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通用6篇)

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通用6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制度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那麼制度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1

  第一條、為了提高辦公裝置的使用效率,保持其裝置效能,有效節約費用開支,根據公司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辦公裝置包括為完成工作而購買的攝像機、照相機、行動式計算機、行動硬碟、u盤、手機等。

  第三條、因工作需要,確需購買的辦公裝置由當事人所在部門提出申請,報單位領導審批後再購買,所購辦公裝置要經公司機關有關部門備案。

  第四條、新購辦公裝置採取公司與個人按照一定出資比例購買,在規定使用年限後歸個人所有。在規定使用年限期間,一般情況是公司所有,個人使用。

  第五條、原購辦公裝置由所在單位登記後統一在公司綜合工作部備案,原則上在規定使用年限內不再重複購買,達到規定使用年限後,由綜合工作部會同相關部門對其評估後折價處理,原使用人有優先購買權。

  第六條、在規定使用年限期間,因個人原因造成辦公裝置毀損、滅失、被盜等,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由個人負責。

  第七條、在辦公裝置規定使用年限期間,配備人員因工作需要發生調動的,公司範圍內調動辦公裝置採取“機隨人走”,公司範圍外調動辦公裝置上交公司,由公司返還其剩餘年份的出資額。所交辦公裝置由綜合工作部會同相關部門對其評估後折價處理,原使用人有優先購買權。

  第八條、在規定使用年限期間,辦公裝置的維修與保養由使用人負責,所發生的費用按照年限費用遞增辦法包乾使用,據實報銷。

  第九條、辦公裝置購買費用按照崗位不同採取不同的出資比例。

  1、公司經理、書記的辦公裝置購買費用據實報銷。

  2、公司副職領導的辦公裝置購買費用在基礎出資比例上個人降低50%。

  3、公司部門負責人、專案領導班子成員的辦公裝置購買費用在基礎出資比例上個人降低25%。

  4、其他崗位人員的辦公裝置購買費用按照基礎出資比例。

  第十條、辦公裝置由公司財務部設立專門賬戶,發生的費用一律按使用年限及出資比例辦理報銷。

  第十一條、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由公司綜合工作部負責解釋。

  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2

  1、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上級對裝置管理方面的方針、政策和規程,搞好裝置的綜合管理,保證生產需要;

  2、本礦所有機電裝置一律由機電科裝置組統一分類打號,建帳、建卡,予以管理。裝置管理應做到帳、卡、物、牌板四對照;

  3、礦屬各機電班,應指定一名兼職裝置管理員,負責本單位裝置的領取、使用、維修、回收、建帳建卡等管理工作。在領取裝置時,予先辦理好建帳手續。上井裝置要及時委託銷帳。對裝置損壞和丟失的要追查責任人,並採取一定的防範措施;

  4、每臺裝置應有領用、發放、回收制度。裝置組對全礦機電裝置有權調整使用。使用單位無權外借、互借、轉讓、轉售裝置。更不準隨意改裝,拆套裝置。如工作需要在井下轉讓時,應予先與裝置組聯絡查清數量,辦理好手續,方可進行。違者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5、固定資產和租賃的機電裝置,不準借出和出售,易耗機電裝置經礦、科領導簽字批准,並辦理財務手續,方可出售;

  6、各使用單位需要裝置和其他部件時,必須提前做出月計劃報裝置組,裝置組積級組織貨源,保證生產需要。使用單位新增裝置時,必須持電管組批發的裝置用電申請單;

  7、使用中的裝置,不準隨意倒裝。機電裝置改變安裝地點,應先同裝置組聯絡好,否則裝置組有權停發該單位的機電裝置。

  8、新地區機電裝置的安裝,應由機電科畫出機電裝置安裝示意圖,裝置組按圖準備裝置。安裝隊辦理領用手續,裝置安裝結束後,由使用單位,安裝單位和裝置組到現場清點手續,辦理裝置移交手續。

  9、各單位不準存放閒置裝置。井下閒置裝置必須在5天內回收上交,停產工作面裝置回收時間不超過10天。回收上交的裝置,裝置組應抽專人檢查,零部件要保持齊全,無損,否則按價值賠損。

  10、各單位要加強裝置的管理工作,主要裝置要實行包機制,分片包乾,健全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做到帳物牌一致,防爆裝置不準失爆,完好率必須保持在90%以上。

  11、大修理返礦和新進的裝置,在投入使用前,必須經維修工和防爆員檢查,發放合格證後,方準投入使用,在檢查中發現的一般問題由維護工處理,確係大修質量和製造廠家的問題,由裝置組與有關單位聯絡解決。

  12、裝置庫房的裝置要分類擺設,庫房要清潔,裝置要完好。檢修過的裝置憑合格證方可入庫。庫內裝置不準拆套,確因生產急需,應有領導批准。不經裝置管理人員許可,任何人不準在庫房拉運,拆用裝置和配件,否則按丟失論處。

  13、裝置管理人員要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全心全意為生產服務,保證裝置的合理使用。若因裝置人員失職造成損失者,應追查責任。

  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3

  (1)業務室負責人為機房內儀器裝置的負責人,對儀器裝置的安全使用負有領導責任。

  (2)每臺儀器須建立裝置技術檔案,制定嚴格的“裝置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新購置的儀器,須經嚴格驗收,由業務室負責人統一簽收。

  (3)儀器裝置的`操作人員須嚴格遵守所用裝置的技術規程及注意事項,凡屬違章操作而造成事故者,將追究其責任。

  (4)裝置管理人員應認真填寫《裝置使用記錄》,若發生重大故障或損失,及時報告裝置負責人,寫明事故報告,由業務室負責人組織調查,並做出處理。

  (5)工作人員應愛護公物,精心維護儀器,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挪用、外借,不得擅自拆卸、更換。

  (6)移動式、搬移式監測裝置應定期開機檢查,確保裝置正常執行。

  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4

  1.裝置技術狀態的考核單位,按考核的裝置目錄劃分。主要生產裝置屬B類裝置,其它裝置為C類裝置。建立裝置臺帳和卡片。企業擁有的機電裝置,由機械動力部負責統一分類編號,按裝置的型別,以廠(部、室)為單位逐臺建立臺帳和卡片。

  2.帳卡一式三份,設機械動力部、資產財務部、各基層單位各執一份,每半年核對一次帳卡物,每季末基層單位向機械動力部報送裝置內部變動、增減表、均列為管理的考核內

  3.製成的代號和編號,逐臺製成金屬號牌,固定在工作機構本體的醒目處。

  4.建立完整的裝置技術檔案。

  4.1建立裝置技術檔案,其內容應有機電裝置主、輔機效能引數,檢修技術規範,裝置維護狀況,主要備件目錄,消耗及儲備定額,執行記錄,檢修記錄,技術改造記錄,潤滑狀況,裝置事故記錄,裝用軸承,調撥記錄,封存報廢記錄,圖紙目錄及其他有關技術資料

  4.2裝置技術檔案要有專人負責記錄、管理、儲存,機械動力部平時不定期抽查,每半年定期檢查,管理的成效列入評選考核內容。廠內裝置調撥時將裝置技術檔案一併辦理移

  5.裝置的移裝、外借和調撥

  5.1裝置的移裝。基層單位因生產需要對某些裝置作內部移裝,必需提出申請和移裝方案,經生產技術部門鑑定認可後報主管經理審批,然後由機械動力部組織實施。

  5.2裝置外借,必需經領導批准。借方必需承擔借用期內的固資折舊費和維修費,並要保質保量按期歸還。外借裝置原則上是企業閒置的裝置。

  5.3本企業內部調撥,統一由機械動力部按規定辦理。調入、調出單位統一憑機械動力部辦理本單位裝置固定資產臺帳的增減,資產財務部憑調撥單辦理使用單位及折舊費用的轉移。

  5.4裝置外調須經領導批准,按上級規定的財務手續辦理,該機的備品配件隨機按價調撥。

  5.5裝置的讓售、出賣、拆套轉移和拆除等項工作,統一由公司機械動力部按規定辦

  6.備用封存和閒置裝置的管理

  6.1備用、封存和閒置裝置的所在單位,應指定專人負責妥善維護保管,建立檔案並做好防潮、防鏽防變質、防腐蝕的維護保養工作,嚴禁擅自拆套拆配件使用。

  6.2審定封存閒置裝置,首先由使用單位提出申請,生產部門簽署意見,報公司機械動力部辦理封存閒置裝置的有關手續,通知財務部門停止折舊提成、然後原則上就地封存。

  6.3封存閒置裝置啟用,首先由使用單位提出申請,生產部門簽署意見,報公司機械動力部辦理啟用手續,並通知財務部門恢復折舊提成,啟用投入生產。

  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5

  1.管理範圍

  本標準適用某廠維護範圍的特護裝置的管理。包括空分車間、合成車間、淨化車間的關鍵裝置。

  2.管理職責

  2.1生產部負責檢查車間巡檢掛牌、記錄落實的情況;組織重大的隱患整改與搶修工作;檢維修方案的稽核與質量驗收;考核工作。

  2.2生產車間負責巡檢掛牌;檢查班組巡檢掛牌、記錄落實的情況。維修車間負責組織隱患整改與搶修工作;檢維修方案的稽核與質量驗收;考核工作。

  2.3車間班組負責所屬範圍內特護裝置的巡檢掛牌、記錄。

  3.管理內容

  3.1特護裝置包括:

  a、空分車間:空氣壓縮機、氧氣壓縮機。

  b、合成車間:焦爐氣壓縮機、合成氣壓縮機、

  c、淨化車間:轉化爐。

  3.2車間裝置主管週二、五9:00—10:00掛牌一次,班組每天在8:30—9:30;14:00—15:00各掛牌、記錄一次。

  3.3巡檢中發現問題應認真分析處理,對威脅生產的重大問題應立即向車間、廠排程報告,由排程通知有關人員到場處理。

  3.4廠、車間、班組參加各裝置的特護活動。每月組織一次,時間為月底25日對查出的問題嚴格按照“五定原則”認真整改。

  3.5每次活動班組應有特護總結,內容為:裝置執行情況;上次存在問題的處理;搶修與隱患整改情況、存在的隱患與處理措施。各車間負責人每月應隨時抽查一次記錄,並列入考核。

  3.6某廠每季組織各車間進行一次關鍵特護裝置分析會,討論存在的問題與處理辦法,對重大的疑難問題立項攻關。

  3.7車間6月28日前交上半年的特護總結,12月28日前交全年的總結。

  4.考核辦法

  4.1生產部負責對特護承包獎的考核與發放。

  4.2巡檢、記錄不落實,或未掛牌,每次扣30——50元。

  4.3責任心差,發現問題未及時處理,每次扣100——500元;檢修、搶修存在質量問題,造成停機的扣100——500元;影響裝置停工的扣200——500元。

  4.4不按要求參加特護活動或特護分析會,或未寫總結的,扣100——300元。

  裝置生產管理規章制度6

  一、總則。

  特護裝置是公司要害裝置,其執行狀況直接影響生產。為加強特護裝置治理,保證生產順利進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職責。

  (一)生產動力科

  1、負責制定本單位的特護包機治理制度。

  2、負責對重點裝置特護包機執行情況每週進行巡迴檢查,做好記錄。

  3、每月召開一次裝置狀況分析會,並做好會議記錄。對重點裝置的治理狀況進行考核、評分(按重點包機考核細則),作為對包機人員的獎勵依據。

  4、負責制定重點裝置的點檢制度、點檢標準、內容、方法,組織現場實施。

  5、負責審定重點裝置的大、中修方案,並監督方案的實施。

  6、負責組織建立重點裝置的事故臺帳。

  (二)維護保養人員

  1、應在裝置維護保養制、巡迴檢查制的基礎上,制定本單位的特護包機責任制。

  2、參與每週由生產動力科組織的特護包機執行情況的巡迴檢查。

  3、認真執行點檢制,認真檢查、記錄,並做到記錄內容真實,書寫清楚、不篡改、不謊報。每月用完的記錄本,應妥善保管、備查。

  4、檢修班組應建立消缺記錄,對點檢查出的問題及時上報生產車間和主管科室,並及時整改。

  5、負責制定重點裝置的大、中修方案,由生產動力科審定,生產副經理批准後,安排計劃施工。

  (三)生產車間職責

  1、負責建立本車間的重點裝置包機責任制。

  2、負責建立重點裝置單機現場看板。

  3、認真執行巡迴檢查制、裝置維修保養制和四方聯檢制,四方聯檢必須到位。

  4、參與每月由生產動力科組織召開的裝置狀況分析會。

  5、認真填寫操作執行記錄和四方聯檢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當班班長。

  6、認真執行《裝置潤滑治理制度》和《裝置使用維護治理制度》。

  三、工作規定。

  (一)各有關單位應建立以包機制為中心的重點裝置包機責任制、維護保養制、巡迴檢查制、點檢制和四方聯檢制等規章制度。

  (二)主要控制指標:

  1、重點裝置完好率達到98%以上。

  2、重點裝置故障停機率應控制在1.5%以下。

  3、重點裝置洩漏應控制在0.5%26permil;以下。

  4、重點儀表完好率達到100%;常規儀表使用率達到100%;線上分析投表率達到100%。

  四、本制度解釋權歸生產動力科,並由生產動力科組織實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