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精選6篇)

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精選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保不齊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為了儘可能減小事故造成的不良影響,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應急預案。應急預案要怎麼編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1

  學校衛生和飲食安全是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而保障學校的衛生和飲食安全則是其中的基礎。作為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監測學生健康狀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衛生條件;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為了保障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保證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特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組

  組長:校長(楊麗華)

  副組長:、趙修忠

  成員:政教主任班主任德育教師

  二、工作職責

  領導學校食品、衛生工作,處理學校食品衛生突發事故。把食堂食品衛生工作當作學校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抓好落實。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明確職責,保障師生健康;及時逐級上報資訊,檢查落實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三、工作要求

  1、認真搞好校園的環境衛生和綠化工作,保持整潔、幽靜、良好的校園環境,建立衛生掃除制度。

  2、按規定開設健康教育課,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3、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制度,每年對學生進行體格檢查,建立學生健康狀況檔案。

  4、教育學生不隨便吃零食,培養學生良好的食品衛生習慣。

  5、食堂工作人員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髮,勤洗衣服。食堂工作人員要經過培訓,每年體檢一次並取得健康合格證方可上崗。

  6、食堂食物專人管理,專庫存放,建標立卡。嚴把食物採購關,認真落實伙食管理程式,填寫伙食流程表,堅持飯菜留樣。食堂禁止出售變質食品、四季豆、野生菌和涼拌菜。加強對飲用水的管理,堅決杜絕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7、保持食堂衛生。食堂用的各種炊具、用具、桌、櫃、地面等要時時清掃,做到乾淨整潔,無蠅蚊、蟑螂等。學生餐具要按要求消毒。

  四、食物中毒應急反應

  1、認真落實“三查”制度,德育教師或班主任如發現學生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向學校領導反映,及時採取果斷措施進行處理。

  2、建立食品衛生突發事件應急領導組,校長任組長。

  3、及時報告。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發生後及時向學校校長報告,並報教育局備案。在事故處理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定時報告制度。

  4、救援措施。一旦發生事故,由校長負責救援指揮。應當機立斷,以人為本採取果斷措施,安排教職工各就各位組織救援行動。同時要摸清情況,如果是群體發病的還應徹底排查發病人員,並建立動態名冊,防止遺漏。

  5、醫療救援。學校發生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立即向就近醫療機構發出醫療救援,並撥打“ 120”醫療搶救電話。要想盡一切辦法及時將發病人員送到醫院搶救,並主動向醫療人員報告情況。

  6、聯絡家長。學校發生事故,應及時與發病學生家長取得聯絡,如實說明發病情況,不盲目猜測。要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安撫,防止過激行為發生。耐心解答家長提出的問題,盡力為家長做好服務工作。

  7、病源保護。學校發生事故後,應立即封存食物樣品,保護好現場,以便有關部門現場進行調查、核實、取證、取樣。

  8、人員排程。事故應急處理人員由領導組組長統一排程,應急人員要聽從指揮,確保到位,落實職責。

  9、保障廣大師生及家長在事故發生和處理過程中的知情權,並根據情況定時向上級部門彙報,不瞞報、不謊報,對一些謠傳要及時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10、協調各方力量做好學校穩定工作,保障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五、事故責任追究

  1、對導致事故起因的相關責任要嚴肅追究。

  2、對事故瞞報、謊報和不及時上報的行為進行嚴肅追究。

  3、對在事故處理中的翫忽職守、推諉扯皮等影響應急方案順利實施的行為進行嚴肅追究。

  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為健全食品安全事件應對機制,市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實施新修訂的《寶雞市食品安全事件應急預案》,推動食品安全工作關口前移,最大限度地控制、減少和消除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

  新修訂的《預案》分6大部分,37項具體內容。按照危害程度將食品安全事件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並規定了應急指揮體系及責任、監測預警、應急響應和保障等具體內容和要求,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鏈全過程,為依法組織查處食品安全事故提供了依據。《預案》擴充套件了應急處置範疇,補充了食品安全輿情監測及輿情事件處置程式,將單一的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擴充套件為涉及食品生產、流通、餐飲各環節的食品安全輿情事件處置。在國家事故分級基礎上,將事件級別劃分為“級別食品安全事件”和“非級別食品安全事件”,提高了操作性。

  同時,《預案》對食品安全事故報告主體和時限進行了明確,要求食品生產經營者發現其生產經營的食品,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眾健康損害的情況和資訊,以及發生可能與食品有關的急性群體性健康損害的單位,必須在30分鐘內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食品安全事件重要情況或者應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追究有關責任單位或責任人的責任。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應急科工作人員付昇平說:“《預案》的建立,就是應對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建立有效的執行機制,包括機構、人員、怎麼處置和辦法,最大限度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社會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一、食品衛生安全關係到廣大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和企業的生死存亡,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餐飲消費環節突發事故的危害,為提高保障本企業食品衛生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本企業實際,制訂該預案。

  二、成立食品衛生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處置小組,負責本企業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組織、協調和相關責任的處理工作: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以上相關成員對各相關部門負責,並在組長領導下密切協作。

  三、工作要求與工作職責: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部門成員要以按照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指導原則,認真做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確保消費者生命健康安全,維護消費者切身利益。

  2、制定方案,提高應急能力。制定本農莊食品安全突發事件預防和應急處理預案,各部門成員結合實際,按照《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熟悉掌握分級報告、人員救助、原因分析、責任追究等應急處置的具體工作,提高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3、工作職責與應急措施:組長負責召集組織協調成員對突發事件的預防、控制、應急處置,保持與衛生管理部門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密切溝通與聯絡。一旦發生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相關成員必須立即報組長,根據突發事件等級由組長報縣衛生局以及縣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同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請求政府應急機構實施應急增援。

  四、應急措施:

  1、加強日常監測,根據就餐規律,密切注意就餐人員狀況,如出現就餐人員出現異常,相關人員應第一時間報告組長。

  2、接報後應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可能引發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根據實際情況相關成員按其分工,佈置任務,在最短時間內按預定方案執行。

  3、發生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並注意食品及相關原材料、餐飲用具的留樣工作。

  4、可使用緊急催吐方法儘快排除毒物,如使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催吐,同時做好嘔吐物留樣待查。

  5、儘快將中毒病人送往就近醫院診治,並報衛生部門。

  6、事後應根據衛生監督部門的指導對場所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3

  一、目的

  建立應急狀況的識別和響應機制,確定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潛在事故和緊急情況,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做出有效響應,防止和消除可能發生的食品安全隱患。

  二、適用範圍

  適用於本廠生產活動中發生火災、汛情、停水、停電、停汽和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新增劑、故意投毒等可能影響食品安全的突發事件的應急準備和響應。

  三、職責

  (一)辦公室負責協調發生緊急情況的應急準備和響應方案的實施;負責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員、車輛的調配,撥打119、110、120求助電話等協助工作。負責每年組織開展應急演練。

  (二)質檢部負責對在火災、汛情、停水、停電、鍋爐故障停汽等事故中受到影響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檢驗;負責對發生超範圍超量使用新增劑、故意投毒等相關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檢驗。

  (三)生產部負責發生緊急情況時生產計劃調整及原料、半成品、成品應急處置工作,統一指揮未明確規定應急措施的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

  (四)裝置部負責發生火災、汛情、停水、停電、停汽等情況中裝置設施的應急準備、響應及其預防和處置工作,負責全廠消防設施配備工作。

  四、內容

  (一)火災應急準備及響應。

  1.應急準備:辦公室負責每年定期對員工進行消防安全培訓,每年11月9日組織員工開展滅火和疏散演練;按消防安全法規要求配置滅火裝置。

  2.當發生火情時,當班領導立即指揮現場人員就近取滅火器對著火點進行控制,防止火勢快速蔓延。火災初起階段的撲救要做到及時、快速。同時派人通知車間、樓層內其他人員就近向外疏散,儘快撤離,避免造成人員傷亡。

  3.在展開自救的同時,當班領導派人報告辦公室,通知配電室斷電,同時派人準備相關醫務用品趕赴現場,對受傷人員進行救護;並根據傷勢情況,及時撥打120醫療救護電話。

  4.辦公室接報後立即調動並組織有關人員參加撲救,用水槍壓制火勢,組織人員將燃燒區域周圍易燃易爆物品及時移到安全地點隔離火源,防止爆炸和火情擴大。在保障人員安全的情況下將燃燒區域的貴重財物移走,以減少損失。

  5.當火勢較大不能及時撲滅時,及時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並派人到路口接應消防車,並組織力量防止火勢的蔓延。

  6.發生事故的部門或車間負責對失火的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進行隔離、標識,由質檢部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

  (二)防汛應急準備及響應。

  1.應急準備:每年雨季來臨前,裝置部負責組織清理下水道,確保排水暢通,檢查車間、庫房、辦公室及其他建築屋頂並補漏。

  2.當發生汛情時,當班領導立即指揮現場人員搶救物資,堵漏點,對漏水點進行控制,防止汛情擴大,同時派人通知辦公室。

  3.辦公室負責通知有關部門做好應急和醫務準備並及時趕往現場參加防汛搶救工作。

  4.防汛現場出現大面積積水及電路故障時,裝置部負責組織人員及時排水並排除供電故障。防汛搶救過程中對受傷人員要及時進行救護,並根據傷勢情況,撥打120醫療救護電話。

  (三)停電、停水、停汽應急準備及響應。

  1.應急準備:裝置部負責定期檢查電房、供水房及鍋爐裝置,確保裝置執行正常,平時加強與供電、供水部門的聯絡,提前掌握停電、停水資訊。

  2.裝置部接到供電局、自來水公司的停電、停水通知後及時做好應急工作並通知生產部做好調整生產計劃和安排工作。

  3.當發生臨時停電、停水、鍋爐故障停汽事故時,裝置部及時組織人員排查事故原因,準確判斷,採取果斷措施進行處理,防止事故波及面擴大,減少財產損失。

  4.生產車間組織人員將領用的原輔料擺放整齊進行標識,對已拆封的原輔料進行封口後標識。對已溶解的原輔料將溶液加蓋或密封儲存以防汙染。

  5.生產部對停電、停水、鍋爐故障停汽事故引起的質量問題及時上報質檢部,並對事故期間的半成品、成品進行隔離、標識。由質檢部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方可使用或進入下道工序。

  (四)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新增劑應急準備及響應。

  1.應急準備:質檢部加強食品新增劑使用培訓,讓相關人員清楚食品新增劑使用範圍及使用量,食品新增劑使用實施“五專”管理。

  2.當發生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新增劑時,當班品控員立即指揮現場生產人員停止作業,防止事態擴大,同時報告質檢部及生產部。

  3.質檢部、生產部接到報告以後立即趕往現場進行處理,對於已經發生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新增劑的物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估並做如下處理:

  1)已經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新增劑的原料或半成品,對物料進行二次調配修正使之符合質量標準要求後方可用於生產,對於不能簡單的經過二次調配用於生產的物料報主管副廠長批准後進行報廢處理;

  2)已經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新增劑的成品,追溯所有批次並對產品進行隔離,報主管副廠長批准後進行報廢處理;

  (五)故意投毒應急準備及響應。

  1.應急準備:辦公室加強對進入廠區外來人員的管理,做好登記,禁止不明身份人員進入廠區。辦公室負責加強對員工職業道德教育培訓,提高員工食品安全意識,及時解決勞資糾紛。裝置部負責加強生產關鍵崗位監控裝置的配備。

  2.當發現投毒事件時,當班品控員立即指揮現場生產人員停止作業,防止事態擴大,同時報告廠長、質檢部及生產部,情況嚴重的應報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公安部門。

  3.質檢部、生產部接到報告以後立即趕往現場進行處理,確定投毒產品範圍,對於投毒事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做如下處理:

  1)對已受投毒汙染的原料及半成品報廠長批准後進行封存、隔離、標識,待調查後處理。

  2)已經生產的產品,追溯所有批次產品並報廠長批准後對所有產品進行封存、隔離、標識,待調查後處理。

  3)如果產品已經流入市場,立即按照《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及《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管理制度》執行,並報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

  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4

  1、目的

  為了防止因操作體系不健全或其他因素,給生產和產品帶來的不安全隱患,為保證本公司信譽,同時能有效快速和全面的進入應急調查程式,使損失降低到最低點,保護生產正常進行,也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達到顧客滿意,特制定以下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2、適用範圍

  適用於本公司所有生產過程及生產的產品。

  3、職責

  3.1副廠長任產品安全小組組長,負責產品安全應急的全面工作。

  3.2安全小組成員職責詳見《產品安全小組成員》中職責。

  4、工作程式

  4.1啟動產品安全應急程式

  4.1.1在未經副廠長同意並授權的情況下,任何部門均不得啟動產品安全應急計劃。如果產品的安全程式是由政府部門或其他原因啟動的,則需要立即將該情況報告給廠長。

  4.3由產品安全小組組長制定了一份產品安全小組聯絡表中包括:姓名、職務、聯絡電話、職責。

  5、對生產中突法事故處理

  5.1突發事件的報告,任何小組和個人有權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突發事件。在獲得有關突發事件資訊時,應立即向公司安全應急小組報告,重大突發事件,需在1小時內上報,不得隱瞞、緩報和謊報。

  5.2 應急小組成員,在接到突發事件的資訊或報告後,應立即進行情況調查、分析和彙總,在規定時間內上報副廠長。

  5.3 根據突發事件的發展態勢,應急報告分為初次報告、動態報告和總結報告。

  初次報告內容:根據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及面、潛在影響、發展趨勢分析、擬採取的措施等。

  動態報告內容:根據突發事件的發展趨勢,及時報告突發事件的發展、變化以及採取的應對或處理措施。

  總結報告內容:根據突發事件的因果分析和應對措施的處置結果,對今後類似突發事件的防範和建議等。

  5.4後期處置,調查與評估一週內,各相關責任人要向公司領導小組提出書面總結報告。總結報告應包括下列基本內容:事故原因、發生過程及造成的後果(包人員,產品等的傷亡、經濟損失)分析、評價,採取的主要應急響應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經驗教訓等。公司領導小組要對事故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和存在的關鍵,提出改進意見,進一步做好應急工作。

  5.5獎勵與責任追究,對參加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小組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處置工作有失職、瀆職等行為或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情況的有關責任人,要依規章制度給予處分。

  6、召回及不安全產品

  6.1召回,是指食品按照規定程式,對由其生產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類別的不安全食品,透過換貨、退貨、補充或修正消費說明等方式,及時消除或減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動。

  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證據證明對人體健康已經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

  (一)已經誘發食品汙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

  (二)可能引發食品汙染、食源性疾病或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含有對特定人群可能引發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標籤和說明書上未予以標識,或標識不全、不明確的食品;

  (四)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6.1.1如果顧客反應某一類產品具有以上食品安全危害,公司則將該批次所有產品定為可疑產品。對與出現類似產品的地區或者個人有權及時向領導彙報。

  6.1.2對於顧客的退貨產品由應急小組組長召集小組成員會議,分析召回原因,確定召回的產品類別(名稱、編號、生產日期等)及召回數量。

  6.1.3可疑產品到公司後,由負責接收的應急小組成員根據發貨記錄確認產品與之是否相符。

  6.2對於自查出的不合格且已發到客戶手中的產品

  6.2.1在發現不合格品的第一時間由負責銷售業務的應急小組成員根據產品召回聯絡表通知客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進一步擴散。

  6.2.2向客戶解釋清楚召回原因,並與客戶協商召回數量。

  6.2.3同6.1.2.

  6.3可疑產品到公司後,由質檢部監督,成品倉庫接收。接收後的產品用庫存商品保管卡標明“不合格”,“待檢”,“待處理”標識後放置在成品倉庫不合格品(可疑產品)存放區,在未經公司及質檢部的同意下不可出庫放行。

  6.4處理召回產品的規程,對產品進行重新分類,降級或廢棄處理。

  6.4.1查明退貨原因,進行處理。

  6.4.2由於原輔料、新增劑所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物流部通知供方,並在清除問題前停止其供應原料。

  6.4.3由於包裝物料造成的不合格品:由物流部通知供方,並限期整改, 整改末確認前,停止其供應包裝。

  6.4.4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所造成的不合格品,通知車間負責人,限期作出糾正措施,追查責任人。

  6.5必要時產品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即通知質量監督部門。

  6.5.1消費者投訴、食源性疾病事故、食品汙染事故。

  6.5.2通知的內容如下:

  6.5.3召回的原因

  6.5.4召回的類別:名稱、編號和生產日期等。

  6.5.5與召回有關的數量(被召回的食品當初在公司的擁有數量,在召回時產品的數量分佈情況,被召回產品在公司的剩餘量。)

  6.5.6被召回產品的區域分佈:按銷售地點、城市、州,如果是出口的按出口國別列明批發商或零售商的名稱和地址

  6.5.7.分析總結

  產品召回措施完成後,由質量部會同相關部門對根本原因進行分析,以確定須採取哪些糾正及預防措施,並將分析結果記錄備案,完成召回事故總結表,報小組審批,執行相應的措施。

  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5

  按照上級有關部門關於學校突發事件“沉著應付、措施果斷、快速反應、高效處置”的總體要求。在認真做好學校食品進貨、加工、消毒、留樣等工作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防止食物引起的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建立食品中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校醫

  食品中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食堂食品衛生進行監督管理,負責對學校衛生安全工作進行考核。統一指揮食品中毒事件處理工作,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求援,控制事態發展,並做好善後處理工作,落實整改措施,儘快恢復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二、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宣傳普及有關的食品衛生知識,減少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三、食品中毒的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項食品衛生管理規章制度,並認真落實到位。

  2、進一步加強食堂衛生管理。嚴把索證關、驗收關、消毒關。加強索證管理,凡供應食品,必須索證,加強環節管理,注重提高環節管理質量;加強餐具管理,嚴格清洗消毒程式。

  3、對食堂工作人員開展經常性的教育。重點進行食品衛生法制教育培訓,提高食堂工作人員衛生意識和法制意識,做到持證上崗。

  4、重視食堂的環境衛生和食堂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並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體檢,發現有不適合從事食品工作的人員,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5、控制細菌的汙染,按照食品分類低溫貯藏的衛生要求貯藏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四、食品中毒的應急處理:

  對食物中毒人員,症狀屬輕微的,應及時就地聯絡醫院醫生對發病人員進行應急的對症救治,做好病症記錄並完好儲存病人的吐瀉物。中毒嚴重者,應及時送至就近的醫院,並攜帶詳細的病案記錄,學校及時調配車輛,以最短的時間送至醫院救治,必要時傳呼120將患者緊急送醫院救治。

  五、協調調查,採取相應措施:

  中毒事件發生後,學校主動、及時向中毒人員瞭解就餐人數、所食食品、發病人數出現的症狀,現場檢查就餐場所的衛生狀況,衛生許可證及從業人員健康證的辦理情況,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現場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來源,對病人的嘔吐物及可疑食品進行取樣,送上級疫檢部門檢驗。

  六、食品中毒事件的總結報告:

  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後,應對事件的發生經過後果,自覺查詢工作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與完善,強化管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做出書面報告。

  餐廳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6

  為了保障我校廣大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條例》及相關規定,以便及時、正確、高效地處置可能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把中毒事件造成的損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校食品中毒應急預案。

  一、建立食品中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食品中毒應急處置領導小組負責對食堂食品衛生進行監督管理;負責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進行考核。統一指揮食品中毒事件處理工作,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救援,控制事態發展;並做好善後處理工作,落實整改措施,儘快恢復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二、廣泛開展預防食物中毒宣傳教育

  廣泛深入地開展預防食物中毒的宣傳,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

  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宣傳普及有關的食品衛生知識,減少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三、食品中毒的預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項食品衛生管理規章制度,並認真落實到位。

  2、進一步加強食堂衛生管理。嚴把索證關、驗收關、消毒關。加強索證管理,凡大宗物品,必須索證;加強環節管理,注重提高環節管理質量;加強餐具管理,嚴格清洗消毒程式。

  3、實行銷售食物48小時留樣、登記制度。

  4、對食堂工作人員開展經常性的教育。重點進行食品衛生法制教育培訓,提高食堂工作人員的衛生意識和法制意識,做到持證上崗。

  5、重視食堂的環境衛生和食堂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並定期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體檢,發現有不適合從事食品工作的人員,應及時調離食堂。

  6、控制細菌的汙染,按照食品分類低溫保藏的衛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

  四、食品中毒的應急處理

  對食物中毒人員,症狀屬較輕微的,校醫務室應就地組織力量及時對發病人員進行應急的對症救治。做好病狀紀錄並完好留存病人的吐瀉物。中毒嚴重者,應及時轉到就近的醫院,並攜帶詳細的病案記錄。校辦公室應及時調配車輛,以最短時間送至醫院救治,必要時傳呼120救護車將患者緊急運送醫院救治。

  五、協助調查,採取相應措施

  中毒事件發生後,校醫務室要主動協助衛生監督人員及時向中毒人員瞭解就餐場所、就餐人數、所食食品、發病人數及所出現的症狀,現場檢查就餐場所的衛生狀況,衛生許可證及從業人員健康證的辦理情況,分析中毒原因及可能造成中毒的食品,封存現場及可疑食品,追查食品及原料的來源,追繳售出的可疑食品,對病人的吐瀉物及可疑食品進行取樣,送上級疫檢部門檢驗。

  校總務處、保衛科應立即派員進行現場秩序的維持,調查情況,分析是否有人為投毒的可能,控制可疑人員,必要時報請公安部門介入並對中毒現場進行隔離和戒嚴。同時嚴格稽核進貨渠道,對可疑食品的供貨方、渠道縝密進行排查。對不能排除飲用水的因素造成的食物中毒,校總務處應立即停止供水,留樣等待檢測。

  六、食品中毒事件的總結報告

  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後,應對事件的發生經過後果,自覺查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與完善、強化管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作出書面報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