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通用7篇)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通用7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1

  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基本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興實施正確方向是實現鄉村穩、農業興的要因素,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關鍵目標指向,擁有一支深刻了解農村生產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質“三農”工作保障隊伍尤為關鍵。

  留助鄉村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好發展。人興則鄉村興,人旺則鄉村旺。選拔培優鄉村振興的人才要著力從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馬”,首先,鼓勵本土人才積極投身鄉村建設的同時,要制定並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長髮展機制,充分激發鄉村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發揮鄉村人才的技術優勢,進而帶動產各個業快速發展,帶動致富。其次,從教育、就業、醫療、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條件入手,不斷改善和最佳化本土鄉村人才的成長髮展環境。透過健全的保障機制的投入,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相信本土鄉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鄉村振興。

  培養新時代人才,共建鄉村振興好發展。新時代的鄉村需要更多新時代的人才來點燃,大學生村官計劃是想鄉村提供人才振興支撐的重要途徑,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三農”工作幹部隊伍提供源頭活水。大學生村官計劃自實施以來,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紮實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們發揮著積極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會經營、善管理、懂技術的大學生村官為鄉村振興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是鄉村振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隊伍。要建立引導並鼓勵更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長效機制,鼓勵更多年輕有志青年紮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

  要築巢引鳳,以人才振興助力鄉村振興。要多方引導返現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等返鄉做“創客”,鼓勵支援並引導鄉村精英群體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不僅僅要靠當地政府部門創造便利條件、政策支援,也要同步改善鄉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更好解決返鄉精英群體的後顧之憂。栽好梧桐樹,吸引鳳凰來。營造“靠環境引人才,用服務留人才”的良好氛圍,制定人才、財稅等優惠政策,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吸引更多的人才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全面發展升級,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人才振興是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必須人才為先。人才是創新創業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穩固,才能築起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廈,開啟鄉村振興新局面。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2

  鄉村振興戰略側重於從頂層設計角度為農村發展指明方向,意在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提升。脫貧攻堅從致貧的因素出發,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扶貧措施,幫助每個貧困戶脫貧,側重於微觀政策。作為各級幹部,需要在實際工作中研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問題,重點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轉型曲”。圍繞精準扶貧,各級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戶的扶持政策,對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鄉村振興階段,各級幹部應在此基礎上擴大扶貧範圍,實現扶貧資金逐步向非貧困戶開放,激發農村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精準扶貧政策的民主監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實現其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堅持鄉村振興建設總目標與鄉村自身的特色結合,制定差別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鄉融合曲”。城大鄉小的格局凸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中城鄉何以融、如何融的雙面性。各級幹部在此項工作中要做到空間規劃有序,以距離城鎮中心和實住人口為參考,將鄉村進行特大鄉村、大鄉村、中等鄉村、小鄉村分類,採取城鄉融合歸類,實施壯大、合併、融入的指導策略,做到城鄉機理有別,對於承載獨特地域文化的建築及其它樣式給予保護,避免在拆建中導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術互補曲”。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政策的`有效銜接需要技術上的相互補充,各級幹部應將鄉村振興與精準扶貧的技術發展納入農業資訊化發展計劃,形成縱向相連、橫向相通的技術體系。鄉村振興方面,要加快鄉村地區的網路建設,引進資訊科技人才,透過大資料分析農業發展市場需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並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建立產銷銜接的農業服務平臺。脫貧攻堅方面,透過建檔立卡和扶貧開發資訊化建設,推進資訊進村入戶,完善精準扶貧資料庫,為建檔立卡戶精準退出提供資料支援和技術保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是一個大課題,各級幹部要以產業發展為推動,以教育和醫療為保障,以環境改善和鄉村治理為基礎,打造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3

  一、鄉村振興量化指標需加強,對考核駐村幹部缺少抓手。

  脫貧攻堅階段,很多硬指標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兩不愁三保障,吃飽穿暖、住得安全、上得了學、看得了病等。這些都是可以用硬性指標來量化考核的。但是鄉村振興階段,較難用一些量化指標來界定工作的好壞。部分地方延續了脫貧攻堅階段的一些政策,對知曉度、滿意度這些內容繼續加以考核。相對於鄉村振興工作來說,其必要性有待探究。建議多方調研,收集基層一線的反饋,形成具有操作性的考核監督方案。而且,對鄉村振興的考核應有別於脫貧攻堅階段的大範圍跨省市的評比,對相關評價指標和要求,應充分參考省內或同水平區域內的總體發展水平分別制定。

  二、鄉村振興見效較慢,對長期駐村要做具體要求。

  鄉村振興需要更長期的謀劃和更切合當地的因地制宜和因勢利導。駐村幹部一是需要較長時間的下沉進村,二是需切實做好摸底調查工作。鄉村振興承接脫貧攻堅,但是建議對脫貧攻堅的一些成果的運用,應當透過切實的調研並結合當前市場和技術的發展變化,做出合適的調整。這就更需要駐村幹部的長期堅持。鄉村振興是一次長考,對基層和駐村幹部的能力、韌性、耐心也是一次更長的考驗。建議對於本批次駐村幹部的亂換年限要求,輪換方式方法,做進一步的規定,應該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三、鄉村振興所需專業性較強,短時間內缺乏專業性人才。

  鄉村振興急需大量專業性較強的人才,但是目前來看,基層確實缺少相關人才。大力建設各類人才隊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但是就目前的需求情況來看,可嘗試由上級部門建立一支或者多支區域內流動的專業技術工作隊伍。這批人不駐在某一個村,而是相對集中地在某一個或多個縣區內各村流動,成為一支救急隊伍。這個隊伍中可選派一批技術精熟、素質過硬的同志和一批年輕、學習、動手能力強的同志。一方面用於解決鄉村振興初期出現的各種新的突發的重難點問題,一方面透過在基層一線的傳幫帶,培養出一批能及時下沉到基層的實用型人才。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4

  為進一步拓寬視野、轉變思維,更好地抓黨建引領促鄉村振興,透過參觀多個美麗鄉村建設點、園林基地、採摘基地以及黨群服務中心,聽取了相關負責人對該村黨建引領、美麗鄉村、文明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工作的詳細介紹。對“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夯實基層黨建,鞏固振興基礎

  整合優勢資源,讓黨支部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者和命運共同體。選派街道優秀年輕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常駐基層支部指導各項工作開展。發揮黨小組長基石作用,選優配強中堅力量,構建更為穩固的組織框架和後備梯隊,培養一批懂基層、愛農村、愛農民的幹部隊伍。

  二、著力把脈定向,帶頭振興示範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黨員幹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行為準則,每個幹部在埋首案頭、山間挖土、走訪宣講之間自然交替,讓黨員幹部帶頭成為“鄉村振興”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成為服務群眾最有力的回應。

  三、突出黨建引領,找準鄉村振興著入點

  打造服務型基層黨組織作為黨建工作的總抓手,堅持加快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始終將加強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農村黨組織為龍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依託,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大力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建強組織作保障,抓好領導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升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5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堅持鄉村全面振興,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重在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大學生在農村和鄉村振興浪潮中必然會有發展。無論是發展原始種植型農業,還是發展新型創新型農業,農村的人才嚴重缺失都是值得關注的重點。農村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回到農村,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對其落戶農村、發展農村給予政策支援、資金扶持;農村大學生回到農村發展比城市人才到農村發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們知道農村最需要什麼,也知道農村的真正問題,與村民溝通起來也更有親近感,更容易揚長避短,在鄉村振興中做出貢獻。

  為了農村和鄉村振興,重在真心實意地把有志於農村發展的大學生推到更有發展前途的崗位上,不能因為他們年輕,因為他們只能到農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熱一陣冷一陣,或者有小家子氣,害怕大學生走在自己前頭,影響了自己的仕途。

  善於從農村能人中發現和挖掘人才。農村大學生生於、長於農村,並在農村摸滾打爬了多年,對農村情況和農村需求瞭如指掌。加強對這些人進行定向培訓,並根據他們的發展及所作出的貢獻,為他們提供晉升、發展的更優通道,必然有助於鄉村振興加速提質,有助於他們在鄉村振興中不斷成長。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6

  因地制宜“帶”發展,做產業壯大的肩負者。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能夠激發基層活力,帶動當地村民的就業,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充足的動力。

  目前,鄉村產業在各地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有了一定的基礎和起色。駐村幹部要做產業壯大的肩負者,將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持續改善社會民生,提高農業生產力、農村創造力。不論是成立合作社,進行蔬菜、菌菇種植和畜牧養殖,還是依照園區進行廠房建設出租,駐村幹部都要結合發展現狀,因地制宜、“對症施策”,即不與前期脫鉤,又能與後期銜接;既能保障經濟來源,又能切實做好長期性、持續性發展。

  多措並舉“幫”提升,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精神支柱,不僅可以提升農民群眾精神面貌,煥發文明向上的新氣象,還能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凝聚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駐村幹部要做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從精神狀態上改變風氣風貌,破除居民傳統陋俗,不論是成立“藝術團”“廣場舞隊”,還是進行“五好家庭”“孝老敬老戶”評比,都要讓群眾參與其中、“身臨其境”,從根本上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還要建立“閱覽室”“文化廣場”“黨群活動中心”等,進行公共文化建設,切實讓文化“軟實力”成為振興鄉村的“硬支撐”。

  大學生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7

  根據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鄉村振興服務助理要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係變化特徵,順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目前正值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讓農民增產增收,讓農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是產業振興,而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所以必須透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從而透過產業振興提高鄉村居民收入,才能更加完善基礎設施裝置的配備,以及更多地投入生態環境治理。從而建設一個鄉風文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黨的十九大報告裡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五個目標,都要進一步明確任務,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及政策落實,把每一項工作做實,這個戰略才能夠落地生根,給農民帶來利益、福祉,能讓農村的面貌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

  鄉村振興,勿好高騖遠,需腳踏實地。我國農業人口之多,耕地面積之廣都印證著鄉村在我國的重要程度。鄉村在我們工作的第一線,振興鄉村要求我們腳踏實地、紮根基層,要求我們充滿鬥志、不畏艱苦,要求我們擔當作為、開拓進取。讓廣大農民群眾享受到黨的暖風,讓“鄉村振興”不是一句空話。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