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2022年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1

  暑假裡,學校組織我們透過網路學習了xx省特級教師唐xx校長主講的關於《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裡的《圖形與幾何領域的主要變化和教學改革》的專題講座。

  唐校長分別從“主題結構與素養表現、內容演變與具體要求、重要變化與教學序列、教學評價與質量標準”四大方面進行解讀,使我對該領域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變:在“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將原來的四個主體內容整合成了“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位置與運動”這兩個主體內容。這樣的整合更好地體現了學科內容本質特徵和學生學習的需要。

  二變:數學核心素養是課程目標的集中體現。在新課標中,“圖形與幾何”領域指向的核心素養有“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及“創新能力”,新增了“量感”。學生在生活中對“量”的感覺無處不在,在生活中有了“量感”,才能面對問題,形成正確的表象,才能更好地去認識外面世界。

  三變:新增尺規作圖,增強幾何直觀。目的就是讓學生經歷尺規作圖的過程,增強動手能力,理解尺規作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發展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

  四變:新增學業要求,提出質量標準。以核心素養及其表現、學業要求等為依據,在學生完成相應學段的學習任務後,給予總體的評價。

  把牢方向之舵,方能行穩致遠。透過這次網路學習,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清晰而深刻的理解,為我今後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向有了更明確的指引。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2

  最近,再次學習了《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透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從“備教材”到“備學生”

  在備課過程中老師們能注意對學生的組織管理,但對學生的學考慮不夠。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物件,教師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應儘可能多地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考慮在內,學生不僅應該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也應該是我們備課的出發點和歸屬點。在新課標下教學目標的設定已經發生了變化:變單一知識目標為多元目標,教學不應單純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應該在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培養學生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學科思維的同時,給學生以豐富的內心體驗和個人感悟;變統一目標為多層目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穫。變固定目標為開放目標,教師要設身處地關注、呵護、尊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實際水平以及具體需要等,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蒐集相應的教學資源或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只有事先“備好了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從”重視結論”到“重視過程”

  皮亞傑認為: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發明至少由他來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任何新知識都有它的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在數學教學中,如果壓縮掉這種過程,就知識教知識,那麼學生只能得到零散的孤立的知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是知識的積累,而不能使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得到擴充和改造。教學主體的主動性是主體自身獲得新知、形成技能,有所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因此,我們應該重視知識的這種發生、形成和發展過程的教學,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到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使知識很好地內化,使認知結構發生質的變化,以“探索”的形式來“活化”主體的主動性,使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遷移以及技能的形成得以透過“自我建構”的方式實現。

  三、從“學生聽”到“學生說”

  學生的話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關注的是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還要求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學會數學思考,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說理。而學生往往不敢說,不想說,說了沒條理,也不能緊扣題目本身,不但缺乏最起碼的完整性,更談不上應有的條理性和準確性。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學生“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以學生為本,先學後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滿堂灌,其中學生能說、能做的絕不包辦代替,讓學生“多說”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新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師生互動、高效的課堂。在教學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啟發、點撥的作用,儘量讓學生多說,比如課中自學,老師出示課題後給幾個問題讓學生自學,然後學生先簡單回答,接著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重視小組合作交流,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說,然後再同桌說或小組說,最後班上彙報交流再說。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在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並和同學進行交流中傾聽、質疑、說服、推廣,從而“多說”,更好鍛鍊說理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3

  五一期間,我又一次認真學習了2022年版《數學課程標準》。在學習中,我瞭解到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上的變革,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因此,我想在新課標自我解讀的基礎上,談談我的看法:

  一、新課標重在落實中央“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

  義務教育課程修訂過程中也把落實好中央關於“雙減”的要求全面融入其中了,並且把“雙減”作為一項重大任務認真落實貫徹。

  1、進一步明確了教與學的要求。“過去的課程標準比較明確地規定了教師教什麼,但是對教到什麼程度沒有明確規定。這次課程標準修訂,有一個創新點,就是首次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專門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學業質量標準對於教師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或者說學生學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就達到了相應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系統的規定。”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學得過多、學得過難,人為加大學習難度、深度的問題。這對於下一步有效地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提供了指導。

  2、進一步加大了對作業設計方面的系列要求。《新課標》在評價建議部分,專門增加了作業評價建議,對作業型別、作業層次、作業立意、作業量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在教學提示、教材編寫建議部分,也明確提出了作業習題設計要求,要減少死記硬背、機械重複作業,豐富作業型別,增強作業針對性,增強實踐性作業,要控制作業量和作業難度。

  3、從改革考試評價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增強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特別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其學習態度、學習行為表現的全面考察,強化素養立意考試命題。

  “過去考試很大一個問題就是著眼於知識點的考查,導致了死記硬背。這次課標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教與學要基於核心素養進行,考試也要基於核心素養來作為命題的出發點,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落實課程標準有關學業水平進階要求,進一步扭轉超前超標、重複刷題等傾向。

  二、新課標明確界定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的內涵指向三個維度: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數學核心素養被表述為“三會”,即“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三會”在小學、初中、高中的主要表現如下圖。

  三、新課標結構化整合了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修訂除將部分內容安排的學段做了調整外,如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初中,重點是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了結構化整合。如在“數與代數”知識領域,將“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統整為“數與運算”,增加並單列了“數量關係”這一知識子領域並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統整常見的數量關係;又如在“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將原來的四個知識子領域統整為兩個知識子領域,即將“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圖形與位置”統整為“圖形的認識與測量”“圖形的運動與位置”。透過知識結構化,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的動起來,才會使我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在增長,才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為老師創造了一個新的機遇,“一切為了學生”,這將是老師心中為之奮鬥的目標;賦予學生自由,也將是老師教學中的唯一規範。愉快教學,將令老師與學生在教學共同成長,並使學生在學習中既獲得知識,又得到個性的培養與健康發展。老師,任重而道遠!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4

  王老師主要從數與代數的內結合教材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數感主要是指對於數與數量、數量關係,以及運算結果的直觀感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夠體會事物背後簡單的規律,能用數表達這樣的規律。數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經驗基礎,建立數感有助於理解數的意義和數量關係,初步感受數學表達的簡潔與精確,增強好奇心,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數與代數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領域,在小學階段包括“數與運算”和“數量關係”的兩個主題,學科之間的內容相互關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構成相對系統知識結構。

  “數與運算”包括整數、小數和分數的認識及其四則運算,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數的運算重點在於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數與運算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學生經歷由數量到數的形成過程,理解掌握數的概念,經歷算理和演算法的探索過程,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感悟數的運算以及運算之間的關係,體會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

  數的認識與運算,從自然數-分數-小數,數的認識具有一致性,用計數單位貫通。自然數是十進位值計數原理,是小學數學的基礎和核心,是理解算理的基礎,學生從一年級開始,應逐步理解十進位制計數原理,核心概念有,數位、計數單位、十進位制,10的產生是一個里程碑。從歷史上追溯,商朝甲骨文就產生了十進位制,產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十進位制完全可以和中國的四大發明相媲美。

  王老師從數的認識,從數的表達來看9比8大是量變,10比9大是質變,可見數的產生是有根源的,添一根捆起來的進位。再到100以內數的認識,10個十是一百,於是百位就產生了。小數的產生也有本質,透過測量身高活動,學生與老師的單位用米做單位,在操作活動中積累經驗,一般情況下,量完之後,剩餘的部分用米作單位,怎麼精確表達身高?把1米分成10份,小數也是有歷史可以追尋的,十進位制始於春秋戰國,只要把個位確定了,個位後面的就是小數位了。《九章算術》第四章少廣章中,開方的運算結果用十進分數表示,成為微數,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小數,小數最初是有限小數,到18至19世紀才開始無限迴圈小數和無限不迴圈小數,把小數的範圍擴大到實數。這樣小數就和整數統一起來,在數位順序表裡面,從左到右,單位越來越小,相鄰兩個單位是10倍關係,任意一個小數都是以10為基底的展開式。

  分數的定義和運算是這樣一個邏輯順序,首先定義分數,然後定義兩個分數的等與不等,在此基礎上,再去推導兩個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本源是真分數,1個餅用自然數1表示,以1個餅為單位,半個餅比一個餅小,無法用一個自然數表示,那麼用兩個自然數加一條線表示,感悟分數單位,比較1/2和的大小。透過兩個同樣大小的圓被平均分成2份或3份,孩子11到12歲是邏輯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理解分數單位之間的關係,知道在同樣單位下才能比較分數的大小。

  百分數就是穿了馬甲的分數,這次《新課程標準》劃分到統計裡面,分母化100,只表示關係,不帶單位。

  運算整數、小數分數的一致性,乘除法運算是一致的,能夠透過運算促進數學推理能力的發展,運算本質上是推理,理解算理的演算法就是推理,計算具有一致性,計數單位的重新分解與組合。透過學習,感受到數學邏輯思維之美,體味到數學的淵源流長。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5

  課程標準是教師的教學指南,要想使自己的教學有方向、有目標、有效益,就必須熟讀課程標準、研究課程標準。透過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對於《數學課程標準》有了以下幾點粗淺的認識:

  1、新課程標準體現了“以人為本,多元發展”的時代發展需求

  2022年版的數學義務教育標準指出:數學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數學課程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強調學生的學習要從獲取知識的首要目標轉變成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數學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新課程標準體現了新時代“以人為本,多元發展”的時代發展需求。

  2、新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習過程

  2022年版的數學義務教育標準與原來的課程標準有很大的變化,更注重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新課標標準將“雙基”變“四基”目標,目標要求更具體,更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活動體驗。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使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更加的重視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過程,注重設計各種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活動經驗,並在各種豐富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思維,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進一步感受知識獲取的方法與過程。比如課標在《函式》一課教學要求中,要求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說情景,自己說想法,自己提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主動的學,創造性的學。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3、新課程標準學業質量評價多元化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評價方式豐富:評價方式應包括書面測驗、口頭測驗、活動報告、課堂觀察、課後訪談、課內外作業、成長記錄等,可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每種評價方式各有特點,教師應結合學習內容、學生學習特點,選擇適當的評價方式。例如,可以透過課堂觀察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從作業中瞭解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從探究活動中瞭解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識,從成長記錄中瞭解學生的發展變化。評價的多元化既關注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關注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了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有利於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全面發展。

  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可以是教師、學生、家長等。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考查。如學習單元結束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學習小結,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也可以組織學生在班級展示交流學習小結讓學生互評,以及讓學生自評總結自己的進步,反思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值得借鑑的經驗。評價結果的呈現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進步,關注學生已有的學業水平與提升空間,為後續的教學提供參考。評價結果的運用應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分析全班學生評價結果的變化,瞭解自己教學的成績和問題,分析、反思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能力發展和素質提高的原因,尋求改善教學的對策。同時,以適當的方式,將學生一些積極的變化及時反饋給學生。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6

  近期在學習《2022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的收穫很大,感觸頗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知識的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認識。

  一、新增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

  2022年課標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集中體現數學課程的育人價值,新數學課程標準將核心素養進行了明確:“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導向非常明確,就是讓數學回歸現實世界,迴歸實際應用,讓數學和生活更貼近,讓孩子能夠直觀地感受數學,讓孩子知道數學可以解決身邊的問題,增強孩子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逐步會獲得適應未來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基礎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能夠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在探索真實情境所蘊含的關係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和其他學科的知識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對數學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瞭解數學的價值,欣賞數學美,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幫助學生培養其核心素養。

  二、學段目標更加細化

  2011年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是分為兩個學段的,而2022年的新課標分為了三個學段,每個學段有每個學段的學業目標和評價標準。新課標分級更細更容易操作,階段銜接也更加合理。比如:明確了一年級上學期的學段目標是認識20以內的數,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不含退位減法),能辨認物體和簡單圖形的形狀,會簡單地分類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如此細化的要求,我們就不用擔心說學齡前在家不學數學,上小學以後就跟不上啦。學前需要掌握的能力就有指揮棒了,該怎麼準備,準備到什麼程度,我們就不用怎麼焦慮了。同時學業目標和評價標準給了我們一線老師指明瞭方向,知道教學時要教什麼,怎麼教,教學的目標不僅要體現教學的知識,更要體現教學的育人價值。

  三、學段目標在知識技能方面難度下降,在實踐運用方面難度提升

  新課標把對部分知識的學習轉移到了初中學習,但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的難度則大幅度提升。2022年對於五到六年級的要求已經超過了2011年對於七到九年級的要求。一句話總結就是: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少了,但對於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能夠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和其他學科知識如何串聯,乃至於題目的表述,你是不是能看懂,就成為了未來拉開差距的地方。很多孩子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顧刷題的孩子很多基本生活常識是缺失的,那如何將數學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是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所以2022年的數學課標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小結。

  以上是我對2022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初步解讀,與2011版數學課程標準相比,更加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路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的挑戰。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必須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新文化,新知識。工作上勤勉認真,行而不輟,不斷創新實踐,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又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7

  最近學習了2022年的《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數學新課標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下面簡單談一下我的感受。

  新課標透過數學教育讓學生獲得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獲得的知識都是透過直觀的操作獲得知識,比如34+16等於多少時,是讓學生透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瞭解怎樣計算,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成一捆,最後說出來算理。透過一系列的學習讓學生養成觀察世界的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好奇心,並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表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簡潔和優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課標對知識結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學段由三個學段分成了四個學段。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每個知識不是教師講什麼學生就接受什麼,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這個知識必要性。比如說,小學階段的方程知識現在已經劃入中學階段,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課時很少,掌握的不是很透徹,在一些數學問題中可以用四則算式計算,所以在學習方程的時候學生感受不到必要性。

  數學教學時可以結合相應的實踐活動或者傳統文化,像曹衝稱象的故事就可以應用到認識千克,噸或者求不規則面積時的轉化思想。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頒佈,需要我們教師做出相應的調整。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要多學習、多思考、多反思,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8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指出:最佳化習題設計,注重發展素養。習題的設計要關注數學的本質,關注通性通法。設計豐富多樣的習題,滿足鞏固、複習、應用、拓展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需要;滿足不同完成作業方式的需要,如綜合與實踐的習題可以包括查閱資料、校外調查、自主探索等。

  習題教學就是對例題教學的鞏固,也是考察學生在一節課裡能夠學到多少知識的重要途徑,習題教學貫穿了每一個知識點,小學數學教學中有的內容還是以習題匯入的'。下面我結合新課標和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對習題設計的幾點思考。

  一、習題教學量問題

  教師為了讓學生學會某一知識點,往往過早進入“題海”訓練模式,尤其是初中與高中的教師。在小學也有老師搞“題海戰術”,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要求學生除了完成課本上的習題外,還讓讓學生做課外練習或是買很多輔導練習。其實小學數學課本當中的那些習題已經是透過重重的篩選,已經足夠具有代表性和一定的難度,只要學生腳踏實地的去練習,足夠提升小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空間思維能力,教師完全沒有必要再去額外讓學生去做課外輔導。長期進行這樣“題海”式訓練,只會使學生經常處於疲勞狀態,讓他們厭惡學習,降低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所以“減負”要從減少作業量開始。

  作業的量多少合適呢?一二年級的數學作業則應以口算題為主,每天5分鐘或每天10道即可;三四年級每天1520分鐘;五六年級每天2030分鐘。

  二、習題教學目的性問題

  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總喜歡把習題的教學上成以老師為主體“前部分做練習、後部分講練習”的模式,缺少給學生思考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或許有人不贊同我所說的,有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過呀!但是,一節課又有多長時間呢?能夠請幾個學生上黑板做練習達到效果呢?這種以個別學生為主的“少數教學”方式只是讓少數學生得到了提高,其他學生只是略略的懂了一點點學到到了皮毛。因此,在小學數學的習題教學中,老師一定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儘量的組織全部人都要參與的活動,多做一些互動性強、全員參與的練習,多啟發學生,多鼓勵學生,尤其是學習能力弱、練習速度慢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讓他們參與到數學習題的學習當中來。

  三、習題教學效率問題

  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很忽略了這一問題,在平時習題練習中只要求學生做,將答案對一下。使得教學效率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大大降低。這樣的教學就讓學生錯過了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知新”。著名教育家波利亞非常重視“回顧”在解題中的作用,他認為解題的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回顧”,學生可以透過“回顧”鞏固他們的知識並發展他們的數學能力。在習題教學中“回顧”也是非常的重要,它對解題思路、過程和方法、結論的檢驗與反思。在習題教學中不斷地回顧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同時也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數學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習題教學方法問題

  在小學教學的課堂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學完之後“一問三不知”,這是老師只注重結果忽視了教學的過程和啟發的問題,學生抄作業的現象就是由此而來。數學中習題教學其實跟其他課型的教學一樣,要靠學生自己掌握解題方法,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之功效。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採取一些通俗易懂的、簡單的、能提高學生興趣的習題教學方式,來提高習題教學效率。在教師講授習題時語言要簡單明瞭,儘量讓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讓學生聽的懂、學得明白。另外教師不要總是讓學生去做一些難度的,晦澀的數學題目,這些題目只針對一些有超常智力的學生,長久的讓學生“碰壁”會讓學生失去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抹殺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容易滋生學生的厭學情緒。

  學生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對於我們這個奇妙的世界充滿好奇,在習題教學中,儘量的要讓學生不感到枯燥無味,老師可以儘可能的將習題設計得有趣味,將它們與生活中趣事聯絡起來。如:學習“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時,為什麼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這時候可以讓學生思考自己在商店買商品時,買3支筆和2個本子共用了多少錢?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的確是先算乘除再算加減。由於這些問題與學生自己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在學習時候就充滿興趣。再如:學習“認識時間”時,讓學生回憶每天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上學?你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學生通常會對他們自己的生活中的事情比較感興趣,教師應該緊緊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

  五、習題教學評價問題

  教學中恰當的評價總是能激起人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習事半功倍。在小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合理的進行評價,將學習情況反饋給學生。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及時的發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另一方面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反思自己,制定新的教學方法。如,及時積極表揚那些能提出新的解題方法的學生,對於他們的發現給予讚揚和鼓勵,對於那些能“中規中矩”按照老師要求完成習題的學生給予肯定,對落後的學生不斷的激勵等。尤其要照顧在學習上需要幫助的學生,可以採用“優幫差”的模式(小老師模式),讓學習優秀的學生有成就感,學習弱的學生也受到來自同伴的啟發。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心得體會9

  為了深入貫徹《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版)》課程標準精神,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展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近期,根據工作坊要求,認真學習了馬雲鵬、史寧中等教授對“新課標”的深度解讀,對新課標的內容和精神有了些深刻了解,對新課堂的重塑有了自己的認識。

  一、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

  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學生是否形成了深層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學的知識;

  ②能否基於這一知識作出推論和預測從而解釋相關的現象,解決有關的問題;

  ②能否運用這一知識解決變化了的問題;

  ④能否綜合幾方面的相關知識解決比較複雜的問題;

  ⑤能否將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實際問題中去。教師可以透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來判斷學生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情況,不能流於表面,抓不住課堂本質。

  二、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新課標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設法營造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動手實踐中發現規律,與同伴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並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知識也得到了很好地內化,認知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以“探索”的形式來“活化”主體的主動性,使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應用、遷移以及技能的形成得以透過“自我建構”的方式實現。

  三、應關注全體,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新課程倡導“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是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調控,比如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問答問題的難易程度等,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老師在課堂評價時也要多元化,不能用“一刀切”的評價模式,要有知識方面、有學習態度方面、有書寫方面的評價等等,要儘可能的發揮每個學生的優點,多表揚,多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

  四、應注重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結構化教學是新課標中反覆提到的教學理念。我們教師不能只是盯著具體的知識點,更要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學會用整體的、聯絡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發展核心素養。此外我們進行單元設計時,不僅要分析教材,更要分析課標,設計有價值的作業。基於大單元的整體教學,再進階到大概念的體系性教學,層層遞進,學生能更輕鬆地掌握知識,自主構建知識體系。

  新課標、新方向、新思考、新徵程,我將進一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內涵,在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過程中開啟更廣闊的教育視野,打造更高效的課堂,提升教育質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