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精選6篇)

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精選6篇)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那麼擬定製度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1

  為增強學校新冠肺炎疾病預控,有效預防疾病在校內傳播,保障學生身體健康,特制定疫情防控學生復課證明查驗制度。

  一、屬於高風險人群和中風險人群的學生均暫不返校。待學生轉為低風險人群后方可返校。嚴禁學生帶病返校。

  二、返校復課學生在校期間有發熱、咳嗽等與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感染症狀,立即停課觀察,並按照《山東外事職業大學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熱患者應急處置方案》進行處置。

  三、居家學生和在校學生病癒或隔離期滿後,須持醫院病癒證明或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出具的解除隔離證明到學校學生處複核確認登記。經複查後,出具學校復學查驗證明,學生憑學校復學查驗證明到學院報到,學院憑學生處開具的復課證明,安排學生進班上課。

  四、各學院對學生的復課要嚴格把關,並記錄其復課時間。

  五、學生不經批准擅自進校或者學院擅自安排沒有相關證明的學生進班上課造成後果要追究責任。對學生隱瞞病情,或學院發現學生患病不主動上報的,學校將嚴肅處理。

  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2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確保學校春季開學工作平穩有序,根據上級有關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要求和《20xx年xx市春季開學學生公寓管理與疫情防控實施細則》,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細則,請各處室、年級組、教研組結合自身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一、學生管理

  1.嚴格執行學校制定的學生公寓各項管理制度。

  2.疫情管控期間,外來人員(含家長)不得進入學校。

  3.所有寄宿生必須佩戴好口罩方可進入寢室。

  4.毛巾實行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被褥一人一套,並定期進行清洗,勤曬衣被,自備紙巾上學。

  5.使用過的口罩用密封袋或保鮮袋密封后,投入寢室配置的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

  6.進入寢室前先洗手,保持寢室環境清潔、衛生。

  7.不串寢室,不邀請非寄宿生或其他寢室同學進寢室。

  8.禁止校外就餐,禁止叫外賣,禁止將盒飯、小吃帶入寢室。

  9.如有不適,第一時間報告生活老師。

  二、宿舍門衛、生活老師管理

  1.宿舍門衛、生活老師須經流行病學檢查合格後,方可上崗。

  2.綜合學校疫情排查情況,進一步核實確認寄宿學生名單,掌握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建立學生健康臺賬。

  3.在落實晨午檢制度、因病追蹤制度的基礎上,每天對寄宿學生進行回寢晚檢,瞭解學生健康狀況。

  4.按規定做好疫情收集,落實“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發現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報告值班校醫。發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症狀學生,立即安排隔離,並啟動應急預案。

  5.利用廣播、宣傳欄、電子屏等做好健康教育,安排部署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學生會議和集體活動。

  6.按規定做好學生公寓和公共區域清洗、消毒、通風等工作。消毒操作前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帽子,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乳膠手套,長筒膠鞋等。消毒工作完畢,一次性口罩帽子噴灑消毒劑,充分溼潤後放入垃圾筒,其它可重複使用的防護用品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和水比例為1:100)浸泡30分鐘後再清洗,乾燥後備用。

  7.保持手的衛生。每次工作完畢,立即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的水下洗手或用75%醫用酒精擦拭雙手1-3分鐘。

  8.服從學校安排,自覺做好體溫檢測和個人防護。

  9.堅守工作崗位,不隨意離崗、脫崗。

  三、公寓管理

  在開學前對學生寢室、公共區域清掃消毒的基礎上,以日常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對學生公寓隨時進行清潔消毒。

  1.公共衛生區域應配備洗手龍頭、洗手液、學生自備紙巾。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實行小寢室長負責制,每天早晨、下午、傍晚離開寢室時要做好室內的開窗通風,保證室內長時間的通風換氣,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和密度,減少與病原體接觸的機會。

  3.樓道的窗戶保持開啟狀態。樓梯、公共衛生間的地面、洗手檯面、走道、室內地面及物體表面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和水比例是1:50)或75%的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時間不少於30分鐘,人員出入低峰時,消毒頻次為每天兩次。

  4.樓梯扶手、各類開關、門窗把手、水龍頭等物體表面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84消毒液和水比例為1:100)或75%的醫用酒精擦拭消毒,作用時間不少於30分鐘,人員出入低峰時,消毒頻次為每天兩次。

  5.垃圾及時清理下樓。生活垃圾採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1:100)噴灑或澆灑垃圾至完全溼潤,然後紮緊塑膠袋口,按照不可回收垃圾處理。每天定時收集,集中消毒後清運,日產日清。垃圾收集桶、清運點、運輸車輛、垃圾站必須隨時消毒和每天終末消毒。

  6.在學生公寓樓附近垃圾投放點設定專用廢棄口罩收集桶,並在桶上貼上明確標識,引導師生定點投放,規範廢棄口罩分類處置,防止二次感染。

  ⑴廢棄口罩要日產日清,每日收集運輸不少於兩次。建立完整的廢棄口罩清運、消毒臺賬備查。

  ⑵普通師生的口罩可做普通幹垃圾處置,將口罩密封后投入專用口罩垃圾桶。在轉運前用84消毒液消毒處理後轉運。

  ⑶感染者、疑似感染者、發熱者佩戴的口罩密封后投放醫療垃圾桶,存醫務室處置間,由醫療廢物處置公司上門收集,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

  7.學生公寓室內用紫外線燈照射進行空氣消毒。

  8.消毒注意事項:

  ⑴84消毒液(標識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和水的比例為1:100稀釋。

  ⑵每天進行一次消毒,早晨出寢室前,由寢室長負責組織,用配置好的84消毒液對本寢室及所負責的公共區進行消毒,生活老師巡視並指導。

  ⑶消毒工作應在無學生在場的條件下進行,防止刺激呼吸道和皮膚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學生入內前應開啟門窗通風至少20分鐘。

  9.每棟公寓樓一樓設定隔離室,配備感應龍頭,手消毒劑、手套、體溫計、紙巾或幹手機等。隔離室內,空氣,地面,傢俱等均應嚴格消毒並通風換氣。隨手關門,避免各個房間之間的空氣對流,門窗關閉,張掛明顯標誌。

  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3

  根據《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和《遼寧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將突發事件的.等級分為一般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大突發事件。根據突發事件的不同級次分類,結合學校的特點,在必要時啟動相應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出應急反應,現將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制訂如下:

  一、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措施

  (一)傳染病

  1、一般突發事件

  如果我校發生屬於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①啟動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

  ②學校組織專門人員指導與督促對疫情的防治措施及落實情況,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

  ③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可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對集體活動要進行控制。

  ④傳染病流行時加強對發熱病人的追蹤管理;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圖書館、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並採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糞便、食堂及飯用水應加強消毒,並加強除“四害”工作。

  ⑤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

  2、重大突發事件

  ①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在校園張貼宣傳標語和宣傳畫,提高師生員工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②對全體師生每曰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③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離、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⑤學校根據情況,及時向師生員工通報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3、特大突發事件

  ①在區教育局和區疾控中心的領導下實行封閉式校園管理,學生上學放學一律有家長接送,嚴格控制外來人員進入校園。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員的流動情況,教職工外出必須向學校請假。外出學生和去疫區的人員返校後,必須進行醫學觀察。對缺勤者要逐一登記,及時查明缺勤原因。發現異常者勸其及時就醫或在家醫學觀察,暫停上學或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學校不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大型集體活動;學校不安排教師外出參加教研和學術活動;學生的社會實踐、社群服務等活動應暫緩進行。

  ④對教室、實驗室、食堂、圖書館、廁所等場所在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⑤學校每日公佈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情況。

  4、校內疫情

  校內若出現重大傳染病疫情,及時上報區教育局和衛生部門,在區教育局和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相應的應急響應。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開展以下工作:

  ①根據出現傳染病的種類和病人的活動範圍,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出現一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等疑似病例,對該班級調整教學方式,暫時避免集中上課;出現一例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或兩例及以上疑似病例,學校在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對該班級和相關班級實行停課;如出現兩例及以上上述的臨床診斷病例及校內續發病例,視情況擴大停課範圍。若需全校停課,及時上報區教育局,待批准後再停課。

  ②採取停課措施的班級或學校,合理調整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形式,採用網上授課、電話諮詢與指導、學生自學等方式進行學習。做到教師輔導不停,學生自學不停。如學校停課放假,學校領導和教師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絡。

  ③尊重和滿足師生的知情權,主動、及時、準確地公佈疫情及防治的資訊。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二)食物中毒

  及時掌握學生健康狀況,一旦發生校內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時,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應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動,並在第一時間(2小時內)向區教育局、區疾控中心和區衛生監督所報告;

  2、立即將發病師生送往就近醫院搶救,並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好現場嘔吐物和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裝置和現場,待確認後交予衛生部門處理;

  4、積極配合衛生、公安部門認真細緻地調查中毒原因,並按其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部門要求採取的其他措施,並妥善處理善後事宜,維持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6、配合衛生部門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整改意見,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預防接種嚴重反應或事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事件

  1、迅速報告衛生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請求派遣專業人員進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時將受害師生送醫院接受救治。

  3、儘快採取各項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態的發展。

  4、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缺,杜絕隱患。必要時對事故和損害的責任人追究責任。

  二、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上報流程

  (一)班主任老師晨檢如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要及時上報校醫。

  (二)再由校醫向校長彙報具體情況,校長再視情況決定是否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疫情。

  (三)疫情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標準:一個班一天出現3例或3天出現5例以上要上報區急控中心、區保健所及區體衛藝科,上報時限在24小時內。此項疫情上報人由校醫擔任,如果校醫未在校,由校長臨時指導定人員上報疫情。

  (三)如遇突發重大情況需要在2小時內向區急控中心、區保健所、區教育局體衛藝科彙報。此項彙報由校醫擔任,如果校醫當時未在校,由校長臨時指導定人員上報疫情。

  三、疫情上報電話:

  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4

  一、為及時有效預防傳染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我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範》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特制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二、本校建立傳染病防控管理組織,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為責任疫情報告人,負責具體工作,學校其他任課教師發現傳染病疫情均有責任向疫情報告人提供情況。

  三、責任疫情報告人職責:

  1、在校長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單位傳染病疫情和疑似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

  2、定期對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進行巡查;

  3、負責指導全校學生的晨檢工作;

  4、嚴格病例登記,要建立日誌,發現傳染病例或疑似病例時必須按《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立即登記(專案包括:病人的發病日期。所在班級、姓名、性別、年齡、症狀、是否就診及醫院、排查結果、採取措施、登記人等),並及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學校主管部門報告;

  5、接受衛生部門對學校疫情登記報告和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指導。

  四、本校傳染病報告順序:第一發現人→班主任→疫情報告人(學)→當地疾控中心、中心校領導。

  五、疫情報告內容及時限:

  1、在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者連續3天內有多個學生(5例以上)患病,並有相似症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傳染病流行期間,應按照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的規定及時上報。

  2、當學校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立即報出相關資訊。

  3、個別學生出現不明原因的高熱、呼吸急促或劇烈嘔吐、腹瀉等症狀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4、學校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學校疫情報告人應當在24小時內報出相關資訊。

  5、學校、發生群體性重大傳染病暴發流行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嚴重影響師生健康的事件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不超過1小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級及衛生院報告

  六、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傳染病疑似病人時,不得隱瞞、謊報或緩報。

  七、嚴格消毒滅菌隔離制度,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範,預防校醫室內感染和交叉感染疾病的發生,在發生傳染病疫情期間,校方應在疾病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認真落實相應的傳染病綜合防治措施。

  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5

  為切實加強學校本部傳染病防控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治療病人,杜絕傳染病的傳播蔓延。制定傳染病病癒返校復課醫學證明查驗制度。

  一、校醫室和相關工作人員將患傳染病學生情況進行登記,並將登記本長期儲存。學校對患傳染病的學生復課應實行復課檢診雙證明制度,即患傳染病的學生病癒且隔離期滿時,必須由醫院和疾控部門開具復課證明,交給校醫室存檔。

  二、當傳染病疫情發生時,啟動學生晨午檢制度,班主任應認真檢查班內學生健康情況,做好因病缺勤學生的病因追蹤,並將相關資訊上報學校疫情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應及時上報疫情,配合衛生部門進行疫情追蹤調查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三、各系部要對因病缺課學生的病因、缺勤及治療情況登記備案,凡學生患各類傳染病的,其復課要嚴格把關,班主任必須查驗醫生開具的病癒復課證明,手續完備符合復課條件的,方能允許其復課,並記錄其復課時間報校醫室存檔。

  疫情期間教師出入校園管理制度6

  為了能夠及時有序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傳染病疫情,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在我校的發生和蔓延,保障廣大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及上級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檔案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1、學校成立由校長陳衛峰為組長,代書停為付組長的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班班主任負責本校傳染病防治的各項具體工作。

  2、各班班主任為本班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一旦發現本班有傳染病疫情,應在1小時內向校長及主任報告。各班班主任應定期對各班衛生委員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及疫情報告程式進行培訓。

  3、針對不同季節的傳染病,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預防傳染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師生員工的公共衛生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4、各班班主任堅持每天對本班學生進行晨檢和午檢,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為預防各種傳染病在校內的發生,各班應把本班的公共區、教室徹底打掃乾淨,不留衛生死角。並加強教室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