣才能生活的簡單而充實。

  抱怨產生不了任何喜悅,也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會讓我們的負面情緒不斷疊加,從而產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種智慧,教師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拋棄讓學生人人“燦爛”的想法,順應自然,那麼孩子們的笑臉會不會更多些呢?“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生存,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代勞。

  我們教師經常也會抱怨: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怎麼那麼坐不住?怎麼那麼難教?家長怎麼也不管管?其實,冷靜想想,可能是我們教師有些小題大做了,上課思想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學鬧矛盾,告訴他們要友好相處,不能太沖動。其實轉臉他們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當面對學生的問題時,我們教師要試著相信自己的學生,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這樣一來,不但問題能迎刃而解,師生雙方都學會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不要放棄學習,繼續努力,我們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對學生要多加鼓勵,少些批評,鼓勵他們。

  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需要不盡相同,懵懂無知的時候要知道灌輸引導;漸漸長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獨立了還有鞭策鼓勵。愛不是隻用單一的方式一路貫徹到底,愛是講層次的。只要善於引導,靈活多樣的使用教育方法,對症下藥,天才可能就出現我們的手中。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給學生很多東西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學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緊,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意義更大一些!我們給學生希望,他們就成為我們的希望了。你是笑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還是苦著面對自己的希望呢?笑著面對希望,希望會越來越多,你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快樂!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每一個孩子!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4

  暑假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深有感觸。走進中年,那種身不由己,由身至心的累,讓我心力交瘁。所以時常抱怨我們有負擔加重的煩惱,有力不從心的惆悵,有對事業競爭的壓力,有對青春已過的失落,有對日常瑣屑的牢騷,有對未來衰老的悲懼······

  作為教師,曾被繁瑣細緻的工作而忙到焦頭爛額,曾被學生闖禍氣到怒火沖天,曾被繁重的教學任務而承受著重重的壓力,慢慢地,我們就開始抱怨生活,埋怨工作。我有時抱怨學生:早自習不開口讀書;簡單的作業題做不會;測驗的卷子也不交;一個簡單的知識講了好多遍還是做不出,真是急死了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人總有一塊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那裡就是這個人的盲點,那裡就是自己所站的位置,人的盲目性讓我們毫無意義的抱怨自己,卻不會主動反思,改正自己的行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麼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教育工作是複雜的,對於每一位教師來說,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我,家裡的事,孩子的事,學校裡的事,自己的事,不定期的像晴雨表一樣,陰、少雲、晴、雷雨、烏雲。心情受到瑣事的影響,經常的發個小脾氣,時常抱怨。有時想人到中年,就應學會去承受、去分擔,承受生命裡的苦難。人到中年,就應學會去珍惜擁有的,用陽光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天,

  而作為老師就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洩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教師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陽光,時刻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待學生和教育事業,塑造好老師的陽光心態,做一個陽光教師。

  由於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一群觀察細緻入微並善於模仿的孩子,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處於最嚴格的監督之下,因此,教師必須注重自愛,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除了自愛以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之外,教師還必須愛人。對學生的熱愛是教師在履行職責時對教育物件所產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種情感是教育的基礎。因為沒有愛,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師的責任概括而言就是“教書育人”。我們經常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而教師就是辛勤耕耘的園丁,用知識的雨露、用道德的陽光培育出鮮豔的花朵就是教師這類園丁所肩負的重任。教師明確自己的使命,化使命為動力,才能不斷地消除奮鬥道路上的苦與累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調整心態,不斷進取,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老師們常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學生:方法總比困難多。但真正用到自己身上,卻又少了。有句名言:“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學生們不會學,也許並不是他們笨,而是老師使用的方法不適宜。面對一百多個學生,老師們總是使用一種方法授課,卻期望得到一樣好的結果,這怎麼可能呢?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掌握知識的技巧也不相同,有的學生擅長於邏輯思維,有的學生擅長於形象思維,學習的結果自然是有差異的。所以,差生是慢慢形成的:因為他們總是不適應老師的方法,慢慢地成績就差了。這也可以從有的學生換個老師學習成績就上來了找到依據。老師要對每個學生對症下藥,要求很高,班大人多,老師不可能有這麼多精力。所以要因材施教和進行小班教學。

  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是帶著抱怨的心情衝進辦公室,而辦公桌上的杯子早已被同事給倒上了開水;自己有事了中午值班,同事主動幫著自己值班;感冒了,同事幫忙看班,學生親切的一句問候,甚至一個微笑、點點滴滴,溫暖和諧,有這樣團結包容的團隊,這樣一群可親可愛的孩子。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心情又在烏雲之後忽然變成了晴天。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5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看來書不僅是進步的工具,也是人類靈魂救贖的法寶。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受益匪淺。雖然書中沒有給我們介紹如何去做好教育工作,如何去設計教學內容,但是卻震撼了我的內心,除去了教育工作中那一絲幽怨與不滿,用更燦爛的笑容去面對教育這個職業。長久以來,社會一直給予教師這一職業最光輝的榮耀。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價值觀的改變,家長對於自己的獨身子女捧為掌上明珠,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施予教師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所以我們如何去調節好自己的心態,才能面對生活充滿信心,對待工作抱有熱情,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做一個不抱怨的教師。

  抱怨的人生是可悲的,抱怨的生活是沒有色彩的,抱怨不會使我們在教育這個行業中出類拔萃,抱怨不會使我們成為孩子心中優秀的教師,反而為我們徒增許多煩惱,讓我們沉迷於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之中,卻感無力的恐懼之中。教育是一種智慧,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在教育中用朋友的眼光,用平等的地位去看待每一位學生,不讓他們束縛在我們給予的枷鎖之下,那麼孩子是不是會更樂觀一些,笑容會不會更燦爛一點。其實成績並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的本身在於“傳道授業解惑”。有些老師對於學生的成績永遠看不到滿足。哪怕學生考了99分,還要抱怨沒有滿分,似乎只有滿分才算是優秀的學生,只有滿分才能證明自己的教育成果。在這種教師的壓力下,學生就是考試的機器,永遠沒有快樂的笑容,教師也永遠生活在抱怨之中。此外,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卻被老師抱怨成不愛學習的壞毛病,同樣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成為教師抱怨的話柄。其實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小摩擦,也不那麼緊要。這正如自然萬物的生長一樣,在摩擦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相處的藝術。因此,我們教師讓學生在摩擦中學會交流,在摩擦中成長,這是一種自然選擇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我們教師不必責罰抱怨,適當引導即可。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師首先必須要心理陽光。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所記錄,只有當教師完美的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才能去照亮學生的心扉。作為教師時刻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的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格式,時刻都會遇到不同的事情,就好比大海中的航船,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經歷大風大浪的考驗。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成熟的理智,正確的挫折觀,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時刻充滿陽光,才能讓學生時刻沐浴在你的陽光之下,幸福快樂的成長。

  做不抱怨的教師還要有愛。教育工作時充滿愛的事業,這種愛包括自愛與愛人。我們不僅要努力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強,還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師深受著國家、社會、學校、家長的信任與重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會成為孩子們模仿的物件。教師在教育中充滿愛,讓學生感受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成為充滿愛的人,有愛心的人。

  做一名不抱怨的教師,用我們的心去教學生,去感受學生。去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另一份財富。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快樂的心情,做個陽光老師、有愛的老師。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6

  仔細讀完《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我陷入無盡的沉思之中,這本書確實是每一個職場人士的最好讀物。我們每個人需要時刻對照書中羅列的工作現象,進行深入的'長期的反思,並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協調好各方關係。只有這樣,不僅我們的工作快樂,同事關係融洽,而且,一切會比你想象的還要美好!活得更快樂。下面就把我自己的一點讀書感受與大家共勉。

  一、工作中無處不在的抱怨現象

  在我們周圍,隨時隨地都可以聽到:生活沒意思;孩子不好好學習;也不好管,上班累,工作壓力大,特別是班主任的工作。有些活不是我乾的偏偏讓我幹,又沒有獎金、又沒有報酬。這些是很多人常常發生的對工作不滿的抱怨情緒。

  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工作發展的低谷,需要發發牢騷、排解排解生活的壓力,於是,抱怨成了蔓延在社會中的一種情緒,聽起來似乎無可厚非。問題是,一旦你養成抱怨的習慣,內心形成抱怨的思維模式,會使我們喪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忽略工作的完成和自身的成長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能不能不抱怨?我們從抱怨中得到什麼?將心比心,單位會聘用一位不斷抱怨領導、抱怨同事的人嗎?答案是肯定的。

  二、抱怨能給我們工作帶來的是什麼

  任何一個單位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希望聘請一位能為單位解決問題和帶來價值的得人,而不是一個喋喋不休的評論家。要知道光靠抱怨沒用,他只能增加我們進取心和克服困難勇氣,讓我們止步於成功的大門之外。

  1、抱怨自己工作的單位。對於員工來說,重要的不是單位,也不是職位,而是停止抱怨,提升個人能力,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績。在工作的開始,從來都是工作選擇你,而不是你選擇工作,同樣,人活著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人需要工作。一個人在職場上打拼,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能力外,還要有涵養,不能動不動就發牢騷,要知道,抱怨單位或單位的領導,只會偏離自己發展的方向,也無法提升自己的價值,最終被單位和領導拋棄。

  2、抱怨工資。人總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重用,應該得到豐厚的報酬。從未考慮到自己發展空間、工作意義、工作氛圍、個人能力的鍛鍊等,而往往更注重的是工資的高低,工資似乎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事實上,抱怨不但絲毫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失去更高的目標和更強勁的工作動力,在抱怨中渾渾噩噩的度過度過一生,那麼你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3、抱怨同事。在工作中常抱怨同事的人,不會給你的工作帶來任何的好處,反而暴露了我們的幼稚和無能。如果在工作中,你很直白的批評別人,讓別人丟了臉面,自尊心受到了侮辱,那麼我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造成雙方不歡而散、難以收拾的局面。如果你能靈活運用將心比心,多多考慮同事的利益和要求,那麼你一定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否則,你可能會成為一個到處樹敵和不受歡迎的一個人。

  三、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抱怨工資掙得太少,不如想方設法讓你的工資信封變厚;與其抱怨領導太嚴厲,不如努力把工作做好;與其抱怨工作太累,不如好好尋找一下科學的工作方法;與其抱怨領導沒有提供發展平臺,不如打造自己的實力……其實,在每一種貌似合理的抱怨聲的背後,都有一種更好的選擇,那就是改變現狀,做一個不抱怨的行動者。

  1、與其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不少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常常指責於別人,卻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實,別人的存在與做法一定有其合理性。抱怨別人,不如改變自己。你自己改變了,一切就會改觀。這正如我們無法逾越牆壁,但我們可以繞過,同樣可以達到目的。

  2、把抱怨化作建設性的意見。抱怨的人其實心中早已有了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解決方法,可能是不被重視或自身不夠主動,所以只能抱怨。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從領導的角度加以考慮,並且以領導能夠接受的方式主動提出,或者積極實施,我想你應該是非常受歡迎的。

  3、學校就是你的船。無論是領導還是老師,一旦踏上這條船,我們的命運就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我們有著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的地,船的命運就是所有人的命運。學校的成長,要依靠老師的成長來實現;老師的成長又要依靠學校這個平臺來發展。

  4、以領導的心態去工作。如果你以領導的心態來工作,那麼,你就會站在全域性的角度來思考你的這份工作,確定這份工作在整個工作鏈中處於什麼位置,你就會從中找到最佳工作方法,會把工作做得更出色。以這種心態進行工作,你就不會拒絕領導安排的任務,你會認為這是表現和鍛鍊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機會。

  5、閉上抱怨的嘴,邁出實幹的腿。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抱怨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只有實幹才能讓問題得以解決。成功人士有一項共通點:從來不會為了解釋事情的結果而編造藉口,也不會抱怨事情原本應該如何發展,只會積極行動。

  6、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態度。每個工作都有它的價值所在,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做得好或者不好。即使處於平凡的崗位,只要你透過自己的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無與倫比,就可以跨越平凡成為精英。

  7、叫苦不如吃苦,生氣不如爭氣。工作不可能一帆風順,肯定會有許多挫折和打擊,這時候,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苦盡甘來、出人頭地。沒有苦幹的精神,再好的設想,再好的規劃,也只能停留在紙上或者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始終無法變成現實。

  8、樂做組織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想取得一番成就,樂做組織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服從精神,和不找藉口找方法的行動方式,隨時服從領導安排的員工,才能成為單位中最受歡迎的人,才會受到領導的青睞。

  9、工作最怕不到位,到位才會有好位。就像蓋子要擰到位,瓶中的水才不會漏出來一樣,工作做到位,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任何領導,都擔心下屬做事做不到位,把事情搞砸,因為領導也要負責任甚至負最大的責任,同樣單位也會因你工作的不到位受到一定的的損失,因為第一次沒有做好,就需要增加再做一次的成本,這樣既不經濟、也無效率。

  10、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有什麼樣的思路,就有什麼樣的出路,你做出什麼樣的思考,就有什麼樣的收入。所以我們必須打破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積極轉變自己的思路,才能保證我們不被這個世界所淘汰。每個單位都歡迎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出新的員工,因為創新能力是發展的永恆動力。

  四、改變抱怨心態的訓練方法

  抱怨使人思想膚淺、心胸狹窄,更使自己的發展道路越走越窄,最後一事無成,所以說,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每日反思。我為什麼要抱怨?我從抱怨中得到了什麼?我自己有什麼地方需要改進?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問題?有沒有讚美或表揚過別人?有沒有檢討自己?有沒有為自己得到的而感恩?一味地抱怨會使人的思想搖擺不定,進而在工作上敷衍了事。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7

  當我拜讀完《做不抱怨的教師》這本書,受益匪淺。書中的感人小故事、名人的經典話語,在使我受到鞭策、警醒的同時,又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的淨化,使我不得不再重新審視我的職業與正確的人生態度。每天面對繁忙與瑣碎的工作,總會不自覺地發出一些牢騷和抱怨的聲音;對學生的不聽從教導而憤怒;對他人的不滿而耿耿於懷。每每想到這些,心裡就非常懊悔、沮喪,難過。但今天讀完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彷彿釋然了許多。這本書就像一劑良藥慰藉了心靈,我將用它的理論在今後的教育之路上踐行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下面,我就談幾點我的學習體會:

  1、放下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

  作為一名教師尤其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我們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比一般人還要多,如果沒有與之對抗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麼在面對諸多問題時,只會束手無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是一把雙刃劍,要麼讓你一敗塗地全軍覆沒,要麼讓你一鼓作氣地扶搖直上。作為一名現代教師,我們應該及時調整心態,尋求排解壓力的方法,以更加從容的姿態積極面對自己的人生,進而追求人生更高層次的發展。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時刻銘記身上的重擔,把埋怨的時間和心思都用到提升自身素質上,讓我們以書中的事例為借鑑;以書中不抱怨的心態為行為準則;以書中改變抱怨的方法為思路,做一個不抱怨的踐行者。

  2、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

  十個手指有長短,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應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可能某個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但總有他閃光的一面,我們要善於發現挖掘。比如某學生熱愛勞動,就讓他擔任勞動委員,充分調動他的積極性,培養其組織勞動能力。某某生在音體美方面有特長,可為其提供他的展示機會等等。相信任何一個學生在愛的教育下都會有所收穫,健康成長。

  3、讓寬容與我們相隨。

  俗話說:心寬,天地就寬。在工作中,無論是與同事、還是家長相處,都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或小矛盾的出現。這時,我們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善待他人,讓自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正如書中所云:寬容是一種美德。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只有在寬容的世界裡,才能遠離偏見,也才能奏出人與人之間和諧的生命之歌!

  從今以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工作的繁重,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常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8

  最近幾天,辦公室同事談論最多的便是加工資,根據要求學校按照排名確定名單,於是出現了幾家歡喜幾家愁的現象。聽著別人談論,正好在看《做不抱怨的教師》一書,書中許多感人小故事、名人的經典話語,讓我的心靈得到淨化,也使我重新審視我的職業與正確的人生態度。

  這本書闡述了不抱怨的8個方面,分別是:不抱怨自己,開發自己的潛能;不抱怨工作,獲得工作的樂趣;不抱怨他人,贏得他人的尊重;不抱怨家人,獲得家庭幸福;不抱怨壓力,獲得前進的動力;不抱怨環境,人生不敗的奧秘;不抱怨挫折,為未來鋪就道路;不抱怨當下,活在快樂的氛圍裡。

  抱怨是什麼?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它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而我們現在抱怨壓力、抱怨工作,是因為我們被繁瑣的工作忙得焦頭爛額,被學生調皮氣到極點,被繁重的教學任務而承受著重重的壓力,有時一個簡單的知識講了好多遍還是做不出,有時不該犯的錯誤還需要不停地提醒,因此我們抱怨生活,埋怨工作。但是想想看人無完人,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十全十美,那麼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我們是辛勤耕耘的園丁,用知識的雨露、用道德的陽光培育出鮮豔的花朵。因此我們要化使命為動力,才能不斷地消除奮鬥道路上的苦與累等消極因素的影響,才能調整心態,不斷進取,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做不抱怨的老師其實就在於你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豁達平和的心境。那麼擺正心態,化消極為積極,就可以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望不抱怨了,心中的鎖就會隨之開啟。永遠別想要求別人,要做的只有改變自己,生活自然會過得輕鬆有趣。也許這個過程很艱難,但只要我們努力就一定有所改變。作為老師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洩的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要讓自己的語言充滿陽光,用母親般的胸懷對待學生和教育事業,塑造好老師的陽光心態,做一個陽光教師。

  人生歲月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對這些挫折,我們用充足的精神、足夠的理由和信心生活下去,以陽光的心態面對,用努力代替抱怨,那麼我們就用困難和挫折鋪平我們前進的道路,為自己的未來加分添彩。

  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是一種放下挫折和不滿去尋找和追求新目標的一種銜接方式。當我們真正做到不抱怨,再加上努力和拼搏,我們的事業就會成功,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美好。從今後,努力做個不抱怨的老師,不抱怨孩子的犯錯,不抱怨家長,不抱怨自己的選擇!懷一顆寬容的心,靜靜等待孩子在跌跌撞撞中成長!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9

  這個暑假學校為我們介紹了一本好書——《做不抱怨的教師》,剛開始心裡還在想,哪有什麼不抱怨的,我的抱怨多著呢。可是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就被它吸引了。他好像一個心理學家在為我看病,讓我回想過去走過的路程,先不說教師,就說我是個普普通通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埋怨父母給的太少了;別人有的我什麼都沒有,內心充滿了那麼多的不滿。可是在這本書裡的第一章就看到這麼一句話:“抱怨是懦弱、無能的最好詮釋,他像幽靈一樣到處遊蕩、饒人不安。”想想也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一味的抱怨呢?其實,愛抱怨的根源就是自己的內心不夠強大,懦弱的表現,如果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就會勇敢地正視周圍的困境,全力以赴去解決困難,哪裡還會無休止的抱怨呢?以前,我總在抱怨,抱怨教師工作的艱辛,抱怨身體不適,抱怨生活的壓力等等,一切的不順心的事都會放在心上,掛在嘴邊,為了什麼,只博同情和理解?抱怨過後,發現這些不但不能改變我的處境,而且還傳染著周圍的人,也影響了別人的情緒。看了這本書後,讓我知道,教師的身份和職責決定了我們勢必要承載更多的壓力,既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何不在認清事實的前提下,放棄抱怨呢?西方國家有句諺語:“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是啊,與其抱怨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別人,不如正視自己的不足。當我們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秀時,應當理性地判斷:我究竟為什麼比別人差?分析原因以後,要堅信自己有能力,也有機會取得同樣的成就。作為一名教師尤其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因為我們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比一般人還要多,如果沒有與之對抗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只知道一味地抱怨和苛刻自己,那麼在面對諸多問題時,只會束手無策。只有自己滿懷信心且百折不撓、越挫越勇,遊刃有餘地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待同事和他人,就像一位哲人說過:“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虛心向別人學習,取長補短,接受別人的批評,讓自己獲得成長。當我開始在心裡關注這件事後,我開始有意識的去注意我的言語,說話前經常會考慮我是不是在抱怨,有沒有在抱怨,儘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原來有這麼多的事情想去抱怨,我慢慢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抱怨,努力的接納自己、確定自我的價值。遇事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漸漸的感受到它慢慢的在改變我的生活。我也感覺自己輕鬆多了,也多了自信,發現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閃光的地方。在工作當中,我借用高爾基的一句話:“工作如果是快樂的,那麼人生就是樂園;工作如果是強制的,那麼人生就是地獄。”我會學會保持良好的心情,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懷著快樂的心情,我相信,不管是什麼工作,不管是什麼樣的困難,我都會快樂的面對,而且我相信我會在工作中收穫更多的樂趣。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個人會讓自己完全滿意。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我們不能苛求自己做到完美,那麼也應當讓自己對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善意和尊重。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時時注意保持快樂的心情,做一個陽光老師,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不抱怨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0篇10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可是抱怨能解決問題嗎?所以我相信一句話: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會成為你抱怨的物件;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會讓你抱怨。

  為什麼抱怨的人會說生活的這麼累,因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付出,而沒有看到自己的所得,而不抱怨的人即使真的很累,也不會埋怨生活,因為他知道,失與得總是同在的,我們做不到從不抱怨,但我們應該讓自己少一些抱怨,而多一些積極的心態,因為如果抱怨成了一個人的習慣,就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人無益,於已不利,生活就成了牢籠一般,其實生活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

  誠如《做不抱怨的老師》書中所言,“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長久以來,我們教師這一職業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天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社會和家庭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這些引發的焦慮、抑鬱、擔心等負面情緒正在悄悄侵襲我們的身心,我們教師成天也就唉聲嘆氣地過上了日子。經常聽到老師抱怨(我也曾抱怨過):現在的孩子怎麼那麼難教?怎麼這麼不愛學習?怎麼這麼小就想著喜歡呀、愛呀?怎麼家長都不管……那些坐不住的孩子,連帶家長,似乎就成了我們最大的麻煩。

  可是家長又會怎麼想呢?“老師有點小題大作了”,不就是上課開了小差嗎,提醒一下,下次別這樣就行了;不就是跟同學鬧點矛盾嗎,他們現在不是好的很嗎,告訴他們下次收斂點,別太沖動就行了;這次作業沒做好,確實是家中有事,他也只是偶爾沒完成嗎,告訴他別再出現這樣的事了就行;考試成績不好,他也就這水平,我以前也這樣……其實我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說說就行了。畢竟,沒有不犯錯的孩子,關鍵是他有沒有放棄學習。只要他還在努力,只要他還能接受你的話,我們就沒必要嚴加管教、另眼相待。

  以前,我也時常抱怨,抱怨在校時間太長,以致自己年幼的孩子無人照顧;抱怨工作的壓力太大,以致教師的身體狀況不佳;抱怨教師的待遇太低,教師的福利太少……但是當我讀完《做不抱怨的老師》,我明白了,抱怨環境不如自己努力,透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實現個體的生命成長。我們也許改變不了環境,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改變自己。所以,換個角度看問題,情況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咱們在校時間長,孩子一人在家,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鍛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孩子學會了自己照顧自己,還學會了做比較簡單的飯菜;教師的平均壽命太短,咱們控制不了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寬自己生命的寬度……鄧小平說:“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必須發展,只有發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所以我決定改變自己,別再抱怨,把抱怨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閱讀好書、研究教學等有意義的事情上,用心平氣和的心情,遠離浮躁的心境,來細細品讀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累了,伸伸懶腰;困了,看看遠處的風景;煩了,想想人生是多麼的美好;厭了,找家人說說內心的苦悶,讓倦怠從此隨風而去……其實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個陽光老師,生活就會簡單而充實。

  做不抱怨的教師,做不抱怨的人,做不抱怨的工作,過不抱怨的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