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精選5篇)

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精選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1

  我和爸爸媽媽做大巴車來到周恩來故居。

  進入大門,我第一個看見的就是周恩來童年讀書房,書房的桌子上有一本書,可見,周總理小時候是多麼愛學習呀,這讓我想起周總理說的一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緊接著是周總理的誕生地,周總理1898年3月5日誕生在這裡,並在故鄉度過了12個春秋,於1910年赴東北伯父處讀書,我們又遊覽了廚房,走著走著,就來到一個院子,院子裡長有一棵觀音柳。觀音柳又名三春柳,它的軀幹蒼老勁奇,傳說是觀音老母淨水瓶中的聖潔物,蘊涵福祿吉祥。據我所知,觀音柳一到要下雨的天氣是就會開出黃色的小花,真是一個天氣預報家呀!你要問它的年齡,真是不說不知道,它呀,約100歲了,它還是屬省二級保護古樹呢!

  我們從正門依次參觀了正屋,院井,菜地,周恩來童年家世和故鄉展覽,還有中外名人學者禮讚周總理的詩詞書畫,以及國家歷代領導人和國際友人參觀周恩來故居的圖片展等。這一切,記錄著人民公僕周恩來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堅持真理、磊落光明的偉大一生。

  時間漸漸流逝,我念念不舍的離開了啊!周恩來的故居。周恩來是我們民族的英雄。

  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2

  這個星期天,我去參觀了周恩來祖居。

  我先來到了周恩來紀念廣場。一進廣場我就看見了一尊高大的周恩來銅像,在高大的銅像背後刻著“努力學習,精益求精”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這是周總理的一句名言。在廣場旁的長廊上掛著一幅幅周總理去外國和各個國家領導人交談時拍下的黑白照片,有周總理這位傑出的外交家,當時中國已經和近200個國家結成了朋友。

  逛完了紀念廣場,我又去了周恩來祖居。一走進大門,我們就來到了“百歲堂”。“百歲堂”中間也有一尊周恩來石像,栩栩如生。石像左右掛著兩幅對聯和周總理從小到大的照片。“百歲堂”是始建於明代的臺門建築,為周恩來總理祖輩世居。族人周王氏壽至百歲,巡撫授予“百歲堂”匾額,故名。看完了“百歲堂”的資料,我又來到了隔壁的“誦芬堂”。“誦芬堂”是周家過年過節祭祖先的地方,也是會客的場所,廳的兩側是給僮僕休息之處。接著我又去了小堂前,那裡掛著一幅幅美麗的國畫作品和一幅幅形態各異的書法作品,美不勝收。最後我去了二樓,那裡都是臥室,一共大大小小三間,床上還鋪著陳舊的棉被,難道是周總理以前蓋過的!

  游完了周恩來祖居使我對周總理的一生了解得更加深刻了,他是一位鞠躬盡瘁的政治家、外交家、革命家,更是我們的好總理。

  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3

  7月18日爸爸媽媽帶我去紹興市遊周總理故居。

  到了大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潔白的牆壁和古老的紅瓦頂。走進大廳,所有的建築都是晚清風格的木質結構。地上鋪著青石板,窗戶的花紋像迷宮一樣,房子兩旁支撐的柱子需要兩個小孩合抱在一起這麼大,中間雕刻著周總理高大的石像栩栩如生,我感覺彷彿周總理正微笑的看著我們。

  周圍的房子重重疊疊,一眼望不到頭。來到一座閣樓,一樓放著一張圓圓的餐桌,桌子上放著幾個桶形狀的東西,我以為是水桶,後來才知道這是紹興特有的裝飯的飯桶,還有外形像菜籃的.籃子,裡面一層層隔開可以放熱菜,因為廚房到飯廳的距離很遠。踏著咯吱咯吱響的樓梯,來到了二樓,一眼就看見周總理小時候的照片,他的床周圍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床上鋪著乾淨但已經很破舊的蚊帳和棉被,給人一種古老陳舊的感覺。

  來到廚房,有一個高高的木架子,問了才知道這是放臉盆的,架子的頂端雕刻著兩條龍,彷彿要真的騰雲駕霧飛上蒼天。邊上放著幾個菜櫃子。屋子最裡面有個灶臺,邊上有個大水缸,大得可以游泳洗澡了。屋頂上垂下四根繩子,把東西吊在上面,可以防止老鼠偷吃。

  周總理的起居生活很簡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書房大而典雅。桌上放著文房四寶,書端端正正的放在書櫃裡。周總理是多麼喜歡看書啊。

  來到綠草如蔭的大花園裡,周圍的環境很寧靜。彎彎曲曲的走廊古色古色古香,掛了很多周總理的照片,訴說著一代偉人的事蹟。其中有一張照片很有趣,周總理很開心的抱著一隻化妝成猴子的小孩,原來他就是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每個人都睜大眼睛看著,感受著。我也被周總理的風采深深的吸引著。

  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4

  這個星期五,我校無年級師生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淮安,瞻仰周恩來的故居。

  進入大門,我立刻被這裡的景色給迷住了:小路的兩旁栽滿了各種各樣的樹,有龍爪槐,杏樹。小鳥抖動彩翼,在這裡搭窩築巢。每棵樹上開滿了密密層層的花,靠進還能聞到一股清香呢!

  我們跟著導遊來到了周恩來故居的後院,在院中央有一座威風凜凜的銅像,仔細一看,原來是周總理的塑像,只見他雙手叉腰,肅然佇立,眼睛炯炯有神地凝視前方,他是那樣的高大,雄偉。接著來到總理的辦公室,發現每樣東西的前面都有一個腳踏墊。導遊說,這是因為總理晚年患病,導致雙腿無法走路,才這樣設計的,主要作用是讓他坐在那兒繼續工作。接著,我們來到他的臥室,裡面有一張雙人床,上面有一幅很大的照片。照片上的周恩來夫婦面帶微笑,彷彿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一直向前走,突然發現一口井,這口井裡的水導遊告訴我們是仙水,我們聽了一擁而上,爭著裡面的水。在井旁有一棵參天大樹,這棵樹是榆樹,大約100多歲了,是周總理小時候栽的,現在是國家2級保護樹木。

  周恩來是我國一代偉人,他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很大貢獻。他一生正義凜然,對敵人,他橫眉冷對;對人民,他滿腔熱忱。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應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參觀周恩來故居心得體會5

  周恩來總理是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在國內外享有崇高威望。周恩來故居座落在江蘇省淮安市城區鎮淮樓西北隅三百米外的駙馬巷7號門內,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清朝咸豐至光緒年間的青磚小瓦木結構平房32間,佔地1960平方米。

  這裡是舉世敬仰的周恩來總理的誕生地,是這位歷史偉人一至十二歲童年生活的搖籃。如今成了國內外人士瞻仰周總理光輝一生的紀念地,是廣大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歷史課堂,是以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門評審確定的“百個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周恩來故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普通的老式宅院組成,東宅院臨駙馬埠,西宅院局巷,是曲折的三進院結構。整個建築青磚灰瓦、古樸典雅,是典型的蘇北民居的建築風格,大門兩丈見外有一座照壁,照壁後面有兩棵高大的老榆樹。這座老式宅院是周恩來的祖父周攀龍從浙江來淮安做官時與其二哥周駿昂合買的。周攀龍祖籍紹興,他到蘇北淮安府山陽縣初為師爺,在縣衙做幕友,晚年謀得山陽候補知縣,不久即病故。周恩來生父周貽能曾獲得過清代國學生的最高學位,但為人忠厚,長期在湖北、天津和東北等地做文書之類的小職員,工薪微薄,晚年隨周恩來生活,曾在重慶做過有益於革命的工作,1942年在紅巖村逝世,終年68歲。周恩來的生母萬氏十二姑,是清河縣萬青選的愛女。他容貌端莊,精明能幹,性格爽朗,善於調解糾紛。他20歲嫁到淮安與周貽能成婚,並主持了這個破落的封建家庭事務。婚後生育三子:恩來、恩溥、恩壽。

  1898年3月5日晨6時左右,萬氏十二姑在東宅院面南三間正房東屋,生下第一胎男孩。周貽能為新生嬰兒取了個乳名“大鸞”,寄託了“神靈之精,見則天下安寧”的美好願望,這個大鸞,就是後來成為“全黨楷模”與舉世敬仰的開國總理周恩來。

  現在周恩來故居東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由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親筆題寫的“周恩來同志故居”紅底金字匾額,在旭日映照下熠熠生輝。一進大門向北拐,第二進兩間北屋和相連的三間東屋是周恩來幼年讀書的地方。大鸞剛滿五歲就入家塾唸書,取學名恩來,字翔宇。與他同窗學習過的同輩兄妹有恩溥、恩碩、恩燦、龔志茹、龔志蕙等。周恩來敏而好學、博聞強記,每次背誦、認字與默寫均屬最優,習字也在同輩兄妹之上,深得長輩和家塾老師的褒揚。

  由“讀書房”向西跨過一道腰門,便是周恩來父母的三間住房,東屋是周恩來誕生的房間,西屋是父親周貽能的書房和休息的地方,從“誕生地”向西透過一條南北走向的狹長走廊,兩間“亭子間”便出現在眼前。這是周恩來的過繼母親陳三姑和蔣江氏的住房。

  周恩來不滿週歲時,小叔父周貽淦得了疾病不久就離開了人間,恩來就一直跟著過繼母親陳氏生活,陳氏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詩詞、戲曲、小說和繪畫,是個才學出眾的女子。陳氏守寡後便把幼年的恩來當作生活的唯一希望與依靠,教他認字塊、練書法,給他講故事吟誦唐詩宋詞,為他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蔣江氏,出身貧寒,為人耿直,曾教給童年周恩來不少社會常識與勞動技能。恩來九歲時不幸失去兩個母親,蔣江氏給了他慈母般的關懷,因而恩來對這位勤勞樸實的蔣江氏感情很深,一直親切地稱她為蔣媽媽。

  在“亭子間”的北面,是三間祖堂屋,是當年周恩來祖父周攀龍和祖母魯氏居住的房屋。在祖堂屋的西北邊,是周家後院,有一片較大的園地,去曾有茅屋,種過瓜菜。在過繼母陳氏住房後簷有一眼水井,井水清澈見底,石井欄上被繩索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跡。周恩來童年時曾跟隨蔣江氏蔣媽媽從這眼井裡打水繞瓜種菜,對這眼水井印象很深。他在1958年接見淮安縣委負責同志時還說:“我家那口水井還在嗎?淮安的地下水位很高,吊桶上只要繫上尺把長的繩子就能把水打上來”。

  1907年周恩來的生母和過繼母親相繼病逝,他的家庭也開始急劇衰落下去,生活的重擔早地落到童年周恩來的身上,他從家庭由盛到衰的境況中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從此埋下了摧毀舊世界的種子,1910年,十二歲的周恩來被四伯父周貽賡接到東北去讀書。大鸞從這兒起飛了,到更廣闊的宇宙中翱翔。他離開故居以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共產主義!

  故居西宅院原是周恩來二伯祖父的住房,大門南向,面朝局巷,現巳闢為“周恩來和鄧穎超紀念展覽陳列室”,分“周恩來童年”、“家世”、“故鄉”、“懷念”、“名人字畫”(周恩來書畫苑)、“鄧穎超光輝的一生”、“周恩來外祖父萬家字畫展”等七個展廳,恩來離開淮安後雖然從未回來過,他對大運河滋潤過的故鄉這塊土地,對淮安人民的感情卻很深,對故鄉的建設一直十分關心。在展出的文物中就有他給淮安縣委的題詞、寫給縣委負責同志的親筆信及為《淮安日報》題寫的報頭等。看到這些珍貴文物,更加激起故鄉人民對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深切懷念。

  早在解放初期,淮安縣委就對周恩來故居中行將坍塌的房舍進行了初步維修,以表達故鄉人民的願望。可是,當週總理得知這件事後立即寫信給淮安縣委,制止今後再作維修,並詢問了修繕經費的數目,很快用自己的工資償付了這筆維修費。並一再告誡在淮親屬,不準說出他住過的房屋,在故居不要掛他的照片。當他聽說不斷有人瞻仰舊居時,就對親屬說:"把房子拆掉,就沒人去了"。1958年和1960年,周總理關於處理舊居的三條指示:

  一、不要讓人去參觀;

  二、不準動員住在裡面的居民搬家;

  三、房子壞了不準維修。

  周恩來總理在處理故居這件事上所表現出的高風亮節,本身就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