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閱讀答案和全詩翻譯賞析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閱讀答案和全詩翻譯賞析

  《與諸子登峴山》又名《與諸子登峴首》,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山水詩。此詩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而作,詩人登臨峴山,憑弔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寫景、抒情和說理於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閱讀答案和全詩翻譯賞析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與諸子登峴山》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山水詩。此詩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而作,詩人登臨峴山,憑弔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寫景、抒情和說理於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

  與諸子登硯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羊公碑:後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沽而建。

  【註釋】

  ①峴山:又稱峴首山。在湖北襄陽南。②代謝:交替、轉換。③留勝蹟:指前人留下的名勝古蹟。這裡指下文的“羊公碑”等。勝:優美的。我輩:我們,指詩人自己與同遊諸子。復登臨:又來登山觀看。這是對羊祜(hù)曾登臨峴山於前而言的。④魚梁:沙洲名,在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淺:是說魚梁洲因落水而顯露出來了。夢澤:指雲夢澤。深:指遼闊的雲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⑤羊公碑:《晉書·羊祜傳》,羊祜鎮守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遊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傷悲。”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後,襄陽百姓於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預因名曰“墮淚碑”。杜預(公元222—284):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晉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滅吳統一戰爭的統帥之一。

  【文學知識】

  ①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人。一生在隱居和遊歷中度過。以五言詩著稱。風格平淡自然。

  ②近體詩:舊體詩的一大類別。其特點是格律嚴密。產生於齊武帝永明年間,至唐代逐漸發展成熟,趨於定型。為了跟古體詩相區別,唐人將這種詩體稱為“近體詩”、“今體詩”或“格律詩”。

  【參考譯文】

  人事總是不停地變化著,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地流逝著。前人留下的名勝古蹟,我們這些人又來登山遠望。只見那魚梁州更多地呈露出水面,而云夢澤更加遼闊無際,令人感到深遠。面對還屹立在峴首山上的羊公碑,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而無所作為,禁不住眼淚沾溼了衣襟。

  【閱讀理解】

  一:

  1.此詩開首即發議論,似乎與題目無關,有人稱之為“憑空落筆”。說說你對這一說法的`看法。

  2.第三句緊承第二句中的“____”字,第四句緊承第二句中的“_____”字。

  3.第五、六句寫_______,“水落”“天寒”既表現了________,又烘托了_________。

  4.說“末兩句才將‘峴山’扣實”是因為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這兩句詩是全詩的主旨,表達了詩人作詩的目的是弔古傷今。

  2.古 今

  3.“登臨”所見 時序為嚴冬 心情的傷感

  4.羊公碑也叫“墜淚碑”,詩人在末兩句寫自己看到羊公碑而“淚沾襟”,既弔古又傷今(既追思羊公的政績,有傷感自己的無所作為)。

  賞析:

  該詩是一首弔古傷今的詩。所謂弔古,是憑弔峴首山的羊公碑。據《晉書·羊祜傳》,羊祜鎮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有一次,他對同遊者喟然嘆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後,襄陽百姓於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峴首山,見到羊公碑,自然會想到羊祜。由弔古而傷今,不由感嘆起自己的身世來。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著,這也沒有誰沒有感覺到。首聯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頷聯兩句緊承首聯。“江山留勝蹟”是承“古”字,“我輩復登臨”是承“今”字。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此處所說的“勝蹟”,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

  頸聯兩句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於“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雲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尾聯兩句將“峴山”扣實。“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複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餘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該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後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