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精選13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1

  作為教師,透過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我深深知道: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教師這個群體,在現實社會中充當著多重角色。作為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道德。作為社會成員,應具備社會公德。作為家庭成員,應有家庭美德。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樹立事業心,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我們應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差生。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掉一個學生。慈祥的笑容、親切的言語、文雅的舉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聲色俱厲的嚴格,更能貼近學生的心靈,更能取得教育的實效。教師,應以虛懷若谷的胸懷,誨人不倦的精神,用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去照亮學生的心靈,去培養好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適應時代發展。

  二、培育人格魅力,面向全體學生,基於教師人格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透過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物件健康成長。

  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對事業的忠誠,他們不是緊緊把教書看成謀生的手段,而是毫無私心雜念地投身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的職責,並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他們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繪學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他們應是最能以身作則的人。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

  三、熱愛尊重學生,關心愛護學生,愛心溝通學生

  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一個教師只有對自己的學生充滿執著的愛,才能激發出做好這一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才能堅定不移地辛勤耕耘,獲得豐碩的育人之果。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沒有對學生的愛,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師應當把它無私地奉獻給全體學生。愛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裡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然而,教師只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每一位學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讓師愛紮根於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學生交流,用愛去和學生溝通,建立起師生間的真摯情感,才會叩響學生心靈深處的琴絃,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接受你的教誨。因此,我們對學生要真誠相待、真心關愛,用師愛的真情去感染他們、幫助他們,用師愛去換取學生的尊重與理解;用師愛去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讓他們在師愛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透過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愛崗敬業、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並緊緊圍繞新時期師德素質要求和師德規範,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做一個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2

  教師作為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社會隊伍,學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教師必修的一門功課。關注青少年兒童成長,維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已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共識,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社會中還存在著大量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維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的社會努力去做的事情,即使是在較發達地區,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證的事也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全社會都來關注維護青少年兒童合法權益,並對此常抓不懈,將維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作為一種經常性的工作來做。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它具體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保護工作的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予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方法與內容,以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一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基本法。它的頒佈和實施,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視和關懷,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最佳化少年兒童成長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識,使教育者自覺遵守法律規定。瞭解法律並遵守法律,應落實到每一位教師在日常教學的具體行動中。

  二是要了解並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觀需要,不以教師的主觀意願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處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點。比如孩子好動,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長時間安靜地坐著不動。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和理解未成年人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憑者自己的主觀意願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是要充分認識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危害性。不尊重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會使學生未成熟的心靈受到殘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受侮辱的幼兒會形成懦弱或強烈逆反的性格,將來可能成為對自己和社會都不利的人;受體罰的孩子為了躲避受罰,可能會養成說謊的惡習。因此,教師對孩子人格尊嚴的侮辱,可以說是殘害兒童幼小心靈的無形殺手,必須堅決予以杜絕。

  四是教師在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講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教師既要嚴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關係,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對於存在缺點、錯誤的未成年人,教師更應對其進行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鼓勵和幫助他們改進。未成年人在受到尊重的集體中生活,才會體會到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的價值,長大以後,就容易成為自立、自強、有道德、守紀律的人。

  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用多樣化的、積極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與學生髮生衝突,多鼓勵,少批評,多表揚,不諷刺、挖苦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從而迸發出學習的熱情。同時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加大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對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有力的打擊、懲處。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根據未成年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特點,因材施教,因人而導,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套,要注意改進方式,不斷創造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社會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將一些原來形成的工作機制、工作做法規範化,用規範化建設來提高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工作的整體水平。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3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僅關係到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而且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這是家庭、學校、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對待學生要以誠相見,以情換心,不過分攻擊弱點。以誠相見,以情換心,真心實意地教育,幫助他們,才能真正扣動學生的心絃。同時,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切忌攻擊學生的弱點,甚至把學生的弱點作為鎮住他的法寶。當我們在處理有缺點的學生時,有時應躬身自問:使用的方法是否妥當?他們承受得了嗎?有時還應根據學生的情緒作必要的說服解釋,使之心悅誠服。用“愛”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用“信任”填補師生的心理鴻溝,用“期待”激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培養學生自信心,使他們邁好人生中關鍵的一步。他們心靈深處美的東西是透過曲折的甚至是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只有尊重,關心才能慢慢扭正其歪曲的心理,進而使其揚長避短,立志成才。

  面對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物件和依託發生了重要變化,未成年人保護事業尚缺乏高效、暢通的反映渠道和及時有效的解決途徑。一方面,在未成年人群體中,出現了脫離穩定社會組織、遊離於社會邊緣的群體。即使是正常接受學校教育的未成年人,由於休息日、節假日的增多,也有更多的時間脫離學校的管理;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失去了單位這一傳統的依託,必須尋找新的組織形式。社群雖然日益成為代表和維護未成年人權益的重要場所,但我國社群發展相對滯後,還不能有效承擔從政府、企業中剝離出來的社會職能。

  學校是對青少年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園地,也就是常言的智育教育。但是,學校還必須更注重向青少年進行道德素質教育,既做學問也教做人,兩者不可偏廢。棍棒教育與言教身教的關係。“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中國傳統的教子經典。現在有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家長若用棒教,大打出手,是侵犯人權,子女可以將你告上法庭。棒教行不通,還是言教身教靠得住。言教就是像對待朋友一樣,平等對待子女,透過交流思想,講明道理,以理服人,不要居高臨下,施以壓服。身教比言教更顯效果。如果做家長的成天圍著麻將轉,而要求子女安心寫作業;夫妻若成天為雞毛蒜皮吵嘴打仗,能讓子女不受干擾嗎?家長如虐待父母,對父母不孝,卻要子女敬重自己,只能是上樑不正下樑歪。凡此種種不良的身教,都將影響子女的道德素質培養。教師也是一樣,教師若平時口出髒話,或衣衫不整、隨意打罵學生,對學生的一生都影響重大,不但對學生的認知產生了影響,更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總之,透過學習使我認識到,要教育好孩子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愛之深,求之切,要求嚴格又要循循善誘。要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教育,就應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保持一種安定平靜的。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4

  透過認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使我對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未成年人需要的是關愛,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更應當受到社會、家庭和幼兒園的關注、呵護與培養。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更應當擔負起保護未成年人的這份責任。怎樣才能當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呢?孩子們的心靈像白紙一樣純潔無暇,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的呵護著,尊重、理解、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保護幼小的心靈,把自己的愛獻給孩子們,加強各方面的學習,使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思想上得到進一步昇華,尤其是這次的學習,對我觸動更大,深深的體會到其中的意義和價值。

  幼兒園為孩子們創造了遊戲、學習發展的良好環境,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全身心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任何傷害,更進一步強化我們的責任和保護孩子的意識,我們每位教師時時刻刻嚴格約束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做出表率。未成年人的保護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重視,保護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呵護著他們幼小的心靈不受到傷害,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透過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學習,進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認識,要對幼兒實施良好的教育,就必須把教育建立在愛、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利地指導了我們每位教師們的工作,它就像一面鏡子時刻的檢驗自己的言行,促使自己的各個方面要得更好,並自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正確的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孩子們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各方面能力和水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人格,同樣孩子也不例外,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關愛,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是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我們對他們的合法權給予特殊呵護,也是一項具有挑站性的工作,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到其中,我們每一個人一起完成,共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讓孩子們活潑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一代強人,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肓”,教師的天職就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田野”。以大愛的心胸去關愛幼兒,改變觀念,注重言語表達,尊重幼兒,昇華師德,強化情感,去愛幼兒,去愛教育,讓教育與愛同行。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那現在我不會再怎麼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說說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不僅幫助教師得到我們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

  我堅信:有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正確地運用國家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和職責,透過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努力,既要用法律手段保護好我們自己,更要保護好我們的學生,只有這樣,我們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再上一個新臺階,我們學校的明天才能更加美好!

  由於未成年人體力智力都未發育成熟,獨立性差,喜歡結夥聚群玩耍,若與有不良行為的人或有犯罪行為的人混在一起,就很容易被感染。保護未成年人,關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讓祖國花朵在陽光下健康成長。關注我們吧!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5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它具體規定了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保護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予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方法和內容,以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一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基本法。它的頒佈和實施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視和關懷,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最佳化少年兒童成長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此項原則的意義:就是國家、社會和家庭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發性,救濟、回覆已經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夠作為權利和義務主體的資格。內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榮譽和肖像等。人格尊嚴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碼權利。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新生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嚴,就談不上保護。

  第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各項保護措施都要適應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齡、生理、心理牲,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簡稱教育原則。

  教育和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們;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加強自我保護,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做鬥爭,達到保護的目的。

  我國的未成年人將來的素質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前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護,學校對此負有重大責任。學校教育是預防和矯治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重要環節。

  未成年人有一半時間在學校中度過,在學校環境中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教育權、人身權及其他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和有效的保護,對整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去自覺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6

  未成年人是人類的希望,國家、民族的未來。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予以特殊保護,做好他們的培養教育工作,是一項具有戰略性的,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承擔著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培養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神聖義務。因此,我們教師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識,不斷增強教育法制觀念,在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正確的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意識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它具體規定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保護工作的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予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方法與內容,以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一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基本法。它的頒佈和實施,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視和關懷,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最佳化少年兒童成長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未成年人處於身心發育的特殊階段,決定了其始終處於一種被撫養、被監護、被教育、被保護的地位。在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常常受到監護人、教師及其他成年人的侵犯,嚴重傷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和自尊心。如:在一些學校裡,侵犯學生權利、傷害學生自尊心的現象時有發生,或多或少存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如有時罰站,有時一個學生違紀全班同學挨批,優待尖子生,有時對後進生態度粗劣等.這些做法不僅違背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嚴重危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教師要全面準確地理解自身的權利和義務,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杜絕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7

  孩子不可能永遠跟父母生活在一起,遲早是要獨立生活的,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看看我們周圍的“啃老族”,你就知道現在不少年輕人獨立生活能力多麼差,他們不能獨立生活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財務不能獨立,從小到大孩子一直都習慣於財務上依賴父母,沒有獨立賺錢的意識和習慣。如果我們做父母的,從孩子小時候就培養孩子的理財習慣,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主要是指財務獨立)意識,那麼在孩子成年後,就絕不會賴在家裡吃父母。可惜我們做父母的沒有幾個能這樣教育孩子,到頭來只能自己咽苦果了。

  很多家長對孩子缺乏理財教育,感到無從著手。其實這並不難。教孩子理財就是教孩子生活,教孩子做人。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理財方面教育兒子的一點體會:

  (一)讓兒子懂得金錢的重要和賺錢的艱難

  很多父母都不願意當著孩子的面說錢,認為那樣會使孩子變庸俗了。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沒有人能否認金錢是這個世界上最有用的東西。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經常對他說:“要想買好玩具,要想穿漂亮的衣服,你就必須有錢。”等兒子大一點了,我就跟他說:“要想住大房子,要想開好汽車,要想娶漂亮的老婆,你就必須有錢。”等兒子上小學時,我就對他說:“要想當個有錢人,你現在必須讀好書。”我還經常帶兒子去有錢的朋友家玩,讓別墅和豪車直接對他產生視覺上的刺激,讓他心生羨慕。回家以後我再給兒子講那些朋友艱苦的創業、勤勞致富的故事,告訴兒子要賺到錢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和辛勤的勞動,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

  (二)言傳身教

  前面說過,教孩子理財就是教孩子生活,教孩子做人。因此,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至關重要。這裡,我把自己的一點經驗同大家分享:

  1、去超市購物前寫出購物清單。每次去超市前,我都和太太把要買的東西寫下來,列出清單。如果是跟兒子一起去超市,就讓兒子拿著清單(從兒子上小學開始)。進入超市後,我們就按照清單上所列的物品逐項購買,然後問兒子有沒有忘記該買的東西(兒子有很強的參與感)。沒有列入清單的物品儘量不去購買(不是絕對的),目的是告訴兒子:消費要有計劃。

  2、當著兒子的面給父母錢。逢年過節,我們除了給雙方父母買東西,還經常給他們“紅包”。我們大都當著兒子的面給。有一次過春節,我給我媽媽一個“紅包”,事後我兒子對我說:“爸爸,你怎麼給奶奶這麼多錢?”我說:“爸爸是奶奶生的,是爺爺奶奶撫養大的,爸爸給爺爺奶奶多少錢都是應該的。”2008年底的一天,兒子突然對我說:“爸爸,我給你50塊錢吧。”(從兒子9歲起,我每月給他300元零用錢)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快過新年了,我想給你和媽媽一人50塊錢,就是壓歲錢。”我當時感動得眼淚都要流下來了,我對太太說:“兒子這麼小就知道孝敬父母了,這兒子真是沒白養啊。”我跟太太都高興地收下了這50塊錢壓歲錢。你應該記住一點:你是怎麼對待你父母的,你的孩子就會怎樣對待你。

  3、當著兒子的面給太太錢。我經常當著兒子的面給太太錢花,我要告訴兒子一個道理:男人給自己的女人錢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一次,電視臺採訪我兒子,問他:“你長大掙錢幹什麼啊?”我兒子說:“給我未來的妻子和孩子花,當然還有我的父母。”

  4、給朋友買禮物。 我 和太太經常當著兒子的面給朋友買禮物,並且告訴他這是送人用的。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兒子的好朋友過生日,我都會帶兒子去買生日禮物送給他們。我對兒子說:“送禮物可以增進你們的感情,使你們的關係更好。別人過生日你送禮物,你過生日的時候也會收到別人的禮物的。”有人對我說:“孩子這麼小,你就教他送禮這一套,會把孩子教壞的。”我說:“你現在不教,等他長大也要教,這是遲早要教的。在中國,送禮是一種民俗,“禮尚往來”永遠都不會變的。我們現在教孩子們做的事情就是孩子們將來要做的。”

  (三)管理零用錢

  從兒子9歲開始,我每月14日發給他300元零用錢,同時規定零用錢不能預支,錢的用途包括:購買零食、課外書、雜誌、遊戲機、光碟,請小朋友吃飯、送小朋友禮物等。兒子擁有300元錢的完整的支配權,每筆支出都必須記帳。兒子有個記帳本,上面記載著每次花錢的日期、用途和金額。在每個月發錢的時候,我都要檢查他上個月的帳目,看看花了多少,都花到什麼地方了,還剩多少。我從不拖欠兒子的零用錢,每月都按時發放。兒子都認真地記好每一筆帳,差不多每個月都有節餘。理財是一種習慣,記帳是一種好習慣,計劃消費也是一種好習慣,兒子從小養成這些好習慣,長大以後就不用我操心了。

  (四)用壓歲錢投資

  兒子從出生起,每年都有幾千元的壓歲錢。2008年(兒子9歲)春節後,我在銀行給兒子開了一張“一卡通”,把幾萬元壓歲錢存入卡內。我跟兒子約定:以後每年的壓歲錢都存入這張卡;壓歲錢只能用於投資,不能用於消費;在兒子年滿18歲前,我是帳戶投資管理人,兒子年滿18歲後,由兒子自己管理帳戶;投資收益和虧損都由兒子承擔;我在替兒子投資股票、基金、債券之前,要徵得兒子的同意。我和太太計劃將帳戶內的資金餘額用於支付兒子的大學學費和生活費。我想經過近10年的投資管理,在獲得合理投資收益的同時,兒子也能跟我學到很多投資方面的知識。

  (五)投資股票

  我計劃從兒子上初中開始,也就是他12歲時,給他一些錢,讓他開始投資股票,這樣在他年滿22歲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有10年的股齡了,應該是個比較成熟的投資人了。因為任何一個股票投資人,從不成熟到相對成熟,都要至少經過10年的歷練,沒有人能夠例外。

  理財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從小養成的理財習慣是會陪伴孩子一生的。衷心希望每一個孩子畢生幸福。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8

  在學習完後。我深刻領會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

  德育工作要取得好的效果,成人社會首先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體地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作為老師在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的同時,還要顧及少年兒童的真實想法,考慮他們的興趣、能力、個體差異,這樣才能使兒童避免成為被動的受教育者。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就要相信他們的接受能力,同時又要正視他們的接受能力。有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還小,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許做,在愛的名義下過度保護孩子。這樣做,一方面使孩子受到過分限制,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適當的發展。另一方面,孩子也會在過度的限制中,厭惡說教。另外,父母的過度限制或保護,還在悄悄向孩子傳遞一個資訊:你不行,你不能。在這樣的心態支配下,孩子要培養良好習慣,形成高尚品格,難度就會更高一些。正視未成年人的接受能力,就不要"拔苗助長",不要違背了未成年人的生長規律,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進行道德教育。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要深入瞭解未成年人,根據兒童的天性來進行教育。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如果不能對孩子有足夠的瞭解,品德培養很容易走彎路,走錯路。兒童的個性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智慧組合等都可能會有所不同,因此,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採取易於未成年人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方法。

  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還要讓他們多參與。道德教育不是你說我聽,而是要讓未成年人在參與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就是孩子們懂得自己要求自己,自己監督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只有孩子們真正參與進去了,他們才能有感受,才能在感受中昇華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認識。

  與此同時作為教師要做到育人先育己。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兩句話是我對德育工作的概括。也就是說在我教育我的學生時,我必須先做到有德。德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學時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階段的關鍵時期,好多習慣在這期間養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好的品質會決定孩子的一生,。相反,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作為老師的我深知德育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也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積極探索,以良好的師德培育優秀的學生。透過學習,我先將從以下幾點開展德育工作:

  一 從點滴小事中培養學生的品德。從愛護公物,座椅做起,小中見大,不擺大道理,從學生的認識能力入手,讓他們處在優秀品德的良好氛圍中,自我感知德的重要。

  二 遇到問題學生主動,冷靜。積極與學校有關老師及家長溝通,從問題本質著手,努力化解問題,使孩子恢復正常學習生活。耐心講解,使之感化,自行解決問題。

  三 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德育。從平日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遇到德育工作好的事例,積極結合自身教學。做到教學與德育相結合。讓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讓他們懂得具有怎樣品格的人才能把所學知識用得恰到好處,才沒有辜負老師及父母的培養。

  四 言傳身教。告訴孩子不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要求我平時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謹慎。說到就要做到,使孩子有榜樣可學。而是僅僅是空口號。以德服人。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9

  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特殊之處在於他們在社會中處於弱勢地位。他們從心理上正處於從無知到有知、從不成熟到成熟的轉變時期,心理上比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和外界的侵犯,而我們的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僅關係到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而且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未成年人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未成年人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這是我們每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我認真的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感觸頗深:

  未成年人犯罪者可以說是社會大環境的“犧牲品”,是社會的消極方面在孩子們身上的體現。說是“犧牲品”,就是指未成年人犯罪的根在社會,毀在孩子。這也是讓家長、讓社會、各級黨政痛心、焦慮的關鍵所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主客觀因素往往交錯在一起,互相影響,要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關鍵做好以下幾點:

  一、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律觀念。我們每位教師都要認真的上好法制課。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材,並密切聯絡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一是注意根據我們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小學階段側重法律常識的啟蒙教育,使其初步瞭解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法律常識,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行為;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指導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學,結合思想品德課、社會課和語文等學科教學,滲透《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知識;在中學,結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滲透《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等知識。

  二、有效利用形式,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我們要利用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法制教育的形式,透過宣講法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二是開展社群教育活動。要依靠居委會、村委會協助學校和家長做好所在區域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及教育活動,並協助家長做好監護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別是做好對“行為偏常”學生的幫教工作,努力切斷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源頭,確保學生不出問題。

  三、重視家庭教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還要重視家庭教育。因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青少年違法犯罪,絕大多數都同他們的家庭教育不良有密切關係。家長要端正言行,克服不良習慣,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應當努力做好“三大主體角色”,即成為合格父母、合格教師和合格主人。

  總之,我們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諄諄教導,或以同齡人的事例現身說法,在細緻的心理交流活動中,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樹立法律觀念和法律意識,從小預防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10

  2021年6月1日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施行,本法歷經三次審議,於2020年12月26日順利透過。此次修訂將原有法律由57條變為68條,明確教育和保護相結合,堅持預防為主、提前干預,完善了分級預防、干預和矯治措施。

  一、立法背景

  我國目前涉及保護未成年的法律主要為《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中,《未成年人保護法》側重於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透過積極施策最大限度地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側重於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透過採取各種措施儘可能地幫助有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順利地迴歸社會,成為合格的人才。兩部法律共同發力,一體施行,才能真正地保護好廣大的未成年人。

  二、立法亮點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屢見不鮮,刑法也逐漸調整了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結合社會各界的建議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此次修改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是關於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從橫向與縱向兩個角度明確界定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的含義。不良行為是指吸菸、飲酒、曠課、逃學、沉迷網路等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是指未成年人實施的由刑法規定,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行為,以及其他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突出“預防為主、提前干預”的特點。

  二是對特定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實施專門教育,國家加強專門學校建設,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專門教育。專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對於實施刑法規定的行為、因不滿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不予刑事處罰的未成年人,新的法律規定了四種情形,經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評估同意後,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公安機關可以決定送入專門學校,對其進行專門矯治教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這標誌著收容教養制度同時退出歷史舞臺。

  三是強化家庭、學校、社會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干預,對嚴重不良行為,公安機關應及時制止。同時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制度。學校應當加強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學生欺凌發現和處置的工作流程,嚴格排查並及時消除可能導致學生欺凌行為的各種隱患。

  三、立法意義

  “只是個孩子”顯然無法當作他們逃避法律和社會規則約束的藉口。如何對他們進行教育矯治?如何更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今年新實施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填補了“一放了之”與“一罰了之”之間的空白地帶,設定了科學合理的未成年人罪錯行為分級干預體系,是對當前民意和輿論的積極回應,更是踐行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生動體現。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5月18日至22日我有幸參加省院未檢處組織的全省檢察機關首屆未成年人刑事檢察業務培訓班,對於剛到未檢部門僅兩週的我來說無疑是及時、寶貴的,所以我也格外珍視這次培訓。最初看到培訓指南課程安排時,就感覺如此強大課程安排和陣容是以往我培訓沒有過的,隨著一節節務實、精彩的授課,更是一次次帶給我了無限的震憾和驚歎。

  一是驚歎於課程設計與安排是如此高階、科學、豐滿與務實。授課人既有參與未檢立法的專家教授,又有少年司法和未檢工作的領頭人;既有本系統的先進工作經驗,還有法院系統和心理學領域少年司法視角;既有少年司法的歷史發展,又有當前不斷髮展的現實需要;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具體方法。特別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高檢院專家諮詢委員在授課中既向我們講解了立法背景、法條釋義,又為我們分析了具體實務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使我們既收穫了正確執法理念,又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和原則;心理專家泰祺老師的透過豐富的資料和圖表幫助我們認識兒童的成長,讓我們認識到眼前的孩子是由過往的很多生活事件組成的,要解決眼前的問題,就需要知道他的過去發生了什麼,為我們做好社會調查注入了理性認同。一節節的精彩授課,從不同的視角和領域論證著少年司法的應有司法理念和工作原則,拓展了視野,讓我這個未檢新兵對未檢工作框架和司法理唸的認識不斷地豐滿和充盈,有了心理認同,必能轉化成行動自覺。

  二是驚歎於省院未檢處領導的精心照顧和精彩點評。省院未檢處領導不但為我們精心安排的豐富科學的培訓內容,還從生活、安全、和飲食方面對我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更是精心於每次授課內容,每次授課結束後都會從站在我們學員的角度對學習內容進行全面總結,並對老師授課進行精彩點評。這些精心付出和總結點評一次次感染著我們,或許正是這種認真的態度、精心的安排、全面的照顧和實情的情感投入,才使學員們深受鼓舞和感動,也正是如此,也才讓我們更深切體會到了省院未檢領導對於這次培訓的重視和期望,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未檢檢察人的學習熱情和職業責任感、使命感,進一步增強了未檢團隊的凝聚力和歸屬感,真正凝聚了人心,激發了工作熱情和內在動力。

  三是驚歎於介紹先進工作經驗的同志們的敬業精神和務實作風。一個個工作經驗的形成,一項項工作成果展示,體現的是他們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務實作風。特別是荷澤市檢察院未檢處張繼民處長對於工作的細心收集整理,涉及內容和傾注精力無極限!濟南市天橋區法院少審庭庭長王雲華在新形式下,在深厚的庭審實務的基礎上探索開展庭審實質化語境下的未檢工作,對於工作,王庭長向我們講述了對於一項創新工作的思索與提練,有時一下午也可能只有幾句話。雖然是平淡的一名句話,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其執著的工作精神。同時,王庭長還從自己工作實務角度向我們介紹了以庭審中心主義下的審查起訴和支援公訴的理念轉變、會遇到的問題及應對措施。他們的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他們強大的法律知識和技能掌握和務實精鑽的工作作風面前,深感自己差距太大,思想懶惰,懈怠工作,很多工作還一直只停留在應付狀態,負罪感油然而生。

  四是驚歎於一節節精彩授課後未檢執法理唸的不斷充實和更新。正確認識未成年的特殊身份,他們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承載著延續國家和民族的使命,所以他們是國家和社會的人;未成年犯罪是錯,而不是罪;少年司法針對的是人,而不是行為;少年司法更像父親,寬容而不縱容;少年司法不僅是考慮量刑輕重的問題,而是採取何種方案,有利於避免再犯,或更有利於保護未成年人再受傷害問題等等。特別是張寒玉處透過一個個案例剖析,幫助我們如何在處理案件時從法律的視角或者從保護未成年人的角度重新看待,如何站在兒童利益本位主義看待事件,以兒童利益最大化來處理問題,而不是公眾輿論。特別是張處長在講到幫教工作時提到“教育是引導人的工作,教育引導未成年健康成長,而不是讓他依賴你,我們既不是媽媽,也不是姐姐”,這個觀點糾了正我們長期對愛心工作的錯誤認識。這些全新的思想理論重新整理著我的司法理念,既為今後工作指明瞭方向,也為處理一切案件和幫教等工作提供了總的指導原則。

  在經歷上述震撼和驚歎的同時,對照先進,我也深刻認識到在專業知識、業務技能和工作作風方面存在的不足,職業緊迫感和危機感不斷增強。煙臺市芝罘區檢察院未檢科科長劉力萍說得好,人才是未檢事業發展的基石,未檢工作者的成長,是做好未檢工作的前提,所以我把這次培訓作為我在未檢工作崗位上成長的第一步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一要全面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透過這次培訓,使我深刻認識到未檢工作能做到什麼樣,取決於我們自身法律、心理、教育、協調等綜合素能。上海長寧檢察院未檢科科長陸海萍,說得好,做教育工作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也就是未檢工作者自己首先要是個明白人。反思自己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的欠缺,職業危機感進一步增強。所以,當務之急是全面加強學習,既要全面準確熟練掌握未檢相關法律法規,也要加強教育學、心理學的技能學習與培養,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樣才能在辦好案件的同時,做好心理疏導、教育幫教、風險評估等工作,同時還要妥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被情緒控制在談話幫教時給未成年造成二次傷害,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未成年利益最大化。

  二要樹立嚴謹審慎的工作態度。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心理脆弱的孩子,有些工作失誤一旦形成,將會造成不可逆轉和修復的錯誤和傷害。同時在司法過程中,我們既承擔著審查逮捕和起訴的職能,還是承擔著法律監督職能,如果我們不能認真審查,嚴格執法,又怎麼能監督別人呢。特別是濟南天橋區法院少審庭王雲華庭長在講課時的一句“沒有超強功底和審慎思辨的能力,如何實現法律監督”的反問,更是讓我崩緊了以嚴謹審慎的態度工作的弦。高檢未檢處張寒玉處長也透過各地司法實務處理的一個個具體案例,向我們展示和剖析了個別案件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都提醒著我們認識到我們辦理案件的每一個定性、每一個程式、每一句話都可能關乎一個孩子的體驗、命運和未來。這些都對我們彌足珍貴的,既是業務借鑑,又是警戒與提醒。

  三要樹立保護意思,傾注愛心工作。透過培訓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未檢工作是愛心事業,陽光工程。未檢工作者關注的是人,而不是行為,未成年需要什麼才更重要,所以未檢工作者的定位不是懲罰者,而是挽救方針的實施者。從訴訟開始就要教育、引導、矯正,在處理每一個訴訟環節時,都要立足於實現未成年權益的最大化,要把是否實現了未成年人的利益最大化作為我們評價工作成效的標準。從培訓班上兩位授課人身上,我看到了未檢工作者應該有的職業形象:上海長寧檢察院未檢科科長陸海萍,她柔和的目光和溫和的語氣告訴我們在面對未成年人時應該是溫和慈愛的形象,而我們的未檢領頭人高檢未檢處張寒玉處長,那雷厲風行、有理必爭的作風告訴我們在維護未成年人權益方面應有的堅決態度。

  四要準確職能定位,學會整合資源。透過培訓,使我對未檢工作的職能定位有一明確認識。未檢的主業定位還是辦案,在辦案的同時,做好如法定代理人到場、合適成年人到場、不捕、不訴說理,親情會見、分案起訴、教育,犯罪記錄封存等特殊檢察工作。我們不是社會保護人員,我們應定位牽頭維權,把分散的未成年保護部門整合起來。正如姚建龍教授所講的“少年司法的面孔不應是檢察人員給他們錢或物,而是把轉給相關職能部門。”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注重引導構建社會支援體系,如督促建立協作機制、異地社會調查機制、關護幫教機制等,因為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現實未成年利益的最大化。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12

  未成年人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搞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是事關國家興衰和民族未來的大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未成年人的重視,這兩項法律法規能夠很全面的引導和保護未成年人。但是,從現實生活中看,真正動到了法律,就已經遲了點。我覺得要落實這兩項法律法規應該從兩個方面做起:第一個方面,各級政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自查。自查什麼呢?查的東西很多,例如:是否建立和改善了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是否保障了未成年人能夠受教育,特別是農村和城市外來人口中的未成年人能夠受教育;是否對未成年人的文化環境管理採取措施,特別是對網咖、電子遊戲、影視書刊、音像製品等管理上採取措施;是否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教育情況進行監督等等。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做好自查工作,才能使這兩項法律法規得到更好的貫徹實施,才能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二個方面,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制教育和正確的引導。進行法制教育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並密切聯絡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未成年人的自覺行動。要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對未成年人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學習法律法規的興趣,增強法制教育的效果。還要對少數有不良行為以及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問題少年”實施重點幫扶,預防和減少犯罪。只有加強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國民素質才能提高,社會經濟文化才能發展。

  總之,並不是有了這兩項法律法規,就萬事大吉了,關鍵是如何去落實這兩項法律法規,防範於未然,為祖國的未來而努力!

  學習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 篇13

  透過認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使我對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知識有了初步的瞭解,未成年人需要的是關愛,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更應當受到社會、家庭和幼兒園的關注、呵護與培養。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更應當擔負起保護未成年人的這份責任。怎樣才能當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呢?孩子們的心靈像白紙一樣純潔無暇,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的呵護著,尊重、理解、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保護幼小的心靈,把自己的愛獻給孩子們,加強各方面的學習,使自己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思想上得到進一步昇華,尤其是這次的學習,對我觸動更大,深深的體會到其中的意義和價值。

  幼兒園為孩子們創造了遊戲、學習發展的良好環境,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全身心的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任何傷害,更進一步強化我們的責任和保護孩子的意識,我們每位教師時時刻刻嚴格約束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做出表率。未成年人的保護越來越被人們接受和重視,保護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呵護著他們幼小的心靈不受到傷害,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透過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學習,進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認識,要對幼兒實施良好的教育,就必須把教育建立在愛、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未成年人保護法》有利地指導了我們每位教師們的工作,它就像一面鏡子時刻的檢驗自己的言行,促使自己的各個方面要得更好,並自覺地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正確的履行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孩子們的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各方面能力和水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的人格,同樣孩子也不例外,他們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尊重和關愛,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是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希望,我們對他們的合法權給予特殊呵護,也是一項具有挑站性的工作,這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到其中,我們每一個人一起完成,共同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讓孩子們活潑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一代強人,將來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沒有愛,就沒有教肓”,教師的天職就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田野”。以大愛的心胸去關愛幼兒,改變觀念,注重言語表達,尊重幼兒,昇華師德,強化情感,去愛幼兒,去愛教育,讓教育與愛同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