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精選6篇)

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精選6篇)

  現如今,接觸到制度的地方越來越多,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大家知道制度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1

  1、醫院所有醫療裝置必須建立檔案,檔案有醫院裝置科統一建立,並設專人專職管理。大型精密儀器裝置就萬元以上貴重裝置必須單獨建檔。

  2、檔案資料必須完整,不得外借、遺失;有關科室需借閱時,應事先徵得有關領導同意。各科影印的資料應妥善保管,未徵得有關部門和領導同意不得外借。

  3、儀器裝置檔案內容包括:科室申購報告、訂貨合同、發票影印件、出入庫憑證付聯、驗收記錄、產品樣本說明書、安裝除錯記錄、維修保養記錄、零配件耗損及補充記錄以及其它有關的一切技術資料。

  4、建立儀器裝置管理卡,作為建立管理帳的依據。一式二份,一份由使用科室儲存,作為清點和管理本科室儀器裝置的依據;一份存放在裝置檔案內。

  5、保持檔案的完整,加強儀器裝置使用管理,對於每一件貴重精密儀器均設立一本儀器裝置使用維修記錄,每次換用新冊時,應將舊冊存入檔案。

  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2

  1、醫院醫療儀器,均由裝置科維修人員,定期不定期的深入科室檢查和維修,每週一次日常巡查,每月一次預防性維護和保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或上報科主任,不得拖延。

  2、建立裝置保養制度。對單臺金額為10萬元及以上的主要大型貴重裝置,如64排CT、磁共振等大型裝置實行專人負責,定期或不定期的保養維修,以保證臨床需要。

  ①、定期裝置保養:我院醫療儀器、裝置實行三級保養制。

  一級保養:由裝置科工作人員負責對裝置進行除塵處理,緊固易鬆動的螺釘和零件,檢查使用過程中裝置執行是否正常,零部件是否完整,各種機械運轉是否靈活,並定期加油。

  二級保養:由裝置使用人員會同廠家工程師按計劃一般半年進行一次二級保養。主要是對裝置內部進行清潔,檢查裝置執行有無異常情況,並進行區域性檢查和調整。

  三級保養:是一種預防性修理,定期(一年)由裝置維修人員會同廠家工程師共同進行,主要對裝置的主體部分或主要部件進行檢查,調整精度,必要時更換易損部件。並按國家相關規定邀請相關部門對裝置進行檢定工作。

  在以上保養中發現問題不能處理的及時透過電話或報修通知單通知裝置科維修人員進行修理。

  ②、定期裝置檢查:一般與三級保養結合進行。主要對裝置的執行情況,工作精度和磨損程度進行檢查。功能指檢查測定裝置的各項功能是否符合裝置說明書和技術檔案的要求。

  定期檢查中特別注重裝置的安全檢查,包括裝置本身的安全性,用電安全和環境安全。

  3、維修人員,實行分片包乾,互相協作,下科室檢修或把裝置運回維修室修理。

  4、建立維修登記,貴重儀器維修情況必須記入裝置檔案。

  5、維修人員實行24小時責任制,醫院醫療儀器裝置發生故障後,維修人員在得到通知的情況下必須在30分鐘之內趕到現場處理,否則將追究其責任。

  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3

  1、護理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按照衛生部《消毒技術規範》,凡是高度危險性物品,必須選用滅菌法滅菌;凡中度危險性物品,可選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消毒法;凡低度危險性物品,可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潔處理。

  2、根據物品的效能選用適當方法進行滅菌消毒。連續使用的氧氣溼化瓶應每天消毒,每日更換滅菌水。備用的氧氣溼化瓶應每週消毒1-2次。手電筒、血壓計、聽診器、微量泵、心電監護儀、除顫儀等儀器,應保持清潔,每週擦拭消毒1-2次,疑有汙染時隨時消毒。開口器、壓舌板、口咽通氣管、簡易呼吸囊等每次使用結束後進行終末消毒,乾燥儲存。霧化器、吸引器、呼吸機等器材管道定期或每次使用結束後行終末消毒,乾燥儲存。

  3、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的領用、保管、使用、處理、毀形等各環節,應嚴格按照《浙江省醫療衛生機構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管理規範》執行,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物品在密閉儲存的前提下,可不行毀形及浸泡消毒。

  4、有儀器裝置、搶救物品消毒專用登記本,每次消毒後應及時記錄。

  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4

  一、使用科室要指定專人負責使用管理,使用人員要儘快熟悉儀器的原量、構造、使用方法等,並要建立儀器裝置操作規程、使用記錄、保養維修登記制度。

  二、儀器裝置發生故障(或損壞時),修理人員應及時查詢原因,並做詳細記錄(屬正常使用發生的故障或操作不當使儀器損壞的,要實事求是地做出鑑定),重大故障科室要及時報告器械科,屬異常損壞,科室主任要寫出書面報告,並報請院領導研究處理。

  三、大型儀器裝置要採用專管共用,有些則要集中在某個中心,以便充分發揮儀器的效能。

  四、大型儀器裝置,要按規定標準收費,院內外進行的科研專案,要收科研費。

  五、儀器裝置概不外借,不經主管科室及院領導批准,科室不得私自拿出院外使用,若發現有拿出者,將進行罰款處理。

  六、儀器裝置的使用與獎金掛鉤:對於購置後長期不用或使用率不高,科室管理不善或不能專管共用,由器械科會同有關科室提出報告,扣發科室主任或科室獎金,並經領導批准調整使用。

  七、嚴禁非修理人員隨意拆卸儀器裝置,違者必究。

  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5

  為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加強對特種裝置的安全管理,確保特種裝置安全執行,使特種裝置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統化、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軌道,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節能環保、綜合治理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裝置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範的要求,結合醫院對特種裝置的使用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醫院特種裝置定義,是指對人身和財產安全有較大危險性的裝置。我院特種裝置有:壓力容器(含脈動真空蒸汽滅菌器、電熱蒸汽發生器、醫用氧艙、液氧站設施裝置、氣瓶)、電梯。

  二、使用取得許可生產並經檢驗合格的特種裝置,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已經報廢的特種裝置。

  三、持證上崗,嚴格按照特種裝置操作規程操作有關裝置,不違章作業。

  四、建立崗位責任、隱患治理、應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規程,保證特種裝置安全執行。

  五、對其使用的特種裝置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自行檢查,並作出記錄;對其使用的特種裝置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進行定期校驗、檢修,並作出記錄。

  六、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方可繼續使用。

  七、建立完整的特種裝置安全技術檔案。

  八、作業人員每季度至少進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技術教育,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特種裝置應急預案演練。

  九、特種裝置管理執行分級負責制。部門或科室負責人為安全管理責任人,使用部門對特種裝置安全管理具體負責;職能部門為總務科和醫學裝備科,負責對特種裝置使用部門進行督促、檢查、指導等安全工作。總務科負責對氧氣瓶、液氧站設施裝置、負壓吸引中心設施裝置、電梯進行監管,醫學裝備科負責對消毒供應室壓力容器、醫用氧艙進行監管。醫院安全管理委員會是醫院特種裝置管理部門,負責督促各相關職能科室做好特種裝置的監管工作,定期分析醫院特種裝置執行情況。

  十、醫院將特種裝置安全管理納入院科兩級目標考核,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嚴格按照目標責任考核對使用部門及職能監管部門進行考核。

  十一、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原相關制度或制度在本制度執行之日廢止。

  醫療儀器裝置三級保養制度6

  1、職責

  1.1全院醫療裝置的維護保養工作由資訊裝置管理部負責和承擔。

  1.2使用科室的重要裝置(包括急救裝置及大型貴重裝置)應有專人保管、操作人員人,該保管、操作人員要對儀器實行一級保養,即每天的清潔除塵,機械運轉應按時潤滑,開機前檢查各種工作條件是否具備?經驗證無誤後可開機使用。其他儀器的操作人員對使用的儀器也要做一級保養工作,科室裝置負責人要經常巡檢,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裝置資訊管理部。

  1.3裝置資訊管理部主任全面負責組織實施全院醫療裝置各級維護和保養工作。設定切實可行的儀器裝置維護、保養計劃表,定期進行維護保養。

  1.4裝置資訊管理部定期(2次/年)對全院的醫療裝置(主要是急救裝置及重要裝置)進行預防性維護,在巡查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記錄巡查結果,由使用科室負責人或裝置負責人確認簽字後交裝置資訊管理部保管。

  1.5在巡查過程中發現有醫療裝置不能正常執行或臨床使用科室有醫療裝置需要維修,及時上報裝置資訊管理部,維修人員要儘快組織力量檢修或請廠商維修,修理完畢,裝置是否能正常執行?告知使用科室。

  1.6凡大型貴重裝置和急救裝置儘量與供應商簽訂保修或保養合同,廠商技術人員定期對裝置進行維護保養,確保臨床工作順利進行。

  1.7每年年底針對使用科室操作人員及科室裝置負責人的保養狀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上報有關職能科室。對廠商技術人員保養狀況也進行考核。

  2工作流程

  2.1使用科室的重要裝置(包括急救裝置及大型貴重裝置)及常規裝置應由保管、操作人員對儀器實行一級保養,即每天的清潔除塵,機械運轉應按時潤滑,開機前檢查各種工作條件是否具備?經驗證無誤後可開機使用。

  2.2裝置資訊管理部定期(2次/年)對全院的醫療裝置(主要是大型貴重裝置和急救裝置)進行預防性維護,在巡查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記錄巡查結果,將結果記錄。

  2.3凡大型貴重裝置、急救裝置及重要裝置儘量與供應商簽訂保修或保養合同,廠商技術人員定期(1~2次/年)對裝置進行維護保養。

  2.4每年年底針對使用科室操作人員及科室裝置負責人的保養狀況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上報有關職能科室。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