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通用15篇)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通用1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通用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1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榮譽於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鑽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著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蹟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捨,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透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脫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透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她不僅是一個優秀的黨員幹部,她把一生都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工作和學生。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著心繫群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發揚銳意改革、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層、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2

  晚霞染紅了天空,我漫步在放學路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我卻無心交談。剛剛看完《感動中國2012》年度頒獎典禮,我的心仍在震動著,久久不能平息。片中的十大人物,每一個都使我深有感觸,有給一百三十多個孩子當母親的高淑珍、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羅陽等。

  何玥,一個我從沒聽說過的小學生,今日卻讓我的心銘記著她的名字。儘管她已經不在,但她的故事仍然感動著我。

  患了腦瘤的何玥從父親與醫生的交談中得知自己只剩三個月時間。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知道可以捐獻器官時,便不顧一切的提出要捐獻器官,然而卻幾番遭到了家人的拒絕。鄉里人都說,人都已經死了,還要在身上動刀子,那該有多痛苦啊!可是何玥再三要求要捐獻器官。要知道,何玥的大腦此時已經長滿了瘤,那樣子一定疼極了。儘管如此,何玥的裡仍裝著別人。何玥再也撐不住了,終於,她永遠的閉上了雙眼。何玥的父親為了完成女兒最大的心願,狠了狠心,為女兒填寫了一張捐獻器官的單子。何玥的腎臟成功的捐給兩位患有尿毒症的西藏小夥和桂林小夥。何玥不在了嗎?不,她的生命仍在延續,此刻的她一定笑得很燦爛。

  正值花容時節,你卻悄然離去,你似從天而來的小天使,為世界撇下光輝。想一想,何玥,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小學生,儘管年紀小,可是她的心胸卻比天空還要寬廣。十大人物中,我最敬佩的是一位女教師,她的事蹟同樣感人肺腑。

  張麗莉,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失去了雙腿。

  一天放學,校門口到處是人。有位小同學面目緊張,眼看一輛車就要撞到他了,這時,一位老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那位小同學推到一旁,自己被壓在了車下。

  從此,老師落下了殘疾,儘管她失去了雙腿,卻仍堅持教育學生。沒錯.故事中的老師就是張麗莉。她用雙腿換取了一個生命,她是多麼的偉大,受人敬仰啊!

  十大人物,每個人物都是美麗的。不管他們是已經不在的,還是健在的,我都應該好好地向你們學習。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身份,向你們鼓掌致敬!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3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高領老人拾荒助學子—劉盛蘭;守墓老兵—陳俊貴;老百姓的貼心人—段愛平;“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沈家父子;懸崖邊上護夢人—格桑德吉;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姚厚芝;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方俊明;將軍夢,守護情—龔全珍看到這10個“感動中國”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

  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一個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的中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一員!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等等!他們的事蹟從個體看大都是那麼的普通,人物出身平凡,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用他們的話說,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

  “感動中國”的人物帶給國家、社會多麼大的正能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加上我們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定是希望大道。我們需要這樣的人物,來引領我們走向新的輝煌,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和榜樣。我一定會就像他們講的那樣去做:“永不停息為社會做事,力所能及就好。”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4

  為了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保山市永昌小學積極響應上級部門的號召,11月1日下午,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教職工在五樓報告廳集中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學習她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為人師表、像紅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

  初心不改、使命不棄。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支部書記、校長輝春梅同志要求,全校教職員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群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著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

  在當前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全體教職工廣泛深入學、聯絡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讓每個黨員清楚知道作為一名普通基層黨員,應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守初心、擔使命,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在工作點滴中提升自我、服務人民、實現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蹟。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及時整改落實,真正心繫學生,努力成為一名新時代“四有”好教師。

  家訪中,車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穩,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訪回來,張桂梅都要重病一次。對於62歲、身體長期有病的張桂梅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次的“長征”。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5

  感動是水,有水,世界才不會乾枯

  ——題記

  又一個春天,又一次感動。一座座獎盃頒給了他們,留給我們的是:相信,他們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愛的世界,他們讓我們相信這是一個有愛的未來。這是感動中國的結束語。

  兩個小時過去了,我身邊的衛生紙疊成一團,這是眼淚,是人心裡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了。當音樂沉沉響起,當獎盃緩緩豎立,當我眼前被一簇簇馬蘭花所吸引,彷彿有一股暖流湧入了我心中。敬一丹說:馬蘭的生命力很強,它在戈壁上慢慢開放...是啊,提起馬蘭花,我想起兒時的一首歌謠:“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馬蘭,一種在“死亡之海”羅布泊大漠中仍能紮根綻放的野花。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他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他一再強調:“我們核試驗工作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醫生讓他躺下休息,他卻說:“我不能躺下,躺下就起不來了。不要勉強我,我的時間太有限了。”在有限的時間裡,為了完成他的責任,他與死神展開了爭分奪秒的賽跑。沒有人讓他這麼做,這是他心中的信念,對工作的執著,對祖國的熱愛。還有很多很多:堅持五年揹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的陳斌強;行醫在大山中的夫婦周月華,艾起;因病去世並把器官捐獻給他人的十二歲女孩何玥....她們的善良,她們的執著,她們的堅持無一不感動著中華民族上上下下五千年的子孫。

  感動中國。這足以證明,我們有心改變,我們也希望向好的方向努力,我們的靈魂在與現實接近,我們的美好品質在發揚,我們的身邊有可愛的人。就像螢幕中一次次出現的花,像馬蘭堅強、勇敢,擁有著對生命的珍惜;像蒲公英平凡、堅韌,擁有著對美好的嚮往;像海棠潔白、純淨,擁有著天使般的善良;像玫瑰熱情、執著,擁有著對愛的呵護;像青松偉岸、正直,擁有著對祖國的奉獻。我們是平凡人,但平凡的人就是庸俗嗎?不!我們應該像這顆顆植物,頑強,執著,用我們的微薄之力,共譜美好的人生!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6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已然成為了國人一年一度洗滌思想糟粕,淨化心靈深處的隆重儀式。年復一年用深入骨髓的震撼感動著我們。開學初系裡再次組織了集體觀看,並號召大家擬寫心得,由於個人原因,經請示沒有在集中時段完成此項任務,但感動卻時刻儲藏在心中。

  此刻,並不想用回顧事蹟的方式去祭奠那份感動,也不想用歌頌與讚揚的形式去傳承那份感動。而是想談談今年的感動帶給我的'啟示。從首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至今,震撼一直是這隆重儀式的主旋律,全力付出與不求回報成為了旋律中最重要的音符。走到今天,2011年的感動讓我更直接的感受到了堅韌的力量,堅持的必要,希望的重要。如果說堅韌貫穿了所有感動人物的事蹟,堅持則成為堅韌的具體表現,希望就伴隨著主旋演繹著屬於2011年的美妙音樂。

  朱老關注的是未來,胡忠夫婦關注著孤兒們的命運,吳老考慮的是病人的負擔,劉偉的活著就值得慶祝,楊老改造的荒山,阿里木的羊肉串助學,張平宜對麻風的病症兒的關懷,孟佩傑與養母的“相依為命”,吳菊萍的偉大母愛,以劉金國為代表的臨危不亂,白老的感人義舉。無不傳遞著可貴的希望,無論是給予別人的,給予自己的,亦或是別人給予的,希望都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必須動力。也正是因為希望的存在,堅韌得以無限延伸,堅持得以繼續。不平凡的人們成就大事離不開希望,平凡的人們維持生計也離不開希望。今天的感動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也不是簡單的震撼,而是如何尋找我們自己的希望,探究我們能否給大家帶來希望,思考別人的希望是否也能成為我們的希望。

  當然,在我們感受震撼,體會感動,尋覓希望時,我們也應該期盼著朱老的事業後繼有人;吳老蘊含精湛技藝與真情的手術刀有更多的人接過;楊老改造的荒山無人破壞;更多的能人義士加入到白老、胡忠夫婦、阿里木、張平宜的隊伍之中;親情的維繫永不弱化,大愛的感召永不退化;公僕們的正氣長存,領導者能成為部下“赴湯蹈火”的軍旗與永不退縮的防火牆;無臂琴師能鞭策所有懶惰且懦弱的正常人。

  期望的實現需要每個個體的付出,感動如僅成為一時的淚水。陽光也只能成為過眼雲煙。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7

  談到女排,我們就會自然加上兩個字“精神”,“女排精神”這個詞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徵,對於那個時代的人更是一種寄託,比如郎平,比如隊中這些女排姑娘們的父母——皆如是。

  當張常寧的發球過網後發生急墜破壞了對手的一傳,惠若琪的探頭給塞爾維亞人送上致命一擊之後,如你,如我都會發出歇斯底里的咆哮,這是一種宣洩,更是一種屬於全體中國人的榮耀,要知道在三十年前,這就是支撐一代年輕人的“女排精神”。

  翻開中國女排的歷史,精神一直是一種傳承,1984年在洛杉磯,女排小組賽輸給了美國——但在決賽中竟然沒給東道主任何機會;2004年在雅典,陳忠和治下的黃金一代在愛琴海彼岸成成就了“大寫”的女排精神,從半決賽0—2落後古巴的絕地反擊,到決賽0—2落後俄羅斯的登臨絕頂,幾乎每一箇中國人都在楚金玲重錘落地之後流下的激動的淚……

  我們以為還要等待下一個20年,幸好我們有郎平,然後她給中國女排帶來了全新一代的“朱袁張”組合,你能想象一支在倫敦僅僅進入八強的球隊,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站上世界之巔嗎?2015年世界盃奪冠——這竟然和郎平此前給出的時間表完全重合,在她連續發掘了朱婷、袁心玥和張常寧之後,給出了這支女排出成績的時間表就是2015年!

  現在,肯定不會再有人去提出徵前關於奧運大名單的質疑了,現在肯定不會再有關於魏秋月和沈靜思的爭論,也不會再有“惠若琪還行嗎”的質疑,也不會再有“怎麼沒有曾春蕾”的疑問——是的,這一切都不會再有了,因為勝利和奪冠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這是一支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女排,可誰又知道,郎平在和巴西的四分之一決賽前曾經有過“最後一班崗”的告別詞呢?這或許就是我們常說的向死而生,在雅典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經歷過,在里約,這支叫中國女排的球隊又經歷了一次。

  真的,除了這個團隊,沒有別的任何一支球隊能夠配得上“精神”二字——請記住,她們的名字叫中國女排,她們30多年來激勵國人的叫“女排精神”。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8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馬蘭花般的林俊德,孝更絕倫足可矜的陳斌強,善良的何玥,臥底考察的陳家順,心和泥土一樣質樸的高淑珍,冰雪為容玉作胎的張麗莉,能受天磨為鐵漢的李文波,悲莫悲兮生別離的高秉涵,清香傳得天心在的周月華和艾起,為沈飛而生而死的羅陽。他們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的人,感動了偉大的中國!

  馬蘭花生命力強,默默開放。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了45次核試驗的馬蘭花,在人們人中默默。“做核試驗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林俊德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用他的事蹟真正體現了它的含義。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查出患病,5月23日為了工作還轉院,5月26日他的病情惡化,護士與妻子都勸他躺下休息會兒吧,但他說:“做起來才是正常人,躺在床上是病人。”直至五月三十一日二十時十五分他安然入睡,再未醒來的那一刻,他的心中仍然是工作,以至於未來得及給孫子留下一句遺言。他對親人是歉疚,但對工作是無悔,他是中國的驕傲,他是林俊德。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何玥的生命在愛中延續。何玥,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兒,卻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用平凡生命的最後閃光,把生活照亮。在病危的時候,何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捐獻器官,給他人生的希望。當小何玥第一次向家人提出這個決定時,父親把她罵了一頓,但由於她的堅持,終於在11月16日,他的家人正式表達捐獻何玥的器官,但此時,一個花樣年華的女花卻已悄然離開了我們。她的平凡愛舉,開啟了一個有愛的未來!包括老師們對她捐獻的兩千元錢,她把愛留給了他人,轉捐她人這件事都無不令我們佩服,敬愛。“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是他臨終前反覆唱的,何玥為五星紅旗自豪,我們十三億中國人為何玥驕傲。

  在茫茫人海中,因為有愛,我們走到一起,因為有愛,我們彼此相識,因為有愛,我們為之動容,因為有愛,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9

  有一種炙熱的感情不用用語言傳送就能感柒,這就是感動。

  ——題記

  感動!收看完感動我國,讓我明白了這種美好的最高境界,要我流下來一滴火苗的淚滴。這種不求回報敬業的精神實質,無一不感動著我。有那樣一群質樸的老百姓,沒有綺麗的情況,心甘情願為人正直奉獻。對比發火,許娟於獎賞庫貧困生和傑出青年的老師盧永根。有效自身不辭辛勞指數值換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完成的特困縣洗心革面的成長卻因公殉職的廖俊波。有救火援救中獻出自身年青的生命換得豆蔻年華的發展楊科璋。也有家在哪兒,國就在哪兒凡心所向是我國的卓嘎和央宗……

  在這裡一位位讓人感動,乃至一些奉獻出自身珍貴生命的普普通通角色中的楊科璋尤其要我感動。他僅僅一位一般的消防隊員。在2016年5月30日1:13楊科璋在救火援救中應急解救一名約2歲的小孩,但由於濃煙很大,可見度低而踩空墜樓身亡。從五樓墜樓身亡時,楊科璋牢牢地緊抱小孩,原本楊科刪除六一個1.8米的電梯轎廂,要是將胳膊伸開,在網路上扒一扒,就可得救。但是楊科璋並沒有那樣做,他依然維持懷著小孩不僅沒有鬆掉,反倒抱的越來越緊兒,也因而,楊科璋獻出了自身28歲的生命。

  “有速率的熱情,滿是熱情的生命,喜愛這職位幾次出生入死和黑崎一護角逐這一次軀體暗夜裡墜落。但你護著了懷裡中最寶貴的花瓣,你一直在時如炙熱的太陽,你離去是璀璨的朝霞。”它是鑄就的楊科璋的組長時針對我來說,楊科璋雖比不上全球頂級的名人,但卻以自身普普通通的崗位守衛了幾千條新鮮的生命,他亦是普普通通的,但亦是傑出的。

  在她們的身上,我體會來到坦然。仿徨的情況下,在她們的身上看到了堅定不移。猜疑的情況下,她們告知大傢什麼是堅信。奉獻的情況下,她們讓我懂得了感動的最高境界。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10

  這個星期五下午的社團時間,老師給我們放映了感動中國的電視節目。這個電視節目講的是每一年十位人物的感動事蹟。

  胡忠,他是高義蒲雲的好老師。他放棄了和妻子孩子的團聚,是為了去教更多的孩子。他離開了父母,是為了去當更多孩子的好爸爸。他當了幾年的志願者,卻從不申請成為正式的老師,每月只領著300元微薄的生活費。他是高原上怒放的一朵雪蓮!

  劉偉,也許上帝對他並不公平,十萬伏的高壓電無情地奪去了他的雙肩。然而他並沒有放棄還參加了殘疾人游泳隊。不幸的是,他卻又患上了重病,不能劇烈運動了。游泳的夢想被徹底擊碎了。再大的打擊也擊垮不了堅強的劉偉。他自學了鋼琴。艱苦的努力使他能用腳趾彈出正常人用手彈出的鋼琴七級水平。劉偉在為夢想執著地奮鬥著,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最後,我想來說說我們杭州人的驕傲,也是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吳菊萍阿姨。她的一託,托起了杭州人的驕傲。時間把我們定格在2011年7月2日。吳菊萍阿姨正準備出門。忽然,她聽見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她跑去一看,只見一個幾歲大的小女孩妞妞正懸掛在鐵窗上,有著生命危險!只聽“嗖”的一聲,一個黑影飛快地從十樓落了下來。吳菊萍阿姨有一個七個月大的孩子,但這時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妞妞從十樓墜下的生命危險。她立即扔掉了遮陽傘,脫下高跟鞋,一個箭步衝了過去,接住了從十樓墜下的妞妞。可是衝擊力太大了,吳菊萍阿姨摔倒在地上,左手嚴重骨折了。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她是最美麗的媽媽。

  這些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中,有殘疾人,有老師,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年輕人,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他們的事蹟讓我們感動,令我們欽佩。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11

  “我的夢想是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那些貧困的女孩們來免費上學。”這是張桂梅校長對記者說的一句話。《感動中國》節目中,我認識了這位傳奇校長。

  因為看到了太多無法上學的貧困女孩,因此張桂梅想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在張桂梅的腦海中浮現。她拿著自己的證書和獎狀四處奔走,希望別人能捐錢幫助自己建女子高中。而張桂梅得到更多的並不是大家的扣款,而是質疑。所以在五年時間內她只籌到了一萬元。直到她作為人大代表時,將自己的夢想告訴了記者。第二天,記者將張桂梅的夢想發表在了報紙上,越來越多的人瞭解了她,紛紛捐款。就這樣,女子高中很快建立了,還招到了16名老師。學校有了張老師卻發現還沒有學生。於是,張桂梅走進大山,去請來了那些生活在貧困山區、田間地頭、灶臺前後的女孩們來上學。幾經波折,張桂梅每天都在為孩子們操勞著,儘管自己身患多種疾病,每天吃著十幾種藥,但她卻堅持著站在崗位工作,直到因疾病而暈倒在崗位上。

  看到這裡,我的心中激盪起一層又一層漣漪,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張校長一心為女高,不顧惜自己的身體。我彷彿看到了她用貼滿膏藥的手拿著喇叭在催促著學生們吃飯。彷彿將自己的工資和來自社會各界的捐款,累計高達一百萬元的資金全部都捐給了女孩們。張校長無私奉獻的精神使我敬佩。

  說起無私奉獻,我們怎麼能忘記在抗洪一線的解放軍們呢?在洪水來臨之際,他們用生命築起了一道道防線,展開了連續幾天的救援,他們穿梭在房屋與房屋之間,夜以繼日不停地救人。他們的手被水泡得起皺了,腿都已經泡腫了,有的連續奮戰幾天幾夜。但他們仍然站在抗洪的第一線,他們和張校長一樣,雖然崗位不同,職業不同,但他們都在奉獻自己。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無私奉獻的人,他們都在我們身邊,都使我們敬佩,我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樂於奉獻的人。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12

  2013年5月18日上午6點30分,爸爸陪著我一起觀看《感動中國》頒獎電視節目,節目內容講的是最孝順的老師陳斌強和最美學生何玥的兩人感動的事蹟。

  看過之後,我的內心充滿著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那份震懾和感動。如陳斌強讓我感動的是,他有一種孝心,追求著讓母親活著,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他不分日日夜夜照顧得了有老年痴症的母親,為了母親不再走丟堅持在自己每天去學校上課時,用小時候媽媽背過自己的綁帶,將母親和自己緊緊地綁在一起,一起去學校,放學一起回家。他每天細心照顧好母親的同時,還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師,他的課程從來沒有因為要照顧母親而落下。正如陳斌強說的一句話:孩子可以等,但母親不能等。這句話我聽了後,不禁流下了眼淚。陳斌強的孝心讓我感動,他的職業讓我崇拜!

  還有讓我振憾的是年僅12歲的何玥,在自己不幸患上了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痛,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還是無法換回她那花一樣的年華!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無私的捐獻給所需要的人。要知道年僅12歲小女孩就有如此的決心,捐出自己的身體器官,那是一件多麼讓人震憾的事情啊!當家人知道何玥要捐獻器官的決定時,家人個個都不同意的,但在何玥一再的堅持下,家人終於答應了,也明白何玥的心願。何玥用平凡生命實現了她人生的最後一次的閃光,命運雖然殘酷奪走了他年僅12歲的生命,但她的精神永遠得到了延續!

  看了這些事蹟讓我深深的意識到了孝順和行善是最高尚的,同時讓我領悟到從他人感人的事蹟中領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要用更多的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正如同那根繃帶,綁得是關心與愛護,綁得是孝道與責任,綁得是能量與美德。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13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收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於眼淚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27日晚上,2015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在貴州支教長達9年多時間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被評上“感動中國人物。”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孫麗娜,女,退休高階教師。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階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佈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10年兩夫婦紮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但不幸的是,2014年10月25日,十年辛苦,積勞成疾,朱敏才突發腦溢血,累倒在支教的崗位上。雖然朱敏才病臥在床,言語不清,但是隻要有人問他:“你想幹什麼?”他還是會艱難地回答:“給孩子們上課!”與此同時,一直在為學校奔波的孫麗娜老師仍未停歇,一邊照顧朱敏才老師,一邊在為新建的學校食堂及新教學樓操心著。在眾多愛心企業及貴州省、市領導的幫助下,新的學校建好了,食堂也有了著落。

  2015年初,孫麗娜、朱敏才夫婦當選“感動中國人物”,27號晚上,捧著獎盃的孫麗娜老師說,她們要感謝的人很多,“感謝貴州的老百姓,是他們圓了我們的支教夢”。孫麗娜老師還說,要是沒有貴州孩子聽他們的課,他們的餘熱也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同時,他們還要感謝貴州的鄉親父老們,將孩子託付給他們。“特別是朱老師生病的這段日子裡,要不是貴州人民給予我們的幫助與肯定,我們很難熬過最艱難的日子,就更沒有機會評上“感動中國人物。”據瞭解,朱敏才、孫麗娜夫婦是繼徐本禹、李春燕、阿里木之後貴州第四個獲獎者。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14

  今天,學校組織統一觀看《感動中國》,十數年以來,一直陪伴著我們,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彙集在一起,就成了《感動中國》這一節目。

  十幾年,我們為它灑下無數淚水,這些事蹟無時無刻震撼著我們的心靈,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這些人物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個與我同歲的壯族小女孩——何玥。她從小就是一個熱愛幫助他人的可愛的小姑娘。無論她生活的多麼困難,她也總是選擇去幫助他人。可為什麼?這麼一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會得了腦瘤?我為她那短暫但又絢麗的生命感到惋惜。

  在她最危難的時刻,老師捐給她的兩千多元錢她再次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捐出去!她是一個偉大的姑娘!在危難的時候還不忘記幫助別人。在她得知她的病情之後,她很坦然的對她的父母說:我要捐獻器官。一句很普通的話語,但其中包含了多大的意義!這完全不像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說的話。正如她姑姑所說,那時的他,腦袋裡應該長滿了讓她痛苦不堪的腫瘤,但誰又想得到,她會做出這樣一個驚人的決定。

  這世上每天都有數萬人或者更多的人死去,但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出與何玥同樣的決定呢?與她同齡的恐怕就更沒有了吧!我不懂,何玥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她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是否是在想那些的得到救助的人的高興而又愉悅的表情?這世上有多少人擁有著這樣的想法:既然是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一定要完整的離去。但在何玥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少女看來,只要能夠幫助他人,做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是在死後捐獻出自己的器官也在所不惜。

  何玥就如一株頑強的蒲公英,飛到哪裡,都會留下屬於她的痕跡。她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她留下的那些器官在其他人的身體裡繼續存活。沒錯,何玥她永遠都會活在這個世上,不僅僅是肉體上的存活,更是屬於精神上的存活!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影片心得體會15

  很早以前,我的學校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開學第一天,全體師生都要一起觀看《感動中國》,今年也不例外。過去的200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我們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在這些事件中,我們經歷了太多悲滄和喜悅,但是我們用堅忍、勇敢、智慧向中國和世界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獲得2008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是:奔忙在冰雪地震災害前線的志願者唐山十三農民;累死在救災前線的青年戰士武文斌;帶領群眾抗震救災的北川縣長經大忠;冒著生命危險在救災前線搶險的消防隊員李隆;維護奧運聖火尊嚴的殘疾人火炬手金晶;把聖火送上地球最高點的藏族火炬手吉吉;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紮根懸崖小學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照顧癱瘓女友34年的蘇州市民韓惠民以及張藝謀奧運導演團隊。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懸崖小學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他們教學的地方在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是涼山北部峽谷絕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絕壁都要攀爬5架木製的雲梯,進出極為艱難,村民一年難得下絕壁一次。在如此艱險的環境下,他們卻義無反顧地在那裡教書十九年。如果沒有他們,二坪就不可能成為如今的"文化村";如果沒有他們,149名學生就不可能看見世界的美;如果沒有他們,中國就失去了一片希望;如果沒有他們……

  這是感動中國為他們所寫的頒獎詞:“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澱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李桂林老師、陸建芬老師,你們用你們那赤誠的心,喚醒了多少迷茫,哺育了多少自信,點燃了多少青春,催發了多少征帆。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想把我的敬意和讚美獻給兩位普通的人,那就是老師你們啊!祝願你們“桃李滿天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