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精選7篇)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精選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1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1992年1月1日頒佈的,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重新修訂實施,新修訂是從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出發,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未成年人的權利和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凸顯了政府執法主體的地位,全面充實了家庭、學校、社會和司法四大保護的內容,強化了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共有七章五十六條,分為總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法律責任,附則六章,對其中的家庭保護和學校保護,社會保護感受比較多。學習了這部法律我的感觸很深。我覺的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學習好《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章每十三條中提到: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岐視。我覺得在這方面自己做得很不夠。現在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我想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就應該瞭解並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觀需要,不以教師的主觀意願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處在生長髮育的過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點。比如孩子好動,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長時間安靜地坐著不動。小孩子接受知識有一個過程,每個人各有差異。因此,我們做教師的應充分認識和理解未成年人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憑者自己的主觀意願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我們教師要尊重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充分認識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危害性。不尊重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會使學生未成熟的心靈受到殘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受侮辱的幼兒會形成懦弱或強烈逆反的性格;受體罰的孩子為了躲避受罰,可能會養成說謊的惡習。這些性格與惡習可能與我們平時的教育與教學不當有關,將來可能會有害於自己和社會,因此,教師對孩子人格尊嚴的侮辱,可以說是殘害兒童幼小心靈的無形殺手,必須堅決予以杜絕。要教育好學生這就要我們教師不斷學習教學業務;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在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講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教師既要嚴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對學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關係,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於存在缺點、錯誤的未成年人,教師更應對其進行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鼓勵和幫助他們改正自己錯誤。

  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我從思想上有了認識,我要在平時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警示自己,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2

  《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它具體規定了未成年人的指導思想、保護內容、保護原則,對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予以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方法和內容,以及各種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一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利的基本法。它的頒佈和實施體現了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重視和關懷,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最佳化少年兒童成長環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此項原則的意義:就是國家、社會和家庭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防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發性,救濟、回覆已經被侵害的未成年人權益。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

  人格在法律上指能夠作為權利和義務主體的資格。內容包括人的姓名、人身、榮譽和肖像等。人格尊嚴受到新生是公民做人的起碼權利。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新生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尤其重要。不尊重人格尊嚴,就談不上保護。

  第三、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

  各項保護措施都要適應未成年人特殊的年齡、生理、心理牲,才能有效。

  第四、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簡稱教育原則。

  教育和保護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們;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強其辨別是非的能力,又能促使他們加強自我保護,勇敢地同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做鬥爭,達到保護的目的。

  我國的未成年人將來的素質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前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護,學校對此負有重大責任。學校教育是預防和矯治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重要環節。

  未成年人有一半時間在學校中度過,在學校環境中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教育權、人身權及其他合法權益提供必要的和有效的保護,對整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去自覺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法律、法規。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3

  國家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了《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和共同議論的話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我國第一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從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司法等方面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作了全面的規定,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標誌著我國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走上了一個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作為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生活指導和青春期教育。學校應當關心、愛護學生;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教育、幫助,不得歧視。學校應當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受教育權,不得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學校不得使未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擾亂教學秩序,不得侵佔、破壞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裝置。

  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用多樣化的、積極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與學生髮生衝突,多鼓勵,少批評,多表揚,不諷刺、挖苦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使學生感受到家庭的關愛,從而迸發出學習的熱情。同時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加大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對一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有力的打擊、懲處。要在以人為本的理念下,根據未成年人的特殊心理、生理特點,因材施教,因人而導,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套,要注意改進方式,不斷創造一些新的工作方法;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社會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來;將一些原來形成的工作機制、工作做法規範化,用規範化建設來提高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工作的整體水平。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4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屢見不鮮,有很多未成年人也受到了相應的傷害。而我們初中老師就整天與未成年人群打交道。我們要用我們的言行感化未成年人,用我們的愛心溫暖每個未成年人。近幾天學校組織全體老師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透過認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條文及規定,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避免很多未成年人的傷害事件的發生我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 弄清未成年人在社會中地位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不僅關係到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而且關係到整個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全面文明素養的人。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讓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規則和秩序,懂得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這是家庭、學校、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 教師的職業決定了教師對未成年的保護義不容辭的職責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要親其師才能信其到。

  三.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對待學生要以誠相見,以情換心,不過分攻擊弱點。以誠相見,以情換心,真心實意地教育,幫助他們,才能真正扣動學生的心絃。同時,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切忌攻擊學生的弱點,甚至把學生的弱點作為鎮住他的法寶。當我們在處理有缺點的學生時,有時應躬身自問:使用的方法是否妥當?他們承受得了嗎?有時還應根據學生的情緒作必要的說服解釋,使之心悅誠服。用“愛”消除師生之間的情感障礙,用“信任”填補師生的心理鴻溝,用“期待”激出學生的智慧和潛力,培養學生自信心,使他們邁好人生中關鍵的一步。他們心靈深處美的東西是透過曲折的甚至是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只有尊重,關心才能慢慢扭正其歪曲的心理,進而使其揚長避短,立志成才。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養學生高尚的品德。教師時時處處要以大局為重,克服個人主義,自覺遵守憲法和社會公德守則,遵守校紀校規,以模範行為為學生做出表率。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

  四.用愛來打動學生

  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具有十分強烈的質量意識,要真正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愛是開啟心扉的鑰匙。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教師這裡得到一份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愛、自尊、自強和自信。然而,教師只有“愛的教育”和“奉獻的教育”還遠遠不夠,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學校是對青少年傳授文化科學知識的園地,但是,學校還必須更注重向青少年進行道德素質教育,既做學問也教做人,兩者不可偏廢。

  總之,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已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然而,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和幫助還要透過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家長、教師和社會不可能時時刻刻呵護著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長本事,才能有效防範來自社會生活中的侵權侵害,應該讓他們懂得,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自我保護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維權不僅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維護法律的尊嚴。所以,在加強來自家庭、學校、社會保護的同時,增強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則十分必要。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法,懂法,用法。也要教會學生用法律保護自己。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5

  透過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內容,我深深知道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

  作為一名小學的教師,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 “教書匠”,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教師應一改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中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 總之,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我從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改觀。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他們都是國家的未來,他們都將為國家的建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都必須愛護他們,關心他們,使他們在學校裡不僅學習愉快,生活也愉快!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6

  在幼兒園,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他們的心靈像白紙一樣純潔無暇。每一顆童心都是一個新世界,多彩斑斕、各有千秋,它需要我們細心的呵護、全心的對待。作為教師的我們需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把自己的愛獻給孩子們,但這些仍遠遠不夠,我們必須加強各方面的學習,使自己的思想得到進一步昇華,尤其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後,對我觸動更大,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意義和價值。

  透過學習,我深深知道: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教師這個群體,在現實社會中充當著多重角色。作為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道德。作為社會成員,應具備社會公德。作為家庭成員,應有家庭美德。我認識到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

  另外,為了讓孩子們也能知法懂法守法,將《未成年人保護法》真正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實施“不得給未成年人出售菸酒”這一部分時,我利用幻燈片、錄影等形式給予幼兒非常直觀的認識,剛開始幼兒並不明白為什麼賣香菸的人會被罰款,透過教師情境表演及詳細的講解,幼兒才知其所以然。教師可以透過一些類似的情境排練,讓幼兒更好地明白“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孩子的心性似璞玉,而幼兒園老師就是開發璞玉的匠師,我們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育。

  線上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心得體會7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空前的事業。把未成年人教育好,培養好,是關係到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黨和政府歷來重視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針對未成年人身心發育過程和思想行為特點,開展了大量的工作,進行了有效的教育。未成年人保護以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法等相關法律的實施,使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了法制化軌道。實施這些法律,能夠幫助未成年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發展,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有利於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對於確保國家長治久安,興旺發達具有重要意義。未成年人成長受到社會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深入事實未成年人保護法,採用未成年人喜文見樂的,多種多樣的方式,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要對未成年人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為人民的思想。要幫助未成年人樹立遵紀守法觀念,促進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形成。要最佳化未成年人成長的文化環境。

  目前一些地方未成年人成長的文化環境不容樂觀,一些非法經營者利用網咖、電子遊戲機房、錄象廳、非法盜版出版物散步色情、暴力、賭博、迷信等內容,危害未成年人身體健康,引誘毒害未成年人,家長、社會對此反映強力。最佳化未成年人成長的文化環境,要一手抓文化市場的管理,一手抓活動場所的建設。針對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的影響越來越大,而網咖經營次序混亂的現象,有關部門要對網咖加強管理。地方人大可及時相應條例,以規範網咖經營次序。要建設好未成年人的活動陣地,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文化館、影劇院、體育場所、公園等場所,應當優先成為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教育是培養“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徑,要充分保證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並提高教育水平。

  10年來未成年人教育事業發展很快,求學機會空前增加,教育質量大大提高,但還有一些農村義務教育率有所下降,貧困地區未成年人失學,特別是輟學現象還比較嚴重;中小學生有很多閒暇時間,但效外活動場所設施嚴重不足,形式單調貧乏;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子女,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有關方面抓緊研究,採取措施逐步加以解決。要著力做好特殊未成年人群體保護工作。像離異家庭裡的、殘疾的、失足的未成年人,尤其需要社會給予特別關注。要確保他們生活有保障,上學有著落。對立異家庭,要減少家庭破裂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對殘疾未成年人,要在人格上予以尊重,妥善安排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引導他們自強不息;對失足未成年人,要立足於教育、感化、挽救。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轉變。

  此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維權工作決不能放鬆。一方面要使未成年人投訴有門,有符合未成年人特點的維權方式,另一方面要對未成年人進行自護教育,引導他們學會依法維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面廣,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要大力支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特別在農村、鄉鎮等一些薄弱地區和城市中的流動人口中,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司法機關要依法嚴歷打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對制黃等毒害青少年、綁架和拐賣未成年人等嚴重刑事犯罪,要依法從嚴懲處。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堅持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要發揮橋樑紐帶作用,繼續開展好希望工程等群眾性活動。家長要以健康的思想、品行薰陶未成年人,以科學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幫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方式。學校要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行素責教育,以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全面發展。新聞媒體也要為營造人人愛護未成年人、個個幫助未成年的輿論環境多做一些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