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行本進諫》《李生論善學者》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行本進諫》《李生論善學者》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行本進諫》作者是司馬光,創作年代為宋朝。《李生論善學者》,這是一篇討論如何進行有效學習文言文,闡述了“學習重在善於思考,要不恥下問”的道理。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劉行本進諫》《李生論善學者》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劉行本進諫原文

  隋主嘗怒①一郎②,於廷前笞之。諫議大夫劉行本進曰:“此人素清,其過又小,願少③寬之。”帝不顧。行本於是正當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聽?若非,當致之於理。豈得輕臣而不顧也?”因置笏④於地而退。帝斂容謝之,遂原所笞者。

  (選自《資治通鑑》)

  【註釋】①怒:責備。

  ②郎:官職。一郎:一位官員。

  ③少:稍微。

  ④笏:笏板,古代官員上朝時捧在面前,用於記錄向皇帝上奏的有關內容。

  【文言常識】

  1、說“謝”本文中“帝斂容謝之”句中的“謝”,在現代文中解釋為“感謝”,但在文言文中一般作“道歉”解。“帝斂容謝之”當翻譯為“皇帝收斂了怒容向他道歉”。又如“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唐雎不辱使命》)、“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2、話說“陛下”“陛下”指皇帝,這是多數人瞭解的。那麼為什麼“陛下”可指代皇帝呢?“陛”是宮殿中的臺階,“陛下”本指宮殿中臺階下的侍從。在古代,臣下要進見皇帝,先得透過“陛下”的侍從通報,久而久之,人們不敢直呼皇帝,而把“陛下”作為皇帝的代稱。

  【譯文】

  隋朝皇帝曾經責備一個官員,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諫議大夫劉行本上奏說:“這個人一向清廉,這次他的過錯又很小,希望您能稍微寬恕他。”皇帝不理睬他。劉行本在這個時候站在皇帝面前說:“陛下您不因為我沒有才能,而把我放在在您的身邊,我說得如果對,陛下你怎麼能不聽呢?我說得如果錯,應該把我送到大理寺處置我。怎麼能輕視我而不理睬我呢?”於是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後退下。皇帝收斂了容顏向他道歉,於是原諒了那個被鞭打的官員。

  【閱讀訓練】

  1、解釋:①笞;②少;③置;④安得

  2、翻譯:①此人素清,其過又小,願少寬之。②若非,當致之於理。豈得輕臣而不顧也?

  3、“此人素清”中的“素”與下列句中()句的“素”相同

  A、素蟫灰絲;B、紅裝素裹,分外妖嬈;C、可以調素琴;D、素不相識

  【參考答案】

  1、(1)鞭打(2)稍微(3)放(4)怎麼可能

  3、D

  李生論善學者原文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以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①走。居五日,李生故②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從,冀聞道也。餘一言未盡,而君變色以去,幾欲拒人千里之外,豈善學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③,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餘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註釋】

  ①還:同“旋”,掉轉身。

  ②故:特意。

  ③厭:滿足

  【譯文】

  王生愛好學習而沒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於學習,是真的嗎?”王生因此而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於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學習貴在善於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憑什麼說你善於學習呢?”王生更惱火,不對李生的話做任何應答,轉身就走了。過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學習,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開,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難道是善於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嗎?學習的人最大的忌諱,就是沒有超過自己就滿足,你為什麼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虛度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現在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閱讀訓練】

  1、解釋:(1)志(2)說(3)逾(4)盍(5)迨

  2、翻譯:(1)或謂君不善學,信乎?(2)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從,冀聞道也。

  3、上述選段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4、結合你的學習生活,談談應該如何做一個善學者。

  【參考答案】

  1、(1)同“識”,記(2)勸說(3)超過(4)何不(5)等到

  2、闡明勤學苦練出人才的道理,勉勵人們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養。

  3、要點提示:學貴善思;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

最近訪問