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1

  20xx年12月,我有幸參加了臨高縣師培辦舉辦的為期三天的普通話培訓。在這短短的三天內,使我對普通話的發言技巧,說話藝術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我深深體會到了作為一名低年級的語文老師學好普通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讓我明白,要想學好普通話,必須下一番功夫,掌握規律,勤學苦練,日積月累,持之以恆。

  培訓過程中,李華丹、鄭海軍等幾位老師為我們深入淺出,精彩地講授了一些知識,我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普通話專業知識,找到了自己學習和發言中的不足之處。要學好普通話,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區域性個別的方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為止。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第四,純屬我個人的經驗,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為有效。第五,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對普通話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自己說好普通話的信心。

  總之,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對語言文學的學習,為創造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2

  經過半年的等待,上個禮拜六終於結束了普通話的考試,慶幸的是終於考出了二乙,心理的大石又落下了一塊。其實在5月份的時候,我就得知,今年普通話的報名時間是在9月份,所以我就從五月份開始準備了。 期間斷斷續續的在練習,但是一直沒有持續的進行鞏固,雖然比練習前要進步,但是離考試所要求的還差很遠。工作的人就是沒有穩定的時間去學習。

  我從拿到普通話培訓教材,我就先仔細的看普通話考試的內容和程式,然後從單音節開始練,唸的時候要住拼音部分遮住,如果讀音有缺陷的話,就要做好標記,當第二次唸的時候就不會煩錯誤了。如果聲母和韻母掌握的不好的同志就先學習小學的課程,呵呵!把聲母和韻母的掌握紮實了才能進行後續的內容。

  練習完單音節後就要開始練習雙音節了,方法還是和念單音節的一樣。第三步就是開始讀後面的40篇範文,每篇文章起碼要念4遍。唸的時候要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停頓和輕聲及兒化音。

  最後自由表達部分,分數佔了很大,可以把每個話題先寫在紙上,自己對著牆壁練習。供選擇的話題其實有很多,但是沒有必要每個都準備,有幾個話題可以互相通用,只要稍微做下變通就可以了。

  練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平時的講話中,自己要刻意去說,舌頭該翹的就翹,該後鼻音就後鼻音,平時越是注意,對你來說幫助越大。我們老師可以在平時上課當中多講標準的普通話,到了考試也就很自然了。

  學習普通話就是要多念多講,這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3

  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為了大力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區教育局工作人員1月31—2月4日組織開展了中小學普通話骨幹教師培訓,來自全區160名骨幹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

  雖然此次培訓僅有短短的五天時間,卻讓我收穫頗多,令我受益匪淺。以前在講普通話方面存在的一些疑問,在此次培訓中透過聆聽老師們的講解,我也找到了答案。在此感謝領導和老師們為我們工作在一線的教師搭建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平臺。

  以前總感覺學說普通話並不是件難事,但透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才發現原來學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並不太容易。以前說的普通話有很多地方並不是很規範,現在再改也確實有些困難。可想而知,如果我把這些不規範的普通話交給學生們,將會給他們帶來多少誤區!所以本次學習我格外珍惜。

  培訓課上名師們為我們深入淺出、幽默詼諧的講述了普通話的概念、測試及其有關的理論知識。他們的授課親切自然,認真嚴謹,他們的學識更是令我佩服,所以在學習期間,我認真聆聽、細心做好筆記,透過學習不僅讓我學到了一些寶貴的普通話專業知識,找到了自己學習和發音中的不足。而且對普通話又產生了一些新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自己說好普通話的信心。

  下面具體談談我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我感覺要想真正說好普通話首先要端正態度,透過多種方式培養良好的說話習慣。

  過去總是抹不開面子去和周圍的人說普通話,只有在課堂上面對學生不得不說普通話,所以講起來也不是很流暢。其實說好普通話是我們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技能,我們就應該多說多練,不要太在意旁人的看法,只有練得好、學的會,才能在工作中用的輕鬆。

  二、要想說好普通話必須多聽、多讀、多記、多問、常總結、多練習。多聽,就是多聽些規範標準的示範讀音,比如每天收聽新聞聯播、節目主持來糾正、強化自己的讀音。多讀,就是多出聲閱讀些帶拼音的文章或現代漢語詞典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多記,就是多用心記拼音字母的發音規律,掌握髮音部位。多問,就是對自己有疑問的地方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及時解決說普通話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常總結,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難點整理總結下來,以便在日常的練習中靈活運用。多練,就是多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交流,爭取發好難發音的字詞句。

  三、字典要在手邊,讀書看報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要查字典,切忌不懂裝懂,再出現“秀才讀字讀半邊”的尷尬場面。

  總之,這次培訓的開展對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是一次難得的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良好機會。我將以此為契機,加強對普通話的學習和推廣。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4

  回想我的學習普通話之路,心潮久久難平。

  我生在漢壽長在漢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一直以來普通話說得非常的一般。改變發生在我做老師之後。記得有一次學生集訓,我大聲地喊:“稍息!”學生毫無反應,我更大聲地喊:“稍息!”學生中間竟傳來一陣鬨笑聲。我的耳根一陣一陣地發燙,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普通話!

  怎樣學?我的體會是,第一要膽大,要儘可能地突破方言習慣的約束,做到時時講普通話、處處講普通話。我採用逐步擴大陣地的方法去實現“時時”和“處處”。首先,我堅持在課堂教學中講普通話,然後,把普通話很自然地帶到課間的10分鐘,實現校園完全普通話;接著,我利用自己的孩子年齡小普通話基礎好的特點,和她實現完全的普通話對話,最終實現家庭完全普通話;最後,在日常交往中,我常常有意識地蹦出一兩句普通話,如果有人也跟著用普通話,那我就順其自然地說下去。儘管那時我的普通話不怎麼樣,但這種敢於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的做法,一方面大大增強了我的普通話語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經常地得到大家的指正,普通話水平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其次要耳尖,多聽多學習多發現。我常常聽廣播聽電視,一般是選取自己喜歡的主持人或者是聲線和自己接近的主持人的節目,有時甚至用復讀機把這些節目錄下來,然後反覆地聽反覆地揣摩、模仿。

  第三要心細,要在多說多聽的基礎上多想,要善於針對自己的語音弱點加強相關基礎理論的學習。

  我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經歷中得到啟示:一個地地道道的漢壽人,只要方法得當又刻苦努力,完全可以練出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5

  普通話是我國的通用語言,是我們所有炎黃子孫賴以交流、溝通思想感情的工具。它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一種語言。一口字正腔圓的標準的普通話能給人一種美感,給人一種無窮的享受。

  在上學的時候也學過普通話透過這幾天的學習,我認為當時為什麼沒有學好普通話有以下幾點:

  1、沒有反覆練習。課堂上講過多少就是多少,回宿舍沒有練習,在學習、生活中沒有應用,一開口就原形畢露了,也沒有意識要去糾正。

  2、缺乏系統的歸納和積累。書本上歸納了一些東西,但有時候別人的總結的並不適合我們,只有自己領悟的東西最重要。

  3、基本知識不牢固。一些死的概念、要求沒有掌握好,比如發音器官的控制、音節結構特點、語流音變,以至於有時候老師講到舌頭要放哪個部位都不知道該怎樣放,別人有不可能拿著你的舌頭亂擺。

  透過兩天的學習我認為要學好普通話,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有很大的提高:

  (1)有恆心.學一門語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長時間的不間斷的練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難以學好的,因此我們要有恆心,堅持學習!

  (2)安排專門時間學習普通話。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要注意安排一個學習計劃,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比如每天1小時,專門學習普通話。這是學習好普通話的時間保證。

  (3)整理方言口音和普通話之間的對應關係。都將它們一一列出,整理成方言和普通話詞彙對照表。這樣便於記憶和糾正方言的不規範讀音。這是對比學習法。

  (4)跟普通話好的同學學習。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6

  對於普通話,沒有人會感到陌生,但如何才能說好普通話,卻是需要專業的學習與練習來完成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我對與學習普通話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練習普通話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一點一滴去提高。首先,要對普通話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普通話,它是以北京語言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一種語言。它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其次,應該對自己的普通話的水平有一個初步的評估,明確自己不足的地方,做有針對性的計劃與練習。在課堂中的學習只是一個引導性的,課後的鞏固和練習才是改正發音的一個重要環節。

  常說堅持就是勝利,學普通話也是這樣的。在南方,相對而言,普通話的說話群體處於弱勢。做為一個說吳方言的人,在平翹舌方面還是沒有那麼標準,說話的時候沒有北方人的那種腔調與韻味。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會聽著老師提供的錄音,邊聽邊練,及時糾正自己發音有問題的地方,反覆練習,然後在日常的口語交流中,注重自己發音的準確性,也可以找一個講話的物件,互相糾正。

  除了 發音的準確性,朗讀也是普通話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朗讀主要講究的是它的感情以及發音的準確性,既有感情又發音準確的朗讀會使聽者有一種舒適的感覺,而不是磕磕絆絆或生硬的感覺。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氣息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要注重把握氣息的運用,即不能過於急促,也不能過於冗長。當然,情感是需要體驗與培養的,需要理解,朗讀不只是技術活,更是一種美享受。朗讀是體現普通話魅力的一種特別的方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與感受的。

  作為一個教師行業的人,學好普通話才能更好的與學生交流,同時也能在交流過程中主動糾正學生的發音。當然,即使不是教師行業的人,也應該努力的學好普通話,俗話說的好,學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普通話早已是中國通用的語言了,每個人都有責任去學好普通話,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中,只有每個人都自覺的去學習普通話,注重發音的準確性,普通話才能向一個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7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代漢民族共同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通用語言。

  開始說普通話不怎麼好,什麼語流音變、聲調、調值、兒化、輕聲都不懂,該翹舌的不翹舌,該送氣的不送氣,分不清z c s zh ch sh。特別是有些聲母和韻母的發音還不準確,比如受方言影響l和r、eng和en有時很難區別,由於自己平時根本不用普通語交流,所以有些字的音調已拿不準。說實話,初學普通話給我直觀的感覺就是我的舌頭很變扭,但是現在已經慢慢習慣了。

  我覺得有這麼幾條要領:

  第一,學好拼音字母,掌握髮音,部位,對於區域性個別的發音要反覆練習直至完全到為為止。

  第二,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則看到一個字後,就要暗暗的朗讀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

  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

  有人說:語言取決於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每天上課用普通話回答問題、下課同學們聊天的時候也要講普通話。早上的時候,見到老師用普通話問好。遇到不懂的請教老師或同學,把它牢牢記住。總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話說好。透過普通話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自我感覺,我的普通話水平在不斷提高。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8

  透過本次學習,我感覺說好普通話,首先要端正態度,敢於說普通話。還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即多學、多記、多讀、多聽、常總結、多練習。

  多學就是要多學普通話中漢語拼音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聲母和韻母的正確發音,掌握音變,比如說,輕聲、兒化、變調、變音等等。

  多記就是多用心記拼音字母的發音規律,掌握髮音部位。

  多讀就是多出聲閱讀些帶拼音的文章或現代漢語詞典等,鍛鍊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後,就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並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係,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多聽就是多聽電視節目主持人專業的播音;常總結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難把握的聲調及時整理下來,以便在日常的練習中靈活運用。

  多練就是多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交流,李娟老師說:要把說普通話當成自然而然的事,敢於說普通話,課堂上要說,課下要說,下了班也要說,買菜說,逛商場說,吃飯說,連做夢都在說,跟學生說,跟家長說,跟同事說,跟朋友說,跟家人說,如果到了走火入魔,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相信沒有說不好的普通話。

  透過這次培訓,我不僅學到了語言文化知識,提高了說普通話的能力,而且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學好普通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學會並不難,但要學標準卻要下苦功,要經歷很長時間的磨練和積累。同時,我相信,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功!

  最後,把本次培訓老師提供的幾個網站,轉獻給大家,希望對大家的普通話水平的提高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參加普通話培訓的心得體會9

  此刻坐在這裡,心理非常的清楚,這是我第三次出現在普通話的考場上。為了自己的理想,我從沒有放棄,看到自己一次比一次有進步,心理覺得很欣慰,學習普通話真的是一件喜憂參半的事情。

  我是一個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從小在方言里長大,耳濡目染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本土鄉言。直到進入初中之後,才慢慢的接觸到了普通話,那時,對於普通話的要求並不嚴格,也只有上語文課和政治課時,才是全程的普通話。當時別提有多羨慕語文老師那口流利的普通話了,有時覺得能聽到他的聲音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進入高中後,才深深的體會到自己進入普通話學習的氛圍當中,尤其是有一個考證的要求。大一時一聽說可以報名,我就積極的報名練習了。每天早早的起床晨讀作品,至今記憶猶新,第一次在普通話課上朗讀時,老師無奈的笑了,說我還存在許多缺陷。那時,我很不服輸,又努力的攻讀了好長一段時間,終於聽到老師誇我有很大的進步了。

  透過前面兩次進入普通話考場的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習普通話,不是隨口說說就可以說好的,也不是簡簡單單的讀讀就能進步的,而要講究學習方法。首先在讀作品或字詞的時候,要找出自己的不足,最好最先跟讀;再者在平時說話的時候要多注意,避免方言與普通話相混合發音;最後要注重說與寫的結合,在寫的文字要能用嘴複述出來。

  現在越來越覺得,學習普通話讓我變得越來越細心了,修養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更為我日後從事教師職業奠定了基礎。我想日後再來回想每一次進入普通話考場的情景,以及平時刻苦訓練的經歷,那會是我大學乃至一生都難以忘懷的記憶,也是我最珍貴的回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