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精選7篇)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精選7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1

  在線上學習了幾次專家解讀新課的課程後,我感到收穫頗豐,其中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經過2022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與2017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為:

  1、把義務教育階段1-9年級學生的科學學習進行整體佈局,使得小學科學課與初中進一步分科學習的科學、化學、生物等科學領域課程有了縱向銜接與橫向配合。透過同一課標,小學科學老師能明確科學核心素養的進階,知道孩子們現在在哪裡,將要去向哪裡;初中理科老師也能瞭解學生的起點。

  2、對科學課程的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了明確的表述,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這是科學育人價值的體現。需要科學老師進一步學習、理解、實施。

  3、新課標特別關注學生課程學習所獲得的學習增量,單列了一個板塊闡述學業質量,強調“教-學-評”一體。這也提醒老師,要系統思考問題,不僅要關注一堂課的教和學,還要關注學生長期學習科學課程的收穫。

  基於以上的改變,我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爭取做到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一、“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當今的課堂教學應當成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天地。“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主體作用,能夠自我定向,自我選題,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和自我評價。“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藉助小組和團隊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採用探究的方式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不同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內外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的,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感覺,激發其對科學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學習科學的興趣,使他們覺得科學不再那麼高高在上,不再那麼枯燥、乏味,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絡實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從思想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二、“學科學”轉變為“用科學”。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科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發展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但科學課程的教學卻常常重解題輕應用,重理論輕實踐,不太注重科學知識的實際來源和具體應用,而讓科學脫節於生活,沒有實用性。在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體會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科學的強烈慾望,變“學科學”為“用科學”。

  三、“向老師學”轉變“共同探討”。

  新課程標準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將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轉變為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將一言堂多言堂轉變為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在教學中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在科學教學中,不僅僅是直接灌輸給學生某些知識,而是給學生一個話題,調動他們自己去看書、查資料、甚至寫論文,這樣可以逐步培養他們處理資訊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從一大堆資訊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開闊思路,利於創新。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習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科學、理解科學和應用科學,使科學課堂真正成為現實生活與科學知識的聯絡樞紐!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2

  透過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理解,學習到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和提升自我教學能力的`方向。

  對我影響最深的是孫旭亮老師所講的關於教科書與科學探究材料的內容,讓我意識到科學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需要用好教材,更好的用好科學探究材料及活動手冊,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及具體學情進行靈活教學。課前需要認真研讀教材,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確定課堂教學內容的主次關係以及是否需要拓展知識,而不是把教材上的內容一字不漏的告訴學生。

  科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動手及多方面的能力。要呵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造條件讓學生實踐,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是有趣的,科學是無處不在的,科學是做出來的。

  今後我會繼續向優秀的科學教師學習,多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磨鍊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3

  透過認真學習,本人對新的課程標準有了初步認識,受益匪淺。本“標準”規定了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學基本要求,體現國家意志,在立德樹人中發揮關鍵作用。本“標準”是在“雙減”下進行,主要變化一是完善了培養目標,二是優化了課程設定,三是細化實施要求。

  科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科學課程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正確價值觀,是科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包括科學觀、科學思維、探索實踐和態度責任等方面。

  本“課標”總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標目標著重體現一下方面:1、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初步的科學觀念;2、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思維能力;3、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索實踐能力;4、樹立基本的科學態度,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本“課標”每個學段的目標中“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索實踐”、“態度責任”非常清晰,操作性強。本“課標”課程內容設定13個科學核心概念,透過對科學核心概念的學習,理解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系統與模型、穩定與變化4個跨學科概念。內容要求、學業要求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螺旋上升,進階設計。每個核心概念都明確了學習內容和內容要求及學業要求,讓教師清楚掌握每個階段教學,並設定了教學提示。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4

  暑假在家透過網路參加2022年南昌市義教新課標深度解讀與教學指導培訓。深深感受到作為科學教師,要在新課標指引下更好地開啟探索睿智之門,做好美麗神奇世界的創造者。下面是一些我近期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

  學習新課標收穫三個關鍵詞。第一是核心素養,之前用的比較多的是科學素養。核心素養一詞感覺格局都大了,更加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重視綜合發展,實施素養導向的教學。第二是知行合一,作為科學老師,我們不僅要重視科學概念的教學,也要學以致用,進行有目的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學有所用。

  第三是進階式教學,依據學生的發展水平,調整了部分內容的教學,例如日食,月食,月相等,在學生合適的年齡階段,向他們講解這些知識,把握學科學段要求既不超前也不滯後,關注前後的聯絡,關注學生的發展。

  科學作為一門綜合學科,我們不要求學生掌握多麼高深的科學概念,科學應該是啟蒙學科,是工具學科。讓學生不喪失學習的興趣,對探索生活永遠保持熱情,是我們科教人永恆的奮鬥目標

  新課程標準反覆提及核心素養一詞,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核心素養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以及態度責任,結合劉守印和喻伯軍老師的分享。我對這四個方面進行了整理,可以發現科學素養越來越注重內化,科學知識的學習只是途徑,教師要利用教材,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知識,解決科學問題,形成必要的科學能力。

  而要具備良好的核心素養,依靠老師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學習,將老師所講的內化為自己的,要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思想。

  (二)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這要求科學教師轉變角色,在課堂教學中不應使用傳統的授課模式,應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不要扼殺學生天馬行空的發言,也許學生說的不對,但只要是他思考的結果,就是值得稱讚的。可以在孩子有誤的回答上加以啟發、引匯出正確的結論,這樣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

  而我們的教學環境不應只侷限在課堂,還可以在校園或是家裡,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學生只能在家裡上網課,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上課的新思路,例如科學老師們齊心協力開展的“小小科學家在行動”,讓學生在家中利用常見的一些物品進行科學小實驗,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受到科學的普適性,瞭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更能夠運用已經學習的科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雖然說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角色,但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教師應該接受並鼓勵學生質疑老師,質疑書本。教師在遇到學生提出質疑,做出猜測的時候不要全盤否定,要學會接受和學習,帶領學生共同探討,從課內課外查詢資料,進行實驗,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古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機遇和挑戰總是並存的,對於我們科學教師老師說,只有我們掌握了新理論,新的知識,新的方法論,才能引領我們學生創新。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5

  最新頒佈的《2022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對科學課程性質、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進行了新的解讀。我們首先對2022版科學課標和2017版科學課標做了一個對比分析

  透過兩版課標的對比,我們發現:2022版科學課標相較於2017版有以下六個改變:①更加關注進階式學習目標;②更加註重對大概念教學內容的整合最佳化;③更加重視對學科融合的活動設計;④更加關注解決問題能力;⑤更加註重高階思維培養;⑥對學業質量的考核標準更加具體化和多樣化。

  亮點1:更加關注進階式學習目標

  2022版科學課標最大亮點是聚焦學科的“核心素養”。在新版課標中對學生科學核心素養有明確的表述,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四個核心素養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體現了科學課程的育人價值。

  科學觀念:是在理解科學概念、規律和原理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整體認識,是科學課程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也是其他素養的基礎。學生將平時科學學習和實踐中認識的科學概念、科學原理內化成自己的認知,形成一種自己的觀念。

  科學思維:是從科學的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以及相互關係的認識方式,不僅是學習科學所必備的關鍵能力,也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核心思維方式。學生在科學學習中形成的科學思維,如概括、比較、分類、歸納等都可以遷移到其他領域,用來解決相似情境中遇到的諸多問題。

  為了和科學領域結合得比較緊一點,可以透過運用以下四種方式:①模型建構;②科學推理;③科學論證;其最核心的就是基於證據的思維,基於證據和邏輯,並且這個證據要能夠經得起檢驗。④創新:創新是一個高階思維,“創新問題”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非常重要的。

  探究實踐:是指在瞭解和探究自然、認識科學知識、解決科學問題以及探索技術與工程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科學探究能力、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既是一種教學方式,又是一種學習方式,還是形成其他素養的主要途徑,是科學學習中的一種關鍵能力。

  責任態度:是科學學習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責任感、價值觀。學生基於對科學觀念的深入理解,在探究實踐的支撐下,透過科學思維內化形成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科學態度包括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質疑創新、合作分享等,社會責任包括天地協調、健康生活、價值判斷、道德規範、家國情懷等。

  基於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遴選課程內容,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推進考試評價改革。

  亮點2:更加註重對大概念教學內容的整合最佳化

  在2017版課標中,將課程內容按照領域屬性分為了四大類,而在2022版新課標中,將四大領域的18個主要概念構成了本課程的學習內容,並將其細化為75個學習內容分佈在三個學段。此次科學課程學段的重新劃分,不僅有利於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這個全新的課程目標內容融入小學科學課程體系之中,更有利於階段知識依照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整合與細化,進而實現從基礎教育開始循序漸進的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這一課程宗旨。

  亮點3:更加重視對學科融合的活動設計

  科學學科一直很重視與生活實際的緊密連線,透過學生對身邊的生活現象觀察發現問題,並由此展開探究活動,在新課標中更加重視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運用,設立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更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新課標在學習內容上體現了進階設計的思想,在學習內容的呈現上新增學業水平,充分體現教學評一致性。

  亮點4:更加關注解決問題能力

  新課標比以往更加關注學生問題的解決,要求各門課程用不少於10%的課時開展綜合性的跨學科主題學習,強調讓學生動手做、做中學,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解決問題既是一種關鍵學力,又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重要途徑,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真實情境,營造解決問題的氛圍。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生常常無法僅用單一的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需要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觀念與方法解決它,學生經歷了從舊知到新知,從新知到未知的問題解決歷程,由此便產生了新的理解、形式多樣的問題解決方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得以提升與發展。

  亮點5:更加註重高階思維培養

  高階思維是指在高認知水平上產生的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將創造、實踐、分析的思維能力進行結合運用。在此次新課標中,科學活動從簡單到綜合,整合了學校、家庭、社群等各種資源,創設良好學習情景,透過在真實情景下,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引發認知衝突,在探究中求證,逐步強化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其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透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來認識理解科學概念,將問題融入科學課堂,從而提升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基於此,教師應當面對不同的課堂問題要有不同的設計,為了更好地達成知識的遷移與運用,教師可以“基於遷移,逆向設計”,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認知結構,進而引導學生完成思維進階的過程,逐步培養自己的高階思維。

  亮點6:對學業質量的考核標準更加具體化和多樣化

  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應核心素養的要求。學業質量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具體表現進行整體刻畫。此次新課改強化了學業質量指導,引導和幫助一線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了依據,體現教學評一致性。

  2022年版科學課程標準立足我國義務教育科學教育的現狀,提煉了包括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四個方面的核心素養髮展要求,調整了課程結構,精簡了課程內容,課程設計注重綜合性、實踐性,突出育人導向,強化實施指導,為進一步深化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提供方向引領,對科學教師在核心素養的理解、課程內容的組織、課堂教學的實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科學教師必須與時俱進,認真研讀課標,並在教學實施中切實踐行課程理念,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6

  最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科學新課程標準(2022年版)》,讓我受益匪淺。新課標與舊課標相比,有很多改動,也讓我對科學的有了全新的認識,下面就來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義務教育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透過學習新課標,我體會到科學探究能力為兒童的科學學習提高興趣,滿足兒童的求知慾。任何一門學科,能不能學好,關鍵不在於教師教得多麼好,教學條件多麼高,其關鍵在於能否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能不能激發起兒童的求知慾。興趣高了,求知慾高了,兒童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到這門學科的學習中去,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

  科學探究能為兒童開闢一條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學會掌握知識的科學方法。學生學會了科學探究,透過自己的探究獲得的知識,要比老師單純的告訴他要深刻得多。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獲得情感體驗,提高能力,這樣的探究教學真正實現了“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中學生往往會經歷失敗的過程,而經歷失敗的時候,為了成功他們勢必要尋找另外適合的途徑。久而久之勢必會培養他們的耐挫能力,以及積極尋找途徑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他們百折不撓、勇攀科學高峰的堅強意志。

  新課標要求教育必須培養有創造精神、有個性的人,那麼如何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呢?

  我認為,首先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在課掌上,師性之間應該是平等關係,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為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表個人的見解。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這樣才能以更良好的心態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素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其次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充分觀察思考。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的認知活動。它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必要過程,使他們不僅看到結論本身,重要的是看到了結論形成的來龍去脈。還有要讓學生勤動手,發揮主體作用。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什麼事總想理明白,做什麼都想親自試試的特點,我們教師要因勢利導,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達到手腦並用的效果。因此科學課中一些實驗和觀察材料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準備,鼓勵學生多動手操作和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發現,同時教師也要不失時機地給予點拔、引導和鼓勵,這樣就會極大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我們要牢牢把握科學的本質——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我們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而學生才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鼓助學生勇於探索、創新、求異。讓他們自由地、充分地發揮其聰明才智。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改革心得體會7

  對比2017年版課標,2022年新課標具體且全面。新課標解決了長期以來科學教師對於課程內容理解和教學程度的模糊感。2022新課標從核心素養出發,對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以及核心素養學段特徵、課程內容中使用的行為動詞、教學案例和學生必做實驗探究活動等方面十分具體的闡述了科學課程標準和內容。2022課程標準在附錄中給教師提供了很詳細的案例,為教師今後的教學準備、教學設計模板、教學活動設計、學業評價提供了明確支撐。

  新課標實施後,在課堂教學方面應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創新導向。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更新課程內容,體現課程的時代性。

  在學業評價方面需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透過觀察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教學的成效,以此為依據調整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例如可以根據學生在解答問題,實驗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活動中的表現,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投入,知識理解能力,水平以及對任務的適應程度,進而基於學生的學業表現,評價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性,並進行必要的調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