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里,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1

  9月13日下午,在xx市實驗小學觀摩教室,劉副校長做了“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的專題講座。講座中,劉校長從“核心素養的緣起、概念和內涵以及在生命課堂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三個方面,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的例項分析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尤其對實驗小學特色的“生命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了具體闡述。在這兩個多小時的講座中,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指標,更讓我明確了“價值觀”,“思維方式”,“品格”是學生和教師應重點培養的學生的素養。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樂學善學”——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是“勤於反思”---學生學習的學法;是“數字學習”----學生整理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在生命課堂中將“育人點位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倡導“三生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下面就我在“如何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本學科教學內容想結合”方面的思考做一下闡述:

  1.寓遊戲於教學中,將遊戲用於識字,拼音,課文學習中,充分利用孩子的年齡特性,分層次的組織遊戲,透過遊戲環節激發孩子樂學。

  2.語文課程是一門人文性、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應更承擔起引領學生價值觀的重任,並且要滲透在語文課的方方面面,比如對字、詞、句的理解沒要組織積極向上的詞語和句子;對語文的知識課後有一個延伸,不僅教知識,知識背後更是人文的東西,簡單的字、詞、句、複雜的文章、兒歌,都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後的中華文化的魅力;多教給孩子正能量,積極價文中人物和觀點,學會學習他人的優點,我覺得每節課後幾分鐘時間讓孩子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更可以是人文方面的一些正能量的做法或者做人的道理。

  3.在回答問題,評價他人說法等方面加強核心素養培養,這不僅僅是對學習規範訓練,更是價值觀引領。

  4.教師以身作則,多表揚優點,給學生一個導向作用。

  5.語文學科的思維方式不同於數學思維,語文的思維方式可以表現在說話(大聲,有條理,層次清楚)的思維方式,評價的思維方式(有點,不多),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正面的,積極地)。

  6.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解決困難思維方式,多想辦法,少抱怨。

  7.“品格”素養的培養應滲透在說話,讀書方方面面。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2

  聽了郭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

  一堂數學的成功與否:無論教學中採取了什麼樣的教學方式或模式,應更加關注自已的教學是否真正促進了學生更為積極地去進行思考,並能逐步學會想得更清晰、更全面、更深、更合理,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設計時,不忘思維是數學學科素養的核心,思想是數學學科教學設計的靈魂,在教學設計中一定要體現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思考的過程;正確處理好階段性與連續性、整體性與個別性的關係。

  數學學科是一個聯絡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抓住思維是數學學科素養的核心這一要點。教學設計中要體現讓學生經歷抽象數學思考的過程並處理好階段性與連續性的關係,循序漸進,及時過渡。這就要求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深入研究,挖掘數學思想程資並透過對數學知識的認識把相應的數學思想方法外顯出。並且在教學的最後我們要逐步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讓學生在知識點完成後進行知識網路的建構已達到知識的鞏固與理解。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處理好“教”與“學”的設計。實施基於學科素養的教學設計,我們應當關注“教師和學生”兩個實施主體,既要設計好教師的“教”行為,又要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學”的表現,實現“教與學互相融合”。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3

  核心素養必須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兩個方面去落實。二者相輔相成,相互聯絡,對立統一,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說,當前創新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來實現課程建設提出的目標更為重要。核心素養的落實如果僅僅侷限在課程建設方面,因此落實核心素養必須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

  1、層次化教學,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化需求,這是一切從學生出發的具體體現,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實現有效教學和高效學習的最基本策略。我們千萬不能把分層次教學理解成辦尖子班,在實踐上更不能用拔尖的教師去教拔尖的學生,而是用同樣的教師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學生,教師在備課、上課、輔導各個方面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給予不同的教學服務。

  2、主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縱向聯絡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自身的邏輯規律,不斷挖掘和整合教材,按照一系列的主題進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式往往都是在期末或者高考複習中運用,平時總是打牢雙基。一些有經驗的教學水平高的教師往往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就要進行一次主題式或者是專題式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知識模組與模組之間的內在關係,讓知識形成大的模組,從見樹木到見森林,再從見小森林見到大森林。

  3、問題化教學,實現知識的橫縱聯絡

  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要靠問題化學習。我們從講授中心的課堂轉變為學習中心的課堂,中間有一個橋樑,這個橋樑就是問題化學習。因為問題化學習讓我們所有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線去設計,必須以學生的問題展開,必須讓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能夠發生。知識要從碎片化、斷點化的知識轉變為結構化的知識,而結構化的知識其實就是問題化的學習,把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對問題的追尋中找到知識之間的橫縱聯絡。

  4、情景化教學,實現由學習走向生活

  真實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在學校學過的知識和現實生活建立不起聯絡,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學過程缺少真實的情景,只是把知識符號化。知識符號是表達知識體系的,這個知識體系如果不同生活建立聯絡,只是把知識符號背熟、認知、複述,去對付考試,就很難讓學生形成核心素養。

  我們必須認識到知識是素養的媒介和手段,而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把核心素養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就是把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學為本的思想體現在教學中去,真正體現課堂的育人功能。落實核心素養,一方面要遵循知識內在的邏輯規律進行有效學習,真正實現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另一方面就是要遵循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把學習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習和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人格,讓學習者真正形成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4

  教師需要樹立“教育要發展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一專業思想,並切實把它作為教師專業行為的理性支點。其中,一方面需處理好知識和能力、品格之間的關係。知識是基礎,發展能力和品格離不開知識的習得;知識是手段,目的是透過知識的習得發展能力和品格。另一方面需明確所要發展的能力和品格的特殊指向性,要適應終身發展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再者,教師本身的價值觀應當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和諧。專業思想的建立,將會直接影響教師的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從而引發其相應的有彈性的教育教學行為。

  至於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一方面,教師要堅持探究性的教與學,讓學生學會認知。知識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學生透過探究獲取的,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堅持問題解決式教學,讓學生學會做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與技能或者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來,並在這一過程中透過觀察、思考、想象、研究、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漸地形成核心素養。圍繞這一思想,專案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像藝術家那樣工作都是不錯的選項。但無論哪一種方法,情境、問題、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關鍵詞。再有,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性、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自我教育、反思與管理。

  為了在教育教學中能順利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格外重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教學交往能力的發展。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轉化為驅動性問題,設計學生活動。要形成多角度、多層次、開放地進行設計的技能,既考慮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又考慮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既考慮課內內容,又考慮課外內容,要熟練地運用生活經驗和社會資源,包括21世紀社會、生活的實況,給學生以實際問題的解決。透過教書實現育人,達成立德樹人的目的。

  課堂組織和教學中,要精心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課堂的組織,展現課程的生成、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和解決,是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具備相應的技能來指導學生,成為學生終身學習態度、方法與能力的指導者。在組織過程中,教師要具備技能,以求能夠及時判斷出學生的發展狀態及需求,做出恰當的反饋和引導。還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素養和個人自主自律行動等核心素養。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5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人用數學觀點、數學思維方式和數學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傾向性。就數學學科而言,研究表明,數學核心素養包含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資料分析等六個方面。數學核心素養基於數學知識技能,又高於具體的數學知識技能。核心素養反映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綜合性。

  培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物件、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凡是學生能透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絡,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深知要教好這門課,就必須對這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完全瞭解。在現在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新課標有了巨大的變化,那現在的小學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到底是一門怎樣的課程呢?透過這一次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學習我對數學教學設計有了如下幾點體會:

  一、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後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授課過程中知識點的設計要少而精,做到重點問題重點講解,且要舉一反三,追本求源,瞄準知識的生長點。把基礎知識放在首位,處理好大餐與味精的關係。

  在學習中,不僅學習別人的長處,也拓寬了我的視野,我會讓學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轉變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教案,力求體現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考慮,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7

  透過這段時間查閱資料以及網上學習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資料,我收穫頗多。透過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深刻地感受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一些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方法。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學以致用,把它落實到我的日常教學中。現就我的學習情況談談收穫。

  首先,我來說一說什麼是核心素養。《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有個詞引人關注: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核心素養是一種跨學科素養,它強調各學科都可以發展的、對學生最有用的東西。比如核心素養中語言素養的概念,已經不是語文學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語的概念。這裡如果使用‘技能’概念定位可能會低一點,但對它的特點可以說得非常清楚,它的特點是有效地表達和交流,其實是一種廣義的語言概念,作為有效地表達和交流,遠超了語文的範疇。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多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並且,“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的‘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落實起來更好一些。”劉恩山認為,核心素養提出後,“目標更明確,因為這些要素提得更鮮明,它會把國家的教育方針突出表現在核心素養上,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框架內更明確地定位學科教育。每個學科把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發揮出學科課程的價值”。他進一步解釋,“它可以清晰地提示你,生物學或者其他理科,在科學素養之外能做什麼,比如,生物學裡有沒有語言素養或數學素養的問題?過去很多人沒有去考慮,今天作為一種核心素養提出,語言素養、表達交流的能力也要落實到生物學習中,所以我們要組織學生去合作學習,去探究自主學習,這個過程中伴隨著語言、人際交往的目標”。

  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愛上“思考”。只有學生喜歡思考,他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才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提出理性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該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引入知識探討;在數學課堂上儘量滿足學生需求。如給學生表揚、稱讚等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教師要不吝對學生進行表揚,建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大自然中數學的美。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信、表達等能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問題,老師要更加有耐心。有一句話這麼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我們要多思考,只有讓學生自己思考過的東西,他們才能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記憶,他們才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結論,從更深層次來講,這樣才有可能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想法,會創新,有能力而不僅僅會讀書的一個人。也就是培養了學生的素質,讓他們能夠快速地融入到社會。

  在積極提倡“核心素養”的同時,我們又應防止純粹的“口號操作”與“文字遊戲”。因為,口號的頻繁更替是教育領域的一個常見弊病,以至於一線教育工作者忙於應付,甚至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建議不管用什麼方法教學生,一定要堅持。我在學習過程中瞭解到一個例項:“在北京一所不起眼的小區配套學校裡,有一群教師,對“三維目標”的執著研究達8年之久,他們從學科知識走到了知識樹,從知識樹走到了能力,從能力走到了高位目標,並解決了一系列數學困惑和問題。無論課改形式發生了什麼變化,都沒有動搖他們的研究精神。10年過去了,這所普通的學校迅速成長為海淀區第一方陣的佼佼者……”所以,貴在堅持。

  數學教師還應該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特點,知道小學數學教學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和載體,逐步實現多層目標的達成。以“教學活動”為主體和主線,透過“再創造”建構起學生自己的“數學現實”;以“學會思維”為重點和核心,培養、發展學生的嚴謹意識和理性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盡力讓我們的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覺觀察世間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種能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副能用數學思想改造世界的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於核心概念發展核心素養是專家的共識。

  第一,核心概念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

  數學素養是透過數學的學習建立起來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是基於認數、計算、測量、統計等具體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形成的數學的思想與方法,以及對數學在現實社會與生活中的作用與價值的認識。課標中提出的10個核心概念,總體上反映了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基本要求,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標誌。

  第二,核心概念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總體目標。

  數學課程與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既是基本的要求,也是必需的要求。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和運用相關的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還應當包括使學生感悟一些數學的基本思想,積累一些數學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的經驗。

  第三,核心概念反映了數學的本質和價值。

  數學內容中反映的.數學知識所蘊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徵和真正價值。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8

  月1號上午,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李春密教授做了題為《基於提升核心素養的物理教學》的報告,李教授指出:物理教學要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絡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堂教學就是依據教材內容設計合適的問題情境,引導、刺激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形成;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總是憑藉一定的教學情境實施的,學生對知識的感悟、乃至素養的提升也只有在與情境的互動中才能達成。

  第一、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教,物理教學的價值在於:

  1、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和觀念。

  2、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方式。

  3、把蘊含在知識載體中的觀念、態度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

  第二、物理學是一門智慧的科學,教師用智慧教物理,學生用智慧學物。

  教師應當創設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情境,時刻反思自己的某個物理教學設計或案例是否能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1、學習內容—是否屬於物理核心知識(大概念)、實現了知識的結構化、體現了核心知識的教育價值與功能,承載並落實了物理學科的思想方法和核心素養。

  2、學習活動—是否讓學生實施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學生是否高度參與、深度思維、情感內化。

  3、學習結果—學生是否能夠深度理解物理概念,主動探究,體現物理思維及方法,以及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

  第三、學校教學實踐所面臨挑戰的思考

  從知識獲得到學科素養髮展的轉變;從基於經驗到基於學習進階的轉變;從知識點堂教學到主題整體教學的轉變;從教學孤立改革到程教材教學評價的系統改革的轉變;開展適應新標和新教材的堂教學;實行適應學業質量標準的考試評價;主動適應適應新系統的教師成長和發展。

  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時,心理上:角色換位;思維上:還原稚化;時空上:留有餘地。要明確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程後應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並圍繞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目的是切實引導各學科教學在傳授學科知識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科思想、思維方式等,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教學設計取向的改變。從知識記憶到知識理解,從基於習題訓練到面對實際問題解決,從具體性知識學習到核心觀念建構,從知識解析到促進認識轉變和發展,從知識結論到彰顯知識的功能價值。德國物理學家勞厄說過“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的東西。”

  第四、李教師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堂教學方式的建議

  高中物理程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從物理學的視角認識自然,理解自然,建構關於自然界的物理圖景;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研究方法,養成科學思維習慣,增強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領學生認識科學的本質以及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的關係,形成科學態度、科學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做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

  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注重體現物理學科本質,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核心素養;注重程的基礎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注重程的時代性,關注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物理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以核心素養為目標

  (2)以創設情景為前提

  (3)以自主學習為基礎

  (4)以問題解決為導向

  (5)以探究活動為主線

  (6)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7)以方法引導為準則

  (8)以後反思為策略

  (9)以持續評價為根本

  (10)以資訊科技為手段

  第五、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透過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逐步學習、系統反思和遷移應用,促進物理觀念不斷髮展,並學會應用這些觀念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和物理規律的形成過程,是發展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在物理教學的整個過程。透過增加聯絡生活和現代科技的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活潑的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儘可能為學生交流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和享受合作的成果;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如實記錄、客觀對待所讀取的實驗資料,遵循基本的學術道德規範。

  應把物理程中所形成的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用於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進步提高探究能力、增強實踐意識、養成科學態度,促進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利用生活中的情景生成有價值的科學探究問題。關心大眾傳媒資訊,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應鼓勵並引導學生基於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透過習題教學,使學生在科學思維、探究能力、實踐意識、科學態度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第六、強化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提高把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進行聯絡的自覺性,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

  把跟學生生活聯絡密切的問題、社會熱點中的物理問題、現代科技成果等有實踐情境的教學內容引進物理堂;用生活中的器具做物理實驗,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創設真實情境、並透過對真實情境的思維加工建立物理概念;用物理規律分析和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養成估計生活中有關物理量大小的習慣,樂於對媒體訊息中物理量的大小進行審視,勇於對媒體資訊中的不合理資料進行質疑。

  從學術形態到教育形態,深入挖掘物理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核心素養,突出物理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科知識只是形成學科素養的載體,學科活動才是形成學科素養的渠道。為此,要轉變知識學習方式,倡導深度學習與合作學習等。一切知識,惟有成為學生探究與實踐物件的時候,其學習過程才有可能成為素養髮展過程。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9

  新修訂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將物理課程課程目標中的具體目標(三維目標)深化為“物理核心素養”。

  一、物理核心素養的界定: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透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

  二、物理核心素養的四大要素:

  1、物理觀念——

  形成經典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並且能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

  初步具有現代物理的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能用於描述自然界的圖景。

  如:物質觀——經典:物質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電子組成的,而且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可以確定;現代:原子和電子可以進行再分割,微觀物質的運動軌跡,比如電子等,不可以準確確定。

  2、科學思維——(物理思維: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的具體體現)

  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

  能正確使用物理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並能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使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意識,能基於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3、實驗探究——原標準中“科學探究“七個要素的重新概括具有科學探究的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測;具有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實驗探究方案,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資訊;

  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資訊,描述、解釋實驗探究結果和變化趨勢;

  具有合作與交流的意願和能力,能準確表達、評估和反思實驗探究過程與結果

  4、科學態度和責任能正確認識科學的本質;

  具有學習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能主動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於證據和邏輯發表自己的見解,實事求是,不迷信權威;

  在進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應用時,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規範;

  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關係,熱愛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從四大類,14條的描述中,我們不難發現,核心素養的建構,儘管落腳點是學生“身心發生積極、健康的變化”,但卻是建立在物理學科的基礎上或以物理學科為載體來實現的。

  三、如何理解“學科教育”

  1、學科教育包含著學科與教育雙重因素,因此必須牢牢地“踏”在學科和教育兩點上。

  2、重心不同,將導致兩種取向的學科教育: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

  3、如何定位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

  學科取向的學科教育以教育為手段,學科知識技能的教、學與考成為最主要出發點落腳點。

  教育取向的學科教育以學科為基礎或載體實現教育的目標,即學生透過每一門課程的學習實現身心發生積極、健康的變化

  需要建立學科與教育的平衡——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研究生

  基礎教育階段學科教育的重心在“教育”——身心健康、積極向上

  大學及以上學科教育的重心在“學科”——深研、前沿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10

  一、20xx年全國卷物理試題的大變動

  20xx年的全國理綜物理試題選擇題沒有延續之前的模式,沒有考物理學史、交流電、變壓器和萬有引力,以及運動學影象,取而代之的是動量、原子物理部分。電磁感應作為很大的一個章節,以往的計算幾乎是必考,今年只是體現在一個選擇題上(很多高三老師直呼“電磁感應白複習了”)

  二、物理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如何考的問題

  1、20xx版新課標對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物理觀念:物質觀、運動觀、能量觀、相互作用觀等。科學思維:具有構建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能正確使用物理思維方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找出規律、形成結論,並能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具有使用科學證據的意識和評估科學證據的能力,能使用證據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基於證據大膽質疑,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追求科技創新。

  實驗探究:具有科學探究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合理猜測;具有設計實驗探究方案和獲取證據的能力,能正確實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資訊;具有分析論證的能力,會使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分析、處理資訊,描述、解釋實驗結果和變化趨勢。

  科學態度與責任:好奇心、求知慾、合作意識、道德規範、環境意識、社會責任感。

  2、如何考查學科核心素養

  鼓勵每個學生增加各學科知識的寬度、廣度而不是深度—絕對難度下降,相對難度提高;對熟練程度的要求降低,對靈活程度的要求提高—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均衡,抑制題海戰術負面影響。

  三、專家給出的高三複習的備考建議總體要求:增加備課的智力投入,提高教學的技術含量,凸顯管理的文化底蘊——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積累和長時間的沉澱,不可能一蹴而就。

  1、處理好穩與變的關係:倡導“兩條腿走路”,堅持強化“基礎性、綜合性”,重視研究“應用性、創新性”,把握不變的主線—基礎性、綜合性,利用好變化的力量—應用性、創新性——不能無視,不要誇大。

  2、處理好“筋骨皮”與“一口氣”的關係:重視對高考試題及20xx年學科考試說明的分析研究,讓“能力附體”,促“素養均衡”—習題訓練要有堅實的支撐、明確的指向、必要的指導和恰當的強度。

  3、處理好細節落實與深度思考之間的關係:戰略上缺乏深度思考將導致階段性目標不明確,容易引起教學要求的混亂、教學資源的混亂和教學內容的混亂,是造成學生死記硬套,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最終不得不用戰術上的忙亂彌補戰略上的懶惰。離開細節落實,所有的計劃和思考只是空中樓閣。深度思考+細節落實,讓汗水滴落成金!

  4、高三複習中,老師一定要明確以下問題:課堂上老師做什麼?學生做什麼?老師和學生一起做什麼?學生和學生一起做什麼?課堂上必須給學生“思考”“說”“說一說”“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的權利和時間,給學生一充分的時間去反思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5、透過高考閱卷情況分析,建議高三老師在複習備考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該寫的必須寫,該做的運算必須做,不要嫌麻煩。

  四、專家對20xx年高考的預測

  1、試題的總體難度20xx年較20xx年稍有增加,20xx年高考仍會延續。

  2、3-5的考察,第一年平穩落地,整體難度穩定。

  3、20xx年沒有考動量實驗,18年有可能會考。

  4、為了提高區分度,仍會考察學生的發散思維,數學運算能力,創新能力等各種能力。

  5、20xx年的實驗有可能以測定金屬的電阻率為背景出新材料的實驗題。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11

  本次參加江西金太陽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師的我培訓使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轉變自己教育教學的方式,分成小組討論教學。要注重學生際,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著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寓樂於教。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採取開放的教學姿態,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進步教學質量的途徑。本人現詳細的把培訓心得總結如下: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在現代課程中,教師是“教學中的主導”。作為“教學中的主導”,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首先,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最終同學們體會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樂趣。

  其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做人的價值,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學生迷路時教師不是輕易的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時,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點起他內在的精神力量,鼓勵他不斷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透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透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我在教學中也學到了許多知識,同時縮短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學生把我當成了他們學習的夥伴,願意與我進行探討、互相交流。

  二、在教學中要創造性地“用活”教材,明確具體目標

  首先,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其次,課程設定——學科權重變化,課時再分配;

  課程開發——課程多樣化、個性化、考驗課程開發能力;

  走班選課——走班或成為必然,滿足多樣化成才升學需求;

  發展規劃——教會選擇,學生職業和生涯發展指導成為必須;

  師資提升——課程開發能力和對學生指導能力是否具備。

  再次,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影、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發育遲緩、學生成績不良、有過錯、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還特別要尊重意見和自己不一致的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學生,又讚賞他,學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學習,才有可能產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四、深化資訊科技應用

  審慎思考資訊科技背景下本學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新特點、新變化。不崇拜、不跟風、不過分追求時尚。讓我們的學生跟上時代步伐。藉助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是對常規教學方式的重要補充,可以豐富現有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是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之一。藉助資訊科技,教師還可以改變評價方式,使個性化、互動式學習成為可能,使學習過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走向多元。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新課程中的角色應是:課程價值的思考者、學科專業的播種者、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合作探究的協作者、資源保障的服務者、終身發展的示範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學方法的培養下,孩子們的學業將會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與思考心得體會 篇12

  有幸參加xx成功中心(梧山校區)數學研討活動,一睹蔡榮鑫副校長課和顏丹清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演繹,更再次聆聽到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蔡福山主任的精彩點評,讓我對數學核心素養以及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落地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收穫滿滿。

  一、精彩的課堂,深刻的思考

  1.蔡副校長從摺紙比賽開啟,於無痕中複習了舊知(分數的意義),為新知探究做好了鋪墊和準備。

  (1)法理相融,注重思維的直觀性(物化理解算理)。

  讓學生透過摺紙地方式將抽象的算理形象地呈現,學生清晰地認識4/7÷2就是4個1/7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有2個1/7,同樣4/7÷3也是透過直觀的面積圖幫助理解,完美地實現了法理相融的運算教學。

  (2)知識的聯絡性——遷移建構演算法。

  烏申斯基曾言: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本節課蔡校長將比較淋漓盡致地展現,比較4÷2和4/7÷2;比較4/7÷2和4/7÷3;比較4/7÷(2、3、5、6)算式中不與不變的規律,逐步抽象出分數除以整數的一般化規律,並最終實現符號化的理解。

  (3)在難點處充分沉潛教學。

  2.顏老師作為只有兩三年教齡的老師課改特別地棒,課堂教學不疾不徐,讓人覺得親切自然。注重演算法多樣化,並注重讓學生深刻理解計算算理,教學也非常細膩,比如當學生撥計算器時從十位撥起,及時引導學生應該從個位撥起,防止負遷移等。

  二、精準的點評,有力的引領

  而福山老師的點評似乎又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更為明亮的窗戶,讓我們對這兩堂課、對數學核心素養的落地有了更深的思考、更美妙的體悟。

  福山老師從核心素養談起,談到中共中央的頂層解析:核心素養就是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談到高中數學已經確定的核心素養;史寧中教師有關核心素養求實的三句話解析;更認為核心素養是知識、方法、思想的種子。

  結合教師課堂,給出很好的建議,如可以透過一組除法算式(400÷2,40÷2,4÷24,7÷2)的比較,讓學生髮現除法的本質就是平均分單位;注重方法的溝通,這樣方能實現法則越來越少,道理越來越簡單,讓學生明白有什麼道理,和什麼相通;比如方法多樣化中不必面面俱到,畢竟有些方法是可遇不可求的,教師要有所取捨;比如實現數學生活化的同時,也可適當的故事化。

  總之,本次互動為我們積蓄了更多的養分和力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