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茶飲料推廣策劃案範本

“統一”茶飲料推廣策劃案範本

  前 言

  統一企業,1967年創立於臺灣台南永康,主要從事食品製造。“統一,’在臺灣擁有優勢的市場佔有率,位居食品龍首,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產品遠銷日本、韓國、菲律賓、香港、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泰國、澳洲、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國家和地區。1992年起,“統一”在大陸投資,先後在武漢、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廣州、崑山、樂山、中山等地設立32家公司,投資總額突破16.3億美元,成為大陸投資總額最大的臺商經營者。

  “統一”始終以先進的生產裝置、嚴格的質量管理和熱忱周到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國內食品行業頗具盛名。“統一”的產品多元化,包括:汽水“(海士力”、“雪菲力”)、泡麵(“統一100'’、“來一桶”、“小浣熊乾脆面”、“好勁道”、“巧麵館”、“好當家”等)、飲料(“統一冰紅茶”、“統一烏龍茶”、“統一綠茶”、“多果汁”、牛奶e家系列等)。“統一”還涉足零售業,經營在香港、臺灣、大陸都極具知名度的連鎖店7—11。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不滿足“可樂”、“雪碧”、純淨水等選擇上,更傾向於自然、健康的飲料。就在這種背景下,飲料製造企業推出了大量標榜自然、健康的飲品,其中就包括茶飲料。90年代,世界茶飲料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長,被譽為“新時代飲料”。我國茶飲料市場也迅速增長,2000年產量達185萬噸,市場份額直逼碳酸飲料、瓶裝水。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目光,“健力寶”、“椰樹”、“匯源”以及可口可樂等都企圖問鼎茶飲料市場。 “統一”已在茶飲料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為了進一步開掘茶飲料市場巨大的潛力、應對競爭者的挑戰、鞏固市場、提高品牌忠誠度,特進行本次策劃。本次策劃主要塑造統一奶茶的形象以提升統一茶飲料的整體形象。

  本次策劃書的文字結構如下:

  (1)市場分析——分析現有市場及潛在市場、消費者和消費趨向等市場資訊。

  (2)產品分析——自身產品特點、對手產品特點。

  (3)銷售與廣告分析——舊有的廣告內容與效果評價、對手的銷售和廣告策略。

  (4)企業銷售戰略——企業目標與市場戰略。

  (5)企業廣告策劃——廣告目標、廣告物件和市場、廣告策劃主題、廣告創意設計。

  (6)廣告媒介策略——公共關係策略,廣告預算,廣告效果預測、評估,實施策略。

  一、市場分析

  (一)茶飲料市場發展及現狀

  1.茶飲料的現狀

  茶飲料源於美國,20世紀70後代後期,日本和臺灣工業化生產茶飲料,逐漸受到飲料市場的歡迎。大陸的茶飲料開始於80年代中期,大規模生產也較晚。1998年以前是我國茶飲料市場的導人期,當時的茶飲料業尚未形成規模效益,市場份額小、售價較高;1999年以後,我國的茶飲料進入成長期,產量和消費量都呈膨脹式發展;1997—2001年的5年間,茶飲料的產量增長了280萬噸,平均增長速度接近100%;2001年,我國茶飲料的產量為300萬噸,佔世界茶飲料市場的比重接近20%,居世界第5位;目前,我國約有茶飲料生產企業近40家,其中大中型企業有15家,上市品牌多達100多個,近50個產品種類。與此同時,我國茶飲消費市場的發展速度驚人,每年增長300%,佔我國飲料消費市場份額的13%,超過果汁飲料,位列飲料市場的第三位,大有趕超碳酸飲料之勢。

  茶飲料的迅猛發展有許多原因:其一,茶飲料的口味更符合中國人的偏好,這是茶飲料獨特的吸引力所在。其二,茶飲料的消費方式與生產工藝符合現代人“天然、健康、迴歸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潮流。其三,茶飲料低熱量、低脂肪、低糖,具有天然、健康、解渴、提神的特性,是理想的健康飲品、減肥飲晶。其四,茶飲料巧妙融合時尚、流行元素,深受年輕人青睞。

  2.我國茶飲料市場的.特點

  茶飲料行業已進人成長期後期,茶飲料的市場滲透串逐年上升,1999年以後,其上升勢頭放緩,按行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可以判定,茶飲料產品正在由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

  茶飲料行業處於壟斷競爭階段,雖然茶飲料的三大廠家的市場集中度遠遠超過50%,佔據絕對領先位置,但還不能列為寡頭壟斷。因為茶飲料行業的產品差異相對較小,進入壁壘(技術、資金)較低。很多廠商打算進入茶飲料市場,其中不乏可口可樂這樣的國際飲料巨頭和“娃哈哈”、“樂百氏”、“匯源”等國內飲料強手。茶飲料市場仍然處於壟斷競爭格局中。

  茶飲料的市場分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2004年,茶飲料全國市場滲透率達32.6%,僅次於碳酸飲料和包裝水飲料。市場滲透率高的城市集中在沿海經濟發達城市,與居民人均GDP正相關,其中以深圳(60.9%)最高,其次是廣州(53.6%)和廈門(48.9%)。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廣東省也是茶飲料生產和消費最為集中的區域,更是茶飲料競爭最激烈的市場。華南地區的強熱帶氣候顯然是茶飲料消費大的外在原因,該地區的飲茶文化也促進了“茶飲料”的風行。昆明、蘇州、杭州等旅遊業發達的城市也是茶飲料消費的重要區域,武漢和鄭州這樣的南北方交界之地也是茶飲料消費的主要市場,“火爐”武漢尤其是飲料製造商的必爭之地,幾乎所有的大飲料廠家,特別是茶飲料廠家,均已在武漢設廠。

  (二)現有市場競爭狀況分析

  1.競爭格局:三強鼎立

  與果汁飲料當年一哄而上、遍地開花的情況不同,茶飲料市場主要由幾大品牌掌握。調查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瀋陽、西安和武漢七大城市消費者最常飲用的茶飲料品牌發現,“康師傅”(36.9%)、“統一”(28.4%)、“旭日升”(19.9%)三大品牌的市場份額達85.2%。從區域看,“旭日升”的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統一”和“康師傅”則佔據了廣東、西安、武漢等地80%的市場份額。“三得利”、“娃哈哈”、“天與地”等後起之秀奮起直追,但難以追趕這三個品牌。

  2.競爭環境:風高浪急,暗流湧動

  從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角度講,“旭日升”是我國茶飲料的“開山鼻祖”。1994年,旭日升集團的“旭日升”冰茶上市當年便獲得了數百萬元的市場回報,1995年,其銷售額高達5 000萬元,1996年飆升至5個億,1998年達到30個億,創造了“冰茶神話”。豐厚的市場回報吸引了大量投資。1998年,頂新國際放棄“康師傅”純淨水在全國飲用水行業的三甲地位,斥巨資殺人茶飲料市場,與此同時,“統一”也揮師茶飲料市場,試圖憑藉在臺灣30年的茶飲料經驗和雄厚的資本迅速成功。之後,“娃哈哈”、“樂白氏”、“三得利”、“匯源”、“健力寶”、“惠而康”、”麒麟”、“椰樹”、?怡寶”、“旺旺”、“喬都”、“聯合利華”等重量級企業也紛紛推出茶飲料。青島啤酒與可口可樂也進人茶飲料市場,青啤與日本朝日公司聯手成立青島青啤朝日飲品有限公司,首期投資逾億元生產烏龍茶(還推出日本口味的“嵐風”高檔蜂蜜綠茶),提出在該年內將銷售量和市場佔有率做到在全國首位。可口可樂破天荒地在中國打出多元化旗號,試圖涉足包括烏龍茶、茉莉花茶、冰檸檬茶等在內的所有茶飲料品種。青啤和可口可樂掀起了我國茶飲料市場的新浪潮。

  (三)消費者分析

  1.消費者年齡構成

  15~24歲的消費者是茶飲料的主要目標消費群,其次是25~34歲的消費者,這兩個年齡段的消費者是茶飲料的消費主體,與碳酸飲料和包裝水的主要消費群差異不大。口味獨特和產品時尚是茶飲料吸引15~24歲消費者的主要原因。在15~24歲的重度茶飲料消費者(每週飲用4次或者以上)中,喝“統一”飲料的多於“康師傅”,25~34歲的重度消費者更傾向於“康師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