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書香共同成長演講稿

品味書香共同成長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有這樣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讀書,我的演講題目是《品味書香 共同成長》,品味書香 共同成長演講稿。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一書中曾說過“教師獲得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教育家鄭傑更是斷言“一個教師的閱讀史就是他的成長史”。可見,讀書對於一名教師而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一、品味書香,淨化靈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是極高的評價,也是極高的要求;教師要塑造好學生的靈魂,首先要不斷地淨化、充實、提升自己的靈魂。坦白地說,選擇教師這一崇高職業時,誰都不會願自己的人生像白開水一樣淡然無味,像白紙一樣平淡無彩。但是“緊張的早晨,繁忙的白天,不眠的夜晚,再加上疲倦的週末。”這樣的生活更多是讓年輕的我們感到厭倦。“馬行軟地易失蹄,人貪安逸易失志”,不,不行,我不願真的束手被同化,我想真正去了解教育、去走近學生、去體會職業樂趣!態度決定一切,我不能改變環境,但我真的能改變自己!年輕的我,開始沉溺書中,品味書香。

  讀展現不同時代文化思想的中外經典名著;讀讓自己清醒並自豪的教育經典《學記》;讀讓你跳出教育的思想之作《學會生存》;(5)讀蘇霍姆林斯基把教育當作生命的智慧的《給教師的建議》;讀陶行知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國教育的《中國教育改造》;讀肖川充滿激情和思想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生活中亦有大學問的《南懷瑾選集》(十卷)……

  正是這些經典,讓我瞭解自己的淺薄、空虛,讓我理解文字的永恆、影象的空靈、冥想的深邃;正是這些經典,讓我瞭解大師的靈動、智慧,讓我在糊塗時、浮躁時,有書作鏡,淨化靈魂,辨清方向,關於學習的演講稿《品味書香 共同成長演講稿》。

  金庸所言“只要有書讀,做人就幸福”,真對!

  二、汲養專業,敢於創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要做生活的強者,要成為工作上的強者,就必須有爭強的銳氣、好勝的.雄心,因為只有爭強者才能吃別人不願吃的苦,花別人不願花的時間,用別人不願用的工夫。實驗小學青年教師居多,有一種爭先恐後的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性好強的我不甘示弱。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我忘情於數學名師的課例閱讀上,熔化在那一篇篇理性的思考和生動的場景中。走近張齊華,我感受數學思想的魅力;走近劉松,我品味課堂幽默;走近劉德武,我學會資源整合;走近徐斌,走近許衛兵……另外,我還選擇了張奠宙的數學史話,選擇了華應龍的個性備課;選擇了曹培英的計算教學;選擇了張丹的“課改研究”,更用胡松林教授的《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引導自己掌握數學教學的真義。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讀書讓我不斷完善自我魅力,讓我能擁有更厚實的文化底蘊去支撐教學,更讓我有機會不斷汲取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神營養,並把這種營養轉化為自己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近年來我執教的課先後獲萊陽市級、煙臺市級及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還入選萊陽市青年助推工程人選,並多次主講市級公開課,相信這些榮譽的獲得不僅是對年輕的我的褒獎,更是對我堅持讀書的肯定!

  溝潭之水,凝滯沉悶,飛瀑之流,奮迅高亢,我願堅持!

  三、我寫我“思”,勤於筆耕

  “教學做合一”(陶行知語),現實中我喜歡用“寫”代替“做”,因為寫包容、促進其它二個方面。寫不能不涉及教;寫是思想積蓄和學習積累的傾吐,包含了學和思;寫是做的產物,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提出的觀點與建議。當然要寫出來,需要一定文字功夫、理論水平和組織材料的能力。許多人沒有跨過去,為什麼?是缺乏意識?還是缺少吃苦努力的精神?其實只要堅持誰都行!

  多年來,我積極訂閱教學報刊,並先後堅持做了近萬字的讀書筆記,切實完善第一手資料。此外,依託學校“螢火蟲讀書協會”的成立,我建立自己的部落格空間,並累計上傳了一百多篇原創文章,深受博友喜愛贊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