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跟制度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絡,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制度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集體備課制度,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集體備課制度1

  “集體備課”就是利用集體的智慧與知識,集思廣益,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透過教學資訊的交流與互補,在課前對教材、對學生、對教法、對學法、對課程資源等進行充分的準備與整合,以及課後對上課情況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進策略,從而達到共同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備課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集體備課是教師掌握教學規律,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業務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必須強化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效應。為了發揮集體智慧,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使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儘快得到提高,要求每個備課組必須認真進行集體備課.現將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規定如下:

  一、“集體備課”的分組。

  “集體備課”的分組原則是按校本課題分組,這樣就能夠備課及研究內容的相近而做到有的放矢,全體老師分為四個組:

  文科、理科分別分為高、低兩個年級組。

  二、“集體備課”的原則。

  堅持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

  “集體備課”的內容在前一次集體備課中就要落實下來。“集體備課”的內容主要是對即將上的課的準備,這種準備可以有以下六個方面:

  1、研究教材: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的規定,認真鑽研教材。全面掌握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及其結構;明確所教章節的內容在本學科及該專業培養中所處的地位;瞭解本章節的內容與其他章節以及其他學科之間的關係。然後確定本章節在講課時的深度、廣度及講授範圍,突出重點,注意難點,力求少而精。

  2、研究學生:備課時應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年齡、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還應備好學生上課時可能會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到“胸有成竹”。

  3、研究教法:第一、選擇教學方法時,在考慮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兼顧各個方面,所選擇的教法要富有教學哲理,能隨機應變。第二、要有創新意識。教師講課的方式要有“新意”,要在“新”、“奇”上下功夫。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不斷創設學習情境,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給予學生寬闊的思維空間。第三、教師的語言要生動、有趣,富有鼓動性。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有賴於教師富有鼓動性的教學語言。

  4、研究學法:根據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透過不同的學法及不同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自學自悟、討論交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不懂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5、努力開發與利用有關課程資源: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我們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積極開發與利用各種與課程與課堂有關的資源為課堂教學所用為學生學習所用。

  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佈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6、課後對上課情況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進策略。

  每個集體備課小組的每一次集體備課應該有一位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應該在前一次集體備課中就落實下來。中心發言人提出自己的備課意見後大家各抒己見。

  三、“集體備課”的活動要求。

  1 、集體備課實行簽到抽。各教師要按照規定的時間,按時到達指定的地點,進行集體備課,不得遲到或缺席。若因特殊情況,確實不能進行集體備課,必須提前到教導處請假,並安排好補備時間。備課組成員若因事不能參加集體備課,則必須先向組長請假,再到教導處請假。

  2、集體備課期間,參加集體備課的教師要認真履行職責,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不做與集體備課無關的事情,保證集體備課的質量。

  3、集體備課結束前,備課組長要將下次集體備課的內容和中心發言人確定好,以便提前作好準備。

  4、集體備課時,備課組長要認真做好記錄(或委託組員做好記錄)。備課後由各組長妥善保管,期末交教導處存檔。

小學集體備課制度2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與保證,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也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要求,進一步規範教師的教學行為,不斷深化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特制定埭頭小學集體備課制度。

  一、集體備課的基本原則:

  1、實效性原則:研究教學理念的把握、教材的理解、重點與難點的突破、教學方法的選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實際問題;

  2、全體性原則:人人參與,真誠合作,資源共享;

  3、研討性原則:圍繞主題,深入研究,積極討論;

  4、經常性原則:每兩週至少活動一次,並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日常性研討,將定時、定地點、定人員、定內容的專題式研討與日常性交流研討結合起來。

  5、互補性原則:取長補短,集個人智慧於一體,把集體智慧化為個人的教學行為。

  二、集體備課的基本過程:

  1、個人自備。同一備課組內的教師都要在集體備課前,認真鑽研《課程標準》、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反思教學實踐,發現教學問題,提出改進意見,並且寫出教學簡案,為討論交流做好準備。教研組長至少提前一週將任務佈置給組內教師。

  2、集體研討。由教研組長組織,重點將組內教師發現的問題進行彙集、歸類、篩選,確定本次備課研討的中心問題,依託教師群體智慧研討解決問題的方案,並且交流各自的教學簡案,講解設計意圖,達成共識。

  3、完成教學預案。在集體研討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各任課教師既要吸收別人設計的長處,又要根據班級水平、學生差異、自身風格完成教學預案,做到共性和個性相結合。

  4、教後反思。施教後對教學預案進行反思,總結得失,並且養成寫教學後記(或教學反思)的習慣。教學後記(或教學反思)要有針對性,做到言之有物。備課組(或教研組)安排時間交流教學反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開展進一步的.討論,尋找解決辦法,為進一步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和課堂教學水平打下基礎。

  三、集體備課的具體要求:

  1、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開展每次活動。

  嚴格執行集體備課制度,按照固定的進間、地點進行活動,教研組長做好考勤記錄。以學科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

  2、強化集體備課的研究性。

  各教研組要充分發揮研究功能,加強對教學設計實施的研究,不斷拓寬教研組的研究領域,拓展研究方式,使備課與教研融為一體,在備課中滲透教研,透過教研來促進備課,使每一次備課活動都成為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重要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

  3、突出教案設計的實用性。

  教案作為備課結果的呈現方式之一,原則上沒有形式的規定,但必要的內容不可少,如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方法等,要重在實用,對新教師和骨幹教師應提出教案設計不同的要求。教案中可以改、塗、勾、畫,鼓勵教師個性化備課,提倡在教案中(展)體現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教學思想、教學特色。

  4、激發教師參與的積極性。

  教師參與的積極性是保證集體備課取得效果的先決條件,是組織好集體備課的重要保障。要營造好學習氛圍,鼓勵教師把學習滲透在工作中,融合在備課的過程中,在備課中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

  四、集體備課的檢評:

  1、把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放在備課檢評的首位,把“書寫教案”與“備課”區別開來。檢查教師的備課,重在檢查教師在課前是否進行了充分的知識準備、方法準備、教具準備、學情準備等,不能僅以教案書寫的工整程度、字數的多少、專案的齊全與否等作為評價的標準。

  2、加強對備課的過程管理。學校教導處分月組織各教研組長對老師們的備課筆記(包括集體備課材料)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及時記錄各條建議,幫助教師修改完善,不斷提高備課水平。

  3、對教師備課的檢查還要與平常的聽課相結合,以不斷了解和檢查教師備課的質量與效果,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備好課和上好課。

  五、具體課時教案的設計要求:

  1、每位教師必須提前至少一週備好教案,其他老師應結合自身教學和學生特點進行熟悉思考,並作適當修改調整,使之適合於自已的教學風格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

  2、教案撰寫應結合學生、教師、教材等因素,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靈活選擇教學用具和教學方法,清晰展現教學過程;對可能出現的情況儘量作一些預設;

  3、教學後記字數不作規定,應儘量務實;

  4、設計教案時應對板書設計進行一定規劃;

  5、在課時教案中體現課堂作業的安排佈置。

  6、堅決杜絕照抄教案和不作思考的“拿來主義”;

  7、教案書寫字跡工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