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通用9篇)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通用9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我們需要用到新聞稿的情形越來越多,新聞稿是公司/機構/政府/學校等單位傳送予傳媒的通訊渠道,用來公佈有新聞價值的訊息。那要怎麼寫好新聞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通用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1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在這個國際性節日到來之際,中一班的小朋友們舉行了“珍惜糧食,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升國旗儀式。

  “米粒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節約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朋友們從小在家長的疼愛中成長,對糧食的來之不易感受不深,在吃飯時總有灑飯,吃不完倒飯的現象發生。在升旗儀式上,中一班鞠菲老師向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了農民伯伯耕種糧食的辛苦,小朋友們吃的每一粒米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從播種到除草、施肥、收割、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曬黑了臉,累彎了腰,兩手都磨出了厚厚的老繭,才能收穫糧食,如果小朋友不珍惜,白白丟棄他們,這是多麼的可惜!在全世界,還有好多小朋友沒有飯吃,營養不良甚至因為飢餓而丟掉性命,我們有什麼喜歡的好吃的,爸爸媽媽都會買給我們,我們不能因此而浪費,要把珍惜糧食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好好學習,長大了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小朋友。

  全園的小朋友們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還一起朗誦了古詩《憫農》,中一班的小朋友們也帶來了精彩的歌表演,進一步感知耕種糧食的辛苦。

  透過本次升起儀式,孩子們不僅知道了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更明白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作為小朋友的我們,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碗裡的飯菜吃乾淨,不掉米粒,不丟棄,不浪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珍惜每一粒糧食!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2

  為使學校學生了解與掌握有關糧食的基本知識,瞭解糧食安全的相關知識、節約糧食的方法,讓學生的健康成長、快樂學習。在近日,菏澤第一實驗小學開展了20xx年世界糧食日主題教育活動。

  主題班會現場

  在主題班會上,老師結合PPT等形式,圖文並茂地向學生介紹“世界糧食日”的由來、糧食的種類等基本常識,並透過一些糧食緊缺國家兒童飢餓的照片,直觀生動地讓學生了解糧食對於人類的重要性。孩子們安靜地聆聽老師講解糧食日的由來以及節約糧食的重要性,然後,老師介紹各種糧食的名稱和特徵。理解農民伯伯的辛苦,知道一米一粟來之不易。

  “光碟行動”現場

  各中隊透過“光碟行動”比一比誰的小碗最乾淨,爭當“小小愛糧宣傳員”,把有關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透過實踐銘刻心中,同時也影響了家人。各中隊還透過開展製作手抄報活動,宣傳節糧與營養、節糧與健康等有關知識,引導學生自覺養成文明用餐的好習慣,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愛糧節糧意識。

  “光碟行動”現場

  本次活動的開展,幫助隊員們認識到糧食的重要與珍貴,並意識到雖然我們做不到每個人都像袁隆平教授一樣以科學造福於民,但我們卻能珍惜一粥一飯,感懷農民的辛勤耕耘。以珍惜每一粒糧食的執念去帶動家人、朋友惜糧,對緊缺糧食的地區感同身受,做一個不浪費的人。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3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珍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幫助幼兒從小樹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在今年的第40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沙圪堵第三幼兒園以“珍惜糧食,我們在行動”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教育活動,旨在培養寶貝們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本次主題活動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孩子們從認識糧食、體驗收穫、愛惜糧食、光碟行動等不同形式中認識到愛惜糧食的重要性。

  活動期間,我園透過電子屏、海報、宣傳手冊等進行了宣傳;小班幼兒學說《古詩憫農》、中班開展談話活動《我喜歡吃的糧食》、大班幼兒學唱歌曲《大米從哪裡來》,全園師幼踐行“光碟行動”等形式,讓孩子們深刻地體驗到了糧食來之不易,不能浪費糧食,要做個愛惜糧食的小公民。

  透過一系列活動,不僅讓幼兒瞭解了糧食的重要性,掌握生活中節糧的種種做法,養成節約糧食的美好品德,更是將環保教育的課堂延伸到了家庭,讓“珍惜每一粒糧食”的理念深植在孩子們的心中。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4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為積極響應第xx個世界糧食日的號召,讓高校學子切實瞭解當今世界糧食現狀,呼籲和引導學生形成節約糧食的良好觀念,10月18日中午,煙臺大學人文學院志願者協會於學校第七餐廳主幹道開展了以“惜糧食,習糧識,做個有‘糧’心的人”為主題的志願宣傳活動。

  據瞭解,本次活動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前期,志願者協會自主拍攝了“惜糧手勢舞”宣傳影片,並透過QQ空間、微信公眾號等網路平臺進行轉發、宣傳,向學生普及“世界糧食日”。同時,還進行了關於糧食浪費問題的線上問卷調查。10月18日,活動進入線下宣傳階段。活動現場,志願者們透過佩戴以農作物為原型的創意髮箍,展示“粒米雖小君莫扔,勤儉節約留美名”等宣傳標語,邀請活動參與者進行猜謎遊戲等多種新穎形式,激發現場學生參與積極性,向在校學生普及了糧食知識,引導學生髮現糧食之美,培養惜糧之情。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此次活動的開展,有助於喚起高校學生對糧食問題的高度重視,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踐行“光碟行動”,在校園乃至全社會形成珍惜糧食、共築糧安的優良風尚。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5

  今天是第xx個世界糧食日,本週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週,圍繞主題,榮成市開展了系列宣傳活動。

  一大早,榮成市發展和改革局的工作人員就來到市區康平社群、南山社群,為社群居民普及講解糧食安全科普知識、糧油製品鑑別、節糧小竅門等知識。榮成市社群居民許進榮在現場跟記者說:“我在家儲存大米,也是用大蒜、生薑、花椒,用紗布包好放進罐子裡,儲存效果非常好,不生蟲不長毛,儲存好糧食,我覺得是最大的節約。”

  以“愛糧節糧、反對浪費”為主題,榮成市開展了愛糧節糧進社群、進家庭、進學校等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市民養成珍惜糧食、減少浪費的良好習慣。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6

  16日是世界糧食日,在“糧食日“之際,我們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節糧愛糧的環保教育活動,把愛惜糧食的種子,紮根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讓孩子進一步對糧食種類的認識,養成不挑食的良好習慣。

  透過這次愛惜糧食教育活動,使得小朋友們明白了愛惜糧食的意義,同時也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老師透過講故事等方式向孩子們介紹糧食對人類的重要性,讓幼兒明白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勤勞動的結晶,懂得“一粥一飯,來之不易”的道理,使幼兒懂得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為了讓幼兒養成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美德。以“世界糧食日”為契機,開展了,愛糧節糧,從我做起!一系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富有教育價值的手工製作活動。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7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xx〕7號)精神,按照《國家糧食局關於切實加強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的實施意見》(國糧調〔20xx〕41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工作要求,切實做好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糧節糧宣傳週活動,倡導全社會節約糧食反對浪費,提高愛糧節糧意識,引導糧食行業切實做好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工作,增強全社會愛糧節糧意識,國家糧食局聯合農業部、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國糧農組織、中華全國義工中心及童山事業機構等在全國範圍開展“20xx世界糧食日”和“全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活動(簡稱“活動”)。

  活動採用主會場、分會場分別組織活動的形式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燭光守夜活動主會場設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畔,並計劃在濟南招募200名義工參與,與會領導、嘉賓和志願者共同點燃主場蠟燭並在節糧長卷上簽字,提倡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為全世界受飢餓的人群祈福,各省、區、市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參照主會場活動內容,並在全國多個地區設立分會場,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紀念活動。

  本次活動以“辦好農村合作社,糧食安全添保障”為主題,宗旨是“弘揚愛糧節糧,倡導低碳生活,共建綠色家園”。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8

  20xx年10月16日是第xx個世界糧食日。節約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為激發學生愛糧、惜糧的情感,培養學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好習慣。我校以糧食日作為教育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的糧食日宣傳活動。

  一、節約糧食我知道

  為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各班透過開展《憫農》誦讀、學習《五穀雜糧的分類》、《大米是從哪來的》等主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如何愛糧節糧。與此同時,各班還開展了以“愛糧節糧”為主題的班會課,各班班主任利用班會課普及了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糧食供給狀況、健康消費、合理膳食等知識,讓學生從多方面瞭解我國糧食情況。

  二、糧食種植我體驗

  為了增進同學們對糧食的瞭解,感受農民伯伯的不易。很多同學們利用週末空餘時間在家長的帶領下,深入種植園參加田間勞作、體驗農民伯伯們的辛苦。透過體驗活動,孩子們深深地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三、光碟行動我能行

  為讓學生將“粒粒皆辛苦”根植於心田,學校發起“光碟行動”倡議,同學們都積極地參與其中,爭做“節糧小明星”。活動中,學生自覺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讓“光碟”成為一種習慣。

  愛惜糧食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從我做起。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歡。透過這一系列的愛糧節糧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節約糧食的重要性。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將“光碟”進行到底吧!

  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新聞稿9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此後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

  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第20屆大會決定從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糧農組織建立紀念日)定為世界糧食日,旨在呼籲各國重視糧食生產,鼓勵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促進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並增強公眾對於世界飢餓問題的瞭解等。

  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強調社會保護對於消除飢餓現象的重要作用。根據國際勞工組織規定的社會保護最低標準,所在國應該確保需要幫助的人終生享有基本醫療保健和基本收入保障。資料顯示,全球大約70%的人口得不到社會保護,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農村地區。

  糧農組織在今年10月13日釋出的《2015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中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對農村貧困人口的社會保護。報告說,世界最貧困人口中只有三分之一獲得某種形式的社會保護,國際社會應該儘早採取行動,為最弱勢群體提供支援,使世界不再面臨飢餓問題。

  糧農組織在報告中指出,包括最貧窮的國家在內,大多數國家都有能力實施社會保護計劃。糧農組織估計,如果在全球範圍內每年投入670億美元用於收入補助並輔以其他面向貧困人口的農業投資,到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消除飢餓的目標將能夠實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