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的演講稿(精選15篇)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精選15篇)

   演講稿具有邏輯嚴密,態度明確,觀點鮮明的特點。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勤儉節約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日我所演講的主題便是:勤儉節約。

  我相信大家都是知道“勤儉節約”乃是一種非常優秀的美德,更是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廣為流傳。我們時常都是會聽到家長在記賬算錢,平時更是會在打折季的時候去搶購更多的優惠商品,還有更多更多的行為都是為了節省家庭的開支,為整個家庭創造更多的精彩與活力。但是節約並不完全都是家長的事情,而身為學生的所有人更是應該要多多考慮這些方面。

  在平時我們遇到喜歡的玩具時,媽媽可能會因為價格過高而不願意出錢買回家,我們更是會因為媽媽的一些降價行為而認為媽媽非常的摳門,但是這一切都是在秉持著“勤儉節約”的優秀品德。當然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是不能缺少這樣的美德。我們每天所食用的米飯、蔬菜、肉類。甚至我們穿的衣服,所使用的文具,這一切的一切都來得十分的不易,更是耗費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與財力,所以更是需要我們懷著珍惜的心,更是要將其做到“物盡其用”,如此才能夠真正的達到了資源的使用,也就正好得讓我們變得較為勤儉節約。

  現在的我們還為真正的踏足社會,更是不知道錢財的來之不易,我們只會一味地向著父母索求,就希望自己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其實我們身為學生,能夠在勤儉節約上面做出的努力還是有很多的。對於我們的文具,能用的就儘量用,不要因為用太久了,或是不喜歡了就扔掉;對於玩具類,我們更是長大了,要將心思放在學習上了,就不要再在玩具上去費錢了;平時媽媽做的飯菜,食堂的飯菜都是應該要吃光光,這樣才不浪費;還有在生活上的。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甚至水資源的迴圈利用等都是在做到“勤儉節約”,更是在將我們所擁有的傳統美德更好的傳揚出去。

  對於父母平時給我們的那些零花錢,也都是要他們在工作上非常艱辛的賺來的,我們更是應該不能夠隨意浪費,更是要將多餘的存起來,養成非常好的存錢習慣,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拿出來使用。

  勤儉節約不是摳門,更不是一種小氣,是整個社會都在倡導的良好品格,所以身為學生的我們更是應該走在時代的前列,將勤儉節約這樣的良好風氣帶領起來,讓我們都可以居住在非常幸福開心的環境中。勤儉節約是非常好的習慣,更是應該被無限傳揚下去的,所以就更是應該要將自己的生活進行好好的規劃,將勤儉節約好好的發揚下去。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高一xx班級裡的一名學生,我叫xx。很高興今天能夠站在這裡作為一名優秀學生代表,來給大家做演講。今天我要給大家帶來的演講題目是“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希望大家能夠在聽完我的演講後,能夠在生活中嘗試著去養成一個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美德。不少先輩祖先都對我們後輩們有著勤儉節約的祖訓。我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這句古詩,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聽說過,可是有幾位同學又能真正的體會到其中的深刻含義呢?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李坤在《憫農》裡面的一句古詩。它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天吃的飯都是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一粒粒種出來的,每一顆果實裡面都包含了他們的辛勤勞作,包含了他們的用心付出。

  當我們在吃飯的時候,當我們僅僅只是因為飯菜不合自己胃口就想要把它們倒掉的時候,我們不妨想一想農民伯伯在炎炎的夏日裡,扛著鋤頭,在滿是泥濘和汙漬的田地裡,揮汗如雨一般的耕作著的場景。他們被烈日曬的黝黑,烤的頭皮發麻,他們從天還沒亮就出去,到了晚上日落的時候才拖著一身疲倦的身體回到家中。他們挺直的背已經被幾十斤的大米壓的漸漸變得佝僂,他們強壯的身體也因為長年累月的勞作而患上各種疾病。難道這些還不夠我們去珍惜糧食,還不夠我們去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嗎?

  雖然我們現在的條件是好,不用再為吃不上飯而發愁,不用再為沒有衣服穿而擔憂。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現在能有這麼好的生活,能有這麼好的一個讀書環境,那都是靠我們的先輩們艱苦奮鬥打拼下來的,靠他們的一點一滴勤儉節約積攢下來的。我們不能有了這麼好的條件,就忘了先輩們的付出,就忘了要去勤儉節約,就忘了要去珍惜先輩們給我們所創造出來的條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簡陋的環境並不重要,清苦一點也沒有關係,只要我們自己擁有一個高尚的人品,擁有有一個豐富的學識,就不會覺得自己有哪裡是比別人寒酸的。

  所以同學們,即使我們有錢,我們也不用買多麼昂貴和漂亮的衣服,即使我們有條件,也不必到處花錢造成過多的浪費。我們要學習我們的先輩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學習古人,培養自己高尚的品格。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當今社會,鋪張浪費的現象逐漸增多,不但是危害了自己,更危害了別人。鋪張浪費只會使地球上的資源減少而不會有任何好處。所以,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節約每一滴水,沒一度電,每一張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要以為地球上的資源都是會再生的,其實,有些東西用完了就會像時間流走了一樣,不會返回來的。

  你是否想過,如果地球缺了水,我們該怎麼為,如果地球發生了大災難,我們又該怎樣生存下去,行動比語言更具有說服力,我們應該一起行動起來,為我們營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大家都應該知道我們第一任主席毛澤東吧!但是,你們可否知道在他的背後卻有這樣一段歷史:他的一件睡衣穿了20年,補了73個補丁;一條毛巾被上的補丁達到了70多個個;一雙拖鞋穿了20多年。連偉大的領袖都可以做到,我們又怎麼不能呢?

  其實在生活中,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用完的作業本,背面還可以當做草稿紙;淘米的水可以澆花,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擺抹布;喝完的飲料瓶也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些不同顏料的瓶子可以套在燈管上當彩紙,既美觀大方又節約資源。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同學們,趁著我們還處於蓬勃旺盛的時期,為了地球能有更多的資源,讓我們手拉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杜絕鋪張浪費,一起厲行節約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4

同學們: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老一輩革命家很注意勤儉節約。我們讀過《周總理的睡衣》這篇課文,周總理的那件睡衣補了又穿,穿了又補,直到逝世那天,睡衣仍然穿在身上。他的一雙皮鞋一穿就是二十多年,一塊上海牌手錶一直戴到心臟停止跳動。周總理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則報道:廣東省某一中學的食堂搞得不錯,但很多中學生卻到校外的餐館就餐。當記者問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時,他們居然回答:"多花點錢不要緊,到餐館吃飯不用自己洗碗。"看到這裡,我不由想到外國推行的吃苦教育。

  倫敦有一所著名的貴族中學,叫伊登公學。這所中學是英國皇家王公貴族子弟學習的地方,建校五百多年來,英國的許多首相、大臣、將軍和科學家都畢業於這裡。伊登公學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學生們基本過著一種軍營式的生活。教師和學生的住宿條件也十分簡單,他們只有大間的集體宿舍,更令人不解的是,學生每星期五還得餓一天的肚子,真有點"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味道,據說,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紀律性和吃苦精神。

  同學們。我們從小生活在和平時期,過著一種舒適安定的生活,有的同學在家裡被視為是"小皇帝"、"小太陽",父母對他百般疼愛;有的家長以考試成績為籌碼,考好了發給"大獎",很多同學的腰包都是鼓鼓的。於是學會搞攀比、講排場、擺闊氣。這種花父母的錢不心疼鋪張浪費的作法,對自己今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外國有許多心理學家認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往往有不幸的成年。我國也有這麼一句俗語:"少年有福不算福,有錢難買少年窮。"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生活富裕了,但是艱苦樸素的作風不能丟,我們要按照《規範》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愛惜糧食,愛惜學習生活用品,不挑吃穿,不亂花錢,節約水電。

  同學們,勤儉樸素是一種美德,讓我們從小做起,讓美德與我們同行!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美好時節,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帶著美好的憧憬,迎來了嶄新的一年,又回到我們熟悉而美麗的校園。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20xx年秋季,國家有關部門發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倡議,隨著“全民節約、共同行動”的深入開展,節約這個似乎已經過時的話題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迴響;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觀察我們的校園,浪費現象就在身邊,瞧!塑膠袋們正隨風起舞呢,的確是點綴了天空,我們且不說這些“白色汙染”會給我們的環境和身體健康帶來怎樣的危害,單是這些被浪費的塑膠袋會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怎樣的損失呢?我們何不再將它們回收,再利用呢?建議你不妨去食堂轉一轉,定會讓你收穫不菲。沒吃完的飯、菜無奈地躺在桌子上,“饅頭太沒味了”,咬一口,隨手一扔(更有甚者做一投籃動作,真準!饅頭乖乖躲進垃圾桶),還有,那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著的電燈、只用一張紙就扔掉的作業本,等等……

  面對這些浪費現象,我們也許早就習以為常,見怪不驚。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個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過自己的父母也許正為全家人的一餐飯食而辛苦奔波,當只用了一張紙的作業本就扔掉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在遙遠的山區裡還有很多孩子用樹枝在地面寫出的話語:“我想上學!”

  也許你會說,一個人浪費一點算得了什麼,但我想說的是,十個人浪費,百個人浪費,全中國13億人都浪費一點了?又有誰想過後果呢?據報道,中國普通餐館一桌飯菜一般至少會剩下10%,一家餐館平均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飯菜。依次推算,全國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費就高達600億。也有人計算過,全國一共有28萬個各種旅店、酒店和賓館,如果每一個酒店每天節約一度電,那就意味著每天可以給2800萬個家庭用40瓦的燈泡照明25個小時。如果僅一個北京市的空調將溫度從24度提高到26度,就可以節約用電4到6億千瓦時,可以為老百姓節約電費兩億多塊錢。

  這些資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同學們,當我們在指則別人浪費的同時,是否也注意到自己的浪費行為?是否想過節約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我們要從何做起?在這我想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主人公是我的小表弟,他的名字叫童童。一天,奶奶、媽媽、二姑在吃松子。可是,那些松子很小,非常難剝。於是我們便讓他去扔掉。他把松子拿到垃圾桶時,他猶豫了。隨後便自言自語:“這樣是不是太浪費了呢?粒粒皆辛苦呀!”這次,他果斷地拿起裝松子的袋子向櫃子放去……說到這裡,我想問問在這裡搭餐的同學們:“當你們在倒飯的同時,可曾意識到這是一種浪費?可曾想到粒粒皆辛苦呢?這個年僅4歲的小朋友都懂得這個道理,那些曾浪費過糧食的同學,是否能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示?

  節約是美德,節約比創造更容易,節約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節約一塊煤……不要小看我們身邊的這些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如果13億人都能做到,這將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著珍貴的“資源”,掌握著對這些民族發展“命脈”生殺予奪的權力,成之毀之、愛之損之在於我們每個人的行動。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在這兒要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猶記得我剛踏入小學的大門,老師就教我們背誦了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老師就教我們要勤儉節約!

  千百年來,勤儉節約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李商隱有句名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是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精神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有同學會問:“勤儉節約,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而事實上,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陽光明媚的日子,教室裡還亮著電燈;吃完飯,地上到處灑落著米粒;洗完手,衛生間水龍頭依然滴滴答答地響著,有時甚至還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其實稍加註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關鍵是我們的腦中沒有節約的意識,更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並形成一種觀念。

  同學們,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身邊不經意的小事做起,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一人一小步,將會帶動社會發展一大步!只有我們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同學們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型校園、節約型家庭而努力吧!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古今中外,無論是發達的國家,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艱苦樸素作為一種美德。聯合國專門把10月31日設立為“勤儉日”,時時提醒人們在新世紀仍然要堅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美德。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不得不勤儉節約。

  有人問:“我能做什麼?”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對,就是這麼簡單!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我們洗臉刷牙、洗頭洗澡、每天上班前打掃衛生的時候,是不是在意的節約了一滴水?在我們使用電燈、空調、電腦、飲水機的時候,是不是刻意的節約了一度電?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需要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升油、一張紙開始。日子久了就會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還有,在我國西北的嚴重缺水地區,有很多家庭每天的用水要依靠肩擔手提,甚至趕著牲口走幾十裡山路駝運。洗臉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大家也知道有的地方人一輩子只洗一次澡。幸好從2000年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了“母親水窖”行動,修建水窖10萬多眼,幫助120多萬老百姓的擺脫了生存困難。面對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節約用水。

  最後我要說: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恆的話題。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資源意識和節儉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為作出貢獻!

  希望我的演講能引起大家自發的自覺的節約意識。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很高興站在這裡與大家高唱一支節約之歌。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叩問心靈,崇尚節約》。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家雜誌社舉行“打造節約型社會”有獎徵文活動,應徵的稿件堆積如山。作者中不乏專家、名者,也有很多真知灼見。但出人意料的是,特等獎卻由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獲得。為什麼呢?因為他是唯一一個把徵文稿件列印在正反兩面紙上的人。

  聽完這個故事,我想有一些人會對此感到不屑吧,那是因為他們對奢侈浪費的現象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們時常看到,有些人只不過是洗洗手,卻把水龍頭開得很大;時常看見在空無一人的教室裡風扇還在呼呼作響;時常目睹美酒佳餚擺了一桌,頃刻間卻成為垃圾。“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思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節儉敗由奢”。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以勤儉節約為榮,奢侈浪費為恥。試問,當節儉被放入史冊,當浪費成為了時尚,我們不該感到悲哀嗎?

  回顧歷史的長河,我們還清晰的記得,從嘉興南胡的破舊船隻到南昌城頭的第一聲槍響,從力挽狂瀾的遵義城頭到運籌帷幄的陝北窯洞,從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決戰到黎明前的歌樂山,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艱苦奮鬥,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又怎能讓奢侈浪費凌駕於節約樸素之上呢?

  節約是一種財富,是那鑲嵌在如寶石的美德上最樸素的東西。我們不曾忘記,明朝清官海瑞用“公以生為明,儉以養其廉”為勉勵;我們也還記得,周恩來那件破了又補,補了又穿的睡衣;我們也曾聽說過,德國前科爾毫不猶豫地舔掉盤子裡剩餘的湯水。這是節約的感召,節約的力作,節約的呼喚!

  今天,時代呼喚精神動力,民族需要精神空間。但“加快建設節約性社會”不是一句普通的口號,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實際行動。它需要一沙一石的凝聚,一草一木的積累;它需要讓每一份資源都得到合理利用;它需要我們樹立一個觀念,那就是: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我國雖說是一個資源總量豐富的大國,但就人均佔有量而言,我國卻是一個窮國,而且能源的浪費現象還在持續不斷,難道真的要讓子孫後代去討殘羹冷炙嗎?樹立節約意識,提倡節約,迫在眉睫。

  怎能忘,節約飛揚傳四海,輝煌永駐;榜樣輩出笑華夏,前景更佳。當看到水龍頭裡的水嘩嘩直流時,你主動伸手擰緊;當離開教室看到未關的電燈時,你順手關上;當別人讓你使用一次性筷子時,你毅然拒絕。從平凡的生活小事做起,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讓節儉蔚然成風。

  朋友們,節約的星星之火已在校園燃起,節約的聖潔之花已在祖國大地綻放,節約的理念已在你我心中。行動起來吧,叩問心靈,崇尚節約,奏響節約的主旋律,開創華夏的新篇章!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xxx,我是來自xxx學院大一xx專業xxx班的學生。今天我很開心問我可以站在這裡做我的演講分享,我即將要演講的是《大學生要勤儉節約》,這是我的題目。

  我們是一個大學生了,我們已經成年了,那麼我們也應該做一個有著良好的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應該隨便就大手大腳的'去花錢。現在的我們用的都是家裡父母所掙的血汗錢,我們理應節約。我們也要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和感恩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讀大學了,大部分人都是遠離家鄉的人。因此家裡一般都會把錢打到你的卡里,看著錢一筆一筆的進,其實如果我們花的很“大方”,錢根本是不夠用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不要去隨便亂花錢,不該用的就不要去用,節省一筆是一筆。爸媽有時候怕我們會不夠用。所以有時候也會多給,那這樣我們不能以為有這麼多,就可以肆意的用取,這是不好的。在前一個月省下一點,下一個月有什麼急事需要錢也有餘地,要給自己一個底限和退路。有多少大學生在超前的使用錢,導致最後不好意思向爸媽要的時候,就去那些不正規的貸款機構借錢,結果惹來一身麻煩,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的。我們對錢要養成該花就花,不該花就不去動用。我們有時候到雙十一什麼的,就開始大肆買東西,看著那些購買軟體上的東西,一看在打折,就使勁的往購物車那裡塞,其實很多你可能到最後都不會用它們的。放著與其浪費,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去花冤枉的錢去買呢。

  我們在過這種日子時,就應該學會理智,那些東西看著打折便宜,其實一買回來,就會發現也花了好幾百,而且很多都是湊上去的。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智一些,真的要買的話再買,還有就是可以跟別人合拼的,也是節約錢的,買的可能不多,湊不上,就可以跟她一起拼一下,既能湊齊價格又能買到自己想要和需要的物品了。

  作為這個社會新時代的一個大學生,我們還要自己去做一些兼職,賺了錢又鍛鍊了做事的能力和收穫一些工作經驗,這不是一舉雙得的事情嗎?最後,我以個人的建議來講,真的很希望我們大學生能夠勤儉而節約,這對我們畢業以後也是有大好處的,做一個簡單大方但又不強摳的人。

  謝謝大家!我今天的演講就到這了。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x,非常的高興能夠在這裡和大家講話,勤儉節約是一個好習慣,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有這方面的素養,結合現在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還是有很多同學都在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養成這個習慣,節約是我們一直都在提倡的,這一點還是需要進一步去做好,作為初中學生我們應該要帶頭去做好,樹立一個好的形象,勤儉要從我們身邊做起,一個人影響多個人,認真的去對待生活,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學生。

  在學校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不好的現象出現,勤儉節約是我們應該要去做的認真的一點的,勤儉就是從自身做起,經常去到食堂就能夠看到一些浪費的現象,這樣確實是不好的,真的是影響非常的不好,節約是從自身做起的,這樣才能夠影響到周圍的每一個人,食堂有一點現象就非常的不好,很多同學都是飯沒有吃完就到掉了,真的非常浪費,不節約的現象是非常不好的,比如節約用電,我們在家裡,在學校都是一樣,在家要隨手關燈,人不在家裡就應該把燈關掉,其實就是一個隨手的事情,這非常的容易就能夠做到,作為一名初中學生我們應該養成這樣的習慣,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包括節約用水,我也深刻的意識到了這一點,勤儉節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很多事情還是應該的要去養成的,這樣的習慣是很好的,是我們應該去維持下去。

  一個人的影響是比較小的,我們應該一起行動起來,節約很多時候其實就是一個隨手的事情,都是能夠隨手養成的習慣,一定要做好節約二字,大家一起去做好這麼一件事情,這一點是一定的,是我們作為一名學生應該去養成的習慣,一個人也是能夠影響周圍的人,這樣大家一起去做好才能讓更多的人去做好節約,同學們我們一定要認真去對待這件事情,認真去做好節約二字,未來有些事情還是應該認真的去做好節約,我現在也是很有信心堅持去做好本職工作,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應該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只有意識到節約是應該養成的習慣,才能夠真正的做好這件事情,勤儉是需要我們共同去營造的,現在我需要去認真的對待,讓我們一起去做好勤儉,養成良好習慣和素質。做一名優秀初中學生。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古人云: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和動力,浪費則是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太守”的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徵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了一份份憂苦憂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回想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而事實上,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陽光明媚的日子,教室裡還亮著電燈;吃完飯,地上到處灑落著米粒;洗完手,衛生間水龍頭依然滴滴答答地響著,有時甚至還聽到嘩嘩的流水聲……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小氣”聞名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他們的“小氣”讓人震憾。為了節約用水,豐田公司的員工將抽水馬桶裡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筆記用紙正面書寫完後,裁成四段訂成小冊子,反面再作便條紙使用;一隻手套破了,只換一隻,另一隻破了再換;員工上班時,如要離開工作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覺的跑步;有時候真覺得不可思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這麼小氣,還在乎這麼一點點浪費嗎?但是,對於豐田來說,“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正是由於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小氣”,才成就了豐田公司今天的輝煌。演講稿

  有人說,節約不是貧窮的標誌,它是全人類的一種責任,它應該是全球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素質。老師在這裡給同學們介紹幾個勤儉節約的做法:

  1、節約每一度電、及時關掉所有電源開關,包括日光燈、電腦、投影儀、電視機等,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斷電”。

  2、節約每一滴水、不大開水龍頭。洗手,洗餐具時應縮短用水時間,用完水後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應及時擰緊,嚴格做到“人走斷流”,嚴防跑、冒、滴、漏,養成愛水、惜水、節水的良好習慣。

  3、節約每一粒米、文明用餐,節約糧食,不挑食,不隨便丟棄剩飯剩菜,在飯店吃飯時,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帶走。

  4、節約每一張紙、規範書寫作業,節約用紙,不隨便丟棄沒寫完的作業本和空白紙,能做草稿紙的要留著做草稿紙,提倡雙面用紙。儘量少用餐巾紙,多用手絹和抹布。

  5、節約每一本書、把自己閒置的課外書和學習輔導書送給比自己年級低或貧困地區的小同學繼續使用,限度地發揮每一本書的作用。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有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有我們全體學子的優良素質作基礎,我們校園的節約風尚,一定會蔚然成風!記住:節約校園,從我做起!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節約對於80年後出生的我,似乎沒有實質的概念,因為從小我就是溫室中的花朵,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即使學前受到些雷鋒、焦裕祿精神的教育及薰陶,但也只是懵懂的印象,沒有在我的生活中留下任何體驗。

  懂事之後,當看到食堂整桶的剩菜剩飯,水房裡嘩嘩的流水,走廊裡長明的電燈,甚至電視中災區兒童渴盼的眼神時,心中也會有一絲痛楚,明白了浪費的可怕,節約的可貴。

  在我們的校園內,有些同學對教室裡的“無人燈”、公共廁所滴水的水龍頭視而不見,對每天浪費的糧食滿不在乎;有些同學花零用錢出手大方,同學間請客比闊,不珍惜錢物,追求高消費。同學們,你們可知道,你們用於比闊的錢物,是你們那可親可敬更為可憐的爸爸媽媽親用了多少血汗換來的嗎?

  水,人們對它是那麼熟悉。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每天都利用,洗臉、洗衣服、洗菜……天上降雨,地上存水,我們似乎沒有什麼可悲的,因為它舉手可得。可是,它卻已經被人類用“完”了。

  我國也是世界上缺水的大國之一,所以我們必須引起重視,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我國有12億人口,如果人人都能節約用水,我們的蓄水量將會以萬、億來計算。對用水的緊張,也能起到緩解的作用。希望大家都節約每一滴水吧!

  水不單是文明的基礎,更是人類的基礎,生命的基礎。在太空中,遙望藍藍的地球,與眾星相比,多麼可愛。水對人類如此重要,水對我國人就更無可比擬。試想有足夠的水,新疆可以成為沃野,河西走廊遍地青蔥,黃土高原換上新裝,平津工業迅速增長……然而,我國的水危機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更可怕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大手大腳地浪費水資源。同學們,當你看見一個沒擰緊的水龍頭正流出我國的淚水時,可否想到:水是生命之源,我們應該珍惜每一滴水!失去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一旦挫折和逆境來臨,我們便不知所措;令人擔憂的是,當我們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物質帶來的快樂上,人生的目標和趣味就會逐漸退化,從而疏忽了更高的精神追求。

  我想,無論生活富裕還是貧窮,環境優美還是惡劣,工作性質辛苦還是安逸,節約都是一種永不過時的美德,它不僅傳承著悠久的我國文化,而且還作為一種修養和品質影響每個人的一生。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人民的美德傳統。

  對於我們在校生,更就應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麼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麼是勤儉,而什麼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說起,比如說我們最常見:每一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於缺水危險,雖然說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麼多,我們能夠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能夠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一天需要1斤米,那麼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餘浪費。

  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麼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當今社會,奢侈浪費現象逐漸增多,不僅傷害自身,也傷害他人。奢侈只會減少地球上的資源而沒有任何好處。因此,我們應該從我開始,從小養成節儉和節儉的習慣,愛我們所依賴的地球。

  儲存每一滴水,不用電,每張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要以為地球上的資源會被重建。事實上,當某些東西用完之後,它們會像時間一樣流走而不會再回來。

  如果地球缺水,你在想我們應該怎麼做,如果地球上有災難,我們怎樣才能生存,行動比語言更具說服力,我們應該共同行動創造一個為我們改善生活環境。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我們的第一任主席毛澤東!然而,你知道他背後有這樣的歷史:他的一件睡衣已經穿了20年,並且已經修補了73個補丁;一條毛巾修補了70多件;一雙拖鞋已經穿了20多年。即使是偉大的領導者也可以做到。我們怎能不呢?

  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用過的作業,背面也可以用作草稿紙;米飯的水可以澆水,洗完後的水可以用來擺錘子;成品飲料瓶也可製成各種裝飾品;一些不同顏料的瓶子可以作為彩色紙放在管子上,既美觀又節省資源。

  勤奮和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同學們,因為我們還處於蓬勃發展的時期,為了給地球提供更多的資源,讓我們攜手並進,從一點點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杜絕鋪張浪費和浪費,並將它們儲存在一起。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為大家作國旗下講話,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想隨便問同學們幾個生活上的問題:當你和家人去逛商場,看見你喜歡的鞋在打折,而你這時並不缺鞋穿,你會怎麼做?當你在運動場上大汗淋漓,面對眾多飲料新產品,你是不是毫不猶豫地挑上一大堆?當你的文具已足夠滿足你的需求,你是不是還在與人攀比,追求新奇、時尚?你每年用幾個書包?你房間裡的高檔玩具多久增加一次?這些問題似乎在平時並不困擾我們,可是仔細想一想,這些都是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不應該有的奢侈浪費和攀比現象。我要對具有這些行為習慣的同學說:從小養成勤儉、樸素的生活習慣能促成人們各方面的成功,奢侈則會導致失敗。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勤儉,以勤儉為榮,以浪費為恥。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有作為的人都具有勤儉的美德,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勤勞節儉的故事不勝列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一生為百姓造福,做了許多好事,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三餐粗茶淡飯,從不浪費;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艱苦奮鬥四十餘年,功勳卓著,但他終生廉潔,不求厚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他們雖身居高位,但從不講排場,不擺闊氣,始終保持勤儉的優良傳統,為我們樹立了革命領袖的光輝榜樣。外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去開會時身穿洗得發白的工作服,引起旁人側目,比起她身邊那些追求時髦的女郎,又有誰會想到她就是鐳的發現者,是對人類科學作出卓越貢獻的最偉大的人呢?

  一個國家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淡薄可以明志,玩物可以喪志。勤以勵志,儉以養德。這些都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清朝的八旗子弟就是丟掉了勤儉的傳統,從而葬送了清王朝。一個王朝衰敗的殘酷現實難道還不能警醒世人:奢華浪費必然導致失敗!難道我們還意識不到勤儉這個優良傳統應該成為每朝每代,每個後人應該傳承的一種文明和美德嗎?

  “勤如搖錢樹,儉如聚寶盆。勤勞又節儉,富裕長萬年。”歷史已邁向二十一世紀,勤儉的傳家寶仍需代代相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養成勤儉的好習慣,關鍵在於從小培養,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近來我們不斷看到校園裡有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同學把吃剩的點心、不合口味的麵包隨意丟棄;

  教室後面常常有喝剩的飲料無人認領;

  講臺上、專用教室裡常常有人揀到成套的美術、手工用具;

  失物招領處的沒有主人的東西在與日俱增。我們每個同學不妨都想一想,你珍惜這些用父母血汗錢換來的物品嗎?如果勤儉、樸素是一張滿分為100的卷子,你能考幾分呢?

  社會每天都在進步,生活條件都不再象舊社會那麼簡陋,並不是說要大家再穿上有補丁的衣服,啃樹皮挖草根,而是在個人生活上不挑吃穿,不亂花零用錢,不擺闊氣,不圖虛榮,不搞攀比,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經濟條件的高要求,要節約糧食,愛惜學習和生活用品,要與同學比勤勞,比節儉,比學習,比成才,比將來誰對集體、對社會的貢獻大,做一個品德高尚、智力均衡、體魄強健、情趣高雅、勤勞樸實的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今天就開始吧,和勤儉交朋友,讓他成為你舉手投足的好習慣,你會發現你越來越成為一個大方的人,熱愛生活的人和受人尊重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